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刮涂型人工脱粘层的力学和烧蚀性能研究
1
作者 李洋 陈雁彬 +2 位作者 胡俊杰 吴谦秋 黄海龙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37-241,共5页
为提高人工脱粘层的成型效率,期望设计一种可刮涂成型的人工脱粘材料。为此,研究了碳纤维粉、聚酰亚胺纤维、芳纶浆粕对端羧基液体丁腈橡胶(CTBN)基复合材料力学和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适量碳纤维粉能够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由... 为提高人工脱粘层的成型效率,期望设计一种可刮涂成型的人工脱粘材料。为此,研究了碳纤维粉、聚酰亚胺纤维、芳纶浆粕对端羧基液体丁腈橡胶(CTBN)基复合材料力学和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适量碳纤维粉能够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由3.97 MPa提升至4.54 MPa,材料的耐烧蚀性能也有一定的提高;添加聚酰亚胺纤维虽然能够将材料的氧乙炔线烧蚀率由0.292 mm/s降低至0.151 mm/s,但力学性能有明显的下降;而添加芳纶浆粕能够大幅提升烧蚀性能同时保留材料良好的力学性能。进一步地,添加0.9 phr芳纶浆粕的CTBN基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3.96 MPa、断裂伸长率为144%、烧蚀率为0.165 mm/s、与EPDM基复合材料的粘接强度为1.80 MPa,且可刮涂成型,具备作为刮涂型人脱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脱粘层 端羧基液体丁腈橡胶(CTBN) 力学性能 烧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和端羧基聚酯协同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2
作者 辛颉 罗旭 +1 位作者 霍天宇 李瑜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324,共11页
以增韧脆性环氧树脂为目的,系统研究了端羧基聚己二酸丁二醇酯(CTPBA)与纳米SiO_(2)协同改性对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粘接性能、热力学性能及耐湿性能的影响。使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纳米SiO_(2)进行改性,能够明显改善环氧树脂材料的力学... 以增韧脆性环氧树脂为目的,系统研究了端羧基聚己二酸丁二醇酯(CTPBA)与纳米SiO_(2)协同改性对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粘接性能、热力学性能及耐湿性能的影响。使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纳米SiO_(2)进行改性,能够明显改善环氧树脂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粘接性能。复合材料的拉伸剪切强度、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均随改性纳米SiO_(2)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 phr时达到最大值,较未添加时分别提高了6.96%、56.62%、68.22%。SEM冲击断面形貌分析表明,增韧机制为CTPBA引起的剪切形变及纳米SiO_(2)引起的第二相增韧。纳米SiO_(2)的加入能缩短凝胶时间,提高体系的剥离强度和耐热性,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复合材料的吸水率随着改性纳米SiO_(2)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2 phr时达到最小值,耐湿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_(2) 端羧基聚酯 环氧树脂 胶粘剂 硅烷偶联剂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BN和纳米SiO_(2)改性环氧树脂颗粒改善油井水泥脆性研究
3
作者 严海兵 张啸锋 +3 位作者 赵启阳 陈敏 张成金 石庆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99,共8页
目的通过制备一种亲水型环氧树脂基(E-54)弹性颗粒,以解决掺入现有弹性材料引起的水泥石强度降低的问题。方法采用端羧基液态丁腈橡胶(CTBN)和纳米SiO_(2)对E-54进行改性,制备得到了一种弹性树脂颗粒(E-RP),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目的通过制备一种亲水型环氧树脂基(E-54)弹性颗粒,以解决掺入现有弹性材料引起的水泥石强度降低的问题。方法采用端羧基液态丁腈橡胶(CTBN)和纳米SiO_(2)对E-54进行改性,制备得到了一种弹性树脂颗粒(E-RP),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接触角、紫外光谱、XPS、扫描电镜和单轴压缩等手段研究了E-RP的化学组成、亲水性、分散性、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E-RP与水的接触角为54.5°,与水泥浆具有良好的相容性;CTBN与部分环氧基团成功反应,柔性链段的引入使E-RP具有更强的弹性形变能力,E-RP的压缩弹性模量较纯树脂降低了47.9%;E-RP的掺入会略微降低水泥浆的流动性,提高水泥石的抗压强度以及荷载下的形变能力。与空白水泥石相比,含质量分数为4%的E-RP颗粒水泥试样的弹性模量降低了37.5%。结论E-RP能在水泥基体中保持良好的分散性和界面结合,从而缓解水泥石强度的衰退;E-RP能通过自身弹性变形和与水泥基体的脱黏消耗荷载能量,有效降低水泥石脆性,最终提升固井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水泥 弹性模量 环氧树脂 端羧基液态丁腈橡胶(CTBN) 纳米Si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C-Ag修饰的钐配合物催化CO_(2)与端炔的羧化反应
4
作者 李金融 王文玉 +3 位作者 王晓娟 由立新 熊刚 孙亚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5-871,共7页
