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4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ength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hard rock containing a single structural plane under varied loading angles : A true triaxial investigation
1
作者 XU Huai-sheng LI Shao-jun +3 位作者 XU Ding-ping LIU Xu-feng FENG Guang-liang WANG Zhao-f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5期1903-1921,共19页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al planes and principal stresses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eep hard rock.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of the loading angle under true triaxial compr...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al planes and principal stresses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eep hard rock.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of the loading angle under true triaxial compression.While previous studies focused on the angleβbetween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and the structural plane,the role of angleω,between the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and the structural plane,is often overlooked.Utilizing artificially prefabricated granite specimens with a single non-penetrating structural plane,we set the loading angleβto range from 0°to 90°across seven groups,and assignedωvalues of 0°and 90°in two separate group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ak strength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βup to 45°,beyond which it tends to stabilize.The angleωexerts a strengthening effect on the peak strength.Deformation mainly occurs post-peak,with the strain values ε_(1) and ε_(3) reaching levels 2−3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in intact rock.The structural plan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failure mode whenω=0°,while failure localizes near the σ_(3) surface of the specimens whenω=90°.The findings enhance data on structural plane rocks under triaxial compression and inform theoretical research,excavation,and support design of rock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ue triaxial compression hard rock structural plane loading angle STRENGTH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配比对^(60)Co-γ 辐射诱变 油茶光合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许彦明 张震 +5 位作者 缪子琪 张英 刘彩霞 王瑞 陈隆升 陈永忠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67,共9页
【目的】筛选适宜辐射后油茶种子生长发育的基质配比,为辐射诱变育种苗木高效繁育提供参考。【方法】以经50 Gy ^(60)Co-γ辐照处理的‘湘林XLC15’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泥炭土、珍珠岩和黄土配制4种基质,体积比分别为1∶1∶1(T1)、1∶1... 【目的】筛选适宜辐射后油茶种子生长发育的基质配比,为辐射诱变育种苗木高效繁育提供参考。【方法】以经50 Gy ^(60)Co-γ辐照处理的‘湘林XLC15’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泥炭土、珍珠岩和黄土配制4种基质,体积比分别为1∶1∶1(T1)、1∶1∶0(T2)、1∶0∶1(T3)、0∶1∶1(T4),分析不同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处理下油茶幼苗的叶片组织结构和光合特性指标,筛选出适合辐射诱变油茶幼苗生长发育的最优基质配比。