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被动结合再生型柴油颗粒捕集器污染物减排特征
1
作者 王燕军 李凯 +4 位作者 滕琦 苏盛 穆劲松 陈伟程 张鹤丰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1-847,共7页
为研究一种主被动结合再生型柴油颗粒物捕集器(DPF)安装对重型车排放的影响,利用发动机台架试验对一款安装在国三柴油发动机排气管上的DPF的CO_(2)、常规气态污染物(CO、THC、NOx)、颗粒物(质量和数量)、非常规污染物(苯系物和醛酮类物... 为研究一种主被动结合再生型柴油颗粒物捕集器(DPF)安装对重型车排放的影响,利用发动机台架试验对一款安装在国三柴油发动机排气管上的DPF的CO_(2)、常规气态污染物(CO、THC、NOx)、颗粒物(质量和数量)、非常规污染物(苯系物和醛酮类物质)的减排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WHTC瞬态循环工况下,该DPF增加了柴油机CO_(2)排放量约0.30%。该DPF对颗粒物和CO、THC均有较高的减排效果,颗粒物质量减排率平均为93.81%,颗粒物数量减排率平均为98.90%,CO减排率平均为94.03%,THC减排率为95.53%,但该DPF对NO_(x)的减排率较低,仅为5.35%。非常规污染物测试表明,除了苯甲醛排放量上升约34.26%外,该DPF对其他所测苯系物和醛酮类物质均有一定的减排效果。研究结果可为柴油车生产企业进行国六重型车匹配安装柴油颗粒捕集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颗粒捕集器 主被动结合再生 CO_(2)排放 常规气态污染物 非常规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柴联合动力装置(CODAD)工况切换及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宋恩哲 李晓通 +1 位作者 陆平 孙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18-521,共4页
采用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柴柴联合动力装置(CODAD)工况切换及控制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在文中对系统的关键设备并车齿轮箱进行优化设计,给出了另一种参考方案.优化方案能够在双机输出轴都与齿轮箱结合情况下做到速比切换,减少... 采用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柴柴联合动力装置(CODAD)工况切换及控制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在文中对系统的关键设备并车齿轮箱进行优化设计,给出了另一种参考方案.优化方案能够在双机输出轴都与齿轮箱结合情况下做到速比切换,减少原方案中降速、加速的步骤,简化离合器的切换操作,从而更好地满足系统切换原则中快速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柴联合动力装置(codad) 工况切换 仿真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防爆柴油机四元组合式尾气后处理系统设计及性能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磊 唐彬展 +5 位作者 鲍久圣 胡志伟 彭振 胡德平 阴妍 袁晓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47-2560,共14页
防爆柴油机是矿井辅助运输车辆使用最为广泛的动力源之一,受防爆改造以及井下恶劣环境的影响,导致其尾气污染问题严重,有悖于绿色矿山发展战略。煤矿井下自2020年12月开始实施非道路国III排放标准,但现阶段矿用防爆柴油机尾气净化多采... 防爆柴油机是矿井辅助运输车辆使用最为广泛的动力源之一,受防爆改造以及井下恶劣环境的影响,导致其尾气污染问题严重,有悖于绿色矿山发展战略。煤矿井下自2020年12月开始实施非道路国III排放标准,但现阶段矿用防爆柴油机尾气净化多采用机内前处理技术,无法满足非道路国IV及更高标准的排放要求。针对防爆柴油机尾气污染严重及净化技术滞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四元组合式尾气后处理系统,并通过仿真和台架试验开展了关键部件结构参数优化及尾气污染物净化性能研究。首先,按照煤矿井下防爆要求,超前面向非道路国IV尾气排放标准,设计了一种由氧化催化剂(DOC)、颗粒捕集器(DPF)、选择性催化还原器(SCR)和防爆温控装置(EPTC)组成的防爆柴油机四元组合式尾气后处理系统;采用STAR-CCM+仿真软件对防爆温控装置结构进行传热分析,结果表明:管壁面温度均小于150℃,可满足煤矿安全规程防爆要求。其次,以某型60 kW防爆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基于GT-Power软件分别搭建了DOC、SCR和DPF后处理部件的仿真模型,并对其关键结构参数及净化性能开展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确定了尾气后处理系统关键部件的最优结构参数,得到如下规律:污染物的净化效率随DOC和SCR的载体直径、载体长度和通道密度的增大而提高;载体长度和载体直径对DPF捕集效率与DOC和SCR规律一致,而DPF因其特殊的壁流式载体结构,随着通道密度增加,PM颗粒物的捕集效率可始终维持在96%附近。