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产方式用于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CIPS)的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熊刚 许晓鸣 张钟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9-13,共5页
通过详细地分析并行工程、精良生产、敏捷制造、新一代CIMS等新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阐明了它们的产生背景、基本特征以及对发展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CIPS的影响.
关键词 并行工程 粮良生产 敏捷制造 CiMs Ci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船舶DMCC发动机整机性能优化
2
作者 蒋更红 才正 +1 位作者 范金宇 黄加亮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8,152,共9页
针对柴油发动机推进特性下的中高负荷工况出现的NO_(x)排放峰值现象,以及燃油价格日益上涨带来降低油耗率的迫切需求,本研究通过调节柴油/甲醇组合燃烧(diesel/methanol compound combustion,DMCC)发动机多种控制参数,在保证动力性前提... 针对柴油发动机推进特性下的中高负荷工况出现的NO_(x)排放峰值现象,以及燃油价格日益上涨带来降低油耗率的迫切需求,本研究通过调节柴油/甲醇组合燃烧(diesel/methanol compound combustion,DMCC)发动机多种控制参数,在保证动力性前提下,实现NO_(x)排放和有效燃油消耗率(brake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BSFC)的同步下降。为避免大规模试验带来的成本增加,首先基于高斯过程回归建立DMCC发动机排放的NO_(x)体积分数、BSFC和指示功率预测模型;然后将所建模型与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Ⅱ,NSGA-Ⅱ)结合,对NO_(x)的体积分数和BSFC进行优化,并将Pareto前沿解集代入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he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寻找最优控制参数组合;最后将最优控制参数组合标定至电子控制单元,与原机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高斯过程回归建立的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大于0.95,均方根误差小于1,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使用NSGA-Ⅱ获取的最佳控制参数与优化前(原机工况)的相比,NO_(x)的排放量下降74.5%,仅为3.47 g/(kW·h),BSFC平均下降6.7%,仅为203.5 g/(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柴油机 柴油/甲醇组合燃烧 高斯过程回归 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R对GDI汽油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5
3
作者 潘锁柱 宋崇林 +1 位作者 裴毅强 吕刚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9-414,共6页
通过改变EGR率,在一台GDI汽油机上进行了EGR对燃烧和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加入EGR后,燃烧持续期增大;且随EGR率增加,着火时刻先提前后延迟;放热率曲线峰值逐渐降低且后移,放热过程迟缓,缸内压力和缸内温度逐渐降低,压力峰值前移... 通过改变EGR率,在一台GDI汽油机上进行了EGR对燃烧和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加入EGR后,燃烧持续期增大;且随EGR率增加,着火时刻先提前后延迟;放热率曲线峰值逐渐降低且后移,放热过程迟缓,缸内压力和缸内温度逐渐降低,压力峰值前移.此外,EGR率增加导致NOx排放逐渐降低,最高降低比例达80%以上,THC和CO排放逐渐增加,最大增加比例分别约为25%和7%.GDI汽油机排气颗粒物呈核态和积聚态的双峰分布;积聚态颗粒物峰值数密度随EGR率升高逐渐降低,核态颗粒物峰值数密度和颗粒物总数量浓度在加入EGR后均明显增加,核态和积聚态颗粒物峰值粒径受EGR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汽油机 废气再循环 燃烧过程 颗粒物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质压燃式(HCCI)燃烧的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大兴 张欣 刘建华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7-81,共5页
均质压燃式(HCCI)燃烧方式是目前内燃机燃烧领域的研究热点。HCCI燃烧是以预混合燃烧和低温反应为特征的燃烧方式。采用HCCI燃烧方式可以同时有效降低柴油机的NOx和碳烟排放,并提高柴油机的循环热效率。HCCI发动机通常工作在高空燃比和... 均质压燃式(HCCI)燃烧方式是目前内燃机燃烧领域的研究热点。HCCI燃烧是以预混合燃烧和低温反应为特征的燃烧方式。采用HCCI燃烧方式可以同时有效降低柴油机的NOx和碳烟排放,并提高柴油机的循环热效率。HCCI发动机通常工作在高空燃比和较低的压缩比条件下,工作范围较小,高负荷时功率输出不足。“双模式”HCCI发动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并成为近期HCCI发动机研究中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质压燃式 燃烧 发动机 柴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变换的内燃机噪声信号时频特性 被引量:6
5