【结果】不同基质的理化性质有显著差异(P<0.05),基质的干容重、湿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以T3处理为最高。不同基质对^(60)Co-γ辐射诱变油茶的叶片结构和光合特性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T3处理的油茶幼苗叶片在上表皮厚度(23.86μm)、海绵组织厚度(272.76μm)、下表皮厚度(23.93μm)、叶片总厚度(410.16μm)、SPAD(57.07)、净光合速率(2.92μmol·m^(-2)·s^(-1))和蒸腾速率(0.99 mmol·m^(-2)·s^(-1))等指标上均表现出最佳效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基质的干容重、湿容重和毛管孔隙度对叶片厚度、SPAD、蒸腾速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有显著影响(P<0.05),基质的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对胞间CO_(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T3处理下油茶叶片组织结构和光合特性的综合表现最佳,T2处理下综合表现较差,4种基质按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T3、T1、T4、T2。【结论】泥炭土、珍珠岩和黄土体积比1∶0∶1是适宜^(60)Co-γ辐射处理后油茶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基质配比 ^(60)Co-γ辐射 叶片组织结构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impact angle constraint integral sliding mode guidance law for maneuvering targets interception 被引量:15
3
作者 ZHANG Wenjie FU Shengnan +1 位作者 LI Wei XIA Qunl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0年第1期168-184,共17页
An integral sliding mode guidance law(ISMGL)combined with the advantages of the integral sliding mode control(SMC)method is designed to address maneuvering target interception problems with impact angle constraints.Th... An integral sliding mode guidance law(ISMGL)combined with the advantages of the integral sliding mode control(SMC)method is designed to address maneuvering target interception problems with impact angle constraints.The relative motion equation of the missile and the target considering the impact angle constraint is established in the longitudinal plane,and an integral sliding mode surface is constructed.The proposed guidance law resolves the existence of a steady-state error problem in the traditional SMC.Such a guidance law ensures that the missile hits the target with an ideal impact angle in finite time and the missile is kept highly robust throughout the interception process.By adopting the dynamic surface control method,the ISMGL is designed considering the impact angle constraints and the autopilot dynamic characteristics.According to the Lyapunov stability theorem,all states of the closed-loop system are finally proven to be uniformly bounded.Simulation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sliding mode guidance law and the trajectory shaping guidance law,and the findings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and superiority of the IS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act angle constraint integral sliding mode maneuvering target Lyapunov stability dynamic characterist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high-speed train on viaducts in turbulent crosswinds 被引量:18
4
作者 HE Xu-hui ZUO Tai-hui +2 位作者 ZOU Yun-feng YAN Lei TANG Lin-b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8期2465-2478,共14页
