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姜子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机理及其在鱼肉保鲜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梦龙 陈聪 +3 位作者 陆开祥 魏美娟 胡永金 薛桥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6-43,共8页
该研究旨在探究木姜子果实乙醇提取物(Litsea cubeba ethanol extract,LCEE)的抗菌机制及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效果。该研究在对LCEE的抗菌活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大肠杆菌为对象,从细胞壁膜损伤、能量物质变化及电镜形态观察等方面研... 该研究旨在探究木姜子果实乙醇提取物(Litsea cubeba ethanol extract,LCEE)的抗菌机制及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效果。该研究在对LCEE的抗菌活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大肠杆菌为对象,从细胞壁膜损伤、能量物质变化及电镜形态观察等方面研究LCEE的抗菌作用机制,并将其应用于鱼肉保鲜实验。结果表明,LCEE对多种食源性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LCEE通过对细菌细胞壁、膜造成损伤导致胞内离子、蛋白质、核酸分子及碱性磷酸酶的持续泄露,并使胞内ATP水平显著下降。细胞表面呈现褶皱、塌陷并出现孔洞,细胞内容物外泄导致胞内出现大量空腔。LCEE可提升贮藏期内的鱼肉持水性、延缓色泽变化,控制总挥发性盐基氮水平、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数的上升,延长鱼肉贮藏期2 d以上。综上,LCEE丰富了木姜子果实抗菌应用的物质基础,其多方面机制抑制大肠杆菌生长并在食品保鲜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姜子提取物 大肠杆菌 抗菌机制 壁膜损伤 鱼肉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生物吸附重金属性能及生理学机理研究
2
作者 孙尚琛 何碧红 +2 位作者 王永刚 陈臻 张永合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2,共10页
为挖掘可高效吸附重金属的微生物资源及揭示其吸附、应答重金属胁迫机理,以一株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分离出的嗜根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rhizophila)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其对不同浓度和类型的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通过扫描电镜(S... 为挖掘可高效吸附重金属的微生物资源及揭示其吸附、应答重金属胁迫机理,以一株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分离出的嗜根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rhizophila)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其对不同浓度和类型的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及膜通透性检测分别研究了菌株响应重金属胁迫时的生理学机理。结果表明,嗜根寡单胞菌对不同浓度的金属离子显示出差异性耐受和吸附,其中可耐受160 mg/L的Cr^(6+),但对120 mg/L的Cd^(2+)的吸附能力最强,为93.4%。吸附方式主要为胞外吸附和表面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Freundlich模型。生理学机理研究表明,微生物可通过细胞伸长、缩小、在细胞表面形成团聚物等方式响应不同类型金属的胁迫。微生物的细胞膜在响应重金属胁迫时发挥类似“开关”的作用,其可通过控制细胞膜的通透性来适应重金属胁迫。嗜根寡单胞菌细胞壁中的-OH、-COOH、-C=O等参与细胞外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尤其是-OH,对不同类型的金属离子均有结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重金属 生物吸附 细胞膜通透性 细胞壁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抗N2对指状青霉与意大利青霉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3
作者 彭帅英 段超 +4 位作者 刘群 王倩 代于琪 郝利文 李昆太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4,共8页
【目的】研究农抗N2抑制指状青霉与意大利青霉生长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由指状青霉与意大利青霉引发的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材料和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测定经不同浓度农抗N2处理的指状青霉及意大利青霉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与几丁质... 【目的】研究农抗N2抑制指状青霉与意大利青霉生长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由指状青霉与意大利青霉引发的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材料和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测定经不同浓度农抗N2处理的指状青霉及意大利青霉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与几丁质酶活性,研究农抗N2对2种病原真菌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影响;通过测定经不同浓度农抗N2处理的指状青霉及意大利青霉的麦角甾醇含量研究农抗N2对病原真菌细胞膜组分的影响;通过测定胞外蛋白质与DNA含量,进一步探究农抗N2对指状青霉与意大利青霉细胞壁与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结果】经农抗N2处理的指状青霉与意大利青霉,其β-1,3-葡聚糖酶与几丁质酶活性在处理24h后显著提高,且酶活性与农抗N2浓度呈正相关。