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Brassica oleracea L.by SSR
1
作者 TIAN Yuan WANG Chao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7年第3期202-205,共4页
SSR analysis on genetic diversity of 30 samples was carried out. Five primers selected from 36 primers were used to amplify 30 samples in this experiment, PCR products were separated by 6%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 SSR analysis on genetic diversity of 30 samples was carried out. Five primers selected from 36 primers were used to amplify 30 samples in this experiment, PCR products were separated by 6%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ilver staining and photographed. The results of SSR were analyzed by UPGMA cluster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total of 21 gene alleles were detected by 5 SSR primers. The number of alleles ranged from 2 to 5 with an average of 4.2.PIC range was 0.257-0.92 1, with an average of 0.543. The average coefficient of genetic similarity of SSR markers among materials was 0.432. Some of cabbage cultivars in the experiment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except cultivars which come from Ja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ssica oleracea l. SSR genetic diversity RElATIONSH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抽薹性状相关基因的cDNA-AFLP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邹艳敏 于拴仓 +3 位作者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张德双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55-762,共8页
先期抽薹严重制约着我国春大白菜及高原或高海拔地区的春夏白菜栽培,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因而研究白菜作物低温春化途径抽薹和开花的相关基因对白菜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极早抽薹株系DH-54和极晚抽薹株系DH-43为材料,利用256对引... 先期抽薹严重制约着我国春大白菜及高原或高海拔地区的春夏白菜栽培,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因而研究白菜作物低温春化途径抽薹和开花的相关基因对白菜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极早抽薹株系DH-54和极晚抽薹株系DH-43为材料,利用256对引物组合进行cDNA-AFLP分析,筛选到与抽薹开花相关的差异表达的转录衍生片段(Transcript-derived fragment,TDF)191条,对其中82个TDF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表明:52个TDF与NCBI或TIGR已有序列同源,功能涉及代谢、胁迫及逆境应答、信号转导、转录调控等等;22个TDF在NCBI或TIGR找到同源序列,但功能未知;有8个TDF在NCBI或TIGR找不到同源序列,可能是一些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brassica RAPA l.ssp.pekinensis) 春化 cDNA—AFlP 抽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法快速测定甘蓝和土壤中虱螨脲的残留量 被引量:6
3
作者 彭茂民 夏虹 刘丽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4期6360-6363,共4页
建立了甘蓝(Brassica oleraceaL.)和土壤中虱螨脲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MS—MS)快速检测的方法。样品用酸化乙腈提取,以QuEChERS法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电喷雾负离子模式检测。结果表明,虱... 建立了甘蓝(Brassica oleraceaL.)和土壤中虱螨脲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MS—MS)快速检测的方法。样品用酸化乙腈提取,以QuEChERS法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电喷雾负离子模式检测。结果表明,虱螨脲在5-500μg/L范围内,浓度和响应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在0.01、0.02、0.1和0.5mg/kg4个添加浓度下,平均回收率在78.5%~113.