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疏水涂层在防除冰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彭健 周娟 +3 位作者 韦红草 罗宁康 汪希奎 梅益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共26页
鉴于积冰与霜雪覆盖对户外设备安全构成的严重威胁及导致的巨大经济损失,必须寻求高效的防除冰策略来减少户外设备表面积冰。在众多方法中,超疏水表面因其出色的憎水性能和简便的制备流程,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防除冰手段。阐述了固体表... 鉴于积冰与霜雪覆盖对户外设备安全构成的严重威胁及导致的巨大经济损失,必须寻求高效的防除冰策略来减少户外设备表面积冰。在众多方法中,超疏水表面因其出色的憎水性能和简便的制备流程,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防除冰手段。阐述了固体表面湿润性的基础理论及防除冰机理,指出超疏水表面可以通过减少固液界面接触面积、延长结冰时间及降低冰层附着力等方式,有效减少冰的生成或促使冰层脱落。重点综述了自修复性、耐磨性、电热及光热超疏水涂层在防除冰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现存的问题与挑战。此外,归纳了超疏水涂层的常用制备方法,并对不同方法的优劣势进行了评价。鉴于目前超疏水涂层的性能测试都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缺乏大规模的实际应用,最后对超疏水防除冰涂层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展望。通过持续的创新和研究,期待可以有更多经济、环保和高效,并且可大规模制备的仿生超疏水表面出现,为减少户外设备表面的结冰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防除冰机制 纳米涂层 润湿性 光/电热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碳系薄膜PTC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性能优化
2
作者 曲文 葛继鹏 +3 位作者 唐顼 周思曼 丰晓雨 杨春梅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5年第4期41-46,共6页
导电填料含量、比例和聚乙二醇含量对复合碳系薄膜的电热性能和PTC特性有显著影响。为确定最佳配比,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探究这些因素对体积电阻率的影响,并利用神经网络算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GNPs含量为48.52%,CNTs含量为51.4... 导电填料含量、比例和聚乙二醇含量对复合碳系薄膜的电热性能和PTC特性有显著影响。为确定最佳配比,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探究这些因素对体积电阻率的影响,并利用神经网络算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GNPs含量为48.52%,CNTs含量为51.48%,PEG含量为62.28%时,薄膜性能最佳,体积电阻率为22.18Ω·mm,PTC系数为9.21。经过优化制膜,测得体积电阻率为21.58Ω·mm,PTC系数为9.34,误差在5%以内,性能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碳系薄膜 正交试验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电热涂料的制备与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胡洪亮 刘龙祥 金玉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46,共4页
碳系电热涂料以高电热转化率、安全稳定、适用性强等特点成为电热功能性涂料主流的研究方向。其中以石墨烯为导电填料的石墨烯电热涂料深受研究人员青睐,但是影响石墨烯电热涂料性能的因素众多,为此国内外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碳系电热涂料以高电热转化率、安全稳定、适用性强等特点成为电热功能性涂料主流的研究方向。其中以石墨烯为导电填料的石墨烯电热涂料深受研究人员青睐,但是影响石墨烯电热涂料性能的因素众多,为此国内外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综述了影响石墨烯电热涂料性能的因素,着重分析了制备工艺、界面效应、分散度、粘结剂等对石墨烯电热涂料性能的影响,最后指出了石墨烯电热涂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电热涂料 界面效应 分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电热涂料的研发与应用进展
4
作者 秦予 薛国明 +3 位作者 徐杰 易征然 顾广新 娄鸿飞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0-84,共5页
