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6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lculation grid and turbulence model for numerical simulating pressure fluctuations in high-speed train tunnel 被引量:5
1
作者 JI Peng WANG Tian-tian WU F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2870-2877,共8页
Calculation grid and turbulence model for numerical simulating pressure fluctuations in a high-speed train tunnel are studie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alysi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moving model test.Compared the ... Calculation grid and turbulence model for numerical simulating pressure fluctuations in a high-speed train tunnel are studie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alysi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moving model test.Compared the waveforms and peak-peak values of pressure fluctuations between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moving model test,the structured grid and the SST k-ωturbulence model are selected for numerical simulating the process of high-speed train passing through the tunnel.The largest value of pressure wave amplitude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moving model test meet each other.And the locations of the largest value of the initial compression and expansion wave amplitude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at of moving model test.The calculated pressure at the measurement point fully conforms to the propagation law of compression and expansion waves in the tunn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train calculation grid turbulence model TUNNEL pressure fluctua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pore water pressure on upper bound analysis of collapse shape for square tunnel in Hoek-Brown media 被引量:5
2
作者 黄阜 张道兵 +1 位作者 孙志彬 吴贲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530-535,共6页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 shape of collapsing block in square tunnel subjected to pore water pressure,the analytical solution of detaching curve was derived using upper bound theorem of limit analysis with Hoek-Bro...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 shape of collapsing block in square tunnel subjected to pore water pressure,the analytical solution of detaching curve was derived using upper bound theorem of limit analysis with Hoek-Brown failure criterion. The work rate of pore water pressure,which was regarded as an external rate of work,was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framework of limit analysis. Taking advantages of variational calculation,the