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脂分离技术在酶法制备1,3-丙二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彭益强 兰琳 +1 位作者 陈巍 方柏山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29-1134,共6页
从几种吸附树脂中筛选出了树脂DA201。树脂DA201对酶、辅酶吸附较少(吸附率分别为13.13%,14.5%)且对酶活无较大破坏,对产物1,3-丙二醇(1,3-PD)与二羟基丙酮(DHA)吸附较多(吸附率分别为23%,27%)。利用树脂DA201进行产物的富集分离及酶、... 从几种吸附树脂中筛选出了树脂DA201。树脂DA201对酶、辅酶吸附较少(吸附率分别为13.13%,14.5%)且对酶活无较大破坏,对产物1,3-丙二醇(1,3-PD)与二羟基丙酮(DHA)吸附较多(吸附率分别为23%,27%)。利用树脂DA201进行产物的富集分离及酶、辅酶回流再利用,实现伴有辅酶NADH再生的1,3-PD酶法连续反应。在底物浓度为1 g/L时,树脂质量浓度为底物浓度的4.8倍、吸附时间为6 h,树脂DA201对底产物有较好的吸附分离效果。在此条件下进行1,3-PD的2个批次连续制备,第1、第2批次1,3-PD转化率分别为42.9%、35.5%,总转化率为39.72%。实验结果说明,吸附树脂对底产物、酶与辅酶具有一定的分离作用,利用树脂的分离作用可有效地实现伴有辅酶再生的酶催化反应的连续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分离 酶法制备 辅酶再生 1 3-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割蔓再生对5种小型西瓜品种果实品质产量及抗性的影响
2
作者 蒋仁娇 吴健雄 +3 位作者 詹园凤 党选民 马跃 刘青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37-42,共6页
为筛选出适宜广州地区割蔓再生栽培的小果型西瓜品种,以琼香、美月、玲珑、热研黑宝、琼丽为试验品种,以广州地区主导品种未割蔓的琼丽为对照(CK),研究割蔓再生处理对不同小果型西瓜品种生长、果实品质和产量及叶片中丙二醛、过氧化氢... 为筛选出适宜广州地区割蔓再生栽培的小果型西瓜品种,以琼香、美月、玲珑、热研黑宝、琼丽为试验品种,以广州地区主导品种未割蔓的琼丽为对照(CK),研究割蔓再生处理对不同小果型西瓜品种生长、果实品质和产量及叶片中丙二醛、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美月根系活力最高,为69.61μg/(mL·g·h),较对照高62.45%;热研黑宝叶片中SPAD值较琼丽(CK)增加9.70%;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琼丽(CK)增加6.79%;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琼丽(CK)增加5.88%;叶片丙二醛含量比对照组琼丽(CK)降低了76.31%;叶片中CAT、SOD、POD活性分别较对照高627.98%,219.90%、15.61%;根系活力较对照高出34.17%;亩产量为2925.97kg,较对照高出12.46%。综合考虑果实品质、产量、丙二醛、酶活性及根系活力等因素,热研黑宝西瓜品种在广州地区表现最佳,适宜用于割蔓再生栽培。研究为西瓜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栽培管理策略,为西瓜割蔓再生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割蔓再生 小果型西瓜 生长 果实品质 产量 丙二醛 活性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代甲基转移酶的发现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琦 张诗雨 +2 位作者 高春玉 郑高伟 许建和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共3页
近年来,甲基化反应在有机合成和生物合成领域中逐渐引起重视。通过甲基转移酶(MT)引入甲基基团,可以调控分子的生物活性和物理化学性质,为精准设计目标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新的途径。卤代甲基转移酶(HMT)是一类特殊的MT,它不仅可以... 近年来,甲基化反应在有机合成和生物合成领域中逐渐引起重视。通过甲基转移酶(MT)引入甲基基团,可以调控分子的生物活性和物理化学性质,为精准设计目标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新的途径。卤代甲基转移酶(HMT)是一类特殊的MT,它不仅可以催化产生各种卤代烃,还可以在碘甲烷等廉价非天然甲基供体的存在下实现昂贵辅因子S-腺苷甲硫氨酸(SAM)的酶促原位再生。通过HMT的分子改造和同系酶的基因挖掘,可以高效地催化合成或再生SAM及其类似物,为甲基及其他烷基的转移提供更简单的路线。本文主要介绍了HMT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突破性工作:通过引入HMT-MT双酶级联反应,创建简单通用的SAM循环再生系统,提高了反应的原子经济性;挖掘到来源于硫嘌呤甲基转移酶家族的新酶(TPMT),很好地解决了甲基供体的环保问题;利用定向进化技术获得HMT优势突变体,能成功实现更长链烷基的转移。这些创新研究为高效生物烷基化提供了新策略,为绿色生物制造带来潜在的技术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甲基转移酶 辅因子原位再生 S-腺苷甲硫氨酸 蛋白质工程 酶促级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胺对荔枝胚性愈伤组织增殖与体胚发生的影响