经农抗N2处理的指状青霉与意大利青霉,2种病原真菌细胞膜中麦角甾醇含量在处理24h后显著下降,其麦角甾醇含量与农抗N2浓度呈负相关。在用高浓度N2处理120h后,2种病原真菌的麦角甾醇含量达到最低值,仅为未处理组的16.77%(指状青霉)和16.23%(意大利青霉)。经农抗N2处理的2种病原真菌,胞外蛋白质含量在处理24h后显著增加,并与农抗N2浓度呈正相关;胞外DNA含量在经农抗N2处理后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含量在高浓度农抗N2处理72h达到最大值,分别为未处理组的1.98倍(指状青霉)与1.35倍(意大利青霉)。【结论】农抗N2能有效诱导病原真菌产生β-1,3-葡聚糖酶与几丁质酶,降解真菌细胞壁中的几丁质与β-1,3-葡聚糖,破坏细胞壁的完整性。此外,农抗N2显著降低病原真菌细胞膜中的麦角甾醇含量,影响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进而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综上,破坏真菌细胞壁与细胞膜的完整性是农抗N2抑制指状青霉与意大利青霉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抗N2 指状青霉 意大利青霉 细胞壁降解酶 细胞膜完整性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LL-1对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的抗菌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连凯琪 王宇航 +5 位作者 曾雅静 周玲玲 张元臣 张明亮 张改平 王双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7-2244,共8页
【目的】探明新抗菌肽LL-1对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抗菌效果和机制。【方法】测定抗菌肽LL-1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通过抑菌曲线评价抗菌肽LL-1对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抗... 【目的】探明新抗菌肽LL-1对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抗菌效果和机制。【方法】测定抗菌肽LL-1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通过抑菌曲线评价抗菌肽LL-1对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抗菌效果;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ALP)、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核酸、蛋白质的泄露,评价抗菌肽LL-1对肺炎克雷伯菌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影响;通过核酸凝胶电泳检测抗菌肽LL-1与肺炎克雷伯菌DNA的结合作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抗菌肽LL-1对肺炎克雷伯菌菌体形态的影响。【结果】抗菌肽LL-1对肺炎克雷伯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MIC为50μg/mL;抑菌曲线表明,抗菌肽LL-1对肺炎克雷伯菌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且2 MIC的抗菌肽LL-1在6 h内能完全抑制肺炎克雷伯菌;抗菌肽LL-1能导致肺炎克雷伯菌的ALP和β-半乳糖苷酶发生泄漏,且1/4 MIC的抗菌肽LL-1即可导致其泄漏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核酸和蛋白质泄露的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抗菌肽LL-1能导致肺炎克雷伯菌胞内容物外流;此外抗菌肽LL-1还能与肺炎克雷伯菌DNA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抗菌肽LL-1会导致肺炎克雷伯菌表面变得粗糙、菌体变形等。【结论】抗菌肽LL-1能增加肺炎克雷伯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并结合其DNA,从而发挥抗菌作用,本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抗菌肽LL-1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肺炎克雷伯菌 抗菌机制 细胞壁 细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抗菌肽SIF_(4)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机制 被引量:13
5
作者 肖怀秋 李玉珍 +3 位作者 林亲录 赵谋明 周全 赵一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116,共6页
大肠杆菌为低感染剂量肠道致病病原体,可引起严重的食品公共卫生问题。该研究从细胞壁通透性、胞内K+和生物大分子泄露、细胞表面疏水性、细胞膜通透性和表面zeta电位等方面系统研究了金属抗菌肽SIF_(4)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机制。研究发现,... 大肠杆菌为低感染剂量肠道致病病原体,可引起严重的食品公共卫生问题。该研究从细胞壁通透性、胞内K+和生物大分子泄露、细胞表面疏水性、细胞膜通透性和表面zeta电位等方面系统研究了金属抗菌肽SIF_(4)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机制。研究发现,SIF_(4)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0.4 mg/L;SIF_(4)处理后菌体稳定期与衰亡期提前;细胞壁通透性与SIF_(4)浓度及温育时间呈正相关,温育1 h后,组别间细胞壁通透性有显著差异(P<0.05);胞内K+泄露随SIF_(4)浓度升高和温育时间延长呈递增趋势;胞内生物大分子泄露随SIF_(4)浓度升高与温育时间延长呈增加趋势,温育2 h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表面疏水性随SIF_(4)浓度增加呈递增趋势,SIF_(4)对细胞膜损伤可能以"毯式模型"进行;细胞表面zeta电位与SIF_(4)浓度呈线性递减趋势。