In this study,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high-speed train on viaducts in turbulent crosswinds using a 1:25 scaled sectional model wind-tunnel testing. Pressure measur... In this study,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high-speed train on viaducts in turbulent crosswinds using a 1:25 scaled sectional model wind-tunnel testing. Pressure measurements of two typical sections, one train-head section and one train-body section, at the windward and leeward tracks were conducted under the smooth and turbulence flows with wind attack angles between-6° and 6°, and the corresponding aerodynamic force coefficients were also calculated using the integral metho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rack position affects the mean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hicle, especially for the train-body section. The fluctuating pressure coefficients at the leeward track are mo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bridge interference compared to those at the windward track. The effect of turbulence on the train-head section is less than that on the train-body section. Additionally, the mean aerodynamic force coefficients are almost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wind attack angles, which is more prominent for vehicles at the leeward track. Moreover, the lateral force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corresponding overturning moment, especially on the train-body s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train viaducts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turbulent crosswinds wind attack angle train section shape track position pressure measur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60)Co-γ辐射剂量对月季仙境、北京红、金凤凰生长和开花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朱娇 周琳 +2 位作者 张永春 胡筱雅 杨柳燕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7,共7页
为研究物理辐射对3个月季品种扦插苗的影响,利用0、10、20、40、60、80 Gy剂量的^(60)Co-γ对仙境、北京红、金凤凰月季扦插苗进行辐射处理,测定和分析处理后月季苗的形态指标、突变率、死亡率和半致死率等。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增加,... 为研究物理辐射对3个月季品种扦插苗的影响,利用0、10、20、40、60、80 Gy剂量的^(60)Co-γ对仙境、北京红、金凤凰月季扦插苗进行辐射处理,测定和分析处理后月季苗的形态指标、突变率、死亡率和半致死率等。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增加,3个月季品种的扦插苗的株高、冠幅、侧枝数、侧枝长度、复叶长、复叶宽随之降低,其中仙境和北京红在10 Gy辐射剂量下生长势最好,而金凤凰在20 Gy生长势最好。供试植株的死亡率随着辐射剂量增加而增加,仙境在10和20 Gy处理下死亡率较低且花色变异较多。仙境、北京红、金凤凰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53、132、19.87 Gy。仙境在10 Gy辐射剂量下突变率最高达31.67%,产生了白色、水粉色、嫩粉色、粉白相间等多种花色突变;金凤凰在10 Gy剂量下花瓣边缘有缺裂,在20 Gy辐射剂量下花瓣边缘深裂、反卷;北京红在10 Gy剂量下有花瓣数量明显增加,花型为千重瓣。综上所述,^(60)Co-γ辐射剂量10和20 Gy有利于促进供试植株的生长,同时产生新的变异花色和新花型。本研究结果为月季的良种选育和新品系培育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品种 ^(60)Co-γ 辐射诱变 花部性状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 surfaces at initial stage of frost growth 被引量:1
6
作者 蔡亮 侯普秀 +1 位作者 王荣汉 张小松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2期413-418,共6页
