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 specificity of polarized populations of T helper cell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1
作者 姜荣龙 冯筱榕 +2 位作者 卢桥生 骆抗先 富宁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1年第4期235-238,共4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therolesof thepolarizedpopulationsof T helpercellsisolatedfromtheperipheral bloodmononuclearcells(PBMCs)of individualswithchronichepatitisB virus(HBV)infection.Methods:PBMCsfrom patientswithchr... Objective:To investigatetherolesof thepolarizedpopulationsof T helpercellsisolatedfromtheperipheral bloodmononuclearcells(PBMCs)of individualswithchronichepatitisB virus(HBV)infection.Methods:PBMCsfrom patientswithchronicHBVinfectionwereseparatedroutinely,stimulatedby PMA,ionomycinandmonensin,andthepro-ductionof IL-4,IFN-γandTGF-βby CD4 + T cellswas observedby flowcytometry(FACS).Results:Thepercentagesof theT cellsproducingIFN-γ,IL-4or TGF-βrangedfrom2.3%to18.6%,1.1%to8.7%and0.7%to7.1%respectivelya-mongCD4 + cellsfromnon-infectedindividuals.Themajorityof CD4 + T cellsin PBMCsfromindividualswithchronic HBVinfectionwereTh0cells.Theproportionof Th1cellsinpatientswithactivechronichepatitisB washigherthanthat in patientsat inactivestageof thedisease(P<0.05),indicatinga significantelevationof Th1cellswiththehepaticinflam-mationactivity.Thepercentageof Th2cellsinindividualswithHBVinfectionwashigherthanthatincontrols(P<0.05),butshowedno differencebetweendifferentpatients(P>0.05).Thepercentageof Th3cellswas higherin asymptomatic HBVcarriersthanthatinpatientswithchronichepatitisB andinhealthycontrols(P<0.05).Conclusions:Th1-typecy-tokinesarerelatedwithhepaticinflammationactivityof chronichepatitisB,andTh2cellsmaybe associatedwiththeper-sistenceof HBVinfection.Th3cellscooperatingwithTh2cellsarelikelyto functionas negativeimmunoregulator,and maybe responsiblefortheimmunetolerancestateof chronicHBV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NTERLEUKIN-4 INTERFERON-Γ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Study on Serum PreS2 and Polymerized Human Serum Albumin Binding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2
作者 田琦琦 骆抗先 +1 位作者 章廉 卢桥生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89年第3期248-250,共3页
Antiserum against PreS2 peptide was raised with a synthetic polypeptide from the rabbits.The anti-preS2 antibody and polymerized human serum albumin were used as reagents in aradioimmunoassay to detect preS2 and polym... Antiserum against PreS2 peptide was raised with a synthetic polypeptide from the rabbits.The anti-preS2 antibody and polymerized human serum albumin were used as reagents in aradioimmunoassay to detect preS2 and polymerized human serum albumin bindingactivity respectively. Both were absent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A or HBsAg negative chronic liver di-seases. In biopsy - proven patients with chronic active hepatitis (CAH)B, prevalences of bothmarker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t exacerbation that at remission stage of the disease, and so werein CAH than in chronic asymptomatic HBV carrier (AsC) with normal histology. Besides, the pre-valenc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HBeAg positive group than in anti-HBe positive group.However, the polymerized human serum albumin binding activity and the preS2 were undoubtedlynot the same, as the prevalence of the latter was only 56.7% of the for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HbsAg/prcS2 polymerized human SERUM ALbUM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防治对HBV携带者子女HBV感染状况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刘继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4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医学防治对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携带者子女HBV感染状况的影响。方法60例HBV携带者,根据是否实施医学防治分为对照组(未实施医学防治)和实验组(实施医学防治),各30例。比较两组用药前后的HBV-DNA载量,新生儿HBV感染发生率,... 目的探讨医学防治对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携带者子女HBV感染状况的影响。