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1
作者 雷晓琴 朱艳华 +2 位作者 肖奇骏 王一然 刘成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6期76-81,I0007,共7页
为科学做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参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问题分类和责任追究标准》(办水保函〔2020〕564号),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各工作环节要求指标化,结合水土保持监... 为科学做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参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问题分类和责任追究标准》(办水保函〔2020〕564号),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各工作环节要求指标化,结合水土保持监管内容及水土保持监测三色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水土保持组织管理情况,水土保持监测监理情况,施工扰动状况,弃渣场、取土场及土石方利用情况,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水土流失状况与危害,水土保持重大变化等因子的指标权重,构建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综合评价模型,创新建立了一套全面、准确反映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的量化评价体系,并拟定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综合评价赋分方法。综合评分在90分及以上的为优秀,可作为年度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示范工程候选项目;评分在80分及以上、90分以下的为良好;评分在60分及以上、80分以下的为合格;评分在6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可视情况将相关参建单位列入水土保持“重点关注名单”或“黑名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评价体系 综合评价 监管 水土保持 生产建设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高山峡谷区水土保持典型对象标准样本构建方法研究与应用
2
作者 赵院 金平伟 +5 位作者 李浩 黄婷婷 姜学兵 史燕东 黄俊 张飞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7期55-59,I0007,共6页
针对西南高山峡谷区山高坡陡和传统地面监测方法存在的效率及精度不足问题,以提升水土保持对象的自动识别与提取精度、实现高山峡谷区水土保持关键要素快速监测为目的,基于多源遥感监测数据,以梯田、扰动图斑为研究对象样本,进行西南高... 针对西南高山峡谷区山高坡陡和传统地面监测方法存在的效率及精度不足问题,以提升水土保持对象的自动识别与提取精度、实现高山峡谷区水土保持关键要素快速监测为目的,基于多源遥感监测数据,以梯田、扰动图斑为研究对象样本,进行西南高山峡谷区水土保持典型对象样本库制作,开展了西南高山峡谷区水土保持典型对象标准样本构建方法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西南高山峡谷区梯田(坡式梯田、水平梯田)、扰动图斑(生产建设项目)标准样本数据集库(查询库)能够显著提升模型的训练效果和训练测试应用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对象 标准样本库 构建方法 多源-多尺度-多等级 西南高山峡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孪生神经网络的新增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智能提取
3
作者 胡梦成 黄诗峰 +3 位作者 聂斌斌 孙亚勇 马建威 李楠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4-243,共10页
新增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的自动解译提取,对提高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能力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冈市公路工程类生产建设项目为例,采用两期不同时相遥感影像,在深度学习算法基础上,构建U-Net++为子网络的孪生神经网络模型并引入注意力机... 新增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的自动解译提取,对提高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能力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冈市公路工程类生产建设项目为例,采用两期不同时相遥感影像,在深度学习算法基础上,构建U-Net++为子网络的孪生神经网络模型并引入注意力机制和优化处理算法,从而实现了新增公路工程类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的高效率自动化提取。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模型精确率、召回率和交并比分别为87.13%,84.25%和75.72%,对新增扰动图斑检测效果良好,在模型普适性验证中,新增公路工程类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提取结果查全率为96.02%、查准率为73.43%,提取结果中的图斑边界与真实情况基本一致,漏提取的扰动图斑较少,模型表现出较强的泛化能力。结果表明,深度学习算法可以作为一种新增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智能解译生产的新方法,能有效提高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 生产建设项目 深度学习 孪生神经网络 扰动图斑智能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流域洪峰流量计算方法探讨
4
作者 赵云龙 符素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7-238,共12页
流域洪峰流量是土壤侵蚀模型以及水土保持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参数。目前国内对洪峰流量计算公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东北黑土区罕有提及。建立适用于东北黑土区的洪峰流量公式,有助于厘清东北黑土区流域汇流规律... 流域洪峰流量是土壤侵蚀模型以及水土保持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参数。目前国内对洪峰流量计算公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东北黑土区罕有提及。建立适用于东北黑土区的洪峰流量公式,有助于厘清东北黑土区流域汇流规律,为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提供依据。利用东北黑土区9个流域2011—2012、2017—2019年共120场降雨事件数据,对比已有的洪峰流量计算公式在黑土区的适用性,发现现有的农业管理系统中的化学、径流和侵蚀模型(CREAMS)中洪峰流量计算公式和黄土高原区洪峰流量计算公式在东北黑土区均显著高估洪峰流量。因此,研究主要采用量纲分析和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包含最大60 min降雨强度和不包含最大60 min降雨强度的东北黑土区洪峰流量公式形式。利用95场降雨数据进行参数率定,模型有效系数分别为0.68和0.67;利用25场降雨事件进行公式验证,模型效率系数均达0.78。总体而言,计算公式是否包含I60均能较好的预测流域洪峰流量。本文建立的洪峰流量计算公式是对东北黑土区水文分析的重要补充,可进一步为区域土壤侵蚀模拟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提供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峰流量 径流 水土保持工程 东北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厂项目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配置研究
