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atinum Nanoparticle-based Collision Electrochemistry for Rapid Detection of Breast Cancer MCF-7 Cells
1
作者 Fu-Xing Qin Ming-Ke Li +4 位作者 Hui-Long Zhou Wei Wen Xiu-Hua Zhang Sheng-Fu Wang Zhen Wu 《电化学(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27,共9页
Cancer metastasis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cancer patients worldwide and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in treating cancer.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play a pivotal role in cancer metastasis.However,the content... Cancer metastasis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cancer patients worldwide and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in treating cancer.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play a pivotal role in cancer metastasis.However,the content of CTCs in peripheral blood is minimal,so the detection of CTCs in real samples is extremely challenging.Therefore,efficient enrichment and early detection of CTCs are essential to achieve timely diagnosis of diseases.In this work,we constructed an innovative and sensitive single-nanoparticle collision electrochemistry(SNCE)biosensor for the detection of MCF-7 cells(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by 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 technique and liposome signal amplification strategy.Liposomes embedded with platinum nanoparticles(Pt NPs)were used as signal probes,and homemade gold ultramicroelectrodes(Au UME)were used as the working electrodes.The effective collision between Pt NPs and UME would produce distinguishable step-type current.MCF-7 cells were accurately qua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ll concentration and collision frequency(the number of step-type currents generated per unit time),realizing highly sensitive and specific detection of MCF-7 cells.The SNCE biosensor has a linear range of 10 cells·mL^(-1)to 10^(5) cells·mL^(-1)with a detection limit as low as 5 cells·mL^(-1).In addition,the successful detection of MCF-7 cells in complex samples showed that the SNCE biosensors 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patient sample de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Single-nanoparticle collision electrochemistry 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 LIPOSOME Platinum nanoparticl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液体活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培华 张炳楠 范本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4,共4页
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其治疗依赖准确的检测和长期随访。这两者对于提高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目前膀胱癌的诊断与监测的主要手段是膀胱镜检查,但它的侵入性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液体活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 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其治疗依赖准确的检测和长期随访。这两者对于提高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目前膀胱癌的诊断与监测的主要手段是膀胱镜检查,但它的侵入性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液体活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利用体液中的DNA、RNA、蛋白质等生物标志物来获取相关疾病状态。近年来,液体活检在肿瘤无创检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液体活检有希望成为诊断和检测膀胱癌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活检 膀胱癌 生物标志物 循环肿瘤细胞 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外泌体 蛋白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监测循环肿瘤细胞在肝癌患者术后随访中的作用
3
