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探讨菟丝子总黄酮配伍雷公藤多苷对生殖毒性的减毒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郭丽 杜寒倩 +4 位作者 李佳珊 李源 李泽辉 徐颖 林娜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8-963,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探讨菟丝子总黄酮配伍雷公藤多苷对雷公藤多苷所致生殖毒性的减毒作用。方法通过TCMSP、UniProt、GeneCards、OMIM数据库建立药物和疾病的关键靶点,借助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靶点互作网络(PPI)和药物-...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探讨菟丝子总黄酮配伍雷公藤多苷对雷公藤多苷所致生殖毒性的减毒作用。方法通过TCMSP、UniProt、GeneCards、OMIM数据库建立药物和疾病的关键靶点,借助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靶点互作网络(PPI)和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基于网络药理学结果,进一步开展体外细胞实验验证,以卵巢生殖干细胞(OGSCs)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25μg/mL菟丝子总黄酮、3.75μg/mL雷公藤多苷、25μg/mL菟丝子总黄酮+3.75μg/mL雷公藤多苷处理,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RT-qPCR法检测OGSCs细胞标志物MVH、Oct4和Notch信号通路分子Hes1、Notch1、Jagged1 mRNA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MVH与Notch1、Hes1、Jagged1蛋白共表达。结果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共筛选出28种雷公藤活性成分,10种菟丝子活性成分,93个药物与疾病关联靶标,富集到卵巢类固醇生成、孕激素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催乳素、Notch、癌症等与生殖毒相关的通路,推测可能是通过参与OGSCs细胞增殖分化的Notch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雷公藤多苷组OGSCs细胞活性降低(P<0.01);MVH、Oct4和Hes1、Notch1、Jagged1 mRNA表达降低(P<0.05,P<0.01);MVH-Notch1、MVH-Jagged1蛋白共表达程度降低(P<0.01)。相较于雷公藤多苷单独给药,菟丝子总黄酮与雷公藤多苷联合配伍可提高OGSCs细胞活性(P<0.01),升高MVH、Oct4和Hes1、Notch1、Jagged1 mRNA表达(P<0.01),升高MVH-Hes1、MVH-Notch1、MVH-Jagged1蛋白共表达程度(P<0.01)。结论菟丝子总黄酮对雷公藤多苷诱发的OGSCs细胞生殖毒有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特有标志物MVH、Oct4和关键因子Notch1、Hes1、Jagged1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总黄酮 雷公藤多苷 生殖毒性 卵巢生殖干细胞 网络药理学 NOTCH信号通路 MV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兽医药理学课程改革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慧峰 段长飞 +2 位作者 李喜旺 张佳音 李龙飞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217-220,共4页
兽医药理学作为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因其学时有限,内容繁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大,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分析了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课程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 兽医药理学作为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因其学时有限,内容繁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大,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分析了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课程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以期优化教育模式,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实践技能熟练、职业道德高尚的兽医学科应用型本科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兽医药理学 应用型人才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四逆汤缓解鸡冷应激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王韫 孙艳玲 +6 位作者 李云波 张娜 杜西翠 徐丹 黄芳 李丽敏 赵兴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70,共7页
利用网络药理学探究四逆汤缓解鸡冷应激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分子对接模拟验证。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等数据库搜集附子、干姜和炙甘草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同时,在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取鸡冷应激的相关靶点,通过韦恩在线作图... 利用网络药理学探究四逆汤缓解鸡冷应激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分子对接模拟验证。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等数据库搜集附子、干姜和炙甘草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同时,在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取鸡冷应激的相关靶点,通过韦恩在线作图工具筛选出这些靶点的交集,并对共有靶点进行蛋白互作和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1.1.2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四逆汤缓解鸡冷应激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山奈酚、β-谷甾醇和异鼠李素,核心靶点包括B细胞淋巴瘤-2基因(BCL-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白细胞介素-1β(IL-1β)、胱天蛋白酶3(CASP3)和白细胞介素6(IL-6)。