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86
1
作者 杨吉顺 高辉远 +4 位作者 刘鹏 李耕 董树亭 张吉旺 王敬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26-1233,共8页
在67500、90000和112500株hm^(-2) 3个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品种登海701产量和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籽粒产量、叶面积指数(LAI)、光合有效辐射(PAR)上层截获率、群体光合(CAP)和群体... 在67500、90000和112500株hm^(-2) 3个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品种登海701产量和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籽粒产量、叶面积指数(LAI)、光合有效辐射(PAR)上层截获率、群体光合(CAP)和群体呼吸(CR)、干物质积累量均提高;而叶绿素含量、穗位叶层和下层PAR截获率则降低。在67500株hm^(-2)下,宽窄行与等行距处理相比无显著优势。但在90000株hm^(-2)和112500株hm^(-2)密度下,80cm+40cm行距处理的产量、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穗位叶层的PAR截获率、花后群体光合速率(CAP)平均值均显著高于其他行距处理(等行距、70cm+50cm和90cm+30cm);而群体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的比值(CR/TCAP)则显著低于其他行距处理。说明在较高密度条件下,80cm+40cm的宽窄行配置有助于扩大光合面积、增加穗位叶层的光合有效辐射、提高群体光合速率、减少群体呼吸消耗,从而提高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行距配置 光分布 群体光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花粒期群体光合性能与高产潜力研究 被引量:128
2
作者 董树亭 高荣岐 +2 位作者 胡昌浩 王群瑛 王空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18-325,共8页
对两个高产潜力不同的玉米品种,在两种肥力条件下的研究表明:高产潜力大的玉米品种和高肥处理的植株,花粒期(开花—成熟)群体光合速率下降慢,高值持续期长。高产品种群体呼吸速率亦高,但群体呼吸占群体光合的百分数低,群体干物质净积累... 对两个高产潜力不同的玉米品种,在两种肥力条件下的研究表明:高产潜力大的玉米品种和高肥处理的植株,花粒期(开花—成熟)群体光合速率下降慢,高值持续期长。高产品种群体呼吸速率亦高,但群体呼吸占群体光合的百分数低,群体干物质净积累率高。花粒期冠层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以及根伤流量、叶绿素含量等主要生理指标,高产品种和高肥处理显著优于低产品种和低肥处理。高产潜力大的品种开花30天后,籽粒生长率高,有效灌浆期长。延长灌浆期的群体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和籽粒有效灌浆期是玉米高产的潜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花粒期 群体光合 高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速率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1
3
作者 胡昌浩 董树亭 +3 位作者 岳寿松 王群瑛 高荣岐 潘子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3-69,共7页
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速率在整个生育期的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开花期达最大值。紧凑型品种在适宜高密度下具有较高的群体光合速率,易获高产;平展型品种在适宜低密度下,大喇叭口期以后具有较高的群体光合速率,产量领先。群体光合速率在冠层... 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速率在整个生育期的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开花期达最大值。紧凑型品种在适宜高密度下具有较高的群体光合速率,易获高产;平展型品种在适宜低密度下,大喇叭口期以后具有较高的群体光合速率,产量领先。群体光合速率在冠层中的分布,紧凑型品种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平展型品种上部叶>中部时>下部叶。高产群体光合最适叶面积指数紧凑型品种6—7,平展型品种4—5。玉米开花后的群体光合速率与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提高和保持开花后的群体光合速率,有利于玉米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群体光合速率 产量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棉标杂A1和石杂2号超高产冠层特性及其与群体光合生产的关系 被引量:45
4
作者 杜明伟 冯国艺 +4 位作者 姚炎帝 罗宏海 张亚黎 夏东利 张旺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68-1077,共10页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以标杂A1、石杂2号为材料,研究了超高产(3500kghm-2以上)杂交棉冠层的叶面积配置、叶倾角和光分布等冠层特性的变化及与群体光合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超高产条件下杂交棉叶面积指数高且持续期长,群体叶面积配置与光...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以标杂A1、石杂2号为材料,研究了超高产(3500kghm-2以上)杂交棉冠层的叶面积配置、叶倾角和光分布等冠层特性的变化及与群体光合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超高产条件下杂交棉叶面积指数高且持续期长,群体叶面积配置与光分布较均匀,花铃期冠层中部有较好的透光性,吐絮期底部漏光损失较小,整个冠层仍保持较高的光吸收率。超高产杂交棉不仅群体光合速率峰值高,而且高值持续时间长,生育后期非叶器官仍维持较高的光合能力,特别是茎的光合贡献率为常规高产棉花的1.6~4.9倍,这是杂交棉在生育后期能保证群体光合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超高产杂交棉的棉铃干物质空间分布与叶分布、光分布和冠层光合分布的比例吻合程度较高,保证了光能的有效利用,促进同化物及时向棉铃转运,有利于挖掘杂交棉品种的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特性 光分布 群体光合 杂交棉 超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群体光合特性的演变 被引量:90