方法60例HBV携带者,根据是否实施医学防治分为对照组(未实施医学防治)和实验组(实施医学防治),各30例。比较两组用药前后的HBV-DNA载量,新生儿HBV感染发生率,分析实验组治疗后的肝损伤发生率。结果用药前,实验组的HBV-DNA载量为(6.04±2.37)×10^(7) IU/ml,对照组为(6.14±2.06)×10^(7) IU/ml;用药1年后实验组的HBV-DNA载量为(2.03±0.24)×10^(7) IU/ml,对照组为(6.16±2.18)×10^(7) IU/ml。用药1年后,实验组的HBV-DNA载量同用药前及对照组用药1年后相比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的HBV-DNA载量与用药前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没有出现重度肝损伤,1例轻度肝损伤和1例中度肝损伤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恢复。同对照组(26.67%)相比,实验组新生儿HBV感染发生率(6.67%)较低(P<0.05)。结论医学防治可降低HBV携带者的HBV-DNA载量,对其肝损伤几率小,且能有效减少HBV携带者子女的HBV感染率,临床应给予重视并做好积极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防治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合并肝脂肪变性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刘永萍 孟樱 +5 位作者 吴晓瑛 郑燕 黄伟 余楷 张仙土 刘雁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2期1761-1763,1767,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CBI)合并肝脂肪变性(H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临床结局,并分析CBI患者发生H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CBI患者468例,根据肝组织病理结果分为CBI组和CBI+HS组(ST1、ST2、ST3~4)。比较各组患...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CBI)合并肝脂肪变性(H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临床结局,并分析CBI患者发生H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CBI患者468例,根据肝组织病理结果分为CBI组和CBI+HS组(ST1、ST2、ST3~4)。比较各组患者临床指标及肝组织病理结局,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CBI患者发生HS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BMI、ALT、ALP、GGT、TG、LDL-C、FBS、UA、APOB、PIIINP、APOA1和T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S程度分组BMI、AST、糖尿病患病比例、ALT、GGT及纤维化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T、AST、ALP、TG、TE、PIIINP是CBI患者发生HS的危险因素。结论CBI患者发生HS主要受代谢因素影响,合并HS患者纤维化程度较高;按代谢和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有助于疾病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 肝脂肪变性 肝组织病理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IgG和补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5
作者 强占荣 易彩霞 +6 位作者 刘颖 全冬梅 廖日斌 唐晓辉 张诚 李息友 龙先娥 《内科》 2016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疾病不同阶段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IgG和补体C3、C4的变化特点。方法将80例慢性HBV感染者及20例健康体检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将80例慢性HBV感染者分为慢乙肝组,肝硬化组,慢加急性肝衰竭组,健康体检...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疾病不同阶段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IgG和补体C3、C4的变化特点。方法将80例慢性HBV感染者及20例健康体检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将80例慢性HBV感染者分为慢乙肝组,肝硬化组,慢加急性肝衰竭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3-CD19^+细胞(B细胞),采用免疫散射法测定血清IgG和补体C3、C4含量;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慢乙肝组、肝硬化组、慢加急性肝衰竭组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百分比顺序递减,B细胞百分比顺序上升,慢乙肝组、肝硬化组及慢加急性肝衰竭组患者CD3^+T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低于较对照组,B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慢乙肝组、肝硬化组及慢加急性肝衰竭组血清IgG顺序升高,补体(C3、C4)含量顺序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体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体液免疫也发生明显改变,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IgG和补体检测对于了解患者免疫状态,判断病情发展阶段以及预测预后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淋巴细胞亚群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IgG 补体(C3和C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健脾方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复制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郑颖俊 贺劲松 +7 位作者 陈亮 李淑惠 周大桥 童光东 邢宇锋 陈英杰 高辉 邱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复制及对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诊断标准,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男性在30~40U/mL,女性在19~40U/mL者120例,采用语音交互式中央随机分配系统随...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复制及对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诊断标准,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男性在30~40U/mL,女性在19~40U/mL者120例,采用语音交互式中央随机分配系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接受补肾健脾方治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共48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周时血清HBV DNA定量、血清乙肝标志物和Th1/Th2型细胞因子(IL-2、IL-4、IL-10、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48周时,治疗组血清HBV DNA较基线下降值≥2log10U/mL及阴转比例分别为55.4%、7.