石墨烯电热涂料以其高电热转换效率及节能环保等特性,引发了广泛关注。文中综述了石墨烯电热涂料的制备技术,分析了导电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优化石墨烯含量、复合填料设计、基料选择和提高分散性是提升石墨烯电热涂料性... 石墨烯电热涂料以其高电热转换效率及节能环保等特性,引发了广泛关注。文中综述了石墨烯电热涂料的制备技术,分析了导电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优化石墨烯含量、复合填料设计、基料选择和提高分散性是提升石墨烯电热涂料性能的核心策略。结合其在家居采暖、工业温控等领域的应用前景,指出高温稳定性与综合性能优化仍是当前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电热涂料 导电性能 工作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高效石墨烯复合涂料的电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黄坤 曾宪光 +2 位作者 裴嵩峰 张敬雨 任文才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17,共5页
分别在环氧、环氧改性有机硅、乙烯基树脂3种体系中,以石墨烯为导电填料,研究不同含量的石墨烯对涂料电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烯填充在乙烯基树脂中时,发热效率最高,石墨烯复合环氧树脂的涂层附着力最好;石墨烯与环氧改性有机硅... 分别在环氧、环氧改性有机硅、乙烯基树脂3种体系中,以石墨烯为导电填料,研究不同含量的石墨烯对涂料电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烯填充在乙烯基树脂中时,发热效率最高,石墨烯复合环氧树脂的涂层附着力最好;石墨烯与环氧改性有机硅复合综合性能最佳。当温度为25℃时,石墨烯含量为3%的环氧改性有机硅涂层在20 V低电压下通电2 min,涂层维持温度为61℃,涂层功率为12.5 W/dm^2,而且涂层物理性能最佳。石墨烯复合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的电热涂料能满足安全、便捷、高效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涂料 电热性能 石墨烯 复合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热型复合绝缘子防覆冰性能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胡琴 夏翰林 +3 位作者 张宇 谢松 蒋兴良 舒立春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039-3046,共8页
复合绝缘子覆冰会对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将电热型涂料涂覆于复合绝缘子表面能有效防止覆冰。基于传热学理论,建立了复合绝缘子雨凇覆冰时的传热平衡模型,提出了临界防冰功率的计算方法并总结了其影响因素。复合绝缘子临界防冰功率介... 复合绝缘子覆冰会对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将电热型涂料涂覆于复合绝缘子表面能有效防止覆冰。基于传热学理论,建立了复合绝缘子雨凇覆冰时的传热平衡模型,提出了临界防冰功率的计算方法并总结了其影响因素。复合绝缘子临界防冰功率介于0~136.8 W之间,临界防冰电流介于0~4.15 mA之间,环境温度与风速对临界防冰功率与电流有显著影响,而水滴中值体积直径影响较小。根据电路理论,给出了复合绝缘子电热功率的计算方法,推算出防冰用电热型涂层体积电阻率介于0.11 M?·cm与2.36 M?·cm之间。对涂覆石墨含量为20%、23%、25%电热型硅橡胶涂料的复合绝缘子进行了覆冰试验,试验表明以上绝缘子均有一定的防冰效果,防冰性能随涂层电阻的减小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型涂料 复合绝缘子 临界防冰功率 电热功率 防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填料对炭系电热涂料电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艾晓龙 夏金童 +4 位作者 赵敬利 赵庆才 李允柱 刘奉来 何成林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7-40,共4页
研究了石墨含量对炭系电热涂料电热性能的影响,并对以石墨为主要导电填料,配入一定质量的炭黑和碳化硅原料制备的炭系电热涂料电热性能进行了分析讨论。电热性能测试和SEM分析表明:石墨是炭系电热涂料优良的导电填料,当石墨含量为50%(... 研究了石墨含量对炭系电热涂料电热性能的影响,并对以石墨为主要导电填料,配入一定质量的炭黑和碳化硅原料制备的炭系电热涂料电热性能进行了分析讨论。电热性能测试和SEM分析表明:石墨是炭系电热涂料优良的导电填料,当石墨含量为50%(粘结剂为50%)时,在220 V的电压下通电10 min,其涂层的发热功率为18.6 W,发热温度为43℃;配入炭黑和碳化硅原料时,在同等测试条件下,配比为m(粘结剂)∶m(石墨)∶m(炭黑)=5∶3∶2的涂层电热性能最好,发热温度稳定在53℃,可用于民用采暖;配比为m(粘结剂)∶m(石墨)∶m(碳化硅)=5∶4∶1的涂层发热温度可稳定在37℃。实验表明:炭黑比碳化硅对炭系电热涂料的电热性能影响大,能较好地提高炭系电热涂料的电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涂料 电热性能 石墨 炭系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涂层石墨管对生物样品中微量镉测定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林淑钦 陈树榆 陈永立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9-84,共6页
本文采用金属涂层石墨管,结合使用(NH_4)_2HPO_4为基体改进剂及自动雾化淀积进样技术,对生物样品Cd的测定进行研究.通过实验表明,Ta,Zr,W,La等金属涂层管可提高镉的测定灵敏度和精度,有很强的抗共存离子干扰的能力,并可降低背景吸收干扰.
