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碳税和需求响应的新型电力系统低碳优化调度 被引量:1
1
作者 梁海平 李世航 +3 位作者 谢鑫 王金英 苏海锋 牛胜锁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3,共12页
为解决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后电力、电量的平衡问题,新型电力系统中往往会配置一定的储能,将风光储联合考虑,从而实现新能源的高效消纳,减少系统碳排放。在风光储联合运行的基础上,需求侧参与电力系统低碳调度能进一步有效降低系统碳排放,... 为解决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后电力、电量的平衡问题,新型电力系统中往往会配置一定的储能,将风光储联合考虑,从而实现新能源的高效消纳,减少系统碳排放。在风光储联合运行的基础上,需求侧参与电力系统低碳调度能进一步有效降低系统碳排放,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首先,以碳排放流理论为基础对新型电力系统低碳优化问题构建碳排放流计算模型;其次,建立以碳排流理论为基础、碳税为需求响应的激励信号的新型电力系统双层低碳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混合整数规划(MIP)算法与改进型樽海鞘群算法协同求解上述双层模型。通过算例仿真,对比系统在不同场景下的经济性能和碳排放,验证所提模型和改进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实现了新型电力系统低碳优化调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碳排放流 碳税 樽海鞘群算法 低碳需求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双重低碳需求响应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 被引量:1
2
作者 魏业文 顾佳 刘霁欧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0-379,共10页
针对目前电力系统低碳调度中负荷侧降碳手段单一,且源-荷-储侧降碳方法协同性差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碳势指标的源-荷-储多维降碳耦合策略,建立了计及低碳经济目标的电力系统双层优化调度模型。首先,基于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理论建立... 针对目前电力系统低碳调度中负荷侧降碳手段单一,且源-荷-储侧降碳方法协同性差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碳势指标的源-荷-储多维降碳耦合策略,建立了计及低碳经济目标的电力系统双层优化调度模型。首先,基于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理论建立负荷和储能的碳排放流追溯模型;其次,在负荷侧建立融合碳排放流理论的“价格-激励”双重低碳需求响应模型;在储能侧建立基于节点碳势的低碳调度模型;然后,构建具有分时电价与节点碳势特征的电力系统双层优化调度模型,上、下层模型分别以最优经济、最优低碳作为调度目标;最后,采用改进IEEE14节点系统完成算例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调度策略能够深入挖掘系统的降碳潜力,有效增强系统的减碳能力,提高系统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调度 碳势指标 低碳需求响应 碳排放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站城人一体化发展下铁路枢纽功能与客流需求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琼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58,163,共6页
[目的]在站城人一体化发展下,铁路客运枢纽在承担交通功能与城市开发功能的基础上,升级为提供情感联系与寄托的新型城市空间,枢纽的服务属性和承载的客流群体发生较大变化,需立足需求端的变化研究站城人一体化发展下铁路客运枢纽的功能... [目的]在站城人一体化发展下,铁路客运枢纽在承担交通功能与城市开发功能的基础上,升级为提供情感联系与寄托的新型城市空间,枢纽的服务属性和承载的客流群体发生较大变化,需立足需求端的变化研究站城人一体化发展下铁路客运枢纽的功能特征和客流需求。[方法]基于站城人一体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对铁路枢纽承担客流的影响,分析了新型铁路客运枢纽的功能变化及其承担的客流构成,具体包括基于交通服务的趋势客流、城市开发诱增的衍生客流、供给动态调整的韧性客流等几部分,在传统交通预测四阶段法的基础上提出每种情景客流需求的预测思路及方法,并以西安东站为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及结论]枢纽客流呈现出交通功能客流前期为主、城市功能客流逐步增长、韧性客流短期趋稳的发展态势。综合三部分客流分析,初步预测西安东枢纽远期高峰小时的客流总量约为3.0万~3.2万人次/h。通过细化枢纽各部分客流需求的预测方法,可为新型枢纽的功能配置、设施布局、客运组织等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城人一体化 铁路枢纽 功能特征 客流结构 需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球轴承润滑需求流量研究
4
作者 王彬 王长清 +1 位作者 梁校瑞 孟凡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79-384,共6页
