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5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verview on Soil Compaction and Sugar Beet Growth 被引量:1
1
作者 ZHOU Yanli SUN Qunying +3 位作者 YU Lihua LIU Na LU Bingfu LIU Xiaoxue 《中国糖料》 2024年第4期68-77,共10页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soil compaction has become a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oil compaction can increase soil bulk density and firmness,reduc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and deteriorat...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soil compaction has become a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oil compaction can increase soil bulk density and firmness,reduc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and deteriorate soil structure,ultimately inhibit sugar beet growth and reduce both root yield and sugar content.However,few farmers recognize the link between soil compaction and these adverse effects.Soil compaction has a cumulative effect,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bserved in the vertical range of compaction accumulation.The most significant soil compaction occurs in the topsoil of 0-10 cm,and the influence depth can reach 70 cm,but it is small in deep soil,and the inflection point is at a soil depth of 10 cm.The degree of soil compaction is related to soil type,water content,tractor shaft load,tyre type,tyre pressure and operation speed,etc.Therefore,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sugar beet,it is advisable to avoid high-humidity operations,use low pressure tyres,reduce the number of tractor-units passes over the farmland,and implement agricultural and agronomic measures to minimize soil compaction.These practices will help protect the soil environment and ensure sustainable production of sugar be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gar beet CROP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soil comp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compac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 research of red clay soil embankment in southern mountains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建华 袁剑波 +1 位作者 熊虎 陈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2期50-57,共8页
High liquid limit soil generally adopted in expressway embankment construction of southern mountains, which often expresses some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high moisture content, high porosity ratio, low permeability, ... High liquid limit soil generally adopted in expressway embankment construction of southern mountains, which often expresses some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high