作者 周鑫 张涵 徐静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评估动态监测循环肿瘤细胞(CTC)在肝癌患者术后随访中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就诊的确诊为肝癌并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根据患者真实世界实际情... 目的评估动态监测循环肿瘤细胞(CTC)在肝癌患者术后随访中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就诊的确诊为肝癌并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根据患者真实世界实际情况进行CTC检测。将CTC相关指标归纳为:CTC检测次数、是否检测到CTM、检测到CTM次数、第一次CTC数目、最高CTC数目、有无CTC连续两次检测倍增、有无CTC连续三次检测递减,以及有无CTC连续两次检测减半事件。利用Kaplan-Meier法及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CTC相关指标及其他变量对无复发生存期(RFS)和总生存期(OS)的影响。结果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术前AFP水平、不同TNM分期以及随访期间连续两次CTC检测出现倍增事件可显著影响肝癌患者的临床预后(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AFP、CTC连续两次检测倍增是肝癌患者无复发生存期的影响因素(P<0.05),AFP、TNM分期是肝癌患者总体生存期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FP是无复发生存期、总体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7、0.012)。结论CTC动态监测可以作为肝癌术后复发风险预测的有力工具,有助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肝癌 动态监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CTCs与CD4^+/CD8^+、NLR、TTV及肿瘤分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万磊 陈佳佳 +1 位作者 刘建军 阚和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7-1021,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与T细胞亚群CD4^+/CD8^+比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肿瘤总体积(TTV)及肿瘤分期的关系。方法:收集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采用益善生物技术公司使用的"免疫去除结...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与T细胞亚群CD4^+/CD8^+比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肿瘤总体积(TTV)及肿瘤分期的关系。方法:收集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采用益善生物技术公司使用的"免疫去除结合纳米过滤法"Can PatrolTM行CTCs检测。同时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数量;收集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肿瘤最大直径及肿瘤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计算出外周血CD4^+/CD8^+比值、NLR及TTV。根据CD4^+/CD8^+平均值及TTV、NLR中位数将CD4+/CD8+比值、TTV和NLR分为高、低2组;根据肝癌第7版TMN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I+II期和III+IV期2组。分别比较CTCs在2组中的差别。结果:高CD4^+/CD8^+比值组外周血CTCs数及间质型CTCs数明显低于低CD4^+/CD8^+比值组(P<0.05)。高TTV组外周血的CTCs数、间质型CTCs数及混合型CTCs数明显高于低TTV组(P<0.05);肿瘤分期I、II期组外周血的CTCs数、间质型CTCs数及混合型CTCs数明显低于III、IV期组(P<0.05)。高NLR组与低NLR组外周血的CTCs数、间质型CTCs数、混合型CTCs数和上皮型CTCs数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存在CTCs;外周血CTCs与T细胞免疫、TTV及肿瘤分期有显著相关:T细胞免疫越差、TTV越大及肿瘤分期越晚,外周血的CTCs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循环肿瘤细胞 T细胞免疫 肿瘤总体积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肿瘤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中的应用及进展
5
作者 朱帅 刘明 +2 位作者 阳剑波 何德峰 赵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循环肿瘤细胞作为液体活检中的典型生物标志物,在肿瘤早期诊断、预后评估以及疗效监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然而,循环肿瘤细胞在外周血中含量很低、种类繁多且异质性强,其检测任务面临着准确率低和特异性差的挑战。近年来,深度学... 循环肿瘤细胞作为液体活检中的典型生物标志物,在肿瘤早期诊断、预后评估以及疗效监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然而,循环肿瘤细胞在外周血中含量很低、种类繁多且异质性强,其检测任务面临着准确率低和特异性差的挑战。近年来,深度学习已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及临床应用,也为循环肿瘤细胞的高效精确地自动化检测提供了新途径,成为研究新热点。综述了近年来深度学习应用于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从样本制备、数据采集与预处理以及深度学习模型构建等检测流程的关键环节,总结了现有方法、核心技术及其性能评估。最后,探讨了深度学习在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中面临的未解难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细胞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线^(18)F-FDG PET/CT与循环肿瘤DNA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评估中的对比研究
6
作者 李佳琳 王蕊 +2 位作者 白敏 邢军 原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35-1343,共9页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基线^(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与循环肿瘤DNA(ctDNA)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对比两种方法在DLBCL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基线^(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与循环肿瘤DNA(ctDNA)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对比两种方法在DLBCL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4月间50例经病理证实的DLBCL患者,男性26例,女性24例,中位年龄55.5(43.5,64.0)岁。收集患者的PET/CT参数,包括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糖酵解总量(TLG),ctDNA参数,包括突变数、突变基因数、平均突变丰度(meanVAF),以及患者临床资料。