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6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the Variability and Impact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lus Era
1
作者 He Bi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12-317,共6页
This paper determines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compares the effect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s through hierarchical analysi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n five empirical objects according to a combina... This paper determines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compares the effect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s through hierarchical analysi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n five empirical objects according to a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and also a combination of macroeconomics and econometrics.This will provide three necessary conditions and four basic conditions for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improve the entity economy based on industrial upgra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升级 组织结构 互联网 计量经济学 层次分析 结构变化 实体经济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ssure waves acting on wall of a tunnel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tunnel's structural safety 被引量:6
2
作者 LIU Tang-hong WANG Lei +3 位作者 LI Li YANG Fan CHEN Zheng-wei LIU Hong-k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3223-3237,共15页
The transient pressures induced by trains passing through a tunnel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structural safety of the tunnel lining were numerically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sure change increases rapidly a... The transient pressures induced by trains passing through a tunnel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structural safety of the tunnel lining were numerically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sure change increases rapidly along the tunnel length,and the maximum value is observed at around 200 m from the entrance,while the maximum pressure amplitude is detected at 250 m from the entrance when two trains meeting in a double-track tunnel.The maximum peak pressure on the tunnel induced by a train passing through a 70 m^(2) single-track tunnel,100 m^(2) double-track tunnel and two trains meeting in the 100 m^(2) double-track tunnel at 350 km/h,are−4544 Pa,−3137 Pa and−5909 Pa,respectively.The aerodynamic pressure induced axial forces acting on the tunnel lining are only 8%,5%and 9%,respectively,of those generated by the earth pressure.It seems that the aerodynamic loads exert little underlying influence on the static strength safety of the tunnel lining providing that the existing cracks and defects are not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train TUNNEL pressure change tunnel lining structural safe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ZrO_2-mullite nano-ceramics in SiO_2-Al_2O_3-ZrO_2 system 被引量:4
3
作者 梁叔全 谭小平 +1 位作者 李少强 唐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ZrO2-mullite nano-ceramics were fabricated by in-situ controlled crystallizing from SiO2-Al2O3-ZrO2 amorphous bulk. The thermal transformation sequences of the SiO2-Al2O3-ZrO2 amorphous bulk were investigated by X-ray... ZrO2-mullite nano-ceramics were fabricated by in-situ controlled crystallizing from SiO2-Al2O3-ZrO2 amorphous bulk. The thermal transformation sequences of the SiO2-Al2O3-ZrO2 amorphous bulk were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 infrared spectru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ic.