moisture content, high porosity ratio, low permeability, high compressibility, certain disintegration, and so on. Spring soil phenomenon and inhomogeneous compaction have effects on the quality of embankment construction, just because the water in soil is difficult to evaporate. Based on the study of reinforcement mechanism for high liquid limit soil, in situ tests for dynamic compaction treatment in Yizhang-Fengtouling expressway embankment were developed. The reliable and economical dynamic compaction treatment methods and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large range high liquid limit soil embankment in southern mountains expressway were discussed. In the process, convenient measurement methods were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treatment effects.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has good treatment effects on the local red clay embankment. The embankment compaction degree is improved with compactness coming to 90% around tamping pits and compactness over 95% in tamping pits interior after tamping. The bearing capacity, the physical mechanic-property and the shear strength for soil are obviously improved, which are enhanced with cohesive strength increasing over 10 kPa and compression modulus increasing over 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compactION EMBANKMENT high liquid LIMIT soil in SITU test REINFORCEMENT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玉米条耕技术的碎土镇压整地机设计与试验
3
作者 施继红 刘贞彤 +5 位作者 黄东岩 孟宪章 屈鑫誉 王景立 朱凤武 马云海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8,共11页
[目的]目前,国内玉米条耕整地作业中碎土环节存在旋耕后土壤细碎、失墒较大,易引起农田表土扬尘,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同时,镇压环节无法根据土壤墒情变化调节镇压强度,导致土壤墒情无法满足作物播种需求,进而影响播种质量等问题,由此设... [目的]目前,国内玉米条耕整地作业中碎土环节存在旋耕后土壤细碎、失墒较大,易引起农田表土扬尘,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同时,镇压环节无法根据土壤墒情变化调节镇压强度,导致土壤墒情无法满足作物播种需求,进而影响播种质量等问题,由此设计了一种圆盘耙碎土与变强度镇压作业相结合的条耕整地机。[方法]对驱动轴进行了静力学分析,确定设计的合理性。测试了配重块数量对镇压强度的影响,并以行进速度、耙深和耙片间距为试验因素,以土壤破碎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同时,以前进速度、镇压强度和耙深为试验因素,以土壤坚实度、地表平整度为试验指标,进行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对该组合进行试验验证。[结果]确定当配置3块配重块时,能产生22.1 kPa的镇压强度,满足玉米出苗的条件。碎土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行进速度、耙片间距和耙深;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行进速度3 km·h^(-1)、耙深10 cm、耙片间距140 mm,此时土壤破碎率为73.15%,为本试验的最佳碎土效果。分析得出土壤坚实度和地表平整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镇压强度、耙深、前进速度;确定最优参数组合为前进速度3 km·h^(-1)、镇压强度21 kPa、耙深8 cm,此时的土壤坚实度为53.4 kPa,地表平整度为2.7 cm,各指标符合行业相关标准要求。[结论]该研究可为碎土镇压条耕整地机具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为提升玉米条耕作业效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耕技术 碎土镇压整地机 圆盘耙片 土壤破碎率 地表平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卵石土柱锤冲扩桩单桩成桩机理模型和数值试验研究
