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S/PAMAM树形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荧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靳玉娟 罗运军 +1 位作者 许国志 杨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311-3314,共4页
采用荧光发射法研究了不同Cd2+与树形分子的摩尔比(负载比)条件下硫化镉(CdS)/聚酰胺-胺(PAMAM)树形分子纳米复合材料(NCs)水溶液的荧光性能,并探索了其荧光产生的机理。结果表明:在波长330nm光的激发下,CdS/G4.0-NH2PAMAM NCs的荧光发... 采用荧光发射法研究了不同Cd2+与树形分子的摩尔比(负载比)条件下硫化镉(CdS)/聚酰胺-胺(PAMAM)树形分子纳米复合材料(NCs)水溶液的荧光性能,并探索了其荧光产生的机理。结果表明:在波长330nm光的激发下,CdS/G4.0-NH2PAMAM NCs的荧光发射光谱中出现了2个峰,一个是PAMAM树形分子的荧光发射峰,另一个是CdS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峰。随着负载比的增加,前一个荧光发射峰逐渐变弱,并消失后一个荧光发射峰逐渐增强,表明PAMAM树形分子N原子上的价电子跃迁到CdS QDs上。发蓝色荧光的纯PAMAM树形分子水溶液对塑料表面的油印潜指纹显现效果不佳,原因是塑料含蓝色荧光杂质;采用负载比为10的CdS/G4.0-NH2PAMAM树形分子NCs水溶液显现塑料表面指纹时,发现潜指纹发射出明亮黄色荧光可以被清晰识别,这对含不同颜色荧光杂质的客体表面潜指纹的显现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 光致发光 硫化镉 量子点 树形分子 指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Se:Cu/CdS核壳量子点的合成及光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磊 曹立新 +1 位作者 柳伟 苏革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6-691,共6页
以CdS为壳层材料对核水溶性ZnSe:Cu量子点进行包覆,得到ZnSe:Cu/CdS核壳结构的量子点。研究了壳层厚度对ZnSe:Cu量子点光学性能的影响,采用TEM、XRD、PL和UV-Vis手段对所得样品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量子点为立方闪锌矿结构,分散性好... 以CdS为壳层材料对核水溶性ZnSe:Cu量子点进行包覆,得到ZnSe:Cu/CdS核壳结构的量子点。研究了壳层厚度对ZnSe:Cu量子点光学性能的影响,采用TEM、XRD、PL和UV-Vis手段对所得样品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量子点为立方闪锌矿结构,分散性好,形状为球形,经壳层修饰后量子点的粒径由2.7 nm增大到4.0 nm。随着包覆CdS壳层数的增加,量子点的发射和紫外吸收谱红移,说明量子点在长大,证明CdS壳层生长在ZnSe:Cu量子点的表面,形成了核壳结构的ZnSe:Cu/CdS量子点。包覆CdS壳层后ZnSe:Cu量子点的发光强度减弱,但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ZNSE CU ZNSE CU cds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受体靶向的CdTe/CdS量子点荧光探针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3
3
作者 江珊珊 谢民强 符小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1-338,共8页
【目的】研制一种叶酸受体修饰的CdTe/CdS量子点荧光探针并初步验证其靶向性。【方法】以巯基丁二酸(MSA)为稳定剂,采用水相合成法合成CdTe/CdS核壳型量子点。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X线粉末衍射仪、透射电镜分别对其紫... 【目的】研制一种叶酸受体修饰的CdTe/CdS量子点荧光探针并初步验证其靶向性。【方法】以巯基丁二酸(MSA)为稳定剂,采用水相合成法合成CdTe/CdS核壳型量子点。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X线粉末衍射仪、透射电镜分别对其紫外吸收情况、光致发光性质、晶体结构、形貌进行表征。采用连接了叶酸的氨基聚乙二醇与CdTe/CdS量子点偶联,制备叶酸受体靶向的(FA-PEG-CdTe/CdS)量子点荧光探针。通过凝胶电泳和光谱分析鉴定偶联效果。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已知细胞表面叶酸受体阳性的鼻咽癌细胞株HNE-1和人喉癌细胞株Hep-2及叶酸受体阴性的鼻咽癌细胞株CNE-2和FA-PEG-CdTe/CdS量子点探针的摄取情况。通过观察分析不同细胞被标记的情况去检验荧光探针的靶向性和特异性。【结果】以巯基丁二酸为稳定剂,当pH=10,物质的量比为n(Te2-):n(Cd2+):n(MSA)=1:10:10.5的条件下,随加热回流反应时间的延长,CdTe量子点的粒径不断增长,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谱不断红移。在反应10 min时获得了量子产率高达72.5%的CdTe量子点;X射线粉末衍射图显示出对应立方晶型CdTe的三个晶面(111),(220),(311),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呈近似球形,粒径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3 nm(反应10 min)。