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对鄂北岗地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韩路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2期109-113,共5页
为明确气候变化对鄂北岗地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选取2013—2022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数据和1993—2022年气象观测数据,分析气象要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气候变化对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以及耕地利用对气候变... 为明确气候变化对鄂北岗地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选取2013—2022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数据和1993—2022年气象观测数据,分析气象要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气候变化对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以及耕地利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30年鄂北岗地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年日照时数和年平均相对湿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年干旱日数总体呈略减趋势,年际差异较大,一年四季均有干旱发生,夏旱最多,春旱、秋旱次之。鄂北岗地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小麦播种面积约占1/2,玉米播种面积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水稻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耕地利用面积逐渐向需水量相对较小的旱地作物倾斜。小麦、玉米播种面积与气象要素呈正相关,水稻播种面积与年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耕地利用结构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粮食作物 气象要素 种植结构 鄂北岗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渐进式生成对抗网络的农作物病虫害细粒度分类 被引量:1
2
作者 邓昀 冯琦尧 +1 位作者 牛照文 康燕萍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6-162,218,F0002,共9页
随着深度学习应用的普及和飞速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方法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病虫害领域,但大部分的神经网络重视识别准确率的提高,却忽略神经网络庞大的参数计算量。为解决这个问题,基于渐进式生成对抗网络判别器模型和卷积注意力... 随着深度学习应用的普及和飞速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方法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病虫害领域,但大部分的神经网络重视识别准确率的提高,却忽略神经网络庞大的参数计算量。为解决这个问题,基于渐进式生成对抗网络判别器模型和卷积注意力模块,提出一种改进的渐进式生成对抗网络判别器CPDM网络模型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识别。通过对渐进式生成对抗网络判别器网络结构的调整,采用均衡学习率、像素级特征向量归一化和卷积注意力模块增强CPDM网络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提高对真实图片的识别准确率。试验在PlantVillage数据集上进行,将该模型与VGG16、VGG19和ResNet18进行比较,得到TOP-1准确率分别为99.06%、96.50%、96.65%、98.86%,分别提高2.56%、2.41%、0.2%,且参数量仅为8.2 M。试验证明提出的CPDM网络模型满足在保证分类准确率的基础上,有效控制神经网络参数计算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病虫害 渐进式生成对抗网络 卷积注意力模块 细粒度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8
3
作者 于水 张晓龙 +1 位作者 王妍 沈彦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0-985,共16页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事实,并且导致全球粮食危机和饥饿风险增加。东北三省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本文梳理了当前及未来气候变化对东北三省玉米、水稻和大豆生产影响的相关研究,概括了当前主要研究方法、东...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事实,并且导致全球粮食危机和饥饿风险增加。东北三省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本文梳理了当前及未来气候变化对东北三省玉米、水稻和大豆生产影响的相关研究,概括了当前主要研究方法、东北三省主要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应对措施,并进一步评述了当前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的不足:1)研究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的主要方法包括田间试验法、统计分析法以及作物模型法,其中田间试验法结果最直观,统计分析法可操作强、应用范围最广,作物模型法机理性强。2)东北三省气候变化明显,并且随着气候变化,干旱逐渐取代低温冷害成为当地主要灾害。3)气候变化对东北三省作物生产整体是有利的。气候变暖改善了东北三省热量资源,不仅使作物种植区域逐渐北移,作物品种也逐渐从早中熟向中晚熟转变。4)随着气候变暖不断加剧,未来东北地区作物应选择耐高温、抗旱和抗寒等抗逆性强的品种;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增强应对干旱洪涝灾害的能力;采用新的农业管理措施,保护土壤健康以及粮食生产安全。5)未来需要加强对CO_(2)补偿效应以及病虫害等的研究,加强对作物模型的完善,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三省 气候变化 气象灾害 主要粮食作物 热量资源 CO_(2)补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改饲”补贴政策对农地租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4