关键词 生物样品 涂层石墨管 原子吸收法 生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覆电热型涂料的复合绝缘子直流电场仿真与电气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胡琴 夏翰林 +3 位作者 蒋兴良 刘明军 李阳林 朱茂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6027-6034,共8页
复合绝缘子覆冰会对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将电热型涂料涂覆于复合绝缘子表面能有效防止覆冰,但会对安全性能造成影响。为研究电热型涂层对复合绝缘子电场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法对涂覆电热型涂料的复合绝缘子进行直流电场仿真计算,得出... 复合绝缘子覆冰会对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将电热型涂料涂覆于复合绝缘子表面能有效防止覆冰,但会对安全性能造成影响。为研究电热型涂层对复合绝缘子电场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法对涂覆电热型涂料的复合绝缘子进行直流电场仿真计算,得出"开关"数量越多,对复合绝缘子电位分布的改变程度越弱,沿面电场畸变点越多,并以沿面电场低于电晕起始场强作为标准,选择出最优的涂层布置方式。通过对电热型复合绝缘子进行直流电气特性试验,得出涂层电阻会使污闪电压下降,污层盐密对污闪电压和冰闪电压的影响规律取决于涂层电阻,并以最大耐受电压高于系统目标耐受电压作为标准,筛选出满足安全性能的电热型复合绝缘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型涂料 复合绝缘子 沿面电场 直流电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热线爆定向喷涂制备stellite/WC复合涂层的特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蒲泽林 刘宗德 +1 位作者 杨昆 毛雪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5-299,共5页
利用电热线爆定向喷涂方法在45钢基体上制备了stellite/WC复合涂层,运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对复合涂层的形貌、微观结构以及涂层的基体结合机理进行了分析,利用纳米硬度计测量了复合涂层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结果表明:涂层致密,无层状结构... 利用电热线爆定向喷涂方法在45钢基体上制备了stellite/WC复合涂层,运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对复合涂层的形貌、微观结构以及涂层的基体结合机理进行了分析,利用纳米硬度计测量了复合涂层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结果表明:涂层致密,无层状结构出现;喷涂过程中涂层颗粒在基体上的快速凝固使得涂层晶粒细小均匀,晶粒为200~500 nm;涂层与基体界面发生了元素扩散现象,为扩散-冶金结合;涂层硬度的最大值为18.6 GPa,模量的最大值为310 GPa,硬度和模量沿横截面都呈现先增加而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线爆定向喷涂 stellite/WC复合涂层 硬度 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电热涂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洪亮 蒋呈颖 李晶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69,共4页
总结了石墨烯电热涂料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电热涂料的制备工艺,综述了石墨烯电热涂料的导电性能、控温性能和工作稳定性,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从而为石墨烯电热涂料的研发和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石墨烯 电热涂料 控温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热涂料自控温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洪亮 王春辉 李晶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98-2201,共4页
综述了电热涂料的应用领域,自控温机理、自控温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了隧道效应理论、热膨胀理论等多种控温机理;分析了导电填料、聚合物基体的种类以及占比、球磨、丝网印刷等制备工艺以及辐照交联和偶联剂等改性技术对电热涂料控温性... 综述了电热涂料的应用领域,自控温机理、自控温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了隧道效应理论、热膨胀理论等多种控温机理;分析了导电填料、聚合物基体的种类以及占比、球磨、丝网印刷等制备工艺以及辐照交联和偶联剂等改性技术对电热涂料控温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现阶段电热涂料存在自控温性能、耐久性、工作稳定性差的问题;对电热涂料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涂料 控温机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系电热涂料的制备及其自控温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夏金童 涂川俊 +2 位作者 陈振华 吴旭升 焉国宝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9-82,共4页