objective function with respect to detaching curve was optimized to obtain the effective shape of collapsing block for square tunnel. According to the numerical results,it is found that the varying pore water pressure coefficient only affects the height and width of the collapsing block,whereas the shape of collapsing block remains unchang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per hound theorem square tunnel pore water pressure variational calculation Hoek-Brown med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3
作者 罗彦斌 陈浩 +1 位作者 陈建勋 王传武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10-1218,共9页
为了提出一种适用于黄土隧道的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分析了黄土隧道围岩压力形成机理,依托大量围岩压力现场测试数据,提取了隧道围岩压力影响因子,探究了不同影响因子对黄土隧道围岩压力的影响敏感性及其变化规律,基于多因子耦合回归分析... 为了提出一种适用于黄土隧道的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分析了黄土隧道围岩压力形成机理,依托大量围岩压力现场测试数据,提取了隧道围岩压力影响因子,探究了不同影响因子对黄土隧道围岩压力的影响敏感性及其变化规律,基于多因子耦合回归分析方法构造了围岩压力计算公式,采用样本包络度法结合试算法提出了考虑多影响因素的黄土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黄土隧道围岩压力主要为形变压力,目前常用的基于松动理论的围岩压力计算方法不能真实反映黄土隧道的荷载情况;黄土隧道围岩压力受围岩级别影响明显,与隧道埋深、跨度和开挖高跨比具有较好的指数函数关系;与现有常用的太沙基公式、隧规公式以及卡柯公式对比,本文提出的计算公式对于黄土隧道围岩压力具有较好的包络度,且计算结果更接近于现场实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黄土隧道 围岩压力 影响因子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的盾构隧道管片受力响应研究
4
作者 陈俊伟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0-87,共8页
为探究侧压力系数大小、地层软硬及分布对盾构隧道管片受力的影响规律,研制可实现地层压力分区加载的模型试验平台,开展大型室内管片受力相似模型试验,并同步进行管片受力数值模拟,探讨侧向土压力大小、地层软硬及分布对管片周围土压分... 为探究侧压力系数大小、地层软硬及分布对盾构隧道管片受力的影响规律,研制可实现地层压力分区加载的模型试验平台,开展大型室内管片受力相似模型试验,并同步进行管片受力数值模拟,探讨侧向土压力大小、地层软硬及分布对管片周围土压分布、管片结构内力及变形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侧压力系数对管片顶部土压力的影响显著大于其余部位,随着侧压力系数的增加,管片顶部弯矩和轴力的绝对值均先减小后增大,数值由正变负。2)在垂直荷载施加阶段,管片顶部呈现内侧受拉、外侧受压状态,且应变绝对值逐渐增加;随着水平荷载的介入,管片应变出现拐点,应变先减小为零后反向增加,呈现内侧受压、外侧受拉状态。3)侧压力系数对管片最大位移量影响不显著,而对最大应力有较大影响,侧压力系数为0.8时的管片最大应力约为0.3时的1.8倍。4)软硬不均地层中管片最大应力和位移均介于硬质地层和软质地层之间且与软质地层接近,硬质地层中管片最大位移明显小于其余2种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片 模型试验 数值计算 侧压力系数 结构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动窗口的水力压裂井底压力实时计算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孟磊峰 张帅 +3 位作者 王军平 何建 徐亚军 盛茂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100,共5页
现有水力压裂井底压力模型计算方法难以适应当前普遍采用的大规模体积压裂中频繁变换排量、压裂液类型、支撑剂质量浓度等操作。为此引入滑动窗口算法,建立了压裂井底压力实时计算模型,以压裂秒点数据为基础,精细表征了压裂液类型、密... 现有水力压裂井底压力模型计算方法难以适应当前普遍采用的大规模体积压裂中频繁变换排量、压裂液类型、支撑剂质量浓度等操作。为此引入滑动窗口算法,建立了压裂井底压力实时计算模型,以压裂秒点数据为基础,精细表征了压裂液类型、密度、支撑剂质量浓度等关键参数沿井筒轴线分布并每秒更新,实现了分段分流态计算静液柱压力和流动摩阻。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滑动窗口分段计算方法,可有效保证计算的实时性和准确性,经井底压力监测数据验证,模型平均计算相对误差为2.1%。研究结果可为压裂工况实时判识和裂缝扩展动态评价提供准确的井底压力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井底压力 滑动窗口 实时计算模型 流动摩阻 秒点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流式喷泵流体动态特性分析