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nano-ceramic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ulks are still in amorphous state at 900 ℃ and the t-ZrO2 forms at about 950 ℃ with a faint spinel-like phase which changes into mullite on further heating. ZrO2 and mullite become major phases at 1 100 ℃ and an amount of m-ZrO2 occur at the same time. The sample heated at 950 ℃ for 2 h and then at 1 100 ℃ for 1 h shows very dense and homogenous microstructure with ball-like grains in size of 20-50 nm. With the increase of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up to 1 350 ℃, the grains grow quickly and some grow into lath-shaped grains with major diameter of 5 μm. After two-step treatment the highest micro-hardness, flexural strength and fracture toughness of the samples are 13.72 GPa, 520 MPa and 5.13 MPa·m1/2,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Al2O3-ZrO2 system amorphous bulk heat treatment structural change mechanical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rtical structure and dominating factors of sand body during Late Triassic Chang 9 time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Ordos Basin, NW China
4
作者 丁熊 陈景山 +5 位作者 谭秀成 林丹 赵子豪 姚泾利 邓秀芹 李元昊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405-1418,共14页
Based on a synthetic geological study of drilling, well logging and core observations, two main genetic types of Chang 9sand body in Odors Basin were recognized, which included two effects, that is, delta environment ... Based on a synthetic geological study of drilling, well logging and core observations, two main genetic types of Chang 9sand body in Odors Basin were recognized, which included two effects, that is, delta environment and tractive current effects that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uth bar, distal bar, sheet sand and other sand bodies of subaerial and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natural levee, flood fan and delta front, and shore-shallow lake environment and lake flow transformation effects that result in the development of sandy beach bar, sheet sand and other sand bodies. Chang 9 sand body mainly developed five basic vertical structures, namely box shape, campaniform, infundibuliform, finger and dentoid. The vertical stacking patterns of multilayer sand body was complex, and the common shapes included box shape + box shape, campaniform + campaniform, campaniform + box shape, infundibuliform + infundibuliform, campaniform + infundibuliform, box shape + campaniform, box shape + infundibuliform,and finger + fing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major dominating factors of vertical structure of sand body,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edimentary facies and rise, fall and cycle of base level are identified as the major geological factors that control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single sand body as well as vertical stacking patterns and distribution of multistory sand bo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ical structure stacking pattern sand body Chang 9 time Ordos Ba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与区域结构变迁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典 董书昊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仍较为突出,城乡与区域结构的现代化转型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特别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城乡与区域发... 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仍较为突出,城乡与区域结构的现代化转型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特别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城乡与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呈现出更为复杂、多样的特征。城乡结构方面,伴随人口流动的普遍化,中国正从“农民-市民”二元城乡结构走向“农民-流动人口-市民”多元城乡结构。区域结构方面,既有的东中西梯度发展格局尚未改变,与此同时“东北振兴”问题日益迫切,南北差距也呈现扩大趋势。消弭空间发展不均衡、实现中国城乡与区域结构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关系到乡村振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乃至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对此,需要全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破解县域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产业发展路径依赖,以及人情、面子等传统关系文化的“双重路径依赖”,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破解中国城乡与区域不均衡问题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城乡结构 区域结构 不均衡 结构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结构烧结沟槽表面沸腾传热性能