5
作者 李晓芳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5年第2期57-60,共4页
随着水泥工业的发展,水泥厂建设项目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其中水土流失问题尤为突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作为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在水泥厂项目中具有关键作用。文章深入探讨水泥厂项目的特点及其水土流失状况,详细阐述水... 随着水泥工业的发展,水泥厂建设项目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其中水土流失问题尤为突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作为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在水泥厂项目中具有关键作用。文章深入探讨水泥厂项目的特点及其水土流失状况,详细阐述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配置的原则、适宜植物种类的筛选以及具体的配置方案,旨在为水泥厂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植物措施配置策略,实现项目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厂项目 水土保持 植物措施 配置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验收与评价规范》解读
6
作者 易仲强 孟繁斌 +2 位作者 田红卫 王治国 鲍彪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10期68-70,77,I0009,共5页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验收与评价规范》(SL/T 336—2025)经水利部2025年第12号公告发布,于2025年8月24日正式实施。为使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标准,从标准修订的背景、修订原则、修订方法与过程、修订的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解...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验收与评价规范》(SL/T 336—2025)经水利部2025年第12号公告发布,于2025年8月24日正式实施。为使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标准,从标准修订的背景、修订原则、修订方法与过程、修订的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解读。修订后的标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针对性解决了水土保持工程质量验收的基础标准支撑薄弱、项目划分不够有效、内容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等主要问题,补充制定了完整、全面的水土保持工程最基础单元——单元工程的质量验收标准,优化调整了项目划分原则与方法,并与相关标准进行了协调衔接,同时还首次提出了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价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工程 质量验收 质量评价 规范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家寨引黄一期工程水土保持后评价与防治效果
7
作者 冯小明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5年第2期24-28,共5页
文章通过选取10个水土保持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万家寨引黄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后水土保持防治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总分为87.57,总体上处于优良水平。研究成果对大型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和防治效果评价都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 文章通过选取10个水土保持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万家寨引黄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后水土保持防治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总分为87.57,总体上处于优良水平。研究成果对大型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和防治效果评价都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家寨引黄工程 水土保持 后评价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实践与思考
8
作者 霍春平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1期12-15,I0005,共5页
由西安市水务局主导提出并归口的《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DB6101/T 3094—2020)(以下简称《规范》)于2020年12月23日发布,2021年1月23日起正式实施。《规范》明确定位于全方位指导西安市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区范围内可能引... 由西安市水务局主导提出并归口的《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DB6101/T 3094—2020)(以下简称《规范》)于2020年12月23日发布,2021年1月23日起正式实施。《规范》明确定位于全方位指导西安市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区范围内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房地产、市政工程和公共服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细化了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优化了项目概况介绍,完善了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强化了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与设计。《规范》施行3 a来,已指导2000余个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设施验收等工作,西安市约83%的生产建设项目加大了绿地建设规模、约61%的项目减少了径流损失、约54%的项目降低了水土流失风险;西安市生产建设项目年均径流损失量减少3.58万m^(3),年均土壤侵蚀量减少169.05 t,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 技术规范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3种典型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配置及效果