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8.5%(n=6),虱螨脲在甘蓝和土壤中的定量限(LQD)均为0.01mg/kg。该方法适用于甘蓝和土壤中虱螨脲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 QuEChERS法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土壤 螨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精氨酸处理对青花菜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史君彦 王清 +1 位作者 高丽朴 杨娜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5550-5553,共4页
试验用0.2 mmol/L的L-精氨酸(L-Arg)溶液处理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var.italica)20 min,探讨在贮藏过程中对青花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L-Arg处理可有效抑制青花菜的黄化和细胞膜透性的增加,保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延缓叶绿素的降... 试验用0.2 mmol/L的L-精氨酸(L-Arg)溶液处理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var.italica)20 min,探讨在贮藏过程中对青花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L-Arg处理可有效抑制青花菜的黄化和细胞膜透性的增加,保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延缓叶绿素的降解和维生素C的流失。L-Arg处理能够有效延缓青花菜的衰老,抑制营养物质的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酸 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var italica)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AFLP扩增特异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符庆功 余小林 +2 位作者 曹家树 王永勤 向珣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5-499,共5页
利用AFLP技术从白菜核不育两用系"矮脚黄"可育系DNA中得到一个特异扩增片段MF-14.Southern杂交结果证实不育系也存在该片段的同源序列;回收该特异扩增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GEM-TEasy载体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全长289... 利用AFLP技术从白菜核不育两用系"矮脚黄"可育系DNA中得到一个特异扩增片段MF-14.Southern杂交结果证实不育系也存在该片段的同源序列;回收该特异扩增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GEM-TEasy载体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全长289bp,其碱基组成为A+T=46.02%.与白菜RAPD特异片段S107及其他育性相关基因核苷酸序列比较,同源性均低于50%.表明该片段为一新的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 brassica campestris.l.ssp.chinensis Makino 核雄性不育 AFlP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结球甘蓝BoNR8 lncRNA过表达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杨贺 张楠 +5 位作者 刘自广 林建辉 孙世臣 刘圣怡 岑曦 吴娟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1-446,共6页
长非编码RNA(long no-coding RNA,lncRNA)不含有开放阅读框,且长度大于200 bp,一般不具有编码蛋白质功能。它们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并发挥着多种生物学作用。植物种子萌发期的特异表达的lncRNA研究较少。BoNR8 lncRNA是结球甘蓝中RNA聚... 长非编码RNA(long no-coding RNA,lncRNA)不含有开放阅读框,且长度大于200 bp,一般不具有编码蛋白质功能。它们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并发挥着多种生物学作用。植物种子萌发期的特异表达的lncRNA研究较少。BoNR8 lncRNA是结球甘蓝中RNA聚合酶Ⅲ转录的长非编码RNA(约272 bp)。前期研究发现,它在种子萌发期的特异表达;拟南芥中BoNR8 lncRNA过表达抑制了正常条件下种子萌发并降低了萌发种子对ABA的敏感性。本研究对BoNR8 lncRNA序列分析发现,其转录区域内存在冷胁迫基序(ATATAAATAAAT),并且这个基序存在BoNR8 lncRNA二级结构的最大茎环中。生化实验进一步表明,BoNR8 lncRNA响应低温环境,其过表达抑制了低温胁迫下拟南芥种子萌发。BoNR8 lncRNA低温相关功能的发现为植物耐低温研究提供了新材料,丰富了植物耐低温作用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非编码RNA 结球甘蓝 冷应激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薹与广东菜心及红菜薹的品质初步评价比较
