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沥青混合料生产阶段碳排放预测模型构建
1
作者 王春红 张玉斌 +2 位作者 任园 邓欣然 索智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98,共6页
调研了安徽省六安市A、B两座拌合站夏冬两季4种沥青混合料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选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对沥青混合料生产阶段碳排放当量的影响权重,根据权重大小确定模型建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关键指标,构建基于实测数据的碳... 调研了安徽省六安市A、B两座拌合站夏冬两季4种沥青混合料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选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对沥青混合料生产阶段碳排放当量的影响权重,根据权重大小确定模型建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关键指标,构建基于实测数据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碳排放模型计算结果介于传统的理论计算法和定额计算法之间,符合现有的计算规律,具有较高的测算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计算模型 层次分析法 沥青拌合站 实测值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生态安全屏障区县域单元碳排放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黄河流域为例
2
作者 张永芳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2,共9页
黄河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带,长期面临经济发展滞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土地资源破坏、生态脆弱等多重困境,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实现黄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任重而道远。基于2000—2021年黄河流域县域碳排放的面板数据,... 黄河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带,长期面临经济发展滞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土地资源破坏、生态脆弱等多重困境,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实现黄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任重而道远。基于2000—2021年黄河流域县域碳排放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相关性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分析法,探究黄河流域县域碳排放的时空演变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1年期间黄河流域县域碳排放总量不断提高,其中以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南省碳排放量高居首位,青海省碳排放量低居末位。各流域碳排放年均增长量呈现“上游提高、中下游保持”的总体态势。黄河流域县域碳排放高高集聚区(H-H)集中在以青州市、汝州市、固阳县等为代表的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并沿黄河流域两岸呈现高碳排“簇状”分布的聚集特征;低低集聚区(L-L)主要集中在以迭部县、宕昌县、宜君县等为代表的黄河流域中上游。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对黄河流域上游、下游县域地区碳排放影响力度最强,黄河流域中游地区碳排放影响因素最强的为第二产业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碳排放 ESDA数据分析法 黄河流域 地理探测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物流中心运营阶段碳排放计算方法
3
作者 胡月琪 张玉召 +1 位作者 邓璐媛 刘传朋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6,共8页
铁路物流中心是多式联运立体网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货运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对铁路物流中心运营阶段产生的碳排放进行计算并提出针对性减排策略,从而更好地发挥铁路绿色低碳环保优势。首先,从铁路物流中心内部货物周转的角度出发,对... 铁路物流中心是多式联运立体网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货运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对铁路物流中心运营阶段产生的碳排放进行计算并提出针对性减排策略,从而更好地发挥铁路绿色低碳环保优势。首先,从铁路物流中心内部货物周转的角度出发,对铁路物流中心主要作业内容进行梳理,划分碳排放的计算范围,得出铁路物流中心碳排放清单。在此基础上,分析铁路物流中心不同设备设施的作业方式,采用碳排放因子法对不同能源类型的作业设备进行分类后归纳计算。其次,以某二级铁路物流中心为例,定量计算其2021年运营时产生的碳排放量为15.16万t。结果表明,水平运输设备的碳排放量占运营阶段总排放量的50%以上,其次为装卸搬运设备,固定设备占比最少。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为柴油与电力消耗,其中柴油占比51%,电力占比49%。最后,基于计算结果,进一步研究影响碳排放量的因素,分别讨论增加电力机车投入比例、减少电力碳排放系数与提升装卸搬运设备运行效率的减排效果。通过计算对比发现,增加电力机车的投入比例具有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是铁路物流中心早日实现低碳运营的重要手段。未来,铁路物流中心可从改善能源运用结构、优化设备工作时长等方面减少其碳排放,推动铁路物流中心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碳排放计算 铁路物流中心 碳排放因子法 运营阶段 减排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碳排放测算方法研究评述及启示
4
作者 王乙喆 王兴平 陈秋伊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112,共13页