分析PET/CT和ctDNA参数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PET/CT参数与ctDNA参数的相关性,比较PET/CT和ctDNA参数预测预后的诊断效能。随访36-69个月,计算无进展生存(PFS)期,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PET/CT参数均与ctDNA参数具有良好相关性,其中MTV与突变数、突变基因数、meanVAF均呈中度相关(rs=0.72,0.64,0.71),TLG与突变数呈强相关(rs=0.83),与突变基因数、meanVAF呈中度相关(rs=0.72,0.79),而SUVmax与突变数、突变基因数、meanVAF间均呈弱相关(rs=0.47,0.46,0.47)。PET/CT参数与ctDNA参数在预测DLBCL预后准确性与ROC曲线下面积AUC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TV、TLG对1、2和3年PFS预测预后的特异性均优于meanVAF(均P<0.05),而meanVAF对1、2和3年PFS预测预后的灵敏度优于MTV(均P<0.05)。通过ROC曲线获得SUVmax、MTV、TLG、突变数、突变基因数、meanVAF预测肿瘤进展的最佳界值,根据最佳界值将患者分为高低表达两组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低表达组间P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线^(18)F-FDG PET/CT和ctDNA参数均能预测DLBCL预后,且两者在DLBCL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脱氧葡萄糖 PET/CT 循环肿瘤DNA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叉微血管内循环肿瘤细胞输运与黏附行为数值研究
7
作者 张明哲 沈君 刘振宇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9-455,共7页
目的 分析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在分叉微血管中的运动、变形和黏附行为,揭示其在不同流场条件下的动力学行为,探究其在癌症转移过程中的作用规律。方法 采用细胞尺度建模方法,结合浸入边界-格子玻耳兹曼方法(imm... 目的 分析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在分叉微血管中的运动、变形和黏附行为,揭示其在不同流场条件下的动力学行为,探究其在癌症转移过程中的作用规律。方法 采用细胞尺度建模方法,结合浸入边界-格子玻耳兹曼方法(immersed boundary-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IB-LBM)和黏附动力学模型,模拟CTC在微血管中的运动和黏附过程。结果 CTC的黏附行为明显受雷诺数(Re)和细胞表面弹性模量的影响。当Re=0.003时,CTC的黏附行为最为稳定;弹性模量较低的CTC在黏附过程中形变更为明显,并且表现出更强的黏附力。结论 CTC的力学特性和流场条件共同决定了其在微血管中的输运和黏附特性,Re和弹性模量的高低对CTC的变形和黏附起关键作用。研究结果对CTC的黏附特性进行机制解释,为癌症研究中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分叉微血管 细胞输运 细胞黏附 流固耦合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DNA临床应用于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评估与复发监测
8
作者 潘璐 江新苗 +8 位作者 腾燕 王宁 黄玲 郭汉国 刘思初 魏小娟 陈菲莉 梁湛丽 李文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7-415,共9页
目的:探讨ctDNA在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38例PMBCL患者的临床特征、临床疗效及生存状况。ctDNA监测采用靶向二代测序进行。结果:38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ctDNA在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38例PMBCL患者的临床特征、临床疗效及生存状况。ctDNA监测采用靶向二代测序进行。结果:38例患者中,26例为女性,Ann Arbor分期早期(I-II)32例;5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74.7%和61.7%;男性、高aaIPI评分的患者预后较差。23例患者基线二代测序结果显示,STAT6(65.2%)、SOCS1(56.5%)、TNFAIP3(56.5%)是最常见的突变基因。SD/PD患者表现出cell cycle、FoxO和TNF信号通路富集。29例患者进行了EOT PET/CT检查,其中16例进行了ctDNA监测,结果12例阴性;6例EOT PET/CT阳性(Deauville 4)患者中有4例进行了ctDNA监测,结果3例阴性,后续未进行任何抗肿瘤治疗,目前仍处于持续缓解状态。结论:ctDNA或可结合PET/CT评估疗效,监测复发,指导PMBCL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 循环肿瘤DNA PET/CT 疗效评估 复发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及其在CTCs分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黄小林 许恒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59,共4页
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MIONs)已被广泛应用于靶向药物转运、磁共振成像(MRI)、癌细胞分离和富集及肿瘤靶向治疗等生物医学领域。随着MIONs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对MIONs在更低的毒性、更稳定... 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MIONs)已被广泛应用于靶向药物转运、磁共振成像(MRI)、癌细胞分离和富集及肿瘤靶向治疗等生物医学领域。随着MIONs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对MIONs在更低的毒性、更稳定的胶体分散性、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更高的磁响应性等方面的性能也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因此,除了材料合成本身需不断改进外,选择合适的修饰材料对MIONs进行表面改性和修饰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对MIONs表面修饰的方法和表面修饰的材料及其作用进行了综述,并着重阐述了MIONs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分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 表面修饰 循环肿瘤细胞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活检在肝细胞癌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李玉龙 张欣欣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94-1198,共5页