将1,3-二(4-羧基苯甲基)-苯并咪唑氯化物(H_(2)BCBI)与Sm(NO_(3))3•6H_(2)O在水热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了二维配位聚合物[Sm(BCBI)(NO_(3))2•H_(2)O]n(Sm-BCBI),将其与乙酸银(AgOAc)作用引入氮杂环卡宾(NHC)-Ag(Ⅰ)催化位点,制备了氮杂... 将1,3-二(4-羧基苯甲基)-苯并咪唑氯化物(H_(2)BCBI)与Sm(NO_(3))3•6H_(2)O在水热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了二维配位聚合物[Sm(BCBI)(NO_(3))2•H_(2)O]n(Sm-BCBI),将其与乙酸银(AgOAc)作用引入氮杂环卡宾(NHC)-Ag(Ⅰ)催化位点,制备了氮杂环卡宾-银功能化的钐配合物[NHC-Ag(Ⅰ)@Sm-BCBI]。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仪、PXRD、TGA、XPS、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SEM和EDS对Sm-BCBI和NHC-Ag(Ⅰ)@Sm-BCBI进行了表征,考察了NHC-Ag(Ⅰ)@Sm-BCBI催化CO_(2)(0.1MPa)与苯乙炔(1.0mmol)羧化反应的最佳条件,考察了底物的拓展性。结果表明,Sm-BCBI为二维层状结构;NHC-Ag(Ⅰ)@Sm-BCBI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且其中的银以+1价形式存在。在反应温度为50℃、以Cs2CO_(3)(1.5 mmol)为碱、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NHC-Ag(Ⅰ)@Sm-BCB用量70 mg、反应时间为16h的最佳条件下,苯丙炔酸分离产率可达80%。催化剂易回收,循环使用5次后,苯丙炔酸分离产率仍能达到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杂环卡宾-银 催化 CO_(2) 端炔 羧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玻璃微珠改性对喷涂型环氧涂层性能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邓龙 贺辉 +2 位作者 张立国 关振威 王智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29-138,共10页
目的通过表面改性提升空心玻璃微珠(HGM)在喷涂型环氧涂层中的分散性并提升涂层性能。方法应用KH560作为桥联单元,链接NaOH刻蚀后HGM表面的羟基与CTPB的端羧基,制备HGM-CTPB。应用SEM、FTIR、TGA和UV对过程中各表面改性HGM的表面形貌、... 目的通过表面改性提升空心玻璃微珠(HGM)在喷涂型环氧涂层中的分散性并提升涂层性能。方法应用KH560作为桥联单元,链接NaOH刻蚀后HGM表面的羟基与CTPB的端羧基,制备HGM-CTPB。应用SEM、FTIR、TGA和UV对过程中各表面改性HGM的表面形貌、接枝基团及在环氧涂层中的分散性进行分析,并将HGM-CTPB作为低密度填料加入环氧涂层中,研究其添加量对涂层的附着力、柔韧性、耐冲击性、表面粗糙度以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CTPB可通过KH560成功桥接在NaOH刻蚀过的HGM表面,所制备的HGM-CTPB相较于HGM本身、NaOH刻蚀HGM以及KH560接枝改性的HGM可在环氧涂层中实现更为均匀的分散,同时CTPB基团可与树脂分子反应将HGM牢固锚定。将HGM-CTPB作为填料,其添加量与环氧树脂质量比为0.08和0.16时,所制备的环氧涂层性能较优。面密度较纯环氧涂层分别降低5.6%和11.3%;涂层附着力分别提高0.97、2.14MPa,达到15.57、16.74MPa,依据国标方法,涂层可耐50cm·kg的正、反向冲击,柔韧性达到1 mm;在60℃,浓度为5%(质量分数)的热盐水中浸泡144 h后,低频阻抗可以保持在10^(8)Ω以上,较纯环氧涂层提升2个数量级。结论CTPB的成功接枝可以使HGM在环氧涂层中实现最优的分散性,并与树脂基体实现良好结合;适量添加HGM-CTPB,可显著降低环氧涂层面密度,提升附着力和耐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玻璃微珠 环氧涂层 填料改性 端羧基聚丁二烯 低密度 附着力 防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度对PBAT聚酯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徐文佳 宋晓玲 杨晓倩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82,160,共5页
以己二酸(AA)、对苯二甲酸(PTA)、1,4-丁二醇(BDO)为原料,在自制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合成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在缩聚阶段,采用真空调节阀调节真空度,实现真空度梯度,并通过分析真空度分别为250、150、100、50、25 Pa下,P... 以己二酸(AA)、对苯二甲酸(PTA)、1,4-丁二醇(BDO)为原料,在自制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合成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在缩聚阶段,采用真空调节阀调节真空度,实现真空度梯度,并通过分析真空度分别为250、150、100、50、25 Pa下,PBAT产品的熔体流动速率、端羧基含量、拉伸性能及相对分子质量等性能的差异发现,当真空度分别为250、150 Pa时,无法生成高分子聚合物;当真空度为100、50、25 Pa时,真空度越高,产品溶体流动速率、端羧基、拉伸性能等综合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AT 真空度 熔体流动速率 端羧基含量 缩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1212-b-PEG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1
7
作者 霍丽 赵清香 +3 位作者 王玉东 付鹏 兰符强 刘民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15,共4页