高速球轴承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广泛,其润滑冷却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系统可靠性。为了确定合适的润滑流量,有必要进行高速球轴承需求流量研究。针对球轴承高速工况下由于滑动摩擦生热和润滑油温升估算不准进而导致其需求润滑油量计算误差... 高速球轴承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广泛,其润滑冷却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系统可靠性。为了确定合适的润滑流量,有必要进行高速球轴承需求流量研究。针对球轴承高速工况下由于滑动摩擦生热和润滑油温升估算不准进而导致其需求润滑油量计算误差较大的传统难题,建立了基于Ree-Eyring流体热弹流润滑的高速球轴承润滑油需求流量计算模型,由此进行了需求流量研究。首先计算高速工况下球轴承摩擦功耗,然后根据热弹流理论确定球轴承固体表面温度,以此得到不同工况下润滑油温升。最后计算单位时间内带走轴承产生热量所需润滑油量从而确定高速球轴承需求流量。研究结果表明,高速球轴承需求流量随润滑油比热容增加而降低,需求流量随润滑油动力粘度的增加而增加,轴承转速增加需求流量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球轴承 摩擦功耗 热弹流润滑 需求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市场激励下考虑低碳用能转移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策略
5
作者 崔杨 姜帅 +3 位作者 付小标 佟鑫 徐扬 赵钰婷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24-3333,I0084-I0087,共14页
为解决当前依靠价格信号实现激励用户侧用能行为低碳化较为困难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市场机制的源荷互动激励低碳转型模式来推动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首先,基于碳流理论构建综合能源系统源-网-荷全链碳追踪方法... 为解决当前依靠价格信号实现激励用户侧用能行为低碳化较为困难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市场机制的源荷互动激励低碳转型模式来推动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首先,基于碳流理论构建综合能源系统源-网-荷全链碳追踪方法,实现了异质能源系统全环节精准碳计量。其次,该方法可提供荷侧用能碳计量指标——空间动态碳排放因子来构建碳交易-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联合市场运行模式,驱使用户实现主动低碳用能行为转移,以摆脱依靠价格信号激励减碳的局面,从源荷两端实现双向激励碳减排,形成源荷互动激励低碳转型模式。最后,经算例仿真分析表明,所提源荷互动激励低碳转型模式能有效提高系统碳减排量,降低系统总成本,对推动能源系统绿色节能转型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碳排放流 低碳需求响应 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 低碳经济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旋转潮流控制器和需求响应的配电网新能源承载力评估方法
6
作者 颜湘武 李洋洋 +3 位作者 卢俊达 郭美辰 杜春林 吴鸣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7,77,共11页
针对高比例分布式新能源接入导致配电网系统能量出现时空维度下的不平衡问题,提出考虑旋转潮流控制器和需求响应的配电网新能源承载能力评估方法。首先,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下的旋转潮流控制器和需求响应模型。其次,建立分布式新能源承载... 针对高比例分布式新能源接入导致配电网系统能量出现时空维度下的不平衡问题,提出考虑旋转潮流控制器和需求响应的配电网新能源承载能力评估方法。首先,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下的旋转潮流控制器和需求响应模型。其次,建立分布式新能源承载力的双层优化模型,在该模型中,上层旨在最大化配电网对新能源的承载能力,优化新能源接入容量;下层旨在最小化系统的综合运行费用,调节各设备运行出力。然后,采用基于灰狼算法和二阶锥规划的混合优化算法进行求解,通过引入二阶锥松弛将优化问题转化为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问题。最后,采用IEEE33节点系统作为仿真算例,对不同场景下的承载力双层优化模型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考虑需求响应措施和旋转潮流控制器的投入可以提高配电网的新能源承载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新能源 旋转潮流控制器 需求响应 承载力 二阶锥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供需关系的广东省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徐茜 卢芷欣 +2 位作者 许莹杰 林子晴 杨忍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753-5768,共16页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在空间上存在不平衡关系,促成生态系统服务流动过程,对区域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厘清其空间流动过程与强度等至关重要。以经济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权衡博弈突出的广东省为典型案例区,基于InV...