研究认为,SIF_(4)可破坏细胞壁(膜)结构并使胞内容物泄露,可增强表面疏水性和降低表面zeta电位,造成细胞聚沉和生物代谢紊乱,最终诱导菌体凋亡,其可作为新型食品抗菌剂用于大肠杆菌的生物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抗菌肽 大肠杆菌 细胞壁通透性 细胞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对水稻幼苗的植物毒性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郭敏 龚继来 曾光明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4-102,共9页
考察了浓度为10、50和100 mg·L^(-1)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的植物毒性,通过测量水稻生长指数、根系氧化应激反应、细胞膜损伤和生理功能的变化,探索了其具体的毒性机制。将水稻幼苗暴露于不同浓度的MWCNTs悬浮液中培养10 d后,高... 考察了浓度为10、50和100 mg·L^(-1)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的植物毒性,通过测量水稻生长指数、根系氧化应激反应、细胞膜损伤和生理功能的变化,探索了其具体的毒性机制。将水稻幼苗暴露于不同浓度的MWCNTs悬浮液中培养10 d后,高浓度处理组(100 mg·L^(-1))中水稻幼苗地上部分和根系鲜重分别降低至对照组的87.6%±1.1%和69.2%±7.8%。对根系深入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反应和细胞膜的损伤主要出现在高浓度处理组,此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由对照组的(8.8±1.6)U·mg-1prot(protein,蛋白质)增加至(16.3±2.8)U·mg-1prot,丙二醛(MDA)含量由对照组的(8.0±0.3)μmol·g-1FW(fresh weight,鲜重)增加至(15.1±1.4)μmol·g-1FW。然而,水稻根系的生化酶活性在低浓度(10 mg·L^(-1))时就开始明显降低。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发现,MWCNTs颗粒分布在水稻幼苗根系细胞内,从而证实了MWCNTs能被植物细胞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MWCNTs) 水稻幼苗 植物毒性 根系损伤 氧化应激 细胞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抗肽SIF_(4)对大肠杆菌基于细胞壁靶点的非细胞质膜损伤抑菌机理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玉珍 肖怀秋 +3 位作者 刘淼 王琳 曾梦琪 赵谋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83,共6页
为阐明金抗肽SIF_(4)对食源性大肠杆菌基于细胞壁靶点的非细胞质膜损伤抑菌机理,研究了SIF_(4)对细胞壁损伤的影响、与细胞壁脂多糖竞争性结合机理及对细胞壁膜组分影响机理,并运用扫描电镜分析了菌体形貌变化。研究发现,SIF_(4)对菌体... 为阐明金抗肽SIF_(4)对食源性大肠杆菌基于细胞壁靶点的非细胞质膜损伤抑菌机理,研究了SIF_(4)对细胞壁损伤的影响、与细胞壁脂多糖竞争性结合机理及对细胞壁膜组分影响机理,并运用扫描电镜分析了菌体形貌变化。研究发现,SIF_(4)对菌体细胞壁有破坏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细胞壁受损与SIF_(4)处理时间和处理剂量呈正相关,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SIF_(4)可与细胞壁脂多糖(LPS)竞争性结合,结合量为256 mg/L或更大时,表现无抑菌活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发现,SIF_(4)对细胞壁多糖信息区、蛋白质与脂肪酸混合信息区影响明显,揭示细胞壁是潜在抑菌效应靶点;扫描电镜(SEM)分析发现,SIF_(4)可破坏菌体细胞壁膜结构并改变菌体形貌。研究认为,SIF_(4)可基于细胞壁损伤靶点作用于大肠杆菌并实现高效抑菌活性,研究结果可为阐明基于细胞壁靶点的非细胞质膜损伤抑菌机理和食源性大肠杆菌生物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抗肽 细胞壁 大肠杆菌 非细胞质膜损伤 抑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低温停机研究综述 被引量:3
8
作者 顾荣鑫 朱东 +1 位作者 杨彦博 马天才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3,共13页
系统总结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低温停机条件下的损伤机理以及除水方法。冷冻/解冻循环试验研究表明,湿润条件下的低温启停循环会导致气体扩散层的纤维断裂、粘结剂分离,微孔层的疏水涂层团聚和脱落,催化剂层的裂缝生长、界面分层以及活... 系统总结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低温停机条件下的损伤机理以及除水方法。冷冻/解冻循环试验研究表明,湿润条件下的低温启停循环会导致气体扩散层的纤维断裂、粘结剂分离,微孔层的疏水涂层团聚和脱落,催化剂层的裂缝生长、界面分层以及活性面积下降,并造成电池性能下降以及寿命缩短。停机除水是有效的损伤缓解方法,其中基于高频阻抗的快速吹扫因其效率高、操作简单成为车用的主要方法,但高频阻抗弛豫限制了除水效率以及边界的确定,完善水含量的表征方法将是低温停机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低温停机 冷冻/解冻循环 损伤机理 吹扫 高频阻抗弛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精蛋白抗菌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灵桥 杜荣茂 +1 位作者 付红霞 应铁进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8-51,55,共5页