肝细胞癌早期无明显特异性症状,确诊往往已是疾病晚期,预后较差。如能在早期及时确诊并采取有效治疗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液体活检技术通过检测分析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包括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和细胞外囊泡等,可无创获得肿... 肝细胞癌早期无明显特异性症状,确诊往往已是疾病晚期,预后较差。如能在早期及时确诊并采取有效治疗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液体活检技术通过检测分析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包括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和细胞外囊泡等,可无创获得肿瘤相关信息,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分子病理学分型及预后预测等。本文概述液体活检技术在肝细胞癌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液体活组织检查 肿瘤细胞 循环 循环肿瘤DNA 细胞外囊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CD4+T细胞亚群计数及循环肿瘤细胞水平变化分析
11
作者 吴丽娟 徐燕 +1 位作者 郭明飞 柴囡楠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70-1974,共5页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CD4+T细胞亚群计数及循环肿瘤细胞(CTC)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于赤峰松山区蒙医中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者108例为感染组,另选取同...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CD4+T细胞亚群计数及循环肿瘤细胞(CTC)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于赤峰松山区蒙医中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者108例为感染组,另选取同期行食管癌根治术后未并发肺部感染者108例为非感染组。检测术后3 d两组外周血NK细胞、CD4+T细胞亚群及CTC水平。采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系统(CPIS)评估病情程度,并采用Pearson、Spearman相关性分析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NK细胞、CD4+T细胞亚群及CTC水平与CPI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在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预测中的应用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患者外周血NK细胞、CD4+T细胞水平、CD4+T/CD8+T明显低于非感染组,血清CTC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CTC阳性组患者的外周血NK细胞、CD4+T细胞及CD4+T/CD8+T明显低于CTC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患者CPIS评分(4.18±1.29)分,相关性分析显示外周血NK细胞、CD4+T细胞与CPI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CTC水平与CPI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外周血NK细胞、CD4+T细胞亚群及CTC水平预测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的AUC分别为0.694、0.757、0.574,NK细胞、CD4+T细胞亚群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预测价值优于CTC(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低NK细胞和CD4+T细胞水平是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且低NK细胞和CD4+T细胞水平是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重点监测患者外周血NK细胞和CD4+T细胞水平有助于掌握患者病情发展并预测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肺部感染 自然杀伤细胞 T细胞亚群 循环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对可切除Ⅲ期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疗效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刘洋 杨磊 韩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4-659,共6页
目的研究治疗后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folate receptor-positive circulating tumour cells,FR+-CTCs)对可切除Ⅲ期鳞癌患者新辅助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2... 目的研究治疗后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folate receptor-positive circulating tumour cells,FR+-CTCs)对可切除Ⅲ期鳞癌患者新辅助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入院可切除Ⅲ期鳞癌患者,经过2周期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记录患者以下指标:①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临床分期、肿瘤位置、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②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CYFRA 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FR+-CTCs数据;③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肿瘤病灶在病理层面上残存肿瘤细胞占比≤10%(缓解组,E组),肿瘤病灶在病理层面上残存肿瘤细胞占比>10%(NE组),比较E组和NE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肿瘤标志物和FR+-CTCs水平,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分析出可切除Ⅲ期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FR+-CTCs对其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纳入24例患者,E组15例,NE组9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治疗前CEA、CYFRA 21-1、SCC、FR+-CTC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EA、CYFRA 21-1、SC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治疗后FR+-CTCs显著低于NE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FR+-CTCs(OR=1.28,95%CI:1.00~1.63,P=0.047)是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影响因素,ROC分析显示,治疗后FR+-CTCs截点值为10.10,特异度0.87,灵敏度0.89,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837。