6
作者 李祎博 徐增丙 +2 位作者 熊文 黄海 李晗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为了研究轴流式喷泵流体的瞬态特性,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对两级轴流泵的流场进行定常和非定常计算分析。通过对设计及大、小流量工况下,两级叶轮和导叶处各监测点的静压分布与压力脉动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发现叶轮表面静压随流量增大而增... 为了研究轴流式喷泵流体的瞬态特性,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对两级轴流泵的流场进行定常和非定常计算分析。通过对设计及大、小流量工况下,两级叶轮和导叶处各监测点的静压分布与压力脉动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发现叶轮表面静压随流量增大而增大,且流速在设计工况下基本稳定,而在变工况下在出口处出现紊乱。此外,流体的压力脉动在前后叶轮处基本呈周期性变化,其频率成分主要为叶轮转频的1、4、8倍频,以及叶轮通频的1、2倍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喷泵 定常计算 非定常计算 压力脉动 静压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气压下链条炉的运行特性与热力计算方法
7
作者 宗思雨 杜勇博 +3 位作者 徐琼 张井坤 笪耀东 车得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3-63,共11页
针对低气压导致锅炉出现的出力不足、排烟温度升高及效率下降等问题,以某10 t/h燃煤链条炉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方法分析了气压下降对炉膛内温度分布、煤的燃尽情况和炉膛出口烟气参数的影响规律。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实现煤颗粒在炉排上... 针对低气压导致锅炉出现的出力不足、排烟温度升高及效率下降等问题,以某10 t/h燃煤链条炉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方法分析了气压下降对炉膛内温度分布、煤的燃尽情况和炉膛出口烟气参数的影响规律。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实现煤颗粒在炉排上的运动,并根据实际链条炉的炉排结构,对模拟真实炉排孔隙的三维物理模型加以改进。考虑到燃烧中灰层不断累积在炭核表面,阻碍氧气扩散进而对燃烧速率造成的影响,改进了焦炭燃烧模型。数值结果表明:随着气压降低,炉排煤颗粒相较常压下的燃烧进程推迟,焦炭燃尽率减小;炉膛出口的NO_(x)排放量先增大后减小,其在77.273 kPa下的增幅约为常压下的8.79%;低气压下,气体火焰黑度减小造成辐射传热量减少,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升高,但气压过低时,由于不完全燃烧热损失的增大,炉膛出口烟气温度略有降低。提出的M数(火焰形状系数)修正公式可为低气压下采用热力计算方法预测炉膛出口烟气温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条炉 低气压 燃煤 热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搁置脚载荷下滚装船甲板接触计算与实验分析
8
作者 蒋嘉奇 徐志亭 +1 位作者 蔡忠华 王德禹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运输装置底部的搁置脚与滚装船甲板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接触关系,不能简单地将搁置脚载荷视作均布载荷来处理。为探讨在搁置脚载荷作用下船舶甲板结构的接触压力与应力分布,以某钢质甲板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Abaqus对其进行非线性接... 运输装置底部的搁置脚与滚装船甲板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接触关系,不能简单地将搁置脚载荷视作均布载荷来处理。为探讨在搁置脚载荷作用下船舶甲板结构的接触压力与应力分布,以某钢质甲板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Abaqus对其进行非线性接触数值计算,通过实尺度搁置脚载荷甲板强度实验,对搁置脚不同位置下甲板模型的接触压力、甲板板应力、纵骨应力进行分析,并将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搁置脚与甲板的接触压力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针对甲板板的简化计算方法,将复杂的非线性接触计算转变为较为简单的线弹性计算。结果表明,接触压力主要集中在搁置脚前端和横梁附近,以强横梁为代表的强构件是主要承载构件,甲板板高应力区域主要集中在搁置脚底部前端以及横梁附近,实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本文计算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简化计算方法对滚装船甲板设计及强度计算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搁置脚 甲板 非线性接触 压力分布 简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流固耦合作用的深水裂缝性地层高温高压井关井求压方法