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荧光光谱分析证实CdTe/CdS量子点与PEG-FA成功偶联,荧光显微镜下显示出叶酸受体阳性的HNE-1、Hep-2被FA-PEG-CdTe/CdS量子点荧光探针特异性标记。【结论】CdTe量子点可作为新型的荧光标记材料,核壳型CdTe/CdS量子点与叶酸偶联后稳定性较好,FA-PEG-CdTe/CdS量子点荧光探针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在高表达叶酸受体的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分子靶向 叶酸 cdTE cds 荧光探针 鼻咽癌 喉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胺稳定CdS量子点的绿色合成及光谱特性 被引量:2
4
作者 闫云辉 李向荣 +1 位作者 董丽 孙祥德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91-495,共5页
以葡萄糖胺(Glucosamine,GlcN)为稳定剂,以Cd(Ac)2.2H2O和Na2S.9H2O作为反应剂,在室温下水相合成了CdS量子点。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荧光发射光谱(PL)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 以葡萄糖胺(Glucosamine,GlcN)为稳定剂,以Cd(Ac)2.2H2O和Na2S.9H2O作为反应剂,在室温下水相合成了CdS量子点。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荧光发射光谱(PL)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反应体系的pH值、GlcN/Cd的物质的量比对量子点光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获得的CdS量子点为立方闪锌矿结构,且尺寸分布均一,结晶度高,具有丰富的表面缺陷和量子尺寸限域效应。同时,对CdS量子点形成的可能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胺 cds量子点 绿色合成 光谱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发光的CdS量子点的水相制备及其表面修饰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珊珊 周兴平 +1 位作者 陈小立 朱泉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8-792,共5页
室温下以柠檬酸钠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了CdS量子点.通过分析浓度、pH值、配比等因素,获得了强发光CdS量子点的制备条件.初步推断具有高能带隙的立方晶相的CdO.nH2O对同样是立方相的CdS量子点的表面修饰是得到强发光荧光性能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硫化镉(cds) 量子点 水合氧化镉(cdO·nH2O) 立方结构 表面修饰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SH-CdTe/CdS量子点的荧光变化研究hsDNA与盐酸洛美沙星-Cu(Ⅱ)配合物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沈益忠 刘绍璞 +1 位作者 殷鹏飞 何佑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60-1367,共8页
采用水相法合成了谷胱甘肽(GSH)修饰的CdTe/CdS量子点(GSH-CdTe/CdS QDs).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表明,GSH-CdTe/CdS QDs的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好.在Tris-HCl(pH=7.6)缓冲液中,由于静电引力作用,带正电的盐酸洛美沙星(LMFH)-Cu(Ⅱ)配合... 采用水相法合成了谷胱甘肽(GSH)修饰的CdTe/CdS量子点(GSH-CdTe/CdS QDs).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表明,GSH-CdTe/CdS QDs的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好.在Tris-HCl(pH=7.6)缓冲液中,由于静电引力作用,带正电的盐酸洛美沙星(LMFH)-Cu(Ⅱ)配合物[LMFH-Cu(Ⅱ)]吸附到带负电的GSH-CdTe/CdSQDs表面形成基态复合物,导致GSH-CdTe/CdS QDs的荧光猝灭.随后,向GSH-CdTe/CdS QDs-LMFH-Cu(Ⅱ)配合物体系中加入鲱鱼精DNA(hsDNA),hsDNA可诱导LMFH-Cu(Ⅱ)配合物从GSH-CdTe/CdS QDs表面脱落而嵌入到hsDNA的双螺旋结构中,使GSH-CdTe/CdS QDs的荧光恢复.通过对GSH-CdTe/CdS QDs荧光的可逆调控,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了hsDNA与LMFH-Cu(Ⅱ)配合物的相互作用.通过对比GSH-CdTe/CdS QDs与LMFH相互作用的光谱性质,讨论了GSH-CdTe/CdSQDs-LMFH-Cu(Ⅱ)-hsDNA的相互作用机理,模拟了作用过程,从而建立了一种研究氟诺喹酮类药物的金属配合物与核酸相互作用机制的光谱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H-cdTe cds量子点 盐酸洛美沙星-Cu(Ⅱ) 鲱鱼精DNA 荧光可逆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3+)掺杂CdS量子点的卡那霉素电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高会莲 康天放 +1 位作者 鲁理平 程水源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5-532,共8页