5
作者 董树亭 王空军 胡昌浩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00-204,共5页
对 50年代以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主要玉米品种的研究表明 :随着玉米品种的更替 ,群体光合速率增强 ,群体光合衰减率降低 ,呼吸消耗所占总光合的百分率下降。灌浆期当代品种中、下部叶片的群体光合速率明显高于老品种。种植密度是影响... 对 50年代以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主要玉米品种的研究表明 :随着玉米品种的更替 ,群体光合速率增强 ,群体光合衰减率降低 ,呼吸消耗所占总光合的百分率下降。灌浆期当代品种中、下部叶片的群体光合速率明显高于老品种。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群体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在高、中、低三种密度条件下 ,当代品种均有较高的群体光合速率 ,表现出耐密性强、适应性广、源足库大产量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更替 群体光合特性 演变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谷群体光合作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6
作者 管延安 王忠孝 +2 位作者 李群 李晓云 任莲菊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74,共4页
在试验大田,利用Li-Cor6200光合测定系统,以中秆大穗型品种鲁谷10号和矮秆紧凑型品 种矮88为材料,初步研究了夏谷群体光合作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夏谷光合日变化呈单峰 曲线,上午11时前后群体光合达最大... 在试验大田,利用Li-Cor6200光合测定系统,以中秆大穗型品种鲁谷10号和矮秆紧凑型品 种矮88为材料,初步研究了夏谷群体光合作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夏谷光合日变化呈单峰 曲线,上午11时前后群体光合达最大值,其趋势与光照强度的变化基本吻合。两品种的群体光补偿点 为 180~190 μE· m-2· s-1,鲁谷 10号对高光强的利用率高于矮 88。矮 88的 CO2补偿点为 45μL· L-1,低于鲁谷 10号(65 μL· L-1)。土壤呼吸释放的CO2对群体光合有较大的贡献,平均所占 比重达25.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群体光合作用 光合特性 影响因素 夏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株型对玉米群体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3
7
作者 王庆成 牛玉贞 +2 位作者 徐庆章 王忠孝 张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23-227,共5页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人工改变株型的方法,比较了原型(平展型)与改型(紧凑型)玉米不同密度的群体光合速率,结果表明,改型群体光合速率比原型平均提高17.2%,籽粒产量增加5.3%~8.6%。抽丝期群体光合速率和籽粒产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人工改变株型的方法,比较了原型(平展型)与改型(紧凑型)玉米不同密度的群体光合速率,结果表明,改型群体光合速率比原型平均提高17.2%,籽粒产量增加5.3%~8.6%。抽丝期群体光合速率和籽粒产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8692)。改型玉米群体内光合有效辐射、CO_2浓度分布比原型相对的“均匀”,是群体光合速率较高的重要原因,认为玉米作物的优化群体结构为紧凑型玉米个体所组成的合理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株型 群体光合 光合速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节胺(DPC)对干旱区杂交棉冠层结构及群体光合生产的调节 被引量:33
8
作者 冯国艺 姚炎帝 +4 位作者 杜明伟 田景山 罗宏海 张亚黎 张旺锋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51,共8页
在干旱气候生态条件下,设置常规化调和轻量化调2种方式,以常规棉品种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剂量缩节胺(DPC)对杂交棉品种冠层结构及群体光合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轻量化调下,杂交种标杂A1和石杂2号棉株主茎第6及以上节间长度明显增加,叶面... 在干旱气候生态条件下,设置常规化调和轻量化调2种方式,以常规棉品种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剂量缩节胺(DPC)对杂交棉品种冠层结构及群体光合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轻量化调下,杂交种标杂A1和石杂2号棉株主茎第6及以上节间长度明显增加,叶面积指数增大且生育后期下降较缓,光截获量增加;植株叶倾角增大,叶片较直立,冠层开度较大,透光良好,群体光合速率峰值高且高值持续期较长,光合物质积累量明显增加,皮棉产量显著提高。常规棉花品种新陆早13号和新陆早36号第6及以上节间长度变化不大,叶面积指数峰值高但生育后期下降较快,生育后期漏光损失严重,群体光合速率下降,产量显著降低。因此,采用轻量化调,有助于杂交种形成高光效冠层结构,增强群体光合生产能力,发挥其生长优势,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调控 缩节胺 冠层结构 群体光合 杂交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新疆膜下滴灌棉花群体光合速率、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2
