期刊文献+
共找到736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欧班列的创新提升效应及区域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尹虹潘 王洁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4,共10页
中欧班列如同“跨境钢铁驼队”,复兴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提高了中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和创新水平,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发展。本文采用2001~2020年全国27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中欧班列开通的准自然实验,基于多期双重差分等... 中欧班列如同“跨境钢铁驼队”,复兴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提高了中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和创新水平,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发展。本文采用2001~2020年全国27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中欧班列开通的准自然实验,基于多期双重差分等方法实证分析了中欧班列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1)中欧班列显著提升了班列开行城市的技术创新水平,包括工具变量回归、排除政策干扰在内的系列稳健性检验都支持前述结论,并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和安慰剂检验;(2)中欧班列的创新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良好的经济、产业、开放、人力等区域发展基础都有利于增强班列的创新促进效应,适宜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开放政策等体制环境也有助于更好释放班列的创新效应,但地方政府过度偏重数量型增长等经济目标导向也将制约班列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国家层面应进一步推动中欧班列发展,并引导不同区域结合自身“生产力-生产关系”特点,因地制宜促进班列创新提升效应更充分释放,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班列 新质生产力 创新提升效应 多期双重差分 准自然实验 区域异质性 “一带一路” 体制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世界历史目的看“价值语词”内涵的中西差异——以“自由”内涵的中西比较分析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宏政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1,F0002,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即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这六个“价值语词”在西方的价值体系中早已被使用。尽管中西使用很多相同的“价值语词”,但这些“价值语词”只在作为“抽象符号”的“语词”时才是相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即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这六个“价值语词”在西方的价值体系中早已被使用。尽管中西使用很多相同的“价值语词”,但这些“价值语词”只在作为“抽象符号”的“语词”时才是相同的,每一个“价值语词”的理论内涵却是不相同的。相同的“价值语词”之所以具有不同的理论内涵,归根结底是因为中西对“世界历史目的”持有的根本立场不同。资本主义私有制放弃了世界历史的“终极关怀”,因而其“价值语词”脱离了物质生产关系而仅成为抽象的“天赋观念”;而马克思则为世界历史重新确立了终极关怀,即人类的自由和解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目的,决定了全人类共同价值中每个“价值语词”的理论内涵,并与西方的“普世价值”具有本质性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 自由 价值语词 中西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习者视角的来华预科中文教材有效性实证研究
3
作者 刘涛 乔梦羽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3,共10页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实验对比与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230名接受来华预科教育的学习者进行教材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学在中国》教材的实验组在短期内语言能力的提升显著优于对照组;教材部分板块内容对学习者学习动机...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实验对比与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230名接受来华预科教育的学习者进行教材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学在中国》教材的实验组在短期内语言能力的提升显著优于对照组;教材部分板块内容对学习者学习动机与策略有正向调控与促进作用;教材具有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等特点,能满足短期内提高中文水平的需求。本研究为进一步优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材开发与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在中国》教材 实验对比 来华预科生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与区域经济发展——“交通7+1论坛”第六十一次会议
4