为更好推动低碳城乡规划实践,需全面审视各类城市碳排放测算研究成果,以形成更全面的城市碳排放图景认知。回顾相关研究,在基础原理层面,存在基于“城市活动”端和基于“气体观测”端两大城市碳排放测算框架。面向低碳实践,形成了三大... 为更好推动低碳城乡规划实践,需全面审视各类城市碳排放测算研究成果,以形成更全面的城市碳排放图景认知。回顾相关研究,在基础原理层面,存在基于“城市活动”端和基于“气体观测”端两大城市碳排放测算框架。面向低碳实践,形成了三大主要研究视角,即“生产消费”视角、“时空分配”视角和“实测”视角。三大视角展示了不同侧面的城市碳排放图景,为低碳城市实践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基于当前低碳城乡规划实践需求,提出需要注意的三方面工作:(1)注重低碳城市实践的公平性,加强消费视角导向的城乡规划方法研究;(2)构建基于多元视角下的城市碳排放测算方法的低碳城乡规划工具组;(3)加强基于城市碳排放测算方法的低碳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碳排放 测算方法 评述 低碳 城乡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ICT资本对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的影响机制研究
5
作者 徐琼 钟美瑞 董宇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87,共15页
信息通讯技术(ICT)在资源环境领域的渗透融合,为区域协同降污减排提供了重要潜力。基于中国2000—2022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截断正态退出的双曲线效率模型核算中国各省份ICT资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精准刻画中国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并进... 信息通讯技术(ICT)在资源环境领域的渗透融合,为区域协同降污减排提供了重要潜力。基于中国2000—2022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截断正态退出的双曲线效率模型核算中国各省份ICT资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精准刻画中国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并进一步检验ICT资本对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ICT资本有助于中国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的增强,深入推进省际碳减排协同实现互利共赢。ICT资本主要通过缩小区域收入差距、促进资源配置和增强环境规制来加强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考虑到ICT资本异质性,ICT通讯资本和硬件资本对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的影响更为突出;考虑到地理区位异质性,ICT资本对中国东部和中部省份的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的影响更显著;考虑到区域特征异质性,低碳试点省份、能源密集型省份以及高技术创新型省份的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更易受ICT资本的影响。本研究为ICT与碳排放相关研究拓展了新思路,也为充分释放ICT资本红利,利用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构建有效的协同降污减排区域共同体,助推“双碳”目标早日实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T资本 碳排放 空间关联网络 碳减排协同 社会网络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奶牛养殖业碳排放测算及动态演变分析
6
作者 李东桧 刘逸清 +2 位作者 李梦迪 张河 张艳新 《河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5-30,105,共7页
绿色低碳农业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奶牛养殖业作为农业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排放问题尤为突出。基于2012—2022年面源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和空间相关性,对我国奶牛养殖... 绿色低碳农业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奶牛养殖业作为农业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排放问题尤为突出。基于2012—2022年面源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和空间相关性,对我国奶牛养殖业碳排放的分布、时序演变、空间关联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2—2022年我国奶牛养殖业碳排放总量、奶牛肠道发酵、粪便管理的碳排放量变动趋势基本一致,整体呈下降趋势;奶牛养殖业碳排放的核密度曲线中心总体趋向右移,2022年的峰值较2012年明显减少且变化范围变窄,说明各地区奶牛养殖业的碳排放正从集中向分散演化;2022年我国奶牛养殖业碳排放主要呈现H-H和L-L型空间聚集特征,存在全局正的空间自相关性。根据结论,提出加强政府支持力度、促进清洁能源等技术研发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养殖业 碳排放测算 核密度估计 空间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测量技术赋能燃煤电厂碳排放计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姚顺春 刘泽明 +7 位作者 卢志民 郭松杰 谢子立 李峥辉 黄泳如 李龙千 卢伟业 陈小玄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31,共14页
火力发电企业作为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在我国和全球加速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下,火电企业积极响应国家“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战略部署。在此背景下,精确计量燃煤电厂的碳排... 火力发电企业作为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在我国和全球加速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下,火电企业积极响应国家“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战略部署。在此背景下,精确计量燃煤电厂的碳排放量变得至关重要。在燃煤电厂碳计量中,烟气流量影响燃煤发电中在线监测法的精度,而燃煤消耗量、燃煤元素碳含量以及飞灰碳含量共同决定核算法的可靠性。目前,大多数燃煤发电企业只对流量和燃煤消耗量进行实时监测,在现场恶劣的环境中对燃煤元素碳含量以及飞灰碳含量进行短周期、高频次的直接监测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以及物力,流量监测设备也易受烟道环境影响。