The effects of surface energy on phase change of water vapor at initial stage of frost growth were studied to find an effective method of restraining frost growth.The mechanism of restraining frost growth by low energ... The effects of surface energy on phase change of water vapor at initial stage of frost growth were studied to find an effective method of restraining frost growth.The mechanism of restraining frost growth by low energy surface(bigger contact angle) was analyzed based on crystal growth theory.Then,the phase change of water vapor and the process of frost growth on the copper and wax energy surfaces were observed using microscope.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t is difficult for wax surface(low energy surface),on which there are still water droplets at 100 s,to form critical embryo,so frost growth can be restrained in a way.Water formation,droplet growth,ice formation and dendritic ice growth processes happen on both surfaces,ordinally.But the ice beads,with larger average diameter and sparse distribution on the wax surface,form later(at about 300 s) than that on the copper surface,and the dendritic ice also appears later.All of these support that ice crystal formation and dendritic crystal growth at initial stage of frost growth can be retarded on the low energy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ost growth surface characteristic contact angle wax co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ment-angle复形轨道构型空间的欧拉示性数
7
作者 孟媛媛 王彦英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2-110,共9页
设I^m为m维标准方体,K'为单纯复形K的重心重分.将K'上的锥形按一定规则逐片线性嵌入I^m的典范单纯剖分中,从而得到K对应的一类方体复形cc(K).根据cc(K)的构造过程,计算了cc(K)的f-向量,即各个维数的胞腔个数.通过投射(D^d)m→J^... 设I^m为m维标准方体,K'为单纯复形K的重心重分.将K'上的锥形按一定规则逐片线性嵌入I^m的典范单纯剖分中,从而得到K对应的一类方体复形cc(K).根据cc(K)的构造过程,计算了cc(K)的f-向量,即各个维数的胞腔个数.通过投射(D^d)m→J^m的拉回,可定义cc(K)上的moment-angle复形Z_(K.d).将Z_(K,d)放入轨道构型空间的框架中,得到轨道构型空间F_G(Z_(K,d,n)).由F_G(Z_(K,d,n))的组合结构和著名的Inclusion-exclsion原理,给出了轨道构型空间FG(Z_(K,d,n))的欧拉示性数利用f-向量表示的计算公式,并且提供了一种计算Z_(K,d)欧拉示性数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构型空间 moment-angle复形 单纯复形 欧拉示性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结构参数对压力旋流喷嘴雾化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8
作者 付文锋 蔡泽萍 +1 位作者 王蓝婧 董帅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4,共9页
应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和VOF(Volume of Fraction)两相流模型对某压力旋流喷嘴进行数值研究,分析了旋流室锥角、旋流孔角度及喷嘴入口压力变化对雾化锥角、雾化粒径及分布、液滴速度分布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雾化锥角受旋流室... 应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和VOF(Volume of Fraction)两相流模型对某压力旋流喷嘴进行数值研究,分析了旋流室锥角、旋流孔角度及喷嘴入口压力变化对雾化锥角、雾化粒径及分布、液滴速度分布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雾化锥角受旋流室锥角的影响幅度随压力增大而减小,雾化粒径及分布受旋流室锥角影响不明显,当旋流室锥角为90°时雾化范围广且雾化稳定性好;雾化锥角随旋流孔角度增大先增后减,当角度为45°时雾化锥角最大,平均粒径及其分布更佳;当喷嘴入口压力逐渐增大时,雾化锥角与雾化粒径均逐渐减小,液滴速度区间逐渐缩小,当入口压力达到0.4 MPa时,Sauter粒径及液滴粒径分布趋于稳定,液滴速度分布最为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旋流喷嘴 数值模拟 雾化特性 旋流室锥角 旋流孔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杆式喷雾机雾滴沉积特性Fluent模拟与试验