7
作者 肖婕 孔佳涛 +10 位作者 蔡露阳 姜岳 江梓桐 杨铭 徐娟 蒯婕 王晶 徐正华 赵杰 汪波 周广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6-784,共9页
甘蓝型油菜薹已逐步进入市场,明确甘蓝型油菜作为蔬菜的食用品质及消费者喜好度,可为油菜薹的生产及推广提供重要支撑。本研究以早熟甘蓝型油菜品种WH14、中熟甘蓝型油菜品种华油杂62(HZ62)与市面冬季常见蔬菜广东菜心(GD)和红菜薹(HS)... 甘蓝型油菜薹已逐步进入市场,明确甘蓝型油菜作为蔬菜的食用品质及消费者喜好度,可为油菜薹的生产及推广提供重要支撑。本研究以早熟甘蓝型油菜品种WH14、中熟甘蓝型油菜品种华油杂62(HZ62)与市面冬季常见蔬菜广东菜心(GD)和红菜薹(HS)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比较WH14和GD、HZ62和HS的营养品质,包括菜薹中可溶性糖、蔗糖、淀粉、纤维素、果胶与木质素等物质含量指标,并进行烹饪后样品的感官评价。营养品质测定结果表明:WH14比GD可溶性糖含量高13.1%,木质素含量高22.7%,纤维素含量低26.2%;HZ62比HS可溶性糖含量高55.2%,木质素含量高9.5%,纤维素含量低4.2%。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于三种菜薹均表现为喜好的情绪;认为WH14的甜度、整体品质和整体喜好度显著优于GD,而HZ62与HS相比,甜度略高、质地略差、整体喜好度没有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薹综合品质较好,具备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油菜薹 红菜薹 广东菜心 品质比较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晚抽薹基因BoFLC3克隆、序列分析和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4
8
作者 戴忠良 陈丽 +3 位作者 山溪 秦文斌 肖燕 朱建飞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24-1330,共7页
参照甘蓝FLC3基因(GenBank登录号AAP31677)碱基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甘蓝晚抽薹BoFLC3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有197个氨基酸,分子量20 990,等电点9. 45。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抽薹后BoFLC3基因在甘蓝不同部位表达... 参照甘蓝FLC3基因(GenBank登录号AAP31677)碱基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甘蓝晚抽薹BoFLC3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有197个氨基酸,分子量20 990,等电点9. 45。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抽薹后BoFLC3基因在甘蓝不同部位表达存在差异,表达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叶、茎、花蕾、花瓣和根。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BoFLC3蛋白定位在细胞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BoFlC3基因 荧光定量PCR 亚细胞定位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LFY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汤青林 王志敏 +2 位作者 任雪松 宋明 王小佳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22,共6页
以甘蓝ZQ启动抽薹的茎尖为材料,分别提取DNA和RNA,以两对引物扩增并序列拼接得到甘蓝LFYZQ基因DNA序列和cDNA完整编码区,长度分别为2560、1239bp,与花椰菜、拟南芥、芥菜和萝卜同源性分别达到91%、87%、86%、87%。该基因含有3个外显子(... 以甘蓝ZQ启动抽薹的茎尖为材料,分别提取DNA和RNA,以两对引物扩增并序列拼接得到甘蓝LFYZQ基因DNA序列和cDNA完整编码区,长度分别为2560、1239bp,与花椰菜、拟南芥、芥菜和萝卜同源性分别达到91%、87%、86%、87%。该基因含有3个外显子(452、394、393bp)和2个内含子(514、807bp),共编码412个氨基酸,内含子剪接位点均符合经典GT-AG法则。将LFYZQ与网上公布的12种十字花科植物LFY氨基酸序列按分子进化分成两类:甘蓝LFYZQ与花椰菜以及Jonopsidium属植物Jonopsidium acaule这3个分为一类;其余10种植物分为第二大类。LFYZQ蛋白分子量为46kD,是一个不稳定的疏水蛋白,存在N-十四(烷)酰化位点、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酰胺化位点共4种活性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lFY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BobHLH121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秦文斌 山溪 +3 位作者 张振超 姚悦梅 戴忠良 秦岭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320-3329,共10页