而软测量技术以其高效和低成本的特点,可为传统碳排放计量过程中关键参数的监测提供一种替代方法。鉴于此,首先阐述了软测量模型的建立过程,包含数据预处理、辅助变量选择、软测量模型建立以及模型校正。数据预处理能够确保数据质量,提高建模效率;辅助变量选择是从大量潜在的变量中筛选出对目标变量的辅助变量,进一步提高建模效率;软测量模型建立主要是基于机理建模和数据驱动建模,是实现目标变量预测的核心;模型校正通过实际的离线或在线数据,对模型进行进一步优化,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其次,针对碳计量相关参数,分析了烟气流量、燃煤消耗量、燃煤元素碳含量和飞灰碳含量监测存在的问题,论述了软测量技术在上述碳计量关键参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应用,评估了机理建模和数据驱动建模技术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实用性。其中,机理分析建模主要基于电厂锅炉进出口的能量平衡以及烟风质量守恒等原理,有着确定的数学物理关系式,具有高度可解释性和稳定性,但是建模过程复杂,预测精度较低;数据驱动建模主要是利用各种机器学习方法,基于电厂分布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丰富的运行数据,对碳计量关键参数进行“黑箱建模”,克服了机理分析建模复杂的过程分析,精度相对较高,但是建模过程不明确,且模型对于不同机组的泛化能力较差。最后,对于软测量技术在碳排放计量领域的发展应用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对电厂各参数之间的时序结构、电厂自身计算能力的限制以及机理分析融合数据驱动方法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并对国外二氧化碳预测性排放系统结合软测量技术在国内外燃煤电厂的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碳排放计量 软测量技术 在线监测法 核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城镇雨水系统碳排放核算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李俊奇 王泓洁 李惠民 《水资源保护》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3,共11页
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核算对象、核算范围、核算方法及排放因子等方面,对现有城镇雨水系统碳排放核算研究情况进行了系统回顾。结果表明:现有研究基本明确了雨水系统碳排放核算公式,为开展多尺度雨水系统碳排放核算奠定了方法基础;现有研... 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核算对象、核算范围、核算方法及排放因子等方面,对现有城镇雨水系统碳排放核算研究情况进行了系统回顾。结果表明:现有研究基本明确了雨水系统碳排放核算公式,为开展多尺度雨水系统碳排放核算奠定了方法基础;现有研究核算了部分雨水设施部分阶段的碳排放因子,但存在核算范围不一致、方法不统一、排放因子不透明等问题,不同研究结果之间可比性较差,核算结果具有很大不确定性;雨水设施碳排放因子完整性较差,与形成统一规范的雨水系统碳排放核算体系存在一定的差距。为规范雨水系统碳排放核算体系,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截留式排水体制下雨水系统核算边界划分、直接碳排放精准测度和水能利用的碳抵消效应,逐步构建适用于雨水系统碳排放核算的综合因子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雨水系统 碳排放核算 碳抵消效应 碳排放因子法 内容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寒冷地区交通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石振武 李琳 王金茹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9-226,共8页
北方地区气候寒冷,交通工具燃油效率低、车内加热需求增加及路面积雪结冰等复杂道路条件导致交通碳排放增加。因此,有必要针对寒冷地区的交通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分析,识别关键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降低碳排放。以典型北方寒冷地区黑龙江省... 北方地区气候寒冷,交通工具燃油效率低、车内加热需求增加及路面积雪结冰等复杂道路条件导致交通碳排放增加。因此,有必要针对寒冷地区的交通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分析,识别关键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降低碳排放。以典型北方寒冷地区黑龙江省为例,采用Tapio脱钩测度模型及GDIM因素分解法对2006—2021年黑龙江省交通行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展开分析,分解得到8个驱动因素并发现其脱钩状态呈现“强脱钩-扩张负脱钩-强脱钩”,其中交通产值碳强度和单位交通行业产值的能耗促进脱钩,交通行业总产值和总周转量阻碍脱钩;另外交通行业总产值、能源消耗量对碳排放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交通产值碳强度和单位交通行业产值的能耗对碳排放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冷地区 交通碳排放 Tapio脱钩模型 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 驱动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路基挡墙碳减排方案优选及降碳策略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鲍学英 申中帅 +2 位作者 刘北胜 李慧 李子龙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42-3853,共12页
铁路路基挡墙在铁路路基全生命周期产生的碳排放不可忽视。为探析不同类型挡墙碳排放水平,选取3种典型挡墙展开研究,提取碳减排最优方案并剖析不同策略组合对其碳排放影响,进而提出碳减排综合策略。首先基于LCA理论,将加筋土挡墙、重力... 铁路路基挡墙在铁路路基全生命周期产生的碳排放不可忽视。为探析不同类型挡墙碳排放水平,选取3种典型挡墙展开研究,提取碳减排最优方案并剖析不同策略组合对其碳排放影响,进而提出碳减排综合策略。首先基于LCA理论,将加筋土挡墙、重力式挡墙及土钉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分为建材生产、建材运输、施工建造与运营维护4个阶段,基于功能单位,利用碳排放因子法并依据碳排放计算模型测算各类型挡墙各阶段与总碳排放量。研究结果表明,加筋土挡墙因边坡植被固碳能力使其全生命周期表征出固碳效应,且固碳量为197.300 t,重力式挡墙与土钉墙总碳排放量分别为489.344 t和51.834t,故将加筋土挡墙作为碳减排最优方案。然后以加筋土挡墙为研究对象,提取其设计阶段碳排放影响因素,并利用敏感性分析方法识别出其碳排放最敏感的因素为边坡植被类型,其次为挡墙坡度。最后选取百喜草、结缕草、黑麦草3种植被与1∶0.4、1∶0.5、1∶0.6、1∶0.7这4种坡度,分析不同策略组合对加筋土挡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综合影响。研究表明,对碳汇能力较强的百喜草,降低坡度可提高全生命周期固碳量;对碳汇能力一般的结缕草,避免不利坡度以提高全生命周期固碳量;对碳汇能力较弱的黑麦草,提升坡度可提高挡墙全生命周期固碳量。研究成果可为铁路挡墙降碳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挡墙 LCA理论 碳排放计算模型 加筋土挡墙 敏感性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化一体化型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万子岸 张振莉 +3 位作者 王正元 李勍 刘克峰 高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16,共4页