鱼精蛋白是一种存在于各类动物精巢组织中的多聚阳离子肽,其抗菌性很早就被所知,然而它的抗菌机理却一直未能得到很清楚的了解。现存在的机理有2种:一种认为鱼精蛋白与细菌细胞壁结合,通过破坏细胞壁的形成来达到抑菌效果;另一种认为鱼... 鱼精蛋白是一种存在于各类动物精巢组织中的多聚阳离子肽,其抗菌性很早就被所知,然而它的抗菌机理却一直未能得到很清楚的了解。现存在的机理有2种:一种认为鱼精蛋白与细菌细胞壁结合,通过破坏细胞壁的形成来达到抑菌效果;另一种认为鱼精蛋白破坏了细胞能量的转换、营养物质的吸收功能,细胞质膜是鱼精蛋白攻击的对象。事实上,作者认为,鱼精蛋白的抗菌效果可能是通过以上2种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它的抗菌机理也可能是这两种机理的叠加,这还需进一步的研究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精蛋白 细胞壁 细胞质膜 抗菌机理 食品防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花蕾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机理 被引量:11
10
作者 周云冬 章漪玲 +3 位作者 宗红 陆信曜 诸葛斌 沈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92-97,共6页
以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为试验菌,探究牡丹花蕾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机理。利用琼脂滤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评价抑菌活性;测定生长曲线、膜脂肪酸组成、膜蛋白荧光光谱、膜通透性及细胞形态变化来探究抑菌机理。牡丹花... 以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为试验菌,探究牡丹花蕾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机理。利用琼脂滤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评价抑菌活性;测定生长曲线、膜脂肪酸组成、膜蛋白荧光光谱、膜通透性及细胞形态变化来探究抑菌机理。牡丹花蕾提取物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最低抑制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死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分别为3.13和6.25 mg/mL。在MIC和MBC下,细胞膜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提高了6.06%和8.19%,而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降低了5.17%和6.91%,从而导致膜流动性降低;同时提取物降低膜蛋白Phe、Trp和Tyr荧光强度,表明膜蛋白构象改变,导致膜功能产生障碍。此外,提取物破坏膜完整性和增加膜通透性。牡丹花蕾提取物通过改变膜脂肪酸组成和膜蛋白构象并破坏膜完整性发挥抑菌作用,可作为防腐保鲜剂予以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花蕾提取物 铜绿假单胞菌 抑菌活性 抑菌机理 细胞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子果皮诱导抗病组分对意大利青霉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7
11
作者 彭洋 杨书珍 +2 位作者 张美红 程运江 彭丽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共6页
对前期研究发现的毛霉诱导脐橙果皮产生的抗病性红色物质组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分析其对柑橘意大利青霉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50~200μg/m L质量浓度下,红色物质组分对意大利青霉孢子萌发、芽管伸长、菌落生长和菌丝生物量... 对前期研究发现的毛霉诱导脐橙果皮产生的抗病性红色物质组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分析其对柑橘意大利青霉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50~200μg/m L质量浓度下,红色物质组分对意大利青霉孢子萌发、芽管伸长、菌落生长和菌丝生物量增加表现出很强的剂量依赖型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红色物质处理改变了菌丝细胞壁几丁质结构与分布,降低了几丁质含量;破坏了细胞膜通透性,降低了细胞膜总脂质含量和麦角固醇含量,影响了细胞膜的正常功能。说明红色物质作为替代化学杀菌剂的新型柑橘采后安全保鲜剂具有良好的研究和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性组分 抑菌活性 抑菌机理 细胞膜 细胞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铅高硅质粉尘对大肠杆菌壁膜的损伤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杰 董发勤 +4 位作者 霍婷婷 赵玉连 李苗 李刚 孟繁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92-1498,共7页
大气颗粒物与微生物共存时的健康效应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大气颗粒物中石英与重金属铅为研究对象,粉尘浓度为1.6g·L^(-1),制备载带不同浓度铅高硅质粉尘,以人体常见菌—大肠杆菌为受试对象,探讨载铅高硅质粉尘对大肠杆菌细胞... 大气颗粒物与微生物共存时的健康效应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大气颗粒物中石英与重金属铅为研究对象,粉尘浓度为1.6g·L^(-1),制备载带不同浓度铅高硅质粉尘,以人体常见菌—大肠杆菌为受试对象,探讨载铅高硅质粉尘对大肠杆菌细胞壁膜损伤的机理。采用噻唑蓝(MTT)测定微生物的细胞活力后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与载铅石英粉尘作用2h后,细胞活力表现出单一铅离子组大于载铅石英粉尘组,并且呈现重金属剂量效应。