本文合成了La^(3+)掺杂的CdS量子点(CdS:La QDs),以其作为发光材料。将量子点吸附于玻碳电极(GCE)表面。采用卡那霉素(Kana)的适配体(apt)及其互补链(cDNA)制备传感器,使apt与cDNA在电极表面杂交形成双链DNA(dsDNA),然后用氯化血红素(he... 本文合成了La^(3+)掺杂的CdS量子点(CdS:La QDs),以其作为发光材料。将量子点吸附于玻碳电极(GCE)表面。采用卡那霉素(Kana)的适配体(apt)及其互补链(cDNA)制备传感器,使apt与cDNA在电极表面杂交形成双链DNA(dsDNA),然后用氯化血红素(hemin)溶液孵育该修饰电极,使hemin嵌入至dsDNA中,制得Kana电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记作hemin-dsDNA/CdS:La/GCE。建立了简便、灵敏的检测Kana的电化学发光(ECL)方法,当不存在Kana时,电极表面的hemin作为模拟过氧化物酶会催化溶液中的H_(2)O_(2)还原为OH^(-),使作为量子点电化学发光共反应剂的H_(2)O_(2)在电极表面的浓度减小,从而减弱电极表面量子点的电化学发光强度。当存在Kana时,其会与适配体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导致部分dsDNA发生解旋,该复合物以及部分因dsDNA解旋而释放出的hemin分子从电极表面脱落,从而使量子点的电化学发光强度增加,基于此原理可以实现对Kana的特异性检测。以传感器在Kana溶液中的ECL强度(I)与传感器在空白溶液中的ECL强度(I_(0))的差值ΔI(=I-I_(0))作为响应信号,ΔI与Kana浓度的对数值在1.0×10^(-11)~1.0×10^(-7)mol·L^(-1)浓度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10^(-12)mol·L^(-1)。该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选择性,可用于实际样品中卡那霉素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量子点 La^(3+)离子 电化学发光 适配体传感器 卡那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被试剂对CdS量子点化学发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治宁 李保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5,共4页
分别以半胱胺(CA)、半胱氨酸(L-cys)、谷胱甘肽(GSH)为包被试剂,制备出了3种粒径相同的水溶性CdS量子点,考察了这些CdS量子点在不同氧化剂体系下的化学发光行为.结果表明,CdS量子点化学发光性能与氧化体系密切相关,而且包被试剂对CdS量... 分别以半胱胺(CA)、半胱氨酸(L-cys)、谷胱甘肽(GSH)为包被试剂,制备出了3种粒径相同的水溶性CdS量子点,考察了这些CdS量子点在不同氧化剂体系下的化学发光行为.结果表明,CdS量子点化学发光性能与氧化体系密切相关,而且包被试剂对CdS量子点化学发光性能影响很大.此研究为提高量子点的化学发光效率提出了一种新的途径,即通过优化其包被试剂来提高量子点的化学发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被试剂 cds量子点 化学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氧化酶在水溶性CdTe量子点上的直接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余祎 喻玖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4-199,共6页
利用合成的Cd Te量子点(QDs)作修饰材料,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固定在水溶性Cd Te量子点表面,制备了葡萄糖氧化酶Cd Te量子点修饰碳糊电极(GOD/Cd Te/CPE),实现了GOD在电极表面的直接电化学。Cd Te QDs能有效地加速葡萄糖氧化酶(GO... 利用合成的Cd Te量子点(QDs)作修饰材料,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固定在水溶性Cd Te量子点表面,制备了葡萄糖氧化酶Cd Te量子点修饰碳糊电极(GOD/Cd Te/CPE),实现了GOD在电极表面的直接电化学。Cd Te QDs能有效地加速葡萄糖氧化酶(GOD)与电极表面的直接电子转移,电子传递效率比无QDs Cd Te存在时提高约8倍;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为0.14 s^-1,传递系数(α)为0.60,GOD在GOD/Cd Te/CPE表面的平均覆盖量(Γ)为7.9×10^-8mol/cm^2。GOD/Cd Te/CPE电极作为第三代葡萄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成功应用于葡萄糖浓度的检测,其线性范围为0.050-0.32 mmol/L,检出限为0.020 mmol/L。GOD/Cd Te/CPE的制备方法简单,稳定性强,具有优良的选择性和重现性,且响应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Te量子点 葡萄糖氧化酶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循环伏安 直接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硫化镉量子点细胞毒性作用机制 被引量:9