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在空间上存在不平衡关系,促成生态系统服务流动过程,对区域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厘清其空间流动过程与强度等至关重要。以经济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权衡博弈突出的广东省为典型案例区,基于InVEST、RUSLE、CASA等模型综合测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能力及其空间匹配特征,进而通过构建断裂点模型和场强模型揭示其生态系统服务的流动过程、范围和流动强度。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广东省整体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能力区域差异特征显著,同“一核一区一带”的空间发展定位相一致,北部生态屏障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明显较强,珠三角地区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形成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核心高值区域,并呈现出放射状向外围地区递减的格局特征。(2)广东省生态系统服务整体大致处于一个供略大于求的稳定状态,珠三角地区为明显的强需求区,尤其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产业集聚的广州-佛山城市带和深圳-东莞城市带更为突出,粮食生产及产水服务的主要供给区为粤西、粤北地区,固碳服务也主要来源于粤北地区,土壤保持服务为粤东和粤北地区的主要供给。(3)全省生态系统服务流在空间上形成了以一个以珠江三角洲入海口两侧的城市群为主要强需求区,生态系统服务流入为主,粤东西北地区疏散供给流出为主的空间流动格局。珠三角地区能够被大部分供给区的最大流动范围所覆盖,其生态系统服务流动密集,平均流动强度高,存在明显的虹吸效应;粤西及粤东城市的中心城区也有流入,但流动强度和密度明显低于珠三角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差异性产生了供需关系的空间联系,生态系统服务流动的空间差异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利益相关者及多因素的远程耦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流 供需关系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调节服务流视角的黄河流域生态补偿优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元博 翟天林 +3 位作者 毕庆生 陈鹏 李玲 陈昱润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63-3775,共13页
生态补偿是促进区域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目前,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生态补偿探讨较少,定量评估较为匮乏。基于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供-流-需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生态补偿模式,明确黄河流域调节服务供需关系,结合风场分... 生态补偿是促进区域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目前,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生态补偿探讨较少,定量评估较为匮乏。基于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供-流-需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生态补偿模式,明确黄河流域调节服务供需关系,结合风场分析、水文分析以及热点分析识别生态系统服务流供给区、需求区、传递路径,并通过比较生态辐射力获取服务流量,最终确定黄河流域调节服务生态补偿受偿城市、补偿城市以及补偿金额。研究结果表明:(1)2020年黄河流域水源涵养和固碳服务供给在空间上表现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需求分布与人口密度分布密切相关,在空间上则表现为“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2)黄河流域水源涵养服务供给与需求关系整体上呈现赤字状态,供给难以满足需求;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固碳服务供给能够满足需求,但已接近生态赤字警戒线。(3)黄河流域水源涵养服务受偿城市共8个,补偿城市共22个;固碳服务受偿城市共10个,补偿城市共28个。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生态补偿总金额为676.54亿元,其中水源涵养服务生态补偿总金额为160.54亿元,固碳服务生态补偿总金额为516亿元。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政策的制定以及生态补偿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生态系统服务流 生态系统调节服务 供需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流和需求情景的铁路货运路网车流分配研究
9
作者 张琪 赵广富 +3 位作者 寇玮华 宋蔚峰 卢奇文 陈立强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共8页