4
作者 王果 刘耀婷 +3 位作者 李焕苓 王树军 李芳 王家保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7-1318,共12页
为探讨外源多胺(PAs)对荔枝胚性愈伤组织(EC)增殖及体胚发生的影响机制,该研究以“妃子笑”荔枝EC为材料,采用单因素法在增殖培养基中添加腐胺(Put)、亚精胺(Spd)及精胺(Spm),分析了不同PAs处理后EC的形态、结构、内源PAs含量及相关酶... 为探讨外源多胺(PAs)对荔枝胚性愈伤组织(EC)增殖及体胚发生的影响机制,该研究以“妃子笑”荔枝EC为材料,采用单因素法在增殖培养基中添加腐胺(Put)、亚精胺(Spd)及精胺(Spm),分析了不同PAs处理后EC的形态、结构、内源PAs含量及相关酶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外源Put、Spd和Spm处理均显著提高了EC增殖率,减少了体胚诱导及萌发数量。经外源PAs处理增殖的EC胚性细胞大小较一致,染色深且均匀,多细胞原胚减少,可见已经分化完全的早期子叶胚。(2)外源PAs处理均显著提高了EC中内源PAs含量,其中Put处理的EC中各类内源PAs及总PAs含量最高;当在含外源PAs培养基上增殖的EC转入不含外源PAs的培养基上增殖时(恢复培养),EC中的Put含量仍然显著高于对照,内源Spd和Spm则显著降低。(3)外源Put处理显著提高了EC中的鸟氨酸脱羧酶(ODC)、精氨酸脱羧酶(ADC)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而外源Spd、Spm处理显著降低了EC中的ODC及ADC活性,外源Spd显著提高了多胺氧化酶(PAO)活性;恢复培养后,EC中ADC和DAO活性比恢复培养前显著降低,ODC和PAO无显著性差异。综上认为,外源PAs可以通过调节PAs代谢相关酶活性影响内源PAs含量,进而影响荔枝EC增殖和体胚诱导。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PAs调节荔枝体胚发生机制及提高荔枝离体再生效率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离体再生 组织切片 多胺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刈割对青稞恢复特性及籽粒和秸秆产量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贺佳奇 白羿雄 +7 位作者 姚晓华 姚有华 安立昆 王玉琴 王小萍 李新 崔永梅 吴昆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7-755,共9页
探明刈割对青稞植株再生恢复农艺与理化特性变化规律,解析青稞籽粒和秸秆产量品质指标对刈割处理响应规律,为青稞“粮苗草三用”生产模式应用和青稞植株再生恢复调控机制解析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于2021—2022年,以青稞品种昆仑18号和藏... 探明刈割对青稞植株再生恢复农艺与理化特性变化规律,解析青稞籽粒和秸秆产量品质指标对刈割处理响应规律,为青稞“粮苗草三用”生产模式应用和青稞植株再生恢复调控机制解析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于2021—2022年,以青稞品种昆仑18号和藏1257为研究对象,以正常生长(CK)为对照,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刈割后于0 h(T0)、2 h(T1)、24 h(T2)、72 h(T3)、拔节期(T4)、抽穗期(T5)、灌浆期(T6)7个发育阶段取材,以分析刈割后茎部再生恢复速率及残茬中抗氧化酶的变化规律;并对刈割后青稞秸秆和籽粒产量品质特性和内源激素快速响应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刈割使再生青稞秸秆及籽粒产量升高,并使茎秆中粗蛋白、粗灰分含量升高,纤维类物质含量降低,使秸秆相对饲喂价值显著升高。刈割使青稞茎部株高和单株生物量生长恢复速率升高;使青稞每公顷穗数和千粒重增加,致使籽粒产量显著增加,并使籽粒中累积更多粗蛋白与淀粉。刈割后青稞残茬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含量迅速升高,并使残茬中的反式玉米素核苷(TZR)、异戊烯基腺苷(iPA)含量显著升高,吲哚-3-乙酸(IAA)和脱落酸(ABA)含量显著降低。青稞残茬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可能在刈割后抗氧化酶系统快速响应、地上部快速再生恢复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恢复 产量 饲用品质 抗氧化酶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真菌对醉马草不同生长期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刘荣贵 邓茂桦 +4 位作者 张瀚文 郑蓉 唐仲龙 王超 王剑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70-1778,共9页