GO功能富集分析涉及生物过程72个、细胞组分145个以及分子功能64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33条相关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的结果进一步验证,四逆汤的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对接活性良好,结果为四逆汤在缓解鸡冷应激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汤 冷应激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BDNF/TrkB/CREB通路探究香橼-佛手抗抑郁作用机制
4
作者 宋美卿 杨钤 +5 位作者 仲启明 牛艳艳 仝立国 邢建月 冯玛莉 贾力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6-1149,共14页
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动物实验探讨香橼-佛手抗抑郁的机理。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 Pharmacology Databaseand Analysis Platform, TCMSP)、ETCM、Symmap、Swiss Target Pr... 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动物实验探讨香橼-佛手抗抑郁的机理。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 Pharmacology Databaseand Analysis Platform, TCMSP)、ETCM、Symmap、Swiss Target Prediction、Uniprot数据平台筛选香橼-佛手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使用OMIM、TTD、Cenecards数据平台获取抑郁症疾病靶点。采用Venny 2.1在线软件绘制药物活性成分及靶点相互交集韦恩图。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将交集靶点用STRING数据平台建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再利用Metascape数据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ene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and genomes, 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大鼠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联合孤养建立抑郁模型,对网络药理得到的BDNF/TrkB/CREB信号通路进行动物实验验证。结果 网络药理研究显示,抗抑郁活性成分香橼57个、佛手65个,关键活性成分有乙酸(Acetic acid)、3,4,7-三甲氧基香豆素(3,4,7-trimethoxycoumarin)、柠檬酸(Citric acid)等。抑郁症靶点2717个,交集靶点430个。PPI网络分析筛出香橼-佛手抗抑郁关键靶点有肿瘤蛋白P53(TP53),蛋白激酶B1(Protein kinase B1, AKT1),CREB结合蛋白(CREB-binding protein, CREBB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等。通过KEGG分析通路主要富集在癌症发病途径(Pathways in cancer),PI3K-Akt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神经营养素信号通路(Neurotrophin signaling pathway)等。通过大鼠抑郁实验对神经营养素通路中的BDNF/TrkB/CREB信号通路验证结果显示,香橼-佛手中剂量组明显升高血清BDNF含量(P<0.05),各组可改善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的损伤,高、中剂量组明显升高海马CA1区BDNF蛋白表达(P<0.05,P<0.01),除了低剂量组TrkBmRNA基因表达量无差异外,其余各组均显著升高海马BDNF、TrkB、CREB的mRNA基因表达量(P<0.01),中剂量组明显升高海马BDNF蛋白相对表达量(P<0.01),中、低剂量组明显升高TrkB蛋白相对表达量(P<0.05),中剂量组对CREB蛋白相对表达量有升高趋势。结论 香橼-佛手对抑郁模型大鼠有抗抑郁效果,其中作用机制可能与BDNF/TrkB/CRE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橼 佛手 抑郁症 网络药理学 BDNF/TrkB/CRE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天竹根氯仿部位化学成分及其抗败血症网络药理学研究
5
作者 付小梅 张舟 +3 位作者 阚瑞 夏紫微 吴志瑰 刘婧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80,共10页
对南天竹根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同时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其抗败血症多成分、多靶标、多途径作用机制。采用硅胶柱色谱、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等分离方法对南天竹根氯仿部位进行分离、纯... 对南天竹根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同时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其抗败血症多成分、多靶标、多途径作用机制。采用硅胶柱色谱、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等分离方法对南天竹根氯仿部位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波谱(NMR)和质谱(MS)技术鉴定结构。从南天竹根氯仿部位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氧代海罂粟达林碱(1)、氧化海罂粟碱(2)、1-羟基-2,9,10-三甲氧基-7H-二苯并[de,g]喹啉-7-酮(3)、氧化小檗碱(4)、小檗碱(5)、氧化南天竹啡碱(6)、β-谷甾醇(7)、棕榈油醇(8)、棕榈油酸(9)、南天竹啡碱(10)、N-去甲基南天竹碱(11)、羟基南天宁碱(12)、香草酸(13)、香草醛(14)和没食子酸乙酯(15),其中化合物1~4为首次从南天竹属分离得到。网络药理学研究分析发现:南天竹根氯仿部位可能通过小檗碱、氧化南天竹啡碱、N-去甲基南天竹碱、羟基南天宁碱等活性成分作用于HSP90AA1、PPARA和F2等靶点,调节PI3K-Akt、TNF、HIF-1、Fc epsilon RI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抗败血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竹根 化学成分 网络药理学 抗败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芍药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抗炎作用机制