以双端羧基尼龙1212和双端氨基聚乙二醇制备了尼龙1212(PA1212)-b-聚乙二醇(PEG)嵌段共聚物,用红外分析(FT-IR)和核磁共振(1H-NMR)确定了PA1212-b-PEG的结构,用1H-NMR确定了产物的分子量,并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A1212-b-PE... 以双端羧基尼龙1212和双端氨基聚乙二醇制备了尼龙1212(PA1212)-b-聚乙二醇(PEG)嵌段共聚物,用红外分析(FT-IR)和核磁共振(1H-NMR)确定了PA1212-b-PEG的结构,用1H-NMR确定了产物的分子量,并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A1212-b-PEG的断裂伸长率比尼龙1212有了明显提高。与以羟基封端的聚醚作为软段制备的嵌段共聚物相比,聚合反应可以在较低的真空度下进行,聚合温度和时间有所降低和缩短,聚合过程无需使用催化剂,得到的嵌段共聚物分子量有所提高,且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端羧基尼龙1212 双端氨基聚醚 嵌段共聚物 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羧基丁腈橡胶改性环氧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44
8
作者 石敏先 黄志雄 +1 位作者 郦亚铭 杨国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7-50,共4页
用液体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对环氧树脂(EP)进行改性,合成了CTBN/EP预聚物,FT-IR分析表明,在反应中EP的环氧基开环后与CTBN的羧基反应生成了酯键。研究了CTBN/EP/聚醚胺(PEA)体系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CTBN含量的增大,其弯曲强度、... 用液体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对环氧树脂(EP)进行改性,合成了CTBN/EP预聚物,FT-IR分析表明,在反应中EP的环氧基开环后与CTBN的羧基反应生成了酯键。研究了CTBN/EP/聚醚胺(PEA)体系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CTBN含量的增大,其弯曲强度、拉伸强度降低,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增大,说明CTBN通过化学预聚改性的EP具有良好的韧性。SEM分析表明,固化过程中析出了橡胶相并均匀分散在环氧树脂基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羧基丁腈橡胶 环氧树脂 预聚物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羧基丁腈橡胶改性酚醛树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徐新锋 吴战鹏 +1 位作者 武德珍 金日光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09年第1期47-50,共4页
采用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对酚醛树脂进行改性,研究CTBN用量对改性酚醛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酚醛树脂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随CTBN用量的增大而呈上升趋势,当CTBN用量为10%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值,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采用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对酚醛树脂进行改性,研究CTBN用量对改性酚醛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酚醛树脂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随CTBN用量的增大而呈上升趋势,当CTBN用量为10%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值,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法(TGA)对改性前后酚醛树脂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TBN与酚醛树脂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改性酚醛树脂的热性能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羧基丁腈橡胶 酚醛树脂 拉伸强度 断裂伸长率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羧基液体丁腈橡胶改性双组分室温固化环氧结构胶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7
10
作者 俞寅辉 乔敏 +2 位作者 高楠箫 冉千平 刘加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6-148,154,共4页
将端羧基液体丁腈橡胶(CTBN)与环氧树脂(EP)预聚,采用红外光谱、黏度计、万能电子材料试验机及扫描电镜(SEM)研究了CTBN含量对EP/聚酰胺/聚醚胺室温固化环氧结构胶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CTBN用量从0phr增加至20phr时,胶体拉伸强度从45MP... 将端羧基液体丁腈橡胶(CTBN)与环氧树脂(EP)预聚,采用红外光谱、黏度计、万能电子材料试验机及扫描电镜(SEM)研究了CTBN含量对EP/聚酰胺/聚醚胺室温固化环氧结构胶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CTBN用量从0phr增加至20phr时,胶体拉伸强度从45MPa降低至29MPa,降低了35.56%;压缩强度从98MPa降低至60.2MPa,降低了38.6%;当CTBN加到10 phr时,极大地提升了粘接强度,钢-钢剪切强度从4.1MPa上升到16.7MPa,增加了3.07倍;结构胶加热至400℃时,EP质量损失达73.7%,而CTBN改性EP的质量损失为59.4%。SEM结果表明,CTBN在胶体固化过程中析出橡胶相,还有一定的空穴出现,橡胶粒子通过空化以及界面脱粘释放其弹性能,使材料的韧性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羧基液体丁腈橡胶 环氧结构胶 室温固化 粘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丁腈橡胶增韧改性苯并噁嗪树脂 被引量:6