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是研究生态系统中地上与地下生物联系的独特模式,但该共生体对不同生长期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知之甚少。本研究采集休眠期和返青期携带内生真菌(E+)和未携带内生真菌(E-)醉马草的生境土壤,测定E+和E-醉马... 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是研究生态系统中地上与地下生物联系的独特模式,但该共生体对不同生长期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知之甚少。本研究采集休眠期和返青期携带内生真菌(E+)和未携带内生真菌(E-)醉马草的生境土壤,测定E+和E-醉马草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在休眠期和返青期,内生真菌显著增加了醉马草土壤速效磷含量,较E-醉马草分别提高34.7%和36.7%。在返青期内生真菌增加了醉马草土壤硝态氮含量,较E-醉马草提高了32.3%。此外,返青期温度升高增强了E+和E-醉马草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这提高了土壤N、P的有效性,为醉马草的生长返青提供基本养分。以上结果表明内生真菌通过调节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返青期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变化保证了醉马草顺利返青。本研究为深入理解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的生态学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马草 内生真菌 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 休眠期和返青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丝素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及其传感器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钱江红 刘永成 +2 位作者 刘海鹰 于同隐 邓家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2-54,共3页
再生丝素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及其传感器应用钱江红,刘永成,刘海鹰,于同隐,邓家祺(复旦大学化学系高分子科学系,上海,200433)关键词再生丝素,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酶电极酶电报的各项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酶的固定比方... 再生丝素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及其传感器应用钱江红,刘永成,刘海鹰,于同隐,邓家祺(复旦大学化学系高分子科学系,上海,200433)关键词再生丝素,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酶电极酶电报的各项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酶的固定比方法,葡萄糖氧化酶的固定化方法很多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丝素 葡萄糖氧化酶 传感器 酶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间低温下多年生黑麦草再生株系的抗寒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翟飞飞 韩蕾 +3 位作者 李伟 张晓丽 巨关升 孙振元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61-971,共11页
为了获得抗寒性好的多年生黑麦草新种质,本研究以多年生黑麦草Derby的19个再生株系和抗寒性较好的Pinnacle为材料,连续2年进行越冬性观测,获得5个表现良好的再生株系。然后在田间低温胁迫下,测定与抗寒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以期对5个... 为了获得抗寒性好的多年生黑麦草新种质,本研究以多年生黑麦草Derby的19个再生株系和抗寒性较好的Pinnacle为材料,连续2年进行越冬性观测,获得5个表现良好的再生株系。然后在田间低温胁迫下,测定与抗寒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以期对5个再生株系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越冬性调查结果显示,CK14-3和G16-1在越冬率、绿色期及分蘖速率等方面都表现较好。田间低温下,各试材的叶片含水量(LWC)降低;细胞膜受损程度加重:电导率(EC)和丙二醛(MDA)含量升高;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和还原性糖(RS)含量升高,可溶性蛋白(SP)含量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叶绿素(Chl)含量和潜在光化学效率(Fv/Fm)下降。经主成分与隶属函数分析,各试材的抗寒性从强到弱依次是Pinnacle、CK14-3、G16-1、CK9-3、G3-2、G10-5。采用聚类分析法把试材分为3类:Pinnacle和CK14-3的抗寒性强;G16-1和CK9-3的抗寒性中等;G3-2和G10-5的抗寒性差。综上,田间低温胁迫下抗寒性强的多年生黑麦草,细胞膜受伤害程度轻,Pro和RS含量低,SS含量和SOD活性增加率、POD活性下降率大,CAT活性、Chl含量和Fv/Fm下降率小;CK14-3和G16-1的越冬性表现良好、综合排名靠前,有望培育出抗寒性好的新种质。本研究不仅为诱变育种的抗逆性种质选育提供参考,还为多年生黑麦草的抗寒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黑麦草 再生株系 抗寒性 酶活性 渗透调节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不同复垦措施对土壤碳矿化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君剑 严俊霞 李洪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178-4185,共8页