9
作者 姚亚美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5年第2期53-56,共4页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开发建设项目的实施易引发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文章针对山西省黄土区不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配置展开研究。分析了山西省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其对植物措施配置的影响,阐述了植物措施在水...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开发建设项目的实施易引发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文章针对山西省黄土区不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配置展开研究。分析了山西省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其对植物措施配置的影响,阐述了植物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重要作用,详细探讨了不同类型开发建设项目(如矿山开采、公路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等)植物措施配置的原则、适宜植物种类的选择以及配置模式,提出了优化植物措施配置的建议,旨在为山西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植物措施配置方案,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 植物措施配置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闸三线工程平潭段水土流失监测分析
10
作者 徐义保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5年第1期52-60,共9页
文章以“一闸三线工程平潭段”为例,采用无人机和地面观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发现本项目各分段开工时间不一致,导致全线总工期较长。管线主要沿城市主干道敷设,施工完毕后立即采取了绿化措施,各分段的建设期较原方案预测时... 文章以“一闸三线工程平潭段”为例,采用无人机和地面观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发现本项目各分段开工时间不一致,导致全线总工期较长。管线主要沿城市主干道敷设,施工完毕后立即采取了绿化措施,各分段的建设期较原方案预测时段更短。此外,建材矿山禁采政策极大地提高了项目土石方的综合利用效率,使得项目取土、弃渣场未启用。建议方案编制阶段应适当减少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可按分段施工时间进行水土流失量的预测。无人机技术将项目水土流失监测从定性阶段提高到定量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监测 生产建设项目 遥感监测 水土保持 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部地物组合检测的建设项目场景识别
11
作者 蒲坚 刘仁宇 +5 位作者 王志刚 张彤 李建明 沈盛彧 许文盛 刘纪根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5-162,共8页
建设项目属于复杂语义场景,其自动识别是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水土保持监管工作的技术难题。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的建设项目缺乏统一的语义概念定义,其场景包含多种人工和自然地物,场景内部高度非结构化、图像特征差异显著。笔者提出一种... 建设项目属于复杂语义场景,其自动识别是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水土保持监管工作的技术难题。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的建设项目缺乏统一的语义概念定义,其场景包含多种人工和自然地物,场景内部高度非结构化、图像特征差异显著。笔者提出一种基于细部地物组合检测的建设项目场景识别方法:首先在制作用于目标检测的建设项目及其细部地物数据集的基础上,选择高信息量细部地物用于目标检测;然后采用Faster RCNN算法分别检测建设项目及高信息量细部地物,并采用预测结果框合并和细部地物组合修正的方法,来共同提高建设项目识别置信度,改进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制作的武汉市建设项目数据集的精度评价指标均优于其他对比方法,其平均精度值和平衡F_(1)分数分别达到0.773和0.417。该方法对于复杂语义场景下的建设项目能够获得较好的识别结果,可应用于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全覆盖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项目 遥感影像 细部地物检测 复杂语义场景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历史贡献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昕川 杜智毅 +4 位作者 向军 吴彤 冯伟 李亦悦 王梦瑶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70-274,共5页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开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包括开发区移民帮扶脱贫,工程建设带动内需以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水资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等。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巨大历史贡献...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开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包括开发区移民帮扶脱贫,工程建设带动内需以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水资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等。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巨大历史贡献,以期探究其历史价值与意义,便于帮助正确认识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开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脱贫 历史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现状分析与讨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中峰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6期37-41,I0001,共6页