9
作者 袁永伟 马晓雨 +1 位作者 弋景刚 张秀花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9-185,共7页
目前设施农业常用的植保机械为喷杆式喷雾机,作业过程中雾滴受重力和风阻影响会产生喷施不均现象,通过调整雾滴喷射源仰角和迎风角来优化雾滴沉积特性。利用Fluent进行仿真模拟,设置实际作业相同工况,风速大小为1.0 m/s,调节喷射源矢量... 目前设施农业常用的植保机械为喷杆式喷雾机,作业过程中雾滴受重力和风阻影响会产生喷施不均现象,通过调整雾滴喷射源仰角和迎风角来优化雾滴沉积特性。利用Fluent进行仿真模拟,设置实际作业相同工况,风速大小为1.0 m/s,调节喷射源矢量方向,将喷射源仰角控制在0°~15°,迎风角控制在-15°~0°,在距离喷射源0.2 m处设置有界云图检测捕捉颗粒信息,将沉积密度、雾滴粒径DV0.9值、质量流率作为评价指标。为进一步验证仿真效果,并进行喷雾试验,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均显示:在仰角不超过5°时,迎风角越大,雾滴沉积效果增加;在仰角超过5°时,雾滴间的干涉区域变小,沉积效果呈下降趋势;在迎风角为-15°、仰角为5°时,雾滴沉积效果达到最佳,为进一步优化喷杆式喷雾机喷射源角度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机 雾滴沉积特性 FLUENT 喷射源角度 设施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流条件下三桩基础局部冲刷数值模拟
10
作者 刘钦 赵红宇 +4 位作者 余冰茜 张宁 王哲 刘磊 黄坤鹏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8-449,共12页
为研究不同水流攻角和桩间距对三桩局部冲刷的影响,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OW-3D,对恒流条件下砂质海床上等边三角布置的三桩基础进行了局部冲刷数值模拟。利用动量守恒方程、重整化群k-ε模型以及推移质和悬移质方程分别建立起... 为研究不同水流攻角和桩间距对三桩局部冲刷的影响,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OW-3D,对恒流条件下砂质海床上等边三角布置的三桩基础进行了局部冲刷数值模拟。利用动量守恒方程、重整化群k-ε模型以及推移质和悬移质方程分别建立起水动力模型和泥沙冲刷模型,用于模拟桩周的流场和局部冲刷。在进行数值模拟之前,利用冲刷试验对水动力模型和泥沙冲刷模型进行了验证,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本文详细讨论了特定桩间距和水流攻角下三桩周围的局部冲刷特性。结果表明:三桩基础的局部冲刷存在着最优桩间距、最不利桩间距和最不利水流攻角。为减小局部冲刷对基础的影响,在三桩及多桩基础的设计施工中,应当根据水流方向合理选择各桩位布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三桩基础 局部冲刷 冲刷特性 桩间距 水流攻角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水面齿角度对齿形迷宫流道灌水器水力特性及抗堵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郑健 陈娅 +2 位作者 赵雨露 张国维 王燕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7-363,共7页
为优化齿形迷宫流道灌水器的流道结构,应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对背水面齿角度分别为0°,10°,19°,30°和45°的齿形迷宫流道灌水器进行固液两相流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不同背水面齿角度流道内流速、湍动能、涡旋分布规... 为优化齿形迷宫流道灌水器的流道结构,应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对背水面齿角度分别为0°,10°,19°,30°和45°的齿形迷宫流道灌水器进行固液两相流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不同背水面齿角度流道内流速、湍动能、涡旋分布规律及颗粒运动轨迹等.结果表明:齿形迷宫流道灌水器流态指数和流量系数均与背水面齿角度呈正相关关系,背水面齿角度为0°时,水力性能最佳;随着背水面齿角度的增大,灌水器流道内流速整体呈减小趋势;流道内湍动能随背水面齿角度的增大而增强;通过Ω涡识别法发现随着背水面齿角度的增大,流道内涡旋运动区域面积减小且强度减弱;颗粒在5种背水面齿角度流道内最长停留时间分别为1.92,3.77,4.37,0.87,0.82 s,背水面齿角度为45°时,灌水器抗堵塞性能相对较优.模拟结果证明适当改变背水面齿角度,采用不对称流道形式,有利于提高灌水器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宫灌水器 背水面 齿角度 水力特性 抗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倾角穿层裂隙组合岩石力学性能及破坏特征研究
12
作者 李杨杨 侯嘉琦 +4 位作者 张士川 孙宁 李宗凯 冯海龙 苏鹭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7,40,共11页