4
作者 袁胜洋 李城栋 +3 位作者 练小莲 陆仁芳 邓开元 刘先峰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8-260,共13页
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地基处理技术成为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柱锤冲扩桩地基处理技术因其高效、经济的特点逐渐被广泛应用。但在细观层面还缺乏对桩体成桩机理的研究,以优化现场设计及施工。本文以室内模型试验为基... 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地基处理技术成为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柱锤冲扩桩地基处理技术因其高效、经济的特点逐渐被广泛应用。但在细观层面还缺乏对桩体成桩机理的研究,以优化现场设计及施工。本文以室内模型试验为基础,采用Flac3D-PFC耦合数值模拟,从宏细观角度分析成桩过程中土体动应力响应,包括加速度响应、土体变形及砂卵石填料骨架中力链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柱锤在冲击过程中夯实、挤压孔下土体,土体发生变形的过程可分为增大、回弹、稳定3个阶段;冲击在土体中产生的能量以应力波的形式从孔中心向外迅速衰减,能量使土体逐渐挤密压实、地基加固,当能量传递至孔下3d(d为柱锤直径)时,动应力响应较小,土体受柱锤冲击作用影响不大;冲击使得砂卵石填料力链骨架结构发生断链重构,在该过程中,颗粒空隙不断减小,力链数量增加,作用力不断增强,填料不断置换土体,两者形成密实的整体以实现加固;冲击完成后,以初始孔底平面为基准面,自平面向上0.5d至平面向下3.0d与径向1.5d形成加固影响区域,该区域范围内的土体在冲击过程中应力响应较大,消耗大部分冲击能量,并在冲击完成后发生较大位移,使土体更加密实,地基实现加固。通过数值模拟补充模型试验,完善了柱锤冲扩桩单桩成桩机理,为现场施工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用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锤冲扩桩 加固机理 土体位移 动力响应 骨架力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振杆密实法处理疏浚粉土地基对比试验研究
5
作者 杜广印 朱哲宇 +3 位作者 韩时捷 庄仲旬 吴恺一 吴恺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2-130,共9页
为了提高疏浚粉土地基密实度并消除其液化风险,开展了气动振杆密实法处理疏浚粉土地基的现场试验。根据施工全过程的孔隙水压力监测结果,计算出单个振点的有效加固范围,确定了采用正三角形布置时的振点间距。研究结果表明,气动振杆密实... 为了提高疏浚粉土地基密实度并消除其液化风险,开展了气动振杆密实法处理疏浚粉土地基的现场试验。根据施工全过程的孔隙水压力监测结果,计算出单个振点的有效加固范围,确定了采用正三角形布置时的振点间距。研究结果表明,气动振杆密实法处理后土层含水率降低了5.9%~25.7%;孔隙比降低了6.1%~23.9%,各土层标准贯入试验击数提升1倍左右,CPT锥尖阻力提升39%~75%,面波波速提高18%左右。此外,与无填料振冲法和降水强夯法对比可知,气动振杆密实法的处理效果是无填料振冲法的1.5倍左右;降水强夯法在8 m深度以浅处理效果较好,但在其他土层,气动振杆密实法的处理效果约是降水强夯法的2~5倍。综上所述,气动振杆密实法可有效加固疏浚粉土地基,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粉土 气动振杆密实法 降水强夯法 孔压比 原位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废渣固化淤泥破碎后的压实特性试验研究
6
作者 王柳江 江后根 +2 位作者 臧耀辉 毛航宇 崔红斌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52-857,共6页
针对采用高炉矿渣、电石渣、磷石膏复合固化剂固化后的高含水率淤泥破碎重塑土,通过开展击实试验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固化剂掺量和前养护龄期对破碎重塑土压实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固化剂掺量越高,前养护龄期越长,固化淤泥... 针对采用高炉矿渣、电石渣、磷石膏复合固化剂固化后的高含水率淤泥破碎重塑土,通过开展击实试验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固化剂掺量和前养护龄期对破碎重塑土压实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固化剂掺量越高,前养护龄期越长,固化淤泥破碎重塑土越难压实,且当固化剂掺量超过150 kg/m^(3)后,前养护龄期对破碎重塑土压实密度的影响十分显著;破碎重塑土的压实密度随破碎前固化淤泥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对应最大压实密度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可作为破碎重塑时机选择的一个参考指标;破碎重塑土的压实特性取决于固化淤泥中自由水和吸附水转化为化合结晶水的量以及破碎土团颗粒之间的摩擦咬合作用;对于工期不紧迫、有足够堆场的工程,建议减少固化剂掺量,延长前养护龄期,而对于工期紧迫的工程,则建议提高固化剂掺量,缩短前养护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淤泥 破碎重塑 压实特性 工业废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表层含水率与镇压力作用下探针贯入阻力变化规律