针对传统有机型电热涂料及常用无机型电热涂料涂层电热性能不稳定等问题,采用复合型炭系粉料作为主要导电材料,掺杂一定体积比的金属组元,以共混无机粘结剂为基体,在耐热载体表面预埋超薄电极后,用特制涂覆法工艺成型后经二次固化,制得... 针对传统有机型电热涂料及常用无机型电热涂料涂层电热性能不稳定等问题,采用复合型炭系粉料作为主要导电材料,掺杂一定体积比的金属组元,以共混无机粘结剂为基体,在耐热载体表面预埋超薄电极后,用特制涂覆法工艺成型后经二次固化,制得在安全电压下即具有优良电热性能的自控温炭系电热涂层。用SEM电镜对涂层微观结构和粒子分布状态进行表征;用SX1934(SZ-82)数字式四探针测试仪和YD05A型电参数测定仪对电热涂层进行电学、热学等性能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质磷酸盐化合物为粘结剂,以石墨/炭黑/金属粉混合物为导电填料制得的电热涂层的体积电阻率稳定,其表面发热温度具有可控性;研究还发现,在室温为23±2℃,电压为36 V,通电60 m in,导电填料含量为30%的炭系电热涂层的表面发热温度稳定在126.6℃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涂料 炭系 自控温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炭系电热涂料的制备及电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晨 程相林 +4 位作者 赵建宏 孙世昌 任靖宇 杨威 苑立奇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2-38,共7页
为开发出电热性能优良、适用范围较宽、性能稳定的电热涂料,以炭黑、碳纤维、石墨烯为导电填料,丙烯酸乳胶为粘结剂,制备了水性炭系电热涂料。分析了3种导电填料对涂层电热性能的影响,并对涂层的表面温度、体积电阻率、升温速率、附着... 为开发出电热性能优良、适用范围较宽、性能稳定的电热涂料,以炭黑、碳纤维、石墨烯为导电填料,丙烯酸乳胶为粘结剂,制备了水性炭系电热涂料。分析了3种导电填料对涂层电热性能的影响,并对涂层的表面温度、体积电阻率、升温速率、附着力、耐热性以及表面形貌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24 V电压下,涂层尺寸为60 cm×30 cm,厚度约为0.2 mm,炭黑添加量为1.5%,碳纤维添加量为0.6%,石墨烯添加量为2.5%时,涂层具有优良的电热性能,表面温度为108.1℃,体积电阻率为2.2Ω·cm,附着力达到0级,贮存稳定性和耐热性能均较好,初步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系电热涂料 炭黑 碳纤维 石墨烯 电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聚物基碳系电热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郭佩 崔学民 +2 位作者 林朝旭 杨思杰 吕学森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9-476,共8页
电热涂料具有优异的电热性能,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的新型功能涂料。传统有机电热涂料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含量高、制备成本高,而传统无机电热涂料制备过程复杂、涂层发热不稳定。本文以石墨、炭黑粉、多壁碳纳米... 电热涂料具有优异的电热性能,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的新型功能涂料。传统有机电热涂料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含量高、制备成本高,而传统无机电热涂料制备过程复杂、涂层发热不稳定。本文以石墨、炭黑粉、多壁碳纳米管作为导电填料分别制备得到三种地聚物基环保型电热涂料,并对三种填料制备所得涂层的导电性、电热性及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壁碳纳米管为填料制备所得涂层的电性能及热性能优于石墨和炭黑粉,当掺量为4wt.%时就达到涂层的体积电阻率,其电阻率可降低至8.956Ω·cm,36V交变电流通电480 s其发热温度可升高到84.9℃,在通电100次后仍保持着优良的电热性能。从涂层SEM可以得知,碳系填料均匀地分散在地聚物三维网络结构中,这不仅有利于涂层实现良好的导电性,也有利于其保持良好的机械性能及耐久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物 电热涂料 碳系 电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热爆炸喷涂法制备TiC涂层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强 刘宗德 安江英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49,共4页
采用电热爆炸定向喷涂工艺在镍合金基体上制备TiC涂层,借助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分别对涂层显微组织、涂层硬度进行了测试。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对涂层的晶粒尺寸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电热爆炸定向喷涂制备的涂层组织晶粒明显细化,涂层... 采用电热爆炸定向喷涂工艺在镍合金基体上制备TiC涂层,借助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分别对涂层显微组织、涂层硬度进行了测试。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对涂层的晶粒尺寸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电热爆炸定向喷涂制备的涂层组织晶粒明显细化,涂层组织为典型的快速凝固组织。涂层组织比原始喷涂材料镍合金组织细小、均匀;TiC涂层中大晶粒所占涂层面积为93.6%,小晶粒所占面积为6.4%;大晶粒的弦长平均值为500 nm左右,小晶粒的弦长平均值为81 nm左右;表层有些孔隙;涂层硬度均明显高于基体材料镍合金的硬度,其最高硬度达到了582.5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爆炸喷涂 TIC涂层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纬编提花导电针织物的电热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诗 刘夙 龙海如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26,共8页