作者 徐红梅 郝志勇 +1 位作者 贾维新 景国玺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简述了S变换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仿真试验,对比分析短时Fourier变换与S变换的时频分析和信号检测能力.结果表明,S变换是一种更加有效的非稳态信号时频分析方法.以某六缸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采集机体前端和顶部噪声信号.采用S变换对噪声信号... 简述了S变换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仿真试验,对比分析短时Fourier变换与S变换的时频分析和信号检测能力.结果表明,S变换是一种更加有效的非稳态信号时频分析方法.以某六缸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采集机体前端和顶部噪声信号.采用S变换对噪声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分析信号能量在时频域内的分布规律及其频率成分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合发动机的结构特点,分析噪声信号中比较突出的频率成分产生原因.S变换比较适合于发动机噪声信号时频特性研究,研究结果对发动机低噪声改进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噪声信号 s变换 时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移距离和燃烧室半径对小型椭圆转子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影响
6
作者 么大锁 秦静 +2 位作者 裴毅强 王膺博 张岩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346,共13页
针对小型椭圆转子发动机燃烧不充分的问题,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平移距离和燃烧室半径对小型椭圆转子发动机缸内流场、湍动能、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型椭圆转子发动机缸内湍动能和流场受平移距离、燃烧室半径、燃烧速度... 针对小型椭圆转子发动机燃烧不充分的问题,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平移距离和燃烧室半径对小型椭圆转子发动机缸内流场、湍动能、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型椭圆转子发动机缸内湍动能和流场受平移距离、燃烧室半径、燃烧速度的共同影响,在不同阶段,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各不相同。在进气初期,平移距离起主导作用;在进气中期,燃烧室半径起主导作用;在燃烧阶段,燃烧速度起主导作用;减小平移距离、增大燃烧室半径,可以提高燃烧速度,增加缸内的湍动能,使火焰传播距离更远,有利于解决在燃烧室两侧狭缝中燃烧不完全的问题;减小平移距离、增大燃烧室半径,可以使更多的燃料在球形燃烧室内燃烧,从而提高燃料利用率、增大放热量、减少碳氢排放;减小平移距离、增大燃烧室半径,可以显著提高燃烧阶段缸内的温度和压力,指示热效率和指示功均大幅提高。当平移距离为0.3 mm时,小型椭圆转子发动机指示热效率和指示功分别为24.48%和14.94 J,与平移距离为0.9 mm时相比,指示热效率和指示功分别提高了58.0%和51.4%。本研究为小型椭圆转子发动机的性能改进和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转子发动机 平移距离 燃烧室半径 燃烧过程 燃烧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VVAS可控自燃汽油机燃烧过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秦静 谢辉 +3 位作者 张岩 陈韬 何邦全 赵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6-321,共6页
在一台配备进、排气门升程及定时同时可控的四变量气门执行机构(4-Variable Valve Actuating System,4VVAS)的进气道喷射汽油机上通过保留部分热废气的方法,实现了汽油机均质可控压燃(CAI)燃烧。通过试验考察了不同气门升程下的CAI燃烧... 在一台配备进、排气门升程及定时同时可控的四变量气门执行机构(4-Variable Valve Actuating System,4VVAS)的进气道喷射汽油机上通过保留部分热废气的方法,实现了汽油机均质可控压燃(CAI)燃烧。通过试验考察了不同气门升程下的CAI燃烧过程,从而探讨气门参数对废气再压缩汽油机CAI燃烧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不同气门升程下的发动机运行负荷范围不同,适当减少有效压缩比可以减少爆震倾向,增加低转速下大负荷范围,而通过增加气门升程可以拓展高转速下CAI汽油机大负荷运行范围。发动机负荷大小主要依靠排气门参数来调节,而进气门参数能够控制进气回流和有效压缩比,从而对残余废气率及汽油机CAI燃烧过程具有对称性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变量气门执行机构 CAi汽油机 气门参数 燃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S模糊模型的间歇过程的迭代学习容错控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立敏 杨继胜 +2 位作者 于晶贤 李秉芸 高福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81-1089,共9页