作者 王术坤 林文声 +1 位作者 刘长全 杨国蕾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2-192,共11页
“粮改饲”补贴政策主要是通过补贴农业企业撬动农户生产方式改变,以达到农业调控的整体目标,目前鲜有文献研究此类补贴模式对农地租金的影响。该研究首先理论分析了“粮改饲”补贴政策从养殖企业传导到农户进而影响农地租金的传输机制... “粮改饲”补贴政策主要是通过补贴农业企业撬动农户生产方式改变,以达到农业调控的整体目标,目前鲜有文献研究此类补贴模式对农地租金的影响。该研究首先理论分析了“粮改饲”补贴政策从养殖企业传导到农户进而影响农地租金的传输机制,然后利用2020年和2022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10省份50县300村4384户5894个地块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粮改饲”补贴政策对农地租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粮改饲”补贴政策显著提高了农户收取土地租金的比例和价格。②机制分析发现,“粮改饲”补贴政策主要通过提高饲料粮种植比例、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农地流转市场的方式提高农地流转租金。③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养殖企业附近、耕地资源禀赋较好、土地密集型作物种植区的农地,“粮改饲”补贴对农地租金发挥更大的政策效应;对于劳动力资源禀赋差异,该补贴对农地租金的影响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①优化“粮改饲”补贴政策,将“粮改饲”补贴政策与适宜当地青贮玉米等饲料粮生产的自然条件相结合,减少耕地资源与农产品市场错配,有效发挥耕地资源的使用效率。②优化农地流转市场,发挥土地规模效应,引导农户大规模种植青贮玉米。③探索更加灵活的“粮改饲”补贴模式,鼓励农业企业与农业大户直接合作,通过企业引导农户生产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提高整体的社会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改饲”补贴 农地租金 农地流转 饲料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四川盆地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庞艳梅 陈超 +1 位作者 徐富贤 郭晓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61-1672,共12页
基于四川盆地1961-2018年63个气象台站的逐日气象资料和1981-2018年4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和冬小麦)生育期资料,利用逐级订正的方法计算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分析太阳辐射、气温、降水及气候变化对四川盆地主要粮食... 基于四川盆地1961-2018年63个气象台站的逐日气象资料和1981-2018年4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和冬小麦)生育期资料,利用逐级订正的方法计算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分析太阳辐射、气温、降水及气候变化对四川盆地主要粮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研究旨在为提高区域农业生产力并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961-2018年四川盆地作物多年平均气候生产潜力的分布为水稻由西向东递增,玉米在盆地北部和西南偏高、其他地区偏低,冬小麦南北高、中部低。辐射量减小对3种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为负效应;平均气温升高对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为正效应;降水量变化是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变化出现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降水量增加对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为正效应,而降水量减少为负效应。气候变化对水稻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在盆地西南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为正效应,其余地区为负效应;气候变化对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在盆地南部和东部的部分地区为正效应,其余地区为负效应;气候变化对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在盆地东北部的部分地区为负效应,其余大部地区为正效应。总体来看,气候变化对四川盆地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最大,为9.9kg·hm-2·a-1,而对玉米和水稻的影响分别为-1.4 kg·hm-2·a-1和0.5 kg·hm-2·a-1。为了适应气候变化,四川盆地应选育光合效率高和抗旱性强的作物品种,并加强农田管理,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并保障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主要粮食作物 气候生产潜力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气温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娄秀荣 王石立 沙奕卓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A01期102-107,共6页
分析了东北地区1951~1994年作物生长季(5~9月)旬平均气温变化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作物生长季气温变化有明显的增暖趋势,主要表现在80年代以后,其增温幅度小于年平均气温升温幅度。通过气温变化与粮食产... 分析了东北地区1951~1994年作物生长季(5~9月)旬平均气温变化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作物生长季气温变化有明显的增暖趋势,主要表现在80年代以后,其增温幅度小于年平均气温升温幅度。通过气温变化与粮食产量关系及作物生育关键期气温的变化对产量贡献的分析,进一步阐明东北地区气温升高有利于粮食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长季 气温变化 粮食产量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热量资源变化及其对作物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杜春英 宫丽娟 +4 位作者 张志国 赵慧颖 吴双 田宝星 赵放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2-252,共11页