7
作者 王志楠 卢彩云 +3 位作者 何进 王庆杰 贺栋 王泉玉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7-176,204,共11页
针对多数研究需单独测量单个土壤参数、对贯入阻力(PR)响应多参数研究较少等问题,本文以粘壤土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含水率和镇压力对探针贯入阻力的影响研究。设置6个含水率和3个镇压力,记录各条件下探针贯入土壤过程中的阻力变化曲线... 针对多数研究需单独测量单个土壤参数、对贯入阻力(PR)响应多参数研究较少等问题,本文以粘壤土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含水率和镇压力对探针贯入阻力的影响研究。设置6个含水率和3个镇压力,记录各条件下探针贯入土壤过程中的阻力变化曲线。以探针贯入曲线终峰值(FP)、相对波动带宽(RFBW)和探针贯入阻力曲线傅里叶能量(PRFE)为指标进行全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上升效应,当土壤含水率从0增至10%时,随着含水率增加,终峰值不断提高,含水率10%时达到最大值2.492 N(较0增加230.94%);镇压力在低含水率时对终峰值影响较大,高含水率时影响减弱。对于波动特性,当含水率为0~15%时,相对波动带宽和探针贯入阻力曲线傅里叶能量均随含水率增加而下降,含水率15%时相对波动带宽降幅为含水率0时的68.05%,探针贯入阻力曲线傅里叶能量降至含水率0时的85.80%;随着镇压力增加,相对波动带宽与探针贯入阻力曲线傅里叶能量均下降,镇压力75 kPa时相对波动带宽降至镇压力15 kPa时的74.62%,探针贯入阻力曲线傅里叶能量降为镇压力15 kPa时的87.37%。研究结果揭示了土壤含水率和镇压力对探针贯入阻力的影响规律,为研发土壤性质测试装置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入阻力 土壤含水率 土壤镇压力 土壤紧实度 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料土液限对自密实固化土工程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婕 梁剑辉 +2 位作者 齐乐 龚英 高玉峰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0-367,共8页
自密实固化土凭借就地取土、协同处置建筑垃圾、自流平、易泵送的优点在多种回填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通过流动度试验、泌水率试验、湿密度试验、干缩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探究了原料土液限对自密实固化土性质的影响,并借助... 自密实固化土凭借就地取土、协同处置建筑垃圾、自流平、易泵送的优点在多种回填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通过流动度试验、泌水率试验、湿密度试验、干缩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探究了原料土液限对自密实固化土性质的影响,并借助自由水分离试验探讨了自由水含量对强度特征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相同水泥掺量和掺水率条件下,以高液限黏土为原料土制成的自密实固化土新拌浆体流动度较低,固化后无侧限抗压强度较高;随着掺水率的增加,新拌浆体的流动度增长幅度基本保持不变,固化后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降低幅度开始减少;任意龄期条件下,以高液限黏土为原料土制成的自密实固化土中自由水含量均较低。在7 d养护龄期时,以高液限黏土为原料土制成的自密实固化土中自由水含量仅为2.2%,而低液限黏土自密实固化土试样的自由水含量为11.7%。该研究成果揭示了不同原料土液限对自密实固化土中自由水含量的影响机制,可为工程实践中原料土的选择及其配比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密实固化土 液限 自由水 流动度 无侧限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矿区不同压实度土壤水分入渗和蒸发的影响
9
作者 林钰泽 司丹彤 +3 位作者 徐勤学 张帅普 舒小华 付智勇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115,共11页