煤矿开采过程中,覆岩中原生裂隙贯通是导致工作面发生水害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原生裂隙不同赋存条件又影响裂隙间贯通形态,研究不同形态原生裂隙间破坏贯通方式对揭示工作面突水机理尤为重要。采用MTS816岩石力学剪切试验机开展了不同倾... 煤矿开采过程中,覆岩中原生裂隙贯通是导致工作面发生水害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原生裂隙不同赋存条件又影响裂隙间贯通形态,研究不同形态原生裂隙间破坏贯通方式对揭示工作面突水机理尤为重要。采用MTS816岩石力学剪切试验机开展了不同倾角裂隙组合岩石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岩样破坏过程中应力-应变、峰值强度及能量耗散特征,并使用颗粒流(PFC)数值模拟软件对岩样宏细观破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岩样的单轴应力-应变曲线整体呈现缓升-陡升-急降趋势,当裂隙倾角为30°、60°时,曲线出现大幅度二次波动。组合岩石抗压强度受强度较弱岩石影响更为显著,岩样峰值强度与裂隙倾角呈正相关,当裂隙倾角为30°、90°时,岩样峰值强度较无裂隙组合岩石降幅分别为73.17%、21.07%;峰值应力对应耗散能转化率随裂隙倾角增大而增大,当裂隙倾角为30°时,耗散能转化率为17.52%;裂隙倾角为90°时,耗散能转化率为47.51%。应力峰值点对应损伤变量D为0.252,岩样峰前损伤程度较小,峰后阶段耗散能占比急剧增大,岩样损伤程度大幅增加;不同裂隙倾角组合岩石均发生以拉伸破坏为主的“倒Y”型拉-剪混合破坏,且不同裂隙倾角岩样破坏过程可分为裂纹萌生、预制裂隙贯通、裂纹扩展及岩样破坏4个阶段。岩样不同倾角裂隙间的贯通与岩体断裂韧性及应力强度因子有关,且随裂隙倾角增大,岩样破坏时产生裂隙数量增多,预制裂隙贯通方式分为裂隙相邻尖端贯通、裂隙对角尖端贯通、两裂隙近接触面与裂隙尖端贯通3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岩石 裂隙倾角 力学行为 能量耗散 破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井条件下深层单河道内部结构地震综合表征技术
13
作者 王健伟 雷蕾 +3 位作者 孙莉 刘梦颖 吴文雯 刘舒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80,共9页
海上A气田花港组为大型复合河道沉积,河道横向迁移、纵向叠置,目的层埋深大、已钻井少、地震资料品质差,河道砂体地震识别难度大,难以满足开发精度需求。结合经典河道沉积样式及已钻井特征,利用正演模拟技术明确不同河道沉积样式地震响... 海上A气田花港组为大型复合河道沉积,河道横向迁移、纵向叠置,目的层埋深大、已钻井少、地震资料品质差,河道砂体地震识别难度大,难以满足开发精度需求。结合经典河道沉积样式及已钻井特征,利用正演模拟技术明确不同河道沉积样式地震响应。在此基础上利用地层切片技术刻画复合河道带,综合中小角度叠加数据体、大角度叠加数据体等精确追踪单河道边界,最后在河道内部优选泊松阻抗反演定量预测优势砂体,形成逐级约束的少井条件下深层单河道内部结构地震综合表征技术。根据表征结果在不同河道优势砂体部署调整井位4口,实钻证实不同河道均存在不同的气水界面,表明发育多条河道形成的岩性-构造气藏且具有不同的气水系统,证实了单河道刻画的可靠性。4口井投产后获得平均日产气量20×104m3/d的高产,进一步证实了优势砂体刻画的准确性。该方法有力支撑了A气田的开发调整,天然气地质储量及日产气量均实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响应特征 复合河道沉积 分角度叠加数据体 单河道识别 泊松阻抗反演 优势砂体定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形巷道围岩蝶形塑性区蝶叶角演化特征
14
作者 刘洪涛 靳祎炜 +1 位作者 郭晓菲 韩子俊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88-3399,共12页
蝶形塑性区理论中,蝶叶的扩展方向对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蝶叶角作为表征蝶叶扩展方向的重要参数,其变化反映了扩展方向的动态特性。然而,由于蝶形塑性区边界方程为隐性方程,无法直接求解蝶叶角。因此,文中对边界方程... 蝶形塑性区理论中,蝶叶的扩展方向对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蝶叶角作为表征蝶叶扩展方向的重要参数,其变化反映了扩展方向的动态特性。然而,由于蝶形塑性区边界方程为隐性方程,无法直接求解蝶叶角。因此,文中对边界方程进行了数学变形,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总结了蝶叶角的演化特征。基于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分析蝶叶角演化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围岩的黏聚力C、内摩擦角φ、侧压力系数λ、最小主应力P_(3)和巷道半径a。通过理论公式的推导与数值模拟的结合,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蝶叶角变化的作用机制,并验证理论与模拟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表明:(1)随内轴特征半径的增加,蝶叶角变化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变化过程中极小值所对应的内轴特征半径R_(1t)及蝶叶角增区间上界可通过计算得出。(2)蝶叶角演化影响因素包括黏聚力C、内摩擦角φ,侧压力系数λ、最小主应力P3,巷道半径a,不同影响因素下,蝶叶角大小与各影响因素相关性表现不同。(3)蝶叶角在演化特征上理论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表现出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蝶叶角演化模型,蝶叶角演化迹线形态上表现为“上凹”或“下凹”形。不同影响因素下,蝶叶角演化迹线的路径不同,不同路径下,蝶叶角极值、收敛变化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复杂巷道条件下的塑性区扩展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巷道支护优化设计和围岩稳定性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持。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拓展至非线性材料模型和动态加载条件下的蝶叶角演化特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形塑性区 蝶叶角演化 圆形巷道 特征半径 围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板倾角对深隧入流对称型折板式竖井水力特性影响研究