铁路货运需求动态变化且阶段性集中的特点导致货运铁路及沿线车站时常出现“有货无能力、有能力无货”的现象,以固定径路进行货物运输的单一运输组织模式已无法适应变化的运输需求。为使运能与需求更加匹配、车流组织更加灵活高效,利用... 铁路货运需求动态变化且阶段性集中的特点导致货运铁路及沿线车站时常出现“有货无能力、有能力无货”的现象,以固定径路进行货物运输的单一运输组织模式已无法适应变化的运输需求。为使运能与需求更加匹配、车流组织更加灵活高效,利用网络流理论,提出基于需求情景分析的铁路货运路网车流分配及径路优化。将动态需求下采用固定车流组织模式问题转化为3种需求情景下采用具有不同侧重的车流组织模式问题。同时构建基于需求情景的铁路货运路网车流分配及径路优化模型。最后以唐包线单日煤炭运输数据为例,使用Python调用Gurobi求解模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较为均衡地将车流分配到线路上并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能力紧张线路的运能,可以辅助运营决策,为唐包线提升运输增量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货物运输 车流径路优化 网络流理论 需求情景分析 煤炭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输水系统水气两相流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10
作者 陈文学 穆祥鹏 +1 位作者 崔巍 谭水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0,共10页
复杂输水系统通常由明流输水隧洞、暗涵、明渠、渡槽、倒虹吸、有压管道等建筑物构成。合理确定明流隧洞的洞顶余幅,是长距离明流输水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鉴于输水工程中水流流速相对较低,水气界面清晰,水流流型通常为光滑分层流或波... 复杂输水系统通常由明流输水隧洞、暗涵、明渠、渡槽、倒虹吸、有压管道等建筑物构成。合理确定明流隧洞的洞顶余幅,是长距离明流输水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鉴于输水工程中水流流速相对较低,水气界面清晰,水流流型通常为光滑分层流或波状分层流,利用一维水气两相流模型可以模拟分析复杂输水系统的水流运动特性和气流运动特性。本文以一维水气两相流控制方程为基础,提出了水气两相流耦合迭代算法,利用追赶法计算复杂输水系统内的水流和气流运动特性。案例分析表明,对于长距离输水隧洞而言,应考虑气流运动对水流运动的影响,设置通气孔,可改善隧洞内的水流运动特性。建议今后开展低流速输水隧洞洞顶余幅阈值研究,为低流速输水隧洞的设计和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输水系统 水气两相流 数学模型 通气量 洞顶余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需求侧资源参与断面潮流实时控制的优化方法
11
作者 黄格超 叶希 +4 位作者 朱童 李海波 高剑 王湘 王彦沣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7,共12页
为了更有效地对电网断面潮流进行实时控制,本文研究了一种考虑需求侧响应资源的断面潮流实时优化控制方法。首先研究了电网关键断面的识别方法,通过电网拓扑结构分析及潮流转移比参数对关键断面进行识别;其次,以可中断负荷和电动汽车两... 为了更有效地对电网断面潮流进行实时控制,本文研究了一种考虑需求侧响应资源的断面潮流实时优化控制方法。首先研究了电网关键断面的识别方法,通过电网拓扑结构分析及潮流转移比参数对关键断面进行识别;其次,以可中断负荷和电动汽车两类需求侧资源为例,分析评估了两者参与断面潮流实时控制的调节能力;接着,建立了一套断面潮流实时控制优化模型,考虑需求侧资源,提出兼顾精度和速度的两步求解方法;最后,基于IEEE 118节点模型进行了算例分析。研究表明,在断面潮流实时控制中引入需求侧响应资源,调节成本低于单独通过电源控制断面潮流,其根本原因在于通过需求侧资源负荷增减来控制电网潮流,电源机组出力变化较小,从而使机组可以运行于经济最优区间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面潮流 实时控制 断面识别 需求侧资源 可调节能力 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需求下机非车道分配与复用优化研究
12
作者 时玉琦 杨晓光 马成元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4-214,共11页
根据交通需求的动态变化,进行城市道路交叉口通行时空资源的协同优化,是提升其通行效能的重要措施。本文针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时变的错位特征,提出基于双层随机规划的车道管理方法,实现车道机非类型、车道转向功能与信号相位配时的... 根据交通需求的动态变化,进行城市道路交叉口通行时空资源的协同优化,是提升其通行效能的重要措施。本文针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时变的错位特征,提出基于双层随机规划的车道管理方法,实现车道机非类型、车道转向功能与信号相位配时的动态协同优化。首先,突破以机动车道为主的空间优化范式,将非机动车道纳入统一路权分配体系,构建多模式交通主体道路资源的分配框架;其次,针对混合交通流时空需求的波动特性,提出车道机非复用策略,允许非机动车在交通需求峰值时段临时使用部分机动车道空间;随后,建立车道转向功能与信号相位配时的动态优化方法,实现时空资源协同优化。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静态车道管理模式,本文方法可使交叉口通行能力提升9.90%;相比非复用车道管理方案,其通行效率增益达3.27%。参数敏感性分析显示:电动自行车交通占比和非机动车速度异质性与时空资源优化效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路权宽度每扩展0.5 m,可产生6%的通行能力边际效益。本文提出的资源柔性配置和功能动态适配的交叉口时空资源管理理论成果,有效适应了混合交通需求的异质分布与随机波动特征,显著提升了交叉口时空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车道复用 车道分配 混合交通流 随机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城市河道生态修复需水阈值计算方法研究