[目的]探究水稻秸秆生物炭对矿区压实土壤水分入渗和蒸发特征的影响,为秸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矿区土壤修复提供依据。[方法]在模拟1.2、1.3、1.4、1.5、1.6 g/cm^(3)(T_(1.2)~T_(1.6))压实处理下,设置4种生物炭施量(0、2%、4%、6%)... [目的]探究水稻秸秆生物炭对矿区压实土壤水分入渗和蒸发特征的影响,为秸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矿区土壤修复提供依据。[方法]在模拟1.2、1.3、1.4、1.5、1.6 g/cm^(3)(T_(1.2)~T_(1.6))压实处理下,设置4种生物炭施量(0、2%、4%、6%)进行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结果]1)不同施用量生物炭均减缓不同压实土壤湿润锋向下运移速率,土壤水分累积入渗量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2%施量处理均增加不同压实处理的累积入渗量,其中T_(1.2)、T_(1.3)、T_(1.5)和T_(1.6)时,施生物炭较未施生物炭分别增加10.73%、2.99%、11.96%、2.39%(p<0.05)。当施量增加至6%时,各压实处理的累积入渗量均<2%施量处理。2)幂函数湿润锋模型对生物炭改良压实土壤的湿润锋运移拟合效果较好。Horton模型最适宜估算生物炭改良压实土壤的累积入渗。3)生物炭影响压实土壤蒸发过程的2个蒸发阶段,显著影响快速蒸发阶段(p<0.05),导致蒸发总量减少。不同压实度土壤的残余水分体积分数在各施量下较未施炭土壤均显著增加(p<0.05)。4)压实是影响土壤水分入渗和蒸发的主要因素,生物炭与压实交互作用下的F值相较于压实处理均减小。[结论]2%施量的生物炭对提高矿区压实土壤水分有效性最好,研究结果为生物炭改善矿区压实土壤水文过程和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压实土壤 矿区 入渗 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压实曲线参数模型的对比研究
10
作者 高照 景元书 +6 位作者 高晨 蒋一飞 贾仁浩 刘正国 张子杰 李晓鹏 刘建立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9-186,共8页
为验证经验性土壤压实曲线参数模型的适用性,本文利用典型东北黑土的原状土和填装土室内单轴压缩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了10种土壤压实曲线参数模型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Fredlund-Xing、Logistic、Kosugi、Gompertz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荷载... 为验证经验性土壤压实曲线参数模型的适用性,本文利用典型东北黑土的原状土和填装土室内单轴压缩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了10种土壤压实曲线参数模型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Fredlund-Xing、Logistic、Kosugi、Gompertz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荷载压力-土壤孔隙比数据,其R^(2)均大于0.998,RMSE均小于0.004,可用于拟合土壤压实曲线。其中5参数的Fredlund-Xing模型效果最佳,R2>0.998,RMSE<0.003,推荐在实际研究中使用。研究结果可为土壤压实过程定量模拟和压实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压实曲线 参数模型 模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辊式镇压器土壤压实随深度的规律分析
11
作者 李鹤 纪文义 +3 位作者 史乃煜 桑蔓琳 侯守印 徐婷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128,共12页
辊式镇压器作为大豆机械化播种的关键设备,其作业效果直接影响种子的发芽和出苗。作为与土壤直接接触的作业部件,镇压器对土壤表层的压力直接影响镇压器的黏附效应,而种子周围土壤的紧实度则直接影响种子的发芽和出苗。因此,在镇压器设... 辊式镇压器作为大豆机械化播种的关键设备,其作业效果直接影响种子的发芽和出苗。作为与土壤直接接触的作业部件,镇压器对土壤表层的压力直接影响镇压器的黏附效应,而种子周围土壤的紧实度则直接影响种子的发芽和出苗。因此,在镇压器设计与优化中,需综合考虑不同位置土壤紧实度的关系,以实现最佳的压实效果。为明晰辊式镇压器作业过程中土壤压实效果随深度的响应规律,以壤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土壤压缩的空间状态模型,并结合Simulink计算结果,得到土壤紧实度随深度的变化规律为含参数的指数型递减模型。采用离散元仿真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拟合,并应用二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中心组合试验方法,以镇压器作业速度和单位宽度镇压力为试验因素,模型拟合参数和相关指数为影响指标,探究各参数组合对拟合方程的影响规律,并通过试验对传递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当参数组合为作业速度2.0 m·s^(-1)、单位宽度镇压力33.4 N·cm^(-1)时,土壤紧实度随深度变化的传递模型为ln P=1.298×0.807^(h)+3.249,模型相关指数为0.897,实际仿真模型拟合参数η和τ的相对误差分别为8.629%和6.568%,验证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研究探明了辊式镇压器土壤压实效果随深度的递减规律,为辊式镇压器的设计及工作参数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有助于提升大豆镇压作业效率、促进大豆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辊式镇压器 土壤 大豆 土壤紧实度 仿真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薄层黑土区根系抗土壤压实的覆盖作物品种筛选