6
作者 刘湘花 李姗 +2 位作者 赵方言 周志文 闵远骞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7-345,共9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讨芍药苷(paeoniflorin,PAE)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途径与靶点,并进行实验验证。采用油酸钠(sodium oleate,NaOA)诱导的HepG2脂肪肝细胞模型评价PAE体外药效...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讨芍药苷(paeoniflorin,PAE)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途径与靶点,并进行实验验证。采用油酸钠(sodium oleate,NaOA)诱导的HepG2脂肪肝细胞模型评价PAE体外药效;网络药理学预测和筛选出PAE治疗NAFLD核心靶点;通过分子对接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RAW 264.7炎症细胞验证模型进行验证。体外脂肪肝细胞模型结果显示PAE可以缓解NaOA诱导的HepG2的脂质堆积;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PAE治疗NAFLD共预测60个潜在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发现获得Degree值前10的靶点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等;GO富集分析共涉及核心靶点可能通过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与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等炎症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PAE与TNF、IL6、AKT等具有良好的结合力;LPS诱导的体外炎症RAW 264.7细胞模型结果显示,PAE可以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增殖,降低TNF-α、IL-6、IL-1β、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超氧化物(O_(2)^(-·))、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水平(P<0.05或P<0.01)。综上,PAE通过抑制细胞炎症与氧化应激,缓解脂质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脂肪肝 炎症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敦煌芮草膏干预冻伤的作用机制
7
作者 张莉 蔺兴遥 +4 位作者 尚芸 王强 李亮亮 李爽 杜籼芹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3,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敦煌芮草膏治疗冻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敦煌芮草膏干预冻伤的作用靶点。运用敦煌芮草膏治疗冻伤模型大鼠,观察药物作用效果、验证网络药理学富集分析结果。结果:共选出239个药物活...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敦煌芮草膏治疗冻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敦煌芮草膏干预冻伤的作用靶点。运用敦煌芮草膏治疗冻伤模型大鼠,观察药物作用效果、验证网络药理学富集分析结果。结果:共选出239个药物活性成分、186个疾病靶点、36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96条通路,主要富集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等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可能在敦煌芮草膏治疗冻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动物实验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敦煌芮草膏各剂量组大鼠皮肤冻伤明显改善,创口愈合率升高,肿胀率下降,创面组织上皮化明显,炎症浸润减少,血管新生增加,胶原纤维含量增多。局部皮损组织TLR4、MyD88、NF-κB p65 mRNA及蛋白表达不同程度降低,中剂量组效果最好。结论:敦煌芮草膏治疗冻伤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特点,可能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激活减少冻伤大鼠血清促炎介质释放,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组织重塑速率,促进冻伤愈合,发挥冻伤治疗作用,为后续深入研究敦煌芮草膏治疗冻伤的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芮草膏 网络药理学 动物验证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探讨藤茶黄酮类化合物抑菌的效果和机制
8
作者 张丽慧 王丹丹 +6 位作者 孟艳林 王美会 朱小勇 闫志强 何莉 黄卫 王巧燕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3-71,共9页
为研究藤茶黄酮类化合物的抑菌效果及机制,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藤茶黄酮类化合物抑菌的关键成分和核心靶点,通过基因本体论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筛选分析关键信号通路,并对核心靶点和关键成分进行分子对接;此外,以代... 为研究藤茶黄酮类化合物的抑菌效果及机制,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藤茶黄酮类化合物抑菌的关键成分和核心靶点,通过基因本体论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筛选分析关键信号通路,并对核心靶点和关键成分进行分子对接;此外,以代表性成分二氢杨梅素进行体外的抑菌研究。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藤茶黄酮类化合物抑菌的关键成分有7个(二氢杨梅素、杨梅素、山柰酚等),核心靶点有5个(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等),关键信号通路有23条(TNF信号通路和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等),同时关键成分和核心靶点间有较强的结合力。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二氢杨梅素对沙门氏菌3和沙门氏菌5的抑菌效果较为明显,其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5 mg/mL和10 mg/mL,且可造成细菌质壁分离、细胞壁和细胞膜变化等,破坏细菌形态。综上,藤茶黄酮类化合物可能通过二氢杨梅素等成分作用于PTGS2等靶点,进而调控TNF等信号通路,通过机体或直接破坏细菌形态,进而发挥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藤茶黄酮类化合物 抑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索红花减轻小鼠心脏低温冷保存过程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