13
作者 陈小娜 朱红生 +2 位作者 假冬冬 费晓昕 王金洋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6,共11页
【目的】针对城市河道水动力不足、水生态环境不稳定等问题,合理确定城市河道生态修复需水阈值是当前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分析城市河道不同时期水文水生态特点,探究现有生态流量计算方法适用性,【方法】基于这些方法针对流量资料缺... 【目的】针对城市河道水动力不足、水生态环境不稳定等问题,合理确定城市河道生态修复需水阈值是当前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分析城市河道不同时期水文水生态特点,探究现有生态流量计算方法适用性,【方法】基于这些方法针对流量资料缺乏的城市河道,提出一种较为科学的城市河道生态修复需水阈值综合计算方法,该方法推荐在汛期(5—9月)采用动态污染物稀释法和高水位堰流流量法,非汛期采用动态污染物稀释法和生态水力-生境法,并对湿周法进行改进,以验证结果的合理性。【结果】以马鞍山市芦塘支渠为例,量化得出生态修复需水的逐月过程线,汛期流量范围为0.139~0.429 m^(3)/s,非汛期为0.073~0.295 m^(3)/s。【结论】该阈值综合计算方法从城市河道实际修复需求出发,考虑水系连通、水质提升及水生生物等因素,相较于现有生态流量计算方法,此结果更具有综合性与适宜性,可为城市河道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环境 生态需水 城市河道 流量阈值 芦塘支渠 综合确定方法 径流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T产业隐含碳流动及污染避难所效应
14
作者 陈传龙 李泽浩 杨振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21-4033,共13页
立足需求侧视角,基于价值链分解方法追踪中国区域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产业的隐含碳流动构成及路径,并进一步识别ICT产业在区域层面的污染避难所效应.结果表明,跨区域贸易相关活动引致的ICT产业隐含碳排放和增加值占据了主要地位,在国内... 立足需求侧视角,基于价值链分解方法追踪中国区域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产业的隐含碳流动构成及路径,并进一步识别ICT产业在区域层面的污染避难所效应.结果表明,跨区域贸易相关活动引致的ICT产业隐含碳排放和增加值占据了主要地位,在国内价值链中ICT产业生产链越短,碳生产率越高.分需求类别来看,绝大部分国内省份主要通过本地区需求(无跨区域贸易活动)引致ICT产业碳排放,而国外地区主要由最终产品的跨国贸易活动引致;ICT产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引致了最多的碳排放,其次是建筑业;固定资本形成是引致ICT产业碳排放的最大需求类型,其次是出口.随着跨区域活动次数增加,需求侧引起的ICT产业隐含碳排放呈现了递减的趋势.在不同价值链阶段,各省份所处的污染避难所角色具有异质性,面对不同需求地区其角色也存在显著区别.据此要立足需求侧绘制ICT产业价值链隐含碳地图,加强区域协同碳治理,推动ICT产业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突破和应用,完善ICT产业的碳排放核算和监测体系等措施来促进ICT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T产业隐含碳流动 需求侧 价值链分解 污染避难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负载响应特性的多数据中心时空协同运行优化策略
15
作者 向世林 向月 +1 位作者 王晏亮 卢宇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0-181,共12页
与仅具备时间调节能力的传统柔性负荷不同,多数据中心之间负载还可进行空间上的迁移,因此成为一种具备时空调节潜力的灵活性需求响应资源。然而,以往多数据中心负荷管理的研究忽略了根据批处理负载响应特性中时效性不同而设置多时间窗... 与仅具备时间调节能力的传统柔性负荷不同,多数据中心之间负载还可进行空间上的迁移,因此成为一种具备时空调节潜力的灵活性需求响应资源。然而,以往多数据中心负荷管理的研究忽略了根据批处理负载响应特性中时效性不同而设置多时间窗口的必要性。对此,提出计及负载响应特性的多数据中心时空协同运行优化策略。首先,对多数据中心业务流与能量流耦合进行建模,灵活配置服务器开机数量。其次,分析批处理负载的时空迁移特性,建立多数据中心需求响应机制。然后,以总运行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用户满意度为约束,建立多数据中心运行优化模型。最后,以多数据中心为例进行算例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激发多数据中心的需求响应潜力,减少总运行成本的同时兼顾用户满意度,提供行之有效的多数据中心负荷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响应特性 多数据中心 时空协同 多时间窗口 业务流与能量流耦合 需求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供需关系的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雷鸣 马国霞 +4 位作者 於方 唐泽 杨威杉 周颖 彭菲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468-6480,共13页