12
作者 王健豪 张中彬 +4 位作者 钱泳其 蒋发辉 董芳瑾 甘磊 彭新华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78,共12页
为筛选出适宜薄层黑土区且具有消减下层土壤压实作用的覆盖作物品种,在吉林省典型薄层黑土区设置未压实与压实处理,分两个播期(春播、秋播)种植不同覆盖作物品种(苜蓿、毛苕子、草木樨、沙打旺、田箐、高丹草、萝卜、油菜、菊苣、松香... 为筛选出适宜薄层黑土区且具有消减下层土壤压实作用的覆盖作物品种,在吉林省典型薄层黑土区设置未压实与压实处理,分两个播期(春播、秋播)种植不同覆盖作物品种(苜蓿、毛苕子、草木樨、沙打旺、田箐、高丹草、萝卜、油菜、菊苣、松香草、鲁梅克斯、黑麦草、田箐+高丹草+萝卜+菊苣混播、草木樨+黑麦草+油菜+鲁梅克斯混播),分析覆盖作物根系对压实土壤的响应。结果表明:春季机械压实处理显著增加了0~50 cm土层土壤容重,3个月后压实处理10~50 cm土壤容重、0~30 cm穿透阻力仍显著大于未压实处理。多种覆盖作物在不同深度土层内的根干重占比及根干重密度受压实影响显著,其中春播试验中在30~50 cm压实土层中根干重占比最高的作物品种为苜蓿,具有较大根干重密度的作物品种有高丹草、田箐、草木樨+黑麦草+油菜+鲁梅克斯等,而秋播中根干重占比最高的是黑麦草,具有较大根干重密度的有油菜、菊苣、田箐+高丹草+萝卜+菊苣等。依据本文提出的根干重占比比值(Ratio1)和根干重密度比值(Ratio2)两个参数判断根系在30~50 cm压实土层中的穿透能力,试验筛选出根系受压实影响相对较小、穿透30~50 cm压实土壤能力强的春播覆盖作物品种是高丹草、田菁和苜蓿,秋播覆盖作物品种是油菜、田箐+高丹草+萝卜+菊苣和黑麦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土壤压实 覆盖作物 根系穿透力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ro-CT的土壤结构变化三维可视化量化表征方法
13
作者 仲伟正 史卓林 +3 位作者 张合虎 康子涵 杨增玲 韩鲁佳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53-661,678,共10页
机械压实是导致土壤结构和功能改变,进而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采集砂土、壤土和粘土3种不同质地土壤,采用机械加压方式模拟制备了不同压实程度的土壤样品,并使用先进的Skyscan 1275 MicroCT系统进行样品扫描。比较了... 机械压实是导致土壤结构和功能改变,进而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采集砂土、壤土和粘土3种不同质地土壤,采用机械加压方式模拟制备了不同压实程度的土壤样品,并使用先进的Skyscan 1275 MicroCT系统进行样品扫描。比较了主动轮廓(AC)、标记分水岭(MBW)和K-means 3种不同算法对土壤孔隙和团聚体结构样品Micro-CT图像的分割效果,结果表明K-means图像分割算法最优。采用形态学分水岭算法和Canny边缘检测算法有效实现了土壤团聚体和孔隙个体的原位分离。基于K-means分割算法,优化提出了一种土壤物理结构Micro-CT原位、三维、可视化量化表征方法,原位三维可视化呈现了不同压实土壤样品孔隙和团聚体结构分布量化信息。Micro-CT成像表征结果与实验室分析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为土壤压实以及土壤结构数字化图谱等相关研究提供了快速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压实 MICRO-CT 三维可视化 土壤结构 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作用下黄土介质损伤规律试验
14
作者 刘蕊 于渤 +5 位作者 邓龙胜 范文 汤冬 杜中东 宋方述 邹煜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0-582,共13页
为阐明爆炸作用下黄土介质损伤规律,在黄土场地开展现场爆炸试验,结合室内试验研究,分析了爆炸后黄土中残留爆腔形貌、裂隙分布、压密范围、颗粒破碎等损伤特征,确定了爆炸作用下黄土介质的损伤分区和范围。结果表明:爆腔形状近似为两... 为阐明爆炸作用下黄土介质损伤规律,在黄土场地开展现场爆炸试验,结合室内试验研究,分析了爆炸后黄土中残留爆腔形貌、裂隙分布、压密范围、颗粒破碎等损伤特征,确定了爆炸作用下黄土介质的损伤分区和范围。结果表明:爆腔形状近似为两端呈球面的圆柱面,半径为0.27~0.30 m,爆腔表面形成拉张裂隙,顶部裂隙呈放射状,中部裂隙沿药柱轴向平行分布,裂隙平均深度为0.14~0.20 m;爆腔周围土体干密度随距药柱轴线距离(爆心距)的增加迅速减小,当爆心距大于1.60 m时,土体不再发生压密;爆腔表面附近黄土在冲击波作用下发生显著的颗粒破碎,颗粒破碎后黄土的粒径级配密度曲线由双峰型转变为三峰型;颗粒相对破损率在距爆腔表面5~10 cm内迅速减小,爆腔中部附近土体颗粒破碎程度大于爆腔下部土体;爆心距在0.300 m以内的区域为爆腔范围,爆心距0.300~0.375 m的区域为颗粒破碎区,爆心距0.375~0.500 m的区域为压缩拉裂区,爆心距0.500~1.600 m的区域为压密塑性区,爆心距大于等于1.600 m的区域为弹性区;在冲击波作用范围内黄土介质损伤消耗的能量占爆炸能量的23%~27%,颗粒破碎区消耗的能量占总消耗能量的8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黄土 爆炸 损伤 裂隙 压密 颗粒破碎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变形及应力响应的填石路堤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研究