9
作者 王俊壹 王寒 林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42,共10页
目的探索红花对低温冷保存的小鼠心脏的保护机制,分析红花潜在的作用靶点,为中药红花改善离体心肌损伤提供参考。方法借助TCMSP、TCMID、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检索红花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OMIM、TTD、Genecards等数... 目的探索红花对低温冷保存的小鼠心脏的保护机制,分析红花潜在的作用靶点,为中药红花改善离体心肌损伤提供参考。方法借助TCMSP、TCMID、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检索红花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OMIM、TTD、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出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的疾病靶点。使用Cytoscape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富集分析红花作用机制。构建小鼠离体心脏冷保存模型,采用ELISA检测、qPCR、Western blot等技术手段验证网络药理学的预测靶点。结果共获得红花活性成分22个、药物靶点421个;ICM 1812个疾病靶点,得到药物-疾病共同靶点117个,GO富集分析共得到条目1906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出包括Akt信号通路在内的共计137条信号通路。实验验证红花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通路调控细胞凋亡过程、炎症进程从而减轻小鼠心脏在低温冷保存过程中受到的损伤。结论运用网络药理学揭示了红花对小鼠低温冷保存心脏的保护作用靶点和通路,并进行了相关实验验证,为深入探讨红花减轻低温冷保存心脏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为红花的临床应用和药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网络药理学 心肌损伤 冷保存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验证肉苁蓉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及机制
10
作者 赵杰 霍东升 +2 位作者 祝洪博 张士滨 贾建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6-1274,共9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动物实验验证的方法,探讨中药肉苁蓉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依据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挖掘肉苁蓉有效成分,并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DisGeNET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出肉苁蓉...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动物实验验证的方法,探讨中药肉苁蓉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依据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挖掘肉苁蓉有效成分,并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DisGeNET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出肉苁蓉和AD相关靶标,并对两者交集靶点进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分析。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对肉苁蓉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在网络药理学预测基础上,采用8月龄SAMP8系小鼠建立AD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测试小鼠学习认知功能,尼氏染色观测小鼠海马神经元形态,ELISA、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cAMP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肉苁蓉可能通过8种活性成分作用于74个AD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毛蕊花糖苷等活性成分与ESR1、BDNF、MAPK1、APP等核心靶点具有较高亲和力。KEGG结果分析主要涉及癌症的通路、cAMP信号通路、AD通路等。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肉苁蓉能有效改善AD小鼠的学习认知功能障碍,改善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ELISA、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肉苁蓉能显著提高cAMP通路cAMP、PKA、P-CREB蛋白表达水平,并促进下游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的表达。结论肉苁蓉可以改善AD模型小鼠学习认知障碍,并且可能通过上调cAMP信号通路及下游BDNF蛋白靶点的表达,改善海马神经元损伤而发挥治疗A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阿尔茨海默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cAMP信号通路 BD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柳蒿芽脂溶性成分调节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11