9
作者 罗宏海 张旺锋 +2 位作者 赵瑞海 韩春丽 施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112-114,共3页
田间试验研究了3个水平的种植密度(21万株/hm2、24万株/hm2、27万株/hm2)对膜下滴灌棉花群体光合速率(CAP)、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北疆棉区适宜播种条件下,24万株/hm2密度的群体冠层结构优于其他密度,生育后期仍可保持较高CAP... 田间试验研究了3个水平的种植密度(21万株/hm2、24万株/hm2、27万株/hm2)对膜下滴灌棉花群体光合速率(CAP)、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北疆棉区适宜播种条件下,24万株/hm2密度的群体冠层结构优于其他密度,生育后期仍可保持较高CAP,叶面积指数高值持续期进入早、持续时间长,光合物质累积多且分配到生殖器官中的比例大,皮棉产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膜下滴灌 种植密度 群体光合速率 冠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群体光合作用测定方法探讨 被引量:18
10
作者 马富裕 张旺锋 +2 位作者 李锦辉 张勇 刘莉君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S1期46-50,共5页
本文以棉花为主介绍了作物群体光合(CAP)测定方法、技术路线及有关注意的问题。测定群体光合(CAP)所用同化箱的长、宽、高应根据种植方式及不同生育时期而定,值得注意的是,同化箱的高度比作物冠层高度高出20~25cm为... 本文以棉花为主介绍了作物群体光合(CAP)测定方法、技术路线及有关注意的问题。测定群体光合(CAP)所用同化箱的长、宽、高应根据种植方式及不同生育时期而定,值得注意的是,同化箱的高度比作物冠层高度高出20~25cm为宜;测定时间,苗期为60s,其它生育时期取40~60s时测定结果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群体光合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双季稻产量及其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利成 陈立云 +3 位作者 唐文帮 肖应辉 敬礼恒 邓化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3-211,共9页
以早稻株两优4024、金优402和晚稻H优159、金优207为试材分析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双季稻(早稻、晚稻)产量及群体特性的影响。施氮水平设置为120,150,180,225 kg/hm2(分别记作N1、N2、N3、N4),考察各处理的产量及其形成和分蘖动态、剑叶... 以早稻株两优4024、金优402和晚稻H优159、金优207为试材分析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双季稻(早稻、晚稻)产量及群体特性的影响。施氮水平设置为120,150,180,225 kg/hm2(分别记作N1、N2、N3、N4),考察各处理的产量及其形成和分蘖动态、剑叶SPAD值、剑叶光合速率以及干物质积累等变化指标。结果表明:早稻株两优4024、金优402和晚稻H优159、金优207各处理产量均呈N1、N4、N2、N3依次增加的变化趋势;4个供试组合在分蘖盛期的总生物量呈N1、N2、N3、N4依次增大的变化趋势,在齐穗后13 d、成熟期4个组合的总生物量均呈N1、N4、N2、N3依次增大的变化趋势;相关分析发现,齐穗后13 d、成熟期的叶干质量、茎鞘干质量、穗干质量、根系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生物总量和剑叶光合速率与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试验结果说明,在120~180 kg/hm2,增加施氮量有利于双季稻取得高产;增加施氮量可促进分蘖盛期干物质的积累,但过量施氮会影响生长后期干物质的积累;齐穗后较大的生物总量和较高的剑叶光合速率有利于双季稻取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双季稻 群体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9000kg hm^(-2)产量潜力小麦品种的花后冠层结构、生理及同化物分配特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晓丽 李朝苏 +4 位作者 汤永禄 李俊 马孝玲 李式昭 黄明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43-1056,共14页