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防爆柴油机和后处理系统的耦合模型,开展了防爆柴油机尾气排放污染物净化效率、动力性与经济性仿真试验。最后,研制了四元组合式尾气后处理系统样机并开展台架试验,将试验数据与仿真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尾气后处理系统对CO、NO、HC与颗粒物的净化效率分别大于95%、90%、83%以及95%,可满足非道路国IV排放要求;加装尾气后处理系统的防爆柴油机整体输出扭矩平均下降4.83%,整体燃油消耗率平均增加1.19%,对防爆柴油机的动力性与经济性的实际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爆柴油机 尾气后处理 “四元”组合式 参数优化 非道路国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醇比例对柴油-丁醇复合喷油燃烧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韩志玉 邱赞卿 +2 位作者 陈征 周庭波 刘云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0-205,共6页
在试验柴油机上进行了柴油缸内直喷结合丁醇气道喷射的复合喷油燃烧试验.结果表明,小负荷工况下,复合喷油燃烧过程以预混燃烧为主,随着丁醇喷射比例的增大,最大爆发压力小幅度降低,最大压力升高率略有升高.大负荷工况下,复合喷油燃烧过... 在试验柴油机上进行了柴油缸内直喷结合丁醇气道喷射的复合喷油燃烧试验.结果表明,小负荷工况下,复合喷油燃烧过程以预混燃烧为主,随着丁醇喷射比例的增大,最大爆发压力小幅度降低,最大压力升高率略有升高.大负荷工况下,复合喷油燃烧过程存在明显的扩散燃烧,随着丁醇喷射比例的增大,扩散燃烧比例减小,预混燃烧比例增加,放热率峰值相应增大,特别在低转速工况下,会导致压力升高率显著升高,敲缸倾向增大.随丁醇喷射比例增大,柴油-丁醇复合喷油燃烧的滞燃期几乎不发生变化,燃烧持续期缩短,指示热效率降低,但保持在40%~50%.丁醇喷射比例是影响柴油-丁醇复合喷油燃烧性能的重要因素,根据工况调节丁醇喷射比例,可以保证发动机在全工况范围内获得良好的燃烧和经济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丁醇 复合喷油 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船柴油机并车推进装置增益调度自适应转速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陈于涛 曾凡明 陈林根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8-74,共7页
研究了增益调度自适应控制策略在改善柴油机并车推进装置转速控制性能中的应用。建立了柴油机并车推进装置的性能仿真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离散型增益调度控制算法和连续型增益调度控制算法的实现方法,并通过数值计算分析验... 研究了增益调度自适应控制策略在改善柴油机并车推进装置转速控制性能中的应用。建立了柴油机并车推进装置的性能仿真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离散型增益调度控制算法和连续型增益调度控制算法的实现方法,并通过数值计算分析验证了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增益调度控制策略及其实现方法能够改善柴油机并车推进装置转速控制的动态性能,为并车推进装置的控制策略优化建立了理论与计算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并车推进装置 增益调度 控制策略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车柴油机组合活塞的换热边界条件及热负荷 被引量:24
6
作者 楼狄明 张志颖 王礼丽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4-667,共4页
讨论了高强化机车柴油机钢顶铝裙组合活塞不同部位如活塞顶燃气侧换热边界条件、活塞侧面与冷却水、组合活塞接触部位、活塞内冷油腔、活塞裙内腔与油雾等热边界条件的确定,并以16V280ZJB型机车柴油机组合活塞为例,借助于通用的三维有... 讨论了高强化机车柴油机钢顶铝裙组合活塞不同部位如活塞顶燃气侧换热边界条件、活塞侧面与冷却水、组合活塞接触部位、活塞内冷油腔、活塞裙内腔与油雾等热边界条件的确定,并以16V280ZJB型机车柴油机组合活塞为例,借助于通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MARC计算出16V280ZJB柴油机组合活塞的温度场,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吻合,为进一步进行组合活塞的结构改进与优化设计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组合活塞 换热系数 热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催化剂体系在柴油加氢精制装置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徐大海 牛世坤 +1 位作者 李扬 刘继华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13,共4页