以ISO/TS 14067、GHG Protocol和PAS 2050为依据,描述了炼化一体化型企业全厂碳排放和炼化产品碳足迹的核算方法。通过建立炼化一体化型企业单装置核算模型和全厂核算模型,分析了如何将间接排放分摊到各炼化产品中以及不同碳排放分配方... 以ISO/TS 14067、GHG Protocol和PAS 2050为依据,描述了炼化一体化型企业全厂碳排放和炼化产品碳足迹的核算方法。通过建立炼化一体化型企业单装置核算模型和全厂核算模型,分析了如何将间接排放分摊到各炼化产品中以及不同碳排放分配方式的适用范围,并对未来炼化一体化型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化一体化型企业 生命周期研究 碳排放 碳足迹 核算方法 分配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机组碳排放量及碳敏感性通用矩阵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冉鹏 王静 +3 位作者 李政 刘旭 曾庆华 李伟起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7-955,共9页
为实现火电机组碳排放量的简便准确计量及掌握运行因素对机组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在排放因子法技术上,参考传统q-γ-τ矩阵结构形式,根据求解火电机组碳排放量的需要,并掌握运行参数对发电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建立了火电机组碳排放量及碳敏... 为实现火电机组碳排放量的简便准确计量及掌握运行因素对机组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在排放因子法技术上,参考传统q-γ-τ矩阵结构形式,根据求解火电机组碳排放量的需要,并掌握运行参数对发电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建立了火电机组碳排放量及碳敏感性通用矩阵模型,确定了矩阵填写规则。采用热平衡法结合物料衡算法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与排放因子法核算结果对比;核算了某火电机组24 h的碳排放量,分析了排烟氧量、主蒸汽温度和压力波动时的发电碳排放强度的扰动量ΔM CO_(2)。结果表明:相较于排放因子法,本文所提模型缩短了碳排放量核算的时间跨度,且能提高碳排放量核算的精度;该机组24 h的碳排放量为5780.644 t;当排烟氧量降低0.1%时,ΔM CO_(2)为1.7726 g/(kW·h);当主蒸汽温度升高0.5 K时,ΔM CO_(2)为3.0206 g/(kW·h);当主蒸汽压力增加0.2 MPa时,ΔM CO_(2)为0.3788 g/(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量 碳敏感性通用矩阵 发电碳排放强度 碳排放计量方法 火电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农业发展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仝昊天 夏恩君 +1 位作者 孙聪 黄洁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079-7094,共16页
通过核算农业碳排放效率及评价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探究了设施农业发展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在方法上选用超效率SBM模型,从“农牧渔”维度测算农牧渔维度的农业碳排放效率(ACEE),运用核密度估计对结果进行分析;通过熵权法构建设施农... 通过核算农业碳排放效率及评价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探究了设施农业发展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在方法上选用超效率SBM模型,从“农牧渔”维度测算农牧渔维度的农业碳排放效率(ACEE),运用核密度估计对结果进行分析;通过熵权法构建设施农业发展指数(FADI)评价指标;应用STIRPAT面板回归模型对设施农业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具体影响进行实证研究.ACEE与FADI的研究结果显示,2010~2020年间全国农业碳排放效率平均提升了49.13%,其中东部西部上升最明显,分别提升了56.72%与52.96%;全国大部分省份的设施农业发展水平皆有提升,平均增长率为2.88%,但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较为落后.STIRPAT模型结果显示设施农业的发展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经济发展向好、人口规模增长、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都对提升农业碳排放效率有促进作用.但正向效应目前仅出现在东部地区,西部、东北与中部仍然为负.研究结果表明,设施农业发展对全国农业碳排放效率有正向影响,主依托东部地区的拉动效应,各区域间农业碳排放效率仍有较大差异,设施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农业碳排放效率 核密度分析 熵权法 面板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KC理论下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二者关系研究——浙江省与安徽省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何飞扬 刘天乐 +1 位作者 周智杰 胡榕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29,共9页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二者关系协调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大意义。论文以浙江与安徽为对比案例,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出发,基于脱钩模型和因素分解法,分析1997—2020年省域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EKC曲线、脱钩态势及驱动因素。