9
作者 陈刚 王志远 +5 位作者 孙小辉 钟杰 张剑波 刘雪琪 张明伟 孙宝江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1-462,共12页
综合考虑温度、压力对深水裂缝性地层高温高压井井内流体密度的影响和地层裂缝变形对关井续流作用的影响,耦合关井温度场模型、裂缝变形模型和气体流动模型,建立考虑热流固耦合作用的关井井筒压力计算模型,分析地温梯度、井底压差、钻... 综合考虑温度、压力对深水裂缝性地层高温高压井井内流体密度的影响和地层裂缝变形对关井续流作用的影响,耦合关井温度场模型、裂缝变形模型和气体流动模型,建立考虑热流固耦合作用的关井井筒压力计算模型,分析地温梯度、井底压差、钻井液池增量和井涌指数对井口套压的影响规律,并基于耦合模型计算结果建立高温高压井关井求压图版。研究表明:地温梯度、井底压差、钻井液池增量与井口套压呈正相关关系,井涌指数越大压力攀升越快而最大套压保持稳定;与实例井数据对比验证表明,耦合模型计算关井后井筒恢复压力准确率达95%以上,根据关井求压图版求取目标井口套压和目标关井时间的准确率分别为97.2%和98.3%。采用该方法能够在高温高压井关井后准确求取地层压力,为后续井控措施提供依据,保证深水深层油气安全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固耦合 高温高压井 关井求压 裂缝性地层 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保压煤心的瓦斯压力演化规律及其计算方法
10
作者 高明忠 宋杰 +6 位作者 崔鹏飞 李永程 王智鹏 周雪敏 李炬 郝宗欣 郝海春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9,共12页
【目的和方法】煤层原位瓦斯压力是煤矿安全生产以及煤层气资源评估的重要参数。针对现阶段煤层原位瓦斯压力测定周期长、测算结果受多种参数影响等局限,利用自主搭建的保压煤心瓦斯压力演化实验系统,开展了不同含水率下保压煤心等温吸... 【目的和方法】煤层原位瓦斯压力是煤矿安全生产以及煤层气资源评估的重要参数。针对现阶段煤层原位瓦斯压力测定周期长、测算结果受多种参数影响等局限,利用自主搭建的保压煤心瓦斯压力演化实验系统,开展了不同含水率下保压煤心等温吸附和扩容解吸实验,在揭示保压煤样瓦斯压力演化规律的基础上,基于“深部煤层原位保压保瓦斯取心工艺”形成的“煤层原位瓦斯压力”理论计算原理,提出了考虑气体压缩因子与含水率的瓦斯压力计算修正模型,并验证了其可靠性。【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1)受高瓦斯压力影响,保压空间内瓦斯压力更容易达到新的平衡,在等温吸附过程中瓦斯压力呈阶段性演化特征,保压煤心瓦斯压力先快速下降至某一值,升压后再逐渐趋于平衡。(2)受煤样介孔为主、微孔孔容较大孔隙特征影响,煤中水分含水率越高,煤对瓦斯的吸附阻力越大,从而导致平衡时间拉长,吸附压降值降低。(3)基于不同含水率保压煤心扩容解吸实验计算了煤样瓦斯压力,各含水率下瓦斯压力计算结果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22%、1.29%、0.39%、0.80%,可见修正后的瓦斯压力计算方法有较高准确度。提出的瓦斯压力计算新方法有望为煤层原位瓦斯压力测定提供可靠、便捷、精准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压保瓦斯取心 含水率 原位瓦斯压力 压力计算 压力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波测井地质与工程应用
11
作者 赖锦 党文乐 +6 位作者 苏洋 吴永平 赵仪迪 张有鹏 信毅 白天宇 王贵文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6-1072,共27页
为了系统梳理声波测井解释评价流程并拓展其应用领域与范围,笔者等回顾了声波测井仪器采集系列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不同仪器探测的不同声波属性的差异。声波测井可用于孔隙度测井计算、渗透率评价以及油气层测井判识。通过计算动态泊松... 为了系统梳理声波测井解释评价流程并拓展其应用领域与范围,笔者等回顾了声波测井仪器采集系列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不同仪器探测的不同声波属性的差异。声波测井可用于孔隙度测井计算、渗透率评价以及油气层测井判识。通过计算动态泊松比、杨氏模量等参数,声波测井还可用于非常规油气脆性指数测井评价。根据声波时差曲线相对正常压实趋势线的异常响应,声波测井可进行异常地层压力成因判别,并定量计算地层压力大小。声波测井可与地震资料相结合,用于合成地震记录,同时声波时差可进行地层剥蚀厚度恢复。声波测井快、慢横波方位可用于现今地应力方向判别,并根据快、慢横波速度变化可定量计算地层各向异性系数。裂缝在声波测井上表现为声波时差增大、声波能量衰减、变密度图像上“V”字形干涉条纹以及斯通利波反射系数增大。烃源岩具有较高的声波时差,结合电阻率测井等可定量计算TOC含量。声波测井通过计算地层压力、破裂压力和坍塌压力,可为钻井安全设计提供支撑,此外声波测井还可用于评价压裂效果,并根据套管波与地层波能量的相对高低进行固井质量检查。研究成果对于扩展声波测井应用领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测井 储层参数计算 岩石力学参数 地层压力 剥蚀厚度 地应力 裂缝 工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工程车轮径向接触压力分布模型的构建与研究