15
作者 陈珺 梁培德 +1 位作者 曾睿 陆迎香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5-200,共6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城镇化率升高的背景下,极端暴雨对现有的城市排水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应对城市内涝,深层隧道排水系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大型城市中,而入流竖井是该排水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分析折板倾角对深隧入流对称型折板式... 在全球气候变暖,城镇化率升高的背景下,极端暴雨对现有的城市排水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应对城市内涝,深层隧道排水系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大型城市中,而入流竖井是该排水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分析折板倾角对深隧入流对称型折板式竖井水力特性的影响,基于Realizable k-ε模型和VOF方法建立了三维紊流数学模型,分别对折板倾角为0°、8°、10°和12°的竖井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无量纲流量(Q^(*))为0.056~0.168时,竖井的水流流态、流速分布、压强分布和竖井消能率。结果表明,随着折板倾角的增大,水流流态呈现撞壁受限流-临界流-自由跌流的转变,折板间壅水高度减小,气体占比上升,泄流量增加;水流在折板间摆动幅度减小,掺混程度减弱,导致折板前缘水流流速增加。竖井壁面压强主要由静水压强和动水压强组成,静水压强是主要影响因素,随着倾角增加,压强随之减小。折板倾角对竖井消能率的影响随流量发生变化,大流量泄流工况下竖井的消能率要低于小流量工况。小流量泄流时,水流直接跌落在折板上,消能率随折板倾角的增大而减小;大流量泄流时,水流直冲对侧井壁,消能效果降低,故折板倾角增加,消能率先增大后减小。研究成果可为深隧工程中的竖井折板倾角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型折板式竖井 折板倾角 数值模拟 水力特性 消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集装箱检测系统直流模式下图像模糊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锡明 吴志芳 +1 位作者 安继刚 周立业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32-335,共4页
对 60 Co集装箱检测系统直流工作模式和时间响应特性对系统输出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 ,从理论上推导了 60 Co集装箱检测系统的冲击响应 ,并利用理论推导结果对集装箱图像进行了反卷积处理 。
关键词 直流模式 冲击响应 卷积 60集装箱检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射线对海滨雀稗成活率及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谢新春 刘天增 +1 位作者 解新明 张巨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68,共4页
【目的】研究海滨雀稗Paspalum vaginatum Swartz适宜的辐射剂量,为海滨雀稗辐射诱变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方法】以海滨雀稗2个品种Sea Isle 2000和Platinum为材料,设置60Coγ射线剂量为0、40、50和60 Gy,对海滨雀稗匍匐茎进行辐... 【目的】研究海滨雀稗Paspalum vaginatum Swartz适宜的辐射剂量,为海滨雀稗辐射诱变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方法】以海滨雀稗2个品种Sea Isle 2000和Platinum为材料,设置60Coγ射线剂量为0、40、50和60 Gy,对海滨雀稗匍匐茎进行辐射处理,研究其适宜的诱变剂量及生长特性的变化.【结果和结论】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匍匐茎成活率显著降低.Platinum匍匐茎的适宜辐射剂量范围为41.38~49.75 Gy,Sea Isle 2000匍匐茎的适宜辐射剂量范围为54.07~64.89 Gy.辐射处理使2个品种叶片变窄,使Sea Isle 2000匍匐茎节间长度缩短,2个品种的质地均得到明显改善.40~60 Gy可认为是海滨雀稗诱变育种适宜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滨雀稗 60^Coγ射线 半致死剂量 辐射剂量 成活率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同步相角补偿的构网型双馈风电机组轴系扭振阻尼控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子腾 张宇 +2 位作者 张琛 宗皓翔 蔡旭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8-1328,I0004,共12页