研...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二者关系协调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大意义。论文以浙江与安徽为对比案例,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出发,基于脱钩模型和因素分解法,分析1997—2020年省域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EKC曲线、脱钩态势及驱动因素。研究表明,浙江、安徽两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EKC不符合传统倒“U”型曲线,均经历两次拐点,浙江为“N”型EKC,拐点年约为2007年和2014年,对应人均经济总量为36766元和73388元,安徽省为微弱的倒“N”型EKC曲线,拐点年约为1998年和2013年,对应人均经济总量为4452元和32733元;浙江碳排放脱钩由扩张负脱钩向强脱钩与弱脱钩方向转变,安徽以弱脱钩状态为主;能源结构与强度效应对浙江省的碳排放脱钩促进作用明显,而经济增长与能源结构效应对安徽省碳排放脱钩起负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经济增长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脱钩分析 LMDI因素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碳排放计量与分析方法综述 被引量:33
15
作者 刘昱良 李姚旺 +5 位作者 周春雷 宋金伟 邓皓元 杜尔顺 张宁 康重庆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20-2235,I0011,共17页
碳排放的准确计量与分析是电力部门实现低碳转型与深度脱碳的基础和前提。该文分析电力系统中碳排放的来源与特性,阐明电力系统中直接碳排放与间接碳排放的含义与区别,说明电力系统中精准碳计量与分析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和... 碳排放的准确计量与分析是电力部门实现低碳转型与深度脱碳的基础和前提。该文分析电力系统中碳排放的来源与特性,阐明电力系统中直接碳排放与间接碳排放的含义与区别,说明电力系统中精准碳计量与分析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和归纳电力系统直接和间接碳排放的计量与分析方法;对现有相关研究中提出的碳计量与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围绕原理、优缺点以及应用现状等方面对不同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电力系统直接和间接碳排放计量与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我国电力系统碳排放计量与分析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供参考,助力电力系统的低碳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电力系统 碳计量与碳分析方法 直接碳排放 间接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水平测度及其时空收敛性研究——基于“减污、降碳、扩绿、增长”的四维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泓钢 王益如 吴伟光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6-195,共10页
协同推进农业减污降碳是打好防污攻坚战的关键路径和重要抓手。基于200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从减污、降碳、扩绿和增长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中国农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水平,并采用耦合模型、核密度估... 协同推进农业减污降碳是打好防污攻坚战的关键路径和重要抓手。基于200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从减污、降碳、扩绿和增长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中国农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水平,并采用耦合模型、核密度估计、空间收敛模型等方法对该指标的耦合协调度、动态演进以及空间收敛趋势进行探讨。结果显示:(1)中国农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水平逐年提升,但减污与降碳两个子系统呈下降趋势。(2)我国及三大区域均处于明显上升的高耦合水平阶段,但整体耦合协调程度还处于中等水平,尚未形成良好的耦合发展态势。(3)中国农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分布的多极化趋势在减弱。(4)中国农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水平存在显著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因此,各地区要因地制宜并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农业减污降碳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农业面源污染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水平测度 收敛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钢质低碳基坑支护体系工程应用与碳排放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钟铮 陈锦剑 王美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55-160,共6页
基于深基坑工程碳排放生命周期理论,以上海某绿色科技示范楼项目为背景,针对PC工法组合钢管桩围护结合预应力型钢组合支撑构成的全钢质低碳支护方案和混凝土常规支护方案的基坑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定量计算与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 基于深基坑工程碳排放生命周期理论,以上海某绿色科技示范楼项目为背景,针对PC工法组合钢管桩围护结合预应力型钢组合支撑构成的全钢质低碳支护方案和混凝土常规支护方案的基坑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定量计算与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钢质支护体系的基坑生命周期总碳排放量为混凝土支护体系的21%,通过增加重复使用次数、选择低能耗机械、缩短运输距离等措施,可进一步减少全钢质支护体系的碳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钢质支护体系 PC工法组合钢管桩 预应力型钢组合支撑 碳排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镍资源物质流动与碳排放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孟星宇 宗宇航 +2 位作者 张西华 阎文艺 孙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563-6572,共10页