为贯彻落实《水利部印发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实施方案》,根据2022年水土保持方案质量抽查情况和2023年1月发布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要求,2023年7月水利部制定了针对... 为贯彻落实《水利部印发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实施方案》,根据2022年水土保持方案质量抽查情况和2023年1月发布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要求,2023年7月水利部制定了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水土流失特点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要点》(以下简称《审查要点》)。为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新颁布的《审查要点》和《管理办法》,针对当前水土保持方案中存在的变更率过高、前期工作不扎实、水土保持内容缺失、响应法规标准要求不够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就项目的完整性、前期工作的重要性、对主体工程的理解程度、水土保持措施布设的科学性及其他相关内容的相符性方面,对方案编制内容进行了重点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审查要点》的条款要求进行了系统解读,明确了水土保持方案内容审查的红线要求,为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与审查提出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方案 编制现状 变更率 前期工作 项目组成 水土保持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水土保持无人机遥感监测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青青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4年第2期29-32,共4页
通过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对项目区域水土保持情况的全面、高效、准确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长期运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此研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水土保持无人机遥感监测方法。结合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通过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对项目区域水土保持情况的全面、高效、准确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长期运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此研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水土保持无人机遥感监测方法。结合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所处环境的地势构造,分别从航向重叠度和旁向重叠度两个角度对无人机轨迹进行规划,以无人机与区域地面之间的相对高度为基准对飞行高度进行具体设计。通过分析遥感影像数据中同位测点的偏移量和侵蚀模数确定具体的水土流失量,从而实现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水土保持无人机遥感监测。在测试结果中,设计监测方法对应的参数与实际人工检验的参数结果一致性最高,单一项目单元的水土流失量监测误差稳定在0.05 t以内,项目整体水土流失量监测误差稳定在0.15 t以内,监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水土保持 无人机遥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实践与思考——以新建黑龙江绥芬河民用机场项目为例
15
作者 周宁 孙和强 +3 位作者 刘凤飞 李超 史彦林 樊华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8期29-31,I0001,共4页
黑龙江绥芬河民用机场项目为新建国内支线机场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1.97 km^(2),划分为飞行区、航站区、导航台和净空处理区4个水土流失防治分区。项目建设周期长,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时间跨度大、历时长,水土流失防治情况复杂。项... 黑龙江绥芬河民用机场项目为新建国内支线机场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1.97 km^(2),划分为飞行区、航站区、导航台和净空处理区4个水土流失防治分区。项目建设周期长,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时间跨度大、历时长,水土流失防治情况复杂。项目建设过程中,在水土保持管理上坚持“以检促管”“以改促建”理念,在水土保持措施布局上遵循“局部增减,总量不减”“形式调整,效果不变”的原则,总体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后,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指标实际完成值达标率为100%,其中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林草覆盖率分别超出批复值的3.79、3.71、36.40个百分点,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总体评定为合格。梳理总结了项目水土保持经验,可供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 民用机场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黄河中游流域水沙过程及对退耕的响应 被引量:29
16
作者 高照良 付艳玲 +2 位作者 张建军 张晓萍 万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9-105,共7页
为明确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草)政策的水沙效应问题,选择黄河中游风沙-丘陵过渡区、典型丘陵区以及土石山林区5条典型流域,用降雨及面积对水文站实测径流量、输沙量数据进行处理,探讨了近50a来流域水沙及其关系的演... 为明确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草)政策的水沙效应问题,选择黄河中游风沙-丘陵过渡区、典型丘陵区以及土石山林区5条典型流域,用降雨及面积对水文站实测径流量、输沙量数据进行处理,探讨了近50a来流域水沙及其关系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5条流域标准化年径流量、标准化年输沙量均表现出显著减少趋势,且两者发生跃变时间基本一致。时段频率上的河流输沙量减少程度较径流量大,零输沙天数逐时段增加。植被覆盖度低的风沙-黄土丘陵过渡区流域,较植被覆盖度高的土石山林区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年均变化斜率大,跃变时间早。5条流域汛期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关系表明,植被覆盖度低的风沙-黄土丘陵过渡区流域的输沙量分布域较植被覆盖度高的土石山林区流域大一个数量级,其产沙动力也最强。近50a来,5条流域的水沙动力系数均呈现逐时段降低趋势。20世纪70~80年代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使5条流域水沙动力系数平均降低24.5%,1999年后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则使其平均降低70.6%。流域水沙拟合线性关系常数项绝对值,以及流域冲淤平衡时的径流量呈现随时段减小趋势,进一步说明水土流失治理及退耕还林(草)措施对流域水沙动力关系的削弱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泥沙输移 植被 水土保持 退耕还林(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葛及百喜草对红壤坡地水土保持及土壤改良的效应 被引量:17