间歇过程不仅具有强非线性,同时还会受到诸如执行器等故障影响,研究非线性间歇过程在具有故障的情况下依然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针对执行器增益故障及系统所具有的强非线性,提出一种新的基于间歇过程的T-S模糊模型的复合迭代学习容错控制... 间歇过程不仅具有强非线性,同时还会受到诸如执行器等故障影响,研究非线性间歇过程在具有故障的情况下依然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针对执行器增益故障及系统所具有的强非线性,提出一种新的基于间歇过程的T-S模糊模型的复合迭代学习容错控制方法。首先根据间歇过程的非线性模型,利用扇区非线性方法建立其T-S模糊故障模型,再利用间歇过程的二维特性与重复特性,在2D系统理论框架内,设计2D复合ILC容错控制器,进而构建此T-S模糊模型的等价二维Rosser模型,接着利用Lyapunov方法给出系统稳定充分条件并求解控制器增益。针对强非线性的连续搅拌釜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过程 2D T-s模糊模型 模糊迭代学习容错控制 过程控制 稳定 系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S模式的工程机械再制造过程信息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向明 宿彪 +1 位作者 王伏林 张传杰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6年第10期82-86,121,共6页
针对再制造企业追溯管理中存在着信息分散、追溯关系不明、追溯能力不足、无法实现再制造过程信息追溯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S模式的再制造过程信息追溯系统。在分析工程机械再制造过程信息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再制造过程追溯信息链;根据... 针对再制造企业追溯管理中存在着信息分散、追溯关系不明、追溯能力不足、无法实现再制造过程信息追溯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S模式的再制造过程信息追溯系统。在分析工程机械再制造过程信息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再制造过程追溯信息链;根据该信息链,给出再制造过程信息追溯系统的架构模式和系统功能结构模型;分析适用于工程机械再制造过程信息采集的标签类型,提出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和系统追溯流程。通过在武汉某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示范应用,该系统能够满足再制造过程信息和质量信息的跟踪和追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制造过程 B/s模式 追溯系统 工程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和Labview的内燃机振动信号处理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春友 侯莹莹 生兆洲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5年第1期233-237,共5页
内燃机振动控制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我们对于内燃机振动信号分析和处理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在参照前人对于内燃机振动信号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分析内燃机振动信号的复杂性,并结合目前计算机飞速发展的情况,将小波分析法结合虚拟仪... 内燃机振动控制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我们对于内燃机振动信号分析和处理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在参照前人对于内燃机振动信号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分析内燃机振动信号的复杂性,并结合目前计算机飞速发展的情况,将小波分析法结合虚拟仪器软件Labview对内燃机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首先介绍小波变换的基本内容,然后分析它在内燃机信号分析中的应用,最后使用计算实例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分析内燃机振动频率成分、剔除噪声、提取特征信号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振动 信号处理 小波变换 LABViE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燃机循环燃料能量的“质-量”历程分析
11
作者 陈燕辉 韩永强 +1 位作者 张科超 徐振波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3-339,共7页
为构建调控手段效能可预、可测且可评的内燃机工作循环品质评价体系,详细阐述了一种循环燃料能量“质-量”历程分析方法.基于发动机一维工作过程仿真软件的结果,通过温-熵关系(T-S图)计算循环工质熵变(质变)和焓变(量变),从全循环历程... 为构建调控手段效能可预、可测且可评的内燃机工作循环品质评价体系,详细阐述了一种循环燃料能量“质-量”历程分析方法.基于发动机一维工作过程仿真软件的结果,通过温-熵关系(T-S图)计算循环工质熵变(质变)和焓变(量变),从全循环历程上分析内燃机工质能量的损耗途径,定量评价工质能量品质损降和数量耗散.对比了进气压力为0.1 MPa和0.2 MPa两种工况下的循环工质“质-量”历程,结果表明:进气压力为0.2 MPa工况下,排气工质熵增量减小5.42%,能量品质损降得到抑制,排气焓增量减小35.19%,能量数量耗散减小.基于仿真数据开展的内燃机循环工质“质-量”历程分析可以实现工质能量品质损降和数量耗散的全循环历程定量评价,具有普适性和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循环工质 “质-量”历程 循环燃料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双直喷策略在高负荷工况下的燃烧与排放特性
12
作者 刘芮含 朱继贞 +1 位作者 钱勇 吕兴才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72,共9页