10
作者 余强 李坤刚 +2 位作者 文兴 李君 王玉秋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88-493,共6页
为初步探讨硫化镉量子点(CdS QDs)的细胞毒性作用机制,采用MTT毒性实验比较了CdS QDs和常规CdS对仓鼠肺细胞(CHL)的毒性效应以及细胞内外活性氧水平.结果表明,1)在较低暴露浓度(≤20μg·mL-1)时,CdS QDs细胞毒性显著高于常... 为初步探讨硫化镉量子点(CdS QDs)的细胞毒性作用机制,采用MTT毒性实验比较了CdS QDs和常规CdS对仓鼠肺细胞(CHL)的毒性效应以及细胞内外活性氧水平.结果表明,1)在较低暴露浓度(≤20μg·mL-1)时,CdS QDs细胞毒性显著高于常规CdS,而在较高暴露浓度(〉20μg·mL-1)时,两者相差不大.2)在较低暴露浓度(≤40μg·mL-1)时,添加N-乙酰半胱氨酸(NAC)可显著降低CdS QDs的细胞毒性,而在较高暴露浓度(〉40μg·mL-1)时,添加NAC对CdS QDs的细胞毒性没有明显影响.添加NAC对常规CdS细胞毒性没有显著影响.综合实验结果推测CdS QDs的细胞毒性与暴露剂量有关:在低浓度(〈20μg·mL-1)时,主要是活性氧的氧化损伤作用;在中等浓度(20~40μg·mL-1)时,活性氧和Cd2+的释放共同作用;在高浓度(〉40μg·mL-1)时,则是Cd2+的释放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镉 量子点 细胞毒性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镉量子点与常规硫化镉对小鼠遗传毒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柏杉山 李清钊 +4 位作者 刘克明 张静姝 刘璐 高军凯 王玉秋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9-64,共6页
为比较硫化镉量子点(CdS quantum dots,CdSQDs)与常规硫化镉(CdS)对小鼠的遗传毒性作用,将30只昆明种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dSQDs组和常规CdS组,通过经口灌胃法进行染毒,其中CdSQDs组和常规CdS组染毒剂量为100mg·kg-1,对... 为比较硫化镉量子点(CdS quantum dots,CdSQDs)与常规硫化镉(CdS)对小鼠的遗传毒性作用,将30只昆明种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dSQDs组和常规CdS组,通过经口灌胃法进行染毒,其中CdSQDs组和常规CdS组染毒剂量为100mg·kg-1,对照组为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染毒35d后将小鼠处死,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取小鼠一侧附睾观察精子畸形率,并取双侧肾脏做组织病理学检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小鼠比较,CdSQDs组和常规CdS组小鼠DNA损伤和精子畸形率均显著升高(p<0.05);CdSQDs组小鼠DNA损伤程度及精子畸形率均显著低于常规CdS组(p<0.05);组织病理切片观察显示,两种材料均可引起小鼠肾脏病变,但CdSQDs组小鼠病变程度明显轻于常规CdS组.以上结果提示,CdSQDs和常规CdS均会对小鼠产生一定程度的遗传毒性作用,但CdSQDs毒性低于相同剂量的常规C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量子点 常规cds DNA损伤 精子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2
作者 孟磊 宋增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5-187,共3页
半导体量子点是无机纳米结晶 ,构成于硒化镉核心和硫化锌外壳 .这种荧光标记物的发射光强是常用有机荧光染料的 2 0倍 ,稳定性是其 1 0 0倍 .量子点的发射波长取决于核心粒子的大小 ,而每一种单色量子点的发射波长窄而对称 .这些光学特... 半导体量子点是无机纳米结晶 ,构成于硒化镉核心和硫化锌外壳 .这种荧光标记物的发射光强是常用有机荧光染料的 2 0倍 ,稳定性是其 1 0 0倍 .量子点的发射波长取决于核心粒子的大小 ,而每一种单色量子点的发射波长窄而对称 .这些光学特性使量子点在医学诊断、药物的高速筛选以及基因和蛋白质的高通量分析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基于量子点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 ,有可能通过标记不同颜色的量子点到不同的分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 量子点 纳米晶体 硒化镉 硫化锌 生物分子 生物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形分子包覆的ZnS量子点对潜指纹的荧光标记成像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靳玉娟 段晓博 +1 位作者 王崇政 张婉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78-1281,共4页