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P<0.01);治疗组不同基线HBV DNA水平患者HBV DNA定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基线HBV DNA水平越低下降越多,基线HBV DNA 105~<107 U/mL水平患者下降最多达(2.70±1.04)log10U/mL。血清HBsAg水平较基线下降值比较上,治疗组24、48周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HBeAg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周时治疗组Th1细胞因子IFN-γ、IL-2水平明显升高(P<0.01),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补肾健脾方有一定的抑制慢性HBV携带者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可能通过恢复特异性T细胞免疫功能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携带者 补肾健脾方 TH1/TH2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被引量:9
7
作者 吴银亚 谭善忠 +3 位作者 沈建军 肖倩 梁重锋 蒋淑莲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5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携带者(以下简称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携带者200例,HBeAg阳性携带者和HBeAg阴性携带者各100例,通过辨证分析得出中医证型,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 HBeAg阳性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为湿热中阻型3例...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携带者(以下简称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携带者200例,HBeAg阳性携带者和HBeAg阴性携带者各100例,通过辨证分析得出中医证型,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 HBeAg阳性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为湿热中阻型3例,肝郁脾虚型92例,瘀血阻络型3例,肝肾阴虚型2例,脾肾阳虚型0例。HBeAg阴性携带者分别为4、87、5、4、0例。2组均以肝郁脾虚证为主,与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肝郁脾虚型为主,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和瘀血阻络型散在出现,没有表现为脾肾阳虚型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携带者 中医证型 肝郁脾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法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组织病理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邢宇锋 童光东 +3 位作者 周大桥 贺劲松 魏春山 陈英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5期24-27,共4页
目的观察补肾法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方法,将600例患者随机分为补肾清透组、补肾健脾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分别使用补肾清透方、补肾健脾方和安慰剂治疗,疗程5... 目的观察补肾法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方法,将600例患者随机分为补肾清透组、补肾健脾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分别使用补肾清透方、补肾健脾方和安慰剂治疗,疗程52周,治疗前后进行肝穿检查,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分别采用Knodell组织学活动指数(HAI)和Ishak纤维化评分评价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结果共得到106例病理样本。补肾清透组、补肾健脾组和对照组治疗后Knodell HAI评分下降≥2分者分别为21、18、6例(P<0.05),Knodell HAI评分上升≥2分者分别为3、2、8例(P<0.05),补肾清透组和补肾健脾组炎症活动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治疗组间作用相似(P>0.05)。补肾清透组、补肾健脾组和对照组治疗后Ishak纤维化评分下降≥1分者分别为13、12、9例(P>0.05),Ishak纤维化评分上升≥1分者分别为8、3、11例,补肾健脾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肾清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健脾组患者肝组织纤维化恶化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补肾法(补肾清透方和补肾健脾方)有改善慢性HBV携带者炎症活动和延缓纤维化进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携带者 肝组织病理 补肾法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妊娠压力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周芬 孙玉梅 +3 位作者 李春梅 姬萍 林可可 刘霞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9期23-26,共4页
目的深入探讨HBV慢性感染孕妇妊娠压力状况及其特点。方法采用方便取样,使用妊娠压力量表对148例慢性HBV感染孕妇(病例组)以及153例正常孕妇(正常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组孕妇的总的妊娠压力、因子1及因子3的压力处于轻度水平,而因子... 目的深入探讨HBV慢性感染孕妇妊娠压力状况及其特点。