针对柴油机高负荷工况下单喷油器模式喷油持续期长、燃油雾化质量差而引起的热效率低和污染物排放高等问题,提出了柴油双直喷策略。通过试验对比研究了单、双喷油器模式在高负荷工况下的燃烧排放特性,并结合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方法对缸内... 针对柴油机高负荷工况下单喷油器模式喷油持续期长、燃油雾化质量差而引起的热效率低和污染物排放高等问题,提出了柴油双直喷策略。通过试验对比研究了单、双喷油器模式在高负荷工况下的燃烧排放特性,并结合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方法对缸内燃烧与排放过程进行详细解析。结果表明:双喷油器模式呈现三阶段放热特征,其中第一阶段为副喷油器喷射引起的低温放热,而第二阶段为副喷油器喷射引起的高温放热,第三阶段则为主喷油器喷射引起的高温放热;此外,双直喷策略下的着火时刻更加提前,燃烧重心更靠近上止点,因此具有较高的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双直喷策略 高负荷工况 燃烧过程 排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花助燃CAI混合燃烧控制
13
作者 张岩 谢辉 赵华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0-355,共6页
针对汽油机CAI燃烧面临的主要难点——着火时刻控制、运行工况范围狭窄及燃烧模式转换问题,在CAI发动机运行负荷上边界采用火花助燃的方法,可灵活控制CAI发动机在负荷上限运行时的燃烧相位,抑制大负荷时CAI燃烧所遇到的爆震和小负荷时... 针对汽油机CAI燃烧面临的主要难点——着火时刻控制、运行工况范围狭窄及燃烧模式转换问题,在CAI发动机运行负荷上边界采用火花助燃的方法,可灵活控制CAI发动机在负荷上限运行时的燃烧相位,抑制大负荷时CAI燃烧所遇到的爆震和小负荷时的燃烧不稳,可以拓展CAI运行的工况范围.点火时刻、缸内残余废气率和有效压缩比都对火花助燃CAI燃烧过程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缸内残余废气快速管理,可以有效控制SI和CAI燃烧所占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自燃汽油机 火花助燃 混合燃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天然气发动机燃烧过程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14
作者 林荣嘉 龙云 +2 位作者 姚崇 宋体康 柯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11-1321,共11页
天然气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动态特性难以描述、非线性强、存在未知干扰,导致燃烧过程反馈量控制精度较低.为此提出改进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器(MFAC).建立天然气发动机系统模型并校验其有效性,选取燃烧中点(CA50)作为燃烧过程反馈控制量.通... 天然气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动态特性难以描述、非线性强、存在未知干扰,导致燃烧过程反馈量控制精度较低.为此提出改进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器(MFAC).建立天然气发动机系统模型并校验其有效性,选取燃烧中点(CA50)作为燃烧过程反馈控制量.通过建立离散的偏格式动态线性化模型,利用系统输入输出数据估计燃烧过程中点火正时和空燃比的伪偏导数,求解得到MFAC控制器.MFAC控制器持续追踪在线更新的期望状态进而实现对CA50的跟踪控制.为了兼顾CA50动态收敛速度和静态跟踪精度,在MFAC控制器中引入基于跟踪误差变化的快速收敛项,并针对闭环系统给出严格的稳定性和收敛性能分析.设计2种测试方案,将所提控制器与增量式PID控制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器在鲁棒性、收敛速度和跟踪精度方面都有更优越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发动机 燃烧过程 燃烧中点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收敛速度 在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织构对内燃机凸轮滚轮机构滑差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许磊宇 郭峰 +1 位作者 高园杰 李书义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88,共9页
设计3种不同深度和面积分布率的矩阵圆柱织构,通过飞秒激光复合织构加工系统在销轴表面进行织构处理,采用自主搭建的凸轮滚轮滑差特性测量试验台,研究销轴表面织构在不同试验工况下对内燃机凸轮滚轮打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充分供油... 设计3种不同深度和面积分布率的矩阵圆柱织构,通过飞秒激光复合织构加工系统在销轴表面进行织构处理,采用自主搭建的凸轮滚轮滑差特性测量试验台,研究销轴表面织构在不同试验工况下对内燃机凸轮滚轮打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充分供油时,使用不同深度和面积分布率的矩阵圆柱织构销轴对于减少滚轮打滑的效果不同,但在高温高速情况下,不同深度和面积分布率的表面织构对于减少滚轮打滑的效果相差不大,因此应选择合适深度和面积分布率的表面织构进行加工处理;在限量供油时,使用无织构的销轴,滚轮打滑率会随时间增长而急速增大,而使用织构化处理的销轴,滚轮打滑率会随时间增长而缓慢下降或保持稳定;在2种不同供油条件下,使用表面织构处理的销轴均可以明显抑制滚轮打滑,并且选择较大深度和面积分布率的表面织构时其抑制滚轮打滑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织构 内燃机配气机构 凸轮-滚轮机构 激光加工 滚轮打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S1110 直喷柴油机缸内气体流动的三维数值模拟
16
作者 杜爱民 朱埏章 +3 位作者 姜树李 张连兴 唐良才 庄华良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第4期7-11,共5页
利用移植到微机上的KIVA程序对常柴ZS1110直喷式柴油机的缸内气体流动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详细分析柴油机燃烧室内的气体运动规律,计算结果有助于该机燃烧系统的改进.