【目的】克隆甘蓝b HLH转录因子(BobHLH121)基因,分析其在不同组织及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bHLH转录因子在甘蓝低温响应中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克隆BobHLH121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预测分析... 【目的】克隆甘蓝b HLH转录因子(BobHLH121)基因,分析其在不同组织及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bHLH转录因子在甘蓝低温响应中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克隆BobHLH121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预测分析,并构建p CAMBIA1300-FaFKF1-GFP融合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染烟草表皮细胞,观察荧光信号以确定蛋白亚细胞定位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BobHLH121基因在低温胁迫下的相对表达量。【结果】BobHLH121基因CDS长度为1367 bp,定位于C06染色体上,其编码311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34.89 kD,理论等电点(p I)为5.42,不稳定系数为52.29,疏水性平均系数为-0.733,说明该蛋白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且呈酸性,定位于细胞核。BobHLH121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占30.87%)、延伸链(占9.32%)、β-转角(占2.89%)和无规则卷曲(占56.91%)组成,具有保守的HLH结构域。BobHLH121蛋白与拟南芥(NP_191768.2)、琴叶拟南芥(EFH52923.1)、亚麻荠(XP_01909381.1)、荠菜(XP_023638997.1)、油菜(CDY65446.1)、白菜(XP_009104362.1)和萝卜(XP_018442860.1)等多种植物bHLH蛋白的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55.6%、54.8%、52.0%、50.3%、76.4%、73.9%和61.1%。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BobHLH121与拟南芥(NP_191768.2)和琴叶拟南芥(EFH52923.1)bHLH蛋白在同一小分支上。BobHLH121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植物生长发育、非生物胁迫、激素应答和光响应大量的顺式作用元件。BobHLH121基因在叶片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下同),在其他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均较低。低温胁迫6~12 h时BobHLH12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较低温处理0 h(对照)显著降低,在低温处理24 h时急剧升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时间,低温处理48 h时又显著降低,表明该基因可能在低温胁迫下延迟表达。【结论】BobHLH121基因含有bHLH家族典型的HLH保守结构域序列,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可能参与甘蓝叶片的生长发育调控,且响应低温胁迫,可能在甘蓝耐寒性中发挥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BobHlH121基因 亚细胞定位 低温胁迫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褪黑素对甘蓝幼苗干旱胁迫的缓解作用
11
作者 任元龙 马蓉 +1 位作者 王晓卓 张雪艳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8-348,共11页
为研究叶面喷施褪黑素(MT)对甘蓝幼苗干旱胁迫的缓解作用与适宜浓度,以高山冷凉蔬菜主栽品种中甘21号为试验材料,使用20%聚乙二醇-6000(PEG)作为干旱胁迫渗透剂,通过叶面喷施不同浓度(50、100、150、200μmol·L^(-1))MT,测定甘蓝... 为研究叶面喷施褪黑素(MT)对甘蓝幼苗干旱胁迫的缓解作用与适宜浓度,以高山冷凉蔬菜主栽品种中甘21号为试验材料,使用20%聚乙二醇-6000(PEG)作为干旱胁迫渗透剂,通过叶面喷施不同浓度(50、100、150、200μmol·L^(-1))MT,测定甘蓝幼苗生长与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抑制甘蓝幼苗的生长,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MT均能够缓解干旱胁迫引起的甘蓝幼苗生长抑制,并且喷施100μmol·L^(-1)MT缓解效果最显著。干旱胁迫下叶面喷施100μmol·L^(-1)MT后,与干旱胁迫(T0处理)相比,甘蓝幼苗叶绿素相对含量(用SPAD表示)和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b含量分别上升28.11%、67.04%、80.70%、46.56%、70.79%;光化学猝灭系数(qP)、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下最大荧光产量(F_(m)′)分别增加32.88%、47.29%、53.19%、60.22%、49.56%;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147.36%、150.02%,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分别降低43.65%、45.11%和51.09%;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是干旱胁迫下的1.37、1.34、2.75倍,根系中SOD、POD和CAT活性分别是干旱胁迫下的1.89、1.28、2.08倍。综上,叶面喷施100μmol·L^(-1)MT能显著促进甘蓝幼苗生长,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高山冷凉蔬菜主栽品种中甘21号造成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外源褪黑素 干旱胁迫 生长 生理 缓解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分子连锁图的构建与品质性状的QTL定位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学军 邹国林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4年第6期482-485,共4页