四川盆地小麦高产育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高产生理研究相对滞后。本研究以2011—2015连续5年的田间试验,比较了高产和一般产量潜力品种花后群体冠层结构、主要生理指标和同化物的转运分配特性,旨在揭示四川小麦9000 kg hm-2高产品种的... 四川盆地小麦高产育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高产生理研究相对滞后。本研究以2011—2015连续5年的田间试验,比较了高产和一般产量潜力品种花后群体冠层结构、主要生理指标和同化物的转运分配特性,旨在揭示四川小麦9000 kg hm-2高产品种的生理基础。选择代表性高产潜力品种和一般产量潜力品种各3个,高产潜力品种产量平均9422 kg hm^(-2),比一般产量潜力品种高14.3%,增产原因是生物量或收获指数的提高。相比一般产量潜力品种,高产潜力品种旗叶短且宽,长宽比低于10,开花初期至灌浆中期叶基角和开角增加明显。开花至灌浆后期,高产潜力品种顶三叶的SPAD值及花后0 d和20 d的群体光合速率显著高于一般产量潜力品种,群体光合速率以10:00–12:00的差异最大。此外,高产潜力品种在开花期茎鞘生物量所占比例较高,而成熟期籽粒所占比例较一般产量潜力品种高1~4个百分点。籽粒产量与小麦形态、生理参数关系密切,与灌浆期旗叶基角(r=0.947,P<0.01)和倒二叶基角(r=0.963,P<0.01)呈正相关,与旗叶长宽比(r=-0.913,P<0.01)和倒二叶长宽比(r=-0.911,P<0.01)呈负相关;与开花期顶三叶SPAD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5、0.90和0.82(P<0.01);与成熟期穗轴干重比例呈负相关(r=-0.956,P<0.01)。本研究表明,株高适中、株型紧凑,花后冠层叶绿素含量和群体光合速率较高,以及合理的物质分配,是高产潜力品种获得高产的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冠层结构 群体光合速率 干物质分配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高产棉田群体光合速率及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4
13
作者 张旺锋 勾玲 +5 位作者 李蒙春 刘克贞 李正尚 李正河 蔡红梅 郭世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85-190,共6页
研究了北疆2250kg·hm-2高产条件下棉花群体光合速率的变化及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250kg·hm-2高产棉田群体光合速率在整个生育期的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在盛花期以前稳定上升,至盛铃期达最大,值... 研究了北疆2250kg·hm-2高产条件下棉花群体光合速率的变化及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250kg·hm-2高产棉田群体光合速率在整个生育期的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在盛花期以前稳定上升,至盛铃期达最大,值为4.05g·m-2·h-1,吐絮盛期尚保持较高水平。全生育期平均值为2.63g·m-2·h-1。群体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也呈单峰曲线,在1d内至北京时间14∶00~15∶00达最大值。与其它产量条件下棉花群体光合速率的变化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盛花结铃期和吐絮期群体光合速率与皮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在生产上,加强棉田后期管理,保持较高的群体光合速率,有利于棉花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棉花 高产栽培 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去叶对不同株型夏玉米群体及单叶光合性能的调控 被引量:38
14
作者 刘铁宁 徐彩龙 +1 位作者 谷利敏 董树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3-153,共11页
当前玉米产量的提高部分归因于种植密度的增加,但过高的种植密度使冠层中下部叶片光照条件变差,致使单株生长速率降低。因此,如何缓解该条件下群体光合与单株光合性能的矛盾成为当前玉米高产栽培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在种植密度为105... 当前玉米产量的提高部分归因于种植密度的增加,但过高的种植密度使冠层中下部叶片光照条件变差,致使单株生长速率降低。因此,如何缓解该条件下群体光合与单株光合性能的矛盾成为当前玉米高产栽培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在种植密度为105 000株hm–2的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及半紧凑型玉米品种金海5号的群体光合速率(CAP)、叶面积指数(LAI)、穗位叶净光合速率(Pn)及抗氧化酶活性等对不同程度去叶的响应,以期为高密度栽培条件下稳定或提高单株生产力探讨新的技术途径,同时也为耐密高产品种选育提供借鉴。开花后3 d分别2个品种做不同程度去叶处理,包括去除植株顶部2片叶(S1)、4片叶(S2)、6片叶(S3),以不去叶植株为对照(S0)。结果表明,去叶可显著改善玉米生育后期群体透光率(LT),然而S2和S3处理显著降低了LAI,增加了生育后期的漏光损失,不利于光能利用率的提高,致使其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较低;去除植株顶部两片叶(S1)可显著提高籽粒灌浆期间CAP并延长LAI高值持续期,形成较高的籽粒产量,而过度去叶(S2和S3)则显著降低产量;花后52 d,郑单958 S1处理CAP较对照升高12.49%,而金海5号则升高23.08%;随去叶程度的增强,花后0-26 d内各去叶处理穗位叶Pn、气孔导度(gs)和叶绿素含量明显升高,均显著高于S0,但之后S1处理表现出较优的单叶光合特性。S1处理穗位叶自花后13 d起保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较低的丙二醛(MDA)含量。可见,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去除植株顶部2片叶可有效调控两株型玉米生育后期群体光合速率、穗位叶光合特性及活性氧清除能力,能较好地协调高密度群体与个体的关系,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且对半紧凑型品种金海5号调控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高密度 去叶 群体光合 单叶光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穗型的两个冬小麦品种根系活力、光合特性及物质分配变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7
15