气候变暖背景下,热量资源变化势必对寒地农作物生产环境、生长发育及种植制度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黑龙江省1971—2014年67个观测站逐日气象资料,计算了≥10℃活动积温和≥0℃活动积温(以下简称积温)及无霜期等农业热量指标,采用线性... 气候变暖背景下,热量资源变化势必对寒地农作物生产环境、生长发育及种植制度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黑龙江省1971—2014年67个观测站逐日气象资料,计算了≥10℃活动积温和≥0℃活动积温(以下简称积温)及无霜期等农业热量指标,采用线性倾向率、累计距平、M-K检验和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等统计方法,分析了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突变特征,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10℃积温和≥0℃积温分别以86.7℃?d?(10a)-1和80.5℃?d?(10a)-1的速率显著增加,无霜期呈延长趋势[倾向率为3.8 d·(10a)-1];≥10℃积温和无霜期在1993年发生突变,突变后二者初日提前,终日延后。≥10℃积温和≥0℃积温的增加幅度西部大于东部,无霜期延长幅度中西部大于东北部,农业热量资源变化幅度大的地区亦是热量敏感区域。热量资源增加对农业的影响,表现在农作物适宜生育期延长;适宜水稻和玉米种植的区域向北、向西扩张,大豆种植重心北移;原适宜种植极早熟、早熟品种的区域逐步被中熟、中晚熟品种替换。热量增加使水稻、玉米和大豆三大作物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积温 无霜期 热量资源 作物种植带 作物生育期 作物产量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沿海地区主要粮经作物种植结构的变迁 被引量:5
8
作者 夏秀忠 曾宇 +6 位作者 农保选 刘开强 邓国富 刘义明 林竞鸿 杨显志 李丹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58-763,共6页
[目的]调查广西沿海地区北海、防城港、钦州3个沿海市8个临海县(区)的主要粮食、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情况,为广西沿海地区农业发展、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考察、资料查询和座谈等形式,对1975~2010年广西沿... [目的]调查广西沿海地区北海、防城港、钦州3个沿海市8个临海县(区)的主要粮食、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情况,为广西沿海地区农业发展、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考察、资料查询和座谈等形式,对1975~2010年广西沿海地区土地资源利用和各作物种植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过去35年,广西沿海地区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呈波动式减少,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的种植面积不断上升.水稻的种植面积明显下降,占粮食作物的比重从93.12%下降到72.17%;玉米和红薯的种植面积明显增加;甘蔗和木薯的种植面积连续上升,并成为广西沿海地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花生、大豆和黄红麻等占经济作物种植比重越来越小.[结论]建议广西沿海地区提高单产、改变耕作方式以提高农作物总产,同时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以提高农民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地区 粮经作物 种植结构 变迁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冬种生产季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华 唐力生 +2 位作者 陈慧华 柳晔 黄珍珠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0-576,共7页
根据生产实践,影响广东冬种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为寒害、干旱、低温阴雨。从程度和频度两个方面分析气候变暖前后1961—1996年与1997—2015年两个时段广东冬种生产季气象灾害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7年以来(气候变暖后),(1)寒害、低温阴... 根据生产实践,影响广东冬种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为寒害、干旱、低温阴雨。从程度和频度两个方面分析气候变暖前后1961—1996年与1997—2015年两个时段广东冬种生产季气象灾害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7年以来(气候变暖后),(1)寒害、低温阴雨均呈明显减弱趋势,为冬种生产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气候条件;(2)寒害偏重发生频率明显减弱,广东大部分地区处在频率<30%的区域;(3)干旱偏重发生频率增加,其中频率>30%的区域有所增加,主要分布在粤北、潮汕、茂名和湛江等地区;(4)低温阴雨偏重发生频率明显减弱,广东大部分地区处在频率<30%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学 统计特征 气候变暖 气象灾害 冬种生产季 寒害 干旱 低温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粮食作物需水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冯慧敏 张光辉 +3 位作者 王电龙 田言亮 王金哲 严明疆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0-136,共7页