6
作者 张喆 纪献兵 +2 位作者 杨聿昊 刘家璇 姚泊丞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9-676,共8页
为解决高热流密度电子元件的散热问题,本文采用不同粒径的铜粉烧结制备了多尺度结构沟槽表面,以FCM-47电子氟化液为工质,结合可视化,研究了多尺度结构对液体补充与汽泡逸出的作用,探寻了铜粉粒径与沟槽结构尺寸对汽泡产生、长大、脱离... 为解决高热流密度电子元件的散热问题,本文采用不同粒径的铜粉烧结制备了多尺度结构沟槽表面,以FCM-47电子氟化液为工质,结合可视化,研究了多尺度结构对液体补充与汽泡逸出的作用,探寻了铜粉粒径与沟槽结构尺寸对汽泡产生、长大、脱离及沸腾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沟槽结构尺寸对沸腾换热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谷部宽度影响着汽泡脱离直径,存在最佳宽度值,脊部高度及沟槽底层厚度的影响是沟槽所能提供的核化点数量、相变传热面积及汽液流动阻力平衡的结果。孔隙的理论分析和沸腾可视化均表明多尺度结构有利于沸腾换热。相较于球状铜粉,枝状铜粉在烧结后形成了具有大小孔径的多尺度结构通道,很好地兼顾了液体补充与汽泡逸出的不同需求,传热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其中粒径为150μm的枝状铜粉多尺度表面传热性能显著优于本实验范围内其他表面,在电子氟化液中的换热系数可达46.0kW/(m^(2)·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 烧结 沟槽结构 池沸腾 可视化 传热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轴静电纺丝的核壳相变纤维膜制备及性能
7
作者 李伟 王旭 +1 位作者 张轶督 刘艳萍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78,共7页
相变储能材料(PCM)基于良好的潜热存储能力在热管理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热力学一级相变的固-液转变导致的泄漏和形状不稳定问题严重阻碍了PCM的应用。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分别以聚羟基丁酸酯和聚乙二醇(PEG)作为壳层和芯层材料... 相变储能材料(PCM)基于良好的潜热存储能力在热管理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热力学一级相变的固-液转变导致的泄漏和形状不稳定问题严重阻碍了PCM的应用。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分别以聚羟基丁酸酯和聚乙二醇(PEG)作为壳层和芯层材料,成功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相变纤维膜。测试与表征了不同PEG含量下纤维膜的形貌和结构、热性能、热管理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纤维膜呈现均匀的连续结构,纤维表面连续光滑无缺陷,核壳界面清晰;随PEG含量增加,纤维膜的熔点和结晶温度提升,相变焓值增大,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升高,在热对流试验的升降温过程中达到相同温度的时间均变长,表明纤维膜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当PEG质量分数为50%时,纤维膜熔融焓达到57.93 J/g,储热能力优异,在20次热循环后仍保持稳定的相变储热性能,泄漏率约为6.1%,包覆效果良好。制备的核壳相变纤维膜兼具高储热能力、形状稳定性和循环耐久性,在医学热疗、电子器件热防护、智能纺织品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静电纺丝 聚羟基丁酸酯 聚乙二醇 相变纤维膜 核壳结构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截面变化率铝合金异形管整体液力成形工艺设计与优化
8
作者 陈明 刘鑫 +5 位作者 徐勇 解文龙 黄新越 王晟诚 赵长坚 张士宏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0,共8页
目的针对某大截面变化率空心构件成形难的问题,采用液力成形的方法进行成形并对其生产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首先针对目标零件,通过压扁截面处对称及圆截面处对称2种不同的对称方式设计了A型结构和B型结构,通过有限元模拟对比了同一加载路... 目的针对某大截面变化率空心构件成形难的问题,采用液力成形的方法进行成形并对其生产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首先针对目标零件,通过压扁截面处对称及圆截面处对称2种不同的对称方式设计了A型结构和B型结构,通过有限元模拟对比了同一加载路径下2种不同结构的成形特点,选取了成形效果较好的A型结构进行成形工艺研究,建立了A型结构的成形分区图,继而根据成形分区图进行了正交试验设计。结果在同一种加载路径下,A型结构成形的目标零件最大减薄率明显小于B型结构成形的目标零件最大减薄率,且在成形过程中,B型结构压扁特征处易出现褶皱或起皱趋势,而A型结构压扁特征处壁厚分布更加均匀,A型结构成形效果优于B型结构成形效果。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如下:压制压力为2 MPa、初始压力为7 MPa、成形压力为15 MPa、轴向进给为13 mm,成形零件最大减薄率为15.9%。结论经成形分区图指导设计的正交成形试验结果均符合设计要求,成形分区图的设立对成形试验的设计具有指导作用;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获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可为工业生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截面变化率 管材液力成形 结构设计 正交试验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9
作者 叶露 梁伟红 +3 位作者 李玉萍 刘燕群 邓春梅 胡盈盈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36-142,共7页