作者 杜鹏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共4页
甘肃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核心通道区位优势,正经历从通道到新亚欧大陆桥枢纽的转变。在服务国家战略同时,围绕通道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将交通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本次论坛以“‘一带一路’与区域经济发展”为主题,探讨甘肃省如何积极... 甘肃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核心通道区位优势,正经历从通道到新亚欧大陆桥枢纽的转变。在服务国家战略同时,围绕通道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将交通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本次论坛以“‘一带一路’与区域经济发展”为主题,探讨甘肃省如何积极服务、深度融入国家战略,推动战略通道互联互通和强链、补链,促进通道资源向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的高效转换,不断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运输 一带一路 区域经济 运输通道 中欧班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习体验的中美在线老年课程平台比较研究
5
作者 陈文娇 陈志琳 贺怡菲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3,共9页
老年人在线学习成为老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趋势。然而,当前在线老年课程平台常常忽视老年人的学习体验,尤其是情感体验。为此,构建在线老年课程平台评价指标,提升在线课程平台质量极为重要。经过中美在线老年课程平台对比发现,... 老年人在线学习成为老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趋势。然而,当前在线老年课程平台常常忽视老年人的学习体验,尤其是情感体验。为此,构建在线老年课程平台评价指标,提升在线课程平台质量极为重要。经过中美在线老年课程平台对比发现,我国平台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有特色且系统性强。但是,在学习环境体验、学习活动体验、学习效果体验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建议在技术层面,提升平台的交互性和便利性;在行为层面,提高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适用性;在情感层面,增强老年人学习活动的愉悦性和成就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课程平台 老年人 学习体验 老年教育 中美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关键金属矿产研究:中美对比
6
作者 代世峰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6-515,共10页
关键金属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至关重要,从其勘探和开采到分离、提纯和应用全过程,均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并进入大国间地缘政治较量的核心议题,成为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战场。煤系关键金属矿产是煤地质学、矿床学、冶金学... 关键金属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至关重要,从其勘探和开采到分离、提纯和应用全过程,均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并进入大国间地缘政治较量的核心议题,成为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战场。煤系关键金属矿产是煤地质学、矿床学、冶金学和选矿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中国和美国是煤系关键金属研究最重要的2支力量。总结了目前中美两国在煤系关键金属成矿理论、勘探、提取和分离等方向的研究现状,对比分析了彼此的优势和短板。近10 a来,美国在煤系关键金属矿床的发现和分离提取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而中国在煤系关键金属成矿理论、评价指标和标准建立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前者得益于美国能源部统一部署(明确研发时间节点和核心研发技术)与大量资金投入,后者得益于中国的复杂成煤地质条件,使煤系中关键金属矿床种类多、关键金属的组合形式及空间赋存形式多。地缘政治竞争加剧了对关键金属矿产资源控制权的争夺,因此,实事求是地正确认识中美两国煤系关键金属矿产资源状况、研发现状及各自的优势和短板,对进一步发挥我国优势的关键金属矿产资源在大国地缘政治博弈中的作用,应对我国紧缺关键金属矿产稳定供应的严峻挑战以及减少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 关键金属 中美对比 提取技术 成矿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比较视野下一体推进“三不腐”的治理效应与治理智慧
7
作者 李红权 杨东霖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59,共10页