结论对可切除Ⅲ期鳞癌患者,治疗后FR+-CTCs低于10.10 FU/3 mL是预测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缓解效果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癌 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 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循环肿瘤DNA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袁胜芳 王布 +3 位作者 项保利 赵建清 沈晶晶 张志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110-2115,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DNA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对2021年1-12月收治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78例晚期驱动基因阴性使用替雷利珠单抗治疗的NSCLC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DNA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对2021年1-12月收治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78例晚期驱动基因阴性使用替雷利珠单抗治疗的NSCLC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免疫治疗2周期后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评价疗效,包括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及疾病进展,将CR和PR患者定义为观察组(n=48),其他患者被定义为对照组(n=30),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tDNA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外周血ctDNA水平对于免疫治疗后达客观缓解的预测价值。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统计其无进展生存期,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免疫治疗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对ctDNA水平与PFS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Kal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tDNA水平分别为(4.47±1.21)、(2.65±1.14)ng/μL(t=7.559,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tDNA水平为(4.54±1.15)、(4.29±1.57)ng/μL(t=0.699,P=0.487),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外周血ct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P=0.801),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ctDNA水平较对照组下降(t=-5.35,P<0.001)。ROC曲线分析外周血ctDNA水平预测免疫治疗后达客观缓解的曲线下面积为0.819,预测的敏感性度81.3%,特异度为80%,外周血ctDNA水平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呈负相关(r=-0.784,P<0.001),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对入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ctDNA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5 cm(HR=0.501,95%CI:0.282~0.890)、肿瘤Ⅳ期(HR=0.392,95%CI:0.227~0.677)、治疗方式(HR=15.473,95%CI:6.731~35.567)及ctDNA水平(HR=4.567,95%CI:3.182~6.555)均为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后PFS的影响因素,再将有统计学差异的上述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式(HR=2.981,95%CI:1.019~8.722)及外周血ctDNA水平(HR=3.918,95%CI:2.619~5.861)是晚期N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Kal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中位PFS为8.4个月,对照组的中位PFS为5.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28,P=0.000)。结论免疫联合化疗可增强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外周血ctDNA水平可评估免疫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可用于指导晚期NSCLC患者的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DNA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疗效分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及糖类抗原125新型联用诊断模式在卵巢上皮性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同霞 高妍 +3 位作者 李圆 王翕 谭焕然 郭红燕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6-290,共5页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联合糖类抗原125(CA 125)对卵巢上皮性癌(EO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经病理确诊的160例EOC患者和非癌对照(50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及40例健康成年女性)为...