在Zn2+离子与聚酰胺-胺(PAMAM)树形分子配位的基础上,制备了稳定的PAMAM树形分子包覆的ZnS量子点(quantum dots,QDs),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荧光发射光谱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n2+离子能与PAMAM树形分子发生配位络合作用,且... 在Zn2+离子与聚酰胺-胺(PAMAM)树形分子配位的基础上,制备了稳定的PAMAM树形分子包覆的ZnS量子点(quantum dots,QDs),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荧光发射光谱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n2+离子能与PAMAM树形分子发生配位络合作用,且饱和配位时间为6h;在波长365nm紫外光的激发下,PAMAM树形分子包覆的ZnS量子点发射出明亮的蓝色荧光,荧光发射峰约位于450nm。最后,将得到的PAMAM树形分子包覆的ZnS量子点纳米复合材料应用于锡纸上潜指纹的荧光标记成像研究,发现指纹可以被清晰识别,呈现明亮的蓝色荧光指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锌(ZnS) 量子点(qds) PAMAM(聚酰胺-胺树形分子) 光致发光 指纹 荧光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镉量子点对人胚肝细胞L-02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丽君 张静姝 +4 位作者 郭昌胜 刘克明 柏杉山 王春花 王玉秋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4期525-530,共6页
采用乳化液膜法自组合成硫化镉量子点(CdS quantum dots,CdS QDs),探讨CdS QDs的体外毒性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选用人胚肝细胞(L-02)作为细胞模型,采用不同浓度的CdS QDs(0.00、1.25、2.50、5.00、10.00、20.00、40.00μg·mL-1)对... 采用乳化液膜法自组合成硫化镉量子点(CdS quantum dots,CdS QDs),探讨CdS QDs的体外毒性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选用人胚肝细胞(L-02)作为细胞模型,采用不同浓度的CdS QDs(0.00、1.25、2.50、5.00、10.00、20.00、40.00μg·mL-1)对L-02细胞进行染毒.24h后,检测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并比较加入抗氧化剂N-乙酞半胱氨酸(NAC)后细胞存活率的变化,同时测定了细胞内外的镉离子浓度.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dS QDs单独染毒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加入抗氧化剂NAC后,10.00、20.00、40.00μg·mL-1染毒组细胞存活率与单独染毒组相比显著上升(p<0.01).CdS QDs浓度为5.00μg·mL-1时,细胞内Cd2+的浓度略高于细胞外Cd2+的浓度,在其他浓度下,细胞外Cd2+的浓度均显著高于细胞内Cd2+的浓度.当作用浓度上升至10.00μg·mL-1时,人胚肝细胞内LDH含量显著增加,且随着作用剂量的升高,LDH含量逐渐增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40.00μg·mL-1CdS QDs染毒组SOD活力和20.00μg·mL-1CdS QDs染毒组GSH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Cd2+易透过L-02细胞的细胞膜而进入细胞内,从而造成细胞损伤.氧化损伤可能是CdSQDs对L-02细胞毒性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镉量子点 L-02细胞 细胞毒性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环境暴露与细胞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柏杉山 张静姝 +3 位作者 李青 刘克明 郭昌胜 王玉秋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4-20,共7页