PI的摄入量测试表明,高浓度载铅粉尘组中摄入量分别高出对照组36%与46%,单一重金属组摄入量也有较高的增长,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图中,染毒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色荧光,可以发现载铅石英粉尘作用后的细菌细胞壁膜通透性明显升高,利用探针标记,采取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荧光强度显示胞内和溶液中活性氧逐渐增多,载铅粉尘组(Q+Pb-2,Q+Pb-3)胞内ROS分别较对照组高出2倍和2.5倍,参照前人研究,发现溶液中ROS变化主要与重金属离子在其表面结合态数量决定。综合分析,活性氧在诱使细胞膜损伤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红外表征中,细胞膜表面磷酸二脂基团、蛋白质甲基振动及酰胺带等基团与载铅石英粉尘作用后均发生明显峰位偏移,均与载铅粉尘发生较强相互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细胞壁膜完整性。综上,重金属与粉尘共同作用使得细胞膜通透性发生变化,细胞壁膜的完整性改变,影响细胞活力,最终导致细菌死亡,活性氧及重金属等的作用导致细胞膜的损伤可能是载重金属高硅质粉尘的一种毒性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载铅石英粉尘 壁膜损伤 活性氧 细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苷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温燕龙 李文云 +4 位作者 张楠 苏荣镇 夏继蓉 李凌飞 田洋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1-477,共7页
【目的】初步测定4种辣木多酚单体成分(紫云英苷、绿原酸、芦丁和金丝桃苷)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制作用,并以效果最好的紫云英苷为例,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以期为紫云英苷应用于食品防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二倍稀... 【目的】初步测定4种辣木多酚单体成分(紫云英苷、绿原酸、芦丁和金丝桃苷)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制作用,并以效果最好的紫云英苷为例,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以期为紫云英苷应用于食品防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4种辣木多酚单体对大肠杆菌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通过生长曲线测定、结晶紫染色、核酸泄漏、蛋白质泄漏及扫描电镜探究紫云英苷对大肠杆菌生长、生物被膜及壁膜损伤的影响。【结果】4种辣木多酚单体对大肠杆菌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其IC50值大小依次为金丝桃苷(676μmol/L)>绿原酸(605μmol/L)>芦丁(588μmol/L)>紫云英苷(490μmol/L)。经紫云英苷处理后的大肠杆菌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生物膜形成及生物膜粘附性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01);细胞膜通透性极显著增加(P<0.001),导致生物大分子物质核酸和蛋白质泄漏;菌体出现表面褶皱、塌陷等严重变形现象。【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紫云英苷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机制,对植物源天然抑菌剂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苷 大肠杆菌 抑菌机制 壁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乳糖基月桂酸单甘酯对短小芽孢杆菌的抑制机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苗苗 訾玉祥 +4 位作者 陆兆新 吕凤霞 张充 别小妹 赵海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40,共8页
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且与食品腐败密切相关,易引起食品安全问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开发一种天然有效的抗菌剂来控制短小芽孢杆菌至关重要。本实验研究了半乳糖基月桂酸单甘酯(monogalactosyl mon... 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且与食品腐败密切相关,易引起食品安全问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开发一种天然有效的抗菌剂来控制短小芽孢杆菌至关重要。本实验研究了半乳糖基月桂酸单甘酯(monogalactosyl monolaurate,MGML)对短小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MGML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13μg/mL;MGML对短小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呈浓度依赖性。Ca2+、K+及具有紫外吸收的物质泄漏表明短小芽孢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经MGML处理后,菌体表面皱缩凹陷、出现破裂和穿孔,表明细胞受到损伤。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猝灭效应表明MGML可引起DNA损伤并影响其合成。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MGML可影响蛋白质的合成。综上,MGML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食品防腐剂抑制短小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基月桂酸单甘酯 抑菌活性 抑菌机制 短小芽孢杆菌 细胞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BCp12对大肠杆菌壁膜及DNA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杨昆 王欢 +4 位作者 高洁 李钰芳 赵琼 施娅楠 黄艾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14-121,共8页