15
作者 徐平 侯伟琦 +2 位作者 乔世范 董辉 罗正东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1-153,共13页
以贵州盘兴高速公路超大粒径填石高路堤强夯加固工程为例,基于强夯加固后路堤不同深度范围内填料密实程度变化规律和强夯加固夯击能量传播衰减特征,对填石高路堤强夯有效加固深度进行了综合研究.同时,基于体应变方程推导了考虑路堤强夯... 以贵州盘兴高速公路超大粒径填石高路堤强夯加固工程为例,基于强夯加固后路堤不同深度范围内填料密实程度变化规律和强夯加固夯击能量传播衰减特征,对填石高路堤强夯有效加固深度进行了综合研究.同时,基于体应变方程推导了考虑路堤强夯加固后夯坑深度和填料压实密度控制要求的强夯有效加固深度计算公式.开展现场压实试验,获得了压实能量作用下路堤填料压实密度与静土压力增量的函数关系.开展现场强夯加固试验,分析了路堤表面位移及内部动、静应力随夯击次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压实能量作用下路堤填料压实密度与静土压力增量有较强的相关性.填石高路堤夯击8次后夯坑深度达932 mm,夯坑附近路堤表面最大隆起值达50 mm.夯击能量作用下路堤深处动应力峰值和静土压力增量随深度增加衰减较快,夯坑附近路堤表面隆起值随与夯锤边缘距离增加衰减更加显著,强夯竖向有效加固深度和横向有效加固半径分别大约为5.0 m、2.5 m.基于不同夯击次数下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实测数据,拟合了建立的填石高路堤强夯有效加固深度计算公式的修正系数,进一步建立了综合考虑强夯加固横向和竖向作用效应及加固质量控制要求的有效加固深度优化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填石高路堤 有效加固深度 压实密度 静土压力增量 强夯施工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压压实工艺对工程渣土固化土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16
作者 王欣正 孔纲强 +2 位作者 陈永辉 唐叶新 姚冬雷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5-383,共9页
工程渣土和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以改性硅藻土、磷石膏和电石渣为环保低碳固废基固化剂,对苏州市基坑开挖工程渣土进行固化资源化试验;以改性硅藻土∶电石渣∶磷石膏=0.39∶0.23∶0.38的配比为固化剂(... 工程渣土和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以改性硅藻土、磷石膏和电石渣为环保低碳固废基固化剂,对苏州市基坑开挖工程渣土进行固化资源化试验;以改性硅藻土∶电石渣∶磷石膏=0.39∶0.23∶0.38的配比为固化剂(掺量8%),探讨压实工艺中初始含水率和压实压力等因素对固化土压实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以压实压力与压实时间作为控制压实度进一步影响强度的变量,细化压实工艺对固化土强度提升的最优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当工程渣土初始含水率为液限,其最佳压实工艺参数压实压力约为0.92 MPa、压实时间约为20 min,固化土28 d强度可达2.39 MPa;当初始含水率<20%时,固化剂在土颗粒间水化不充足,提高压实压力促进固化剂在土颗粒间反应,对强度提升影响相对较大;当初始含水率超过液限时,土颗粒与固化剂间形成了水膜,隔离了接触,影响了胶结能力导致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渣土 压实工艺 固化剂 无侧限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压路机与层状非饱和路基耦合稳态振动特性研究
17
作者 唐楚轩 柳刚 +4 位作者 卢正 李梦威 赵阳 邱煜 秦朗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63-2571,共9页
目前,路基智能压实研究发展迅速,但仍缺乏准确、高效且能考虑路基非饱和层状特性的理论计算模型。考虑压路机振动轮、机架及层状路基之间的耦合振动,将路基模拟为三维层状非饱和多孔弹性介质,推导在振动压路机荷载作用下整个系统的动力... 目前,路基智能压实研究发展迅速,但仍缺乏准确、高效且能考虑路基非饱和层状特性的理论计算模型。考虑压路机振动轮、机架及层状路基之间的耦合振动,将路基模拟为三维层状非饱和多孔弹性介质,推导在振动压路机荷载作用下整个系统的动力学控制方程,并使用双重Fourier变换求得系统内动力响应在变换域中的稳态解,最后使用数值积分方法对变换域内的解进行双重Fourier逆变换得到动力响应在时域内的解。随后讨论了振动压路机-层状非饱和路基系统在不同路基层模量、厚度、激振频率和饱和度下的动力响应规律。研究发现,上述因素对压路机振动轮的竖向加速度和轮-土作用力影响显著,使用振动压路机动力响应评价路基压实状态时路基的非饱和层状特性需要考虑。在不同压路机激振频率作用下,压路机振动轮竖向加速度和轮-土作用力随着路基新填筑层的模量增加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当压路机激振频率选择在振动压路机-层状非饱和路基系统共振频率附近时,动力响应随新填筑层模量的变化甚至会出现非线性,不利于评价路基的压实状态,因此进行智能压实测试时需要根据具体工况选择合适的激振频率。研究中提出的振动压路机-层状非饱和路基动力学计算模型可进一步作为智能压实正演模型,建立压路机振动响应与路基新填筑层模量的定量关系,在实际工程中实现路基填筑质量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智能压实 非饱和土 层状路基 耦合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结羊草地折翼式松土铲优化设计与试验
