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9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2-吡啶)-苯并咪唑Zn(Ⅱ)、Ni(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BSA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覃姣兰 黄如川 +2 位作者 袁涛 姚鹏飞 甘永乐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7-1007,共11页
2-(2-吡啶)-苯并咪唑(2-bd)与Zn(ClO_(4))_(2)·6H_(2)O和Ni(ClO_(4))_(2)·6H_(2)O在无水乙醇溶剂中反应得到[Zn(2-bd)_(3)](ClO_(4))_(2)·(H_(2)O)_(2)(简称:2-bd-Zn)和[Ni(2-bd),](ClO_(4))_(2):(H_(2)O)_(2)(简称:2-bd... 2-(2-吡啶)-苯并咪唑(2-bd)与Zn(ClO_(4))_(2)·6H_(2)O和Ni(ClO_(4))_(2)·6H_(2)O在无水乙醇溶剂中反应得到[Zn(2-bd)_(3)](ClO_(4))_(2)·(H_(2)O)_(2)(简称:2-bd-Zn)和[Ni(2-bd),](ClO_(4))_(2):(H_(2)O)_(2)(简称:2-bd-Ni),两者均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在生理条件下(pH=7.42),利用荧光光谱研究2-bd、2-bd-Zn和2-bd-Ni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302K、308K、314K三个温度下,2-bd、2-bd-Zn和2-bd-Ni对BSA的猝灭常数K_(q)>10^(10),结合常数K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表明化合物与BSA结合形成复合物,BSA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类型。2-bd-Zn和2-bd-Ni与BSA结合的K(10^(5)~10^(6))大于2-bd的K_(a)(10^(3)),大于许多文献报道的Ka值(10^(3)~10^(4)),表明配合物与BSA结合作用较强。2-bd、2-bd-Zn和2-bd-Ni随着浓度的增加,使BSA的紫外可见光谱出现增色现象,使BSA的荧光光谱和Δλ=60nm同步荧光光谱减色且红移,表明化合物改变BSA的微环境,其中2-bd-Zn的作用最明显。位点竞争实验表明,2-bd、2-bd-Zn和2-bd-Ni与BSA亚结构域ⅡA的位点I结合。计算焓变(ΔH)、熵变(ΔS)和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G)表明,三者与BSA间的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ΔH<0、ΔS<0),结合是自发进行(ΔG<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咪唑 金属配合物 牛血清白蛋白 光谱研究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magnetic gelatin-starch microspheres and adsorption performance for bovine serum album 被引量:3
2
作者 何秋星 宋平 +2 位作者 张智萍 尤卓莹 涂伟萍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220-1226,共7页
The magnetic gelatin-starch microspheres were prepared by modified emulsion cross-linking method with glutaraldehyde as the cross-linking agent. The structure, size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morphology of magnetic micro... The magnetic gelatin-starch microspheres were prepared by modified emulsion cross-linking method with glutaraldehyde as the cross-linking agent. The structure, size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morphology of magnetic microspheres were investigated by FT-IR spectrometer, dynamic laser scattering analyzer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respectively. Bovine serum album(BSA)was chosen as model protein, and the adsorption processes were carried out under diversified conditions including BSA initial concentration, p H value, adsorption time and temperature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agnetic microspheres.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optimized spherical magnetic microspheres is 1.6 μm with excellent dispersivity, and the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is found to be equal to 1.056×10-2 A·m2. The adsorption isotherm of the BSA on the magnetic microspheres basically obeys the Langmuir model, with a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120 mg/g and an adsorption equilibrium constant of 1.60 mL/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microspheres gelatin starch bovine serum albumin adsorp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dHCl和TNZ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3
作者 刘里 王开燕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124,共8页
通过实验和理论模拟研究了盐酸利多卡因(LidHCl)和替硝唑(TNZ)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结合作用。结果显示,在缓冲液(pH=7.40)和不同温度(299、309 K和319 K)条件下,LidHCl和TNZ可显著猝灭蛋白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BSA的荧光是由Lid... 通过实验和理论模拟研究了盐酸利多卡因(LidHCl)和替硝唑(TNZ)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结合作用。结果显示,在缓冲液(pH=7.40)和不同温度(299、309 K和319 K)条件下,LidHCl和TNZ可显著猝灭蛋白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BSA的荧光是由LidHCl和TNZ通过静态猝灭机制发生的。多光谱测量结果显示,LidHCl-TNZ可影响BSA的二级结构,特别是对酪氨酸残基微环境的疏水性影响更大。荧光抑制曲线和分子对接研究显示,LidHCl和TNZ结合在位于Sudlow位点Ⅱ的亚结构ⅢA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硝唑 盐酸利多卡因 牛血清白蛋白 分子模拟 联合用药 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美沙星-Tb^(3+)配合物与BS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何华 叶海英 +2 位作者 戴丽 焦庆才 Chuong Pham-Huy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0-483,共4页