介绍了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柴油深度加氢脱硫组合催化剂体系和工艺技术。与单一催化剂相比,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采用催化剂组合装填工艺技术可以获得硫含量更低的精制柴油产品。在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3Mt/... 介绍了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柴油深度加氢脱硫组合催化剂体系和工艺技术。与单一催化剂相比,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采用催化剂组合装填工艺技术可以获得硫含量更低的精制柴油产品。在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3Mt/a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和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0Mt/a柴油加氢精制装置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FHUDS-2/FHUDS-5组合催化剂体系具有较好的深度加氢脱硫性能,可以在较缓和的条件下生产硫含量满足国Ⅳ排放标准要求的清洁车用柴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组合装填 柴油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并车控制器试验平台及监测分析系统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吴杰长 陈国钧 +2 位作者 安玉昌 胡大斌 侯馨光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7-261,共5页
全面论述了柴油机并车控制器试验平台及监测分析系统的实现方法。根据参数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条件采用 3种不同手段实现参数采集 :基于 CAN总线的监测分系统 ,基于 ISA总线的扭矩测量卡和串行通讯法。上位机监测软件通过 DDE方式获取全部... 全面论述了柴油机并车控制器试验平台及监测分析系统的实现方法。根据参数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条件采用 3种不同手段实现参数采集 :基于 CAN总线的监测分系统 ,基于 ISA总线的扭矩测量卡和串行通讯法。上位机监测软件通过 DDE方式获取全部采集参数 ,进行集中监测和实时分析 ,并对并车控制器的实际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并车控制器 试验平台 监测分析 CAN总线 并车推进 cod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连杆轴颈磨损量组合预测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袁文华 鄂加强 +1 位作者 龚金科 张华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1-74,共4页
为了得到更合理、准确的柴油机的磨损预测结果,基于已有的柴油机连杆轴颈磨损数据,结合现代新的预测理论技术,提出一种指数回归灰色理论相结合的组合预测模型.实际应用情况表明,指数回归灰色理论相结合的组合预测模型在4个预测步长内,... 为了得到更合理、准确的柴油机的磨损预测结果,基于已有的柴油机连杆轴颈磨损数据,结合现代新的预测理论技术,提出一种指数回归灰色理论相结合的组合预测模型.实际应用情况表明,指数回归灰色理论相结合的组合预测模型在4个预测步长内,组合预测的相对误差在1.0%内,比单个预测的精度要高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组合预测模型 连杆轴颈 磨损 灰色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缸套表面织构协同润滑效应 被引量:8
10
作者 尹必峰 钱晏强 +1 位作者 汪博文 孙韶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8-185,共8页