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标记物近年来已在生物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量子点材料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对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论文概括了量子点的暴露途径,综述了机体对量子点的吸收、量子点在... 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标记物近年来已在生物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量子点材料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对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论文概括了量子点的暴露途径,综述了机体对量子点的吸收、量子点在生物体内的转移、积累和清除的作用方式,重点阐述了不同类型量子点细胞毒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在目前研究的基础上对量子点生物安全性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细胞毒性 cd2+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修饰的ZnS/PAMAM纳米复合材料的荧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靳玉娟 段晓博 +1 位作者 林雨萌 王思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63-667,共5页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了Zn2+,Mn2+,Cd2+,Na+,K+,Ag+,Cu2+和Pb2+等金属离子修饰的ZnS/PAMAM树形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荧光发射性能。结果表明:不同金属离子修饰效果不同。Zn2+,Mn2+和Cd2+修饰后,ZnS/PAMAM树形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荧光发射...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了Zn2+,Mn2+,Cd2+,Na+,K+,Ag+,Cu2+和Pb2+等金属离子修饰的ZnS/PAMAM树形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荧光发射性能。结果表明:不同金属离子修饰效果不同。Zn2+,Mn2+和Cd2+修饰后,ZnS/PAMAM树形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荧光发射强度有不同程度提高;Ag+,Cu2+和Pb2+的修饰对荧光有不同程度的猝灭作用;而Na+和K+的修饰对荧光发射无明显影响。与修饰前相比,Cd2+离子修饰的ZnS/PAMAM树形分子纳米复合材料标记的潜指纹发射的蓝色荧光更加明亮,与背景反差更加明显。这对提高潜指纹的显现精度和准确率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锌量子点 聚酰胺-胺树形分子 金属离子 修饰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准分子级硫化镉量子点的硫化镉/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17
作者 罗锋 郜雪松 +3 位作者 李佩华 胡涛 龚兴厚 吴崇刚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5-139,共5页
以镉盐离子交联型聚合物为前驱体,利用冷冻干燥法合成含有准分子级硫化镉(Cd S)量子点的Cd S/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MMA-MAA)复合材料,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乙酸镉物理共混后冷冻干燥作对比研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 以镉盐离子交联型聚合物为前驱体,利用冷冻干燥法合成含有准分子级硫化镉(Cd S)量子点的Cd S/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MMA-MAA)复合材料,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乙酸镉物理共混后冷冻干燥作对比研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X射线衍射(XRD)仪、紫外-可见(UV-Vis)分光光度计及光催化反应装置分别对其进行化学结构、纳米团簇形态、光学特性及光催化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d S/MMA-MAA复合材料被成功合成,其准分子级Cd S量子点散射峰无法被XRD探测到,而熔融热压后发现1.1 nm的团簇;Cd S/PMMA参考样品热压前后纳米簇径变化不大,分别为2.3与2.4 nm;Cd S/MMA-MAA复合材料中Cd S的UV-Vis特征吸收带边出现蓝移,归因于Cd S的量子尺寸效应。光催化性能实验表明,Cd S/MMA-MAA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高于Cd S/PMMA参考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镉 量子点 复合材料 离子交联型聚合物 冷冻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硫化镉量子点对斜生栅藻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蓉 林溢琦 +3 位作者 孙相振 钟秋 耿辉 熊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4-529,共6页