以两个不同生态型甘蓝(Brassicaoleraceavar.capitata)品种杂交得到的F2代为作图群体,用RAPD标记构建甘蓝分子连锁图。通过对520个随机引物进行筛选,236个引物在两亲本间表现多态性,多态性比例为47.7%。选取111个引物对群体进行分析,构... 以两个不同生态型甘蓝(Brassicaoleraceavar.capitata)品种杂交得到的F2代为作图群体,用RAPD标记构建甘蓝分子连锁图。通过对520个随机引物进行筛选,236个引物在两亲本间表现多态性,多态性比例为47.7%。选取111个引物对群体进行分析,构建了一张含有135个标记位点,9个连锁群,覆盖长度为1023.7cM的分子连锁图。利用该图谱对甘蓝叶球紧实度和中心柱长两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检测到3个与叶球紧实度相关的QTL,总贡献率为62.5%;检测到4个与中心柱长相关的QTL,总贡献率为5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分子连锁图 RAPD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甲胺磷和NaCl交叉胁迫对花椰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天星 《种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7,共3页
为探究农药和盐交叉胁迫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机制,试验研究了不同NaCl浓度(0.0%、0.2%、0.4%、0.6%、0.8%)下的不同浓度的乙酰甲胺磷处理液(0.00%、0.03%、0.06%、0.09%、0.12%)对花椰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乙... 为探究农药和盐交叉胁迫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机制,试验研究了不同NaCl浓度(0.0%、0.2%、0.4%、0.6%、0.8%)下的不同浓度的乙酰甲胺磷处理液(0.00%、0.03%、0.06%、0.09%、0.12%)对花椰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乙酰甲胺磷、NaCl及二者的交叉胁迫对花椰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根长、苗高、侧根数目、鲜重和干重的增加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乙酰甲胺磷加剧了NaCl对花椰菜的胁迫效应,NaCl也加剧了乙酰甲胺磷对花椰菜的胁迫效应,当乙酰甲胺磷的浓度≥0.09%、NaCl的浓度≥0.8%时,这种相互胁迫效应更加明显;花椰菜对0.2%NaCl处理具有抗性,但对0.03%乙酰甲胺磷处理非常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var.botrytis l.) 乙酰甲胺磷 NACl 交叉胁迫 种子萌发率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心cDNA-AFLP分析体系的优化与建立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旭峰 王恒 +1 位作者 黄敏 雷建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6-300,共5页
以菜心的顶端分生组织为试材,对影响菜心cDNA-AFLP体系的关键因子进行了探讨,以期建立适于菜心转录组差异表达的cDNA-AFLP分析体系。结果表明:Trizol法适用于菜心总RNA提取;SMART双链cDNA合成法效率较高,其中第二链cDNA合成的最佳循环数... 以菜心的顶端分生组织为试材,对影响菜心cDNA-AFLP体系的关键因子进行了探讨,以期建立适于菜心转录组差异表达的cDNA-AFLP分析体系。结果表明:Trizol法适用于菜心总RNA提取;SMART双链cDNA合成法效率较高,其中第二链cDNA合成的最佳循环数为24个;Taq I/Ase I分步各酶切3 h可使双链cDNA酶切完全;预扩增体系以模板稀释20倍,27个循环扩增效果较好,退火温度对扩增结果影响不大,但Mg2+对PCR扩增影响较大,经比较加入2.5μL Mg2+(25 mmoL/L)的预扩及选扩电泳的效果均最佳;预扩产物稀释20倍用于选择性扩增,其PAGE电泳可以获得丰富且重复性好的带型。cDNA-AFLP分析体系的优化与建立为菜心抽薹开花分子机理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心 CDNA-AFlP 分析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SCR、THL与SRK交替相互作用的酵母双杂交检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永军 张贺翠 +3 位作者 杨昆 薛丽琰 常登龙 朱利泉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X期14-26,共13页