镍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镍消费国,但镍资源在我国的贸易流动及各省碳排放分布尚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基于全生... 镍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镍消费国,但镍资源在我国的贸易流动及各省碳排放分布尚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将物质流分析法(MFA)和排放因子法(IPCC)相结合,开展了中国2010—2020年镍物质流动分析和不同省份典型镍产品碳排放核算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镍物质流从2010年的60×10^(4)t增加至2020年的124×10^(4)t,其中采矿阶段主要源于进口,冶炼阶段由进口为主转变为国内供应为主,产品制造阶段不锈钢占比最大,终端应用阶段镍产品经回收后循环利用。1t精炼镍生产阶段、镍铁生产阶段、硫酸镍生产阶段的碳排放量分别为CO_(2)10.19t、CO_(2)14.01t、CO_(2)28.76t;国内精炼镍、镍铁、硫酸镍在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在甘肃、山东、广东等地,时间上碳排放分别呈递增、波动和显著增长趋势。在能源低碳转型背景下,厘清镍资源物质流动和相关产品碳排放分布的关系,有助于完善镍资源管理机制,为实现我国镍工业低碳循环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及方法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流动 碳排放 全生命周期 物质流分析法 排放因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E框架下我国省域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组态分析——NCA与fsQCA方法相结合 被引量:6
19
作者 石志恒 王瑞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66-1577,共12页
发展低碳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探索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联动效应是发展低碳农业的必经之路。为厘清我国省域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复杂因果关系,本研究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构建了我国省域农业碳排放影... 发展低碳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探索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联动效应是发展低碳农业的必经之路。为厘清我国省域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复杂因果关系,本研究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构建了我国省域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采用投入产出模型核算2017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和西藏)农业碳排放总量,并将必要条件分析(NCA)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相结合对2017年我国各省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展开组态分析。结果表明:1)单个因素并不是实现农业低碳排放的必要条件,只有技术、组织和环境三方因素相互促进才能实现农业低碳排放;2)驱动农业低碳排放的影响路径可总结为3条:机械主导型、机械-结构协同型与结构-环境协同型,由此可见,各省农业低碳发展呈多元化驱动路径;3)导致农业非低碳排放的影响路径可总结为两条:机械-结构缺失型和机械-环境缺失型。综合农业低碳排放和非低碳排放的影响路径来看,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环境规制是影响农业碳排放的关键因素,若对其充分利用或持续优化,一定会对发展低碳农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扩充了TOE框架的使用领域,研究结论为我国各省发展低碳农业提供了多元化的驱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影响因素 TOE框架 投入产出模型 必要条件分析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污权交易对福建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君君 石成春 +1 位作者 吴婷婷 陈莉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8-236,共9页
绿色发展是一种基于传统发展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提高绿色发展的关键是提高绿色发展效率。为进一步检验排污权交易政策对福建省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该文首先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超效率模型测算绿色发展效率,其次将2011-2020... 绿色发展是一种基于传统发展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提高绿色发展的关键是提高绿色发展效率。为进一步检验排污权交易政策对福建省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该文首先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超效率模型测算绿色发展效率,其次将2011-2020年未实际开展排污权交易的省份作为控制组,通过合成控制法分析排污权交易对福建省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情况,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1)资源配置效率是导致绿色发展效率不均衡的关键因素。(2)福建省排污权交易政策的实施对绿色发展效率呈促进作用,从拟合的结果来看,2015年若未实施排污权交易,其绿色发展效率均值将比实际值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污权交易 绿色发展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超效率模型 合成控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