方法采用方便取样,使用妊娠压力量表对148例慢性HBV感染孕妇(病例组)以及153例正常孕妇(正常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组孕妇的总的妊娠压力、因子1及因子3的压力处于轻度水平,而因子2的压力处于中度水平;病例组总的妊娠压力及因子2得分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因子1、因子3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因子2的1个条目及因子1中的3个条目上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其他条目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感染孕妇在母子健康与安全及孩子出生后的状况方面存在较多担心,应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以有效降低其压力水平,确保母婴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HbV感染 孕妇 妊娠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院内真菌感染患者抗感染药物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晨 王慧芬 +6 位作者 林芳 苏海滨 赵鸿 李雷 牟劲松 闫涛 万谟彬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151-1155,共5页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合并院内真菌感染患者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情况,为此类患者临床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解放军第三0二医院1985年1月至2...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合并院内真菌感染患者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情况,为此类患者临床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解放军第三0二医院1985年1月至2006年6月发生院内真菌感染的353例患者,HBV相关ACLF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有257例(72.80%)患者在真菌感染前发生了细菌感染,发生院内真菌感染前使用过抗生素者319例(90.37%),以三代头孢类、喹诺酮类多见。患者发生院内真菌感染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与抗生素使用时间、种类均呈正相关(P<0.05),抗生素使用时间与距院内真菌感染时间呈正相关(P<0.01)。不符合抗生素联合用药标准比例为18.81%。激素使用时间与距院内真菌感染时间呈正相关(P<0.01)。共发生院内真菌感染510例次,发生院内真菌感染后323例患者(91.50%)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以氟康唑、大蒜素多见,死亡率为37.59%。患者抗真菌感染疗效与最终的转归呈正相关(P<0.01),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0.6455。结论 HBV相关ACLF患者由于存在机体抵抗力差、并发症、细菌感染、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长期使用激素等原因,导致容易合并院内真菌感染,发生院内真菌感染后患者预后差,抗真菌感染疗效与其总体预后情况密切相关,临床需要重视此类患者抗感染药物的应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衰竭 医院内 真菌感染 抗感染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免疫耐受期特点和机制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福东 刘晖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8期10-12,共3页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免疫耐受期与HBV感染非活动状态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度为G0者,仅占10%-20%,肝小叶及汇管区均未见或仅有少许炎细胞浸润,汇管区与肝实质交界处无炎症表现,汇管区无明显扩大,无明显纤维组织增生。肝星形细胞(H...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免疫耐受期与HBV感染非活动状态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度为G0者,仅占10%-20%,肝小叶及汇管区均未见或仅有少许炎细胞浸润,汇管区与肝实质交界处无炎症表现,汇管区无明显扩大,无明显纤维组织增生。肝星形细胞(HSCs)、树突状细胞(DCs)、库普弗细胞(KCs)和肝窦内皮细胞(LSECs)等肝非实质细胞,不但参与人体对病毒感染的抵抗和防御,还在HBV慢性感染免疫耐受期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慢性感染 免疫耐受 肝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TNF-α和IFN-γ水平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青顺 仉海峰 +2 位作者 闫秀萍 柳富会 李建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0期69-70,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阶段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TNF-α和IFN-γ水平差异,探讨其水平差异与慢性HBV感染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CHB)8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38例,HBV相关肝细胞癌(HCC)34例,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血清IFN-γ和TNF...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阶段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TNF-α和IFN-γ水平差异,探讨其水平差异与慢性HBV感染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CHB)8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38例,HBV相关肝细胞癌(HCC)34例,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血清IFN-γ和TNF-α水平。结果:在所观察的3组中,TNF-α水平均有明显升高,其中LC组和HCC组均显著高于CHB组(P<0.001),但LC组和HC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而CHB、LC和HCC3组间血清IFN-γ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208)。结论:血清TNF-α水平可能与慢性HBV感染的结局相关,而IFN-γ水平与慢性HBV感染结局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HbV感染 IFN-Γ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毒调平液对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辅助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13
作者 刘玉华 黄秀娟 +1 位作者 赖小惠 黄姣平 《现代医院》 2007年第10期35-36,共2页