基于活菌亲和吸附法筛选的乳源蛋白抗菌肽BCp12具有广谱的抗菌效果,但其抑菌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流式细胞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探究抗菌肽BCp12对大肠杆菌壁膜的损伤作用,... 基于活菌亲和吸附法筛选的乳源蛋白抗菌肽BCp12具有广谱的抗菌效果,但其抑菌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流式细胞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探究抗菌肽BCp12对大肠杆菌壁膜的损伤作用,并通过凝胶阻滞和荧光光谱实验研究BCp12与菌体DNA的结合作用及方式。结果表明:质量浓度2 mg/mL的BCp12可引起大肠杆菌壁膜亲水性增加,菌体细胞吸附率下降至64.73%,对菌体壁膜脂肪酸、蛋白、多肽酰胺、多糖及指纹信息区都有明显影响,菌体细胞膜损伤显著(损伤率为25.1%),且细胞内紫外吸收物质泄漏,菌体形态变得粗糙皱缩,细胞质内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并出现空化现象;BCp12能够与溴化乙锭相互竞争结合位点,并以嵌入方式结合DNA,产生凝胶阻滞现象,影响DNA的正常复制,进而抑制菌体的生长繁殖。本研究部分揭示了BCp12的抗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BCp12 大肠杆菌 生长繁殖 壁膜损伤机制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牛乳铁蛋白多肽对沙门菌抑菌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海涛 张宇 +6 位作者 刘艳环 桑锐 葛冰洁 周鸿缘 王巍 苗利光 张雪梅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20,25,共7页
为探讨重组牛乳铁蛋白多肽(rbLfP)对动物临床常见病原细菌沙门菌的抑菌作用机制,本试验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rbLfP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并分析了rbLfP对沙门菌细胞膜的损伤作用以及对细菌DNA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rbLfP对沙门菌体外MI... 为探讨重组牛乳铁蛋白多肽(rbLfP)对动物临床常见病原细菌沙门菌的抑菌作用机制,本试验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rbLfP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并分析了rbLfP对沙门菌细胞膜的损伤作用以及对细菌DNA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rbLfP对沙门菌体外MIC为32μg/mL,对沙门菌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将rbLfP与沙门菌共培养4 h,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培养液中的核酸和蛋白质含量明显升高(P<0.05),同时细菌基因组DNA复制明显抑制(P<0.05);rbLfP作用于沙门菌可以增加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容物、金属离子外泄。选用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进行蛋白质合成试验,rbLfP对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作用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8×MIC的rbLfP对蛋白质合成的抑制率近20%,16×MIC的rbLfP抑制效果更明显,说明rbLfP可以通过影响细菌胞内蛋白质的合成来抑杀细菌,且抑杀效果与rbLfP的浓度呈正相关;荧光光谱分析和凝胶阻滞试验结果显示,rbLfP可作用于DNA的磷酸骨架。本试验结果表明,rbLfP可通过改变沙门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的核酸和蛋白质外漏,同时其可与细胞内DNA相互作用,抑制菌体DNA复制,起到抑菌作用,并且作用效果与rbLfP的剂量关系呈正相关。本试验揭示了rbLfP对沙门菌抑菌的作用机制,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铁蛋白 抑菌机制 细胞膜损伤 沙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铁氧化物磁热疗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许黄涛 任伟 潘永信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9-378,共10页
热疗作为继手术、放疗和化疗后的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自其诞生之初便受到研究人员和产业部门的关注.磁热疗目前已经应用到前列腺癌、脑部肿瘤等临床实验或治疗中,并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主要介绍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磁热疗产热物理机... 热疗作为继手术、放疗和化疗后的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自其诞生之初便受到研究人员和产业部门的关注.磁热疗目前已经应用到前列腺癌、脑部肿瘤等临床实验或治疗中,并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主要介绍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磁热疗产热物理机制与影响因素,以及磁热的亚细胞水平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铁氧化物 磁热机制 细胞膜系统损伤 DNA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