矿区废弃地生态退化形势严峻,生态修复已成为矿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目前关于矿区复垦后土壤碳矿化和酶活性变化的研究较少。以山西省孝义市露天矿区复垦区为研究对象,植被恢复类型包括了百脉根、苜蓿、油松和柳树-圆柏混交林,并对... 矿区废弃地生态退化形势严峻,生态修复已成为矿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目前关于矿区复垦后土壤碳矿化和酶活性变化的研究较少。以山西省孝义市露天矿区复垦区为研究对象,植被恢复类型包括了百脉根、苜蓿、油松和柳树-圆柏混交林,并对其分别进行不施肥(对照)、无机肥、复合肥和有机肥处理,从而研究植被类型与施肥方式对矿区土壤碳矿化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乔本比草本恢复类型的土壤有机碳矿化潜势大,不同施肥条件的土壤有机碳矿化潜势和累积量趋势基本为:对照<无机肥<复合肥<有机肥;4种土壤酶活性因植被恢复类型和施肥处理的不同而差异显著,不同土壤酶与降解特性不同的有机碳间相关性有所不同。土壤碳矿化累积量和酶活性均受植被恢复类型、施肥处理及两者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因此对复垦措施敏感的土壤有机碳矿化和酶活性可作为评价复垦措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复垦 植被修复方式 肥料处理 土壤有机碳矿化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毛壳菌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梅 辛平 杨谦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95-598,共4页
采用酶解法制备球毛壳原生质体 .确定酶解条件为 :菌龄 2 .5d ,渗稳剂为S/C .采用 5、15、15mg/mL的Novozym 2 34、蜗牛酶 ,溶壁酶混合酶液 ,30℃下酶解 1.5h .再生率可达 2 9.11% .研究了渗稳剂对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 ,并对球毛... 采用酶解法制备球毛壳原生质体 .确定酶解条件为 :菌龄 2 .5d ,渗稳剂为S/C .采用 5、15、15mg/mL的Novozym 2 34、蜗牛酶 ,溶壁酶混合酶液 ,30℃下酶解 1.5h .再生率可达 2 9.11% .研究了渗稳剂对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 ,并对球毛壳原生质体的释放和再生过程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山梨醇可促进原生质体的释放和再生 ;Ca2 + 对原生质体的再生有促进作用 ;葡萄糖对再生菌株生长的促进作用优于山梨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毛壳菌 原生质体 再生 渗透压稳定剂 形成机理 植物病原菌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化合物酶法制备中辅酶再生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彭益强 张曙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26-1831,共6页
辅酶的再生与反复利用对氧化还原型生物催化剂在手性化合物中的生产具有重要作用。辅酶的酶催化法再生具有高效、专一的特点,根据其催化环境可分为单细胞内辅酶再生体系、双细胞耦合体系及胞外酶耦合体系。本文详细阐述了酶法再生中各... 辅酶的再生与反复利用对氧化还原型生物催化剂在手性化合物中的生产具有重要作用。辅酶的酶催化法再生具有高效、专一的特点,根据其催化环境可分为单细胞内辅酶再生体系、双细胞耦合体系及胞外酶耦合体系。本文详细阐述了酶法再生中各种辅酶再生体系的构建方法,特别指出了辅酶再生体系使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法,如利用离子液体解决有机底物低水溶性的问题,利用共价固定方法解决小分子辅酶的留存问题,无细胞抽提液中内源性辅酶再生酶的利用等。除此之外,对每种辅酶再生方法与体系在工业催化中应用的优势与局限性作了评述,特别关注了辅酶再生体系反复多批次利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化合物 辅酶再生体系 酶耦合反应 细胞耦合 内源性辅酶再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菜再生苗耐高温生理基础 被引量:9
12
作者 高丽红 李式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3-27,共5页