目的观察抑毒调平液对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乙肝患者T辅助(Th)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50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分别口服抑毒调平液或安慰剂。收集治疗前、治疗后、停药时... 目的观察抑毒调平液对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乙肝患者T辅助(Th)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50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分别口服抑毒调平液或安慰剂。收集治疗前、治疗后、停药时及停药3个月末空腹血清标本,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干扰素-γ水平。另选30例年龄、性别与治疗组、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的健康人作正常组。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血清IFN-γ的水平及IFN-γ/IL-4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IL-4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间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停药时、停药3个月末治疗组IFN-γ、IFN-γ/IL-4的值持续增加(p<0.05),IL-4持续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其体内Th1/Th2比值失调;抑毒调平液上调血清中IFN-r的含量及IFN-γ/IL-4的比值,下调IL-4的含量,促使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比值恢复平衡,至少维持治疗结束后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抑毒调平液 TH细胞因子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8577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标志物模式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霍志晓 张世田 +3 位作者 乔坤艳 代庆海 陆伟 侯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血清标志物模式及其特征。方法采用电化学免疫发光分析法对天津地区8 577例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标志物进行定量检测,分析其模式组合方式,并按照年龄、性别进行分层研究。结果血清标志物共...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血清标志物模式及其特征。方法采用电化学免疫发光分析法对天津地区8 577例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标志物进行定量检测,分析其模式组合方式,并按照年龄、性别进行分层研究。结果血清标志物共有18种不同组合模式,其中模式1(HBsAg+、HBeAb+、HBcAb+)占比例最高,为40.00%;其次为模式2(HBsAg+、HBeAg+、HBcAb+),所占比例为27.14%;特殊血清学模式(HBsAg+、HBsAb+)所占比例为5.50%。男性HBV感染者血清标志物模式1、2所占比例均高于女性(P<0.05或<0.01)。20~40<岁年龄组血清标志物模式1、2所占比例分别为49.58%和62.16%,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或<0.01)。结论天津地区慢性HBV感染者以HBsAg+、HBeAb+、HBcAb+和HBsAg+、HBeAg+、HBcAb+为主要血清标志物模式;上述两种血清标志物模式在20~<4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在男性感染者中所占比例均高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标志物 横断面研究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ACLF合并细菌感染患者实验室指标水平变化及其诊断价值
15
作者 苏天皎 吴取梅 刘芳红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合并细菌感染患者实验室指标水平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90例HBV-ACLF患者纳入研究,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纳入时间:2020年6月至2024年6月,根据其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合并细菌感染患者实验室指标水平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90例HBV-ACLF患者纳入研究,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纳入时间:2020年6月至2024年6月,根据其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为感染组(115例)、非感染组(75例)。分析HBV-ACLF合并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因素分析部分主要借助的统计学方式为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C反应蛋白(CRP)、总蛋白(TP)水平,并分析血清pro-ADM、CRP、TP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对HBV-ACLF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非感染组、感染组腹水占比、中性粒细胞计数进行比较,后者更高,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白蛋白(Alb)水平进行比较,后者更低;有腹水、中性粒细胞计数高、PTA低、血清Alb水平低均为HBV-ACLF合并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非感染组、感染组血清pro-ADM、CRP水平进行比较,后者更高;血清TP进行比较,后者更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roADM、CRP、TP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HBV-ACLF合并细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9、0.762、0.737、0.925;敏感度分别为69.57%、65.22%、67.83%、88.70%;特异度分别为73.33%、77.33%、73.33%、88.00%,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均P<0.05)。结论:有腹水、中性粒细胞计数高、PTA、血清Alb水平低均为HBV-ACLF合并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HBV-ACLF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ro-ADM、CRP异常升高,TP水平异常降低,三者联合检测对HBV-ACLF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衰竭 细菌感染 危险因素 C反应蛋白 肾上腺髓质素前体 总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免疫策略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综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谌平 何成宜 陈志英 《集成技术》 2015年第4期45-54,共10页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可诱发肝硬化与肝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基于对HBV感染持续不愈主要是机体免疫功能缺陷所致的认识,提出用"合成免疫"策略重建抗HBV免疫功能,消除感染以预防致命病变的发...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可诱发肝硬化与肝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基于对HBV感染持续不愈主要是机体免疫功能缺陷所致的认识,提出用"合成免疫"策略重建抗HBV免疫功能,消除感染以预防致命病变的发生。用优化的基因治疗载体微环DNA,在体内表达一套工程抗体,模拟急性HBV感染康复时机体的免疫反应,由单克隆抗体中和病毒,双靶向抗体将非特异的T淋巴细胞转化为抗HBV的T淋巴细胞,杀死HBV感染的肝细胞,两者协同达到根治慢性HBV感染的目的。微环DNA安全、经济,可建立一个安全、高效、可负担的抗HBV免疫体系,有效消除HBV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慢性HbV感染 合成免疫 微环DNA 过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病毒携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净麟 孙建光 徐玮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1年第12期5-7,共3页