生态系统为人类供给产品与服务,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以及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与消费,分析生态系统服务流的供需特征与流动关系,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管理和生态补偿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黄... 生态系统为人类供给产品与服务,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以及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与消费,分析生态系统服务流的供需特征与流动关系,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管理和生态补偿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黄河流域为例,计算了2021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指数,基于最小累计阻力(MCR)模型、重力模型和城市断裂点理论等多种方法和模型,确定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区到需求区的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转路径和流转量。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上游地区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高于中游和下游地区,黄河流域下游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量高于中上游地区,供给和需求呈现空间异质性;2)从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关系看,黄河流域上游地区主要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盈余区,中游的陕西省、山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大部分地市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区,下游的河南省和山东省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赤字区。3)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流转量共计5794.3亿元,其中甘肃省生态系统服务流转量2223.9亿元,青海省生态系统服务流转量1650.3亿元,青海省和甘肃省的生态系统服务主要流向山西省。研究结果为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提供理论支撑,建议优化青海省和甘肃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形成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良性局面。4)生态系统服务流转强度会随着传输距离增加而衰减,生态系统服务很难从远距离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区传递至需求区,应当加强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区周边的生态建设,通过增加周边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提高需求区的人类生态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系统服务流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供需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旅客多维异质性的高速铁路客流分配方法研究
17
作者 肖瑶 谭宇燕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85,共12页
为了更精准地匹配不同旅客的异质性出行需求,提升高速铁路客流分配的准确性并优化客运产品设计,围绕不同类别旅客在各时段的差异化出行需求开展客流分配研究。结合实际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对不同OD距离下的旅客日内出行需... 为了更精准地匹配不同旅客的异质性出行需求,提升高速铁路客流分配的准确性并优化客运产品设计,围绕不同类别旅客在各时段的差异化出行需求开展客流分配研究。结合实际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对不同OD距离下的旅客日内出行需求分布进行估计,并利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对旅客群体进行分类。构建“时间-空间-旅客类别”出行服务网络,刻画不同类别旅客在出行过程中各环节各时段的行为特征;基于时空弧段设计旅客路径选择的成本函数,采用考虑剪枝策略的双向Dijkstra算法进行旅客出行路径搜索,建立基于旅客路径的客流分配模型。以京沪高铁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并探讨参数设置对分配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客流分配模型能够较好地匹配实际旅客的出行需求分布,有效刻画不同类别旅客的异质性行为特征,并能够适应不同客流强度下的分配变化,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客流分配 旅客异质性 时变需求 路径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碳责任分摊及需求响应的综合能源系统双层低碳优化调度