腐败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挑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治理难题。中国共产党始终与腐败水火不容,将反腐败作为重大政治斗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腐败治理模式。回顾全球反腐败实践,比较世界范围内腐败治理的主要趋... 腐败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挑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治理难题。中国共产党始终与腐败水火不容,将反腐败作为重大政治斗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腐败治理模式。回顾全球反腐败实践,比较世界范围内腐败治理的主要趋势、基本模式,一体推进“三不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腐败治理模式,高度契合反腐败成功的基本要素。一体推进“三不腐”为中国国家治理打开了廉政突破口、创造了廉政转折点、创造了廉政机遇期,具有鲜明的比较优势,并产生了明显的溢出效应。一体推进“三不腐”释放了显著的治理效能,为世界范围内解决转型期腐败问题给出了中国答案,充分体现了破解腐败治理这一全球性问题的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腐败治理模式 一体推进“三不腐” 国际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产业结构与中国产业实力——基于全球上市公司数据的中国产业发展专题研究报告
8
作者 何志毅 吴柯 +1 位作者 叶晨 陈志鹏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6-208,共13页
在全球经济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产业结构升级与国际竞争日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核心议题。本研究基于全球主要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数据和全球产业分类标准(GICS)对各国、各产业、各企业进行多维度比较。结果显示:美国在大部分产业的国家... 在全球经济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产业结构升级与国际竞争日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核心议题。本研究基于全球主要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数据和全球产业分类标准(GICS)对各国、各产业、各企业进行多维度比较。结果显示:美国在大部分产业的国家产业实力系数上占据领先地位,中国内地稳居第二且在部分产业上具备规模优势,但在先进领域和产业领军企业数量上与美国仍存在较大差距。进一步对产业领军企业和冠军企业的数量及分布进行分析发现,美国产业头部企业集中度与盈利能力均显著高于中国内地,而中国内地在传统产业(如煤炭、房地产开发等)具备优势,在部分新兴领域(如家用电器、新能源发电等)也开始崭露头角。总体而言,加强对中国内地在全球产业体系中的地位与路径研究,对于建设自主可控、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及培育世界一流产业领军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产业 产业实力 产业领军企业 产业比较系数 中美对比 现代产业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网络安全政策比较研究——基于“演进-工具-主题”的三维框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宇鹏 陆小文 +1 位作者 卢明欣 石进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135,共12页
[研究目的]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该研究针对中美网络安全政策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并揭示两国在网络安全战略方面的共性与差异,为我国安全战略体系的优化提供建议。[研究方法]运用政策工具理论、主题模型、比较分析法、内容... [研究目的]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该研究针对中美网络安全政策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并揭示两国在网络安全战略方面的共性与差异,为我国安全战略体系的优化提供建议。[研究方法]运用政策工具理论、主题模型、比较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法,将定性与定量结合,构建“演进-工具-主题”三维分析框架,通过选取1994-2024年间中美共105篇国家层面的网络安全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美国政策具有先发优势,其演进融合继承与创新,工具应用均衡健全,主题侧重治理与应对;而中国则强调系统规划战略构建,工具运用不够均衡,主题更偏向基础建设与产业应用。基于此,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强化规划、完善立法、优化工具结构以及关注安全可控技术等针对性建议,以期为我国网络安全战略体系的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政策 中美对比 政策演进 政策工具 政策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集结模式的中欧班列开行方案与运行图联合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剑 秦可萱 +3 位作者 林姗 张然 李洋 杨忠杰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2,共12页
中欧班列大多开行“点对点”直达列车,这需要较长集结时间来满足编组数量,导致运输时效性大幅下降。对此,本文将直达模式与集结模式引入中欧班列,并开展开行方案与运行图联合优化研究。针对运输成本低与运输时间短的双目标优化,借助于... 中欧班列大多开行“点对点”直达列车,这需要较长集结时间来满足编组数量,导致运输时效性大幅下降。对此,本文将直达模式与集结模式引入中欧班列,并开展开行方案与运行图联合优化研究。针对运输成本低与运输时间短的双目标优化,借助于ε约束法来寻求双重目标的帕累托前沿,并设计嵌入CPLEX的启发式算法框架。以中欧班列西通道上7个车站和20票货物为背景,对本文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降低中欧班列的运输成本需要以牺牲运输时间为代价,开行直达与集结班列分别有助于降低成本和缩短时间。“集结+直达”模式相比全直达模式,虽然增加了9.6%运输成本,但却缩短了20.3%的运输时间。