作者 徐艳华 华谦 +4 位作者 何祥 那仁朝克图 孙鑫颖 乌云嘎 王青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5-973,共9页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研究柳蒿芽脂溶性成分(liposoluble components of Artemisia integrifolia L.bud,AILC)调节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itus,T2DM)的作用机制。首先,制备了AILC,并分离得到了24个化合物;运用SwissTargetPre...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研究柳蒿芽脂溶性成分(liposoluble components of Artemisia integrifolia L.bud,AILC)调节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itus,T2DM)的作用机制。首先,制备了AILC,并分离得到了24个化合物;运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AILC靶点;利用GenCards、OMIM和TTD数据库获取T2DM疾病靶点。然后通过Venn、Cytoscape3.10.1、String和DAVID数据库分析AILC调节T2DM的潜在活性成分、核心靶点及作用通路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建立T2DM大鼠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AILC作用于T2DM关键靶点可能为蛋白激酶B、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等。这些靶点主要富集在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非小细胞肺癌、松弛素信号通路。动物实验结果显示,AILC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含量;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免疫印记法验证表明,AILC显著下调大鼠VEGFA表达量(P<0.05)。研究表明,柳蒿芽脂溶性成分通过调节VEGFA蛋白表达,调节糖脂代谢紊乱而对T2DM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蒿芽脂溶性成分 网络药理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2型糖尿病 糖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药理学在动物营养与健康养殖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刁其玉 张春桃 屠焰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9,共9页
在全民健康意识显著提升的背景下,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民生的重要议题,我国畜牧业正加速向绿色化、集约化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型。网络药理学作为整合系统生物学与多向药理学理论的前沿交叉学科,其创新性研究范式聚焦于构建“药物-靶点-... 在全民健康意识显著提升的背景下,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民生的重要议题,我国畜牧业正加速向绿色化、集约化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型。网络药理学作为整合系统生物学与多向药理学理论的前沿交叉学科,其创新性研究范式聚焦于构建“药物-靶点-通路”多维互作网络,为解析生物复杂系统提供全新视角。文章通过系统梳理网络药理学在畜禽营养与健康的协调中的创新应用,深入阐释传统方剂配伍的分子调控机制,着力构建基于网络模块分析的精准研发体系,为开发环境友好、高效转化率且无药物残留的新型生物制剂提供理论支撑,推动畜牧业向智能化、生态化的现代化方向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天然植物添加剂 草药配伍性 精准畜牧业 智能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复方丹参方延缓衰老、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13
作者 梁丹 宋月月 +3 位作者 刘德坤 胡渊龙 裴可 杨雯晴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56-1362,共7页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复方丹参方延缓衰老、拮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方法通过TCMSP、ETCM数据库检索并结合文献筛选出复方丹参方中为主要药效物质基础、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活性成分,找出对应靶点,GeneCards、OMIM数据库...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复方丹参方延缓衰老、拮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方法通过TCMSP、ETCM数据库检索并结合文献筛选出复方丹参方中为主要药效物质基础、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活性成分,找出对应靶点,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疾病靶点,Venny 2.1.0平台得到活性成分与疾病的交集靶点,绘制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并筛选核心靶点,STRING数据库完成蛋白互作分析网络,DAVID数据库对疾病与活性成分的相关靶点进行GO、KEGG富集分析,Autodock软件完成分子对接。建立AS小鼠模型,给予复方丹参方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干预,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斑块变化,检测血脂水平,ELISA法检测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β-Gal染色法观察β-半乳糖苷酶活性,RT-qPCR法检测Akt、PI3K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Akt、p-Akt、PI3K、p-PI3K蛋白表达。结果筛选出6种主要活性成分,Akt1为核心靶点。复方丹参方与PI3K/Akt信号通路关系密切,原儿茶醛、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可能参与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原儿茶醛、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可减少主动脉斑块,降低血脂,下调衰老相关分泌表型、β-半乳糖苷酶活性,上调Akt、PI3K mRNA表达及Akt、p-Akt、PI3K、p-PI3K蛋白表达。结论复方丹参方主要活性成分原儿茶醛、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可能通过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延缓衰老、拮抗A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方 衰老 动脉粥样硬化 网络药理学 动物实验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探讨清热止血方治疗IgA血管炎性肾炎的机制