eSRK(S位点受体激酶胞外域)、SCR/SP11(S位点富含半胱氨酸蛋白-S位点蛋白11)和THL1(类硫氧还蛋白)是甘蓝自交不亲和性信号传导过程重要的3个元件。利用PCR技术获得两种甘蓝SCR2(class-Ⅱ)、eSRK2(class-Ⅱ)、THL1、SRKJ(class-Ⅰ,SRK6... eSRK(S位点受体激酶胞外域)、SCR/SP11(S位点富含半胱氨酸蛋白-S位点蛋白11)和THL1(类硫氧还蛋白)是甘蓝自交不亲和性信号传导过程重要的3个元件。利用PCR技术获得两种甘蓝SCR2(class-Ⅱ)、eSRK2(class-Ⅱ)、THL1、SRKJ(class-Ⅰ,SRK6激酶域)和eSRK28(class-Ⅰ)的编码序列,并分别构建以pGBKT7为载体的SCR2、THL1的重组诱饵质粒和以pGADT7为载体的eSRK2、eSRK28、SRKJ的重组猎物质粒。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验证eSRK2-SCR2、eSRK28-SCR2、SRKJ-THL1的相互作用。重组质粒在宿主细胞中未产生毒性及自激活作用,表明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组合Y2HGold〔pGBKT7-SCR2〕×Y187〔pGADT7-eSRK2〕在三缺平板(SD/-Trp-Leu-His/x-α-gal/AbA,TDO/x/A)上生长出蓝色克隆,激活了报告基因AUR1-C、MEL1、HIS3;组合Y2HGold〔pGBKT7-SCR2〕×Y187〔pGADT7-eSRK28〕能够在二缺平板(SD/-Trp-Leu)上生长,但在三缺平板上不生长,表明不同单倍型SRK-SCR可能不发生相互作用;组合Y187〔pGADT7-SRKJ〕×Y2HGold〔pGBKT7-THL1〕能够在四缺平板上生长,激活了4种报告基因(AUR1-C、MEL1、HIS3、ADE2)。相同的单倍型SRK与SCR之间能够相互作用,不同的单倍型之间不会发生相互作用;酵母中报告基因表达的数目和类型的差异反映了class-Ⅱ型内部的SCR-SRK和class-Ⅰ的SCR-SRK互作强度,Ⅰ型高于Ⅱ型;THL与SRK之间存在较高的互作强度。这为Ⅰ型和Ⅱ型不同的自交不亲和性表型所依赖的3个起始信号传导元件之间的识别程度差异提供了直接证据和新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S位点受体激酶(SRK) S位点富含半胱氨酸蛋白(SCR) 类硫氧还蛋白(THl) 蛋白质互作 酵母双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BoNHX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与鉴定
16
作者 吴沁安 张萌 丁一娟 《西藏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3-20,共8页
为鉴定并分析甘蓝NHX基因家族成员的生物信息,利用氨基酸特定序列比对和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蛋白结构域,在甘蓝全基因组中筛选并鉴定出NHX基因家族成员11个,命名为BoNHX1~BoNHX11;利用TBtools、MEGA11、PlantCARE、MEME等软件和网站进一步... 为鉴定并分析甘蓝NHX基因家族成员的生物信息,利用氨基酸特定序列比对和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蛋白结构域,在甘蓝全基因组中筛选并鉴定出NHX基因家族成员11个,命名为BoNHX1~BoNHX11;利用TBtools、MEGA11、PlantCARE、MEME等软件和网站进一步分析11个甘蓝NHX基因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1个家族成员编码氨基酸127~1166个,分子量为14174.59~128874.77 Da,等电点在5.16~9.33。在拟南芥与甘蓝NHX家族成员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所有基因家族成员被分为A/B/C 3个亚家族,每个亚家族成员在3~12个不等。对家族成员进行顺式作用元件预测,主要集中在光反应、激素响应、低温应答等过程。在拟南芥与甘蓝物种间共线性分析中,两者之间存在12对共线性关系;在甘蓝物种内共线性分析中,有6对共线性关系。在甘蓝基因组中共鉴定出NHX基因家族成员11个,进一步分析表明,NHX基因家族成员可能在胁迫应答、光反应以及激素响应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NHX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花色性状QTL定位及候选基因变异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茹涵 刘进 +2 位作者 李加纳 钱伟 梅家琴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71-1277,共7页
花色性状是甘蓝的一个重要性状,在吸引和指示传粉者、保护花器官、维持花组织能量平衡、测定品种异交率及纯度、检测性状转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为了鉴定控制和影响甘蓝花色的遗传位点和候选基因,本研究利用芥蓝(白花)与野生甘蓝(黄花)... 花色性状是甘蓝的一个重要性状,在吸引和指示传粉者、保护花器官、维持花组织能量平衡、测定品种异交率及纯度、检测性状转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为了鉴定控制和影响甘蓝花色的遗传位点和候选基因,本研究利用芥蓝(白花)与野生甘蓝(黄花)构建了F2分离群体,并分别利用基于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和基于SNP芯片分析的QTL扫描技术,对甘蓝花色性状进行QTL定位。本研究结论如下:甘蓝花色性状由C03染色体上一个部分显性主效QTL位点控制,并受到C02上一个微效加性QTL的影响;主效QTL候选基因BoCCD4编码区778~780 bp处3个碱基的插入极可能导致BoCCD4功能丧失,从而呈现黄色表型。本研究确认了控制甘蓝白花性状的主效QTL位置,鉴定到了候选基因并发现了与文献报道不同的新变异位点,为进一步了解芸薹属物种花色的遗传和变异提供了新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花色 数量性状位点 BoCCD4 变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GS-Elong位点基因的预测与分析