基于纬编针织物线圈的几何形态,构建一种提花导电针织物的电阻模型,并推导织物面电阻的理论计算式,同时开发不同导电纱成圈数占比的纬编提花导电针织物,通过试验对所建立电阻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电阻模型的电阻值与试验电阻... 基于纬编针织物线圈的几何形态,构建一种提花导电针织物的电阻模型,并推导织物面电阻的理论计算式,同时开发不同导电纱成圈数占比的纬编提花导电针织物,通过试验对所建立电阻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电阻模型的电阻值与试验电阻值的最大绝对误差为0.104Ω,最大相对误差为6.42%,两者吻合程度较高,可以用该电阻模型预测纬编提花结构设计对导电针织物电学性能的影响。对纬编提花导电针织物进行热性能测试,织物平衡温度可达48.8~62.9℃,且热稳定性好,满足电加热服电热元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物 纬编提花 电加热织物 电阻模型 镀银纱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烧结式改性碳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热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晶 熊祎 +3 位作者 陈春亮 王慧鹏 董雄伟 陈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53-960,共8页
通过一体烧结法将改性碳纤维和陶瓷粉末(高岭土,长石和石英)结合起来制备改性碳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烧制过程在氮气氛围下同时实现碳纤维的抗氧化保护作用和无机前驱体的陶瓷化。通过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仪(TGA)、X射线衍射仪(XRD... 通过一体烧结法将改性碳纤维和陶瓷粉末(高岭土,长石和石英)结合起来制备改性碳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烧制过程在氮气氛围下同时实现碳纤维的抗氧化保护作用和无机前驱体的陶瓷化。通过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仪(TGA)、X射线衍射仪(XRD)对该复合材料内的碳纤维进行表征,涂覆抗氧化涂层使得碳纤维在高温(1100~1200℃)下烧结时能保持其完整性,进而保证所制备的改性碳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具备显著的电热效应。改性碳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电热效率与碳纤维束长度、碳纤维束根数有关。碳纤维束越长、根数越多,复合材料的电热效率越高。良好的电热特性和稳定性能使该复合材料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将该复合材料投入工业化生产能改善传统的室内采暖设备耗电量大、用电安全隐患等问题,是室内采暖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烧结 抗氧化涂层 陶瓷 复合材料 电热性能 热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丝包覆对碳纤维束及其复合材料电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锐 盛建祥 +2 位作者 张子航 倪庆清 傅雅琴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共7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电热性能,文章采用空心锭子纺丝法制备一系列蚕丝包覆碳纤维复合丝,并采用真空模塑方法制备蚕丝包覆碳纤维复合丝/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蚕丝包覆碳纤维复合丝的形貌... 为了进一步提高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电热性能,文章采用空心锭子纺丝法制备一系列蚕丝包覆碳纤维复合丝,并采用真空模塑方法制备蚕丝包覆碳纤维复合丝/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蚕丝包覆碳纤维复合丝的形貌,通过直流稳压电源和红外热成像仪探讨碳纤维束和包覆纱及其复合材料的电热性能。结果表明:蚕丝包覆碳纤维复合丝的电阻随蚕丝包缠度的增加而降低,当包缠度达到最大(包覆度100%)时,包覆纱的电阻降低了5.54%,其复合材料电阻降低了10.4%;当外加电压为2.2 V时,包缠度最大的包覆纱温度为52.2℃,相比于未包覆的碳纤维束的43.8℃增加了19.2%,同样的电压下,包缠度最大的包覆纱复合材料温度为123.47℃,比碳纤维复合材料温度(114.85℃)增加了7.5%。显示了蚕丝包覆对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电热性能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蚕丝 包覆纱 复合材料 电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等离子喷涂MoSi2-30Al2O3电热涂层的组织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炎哲 刘敏 +4 位作者 杨焜 曾威 宋进兵 邓春明 邓畅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6-652,共7页
以MoSi2-30Al2O3混合粉末为原料,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MoSi2-Al2O3体系电热涂层。采用XRD、SEM、通电测试、热重-差热分析等对涂层的相组成、组织形貌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oSi2-30Al2O3电热涂层体系组织均匀致密,添加Al... 以MoSi2-30Al2O3混合粉末为原料,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MoSi2-Al2O3体系电热涂层。采用XRD、SEM、通电测试、热重-差热分析等对涂层的相组成、组织形貌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oSi2-30Al2O3电热涂层体系组织均匀致密,添加Al2O3能改善MoSi2的电阻率及低温抗氧化性;MoSi2-30Al2O3涂层电热性能优异,在循环加热测试中,能稳定地加热到320℃并长时间保温,辊面温度分布均匀,中部温差控制在25℃之内;循环加热过程中的氧化及热应力的弛豫会导致涂层产生裂纹及孔隙进而导致涂层电阻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材料 MoSi2-Al2O3复合涂层 等离子喷涂 电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