研究了生菜再生苗形成及其耐高温生理.结果表明:与实生苗相比,在盛夏生长过程中,再生苗体内具有较高的保护酶系统活性,根尖组织中含有较高的吲哚乙酸(IAA)、异戊烯基腺嘌呤(iPA),较低的叶片温度、气孔阻力和较高的蒸腾... 研究了生菜再生苗形成及其耐高温生理.结果表明:与实生苗相比,在盛夏生长过程中,再生苗体内具有较高的保护酶系统活性,根尖组织中含有较高的吲哚乙酸(IAA)、异戊烯基腺嘌呤(iPA),较低的叶片温度、气孔阻力和较高的蒸腾强度。试验表明,残茬中贮存蛋白量与再生苗形成有关。残茬根系内源激素水平可能是诱发再生苗形成的又一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苗 耐高温生理 莴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礼红 罗丽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21-1624,共4页
为了建立原生质体介导的蛹虫草遗传转化系统,考察了各种细胞壁裂解酶和渗透压稳定剂等对蛹虫草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蛹虫草菌丝体形成和释放原生质体最适裂解酶和酶解时间分别为:1%Cellulase,30℃作用2 h;最适渗透压稳定剂是0.8 m... 为了建立原生质体介导的蛹虫草遗传转化系统,考察了各种细胞壁裂解酶和渗透压稳定剂等对蛹虫草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蛹虫草菌丝体形成和释放原生质体最适裂解酶和酶解时间分别为:1%Cellulase,30℃作用2 h;最适渗透压稳定剂是0.8 mol·L-1MgSO4;最适合原生质体再生的培养基为含0.6 mol·L-1蔗糖的PDA培养基。原生质体液涂布双层再生培养基的方法再生率最高,为4.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原生质体 裂解酶 渗透压稳定剂 形成与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山鹅掌楸组培过程中几种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仲芳 路承香 +1 位作者 高彦明 刘晓捷 《经济林研究》 2009年第3期86-89,共4页
探讨了峨眉山野生鹅掌楸茎尖组织培养再生过程中过氧化氢酶(CAT)、吲哚乙酸(IAA)氧化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以了解鹅掌楸组培再生过程中保护酶系统的变化与组培苗生长分化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鹅掌楸组培再生过程中,过氧化氢... 探讨了峨眉山野生鹅掌楸茎尖组织培养再生过程中过氧化氢酶(CAT)、吲哚乙酸(IAA)氧化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以了解鹅掌楸组培再生过程中保护酶系统的变化与组培苗生长分化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鹅掌楸组培再生过程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与H2O2含量变化呈负相关,CAT活性较高时,H2O2含量则较低。H2O2含量与鹅掌楸组培苗分化进程密切相关,H2O2可能作为信号因子在芽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IAA氧化酶活性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变化规律,从而影响IAA氧化降解途径,调控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含量的比值,影响鹅掌楸芽的再生;PPO活性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引起组培苗的褐变或玻璃化,甚至生长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生化 鹅掌楸 植株再生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吸附树脂的生物再生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顾锡慧 张玲 +1 位作者 滕厚开 陈军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0-53,共4页
以饱和吸附苯胺的XDA-1树脂的生物再生为例,对吸附树脂的生物再生机理进行了探讨。在深入研究生物再生过程的基础上,认为胞外酶假说在本研究体系中不成立。通过对比研究饱和吸附苯胺的XDA-1树脂的自脱附和生物再生过程,发现苯胺的物理... 以饱和吸附苯胺的XDA-1树脂的生物再生为例,对吸附树脂的生物再生机理进行了探讨。在深入研究生物再生过程的基础上,认为胞外酶假说在本研究体系中不成立。通过对比研究饱和吸附苯胺的XDA-1树脂的自脱附和生物再生过程,发现苯胺的物理脱附是树脂吸附容量恢复的主要原因,而生物降解作用促进吸附质的脱附,证明树脂XDA-1的生物再生符合浓度梯度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树脂 生物再生机理 胞外酶假说 浓度梯度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丝素固定的酶免疫传感器及其应用前景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伟 李幼荣 潘宁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3-37,共5页