12
作者 叶昊哲 吴超华 +2 位作者 全勇智 史晓亮 罗威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116,共9页
针对重型工程车轮在径向载荷工况下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的不准确问题,基于车轮-轮胎接触压力测试结果,构建了一种新的仿真分析模型。首先,测试车轮仅在充气压力工况下的应力数据,并以4阶高斯函数拟合充气压力加载模... 针对重型工程车轮在径向载荷工况下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的不准确问题,基于车轮-轮胎接触压力测试结果,构建了一种新的仿真分析模型。首先,测试车轮仅在充气压力工况下的应力数据,并以4阶高斯函数拟合充气压力加载模型;然后,测试车轮在充气压力和径向载荷共同作用下的应力数据,消去充气压力的影响,并以4阶傅里叶函数和4阶正弦和函数分别拟合径向载荷周向加载模型和轴向加载模型;最后,通过Ansys软件仿真验证加载模型。结果显示,与实测数据相比,关键校核点的计算误差仅为1.943%。此外,应力分布也显示出高度的一致性,证明了径向接触压力分布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制车轮 径向载荷 接触压力分布 有限元分析 仿真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熔盐储热换热器流动传热特性研究及安全性分析
13
作者 宋园园 周科 +3 位作者 鲁晓宇 李明皓 卫子钰 杨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8-128,共11页
为进一步提升燃煤机组的运行灵活性并实现燃煤机组与电力系统的热电解耦,针对燃煤-熔盐耦合系统中储热换热器的优化设计问题展开研究。基于新型模块化熔盐储热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和实际运行工况中的现场测量数据,计算得出熔盐侧换热系数... 为进一步提升燃煤机组的运行灵活性并实现燃煤机组与电力系统的热电解耦,针对燃煤-熔盐耦合系统中储热换热器的优化设计问题展开研究。基于新型模块化熔盐储热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和实际运行工况中的现场测量数据,计算得出熔盐侧换热系数并对汽水系统的流动传热特性进行计算分析。基于流动网格系统法将汽水管束进行划分并建立流量分配和压降计算模型,将熔盐泵启动工况下实际测量的运行数据与程序计算得出的系统总压降进行对比,相对误差为2.13%,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计算分析了设计工况下汽水系统的压力分布、流量分配、出口汽温、管壁金属温度等特性参数,并进行热负荷受到扰动时的流动不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设计工况下熔盐泵不启动时,工质出口汽温为327.7℃;熔盐泵启动时,工质出口汽温为362.2℃;两种运行工况下系统总压降与最大管壁金属温度均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且不会发生流动不稳定的现象。该研究全面评价了熔盐储热换热器运行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为耦合燃煤发电的熔盐储能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储热换热器 熔盐侧换热系数 流量分配 压降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页岩气藏储量起算标准研究——以渝东南地区武隆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藏为例
14
作者 陈玲 孙伟 周亚彤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5,共7页
常压页岩气藏与高压页岩气藏在地质特点、生产特征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现行页岩气藏储量起算标准主要是基于页岩气勘探初期投入情况和高压页岩气生产规律确定的。随着渝东南地区武隆、道真等区块常压页岩气的突破,有必要结合常压页岩气... 常压页岩气藏与高压页岩气藏在地质特点、生产特征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现行页岩气藏储量起算标准主要是基于页岩气勘探初期投入情况和高压页岩气生产规律确定的。随着渝东南地区武隆、道真等区块常压页岩气的突破,有必要结合常压页岩气的地质特点、技术经济指标和生产规律等,针对性开展储量起算标准研究。基于盈亏平衡原理,分析了经济参数对起算标准的敏感性,结合常压页岩气生产动态,建立了符合其特征的储量起算标准计算模型。以武隆区块为例,结合技术参数和投资、成本费用、气价等经济参数,开展了不同埋深条件下储量起算标准测算,分析了测算结果变化规律。建议在埋深介于2 000~7 000 m的情况下,常压页岩气单井储量起算标准介于2.0×10^(4)~5.5×10^(4)m^(3)/d。常压页岩气藏储量起算标准的研究对规范的修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有利于推动四川盆地外部常压页岩气藏探明储量的新增和规模建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页岩气 渝东南 武隆区块 储量起算标准 五峰组—龙马溪组 盈亏平衡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设计要求下钛合金双层加筋圆柱壳优化设计特性分析