14
作者 徐闪闪 韩姗姗 +4 位作者 丁樱 代彦林 王龙 徐炎 张霞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2-771,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探讨清热止血方治疗IgA血管炎性肾炎(IgAVN)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出清热止血方药物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Disgenet、Genecards OMIM、TTD数据库检索IgAVN疾病靶点,利用微生信在线数据库获...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探讨清热止血方治疗IgA血管炎性肾炎(IgAVN)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出清热止血方药物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Disgenet、Genecards OMIM、TTD数据库检索IgAVN疾病靶点,利用微生信在线数据库获取交集靶点,并将信息导入Cytoscope 3.7.1软件和STRING分析平台,构建药物-活性成分-治疗靶点网络;基于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选取关键靶点及核心活性成分。通过动物实验验证网络药理学结果,采用病证结合法构建IgAVN动物模型,药物干预后检测各组IgAVN模型大鼠的尿红细胞和24 h尿蛋白,观察肾组织的HE染色和IgA免疫荧光沉积,采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肾组织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网络药理学:获得药物活性成分109个,药物靶点402个,疾病靶点1285个,交集靶点113个。蛋白质相互作用及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到核心靶点是IL6、TNF、VEGFA等,核心药物成分是槲皮素、芍药苷、木犀草素、山奈酚和黄芩素等。GO富集到基因功能2545个,KEGG富集到基因通路164条,清热止血方可通过调节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oll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等治疗IgAVN。动物实验:与空白组比,模型组大鼠尿红细胞和24 h尿蛋白定量升高(P<0.05);血清IL-6、TNF-α和VEGF-α表达升高(P<0.05);HE染色可见肾小球系膜增生,毛细血管的管腔狭窄,伴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球有IgA免疫荧光的沉积;肾组织TNF-α、p-p65和p-p38蛋白和TNF-αmRNA表达升高(P<0.05)。清热止血方干预后尿红细胞、24 h尿蛋白定量降低(P<0.05);肾脏HE染色改变改善、肾小球IgA沉积减少;肾组织TNF-α、p-p65、p-p38蛋白和TNF-αmRNA降低(P<0.05)。结论清热止血方中槲皮素、芍药苷、木犀草素等活性成分调控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降低IL-6、TNF-α和VEGF-α治疗IgAV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止血方 IgA血管炎性肾炎 网络药理学 TNF-α/MAPK/NF-κB信号通路 炎症反应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探讨犀角地黄汤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作用机制
15
作者 郑炜 马琳 +3 位作者 刘佳 张瑞华 赵杰 魏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2,共9页
为了解犀角地黄汤(RHR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分子机制,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BATMAN-TCM和文献检索搜索犀角地黄汤中药成分的活性成分及其靶点,然后从GeneCards、CTD、OMIM、TTD和DrugBank数据库中... 为了解犀角地黄汤(RHR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分子机制,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BATMAN-TCM和文献检索搜索犀角地黄汤中药成分的活性成分及其靶点,然后从GeneCards、CTD、OMIM、TTD和DrugBank数据库中检索DFU的疾病靶点.分析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的交叉靶点,使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CT)网络,在String平台上构建治疗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对关键基因进行筛选.在DAVID数据库中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以预测RHRD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随后用Gromacs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观察靶蛋白中的相互作用和构象变化.以HaCaT细胞为实验材料,通过MTT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高糖条件下RHRD对HaCaT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1)共筛选出32种活性成分、419个药物靶点、14036个疾病靶点和384个治疗靶点;(2)通过CT网络和PPI网络分析获得了核心活性成分(槲皮素、山柰酚、梓醇、黄芩素)和核心靶点(TP53、AKT1、HSP90AA1、STAT3、MAPK1),主要涉及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Th17细胞分化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等;(3)分子对接结果表明,RHRD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存在很强的结合亲和力,分子动力学模拟证实了RHRD有效成分与这些靶点的稳定结合;(4)MTT实验结果显示RHRD可以保护HaCaT细胞免受高糖诱导的细胞损伤,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RHRD能够显著诱导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犀角地黄汤 糖尿病足溃疡 网络药理学 分子动力学模拟 蛋白质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兽药现代化与《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更新的协同路径探索