11
作者 向海 凌红 顾宜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1-24,41,共5页
采用液态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对二苯甲烷二胺型苯并(?)嗪树脂(B-BOZ)进行改性,研究了不同m(CTBN)/m(B-BOZ)体系的性能。结果表明:当CTBN用量为10 phr,温度为110℃,时间为150 min时,树脂黏度小于0.5 Pa·s,其固化产物的拉伸强度和... 采用液态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对二苯甲烷二胺型苯并(?)嗪树脂(B-BOZ)进行改性,研究了不同m(CTBN)/m(B-BOZ)体系的性能。结果表明:当CTBN用量为10 phr,温度为110℃,时间为150 min时,树脂黏度小于0.5 Pa·s,其固化产物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68.4 MPa和2.1%;固化树脂拉伸和弯曲模量则随CTBN用量增加而下降。固化产物相形态分析表明,CTBN用量达10 phr时,改性产物因CTBN粒子的拉伸撕裂和空洞化剪切屈服共同作用能够吸收较多能量,达到较好的增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噁嗪树脂 端羧基丁腈橡胶 黏度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羧基超支化聚合物-铝无铬鞣剂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强涛涛 陈小珂 +1 位作者 王学川 孙森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98-1102,1120,共6页
根据超支化聚合物官能团度大,反应活性高的特点,利用端羧基超支化聚合物(HPAE-C)的末端羧基与Al3+络合,制备一种新型的无铬鞣剂(HPC-Al),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成革收缩温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m(HPAE-C)∶m〔Al2(SO4)3... 根据超支化聚合物官能团度大,反应活性高的特点,利用端羧基超支化聚合物(HPAE-C)的末端羧基与Al3+络合,制备一种新型的无铬鞣剂(HPC-Al),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成革收缩温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m(HPAE-C)∶m〔Al2(SO4)3〕=2∶1,反应温度30℃,pH=3,反应时间3 h。采用IR、XRD对产品分子结构进行表征,并采用热重分析仪测试了产品的热性能,HPC-Al的热分解温度为243℃。将产品应用于皮革鞣制中,其单独鞣革收缩温度为76.6℃,铬复鞣后收缩温度大于95℃,且物理力学性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羧基超支化聚合物 无铬鞣剂 皮革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LMP1-CTAR3对NP69细胞增殖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志伟 张琼 +2 位作者 余艳辉 欧阳咏梅 贺智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0-586,共7页
为了探讨EB病毒潜伏性膜蛋白1(LMP1)第三个功能活性区域(CTAR3)在鼻咽上皮细胞NP69中的转化作用机制,采用逆病毒感染的方法,将浓缩的逆病毒RV-LMP1和RV-LMP1△232~351分别感染鼻咽上皮细胞NP69,建立NP69-LMP1与NP69-LMP1△232~351稳... 为了探讨EB病毒潜伏性膜蛋白1(LMP1)第三个功能活性区域(CTAR3)在鼻咽上皮细胞NP69中的转化作用机制,采用逆病毒感染的方法,将浓缩的逆病毒RV-LMP1和RV-LMP1△232~351分别感染鼻咽上皮细胞NP69,建立NP69-LMP1与NP69-LMP1△232~351稳定表达细胞系.通过绘制生长曲线、平皿克隆形成试验和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比较野生型和突变型LMP1对NP69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NP69-LMP1与NP69-LMP1△232~351细胞间的差异表达蛋白,选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与Western blot对其中部分蛋白质点差异表达进行验证.结果发现:a.突变型LMP1△232~351促NP69细胞增殖的能力较野生型LMP1明显降低(n=3,P<0.05);b.鉴定了LMP1-CTAR3在NP69细胞中参与调节的16个蛋白质(表达上调的蛋白质8个,下调的8个).c.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证实了部分上述蛋白质的差异表达.以上结果说明,LMP1-CTAR3是其发挥促细胞增殖的重要活性部位,可能通过参与调节G蛋白和异柠檬酸脱氢酶等蛋白质的表达而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潜伏性膜蛋白1 羧基端功能活性区域3 差异表达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BN增韧改性热固性树脂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乃亮 齐暑华 +2 位作者 理莎莎 吴利敏 鲁惠玲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24,共7页