为研究织构间协同润滑效应,基于平均Reynolds方程及微凸体接触方程,建立缸套表面织构混合润滑理论模型,模拟不同凹腔、沟槽织构布置方案的润滑性能.通过重点分析流体动力润滑及混合润滑区域的油膜压力分布来阐述织构间的协同润滑机理,... 为研究织构间协同润滑效应,基于平均Reynolds方程及微凸体接触方程,建立缸套表面织构混合润滑理论模型,模拟不同凹腔、沟槽织构布置方案的润滑性能.通过重点分析流体动力润滑及混合润滑区域的油膜压力分布来阐述织构间的协同润滑机理,由此对发动机单个工作循环的油膜厚度变化这一表象特征进行说明,并解释量纲为1的摩擦力及摩擦平均有效压力这两个摩擦性能指标的变化.研究表明:表面织构间存在的协同润滑效应能使润滑油从高压油膜区域向低压油膜区域流动,从而降低油膜压力峰值,增加瞬时油膜厚度,强化油膜承载能力;织构间协同润滑效应改善缸套-活塞环摩擦学性能,体现为在流体润滑区域降低油膜压力梯度,在混合润滑区域减少微凸体接触;与沟槽相比,凹腔更能发挥织构间协同润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缸套 表面织构 协同润滑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状态变化趋势的组合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建敏 刘艳斌 +1 位作者 乔新勇 史玉鹏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5-378,共4页
以某型装甲车辆用12V150型柴油机为对象进行了大量实车试验,测取了能够表征柴油机技术状态变化的缸内压缩压力峰值、加速时间、减速时间、供油提前角、燃油消耗量、振动功率6个特征量,并对其进行归一化和特征融合处理,从而确定了柴油机... 以某型装甲车辆用12V150型柴油机为对象进行了大量实车试验,测取了能够表征柴油机技术状态变化的缸内压缩压力峰值、加速时间、减速时间、供油提前角、燃油消耗量、振动功率6个特征量,并对其进行归一化和特征融合处理,从而确定了柴油机寿命预测特征量;研究了AR时序预测模型、灰色预测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建模方法,并对其组合构建了组合预测模型,组合权值由灰色关联度求解。对一定使用期的车辆用柴油机进行了技术状态变化趋势的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利用组合预测方法对柴油机进行技术状态变化趋势预测,可以提高预测稳定性以及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组合预测 灰色关联度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C/POC/SCR组合后处理技术在非电控柴油机排放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洋 孙亮 +3 位作者 白书战 王刚 张杰 李国祥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2,共5页
在一台经典非电控柴油机上进行了氧化催化剂(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颗粒氧化转化器(particle oxidation catalyst,POC)/选择性催化还原转化器(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组合后处理排放控制研究以使其达到国-Ⅴ标准... 在一台经典非电控柴油机上进行了氧化催化剂(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颗粒氧化转化器(particle oxidation catalyst,POC)/选择性催化还原转化器(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组合后处理排放控制研究以使其达到国-Ⅴ标准要求,对后处理单元的选择及排布进行了考察。试验结果表明:DOC+POC及SCR单后处理系统仅能使试验发动机排放污染物中颗粒物(PM)或NOx达到国-Ⅴ标准;而DOC/POC/SCR组合后处理系统则可使两种污染物排放均满足标准要求。SCR与DOC+POC排布顺序对污染物去除效率无明显影响。对POC的被动再生研究表明:DOC+POC系统需置于SCR系统前以使排气中NO2量满足POC的连续再生要求,且SCR系统后置也可降低其入口温度,减小温度对涂层的热老化影响。通过陶瓷POC的应用及结构优化设计使得组合后处理系统排气背压控制在25kPa之内,可减少对发动机性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非电控柴油机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 颗粒氧化转化器 选择性催化还原 组合后处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船动力装置传动系统动态仿真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会生 翁史烈 +1 位作者 刘永文 苏明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04-506,共3页