18
作者 张学宁 尤泳 +4 位作者 王昭宇 张宇卓 廖洋洋 王得伟 王德成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3-221,共9页
适用于草地耕作的松土部件较为缺乏,为彻底打破草地土壤板结结构,设计了一种草地专用松土部件——折翼式松土铲。以折翼式松土铲的铲柄滑切角、铲翼宽度、铲尖入土角为试验因素,以耕作阻力、土壤坑形轮廓面积和垄形轮廓面积为目标参数... 适用于草地耕作的松土部件较为缺乏,为彻底打破草地土壤板结结构,设计了一种草地专用松土部件——折翼式松土铲。以折翼式松土铲的铲柄滑切角、铲翼宽度、铲尖入土角为试验因素,以耕作阻力、土壤坑形轮廓面积和垄形轮廓面积为目标参数进行结构参数优化试验;并对比分析了折翼式松土铲和3种传统松土铲(凿形铲、棱形铲、箭形铲)对板结草地土壤的松土性能(垄形轮廓面积、坑形轮廓面积、土壤扰动系数、土壤蓬松度、翻垡率和地表平整度)。试验结果表明,折翼式松土铲结构参数最优组合为:铲翼宽度40 mm、铲柄滑切角20°、铲尖入土角20°,此时耕作阻力6140 N,坑形轮廓面积160 cm^(2),垄形轮廓面积68 cm^(2)。与3种传统松土铲相比,折翼式松土铲作业后的草地表面更为平整,产生的翻垡较少,且均为小土块翻垡;相同作业速度下折翼式松土铲造成的坑形轮廓面积和土壤扰动系数均最大,而垄形轮廓面积、土壤蓬松度、翻垡率和地表平整度均最小,故折翼式松土铲的草地松土性能优于传统的凿形铲、棱形铲和箭形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改良 板结草地 折翼式松土铲 耕作阻力 土壤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体含水率对振动压实的影响及电阻率演化特征研究
19
作者 李佳文 陈高明 +3 位作者 田世龙 韩博文 冯怀平 杨志浩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25,共10页
土体含水率对路基振动压实的影响不可忽略,电阻率法被认为是实现含水率连续测试的有效手段。为研究不同含水率的土体在振动压实过程中的变形特征及电阻率演化规律,基于非饱和土的巴塞罗那基本模型,结合非饱和渗流的Richards方程和表征... 土体含水率对路基振动压实的影响不可忽略,电阻率法被认为是实现含水率连续测试的有效手段。为研究不同含水率的土体在振动压实过程中的变形特征及电阻率演化规律,基于非饱和土的巴塞罗那基本模型,结合非饱和渗流的Richards方程和表征土体电阻率的Archie推广公式,建立了考虑土体振动压实的水-力-电多场耦合数值计算模型,并通过室内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利用数值模型分别对四组不同含水率的土体在振动压实过程中的变形、回弹模量和电阻率演化规律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振动压实过程中,土体含水率对于土体的变形影响显著,土体沉降最终会趋于平衡状态,含水率越低,土体达到平衡状态越快;大于最佳含水率的土体,其最终的沉降和塑性变形幅值趋于一致;土体回弹模量在振动压实过程中随着逐渐压密而相应增大,强振作用下回弹模量的增长尤为突出;振动荷载作用下电阻率的演化特征研究表明,虽然振动荷载会造成土体电阻率的周期性波动,但最终达到稳定后这种波动很小,并不会影响土体电阻率反映振动压实过程中的变形状态。通过试验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土体电阻率法测含水率进行了深入研究,验证了电阻率实时反映土体压实状态的理论与应用的合理性,可为考虑含水率的土体连续振动压实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土 振动压实 含水率 电阻率演化规律 水-力-电多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骨料改性盐渍土配合比研究
20
作者 屈辉 刘文琦 +1 位作者 冯孝文 黄靓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0-184,共5页
山东地区土壤盐分含量高,受水分和农业活动影响,对道路工程建设造成不利影响。随着道路工程的发展,工程弃土增多,环境污染问题凸显,迫切需要通过土壤改良实现资源化利用。利用再生骨料的物理特性和水泥的黏结性对盐渍土进行改良,对其击... 山东地区土壤盐分含量高,受水分和农业活动影响,对道路工程建设造成不利影响。随着道路工程的发展,工程弃土增多,环境污染问题凸显,迫切需要通过土壤改良实现资源化利用。利用再生骨料的物理特性和水泥的黏结性对盐渍土进行改良,对其击实特性、无侧限抗压强度、破坏形式进行试验探究。试验结果表明:随再生骨料取代率的提高,土体最大干密度先增后减;随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土体的塑性逐渐增大;固化盐渍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先增后减,8%水泥掺量与40%再生骨料掺量协同作用时,固化土的强度与经济效益均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盐渍土 击实特性 无侧限抗压强度 破坏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