为了揭示气候变化影响下华北平原粮食作物需水量的空间差异规律,应用统计降尺度模型对RCP4.5气候情景气象要素进行降尺度,用彭曼公式计算作物需水量,用统计评价法对华北山前平原、中部平原和滨海平原典型农业区的缺水程度进行评价。结... 为了揭示气候变化影响下华北平原粮食作物需水量的空间差异规律,应用统计降尺度模型对RCP4.5气候情景气象要素进行降尺度,用彭曼公式计算作物需水量,用统计评价法对华北山前平原、中部平原和滨海平原典型农业区的缺水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粮食作物需水量与年均最高气温之间存在较强相关关系,现状气候条件下年均最高气温每升高1℃,华北山前平原保定农业区粮食作物需水量增大38.8 mm,中部平原德州农业区增大44.8 mm,滨海平原沧州农业区增大50.6 mm;RCP4.5气候情景下年均最高气温每升高1℃,保定农业区增大29.1 mm,德州农业区增大44.2 mm,沧州农业区增大39.6 mm。2)从现状条件下到RCP4.5气候情景,3个典型地区的灌溉需水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沧州地区升高幅度最大,为5.4%;保定地区升高幅度最低,为4.8%。3)从现状条件到RCP4.5气候情景,山前平原和中部平原缺水程度有所升高,滨海平原缺水程度呈降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粮食作物 需水量 自然缺水率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甘肃农牧交错带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强 李广 +2 位作者 闫丽娟 王钧 聂志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2-494,共13页
为探讨热量、降水量及辐射资源变化对甘肃农牧交错带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基于甘肃农牧交错带45个气象站点1971-202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以及主要粮食作物(春小麦、冬小麦和春玉米)生育期资料,利用数量统计分析方法计算3种粮食作物的气... 为探讨热量、降水量及辐射资源变化对甘肃农牧交错带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基于甘肃农牧交错带45个气象站点1971-202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以及主要粮食作物(春小麦、冬小麦和春玉米)生育期资料,利用数量统计分析方法计算3种粮食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表明,近50年来,甘肃农牧交错带春小麦、冬小麦和春玉米生育期内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太阳辐射量呈下降趋势;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分别从北到南、东北到西南和南到北呈递减趋势。热量变化对甘肃农牧交错带3种粮食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有正效应,气候生产潜力平均增速分别为32.17、48.11和48.35 kg·hm^(-2)·a^(-1)。降水变化对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春小麦和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有正效应,气候生产潜力平均增速分别为5.10和7.16 kg·hm^(-2)·a^(-1);降水变化对部分区域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产生负效应,气候生产潜力平均降速为0.12 kg·hm^(-2)·a^(-1)。辐射变化对该区域大部分地区3种粮食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有负效应,气候生产潜力平均降速分别为1.81、2.35和8.66 kg·hm^(-2)·a^(-1)。总体来看,气候资源变化对甘肃农牧交错带大部分地区春小麦、冬小麦和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表现出正效应,但对临洮、灵台和靖远等地区的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有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生产潜力 主要粮食作物 甘肃农牧交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相变蓄热墙体材料对日光温室热环境及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韩云全 陈超 +2 位作者 管勇 李琢 凌浩恕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9X期99-105,共7页
为改善日光温室作物的生长环境,将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相变畜热技术研究团队研制的复合相变蓄热墙体材料应用于种植番茄的日光温室北墙内表面。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种植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了复合相变蓄热墙体材料温室内的番... 为改善日光温室作物的生长环境,将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相变畜热技术研究团队研制的复合相变蓄热墙体材料应用于种植番茄的日光温室北墙内表面。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种植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了复合相变蓄热墙体材料温室内的番茄,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的形态指标始终好于未采用复合相变蓄热墙体材料的温室,而且前者的果实大,产量大幅提升。从温室北墙内表面温度、耕作层土壤温度、有效积温以及复合相变墙体蓄放热能力等方面,定量地评价了复合相变蓄热墙体对改善日光温室作物生长热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复合相变蓄热墙体 作物生长状况 对比试验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近50年粮食产量及作物结构变化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何艳芬 张柏 刘志明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2-135,共4页