酶免疫传感器是采用再生丝素将待测抗原 (免IgG)固定在石墨电极表面 ,选用抗体 (山羊抗兔IgG-HRP)与其识别结合。利用H2 O2 将抗原抗体结合的电位响应信号放大 ,采用直接电位法检测IgG的浓度。该传感器测定IgG的最低检测浓度可达 1.2... 酶免疫传感器是采用再生丝素将待测抗原 (免IgG)固定在石墨电极表面 ,选用抗体 (山羊抗兔IgG-HRP)与其识别结合。利用H2 O2 将抗原抗体结合的电位响应信号放大 ,采用直接电位法检测IgG的浓度。该传感器测定IgG的最低检测浓度可达 1.2× 10 -10 mol/L ,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在 4.1× 10 -7~ 1.2× 10 -10 mol/L ,响应时间为 15s。通过电泳的方法加速抗原抗体的识别结合 ,反应时间由原来的 90min缩短到 30min ,这在国内外鲜有报道。以固定化抗原结合酶标抗体量的多少作为检测抗原标准的新型酶免疫传感器 ,不仅在临床检测、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 ,而且在动植物疾病检测、环境监测、HLA个人身份鉴定、PC安全、物理访问 (门禁 )、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丝素 IGG 酶免疫传感器 电泳 固定化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抗原生物敏电极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兰香 谭道经 李伟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4-107,共4页
采用石墨电极作为基础电极 ,将待测兔抗原用丝素蛋白溶液固定在基础电极表面 ,根据抗原抗体的单一性识别原理 ,选用山羊抗兔IgG HRP抗体与其选择性结合制作而成 .利用H2 O2 将该生物敏传感器的电位响应信号放大 ,采用直接电位法检测兔... 采用石墨电极作为基础电极 ,将待测兔抗原用丝素蛋白溶液固定在基础电极表面 ,根据抗原抗体的单一性识别原理 ,选用山羊抗兔IgG HRP抗体与其选择性结合制作而成 .利用H2 O2 将该生物敏传感器的电位响应信号放大 ,采用直接电位法检测兔抗原的浓度 .结果符合奈斯特响应 ,兔抗原的最低检测浓度 1.0× 10 -10 mol/L ,线性范围 1.0× 10 -8~ 1.0× 10 -10 mol/L ,响应时间为 15s .这种以固定化抗原结合酶标抗体量的多少作为检测抗原浓度的新型酶免疫电极 ,在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敏电极 酶免疫传感器 丝素蛋白 抗原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肝再生增强因子抗体识别部位的确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章波 陈惠鹏 +2 位作者 王清明 范国才 陈吉中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459-462,共4页
目的 :确定抗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表位。方法 :采用蛋白质预测软件预测人肝再生增强因子的抗原决定簇 ,根据预测结果合成肽进行竞争ELISA验证单克隆抗体所识别部位。结果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的第 6~ 15 ,6 8~ 80以... 目的 :确定抗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表位。方法 :采用蛋白质预测软件预测人肝再生增强因子的抗原决定簇 ,根据预测结果合成肽进行竞争ELISA验证单克隆抗体所识别部位。结果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的第 6~ 15 ,6 8~ 80以及 10 5~ 112位氨基酸残基是其抗原表位。结论 :采用计算机软件预测 ,并在此基础上经合成肽验证的方法是一种可靠的抗原表位确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 单克隆抗体 抗原决定簇 竞争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辅酶再生的多酶反应技术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小里 岑沛霖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0-52,59,共4页
伴有辅酶再生的多酶反应技术是酶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辅酶再生及伴有辅酶再生的多酶反应器技术最新进展进行评述.
关键词 酶工程 辅酶再生 多酶反应 生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反应器中辅酶再生体系的构建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益强 方柏山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4-270,共7页
在膜反应器中基于膜介质支持构建辅酶再生的酶催化体系并实现酶促反应的连续进行是辅酶依赖型生物酶工业化应用的一个有效技术手段。本文总结了辅酶再生的意义与辅酶再生体系在膜反应器中的构建情况,并提出了在这过程中所需注意的问题... 在膜反应器中基于膜介质支持构建辅酶再生的酶催化体系并实现酶促反应的连续进行是辅酶依赖型生物酶工业化应用的一个有效技术手段。本文总结了辅酶再生的意义与辅酶再生体系在膜反应器中的构建情况,并提出了在这过程中所需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再生 膜反应器 酶法 电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