15
作者 李世强 朱时洋 +2 位作者 和卫平 刘均 程远胜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7-328,共12页
[目的]为探究不同长径比和不同计算压力下钛合金双层加筋圆柱壳优化设计方案的特性,建立钛合金双层加筋圆柱壳结构轻量化数学模型。[方法]基于Matlab建立遗传算法主控程序,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校核,并对比分析不同... [目的]为探究不同长径比和不同计算压力下钛合金双层加筋圆柱壳优化设计方案的特性,建立钛合金双层加筋圆柱壳结构轻量化数学模型。[方法]基于Matlab建立遗传算法主控程序,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校核,并对比分析不同长径比和不同计算压力下钛合金单、双层加筋圆柱壳优化方案的差异。[结果]结果显示,钛合金加筋圆柱壳优化设计存在2个临界计算压力,优化设计可分为3个优化类型,即极限承载能力约束控制优化设计的稳定性约束型、强度约束控制优化设计的强度约束型以及强度和极限承载能力约束共同控制优化设计的共同约束型。长径比越大,临界计算压力越大;在相同的计算压力和长径比下,双层壳优化方案的重量低于单层壳结构;在相同长径比下,双层壳优化设计的临界计算压力小于单层壳。[结论]研究成果可为钛合金双层加筋圆柱壳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体 双层加筋圆柱壳 钛合金 结构优化 结构设计 长径比 计算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燃烧过程中H_(2)NO中间体演化对氮氧化物NO_(x)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脉帆 冯乐乐 SAEIDEH Babaee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9-478,I0006,共11页
氨(NH_3)是一种无碳富氢的燃料,可以实现燃烧过程中零碳排放。然而,氨中含有的N可能会被氧化生成氮氧污染物(NO_(x)),造成大气环境污染。为此,基于量子化学计算,该文从微观层面研究氨燃料燃烧过程中H_2NO中间体的演化过程,并分析其对NO_... 氨(NH_3)是一种无碳富氢的燃料,可以实现燃烧过程中零碳排放。然而,氨中含有的N可能会被氧化生成氮氧污染物(NO_(x)),造成大气环境污染。为此,基于量子化学计算,该文从微观层面研究氨燃料燃烧过程中H_2NO中间体的演化过程,并分析其对NO_(x)生成的影响。理论计算结果表明,H_(2)NO是NO生成的重要中间体,通过氮氧化物分解基元反应生成NO,其活化能为93.53 kJ/mol;而H_(2)NO的脱氢产物HNO则是NO_(2)生成的关键中间体,通过氮氧化物氧化基元反应促成NO_(2)的生成,其活化能为43.73 kJ/mol。从量子化学角度来看,在氨燃烧过程中高温条件均使NO和NO_(2)生成反应的活化能和吉布斯自由能变不同程度地升高,而高压条件对其几乎没有产生影响。该研究可为降低氨燃烧过程中NO_(x)生成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污染物 量子化学计算 高温 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跨径管拱形钢波纹管涵洞的受力特性与土压力计算方法
17
作者 卞海丁 魏进 王锦涛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32-2546,共15页
不同于传统小直径圆形钢波纹管涵洞,大跨径管拱形钢波纹管涵洞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较少。依托延安某高速公路工程,详细阐述了现场试验方案,测试了一个少见的9.5 m跨径,6.5 m矢高的管拱形钢波纹管涵洞在路堤回填过程中的受力变形特... 不同于传统小直径圆形钢波纹管涵洞,大跨径管拱形钢波纹管涵洞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较少。依托延安某高速公路工程,详细阐述了现场试验方案,测试了一个少见的9.5 m跨径,6.5 m矢高的管拱形钢波纹管涵洞在路堤回填过程中的受力变形特性,采用数值模拟进一步研究了管涵参数对其受力变形特性的影响,引入土拱效应系数Mf,结合正交试验与数值模拟建立了考虑土拱效应的大跨径管拱形钢波纹管涵洞的土压力计算模型,最后通过现场试验结果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回填过程中管涵的竖向变形大于水平变形,同位置处的波谷应力大于波峰,土拱效应的存在使得管顶土压力与沉降均呈V形分布。回填过程中管顶的变形最大,为36.1 mm,满足变形不超过2%跨径的规范要求,但设计人员应重点关注管涵两侧90°处波谷的应力设计。管涵的螺栓拼接位置建议设置在管周顺时针30°、180°、330°附近。增大波纹尺寸与钢板厚度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小管涵的变形与应力,但设计阶段应综合考虑成本造价与材料特性。所建立的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较为吻合,能够有效反映大跨径管拱形钢波纹管涵洞上部的土压力分布。研究成果可为大跨径管拱形钢波纹管涵洞的设计、施工与理论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波纹管涵洞 大跨径 管拱形 受力特性 土压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送风模式对层装蜜桃差压预冷效果的影响