16
作者 薛江东 姚睿智 盖微微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7期177-180,共4页
随着我国畜牧业绿色转型与“减抗替抗”政策的推进,中兽药现代化成为兽医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但传统《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仍以化学药物和抗生素为核心,未能充分融入中兽医药理论与现代技术成果。该文从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创新... 随着我国畜牧业绿色转型与“减抗替抗”政策的推进,中兽药现代化成为兽医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但传统《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仍以化学药物和抗生素为核心,未能充分融入中兽医药理论与现代技术成果。该文从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等角度,探讨中兽药现代化与《兽医药理学》课程更新的协同路径,提出通过多学科交叉、案例教学、虚拟仿真等技术手段,构建适应行业需求的课程体系,为培养复合型兽医人才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兽药 兽医药理学 课程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和网络药理学探讨菟丝子-枸杞子药对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成分及机制 被引量:5
17
作者 宗政 胡扬 +7 位作者 徐蓓蕾 辛国松 张文君 陈鹰翔 刘树森 孙向明 宋辉 李文兰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9-658,共10页
目的探讨菟丝子-枸杞子药对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成分及机制。方法采用UPLC-Q-TOF-MS法进行分析,结合质谱信息、对照品比对、参考文献以及UNIFI软件对化合物进行指认。采用网络药理学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并富集相关通路,再对关键... 目的探讨菟丝子-枸杞子药对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成分及机制。方法采用UPLC-Q-TOF-MS法进行分析,结合质谱信息、对照品比对、参考文献以及UNIFI软件对化合物进行指认。采用网络药理学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并富集相关通路,再对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鉴定出110种成分,包括26种黄酮类、23种生物碱类、15种苯丙素类、31种有机酸类、15种其他类,其中菟丝子和枸杞子共有成分32种,菟丝子独有38种,枸杞子独有40种。成分与疾病交集靶点有629个,核心靶点有10个;药对主要参与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膜筏、多肽反应等过程,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MAPK信号通路等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共有4个关键靶点和5种关键活性成分,药对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展现出较强的结合能力。结论本研究通过UPLC-Q-TOF-MS结合网络药理学对菟丝子-枸杞子药对化学成分进行解析,揭示其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来发挥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枸杞子药对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化学成分 作用机制 UPLC-Q-TOF-MS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口疮治疗的中医用药规律及潜在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易园园 张平 袁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9,共8页
目的:挖掘中医药治疗口疮组方用药规律,并探讨核心药物组合作用机制。方法:检索并筛选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VIP)、万方数据(Wanfang)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中相关文献,运用EXCEL软件建立中药复方治疗口疮的数据库,并对筛... 目的:挖掘中医药治疗口疮组方用药规律,并探讨核心药物组合作用机制。方法:检索并筛选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VIP)、万方数据(Wanfang)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中相关文献,运用EXCEL软件建立中药复方治疗口疮的数据库,并对筛选的中药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通过TCMSP、GeneCards、STRING、DAVID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分析药物治疗口疮的活性成分、靶点以及相关通路。结果:共有548篇文献符合筛选条件,涉及中药368味,发现超过100次的高频药物有34味药,以清热药、补虚药居多;药物以寒、苦为主;归经以肝经、肺经较多。