17
作者 范淑英 吴才君 曲雪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191-193,共3页
试验研究红壤坡地野葛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效应结果表明,横峰野葛和百喜草可有效增大土壤持水量、土壤孔隙度和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pH值、有机质和N、P、K含量,减少土壤侵蚀量和径流量,水土保持和改良土壤效果明显,且野葛综合效果优于... 试验研究红壤坡地野葛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效应结果表明,横峰野葛和百喜草可有效增大土壤持水量、土壤孔隙度和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pH值、有机质和N、P、K含量,减少土壤侵蚀量和径流量,水土保持和改良土壤效果明显,且野葛综合效果优于百喜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坡地 野葛 百喜草 水土保持 改良土壤 土壤改良效应 土壤持水量 土壤孔隙度 土壤pH值 土壤侵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2
18
作者 陈杰 齐实 +1 位作者 王奇 杨芝歌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8-122,126,共6页
新《水土保持法》的颁布明确规定了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相关工作,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地开展起来。由于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在我国起步较晚,加上土壤侵蚀本来就是一个机理复杂、规律难循的过程,... 新《水土保持法》的颁布明确规定了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相关工作,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地开展起来。由于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在我国起步较晚,加上土壤侵蚀本来就是一个机理复杂、规律难循的过程,导致了相关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难题,这些棘手的问题直接制约了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笔者通过相关典型实例,阐述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现状及其指标方法体系,并通过监测指标的筛选、监测点位的布设和监测方法的选择这3个全面涵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各个方面的问题系统阐述了实际监测工作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监测 监测指标 监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项目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解刚 薛凤 +3 位作者 王向东 张晓明 刘卉芳 魏天兴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7-173,共7页
水电项目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研究对于科学辨识水土保持措施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构建了水电项目建成后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全面体现水土保持调水效益、保土效益和植被恢复3大核心效益。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 水电项目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研究对于科学辨识水土保持措施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构建了水电项目建成后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全面体现水土保持调水效益、保土效益和植被恢复3大核心效益。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线性加权求和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对水布垭水利枢纽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的生态效应值为0.608 6,高于采取措施前的0.529 9,水土保持措施对因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林草植被恢复率、土壤流失控制比、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林草覆盖率指标是水土保持生态效应的主要影响因子。弃渣场、取料场对水电项目水土保持生态效应影响显著,应与主体工程一样同时治理、同时运行。研究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水利、水电项目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项目 水土保持 生态效应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区土壤侵蚀规律及泥沙来源分析 被引量:33
20
作者 史德明 杨艳生 +1 位作者 吕喜玺 梁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9-21,共13页
泥沙是水库建设的大敌,修建大坝首先要考虑土壤侵蚀和水库淤积问题。本文通过1981~1990年期间研究确定,三峡区的年侵蚀量为1.57亿t,年入库泥沙量为4000万t。随着植被的破坏和演替,侵蚀量由低到高。林地、灌丛、草地和农地的年侵蚀量,... 泥沙是水库建设的大敌,修建大坝首先要考虑土壤侵蚀和水库淤积问题。本文通过1981~1990年期间研究确定,三峡区的年侵蚀量为1.57亿t,年入库泥沙量为4000万t。随着植被的破坏和演替,侵蚀量由低到高。林地、灌丛、草地和农地的年侵蚀量,分别占三峡区总侵蚀量的6.19%,10.76%,23.05%和60%,入江泥沙量分别占入库泥沙总量的5.95%,12.42%,35.46%和46.16%。农地是主要产沙区。重力侵蚀推移质多,一旦入江,对三峡工程将构成严重威胁。移民上山进行农业生产,共将增加三峡区产沙量1000~1200万t,增加入江泥沙量500~600万t。对三峡区的侵蚀泥沙问题必须有一个切合实际的估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规律 泥沙 长江三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