作者 王志芬 陈学留 +5 位作者 余美炎 王同燕 王奎波 刘益同 任凤山 徐兵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07-614,共8页
选择了当前推广的不同穗型的两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常规测定技术,对其部分生理特性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品种在群体根系活力、群体光合速率和物质运转分配等特性的变化上存在较大差异,此三种生理特性... 选择了当前推广的不同穗型的两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常规测定技术,对其部分生理特性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品种在群体根系活力、群体光合速率和物质运转分配等特性的变化上存在较大差异,此三种生理特性的综合作用决定了不同品种间籽粒产量和经济系数的高低。大穗型品种平均单茎根系活力和单茎光合速率同小穗型品种相比存在较高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群体光合速率 干重累积 根系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密互作对小麦花后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曹倩 贺明荣 +1 位作者 代兴龙 贾殿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6-212,共7页
以大穗型品种泰农18(T18)和中穗型品种山农15(S15)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4个播种密度(60,75,90,105 kg/hm2)和3个施氮水平(0,180,240 kg/hm2),研究了氮密互作对小麦花后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旨在寻求通过改善光合特性,获得... 以大穗型品种泰农18(T18)和中穗型品种山农15(S15)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4个播种密度(60,75,90,105 kg/hm2)和3个施氮水平(0,180,240 kg/hm2),研究了氮密互作对小麦花后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旨在寻求通过改善光合特性,获得高产的适宜施氮量和播种密度,为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实现高产高效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密度和施氮量均显著影响冬小麦产量,且二者之间存在互作效应;密度对群体光合速率的正向效应主要体现在灌浆前中期,而施氮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灌浆中后期,高产模式下二者的互作效应使得群体光合速率在整个灌浆期保持较高的水平,群体光合性能的改善引起籽粒产量的提高。该试验条件下,泰农18的适宜的播种密度为90 kg/hm2,适宜的施氮量为180 kg/hm2;而山农15的适宜的播种密度为75 kg/hm2,适宜的施氮量为180 kg/hm2。因此,在冬小麦高产栽培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施氮量和播种密度,充分利用氮密互作效应,提高植株的群体光合从而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光合 氮密互作 冬小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苜蓿品种群体光合生产特征比较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前兵 李艳霞 +2 位作者 于磊 鲁为华 马春晖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3-881,共9页
为探讨绿洲区不同苜蓿品种群体光合生产特征,选择5个苜蓿品种,在苜蓿生长第2年对冠层群体辐射透过系数及群体光合速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苜蓿植株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各苜蓿品种的散射和直接辐射透过系数均呈下降的趋势,散... 为探讨绿洲区不同苜蓿品种群体光合生产特征,选择5个苜蓿品种,在苜蓿生长第2年对冠层群体辐射透过系数及群体光合速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苜蓿植株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各苜蓿品种的散射和直接辐射透过系数均呈下降的趋势,散射辐射透过系数从分枝前期到初花期下降了31.6%~55.7%,直接辐射透过系数从天顶角7.5°~67.5°呈逐渐变小的趋势。苜蓿群体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且无"午休"现象,各品种苜蓿群体光合速率的峰值均出现在13:30,‘胖多’的群体光合速率日均值最大,为3.39g·m^(-2)·h^(-1),‘阿尔冈金’最小,为2.85g·m^(-2)·h^(-1)。不同品种苜蓿的群体光合速率在初花期达到峰值,均在4.0g·m^(-2)·h^(-1)以上。整个生育期,各苜蓿品种的群体光合速率大小顺序为:‘胖多’>‘金皇后’>‘WL-323’>‘阿尔冈金’>‘新牧1号’。各品种苜蓿干草产量均为第1茬最高,占全年总产量权重的33.82%~34.88%,第4茬产量最低,其权重为15.81%~16.51%。不同品种之间,‘胖多’的总干草产量最高,为22 997kg·hm^(-2),其次分别为‘阿尔冈金’‘金皇后’‘WL-323’和‘新牧1号’。从群体光合速率及产量的角度考虑,‘胖多’优于其他4个品种,但其生产性能的稳定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群体光合 辐射透过系数 叶分布 滴灌 绿洲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密度对双季稻产量及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利成 陈立云 +3 位作者 肖应辉 唐文帮 敬礼恒 邓化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9-457,共9页