民族地区是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区域,加快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是增加脱贫人口收入的有效途径。采用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海南省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模式的时空变化过程,定量测度了产业结构的高... 民族地区是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区域,加快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是增加脱贫人口收入的有效途径。采用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海南省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模式的时空变化过程,定量测度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合理化及差异变化情况,同时从经济发展、宏观调控和产业自身发展方面剖析了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民族地区应抓住海南自贸港建设机遇,在第三产业上加大对民族地区的黎苗文化和黎药等独特资源禀赋的挖掘利用,在第一产业上加大对热带高效农业全链条增值和交叉融合的扶持,在第二产业上继续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可持续发展,加快民族地区产业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民族地区 产业结构 变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肉脯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
10
作者 方莉 耿发家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0-123,共4页
牛肉脯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成分,不同的加工工艺使其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牛肉脯加工工艺多样,品质参差不齐,严重阻碍了牛肉脯产业的健康发展。该研究基于此,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电子鼻和衰减全... 牛肉脯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成分,不同的加工工艺使其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牛肉脯加工工艺多样,品质参差不齐,严重阻碍了牛肉脯产业的健康发展。该研究基于此,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电子鼻和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ATR-FTIR)对牛肉脯不同加工阶段样品(原料肉、拌料肉、半成品肉和成品肉)香气成分和蛋白质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牛肉脯加工过程中,醛类、酮类、酸类和烷烃类化合物的含量均持续增加,牛肉脯半成品加工阶段是其香气成分形成的关键阶段;牛肉脯在加热过程中,蛋白质二级结构会从有序结构变为无序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脯 不同加工阶段 品质变化 蛋白质二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觉结构视野下的比较电影学及其可能——以作家与电影作者的比较为例
11
作者 刘洋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在学科细化和深入化的背景下,比较学科在交叉融合的艺术研究发展中的框架意义和工具作用日益凸显。在此基础上,比较电影学的建立成为电影学界关注的重要热点。比较电影学的研究主体是电影,但其比较的客体却不应仅限于不同民族国别、语... 在学科细化和深入化的背景下,比较学科在交叉融合的艺术研究发展中的框架意义和工具作用日益凸显。在此基础上,比较电影学的建立成为电影学界关注的重要热点。比较电影学的研究主体是电影,但其比较的客体却不应仅限于不同民族国别、语言文化的电影之间的对比研究,同时也可以将对比研究的客体拓展至跨学科的其他艺术门类,如与电影具有高度亲缘性的小说、戏剧、美术作品等。本文即在此基础上,尝试以作家及其作品为例,探索进一步拓展比较电影学发展边界的可能性,提炼感觉结构作为比较资源的可能性,试图打开文学改编影视作品的固有思路,以理论旅行的方式,从旧有的研究对象中激活感觉结构、情动、感性分配、晚期风格等理论的互动与融合,思考比较电影学主客体关系间的新动能,为电影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比较框架及研究内容打开更加多元的阐释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比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电影学 作家 情动 感觉结构 感性分配 张爱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的人口战略指向 被引量:1
12
作者 课题组 马晓强 +3 位作者 崔吉芳 万歆 刘大伟 姜宇佳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共12页
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着低生育率的长期化、加速发展的老龄化、区域迁移的常态化、持续推进的城镇化、家庭规模的小型化等重大结构性变化和挑战。对此,世界教育强国提供了诸多经验借鉴和政策思路。未来十年,中国人口结构性变化将... 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着低生育率的长期化、加速发展的老龄化、区域迁移的常态化、持续推进的城镇化、家庭规模的小型化等重大结构性变化和挑战。对此,世界教育强国提供了诸多经验借鉴和政策思路。未来十年,中国人口结构性变化将贯穿教育强国建设全过程,《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对此作出诸多战略谋划和统筹安排,致力于提高人口素质,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为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人口高质量发展 人口结构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人口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现代化:需求指向、多重逻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13
作者 辛苏 王启龙 石伟平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6,共7页
职业教育是重要的社会服务工具之一,是人口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我国人口少子化、老龄化,区域间、产业间人口流动愈加快速等趋势,人民群众、经济社会发展乃至职业教育自身都对职业教育现代化提出了全新诉求:职业教育应以关照... 职业教育是重要的社会服务工具之一,是人口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我国人口少子化、老龄化,区域间、产业间人口流动愈加快速等趋势,人民群众、经济社会发展乃至职业教育自身都对职业教育现代化提出了全新诉求:职业教育应以关照人口规模及人口增减变化为逻辑起点、以服务人口结构及其变化为逻辑进路、以提高人口质量为逻辑根本,通过构建灵活开放的教育服务体系,推进学制和培养模式改革,优化院校专业布局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等路径,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科学可持续发展,服务人口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变化 职业教育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生源结构 学制改革 布局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过程中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的结构变化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运姣 任苗苗 +4 位作者 韩强 明宪权 李普良 许虎 李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85-1791,共7页