进一步分析得到支持度和置信度最高的核心药物组合为“甘草-黄芩-黄连”;对“甘草-黄芩-黄连”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汉黄芩素等,AKT1、IL6、TNF、TP53、IL1β、JUN等为其关键核心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其主要涉及癌症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结论:中医药治疗口疮处方用药多以益气和胃、辛开苦降为主,“甘草-黄芩-黄连”药对配伍治疗口疮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疮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用药规律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研究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癫痫的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欣 符晋 +4 位作者 蒋萃 开胤桦 何佳忆 郭向鑫 田茸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6-791,共16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癫痫的作用靶点、信号通路和潜在作用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和动物实验进行验证。方法 通过BATMAN-TCM等数据库筛选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活性成分及药物靶点,通过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癫痫相...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癫痫的作用靶点、信号通路和潜在作用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和动物实验进行验证。方法 通过BATMAN-TCM等数据库筛选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活性成分及药物靶点,通过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癫痫相关疾病靶点,取交集靶点;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构建PPI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进行GO、KEGG功能富集分析;构建“通路-靶点-活性成分”网络并筛选核心活性成分。运用分子对接技术对核心靶点与核心活性成分进行验证;在动物实验中,以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癫痫大鼠模型,并将4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卡马西平组、半夏白术天麻汤组,通过行为学观察癫痫发作情况,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免疫组化检测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筛选出1072个半夏白术天麻汤的药物靶点,筛选出1046个癫痫的疾病靶点,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癫痫的220个交集靶点。获取PPI网络核心靶点AKT1、ALB、ACTB、INS、TNF;KEGG通路主要涉及TNF通路、IL-17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神经退行性变的途径-多重疾病、含血清素的神经突触、多巴胺能神经突触等通路;“通路-靶点-活性成分”网络中相关性最高的核心活性成分为白桦脂醇(Betulin)、麻黄碱(Ephedrine)、麦角胺(Ergotamine)、百里香酚(Thymol);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点与核心活性亲和力良好。动物实验发现半夏白术天麻汤能有效降低大鼠痫性发作,改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显著降低神经元凋亡百分率,显著下调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表达,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趋势。结论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癫痫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抑制神经元凋亡减少海马神经元损伤可能是其治疗癫痫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白术天麻汤 癫痫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的新型康普茶组分分析及其调节代谢综合征功效预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家领 王菁 +2 位作者 林思敏 钱雪芹 阮晖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7-258,共12页
探究纯菌混合发酵康普茶代谢产物的组成,并预测其调节代谢综合征的潜在功效,为功能性康普茶饮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新型康普茶发酵产物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全面鉴定代谢产物组分,利用... 探究纯菌混合发酵康普茶代谢产物的组成,并预测其调节代谢综合征的潜在功效,为功能性康普茶饮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新型康普茶发酵产物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全面鉴定代谢产物组分,利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与体外活性测定解析与验证关键化合物调节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从新型康普茶发酵产物中共鉴定到1148种产物,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共筛选到68种显著上调代谢产物。网络药理学分析共筛选出10种关键功效成分、382个化合物靶点以及155个疾病交集靶点。基因本体功能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分别得到生物过程1490条、细胞组分96条、分子功能145条和通路172条。网络拓扑学分析共得到INS、IL6、LEP、TNF、ALB、STAT3、IL1B、TP538个核心靶点,分子对接实验结果表明山柰酚-7-新橘皮糖苷、棉籽糖、西蒙得木素、花旗松素与各受体蛋白结合效果最好。体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新型康普茶具有较好的体外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活性以及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胰脂肪酶的抑制活性。新型康普茶发酵产生多种活性代谢产物,对代谢综合征的调节作用机制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的特点,或可成为调节代谢综合征的功能性饮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普茶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组学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