18
作者 谌英敏 令狐博祥 +1 位作者 赵茗彰 宋海燕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2-302,共11页
本研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构建了不同预冷工况条件下的层装蜜桃差压预冷传热传质数值模型。通过实验和仿真数据分析,发现所构建数值模型与实验组间的最大均方根误差为0.7967℃,最大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6.74%,表明该建模方法具有可行性和... 本研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构建了不同预冷工况条件下的层装蜜桃差压预冷传热传质数值模型。通过实验和仿真数据分析,发现所构建数值模型与实验组间的最大均方根误差为0.7967℃,最大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6.74%,表明该建模方法具有可行性和真实性。通过对比分析两种送风模式下的预冷效果,发现与恒速相比,采用变速ΔP_(1)+ΔP_(2)的送风模式进行预冷时可改善果实预冷均匀性,也可缩短预冷时间,且ΔP_(2)与ΔP_(1)存在7倍的阈值关系。当ΔP_(2)>7ΔP_(1)(ΔP_(1)<35 Pa)后,果实预冷均匀性可稳定提高10%~20%,且预冷时间可缩短50%~75%,但能耗成本会至少增涨7倍以上,且与ΔP_(2)呈幂函数递增关系。由此可知,在选择送风模式时,若更注重预冷品质和冷藏转移时间,应选择变速送风模式,其中(15+105)Pa是变速模式中蜜桃预冷效果较优的环境参数组合;若更追求节能预冷,应选择恒速送风模式。本研究可为中小型果园合理选择送风模式以及精准掌控果实预冷效果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桃 差压预冷 送风模式 计算流体热力学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与超深水钻井双漏层定位方法
19
作者 冯凯 刘书杰 +4 位作者 殷志明 徐一龙 任美鹏 田得强 尹邦堂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1-239,共9页
随着深水和超深水油气资源的开发,钻井过程中出现的漏失问题日益复杂,尤其在双漏层的情况下缺乏漏层的定位理论。在立压变化法确定单漏层位置的基础上,考虑钻具组合对循环压耗的影响,构建了双漏层漏失层位的计算模型,适用于井漏失返(钻... 随着深水和超深水油气资源的开发,钻井过程中出现的漏失问题日益复杂,尤其在双漏层的情况下缺乏漏层的定位理论。在立压变化法确定单漏层位置的基础上,考虑钻具组合对循环压耗的影响,构建了双漏层漏失层位的计算模型,适用于井漏失返(钻井液可回流)和井漏未失返(钻井液无法回流)两种工况。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揭示了漏失量、钻井液密度、立压降低值等因素对漏层深度的影响规律,重点阐述了双漏层之间漏失流量分配系数的变化对深度差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漏失量与漏层深度呈反比,钻井液密度也与漏层深度呈反比,而立压降低值则与漏层深度呈正比。随着漏失流量分配系数增大,双漏层的深度差先减小后增大,当分配系数为0.5时深度差最小。本文所建模型能快速准确定位双漏层深度,可为深水超深水钻井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漏层 漏层位置计算 立压变化法 漏层深度变化规律 深水超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支撑电容器圆元件膜层间压强在线测试与改进计算模型
20
作者 赵子轩 左强林 +3 位作者 雷乔舒 葛昌晶 陈庚 屠幼萍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68-2273,共6页
直流支撑电容器广泛应用在柔直输电系统中,其核心元件电容器由介质薄膜卷绕加工而成,卷绕产生层间压强,且层间压强对电容器绝缘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但其测量和计算是难点,在行业内并未达成共识。该文从目前采用的圆元件内部层间压强的计... 直流支撑电容器广泛应用在柔直输电系统中,其核心元件电容器由介质薄膜卷绕加工而成,卷绕产生层间压强,且层间压强对电容器绝缘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但其测量和计算是难点,在行业内并未达成共识。该文从目前采用的圆元件内部层间压强的计算模型出发,同时采用在机测试法用半自动卷绕机对2层粗化膜和2层金属化膜的元件内部压强进行了多次实测,实测结果表明元件内部层间压强比目前的理论计算压强大1个数量级以上。经研究分析可知,现有的层间压强计算模型没有考虑卷绕机牵引力对膜层间压强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元件卷绕直径变化对膜层间压强的影响。该文根据力矩平衡原理,提出了层间压强的改进计算模型,并结合实验结果,给出了计算模型中考虑元件卷绕机牵引力的的修正系数。研究结果提供了电容器圆元件内部膜层间压强分布的测量方法与理论计算的修正方法,可以为电容器卷绕工艺提供指导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支撑电容器 圆元件 层间压强 层间压强测试 层间压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