将前驱体Ni0.15CO0.2Mn0.3(OH)2以及前驱体和碳酸锂的混合物分别进行热处理,初步探讨其在高温热处理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以及热处理方式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一差热分析(TG-DSC)、扫描电镜(SEM)以... 将前驱体Ni0.15CO0.2Mn0.3(OH)2以及前驱体和碳酸锂的混合物分别进行热处理,初步探讨其在高温热处理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以及热处理方式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一差热分析(TG-DSC)、扫描电镜(SEM)以及恒流充放电测试技术对合成材料物理性能和电化学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在热处理过程中,其结构经历由Me(OH)2→NiCoOOH→Mn(Ni,Co)2O4的转变过程;而前驱体与碳酸锂的混合物则经历由两相混合物一三元材料+Li2CO3→三元材料的结构转变过程;相比于单-高温平台热处理而言,采用低高温双平台热处理所合成的材料可有效降低阳离子混排,使其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3.0~4.4V电压范围内,其在25℃、0.5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0.5mA·h/g,6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9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结构变化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洮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兴林 司建华 +5 位作者 王军德 雒天峰 程玉菲 周冬蒙 杨杨 伊丽娜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4,共11页
【目的】准确分析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可为流域的综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洮河流域为例,通过耦合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指数构建了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并对1990—202... 【目的】准确分析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可为流域的综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洮河流域为例,通过耦合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指数构建了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并对1990—2020年洮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引入地理探测器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索了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对自然和人为因素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响应。【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RSEI均值呈先降低后上升趋势;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由大面积的差和较差转化为大面积的中等和良好。气候和地形对RSEI分布有正向影响,城市化对RSEI分布有负向影响,土地利用类型对RSEI为先负向后正向。气候的正向影响逐渐减弱,城镇化的负向影响逐渐增强。【结论】洮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现逐渐改善的趋势,其空间格局的变化及相应的驱动因素分析结果可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 地理探测器 结构方程模型 洮河流域 影响因素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荔枝资源叶片结构及炭疽菌侵染后生理响应差异
16
作者 吴佶 曹学仁 +4 位作者 张蕾 林祺英 李焕苓 李芳 王家保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8-526,共9页
【目的】探究抗、感病荔枝对炭疽菌(Colletotrichum)侵染响应的差异,为病害防治和抗病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荔枝抗病资源‘海垦5’(HK5)和感病资源‘农美5号’(NM5H)叶片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HK5和NM5H的成熟叶片制作切... 【目的】探究抗、感病荔枝对炭疽菌(Colletotrichum)侵染响应的差异,为病害防治和抗病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荔枝抗病资源‘海垦5’(HK5)和感病资源‘农美5号’(NM5H)叶片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HK5和NM5H的成熟叶片制作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构差异,通过氯仿浸提法测定HK5和NM5H叶片的蜡质含量。采用炭疽菌菌饼法接种HK5和NM5H的叶片作为处理组,接种PDA培养基为对照,对接种后0、6、24 h(hours post inoculation,hpi)的HK5和NM5H叶片的发病情况使用苯胺蓝染色法染色后进行显微观察,并通过化学测定方法对叶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几丁质酶(chitinase)、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漆酶(laccase,Lac)活性变化进行测定。【结果】HK5和NM5H叶片结构基本一致,NM5H的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极显著大于HK5,HK5叶片中蜡质含量显著高于NM5H。HK5和NM5H接种后的叶片病斑在24 hpi出现差异。接种炭疽菌后,HK5叶片的PAL酶活性在6 hpi显著上升,POD的酶活性在24 hpi极显著上升;NM5H叶片中,PPO和Lac的活性在6 hpi显著上升,POD酶活性在24 hpi显著上升;两份资源叶片的Lac酶活性在6 hpi极显著上升,几丁质酶酶活性在24 hpi极显著上升。【结论】荔枝叶片的蜡质含量、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可能与其抗病性密切相关。PAL、POD、几丁质酶和Lac在抵抗炭疽病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炭疽病 叶片结构 生理变化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优化算法的超表面结构色逆向设计方法
17
作者 黄子扬 张振荣 +2 位作者 孙宇 黄洋 谢锋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101,共5页