风电做构网型控制是缓解新能源高占比电力系统频率和电压稳定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目前针对风电机组的构网型控制大多关注机组的网侧特性,而对构网型控制下机组潜在的机电耦合交互特性解析不足,具体地:构网型控制增强了电网与风机前端... 风电做构网型控制是缓解新能源高占比电力系统频率和电压稳定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目前针对风电机组的构网型控制大多关注机组的网侧特性,而对构网型控制下机组潜在的机电耦合交互特性解析不足,具体地:构网型控制增强了电网与风机前端的动态交互作用,导致电网侧扰动更易激发机组轴系扭振。为探究构网型控制下机组轴系的扭振特性,对其进行阻尼控制,建立了计及机电耦合特性的构网型风电机组状态空间模型;通过特征值轨迹分析,论证了对构网型机组引入额外扭振阻尼控制的必要性;阐明了经典轴系扭振阻尼策略在构网型控制下的阻尼能力受限机理;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同步相角补偿的轴系扭振阻尼策略,在不影响构网型机组惯量响应能力的前提下有效地解决了构网型风电机组轴系的欠阻尼甚至振荡发散问题,最后在基于Bladed+NovaCor的联合实时仿真平台上验证了该文理论分析及所提阻尼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控制 虚拟同步机控制 双馈风电机组 轴系扭振特性 阻尼控制 虚拟同步相角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总决赛女子60 m栏决赛运动员运动技术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永宏 程泓人 +4 位作者 苑廷刚 王国杰 吕婕 韩鹏鹏 冷欣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44,共7页
目的:对我国优秀女子60 m栏运动员的运动技术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定量研究,并与世界级优秀运动员对比分析,分析我国优秀女子60 m栏运动员运动技术方面的短板和不足。方法:采用文献资料、多机位现场录像拍摄、二维视频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 目的:对我国优秀女子60 m栏运动员的运动技术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定量研究,并与世界级优秀运动员对比分析,分析我国优秀女子60 m栏运动员运动技术方面的短板和不足。方法:采用文献资料、多机位现场录像拍摄、二维视频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跨栏项目关键技术参数指标进行定量的研究和分析。结果:获得了我国优秀女子60 m栏运动员的分栏时间与速度,栏上腾空时间,第3至第4栏间(H3—H4)的着地时间、腾空时间、步长和步速、起跨距离和落地距离、跨栏系数等运动学参数,以及与世界级优秀女子跨栏运动员之间的差距。结论:1)我国优秀女子直道栏运动员起跑上第1个栏的平均用时、平均速度均低于世界优秀女子直道栏运动员,平均差值分别相差0.07 s和0.13 m/s,反映出我国运动员起跑加速能力不够;2)我国女子直道栏运动员60 m栏的最快栏间速度出现在H3—H4栏间,而世界优秀女子直道栏运动员出现在第4至第5个栏间(H4—H5),最快栏间的平均用时相差0.08 s和平均速度相差0.68 m/s。我国运动员最大栏间速度出现较早,且整体栏间速度与国外运动员相差较大;3)最后一个栏至终点的冲刺阶段是相差最多的区间,国内运动员平均用时和平均速度低于国外运动员,平均差值分别相差0.14 s和1.01 m/s。冲刺阶段的速度保持能力是目前我国女子直道栏运动员最需要努力的方面;4)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栏间速度呈平稳上升趋势,栏间节奏是越来越快,直至最后一个栏间速度加到最大。国内运动员的栏间节奏在H3—H4栏间速度加到最大,H4—H5栏间普遍速度下降,即加速快、降速早、最大速度和速度保持能力不足;5)成绩更好、水平更高的运动员下栏着地时间相对更短,栏间3步“小-大-小”节奏明显,第1、2和3步步长占栏间距离比例分别为27%、39%和34%;6)国内女子跨栏运动员在过栏技术上具备优势,体现在起跨距离长和下栏距离短方面;7)我国女子60 m栏运动员的跨栏系数为1.19±0.04,系数偏高,主要问题出现在栏间速度较慢,与栏上速度的能力差值较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60 m栏 技术特征 步长 步速 起跨距离 下栏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GHz高速率短距离通信系统综述 被引量:5
20
作者 岳光荣 陈雷 +1 位作者 徐廷生 唐俊林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5年第5期1-6,共6页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时代的临近,无线通信系统设计面临着更高速率、更大容量的挑战。60 GHz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丰富的免许可频段,在未来无线通信应用中有巨大的潜力。针对60 GHz系统应用在短距离通信中的挑战与潜力,从60 GHz频段信道传播...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时代的临近,无线通信系统设计面临着更高速率、更大容量的挑战。60 GHz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丰富的免许可频段,在未来无线通信应用中有巨大的潜力。针对60 GHz系统应用在短距离通信中的挑战与潜力,从60 GHz频段信道传播、关键技术和相关应用场景展开讨论。相比较低频段系统,60 GHz信号传播损耗大、系统实现难度高、射频器件非理想特性明显。然而,60 GHz频段系统拥有带宽资源丰富、信号方向性良好的优势,通过采取恰当的技术手段,60 GHz系统在Wi-Fi、基站无线回传、D2D和异构网络中有着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 GHZ 传播特性 应用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