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联合糖类抗原125(CA 125)对卵巢上皮性癌(EO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经病理确诊的160例EOC患者和非癌对照(50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及40例健康成年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检测CTCs的表达,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CA 125的表达,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两者诊断EOC的最佳组合方式。结果:①EOC患者与非癌对照时,CA 125>35 U/ml和CTCs阳性诊断EOC的敏感度分别为75.6%、79.4%,特异度分别为82.2%、91.1%。EOC患者与卵巢良性病变患者时,CA 125>35 U/ml及CTCs阳性诊断EOC的敏感度不变(仍分别为75.6%、79.4%),特异度均有所下降(分别为68.0%、86.0%)。②传统的并联试验诊断EOC的敏感度提高至95.0%,但特异度降低至58.0%;传统的串联试验诊断EOC的特异度提高至96.0%,但敏感度降低至60.0%。③定义CTCs及CA 125的新型联用诊断模式检出阳性为:CA 125≥90 U/ml或25 U/ml<CA 125<90 U/ml且CTCs阳性。采用新型联用诊断模式诊断EOC的敏感度为88.8%,特异度为86.0%。结论:CTCs或CA 125单独区分卵巢良恶性肿物时的敏感度均不高,且特异度偏低,特别是CA 125。传统的并联或串联试验不能提高EOC诊断效能;CTCs及CA 125新型联用诊断模式提高了EOC诊断的敏感度,同时保证了特异度没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糖类抗原125 卵巢上皮性癌 卵巢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亚型联合CTC对儿童肝母细胞瘤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景畅 张天佑 +2 位作者 师文楷 秦启明 赵永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2-715,共4页
目的:探究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亚型与循环肿瘤细胞(CTC)联合对儿童肝母细胞瘤(HB)术后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肿瘤切除术的HB患儿116例,随访并记录患儿术后12个月的生存状态。采集患... 目的:探究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亚型与循环肿瘤细胞(CTC)联合对儿童肝母细胞瘤(HB)术后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肿瘤切除术的HB患儿116例,随访并记录患儿术后12个月的生存状态。采集患者术前静脉血,检测PBL亚型及CTC。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PBL亚型联合CTC的预后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价联合预测模型与单一指标对HB患儿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联合预测模型为Logit(P)=-20.297+0.192×CD3^(+)+1.511×CD4^(+)/CD8^(+)+0.383×CTC。CD3^(+)、CD4^(+)/CD8^(+)、CTC及联合预测模型预测HB患儿术后生存的AUC(95%CI)分别为0.634(0.488~0.780)、0.606(0.487~0.725)、0.822(0.735~0.909)、0.865(0.786~0.944),联合预测模型与单一指标相比具有更好的预测效能。结论:CTC、CD3^(+)、CD4^(+)/CD8^(+)联合预测模型可用于HB患儿术后的生存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母细胞瘤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 循环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方法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瑞 李子越 +5 位作者 申艺 郭丽华 周兵帅 李家玮 刘海鹏 董彪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5-1032,共18页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指从恶性肿瘤的原发或转移部位脱落的细胞,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体内CTCs的存在可以反映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对肿瘤的诊断和预后至关重要。然而,实现高纯度捕获和捕获后CTCs灭活阻断仍然...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指从恶性肿瘤的原发或转移部位脱落的细胞,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体内CTCs的存在可以反映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对肿瘤的诊断和预后至关重要。然而,实现高纯度捕获和捕获后CTCs灭活阻断仍然面临许多挑战。目前开发的用于实现选择性分离CTCs的方案中,荧光方法由于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操作简便等特点,在无创检测和快速检测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与以往的CTCs研究综述相比,本文详细介绍了CTCs从体外捕获到体内捕获再到下游分析的全过程,并对CTCs的完整诊疗过程进行了系统和详细的总结,为当前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这对于实现早期循环肿瘤细胞的诊断与治疗具有较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荧光 捕获 下游分析 灭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循环肿瘤细胞APOH基因作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核心基因的研究
17
作者 郝文德 郭家豪 +2 位作者 翟志伟 韩加刚 王振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4,共9页