针对传统结构色正向设计存在的优化参数较少、计算耗时长以及静态结构色不可调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优化算法的超表面结构色逆向设计方法。通过引入可调谐的相变材料设计纳米天线,结合贝叶斯优化算法和时域有限差分法,对超表面结... 针对传统结构色正向设计存在的优化参数较少、计算耗时长以及静态结构色不可调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优化算法的超表面结构色逆向设计方法。通过引入可调谐的相变材料设计纳米天线,结合贝叶斯优化算法和时域有限差分法,对超表面结构色参数进行仿真优化。利用结构内部的Mie谐振在反射模式下产生结构颜色,同时通过相变材料的不同相态转变,实现可逆的颜色调谐。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结构色器件具备超表面的颜色动态可调谐功能,在波长分别为450、545、660nm时获得的色差分别为63.30、69.30、54.21,并具有角度敏感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色 相变材料 贝叶斯优化算法 超表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中部太白山北坡3种栎类种群及其替代分布特征
18
作者 黄睿智 王奇 +4 位作者 孙婧依 杨绍微 赵倚霈 刘建锋 肖文发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6,共11页
[目的]落叶栎类是我国温带与亚热带地区落叶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的主要成分。为了探讨木本植物的海拔替代的潜在机制,对秦岭中部太白山北坡3种海拔替代的栎类种群结构和替代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方法]通过绘制种群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 [目的]落叶栎类是我国温带与亚热带地区落叶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的主要成分。为了探讨木本植物的海拔替代的潜在机制,对秦岭中部太白山北坡3种海拔替代的栎类种群结构和替代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方法]通过绘制种群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死亡率与消失率曲线等,分析了替代分布栎类种群的年龄结构、动态趋势以及海拔梯度的重要值的变化特征。[结果]锐齿槲栎种群分布的海拔宽度和个体数量均高于栓皮栎和辽东栎;栓皮栎以中小龄树和中龄树为主,锐齿槲栎和辽东栎则以中龄树和中大龄树为主;3种栎类种群存活曲线均趋近于Deevey-Ⅱ型;在自然更新方面,锐齿槲栎的幼树向小树的转化受阻严重,辽东栎的幼苗更新较差;3种栎类树种的死亡率与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总体一致,未来2~8个龄级时间内,中径级及以上个体数量将先增加后减少,而小径级个体的高死亡率可能是限制种群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在群落物种多样性方面,辽东栎群落α多样性较高,整体上栎类种群受水热条件的影响较大,特别是栓皮栎和辽东栎的重要值对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响应截然不同,这意味着未来区域气候暖干化可能对二者产生不同的影响。[结论]太白山北坡锐齿槲栎的海拔分布宽度和种群规模上高于栓皮栎和辽东栎,辽东栎种群具有一定的“边缘效应”特征;由于中龄级充足的储备,未来3种栎类种群中大径级个体数量呈上升趋势,但小龄个体的低存活率可能是种群更新和未来发展的不稳定因素;未来区域暖干化加剧背景下,栎类树种的替代分布宽度可能产生位移或变化,该研究可为理解海拔梯度上木本植物替代分布动态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类 地理替代 种群结构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合酶动态结构的开放探索性实验教学
19
作者 刘旖璇 刘洋 +4 位作者 朱文苑 胡晓倩 昌增益 秦咏梅 王青松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5-631,共7页
开放探索性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的ATP合酶项目利用活细胞蛋白质光交联和高通量凝胶电泳技术对ATP合酶动态结构开展分析研究,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以关键科学问题为线索,充分调动学生... 开放探索性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的ATP合酶项目利用活细胞蛋白质光交联和高通量凝胶电泳技术对ATP合酶动态结构开展分析研究,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以关键科学问题为线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与实验技术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开放实验模块的教学设计首先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文献阅读和实验设计,ATP合酶项目中学生能够加深对ATP合酶结构与功能的认识,学习和实践科学研究中的创新技术。实验中学生自行完成实验材料的准备和实验条件的摸索,通过活细胞蛋白质光交联技术处理大肠杆菌样品,学习高通量凝胶电泳装置的组装、制胶和应用,逐步优化和完善实验操作及处理以获得高质量的实验结果,观察和分析ATP合酶ε亚基在不同生理条件下的动态结构变化。开放实验模块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该教学模式自开展以来获得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和支持。ATP合酶项目的教学内容实现了实验课教学与前沿科研实验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深入体会实验技术在解决关键问题中的改造和创新。该实验内容兼具探索性和综合性,充分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合酶 动态结构变化 光交联技术 高通量凝胶电泳 开放探索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榨油温度对核桃饼粕蛋白结构及功能特性影响研究
20
作者 付超 王萍 +6 位作者 白冰瑶 张春兰 张锐 杨雨欣 高强 刘映雪 菅田田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42-149,共8页
以“温185”纸皮核桃为原料,探讨在不同温度(40、70、100、130、160℃)下榨油对核桃蛋白结构、非共价作用力及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核桃蛋白的微结构由圆球状颗粒转变为堆叠紧密的片状结构。红外光谱最大吸收峰红移1.... 以“温185”纸皮核桃为原料,探讨在不同温度(40、70、100、130、160℃)下榨油对核桃蛋白结构、非共价作用力及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核桃蛋白的微结构由圆球状颗粒转变为堆叠紧密的片状结构。红外光谱最大吸收峰红移1.68 nm,表明蛋白二级结构发生变化。具体来看,α-螺旋和β-折叠含量分别下降了0.75%和0.03%,而无规则卷曲的比例上升了1.73%,其中100℃被确定为二级结构变化较大的关键温度。温度升高还导致氢键和离子键减少,疏水基团暴露,从而降低了蛋白亲水性,进而导致溶解度和乳化性下降。该研究为深入理解核桃蛋白功能特性变化的机制及开发核桃饼粕类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榨油温度 核桃饼粕蛋白 结构特性 功能特性 变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