采用96h急性毒性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新型纳米材料硫化镉量子点(CdS)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随着量子点浓度的增大,其对斜生栅藻生长的抑制作用也在增大,并在浓度为1.0mg·L-1时达到了显著抑制作用。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 采用96h急性毒性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新型纳米材料硫化镉量子点(CdS)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随着量子点浓度的增大,其对斜生栅藻生长的抑制作用也在增大,并在浓度为1.0mg·L-1时达到了显著抑制作用。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经过量子点处理之后的斜生栅藻细胞形态出现了变化,并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藻细胞颜色变浅的程度也增大,这说明硫化镉量子点可能对藻细胞色素的合成存在阻碍作用。在处理96h后,硫化镉量子点对藻细胞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和藻密度的影响是一致的,各浓度组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相比于对照组均出现了显著变化,而MDA(丙二醛)含量则是在浓度为0.2、0.4、0.6mg·L-1时与对照组相比变化较小,在浓度为0.8、1.0mg·L-1时出现较显著变化,并且SOD和MDA含量在浓度为1.0mg·L-1时呈明显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在各组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硫化镉 斜生栅藻 光合色素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位形成p-n结的新型光电化学传感器检测Hg^(2+)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康丽 董玉明 +1 位作者 束军仙 王光丽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99-904,共6页
利用简单方法合成了水溶性的巯基乙酸修饰的硫化镉(CdS)量子点。通过静电吸附,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将CdS修饰到氧化铟锡(ITO)电极上。在电子供体三乙醇胺(TEA)的存在下,CdS修饰的ITO电极具有稳定的阳极光电流。Hg2+原位吸附... 利用简单方法合成了水溶性的巯基乙酸修饰的硫化镉(CdS)量子点。通过静电吸附,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将CdS修饰到氧化铟锡(ITO)电极上。在电子供体三乙醇胺(TEA)的存在下,CdS修饰的ITO电极具有稳定的阳极光电流。Hg2+原位吸附于CdS表面形成的p型半导体HgS与n型半导体CdS形成p-n结,能够促进电子-空穴的分离与电荷传输,使CdS量子点的光电流增大。研究了反应前驱体中Cd,S摩尔比、反应溶液的pH值、回流时间等条件对所合成的量子点与Hg2+相互作用的影响。此外,还研究了电解质溶液的pH值、外加电压、反应时间对Hg2+增大CdS量子点光电流的影响。基于此,构建了灵敏检测Hg2+的光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对Hg2+响应的线性范围为4.0×10-8~2.0×10-5mol/L,检出限为2.4×10-8mol/L,回收率为98.3%~1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量子点 光电化学传感器 汞离子 P-N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紫外光辐照条件下制备ZnSe/ZnS核壳结构量子点
20
作者 张丛丛 刘连栋 +2 位作者 夏蕾 李学 张晓凯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409-3415,共7页
对传统的水相合成法进行改进,采用更加安全、简便、经济、环保的紫外光辐照方法在室温下合成了ZnSe/ZnS核壳结构量子点。调节pH值、光照时间、反应物配比等实验条件,优化了制备ZnSe/ZnS量子点核壳结构的最佳生长与修饰条件,使其具有良... 对传统的水相合成法进行改进,采用更加安全、简便、经济、环保的紫外光辐照方法在室温下合成了ZnSe/ZnS核壳结构量子点。调节pH值、光照时间、反应物配比等实验条件,优化了制备ZnSe/ZnS量子点核壳结构的最佳生长与修饰条件,使其具有良好色散、时间稳定性和发光特性。紫外线照射可以激发自由电子引发化学反应,研究使用了巯基乙酸(TGA)和谷胱甘肽(GSH)作为稳定剂和分散剂,用来控制ZnSe量子点的生长,得到分散均匀的ZnSe量子点。引入的光敏材料是形成ZnS的S源。利用X射线衍射(XRD)、电子显微镜(EM)、能量色散谱仪(EDX)、光致发光光谱(PL)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量子点的晶体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GSH修饰的ZnSe量子点相比于TGA修饰的ZnSe量子点呈现出更好的稳定性与较少的表面缺陷。ZnS的壳层生长能有效地弥补这一缺陷,但过厚的壳层会导致本征辐射的猝灭。该实验深入探索此类制备方法,并就各类影响因素和合成条件做出细致补充。实验结果结合理论分析得出ZnSe/ZnS核壳结构量子点的最佳合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紫外光辐照 核壳结构 谷胱甘肽修饰 硫化锌壳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