18
作者 石研 李文杰 +2 位作者 杨凤玖 周秀林 刘春明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9-681,共13页
综合能源系统是加快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承载平台。针对传统综合能源系统仅关注发电侧低碳调度而难以有效激发负荷侧减碳效能问题,提出碳责任分摊和需求响应协同增效的综合能源系统双层低碳经济优化调度模型。上层引入碳排放惩罚因子... 综合能源系统是加快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承载平台。针对传统综合能源系统仅关注发电侧低碳调度而难以有效激发负荷侧减碳效能问题,提出碳责任分摊和需求响应协同增效的综合能源系统双层低碳经济优化调度模型。上层引入碳排放惩罚因子,以发电成本和碳排放惩罚成本最小为目标优化机组的低碳经济组合出力,同时基于碳流追踪理论将发电侧的直接碳排放量归算到碳排放驱动侧即各节点负荷;下层基于博弈理论,利用Shapley值法对负荷侧进行碳责任分摊并制定相应的阶梯碳价,以碳价和电价/热价共同引导负荷侧需求响应,使用户在保证用能成本的同时激发其减排潜力。在IEEE6节点电力网络和6节点热力网络耦合的综合能源系统进行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双层优化调度模型能够保证源荷经济出力并引导用户主动响应并降低系统的碳排放量,实现低碳与经济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碳责任分摊 需求响应 Shapley法 碳流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过渡带生态系统服务流供需关系时空变化分析
19
作者 张佳瑛 丘海红 韩海荣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75-1386,共12页
确定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时空关系,明确服务流动态机理,对于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以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过渡带为研究区,基于土地利用、土壤、地形、气候等多源数据,应用InVEST模型对碳固存、粮食供应、产水服务、... 确定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时空关系,明确服务流动态机理,对于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以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过渡带为研究区,基于土地利用、土壤、地形、气候等多源数据,应用InVEST模型对碳固存、粮食供应、产水服务、土壤保持服务的供给与需求进行评估,以风向、河流及道路廊道为生态系统服务流路径,连接供给与需求区,对碳固存、粮食生产、产水、土壤保持服务流变化和流量等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0年研究区粮食生产、产水和碳固存服务供给量均呈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22%、12%和2%,土壤保持服务供给量减少27%;粮食生产、产水、土壤保持和碳固存服务需求量均呈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152%、16%、225%和22%;粮食供应和产水供需指数分别增加51%和19%,碳固存服务和土壤保持服务分别减少71%和46%。土壤保持和产水高服务流主要分布黑河、青海湖水系、石羊河等西部流域,碳固存高服务流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粮食生产服务高服务流主要出现在东部黄土丘陵区,区域各项低服务流分布在清水河与苦水河流域。未来过渡带发展中,建议加强碳固存服务、土壤保持服务供给区的保护与需求区的恢复,优化区域供需平衡,以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 生态系统服务流 InVEST模型 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碳排放因子的台区碳减排收益量化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昱舒 郭晓霞 刘青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5,共8页
电力行业对二氧化碳的计量大多从电源侧采用传统的静态排放因子计量方法,随着碳流理论的提出,越来越多的研究针对用户侧进行。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通过碳流追踪模型,计算各节点的碳流和碳势,制定用户侧动态因子建立的原则,建立台区侧动态... 电力行业对二氧化碳的计量大多从电源侧采用传统的静态排放因子计量方法,随着碳流理论的提出,越来越多的研究针对用户侧进行。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通过碳流追踪模型,计算各节点的碳流和碳势,制定用户侧动态因子建立的原则,建立台区侧动态碳排放因子模型,进而,基于节点碳势的空间差异性给出用户侧动态碳排放因子定义。最后,在低碳需求响应机制的引导下,以山西省某台区进行实证验算,结果表明参与需求侧响应后台区在冬季和夏季单日碳排放量可分别减少8.11%、4.34%。通过比较静态碳排放因子和动态碳排放因子下减碳量的差异及减碳效益,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计量 碳流理论 动态碳排放因子 需求响应 减碳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