相比于运行图联合优化,开行方案单独优化的结果无法满足列车接续以及运输时限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集结模式 联合优化 中欧班列 双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过“沸腾”的COP28看中美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源 张永香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3,共9页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COP)是全球气候治理的焦点和风向标。2023年全球气温刷新器测纪录,年底的COP28更是打破历次COP参会人数纪录,正式注册参会代表超过8万人。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平台,无论是大会成果还是参会人...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COP)是全球气候治理的焦点和风向标。2023年全球气温刷新器测纪录,年底的COP28更是打破历次COP参会人数纪录,正式注册参会代表超过8万人。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平台,无论是大会成果还是参会人员都直接反映了气候治理背后的推动力和各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动向。通过分析历届COP参会人员及构成、中美两国COP28的参会代表组成,结合中美两国气候政策以及公众的气候变化认知现状,探讨COP28大会上中美两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关注焦点。结果表明:中美两国的气候政策和行动与COP大会参与代表之间具有一定关联。受政策连续性的影响,美国政府一改特朗普时期的消极态度,积极参与大会。COP28大会期间,美国侧重于政治层面发力,以联邦政府官员作为主要参会群体。中国在积极开展政治磋商的同时,参会代表中更多出现的是新能源等行业和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员。对中美气候政策和公众认知的梳理表明,中美两国国内气候政策和公众气候变化认知增强对全球气候治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28 气候治理 公众认知 中美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轮距技术下中欧班列开行方案优化研究
12
作者 何赟 施先亮 +1 位作者 单泓睿 杨叶飞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26,共12页
受制于国家间存在轨距壁垒,既有的中欧班列干支结合模式一定程度上导致口岸通而不畅。在可变轮距技术背景下,提出中欧班列“枢纽集结-‘点对点’直达”运输模式,以综合优化班列去程集货枢纽选择及开行频次。以综合运输成本最小化为目标... 受制于国家间存在轨距壁垒,既有的中欧班列干支结合模式一定程度上导致口岸通而不畅。在可变轮距技术背景下,提出中欧班列“枢纽集结-‘点对点’直达”运输模式,以综合优化班列去程集货枢纽选择及开行频次。以综合运输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构建班列“点对点”开行运输组织模式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为求解模型,设计一种基于蚁群算法和B&BC(Branch and Benders cut)算法的混合算法对主问题的初始解进行改进,相较经典Benders分解算法节省大量求解时间,并对中欧班列“枢纽集结-‘点对点’直达”运输组织模式进行算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班列 开行方案 运输组织优化 Benders分解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欧班列能否助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
13
作者 王晓曦 亐道远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41,共7页
制造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重要载体,是我国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关键所在。中欧班列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利用海关微观数据库、UIBEGVC数据库,采用交错双重差分... 制造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重要载体,是我国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关键所在。中欧班列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利用海关微观数据库、UIBEGVC数据库,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中欧班列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欧班列存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效应,且这一效应随时间推移而逐步增强。影响机制在于,中欧班列通过促进开行区域形成集聚效应、带动要素流动水平、提升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异质性检验发现,中欧班列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在政策环境优势城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城市、物流枢纽城市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班列 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 集聚效应 要素流动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运输通道的经济周期协同效应——来自中欧班列开通的经验证据
14
作者 张军 倪冰 +1 位作者 马晶 周亚虹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4-39,155,156,共18页