慢性乙型肝病毒携带与中医古籍温热病、传染病等记载与论述互为印证,《内经》伏气学说、《瘟疫论》"杂气"、"疫毒"是词异义同。治疗按体质分型、据舌脉论治、以脏腑辩证、从气血施方、专家验方、按药理分类、单纯... 慢性乙型肝病毒携带与中医古籍温热病、传染病等记载与论述互为印证,《内经》伏气学说、《瘟疫论》"杂气"、"疫毒"是词异义同。治疗按体质分型、据舌脉论治、以脏腑辩证、从气血施方、专家验方、按药理分类、单纯针灸、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各有所长,激发疗法、从逆法等创新思维提供新思路,中西医结合逐渐被重视。以辨证理论为指导,中医药在治疗ASC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疗效评估等方面尚未达成共识、亦缺乏大样本临床试验数据支持。未来应积极探索、建立、发展规范的中医诊疗及疗效评估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病毒携带 杂气 疫毒 激发疗法 从逆法 中医药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耐药机制及突变位点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原华 葛斐林 +6 位作者 陈容娟 柏兆方 李乐 赵靖 刘妍 刘文龙 肖小河 《中国药物警戒》 2021年第8期795-799,共5页
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耐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由长期使用药物后HBV逆转录酶区的基因突变导致。耐药性的出现可导致治疗失败,也是疾病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阐明HBV耐药机制对于药物选择... 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耐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由长期使用药物后HBV逆转录酶区的基因突变导致。耐药性的出现可导致治疗失败,也是疾病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阐明HBV耐药机制对于药物选择及预后治疗具有重要帮助;梳理HBV耐药的突变位点现状将为进一步探讨耐药HBV的相关风险信号及临床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本文就NAs耐药乙肝的分子机制与突变位点研究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耐药乙肝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核苷(酸)类似物 耐药变异 分子机制 突变位点 风险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华玲 邓志海 《华夏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48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分成3组,慢性乙型肝炎组(205例)、肝硬化组(188例)、肝癌组(155例),将排除了有慢性肝肾病史的健康体检者(206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均做血...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48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分成3组,慢性乙型肝炎组(205例)、肝硬化组(188例)、肝癌组(155例),将排除了有慢性肝肾病史的健康体检者(206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均做血清CHE、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总胆红素和胆固醇水平测定。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组的血清CHE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肝硬化和肝癌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Child-Pugh C级的肝硬化患者血清CHE水平最低,与Chid-Pugh A级和B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E反映慢性HBV感染患者肝损害程度敏感,动态观察CHE的变化对判断慢性HBV感染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胆碱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生化指标异常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胎儿卵泡刺激素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健民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8期61-62,共2页
目的:探究肝生化指标异常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胎儿卵泡刺激素(FSH)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进行产检且伴有HBV感染孕妇95例,以其中肝生化指标异常的35例为研究组,肝生化指标正常的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天... 目的:探究肝生化指标异常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胎儿卵泡刺激素(FSH)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进行产检且伴有HBV感染孕妇95例,以其中肝生化指标异常的35例为研究组,肝生化指标正常的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以及脐血FSH水平,并比较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和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血清AST、ALT、PT水平及脐血FS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和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常肝生化指标水平会导致HBV感染孕妇的胎儿脐血FSH水平升高,同时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和妊娠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生化指标异常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卵泡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