综述了活性液体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增韧热固性树脂的优势和增韧机理,分别介绍了CTBN在环氧树脂、酚醛树脂、氰酸酯树脂(CE)和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增韧改性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CTBN增韧热固性树脂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今后增韧... 综述了活性液体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增韧热固性树脂的优势和增韧机理,分别介绍了CTBN在环氧树脂、酚醛树脂、氰酸酯树脂(CE)和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增韧改性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CTBN增韧热固性树脂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今后增韧体系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端羧基丁腈橡胶 增韧 环氧树脂 酚醛树脂 氰酸酯树脂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A亚基:潜在抗流感药物靶点 被引量:8
15
作者 连雯雯 刘艾林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7-302,共6页
流感是世界范围内的严重传染性疾病,目前抗流感药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病毒耐药性和对高致病性流感病毒的效价低。流感病毒RNA聚合酶是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完成复制和转录过程的关键性酶,其中PA亚基通过内切酶活性为流感病毒的转录过程提供引... 流感是世界范围内的严重传染性疾病,目前抗流感药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病毒耐药性和对高致病性流感病毒的效价低。流感病毒RNA聚合酶是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完成复制和转录过程的关键性酶,其中PA亚基通过内切酶活性为流感病毒的转录过程提供引物,成为潜在抗流感药物靶点。该文对PA亚基的结构、功能及内切酶抑制剂类抗流感药物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PA亚基的深入研究及针对此靶点的抗流感药物发现提供信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PA亚基氨基端 PA亚基羧基端 内切酶 金属离子结合位点 高通量筛选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羧基聚醚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增强增韧酚醛树脂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立颖 张彬 +2 位作者 马秀云 常雪婷 李承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25-1828,共4页
采用阳离子开环聚合法先合成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PECH)中间体,再将其与氯乙酸和N-甲基咪唑反应,制备端羧基聚醚咪唑离子液体([HOOC-PECH-MIM]Cl),并用红外和核磁谱图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合成的端羧基聚醚离子液体与酚醛树脂预聚物共混... 采用阳离子开环聚合法先合成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PECH)中间体,再将其与氯乙酸和N-甲基咪唑反应,制备端羧基聚醚咪唑离子液体([HOOC-PECH-MIM]Cl),并用红外和核磁谱图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合成的端羧基聚醚离子液体与酚醛树脂预聚物共混,制备了改性酚醛树脂。用GPC测定了[HOOC-PECH-MIM]Cl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研究了分子量对酚醛树脂拉伸与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端羧基聚醚离子液体是目标产物,且其对酚醛树脂具有优异的增强增韧效果,当端羧基聚醚离子液体分子量为1 379时,[HOOC-PECH-MIM]Cl与酚醛树脂预聚物质量比为1∶4,改性后的酚醛树脂的冲击强度由原来的3.28 MPa提高到12.04 MPa,拉伸强度由原来的0.93 k J/m2提高到10.18 k 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羧基聚醚离子液体 改性 酚醛树脂 冲击性能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改性环氧树脂粘接剂的制备及改性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白宗武 张秋红 汪晓东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437-444,共8页
采用新型固化体系和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作为环氧树脂的改性剂,制备了一种具有耐高温、高强度、韧性好等特点的环氧树脂粘接材料。同时对改性机理及增韧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改性 增韧机理 耐热性 CTB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端羧基丁腈橡胶改性氰酸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吕生华 吕庆强 杨权荣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31,共4页