中欧班列作为亚欧大陆国际运输新通道和经贸合作新桥梁,为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本文以中欧班列的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验证了国际运输通道的经济周期协同效应。研究发现:中欧班列的开通显著提升了中国与沿... 中欧班列作为亚欧大陆国际运输新通道和经贸合作新桥梁,为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本文以中欧班列的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验证了国际运输通道的经济周期协同效应。研究发现:中欧班列的开通显著提升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周期协同性,有利于双边经济的协同发展;机制分析表明,中欧班列的开通通过贸易扩张效应、投资促进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提升经济周期协同性;进一步研究表明,中欧班列的开通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提升效应存在明显的行业和国别异质性。本文为有效促进中国与国际运输通道沿线国家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班列 经济周期协同性 多期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欧航空枢纽城市竞争力时空演化--基于改进连通效用模型的分析
15
作者 张琪 王波 +1 位作者 薛德升 许吉黎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65-1474,共10页
基于效用理论优化的连通效用模型,从乘客出行体验视角构建综合反映枢纽“量”“质”特征的评价体系。利用1997年、2007年和2019年全球航班客运数据,揭示中-欧市场上中国枢纽城市、欧洲枢纽城市、中东枢纽城市及其他亚洲枢纽城市的竞争... 基于效用理论优化的连通效用模型,从乘客出行体验视角构建综合反映枢纽“量”“质”特征的评价体系。利用1997年、2007年和2019年全球航班客运数据,揭示中-欧市场上中国枢纽城市、欧洲枢纽城市、中东枢纽城市及其他亚洲枢纽城市的竞争优劣势。研究发现:①总体看,中国枢纽城市竞争力显著提升,但“量重质轻”特征依然突出。②从数量维度看,中国枢纽城市提供的中转航班数量优势愈发凸显。③从质量维度看,尽管中国枢纽城市面对的并存直达航班竞争压力较小,但与欧洲枢纽城市相比,中国枢纽城市在平均中转时间和同一航空联盟承运的中转航班份额方面仍存在显著差距;相较于中东枢纽城市和其他亚洲枢纽城市,中国枢纽城市在平均座位数、最短时间中转航班占比、同一航空公司承运的中转航班份额和多机场城市跨枢纽中转航班份额方面仍有待提升。围绕航空公司、枢纽机场、国家政府、地方政府不同行为主体,提出推动中国枢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枢纽城市 枢纽连通性 改进连通效用模型 枢纽竞争格局 中-欧航空客运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需求下基于中欧班列的中国台湾到欧洲出口货物海铁联运路径选择
16
作者 徐祝源 王文 +1 位作者 张文鸽 曹士连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75,103,共10页
针对国际形势日益严峻、中东地区局势紧张导致东南亚地区到欧洲的海运通道受阻以及海峡两岸海上直航运力过剩的局面,本文在模糊需求条件下建立基于中欧班列的海铁联运网络。在考虑货物时间价值损失的基础上,运用排队论理论量化国境站以... 针对国际形势日益严峻、中东地区局势紧张导致东南亚地区到欧洲的海运通道受阻以及海峡两岸海上直航运力过剩的局面,本文在模糊需求条件下建立基于中欧班列的海铁联运网络。在考虑货物时间价值损失的基础上,运用排队论理论量化国境站以及沿海中转港口的拥堵时间,构建以总成本最低和运输时间可靠性最高为目标的数学模型,并设计自适应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adaptive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Ⅱ,A-NSGA-Ⅱ)进行求解。以高雄至汉堡的机械及电机设备(属于高价值高时间敏感度货物)运输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模糊需求对拥堵时间的影响,在考虑货物时间价值损失的情况下,不同的模糊需求偏好值对应的最优路径也有可能不同。当模糊需求偏好值为0.5时,最优路径为高雄—厦门—西安—阿拉山口—汉堡。该路径既能满足货主对需求量和时间的要求,又能避免运力浪费。与现有海运路线相比,中欧班列海铁联运在时间上快约1/2,总成本低约2/3,对高价值高时间敏感度货物从中国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运往欧洲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选择 中欧班列 海铁联运 运输时间可靠性 瓶颈拥堵 自适应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A-NSGA-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冷中断和请车响应不确定下易腐货物多式联运路径优化
17
作者 马千里 朱琳 +1 位作者 周屹恒 万民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5,共11页
易腐货物通过现有多式联运网络的运输显著增加,而易腐货物的严格质量要求推动了对冷藏集装箱高效转运的关注。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目标是使平均成本和质量损失最小化;在考虑铁路装载需求的不确定性下,探讨制冷供应... 易腐货物通过现有多式联运网络的运输显著增加,而易腐货物的严格质量要求推动了对冷藏集装箱高效转运的关注。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目标是使平均成本和质量损失最小化;在考虑铁路装载需求的不确定性下,探讨制冷供应和失效对质量退化的影响;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以安特卫普港进口苹果到兰州为研究对象,进行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尽管冷藏失效时间很短,但与供应状态相比,仍可能导致高达40%的质量下降。本文为易腐产品提供了可靠的运输解决方案,建议将节点单次停留时间限制在保持新鲜度总时间的11%以下。对于中转站运营商来说,缩短冷藏故障持续时间和提高站点内的服务水平成为吸引托运人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运输 路径优化 三重混合不确定 中欧多式联运 制冷中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美英智库对中欧班列的形象建构