通过分析吉林省近50年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及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可以看出吉林省近50年来粮食总产量呈"波动式"迅速增加;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大豆、玉米、谷子和高粱四大作物"四足鼎立"的结构模式演变... 通过分析吉林省近50年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及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可以看出吉林省近50年来粮食总产量呈"波动式"迅速增加;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大豆、玉米、谷子和高粱四大作物"四足鼎立"的结构模式演变为目前以玉米占绝对优势的"玉米型"经济。分析了粮食总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和影响粮食作物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指出吉林省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图3,参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粮食结构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州地区作物生长季降水变化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辛渝 陈洪武 +3 位作者 刘兴旺 卢戈 博力健 陈胜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7年第4期234-238,共5页
对新疆博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区1958-2005年作物生长季降水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博州地区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存在显著增加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降水偏多年略多于偏少年;降水存在5~7a、16a和30a左右的周期变化;90年代以来,由... 对新疆博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区1958-2005年作物生长季降水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博州地区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存在显著增加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降水偏多年略多于偏少年;降水存在5~7a、16a和30a左右的周期变化;90年代以来,由于博河上游地区5月份降水偏少,而且博河中游地区第一场"透雨"日期又快速推后以及透雨次数减少等原因,造成河谷一带春夏干旱尤为突出;而在6-8月份,博河上游地区降水量与大雨日数的显著增加却极易诱发山区洪灾;秋季月降水量的普遍增加对作物的采收晾晒不利,但是山区秋季降水的增加有利于秋水转为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州地区 作物生长季 降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粮食生产比较优势测评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5
作者 赵颖文 吕火明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9年第5期64-73,共10页
基于四川省粮食生产规模比较优势指数(SAI)、效率比较优势指数(EAI)、综合比较优势指数(AAI)分析测算,解析四川粮食生产比较优势的时序演变。结果表明,四川粮食生产规模比较优势与效率比较优势均趋于下滑态势,现降至全国平均水平以下;... 基于四川省粮食生产规模比较优势指数(SAI)、效率比较优势指数(EAI)、综合比较优势指数(AAI)分析测算,解析四川粮食生产比较优势的时序演变。结果表明,四川粮食生产规模比较优势与效率比较优势均趋于下滑态势,现降至全国平均水平以下;其中水稻生产规模比较优势和效率比较优势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小麦和玉米生产规模比较优势和效率比较优势均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豆类生产效率比较优势长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受制于规模比较优势较弱,其综合生产优势不明显;薯类生产规模比较优势和效率比较优势均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其规模比较优势尤为突出,在确保全省粮食安全生产中地位凸显。结合四川农情认为四川粮食生产比较优势的时序演变受诸多因素叠加影响,建议从提升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强化科技支撑力度、优化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和激发小农种粮积极性等方面着手,稳步提升四川种粮比较优势和确保粮食安全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作物 比较优势 时序演变 影响因素 可持续发展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市干旱气候变化特征及粮食作物结构调整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小利 姚小英 +1 位作者 蒲金涌 马鹏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9年第3期179-184,共6页
分析了天水市1960—2005年干旱气候特征,包括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及土壤水分、干旱频次等变化特点。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为近46a来降水的最低值,进入21世纪后,降水变率明显增大。气温自20世纪60年代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90年代以来... 分析了天水市1960—2005年干旱气候特征,包括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及土壤水分、干旱频次等变化特点。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为近46a来降水的最低值,进入21世纪后,降水变率明显增大。气温自20世纪60年代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上升趋势明显,土壤蒸散发加大。20世纪90年代土壤含水量最少,水分亏缺最为严重,春旱、初夏旱、伏旱出现几率最多。根据46a来干旱气候变化特点及其对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影响,引进影响系数,对主要夏、秋粮作物种植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并运用线性风险决策模式,提出适应干旱气候特点的当地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比例调整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气候变化 粮食作物 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改饲”政策在黑龙江省的实践 被引量:8
17