关键词 柴油机 燃烧过程 数值模拟 气体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广义S变换与双向二维主成分分析的内燃机故障诊断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世雄 蔡艳平 +1 位作者 石林锁 王旭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99-905,共7页
针对内燃机气阀机构的故障诊断问题,提出一种将离散广义S变换和双向二维主成分分析(TD-2DPCA)相结合的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离散广义S变换将内燃机缸盖振动信号生成振动谱图像,然后利用TD-2DPCA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有效减小特征系... 针对内燃机气阀机构的故障诊断问题,提出一种将离散广义S变换和双向二维主成分分析(TD-2DPCA)相结合的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离散广义S变换将内燃机缸盖振动信号生成振动谱图像,然后利用TD-2DPCA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有效减小特征系数矩阵的维数,最后,通过最近邻分类器进行分类识别。将该方法应用于内燃机气阀机构8种工况的诊断实例中,对比不同时频表征及特征提取方法的计算效率和识别精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为内燃机故障诊断提供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离散广义s变换 双向二维主成分分析 分类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JM-S“3+2”系列浮选机中矿箱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魏昌杰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94,125,共5页
针对我国煤种多、煤泥可浮性变化大以及煤泥浮选工艺多样化等特点,深入对XJM-S系列浮选机进行研究,将煤泥浮选工艺同浮选设备有机结合,提出中矿箱的研究思路,并对中矿箱功能结构和关键参数进行研究。中矿箱的成功研制有效地将一次浮选... 针对我国煤种多、煤泥可浮性变化大以及煤泥浮选工艺多样化等特点,深入对XJM-S系列浮选机进行研究,将煤泥浮选工艺同浮选设备有机结合,提出中矿箱的研究思路,并对中矿箱功能结构和关键参数进行研究。中矿箱的成功研制有效地将一次浮选机和二次浮选机连接在一起,单机具备一次选和二次选功能。在吕梁山煤电公司选煤厂的使用结果得出,XJM-S28(3+2)分选易浮煤泥和难浮煤泥时的可燃体回收率同实验室条件下的可燃体回收率相近,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有效地推进了煤泥浮选设备的发展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浮选工艺 XJM-s“3%PLUs%2”浮选机 可燃体回收率 中矿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08钢真空熔模精密铸造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怀胜 《火箭推进》 CAS 2004年第5期46-49,共4页
通过工艺试验和系统分析,研究出一套用真空感应铸造炉生产S-08钢铸件的工艺方法,解决S-08钢真空熔模精密铸造过程中的关键工艺技术问题,使S-08钢铸造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低压壳体、氧主阀下壳体等关键铸件满足高压、高冲击的负荷指标。
关键词 s—08钢 液氧/煤油发动机 真空熔模 铸造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寒条件下含氧燃料对柴油机冷起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晓宇 王正江 +2 位作者 贾丹丹 万明定 申立中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5,共8页
针对柴油机存在低温冷起动困难甚至无法起动的问题,基于起动/发电机集成一体化技术柴油机,在高原低温发动机冷起动试验舱,研究-50号柴油A0(氧质量分数为0%)、A1(氧质量分数为2.05%)和A2(氧质量分数为4.40%)燃料在-43℃下对柴油机冷起动... 针对柴油机存在低温冷起动困难甚至无法起动的问题,基于起动/发电机集成一体化技术柴油机,在高原低温发动机冷起动试验舱,研究-50号柴油A0(氧质量分数为0%)、A1(氧质量分数为2.05%)和A2(氧质量分数为4.40%)燃料在-43℃下对柴油机冷起动过程的影响和燃烧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A0纯柴油,燃用A1、A2含氧燃料起动时间分别缩短了36.64%和42.71%;起动累计油量分别降低47.8%和60.6%;怠速运行前60 s内转速波动率分别降低25.3%和43.8%.燃用燃料氧质量分数越高,起动燃烧首循环的缸内压力、燃烧放热率、缸内燃烧温度和缸内压力升高率峰值越高,且燃烧重心前移,燃烧持续期越短;起动转速上升过程循环数越少,平均最大缸内压力越大,起动过程燃烧稳定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含氧燃料 冷起动过程 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