采用燃气轮机与柴油机交替使用的 CODOG 动力装置,既可以减轻重量,便于控制,又可以提高可靠性和经济性。该装置的柴油机及燃气轮机功率、转速及负载转换控制、自动同步离合器的动态性能指标等是影响舰船机动性和操纵性的重要因素。推导... 采用燃气轮机与柴油机交替使用的 CODOG 动力装置,既可以减轻重量,便于控制,又可以提高可靠性和经济性。该装置的柴油机及燃气轮机功率、转速及负载转换控制、自动同步离合器的动态性能指标等是影响舰船机动性和操纵性的重要因素。推导并建立了自动同步离合器的基于输入输出端扭矩和功率的统一型数学模型,在 Easy5 仿真平台上建立了柴燃联合动力装置的模块化仿真模型,并对其切换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从而为柴燃联合动力装置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强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同步离合器 模块化建模 柴燃联合动力装置 动态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多品位余热回收低损跨临界联合循环模拟 被引量:4
14
作者 舒歌群 许晓菲 +3 位作者 田华 贾琦 孙秀秀 刘丽娜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共8页
为了提高柴油机多品位、大温差余热的回收利用率,提出了一种低损跨临界有机朗肯联合循环,其中高温级循环用于回收温度较高的柴油机排气余热和废气再循环(EGR)余热,低温级循环回收柴油机冷却水余热、增压空气余热、与高温级循环换热后的... 为了提高柴油机多品位、大温差余热的回收利用率,提出了一种低损跨临界有机朗肯联合循环,其中高温级循环用于回收温度较高的柴油机排气余热和废气再循环(EGR)余热,低温级循环回收柴油机冷却水余热、增压空气余热、与高温级循环换热后的排气余热和EGR余热.高温级对比分析了3种硅氧烷工质MM、MDM和D4,低温级选用了R143a,模拟研究了高低温级参数对循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低温级均存在最优的蒸发压力,高温级冷凝压力在允许范围内越低越好;高温级采用MM较MDM和D4循环性能更好,循环净功最高可以达到36.36,kW,损只有4.5,kW;各部分余热的利用率均在86%以上;增加高低温级的回热效能均可以提高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多品位余热 (火用)损 跨临界有机朗肯循环 联合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化柴油机组合活塞温度场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哲树 姚寿广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23,共4页
在对PA6—280柴油机的钢顶铝裙组合式活塞的热负荷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型活塞的三维热分析模型,并借助于强大的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5 5计算分析了活塞的热负荷,得到了与测量结果相吻合的三维温度场。数值结果为进一步进行柴... 在对PA6—280柴油机的钢顶铝裙组合式活塞的热负荷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型活塞的三维热分析模型,并借助于强大的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5 5计算分析了活塞的热负荷,得到了与测量结果相吻合的三维温度场。数值结果为进一步进行柴油机活塞的结构改进和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活塞 温度场 三维热分析模型 数值模拟 有限元分析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与斯特林机联合动力循环仿真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双 高文志 +1 位作者 谢必鲜 韦慧勇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23,共6页
提出将柴油机高温尾气作为斯特林发动机外部热源,构建联合动力循环,进而探究柴油机工况参数对斯特林机性能的影响规律。在确定斯特林发动机主要结构参数前提下,采用GT-Power和Simulink软件建立了柴油机与斯特林机的联合热力循环仿真模... 提出将柴油机高温尾气作为斯特林发动机外部热源,构建联合动力循环,进而探究柴油机工况参数对斯特林机性能的影响规律。在确定斯特林发动机主要结构参数前提下,采用GT-Power和Simulink软件建立了柴油机与斯特林机的联合热力循环仿真模型。通过改变柴油机工作参数,得到斯特林机指示功率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斯特林机指示功率随着柴油机负荷及涡后温度的增而逐渐增大;在柴油机喷油提前角逐渐减小时,斯特林发动机功率略有上升,但柴油机的功率降低明显。最后,提出了柴油机-斯特林复合发动机模型,并在理论上进行能量利用率的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复合发动机使柴油机的平均有效功率增加约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斯特林发动机 余热回收 联合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丁醇复合喷油燃烧模式的排放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征 刘敬平 吴振阔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5-49,共5页