目的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肝转移的关键环节,目前对CTCs进行检测和再培养仍存在局限性,迫切需要新的标志物来提高CRC患者血液中CTCs的检出率。方法 经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 目的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肝转移的关键环节,目前对CTCs进行检测和再培养仍存在局限性,迫切需要新的标志物来提高CRC患者血液中CTCs的检出率。方法 经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由CTCs分泌的在CRC肝转移中起重要作用的血液蛋白,并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和外部高通量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集对核心基因进行筛选和验证。结果 共鉴定出由CTCs分泌的在CRC肝转移中起重要作用的4个核心基因,其中载脂蛋白H (apolipoprotein H,APOH)最为重要,其在CTCs和肝转移灶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RC原发灶和其他转移部位,且在血液中CTCs的APOH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白细胞。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APOH对CRC肝转移具有较佳的诊断效能。基于APOH预测的EHT1864、Lisitinib和Oxaliplatin可能是CRC患者的潜在治疗药物。结论APOH是由CTCs分泌且在CRC肝转移中起重要作用的核心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肝转移 循环肿瘤细胞 载脂蛋白H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酸适体的电化学生物传感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诗琪 骆怡琳 +3 位作者 万建文 胡琼 韩冬雪 牛利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8-337,共10页
核酸适体是一类经由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在体外筛选获得的单链寡核苷酸片段,由于具有可人工批量合成、价格低廉、易于功能化修饰、特异性强、亲和力高、免疫原性低、批间差异小、热稳定性好等优良特性,在分析化学、疾病... 核酸适体是一类经由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在体外筛选获得的单链寡核苷酸片段,由于具有可人工批量合成、价格低廉、易于功能化修饰、特异性强、亲和力高、免疫原性低、批间差异小、热稳定性好等优良特性,在分析化学、疾病治疗以及生物医学研究等诸多领域备受关注。结合代表性案例,该文综述了核酸适体在电化学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首先简要概述了核酸适体及电化学适体传感器的特点,分类阐述了电化学适体传感器在小分子化合物、蛋白质、外泌体、循环肿瘤细胞(CTCs)以及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并重点介绍了相关检测方法的原理、分析特性以及所应用的信号放大策略,最后对电化学适体传感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传感 适体传感器 生物标志物 外泌体 循环肿瘤细胞 病原微生物 信号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FCGBP和BIGH3作为结直肠癌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葛祖荫 宋坤 +2 位作者 林云霄 钟烨凌 郝敬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45-752,共8页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晚期患者的预后较差,寻找新的CRC潜在生物标志物的需求日益增加。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从原发肿瘤脱落并进入循环系统,可在血液中被检测到...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晚期患者的预后较差,寻找新的CRC潜在生物标志物的需求日益增加。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从原发肿瘤脱落并进入循环系统,可在血液中被检测到,被认为是CRC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本研究旨在探讨CRC中的FCGBP和BIGH3是否可作为结直肠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本研究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获取了3个有CTC的CRC数据集,分别为GSE74369、GSE117606和GSE16419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CTC和正常样本之间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一个包含临床信息的数据集用于WGCNA分析,并鉴定了两个关键基因模块,共包含1148个基因。然后对这些模块中的基因进行了功能富集分析。使用Venn图、PPI调控网络构建分析和筛选候选基因。最后,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基因型-组织表达数据库(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GTEx)数据进行生存分析,并鉴定出与CRC相关的关键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验证BIGH3基因表达,并通过克隆形成、划痕实验以及transwell实验等功能实验在HCT116和SW620细胞系中验证BIGH3基因与结直肠癌的关系。结果:通过GEO中CRC数据集分析,共筛选出了2214个差异基因,通过WGCNA分析和PPI网络构建鉴定出4个与CRC相关的CTC基因。通过GEPIA数据库进行生存分析发现,FCGBP及BIGH3与总生存期及无疾病生存期具有相关性。进一步实验表明,BIGH3基因在30对配对的结直肠癌样本中呈高表达,在HCT116和SW620细胞系中敲低BIGH3的表达能够减慢细胞增殖和迁移的速度,并降低侵袭性,而上调BIGH3的表达则会增加其侵袭性或提高迁移率。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FCGBP及BIGH3与TNM分期呈正相关,这暗示它们在CRC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具有较好的预后价值,其可以作为潜在的CRC生物标志物,并可能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同时,我们的实验数据也揭示了BIGH3在结直肠癌中的重要角色,它可能影响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循环肿瘤细胞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在胰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梦若(综述) 彭立嗣 +1 位作者 夏传超 李诗钰(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59-2064,共6页
胰腺癌是一类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而可靠的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将有利于胰腺癌的早期评估和管理。循环肿瘤细胞(CTCs)被排入血液中,可以相对容易地从微创的液基活检中被获得并用于检测,从而在早期肿瘤诊断... 胰腺癌是一类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而可靠的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将有利于胰腺癌的早期评估和管理。循环肿瘤细胞(CTCs)被排入血液中,可以相对容易地从微创的液基活检中被获得并用于检测,从而在早期肿瘤诊断、肿瘤预后和治疗反应监测等方面发挥应用潜力。本文对国内外近十年来检测CTCs的技术进展及CTCs在胰腺癌中多方面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胰腺癌 液基活检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