18
作者 朱光兴 林淋嘉 《智库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8,共11页
[目的/意义]准确研究美英智库对中欧班列的形象建构,有助于分析研判美西方对中欧班列建设的舆论走向和战略决策,对中欧班列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选取10所美英智库为研究对象,采用语料库辅助的批评话语分析方法,深入探... [目的/意义]准确研究美英智库对中欧班列的形象建构,有助于分析研判美西方对中欧班列建设的舆论走向和战略决策,对中欧班列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选取10所美英智库为研究对象,采用语料库辅助的批评话语分析方法,深入探究美英智库对中欧班列的形象建构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战略诉求。[结果/结论]文本描写层面,美英智库均肯定中欧班列在亚欧互联互通、商贸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美国智库关注中欧班列的战略竞争作用,塑造出经济互联互通、霸权野心显著的班列形象;英国智库视其为长期愿景,塑造出商贸价值高但仍需警惕的班列形象。话语实践方面,信息来源的选择反映出智库的研究特点和战略考量,美国智库侧重政府和国际视角,英国智库则更重视学术和专业领域。社会实践层面,美英智库的话语生成受国际关系、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影响。基于上述分析,建议中国智库从以人才为核心,优化平台布局,依托高质量成果,创新叙事策略等四个方面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话语分析 中欧班列 美英智库 形象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通道建设与企业生产供应网络:来自中欧班列开通的经验证据
19
作者 肖挺 陈周永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6-144,共19页
本文将中欧班列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贸易通道建设对企业生产供应网络构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中欧班列的开通运营使节点城市企业的生产供应网络得到有效拓展,企业可以寻找到更多供应... 本文将中欧班列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贸易通道建设对企业生产供应网络构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中欧班列的开通运营使节点城市企业的生产供应网络得到有效拓展,企业可以寻找到更多供应商并增加对外采购;同时,这种生产供应网络的拓展不仅针对上游供应商,也会帮助企业寻找到更多下游客户并扩大销售规模。第二,对于以技术资本驱动的企业而言,中欧班列开通后节点城市此类企业对外生产供应网络的依赖程度会更高。第三,中欧班列通过降低节点城市企业的采购成本实现生产供应网络的拓展。第四,在我国三个方向的中欧班列通道中,位于西通道节点城市的企业更加受益于中欧班列开通所带来的生产供应网络拓展;同时,中欧班列开通对企业生产供应网络构建的促进作用在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第五,离节点城市越近地区的企业越能够借助中欧班列的开通拓展其生产供应网络。本文的研究为政府优化中欧班列运营、企业布局生产供应网络提供了实证依据,对保障国家产业链安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企业国际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班列 贸易通道建设 生产供应网络 多时点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营努力成本信息不对称下中欧班列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
20
作者 张晶蓉 谷东红 +2 位作者 李梦丽 霍冉 王正阳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59-3470,共12页
聚焦由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和中欧班列运营商构成的中欧班列物流服务供应链,为探讨双方运营努力成本信息对称与否对其决策及整体供应链绩效的影响。首先,构建双方均不谎报运营努力成本信息、双方分别单方谎报运营努力成本信息3种情形下以... 聚焦由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和中欧班列运营商构成的中欧班列物流服务供应链,为探讨双方运营努力成本信息对称与否对其决策及整体供应链绩效的影响。首先,构建双方均不谎报运营努力成本信息、双方分别单方谎报运营努力成本信息3种情形下以中欧班列运营商为主导的分散决策模型,并利用逆向归纳法对其求解;其次,构建物流服务供应链集中决策模型,将得到的最优决策和绩效与分散决策下的结果进行对比;最后,针对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下的分散决策设计实现供应链协调的契约,并运用Mathematica软件对其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发现,在分散决策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会倾向于低报其运营努力成本以获取更多货源,而中欧班列运营商也会倾向于投入更多的运营努力水平以“接力”更多货运需求,此时低报成本行为对中欧班列运营商以及供应链整体最大利润的负面影响并不明显;在集中决策下,供应链中成员的最优决策和供应链整体利润均高于信息对称和不对称下的分散决策所能达到的最优水平;无论信息对称与否,“收益共享+双边努力成本共担+单边支付”的契约设计均可有效协调分散决策下的中欧班列物流服务供应链,且当单边支付满足一定条件时,供应链中成员的收益可实现帕累托改进。研究结果可为促进中欧班列物流服务供应链中成员协同合作、提升供应链整体运营效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班列物流服务供应链 运营努力成本 信息不对称 STACKELBERG模型 供应链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