在试验柴油机上进行了柴油缸内直喷结合丁醇气道喷射的复合喷油燃烧试验,分别研究了转速1 400r/min和1 900r/min、平均指示压力0.5MPa和1.0MPa 4个工况下丁醇气道喷射比例对复合喷油燃烧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丁醇比例是柴油-丁醇复... 在试验柴油机上进行了柴油缸内直喷结合丁醇气道喷射的复合喷油燃烧试验,分别研究了转速1 400r/min和1 900r/min、平均指示压力0.5MPa和1.0MPa 4个工况下丁醇气道喷射比例对复合喷油燃烧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丁醇比例是柴油-丁醇复合喷油燃烧过程的重要控制参数.随丁醇比例的增大,碳烟排放降低,氮氧化物排放轻微增加,HC和CO排放显著增加.与柴油-丁醇混合燃料直喷燃烧模式相比,相对低的指示热效率和高的HC排放是柴油-丁醇复合喷油燃烧面临的主要问题,因而需要对丁醇气道喷射策略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丁醇 复合喷油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仿真的全柴联合动力装置特殊工作制联控曲线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青 杨义顺 +2 位作者 忻元健 唐雷杰 王永生 《中国舰船研究》 2012年第6期86-89,97,共5页
针对全柴联合动力装置单轴工作制和三机工作制相应的联控曲线以保证推进性能综合最优的需求,运用计算机仿真方法对某全柴联合动力装置的单轴工作制和三机工作制的联控曲线进行研究。首先,建立推进系统各部件的数学模型并将它们集成为整... 针对全柴联合动力装置单轴工作制和三机工作制相应的联控曲线以保证推进性能综合最优的需求,运用计算机仿真方法对某全柴联合动力装置的单轴工作制和三机工作制的联控曲线进行研究。首先,建立推进系统各部件的数学模型并将它们集成为整个推进系统的数学模型。基于这些数学模型和仿真计算,运用"船—机—桨"匹配原理提出特殊工作制联控曲线的一般设计原则,经实船使用,证明所设计的联控曲线能有效实现原设计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 推进装置 全柴联合动力装置 机桨匹配 联控曲线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轮活塞组合发动机循环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开胜 张尧 张扬军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1-397,共7页
为适应大功率特种车辆的需求,提出一种"涡轮活塞组合发动机",由一台增压中冷柴油机和一台燃气轮机组合而成,具有柴油机单独工作、燃气轮机单独工作和柴燃联合工作3种模式,可根据车辆工况需要采用相应的一种模式工作。这种发... 为适应大功率特种车辆的需求,提出一种"涡轮活塞组合发动机",由一台增压中冷柴油机和一台燃气轮机组合而成,具有柴油机单独工作、燃气轮机单独工作和柴燃联合工作3种模式,可根据车辆工况需要采用相应的一种模式工作。这种发动机理应综合柴油机与燃气轮机的优点,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和功率密度。介绍了该组合发动机的构成,分析其3种工作模式的理论循环,推导相应的热效率和比功的计算公式;在所设定热力循环参数下,计算该组合发动机3种工作模式下的理论循环热效率和比功;搭建涡轮活塞组合发动机GT-Power仿真模型,对选定的由功率相近的某一柴油机和某一燃气轮机组成的涡轮活塞组合发动机进行了额定工况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涡轮活塞组合发动机可以综合柴油机和燃气轮机的特点,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新型发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涡轮活塞组合发动机 迪塞尔-布雷登联合循环 理论循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粗集与灰理论结合算法在柴油机故障诊断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军 卢炎生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97-800,共4页
提出一种基于粗糙集描述理论与灰理论的故障诊断属性约简方法,将用粗糙集描述理论算法进行故障诊断条件属性约简的结果,依据灰色关联度算法计算灰关联系数,进一步确定约简集中条件属性间的重要性,求取最佳属性约简集.在柴油机燃油系故... 提出一种基于粗糙集描述理论与灰理论的故障诊断属性约简方法,将用粗糙集描述理论算法进行故障诊断条件属性约简的结果,依据灰色关联度算法计算灰关联系数,进一步确定约简集中条件属性间的重要性,求取最佳属性约简集.在柴油机燃油系故障诊断系统,获取了最佳属性约简集,系统运行测试获得好的故障诊断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集 描述 属性约简 灰关联系数 柴油机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