作者 孔晓蕾 高超 +3 位作者 张强 刘杰淋 朱瑞芬 邸桂俐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11期84-86,共3页
"粮改饲"是推进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2015年国家在河北、吉林、黑龙江等10省区开展"粮改饲"试点工作,黑龙江省自作为"粮改饲"试点以来,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宜当地的雏... "粮改饲"是推进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2015年国家在河北、吉林、黑龙江等10省区开展"粮改饲"试点工作,黑龙江省自作为"粮改饲"试点以来,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宜当地的雏形模式,并通过实施粮改饲补助政策,采取以养带种方式在"窖贮"环节给予适当补贴,促进青贮饲料生产,取得了显著效果,为"粮改饲"进一步在全国实施起到了典范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改饲 政策 黑龙江省 试点 青贮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连年增产背景下我国三大主粮的成本变化与差异分解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秧分 李先德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2016年第5期500-506,共7页
以2004—2013年我国三大主粮的分省统计数据为样本,运用广义熵指数与分项分解方法,研究粮食连年增产背景下我国粮食成本的变化特征与差异来源。结果发现:2004—2013年三大主粮的成本差异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但2009年以来三大作物的泰尔... 以2004—2013年我国三大主粮的分省统计数据为样本,运用广义熵指数与分项分解方法,研究粮食连年增产背景下我国粮食成本的变化特征与差异来源。结果发现:2004—2013年三大主粮的成本差异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但2009年以来三大作物的泰尔指数均明显增加,主产区的成本优势相对稳固;土地成本与人力成本增长尤为迅速,两者占总成本的比例上升了10个百分点,其中人力成本是三大作物成本差异最为主要的来源,土地成本、增产性投入与省工性投入、增产性投入分别是稻谷、小麦和玉米成本差异的重要来源;在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与务农机会成本攀升的背景下,省工性投入逐步替代劳动力投入将是基本趋势,因地制宜促进土地流转,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将是从农业供给侧化解当前"高产量、高进口、高库存"困境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粮 种植成本 变化趋势 泰尔指数 成本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保险、粮食“直补”对农民福利的影响及比较——以上海市宝山区长兴岛长征村为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跃华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110-114,共5页
通过对长征村的实地问卷调查,将农业保险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于农民福利影响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农业保险与粮食直接补贴的作用不尽相同,对于风险较小地区的补贴采用粮食直接补贴比采用农业保险补贴能够起到更好的提高农民福利... 通过对长征村的实地问卷调查,将农业保险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于农民福利影响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农业保险与粮食直接补贴的作用不尽相同,对于风险较小地区的补贴采用粮食直接补贴比采用农业保险补贴能够起到更好的提高农民福利的作用。可以采用农村保险的方式将农业保险纳入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更好的解决农民面临的风险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粮食直接补贴 农民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业新技术革命——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被引量:3
20
作者 夏先玖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2-67,共6页
以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人口、资源、环境为主导要素,提出了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内涵应该是结合有机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合理内核,以人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因地制宜、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原则,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发展农业的商品生产... 以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人口、资源、环境为主导要素,提出了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内涵应该是结合有机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合理内核,以人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因地制宜、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原则,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发展农业的商品生产为手段,以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目的的集约化综合经营和有效管理的农业体系。并以“粮、经、饲三元结构”作为农业新技术革命的制高点,提出了合理配置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以“公司+农户”的基本运作方式大力发展我国产业化生产。同时建议国家科委和省、地、县各级科委牵头管理生态农业系统工程和经济发展建设,以科教兴国战略措施振兴我国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粮经饲三元结构 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