以杂交早稻株两优4024、金优402和晚稻H优159、金优207为材料,研究2011、2012年不同栽培密度(设置13.3 cm×20 cm、16.7 cm×20 cm、20 cm×20 cm、13.3 cm×26 cm共4种栽插密度,分别记作Al、A2、A3、A4)对双季稻(早稻... 以杂交早稻株两优4024、金优402和晚稻H优159、金优207为材料,研究2011、2012年不同栽培密度(设置13.3 cm×20 cm、16.7 cm×20 cm、20 cm×20 cm、13.3 cm×26 cm共4种栽插密度,分别记作Al、A2、A3、A4)对双季稻(早稻、晚稻)产量及群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早稻组合株两优4024和金优402的产量均呈A2、A1、A3、A4依次减小的变化趋势,说明16.7 cm×20 cm是双季早稻较适宜的栽培密度;晚稻H优159在2年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均以A3处理的最高,而其对照金优207在2年的有效穗数和产量均以A4处理的最高,说明晚稻适宜的栽培密度受其本身分蘖能力的影响较大,分蘖能力强的组合适合稀插,而分蘖能力较弱的组合不能栽培过稀;早稻株两优4024和金优402全生育期的高效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指数、最大叶面积指数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即呈A1、A2、A4、A3依次减小的变化趋势;晚稻H优159齐穗至齐穗后13 d期间,各处理的最大叶面积指数、高效叶面积指数和有效叶面积指数呈A3、A4、A2、A1依次减小的变化趋势,说明适当加大早稻株两优4024的栽插密度有利于提高其叶面积指数,而晚稻H优159适当稀植有利于提高其叶面积指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齐穗期的高效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指数和最大叶面积指数与产量之间,齐穗后13 d的有效叶面积指数、最大叶面积指数和剑叶光合速率与产量之间,成熟期的高效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指数和最大叶面积指数与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齐穗后保持较大的叶面积指数和较高的剑叶光合速率是双季稻高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栽培密度 产量 群体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措施对棉花短季直播群体冠层结构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欣悦 刘爱玉 +2 位作者 邹茜 向凤玲 欧阳燕莎 《作物研究》 2015年第2期122-127,共6页
在油后短季直播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株行距配置、施氮水平对于棉花群体冠层结构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部和下部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值均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在吐絮期达到最高点。在盛蕾期和吐絮期,... 在油后短季直播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株行距配置、施氮水平对于棉花群体冠层结构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部和下部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值均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在吐絮期达到最高点。在盛蕾期和吐絮期,高密度群体的PAR值大于低密度群体;宽窄行处理比相同条件下的等行距处理的中部和下部PAR值高。施氮量对PAR值影响不显著。在生育后期的吐絮期,180 kg/hm2施氮量条件下的透光率相对最高,等行距处理比宽窄行处理的透光率高,说明该施氮量和等行距处理有利于维持生育后期较高的透光率。直射光率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整体呈上升趋势,各处理间变化幅度不大。密度、株行距配置和施氮量对群体盛蕾期和花铃期的净光合速率影响显著,对吐絮期影响极显著。高密度群体具有较高光合速率,宽窄行配置比等行距更有利于棉花群体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栽培 冠层结构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冬小麦群体光合能力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60
20
作者 董树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61-469,共9页
研究了高产麦田群体光合速率变化及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群体光合速率在整个生育期内的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开花前后达最大值。大播量、大群体前期群体光合上升快,高峰期进入早,后期下降迅速;小播量,小群体则有利于后期群体... 研究了高产麦田群体光合速率变化及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群体光合速率在整个生育期内的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开花前后达最大值。大播量、大群体前期群体光合上升快,高峰期进入早,后期下降迅速;小播量,小群体则有利于后期群体光合能力的提高和保持。群体光合速率受单茎的发育状况、叶面积指数及光能截获率的综合影响。灌浆期的群体光合速率与籽粒产量、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促进和延长灌浆期间的群体光合速率将有利于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小麦 光合作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