用液体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对氰酸酯树脂(CE)进行了增韧改性,通过树脂体系的凝胶时间曲线和DSC曲线确定了体系的固化工艺,并制备了玻璃纤维(GF)增强复合材料。CTBN改性后的CE树脂及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中固化树脂的弯曲强度... 用液体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对氰酸酯树脂(CE)进行了增韧改性,通过树脂体系的凝胶时间曲线和DSC曲线确定了体系的固化工艺,并制备了玻璃纤维(GF)增强复合材料。CTBN改性后的CE树脂及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中固化树脂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34.6%和48%,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11.4%和21.3%,这来源于CTBN对氰酸酯树脂的增韧作用及与GF良好的粘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酸酯树脂 液体端羧基丁腈橡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MP1羧基端活化区3对鼻咽癌干细胞SP18迁移与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肖娟 张志伟 +5 位作者 伍石华 刘重元 唐薇 赵强 雷明生 杨代水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5-72,共8页
为了观察潜伏性膜蛋白1(LMP1)羧基端活性区3(CTAR3)对鼻咽癌干细胞SP18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建立稳定表达LMP1及CTAR3突变型LMP1(LMP1△252-351)的SP18细胞系(即SP18-LMP1和SP18-LMP1△252-351),观察LMP1-CTAR3缺失突变后对SP18... 为了观察潜伏性膜蛋白1(LMP1)羧基端活性区3(CTAR3)对鼻咽癌干细胞SP18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建立稳定表达LMP1及CTAR3突变型LMP1(LMP1△252-351)的SP18细胞系(即SP18-LMP1和SP18-LMP1△252-351),观察LMP1-CTAR3缺失突变后对SP18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采用基因芯片分析SP18-LMP1和SP18-LMP1△252-351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验证基因的表达,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表达基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a.SP-LMP1△252-351细胞生长速度较SP-LMP1细胞明显变缓,克隆形成和迁移与侵袭能力降低(n=3,P<0.05);b.鉴定出LMP1羧基端CTAR3影响SP18细胞迁移与侵袭的18个基因(其中表达上调基因13个,下调基因5个),经荧光定量PCR验证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基本一致.c.13个差异基因间相互联系,网络节点联系最多的基因是FN1、MMP14、THBS1、ITGA2、IL1B和IL6基因.结果提示,LMP1羧基端CTAR3可能通过调节FN1、MMP14、THBS1、ITGA2、IL1B和IL6基因的表达,发挥其促鼻咽癌干细胞SP18细胞迁移与侵袭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干细胞SP18 LMP1 羧基端活性区3 基因芯片 迁移与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主动脉缩窄围术期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的变化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童峰 李磊 +2 位作者 赵涛 李晓峰 刘迎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4-448,共5页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和非CPB下行手术的主动脉缩窄患儿中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arboxyl-terminal esterase-L1,UCH-L1)浓度变化,评价UCH-L1是否是一个主动脉弓部手术后CPB相关脑损伤的预测指...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和非CPB下行手术的主动脉缩窄患儿中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arboxyl-terminal esterase-L1,UCH-L1)浓度变化,评价UCH-L1是否是一个主动脉弓部手术后CPB相关脑损伤的预测指标。方法 2012年1月和201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共39例主动脉缩窄患儿接受了主动脉成型手术;其中A组17例未行CPB,B组22例应用选择性脑灌注分别在6个时间点(麻醉诱导后,关胸,术后2、8、24、48 h)收集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UCH-L1、神经胶质蛋白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浓度。在术后8 h,拔除气管插管后6 h和出院前进行神经系统功能评分。结果 2组血清中UCH-L1浓度在术前基本相同[A组(0.184±0.066)μg/L vs B组(0.194±0.067)μg/L]。B组术后2 h后血清UCH-L1浓度较A组明显升高[A组(0.238±0.067)μg/L vs B组(0.327±0.151)μg/L,P<0.05],并于术后8 h达到高峰。在术后24 h,2组血清UCH-L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0.208±0.078)μg/L vs B组(0.201±0.081)μg/L,P>0.05]。B组血清UCH-L1的峰值浓度和CPB时间明显相关(r=0.575,P=0.005)。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持续存在的严重神经系统合并症。结论与非CPB手术相比,应用选择性脑灌注的小儿主动脉弓部手术可引起血清UCH-L1浓度显著升高,并且与CPB时间密切相关。UCH-L1可以作为一个CPB相关脑损伤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大脑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 S100Β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