18
作者 宋佳 王珏 +1 位作者 刘蕾 王辉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3期5-8,共4页
以拟南芥中控制硫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家族GS-Elong的全长CDS及蛋白序列为参考序列,在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基因组数据库中进行BLASTN和BLASTP检索,得到具备Score≥100、E-value≤10-10和Coverage≥70%条件的甘蓝注释基因作为拟... 以拟南芥中控制硫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家族GS-Elong的全长CDS及蛋白序列为参考序列,在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基因组数据库中进行BLASTN和BLASTP检索,得到具备Score≥100、E-value≤10-10和Coverage≥70%条件的甘蓝注释基因作为拟南芥GS-Elong位点基因的候选同源基因,并进一步对其进行同源性和基因结构比较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甘蓝GS-Elong位点发现4个旁系同源基因(Bol020647、Bol017070、Bol037823和Bol017071)。甘蓝和拟南芥GS-Elong位点同源基因在核酸水平上的一致性为66.1%~84.3%;甘蓝4个旁系同源基因间的一致性在62.0%~83.7%之间。甘蓝和拟南芥GSElong位点基因在外显子数目、大小方面高度一致,但Bol017071和Bol037823分别较拟南芥GS-Elong位点基因少3个和1个外显子。系统进化及共线性分析初步确定,甘蓝中存在2个BoMAM1(Bol017070和Bol020647)和2个Bo MAM3(Bol017071和Bol0378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植物 甘蓝 硫代葡萄糖苷 GS-Elo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两用型结球甘蓝新品种YR绿金刚的选育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强 苏彦宾 +4 位作者 王英 顾丽嫱 张国丽 赵玉倩 石艳丽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176,共5页
YR绿金刚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02C34为母本、自交系10C31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春秋两用型结球甘蓝杂交1代品种。该品种适宜北京、河北等地区春秋季露地种植,中熟,从定植到始收55~60 d;株型半直立,株高约32.7 cm,开展度约53.1 cm;叶球圆... YR绿金刚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02C34为母本、自交系10C31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春秋两用型结球甘蓝杂交1代品种。该品种适宜北京、河北等地区春秋季露地种植,中熟,从定植到始收55~60 d;株型半直立,株高约32.7 cm,开展度约53.1 cm;叶球圆球形,球色绿,横径约18.3 cm,纵径约17.9 cm,中心柱短、叶色黄绿、结球紧实、蜡粉中多,单球质量约1.5 kg。该品种商品性好,耐裂球,耐先期抽薹,抗枯萎病和黑腐病,脚高、耐雨水,667 m^(2)产量约5858.17 kg。2022年9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新品种 YR绿金刚 杂交1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球甘蓝东洋206利用氮磷钾锰铁铜养分特点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冬群 成美玲 方旭丰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2586-2590,共5页
试验旨在进一步优化结球甘蓝东洋206施肥方案,通过分析结球甘蓝对N、P、K、Mn、Fe和Cu等6种养分和中微量元素累积情况,确定合理肥料施用量和配比关系。结果表明,结球甘蓝东洋206干物质中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305、0.033 4... 试验旨在进一步优化结球甘蓝东洋206施肥方案,通过分析结球甘蓝对N、P、K、Mn、Fe和Cu等6种养分和中微量元素累积情况,确定合理肥料施用量和配比关系。结果表明,结球甘蓝东洋206干物质中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305、0.033 4、0.305 g·kg^(-1)。目标产量为117 201 kg·hm^(-2),N、P_(2)O_(5)、K_(2)O施用量达到273.99、68.27、304.16 kg·hm^(-2),锰、铁、铜施用量分别为161.34、697.63、22.09 g·hm^(-2)时就可基本满足养分平衡。结球甘蓝各处理N、P_(2)O_(5)、K_(2)O吸收量平均值为:215.04、54.07、258.09 kg·hm^(-2),N、P_(2)O_(5)、K_(2)O吸收量比例平均值为20.16∶5.00∶24.30。结球甘蓝Mn、Fe和Cu吸收量平均值分别为134.42、426.31、16.05 g·hm^(-2)。NPK肥料农学效率分别为101.36、97.86、16.03 kg·kg^(-1)。NPK肥料利用率分别为43.80%、15.85%和36.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氮磷钾 锰铁铜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