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安徽省十种水稻主栽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鉴定 |
许明
李大邦
林璐璐
谢明惠
肖青青
陈浩梁
|
《湖北农业科学》
|
2024 |
0 |
|
2
|
低空急流对中国褐飞虱重大北迁过程的影响 |
包云轩
谢杰
向勇
徐希燕
刘宇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3
|
|
3
|
褐飞虱2009年秋季回迁的雷达监测及轨迹分析 |
齐会会
张云慧
程登发
韩二宾
孙京瑞
|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6
|
|
4
|
相空间重构与神经网络融合预测模型及其在害虫测报中的应用 |
马飞
许晓风
张夕林
程遐年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2
|
|
5
|
褐飞虱在适应抗性水稻品种“IR26”过程中的氨基酸含量变化 |
徐红星
吕仲贤
陈建明
郑许松
俞晓平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
2008 |
6
|
|
6
|
褐飞虱两种生物型体内能源物质及有关酶类的比较 |
肖英方
张存政
顾正远
刘贤进
|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
2001 |
5
|
|
7
|
褐飞虱田间致害型监测 |
吕亮
陈其志
张舒
杨小林
常向前
|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8
|
褐飞虱抗药性研究进展 |
蔡海林
柏连阳
周小毛
黄灿
|
《江西农业学报》
CAS
|
2007 |
8
|
|
9
|
大气低温胁迫对中国褐飞虱年内初始迁入的影响 |
包云轩
苍薪竹
杨诗俊
陈粲
谢晓金
陆明红
刘万才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10
|
褐飞虱体内细菌群落的PCR-DGGE分析 |
徐红星
郑许松
杨亚军
王新
傅强
叶恭银
吕仲贤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11
|
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分离受水稻抗性调控的褐飞虱基因 |
杨之帆
陈永勤
李春华
蒋思婧
|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2
|
淹水胁迫对褐飞虱不同生物型取食量的影响 |
吴碧球
黄所生
黄凤宽
陈燕
凌炎
龙丽萍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3
|
水稻不同品种(系)对褐稻虱抗性的分析 |
贝亚维
顾秀慧
高春先
|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
1990 |
3
|
|
14
|
呋虫胺对水稻褐飞虱的敏感性试验 |
黄建华
阳任峰
杨迎青
兰波
李湘民
|
《湖北农业科学》
|
2020 |
2
|
|
15
|
水稻褐飞虱三种生物型间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
吕亮
陈其志
张舒
荆胜利
何光存
|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6
|
几种植物次生物质对褐稻虱种群的控制作用模拟 |
钟平生
梁广文
曾玲
|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7
|
褐飞虱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51kDa亚基cDNA片段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
杨之帆
何光存
|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
2006 |
2
|
|
18
|
中国水稻褐飞虱研究的文献计量及热点分析 |
陈玉冲
冯锐
郭辉
陈灿
温国泉
|
《湖北农业科学》
|
2020 |
1
|
|
19
|
基于液体饲喂模式的褐飞虱取食行为监测技术研究 |
常菊花
|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
1
|
|
20
|
褐飞虱谷胱苷肽转移酶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测序及表达分析 |
杨之帆
何光存
|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
200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