以洛美沙星-Tb3+作为荧光探针,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洛美沙星-Tb3+配合物与BS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牛血清白蛋白与洛美沙星分子之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而且洛美沙星对BSA的构象有一定的影响;同时BSA与Tb3+之间存在静电作用,可置换出配合... 以洛美沙星-Tb3+作为荧光探针,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洛美沙星-Tb3+配合物与BS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牛血清白蛋白与洛美沙星分子之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而且洛美沙星对BSA的构象有一定的影响;同时BSA与Tb3+之间存在静电作用,可置换出配合物中的水分子,使体系的荧光强度增强。结果表明在实验最佳条件下,牛血清白蛋白能增强洛美沙星-铽的荧光强度,据此建立了一种检测白蛋白的新方法,该法的检测限可达ng水平,线性范围为16.5~148.5μg.mL-1,检测限为68.8ng.mL-1,RSD为1.4%。此法简便易行,而且不受共存物质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分光光度法 牛血清白蛋白 洛美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丁基锡(TBT)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朝红 董殿波 +4 位作者 赵哲 臧树良 陈中林 王杰 张华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9-312,共4页
通过紫外、荧光和圆二色(CD)光谱,研究了船体防污漆的防污成分三丁基锡(TBT)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考察了浓度、酸度和有机溶剂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TBT与BSA的相互作用是双重的,既有TBT中丁基基团的疏水作用,又有锡... 通过紫外、荧光和圆二色(CD)光谱,研究了船体防污漆的防污成分三丁基锡(TBT)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考察了浓度、酸度和有机溶剂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TBT与BSA的相互作用是双重的,既有TBT中丁基基团的疏水作用,又有锡离子与BSA的配位作用,使BSA内部的色氨酸和酪氨酸等芳香氨基酸残基裸露,导致BSA二级结构破坏,α-螺旋含量减少和构象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丁基锡(TBT) 牛血清白蛋白(bsa)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血清白蛋白的结构研究(Ⅷ)──HSA和BSA中锌离子中心的荧光EXAFS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周永洽 张喜全 +4 位作者 贺进田 梁贤振 欧阳砥 胡天斗 谢亚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851-853,共3页
荧光EXAFS数据证实,在HSA和BSA中,锌离子与第一配位层原子的核间距分别为0.201nm和0.203nm,配位数近似为4,很可能为4个氮原子配位,胱氨酸硫原子参与配位的可能性基本排除.
关键词 荧光EXAFS 血清白蛋白 白蛋白 锌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双(4-氯苄基)-1,2-丙二胺合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抑菌活性及与BS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树平 韩立军 +3 位作者 潘燕 王大奇 赵翠 王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21,共8页
合成了N,N'-双(4-氯苄基)-1,2-丙二胺铜(Ⅱ)配合物[CuCl(C17H20Cl2N2)2].(NH4).Cl2,通过元素分析和IR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35222(16... 合成了N,N'-双(4-氯苄基)-1,2-丙二胺铜(Ⅱ)配合物[CuCl(C17H20Cl2N2)2].(NH4).Cl2,通过元素分析和IR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35222(16)nm,b=1.37899(17)nm,c=1.39806(19)nm;α=60.954(1)°,β=87.502(2)°,γ=65.970(1)°,V=2.0424(4)nm3,Dc=1.357 g/cm3,Z=2,F(000)=862,R1=0.0925,wR2=0.2668[I>2σ(I)],S=1.001.配合物的金属中心与来自2个配体的4个氮原子和1个末端氯原子配位,形成了轻微扭曲的四方锥几何构型,扭曲指数τ=0.04(1).抗菌实验结果显示,配合物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作用.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对BSA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计算了不同温度下配合物与BSA间的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n≈1)及相关热力学参数(ΔH>0,ΔS>0,ΔG<0),结果表明,二者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依据Fster的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得给体(BSA)与受体(配合物)间的距离r=2.56 nm,说明配合物与BSA之间可能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N N'-双(4-氯苄基)-1 2-丙二胺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牛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A-PLGA微球的制备条件优化及不同添加剂对包封率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谷海刚 金旭 +3 位作者 龙大宏 杨菁 王海 宋存先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31-93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优化条件及添加剂对BSA-PLGA微球包封率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油/水(W1/O/W2)的双乳化技术制备了BSA-PLGA微球,对影响其包封率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蔗糖、聚乙二醇和甘油对包封率的影响。结果采用优化条件制备的微球包封... 目的探讨不同优化条件及添加剂对BSA-PLGA微球包封率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油/水(W1/O/W2)的双乳化技术制备了BSA-PLGA微球,对影响其包封率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蔗糖、聚乙二醇和甘油对包封率的影响。结果采用优化条件制备的微球包封率为89.1%;BSA溶液中加入添加剂后,包封率可以提高到97.5%。结论采用水/油/水(W1/O/W2)的双乳化制备的BSA-PLGA微球可用于运载生物大分子药物,同时,提高内水相的粘度能够提高蛋白的包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乙二醇酸 牛血清白蛋白 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壳聚糖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BSA载药性能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春 杨连生 扶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31-1435,共5页
为了避免高分子量壳聚糖水溶性差以及增溶剂乙酸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本文选择低分子量水溶性壳聚糖(WSC)作研究对象,采用三聚磷酸(TPP)作交链剂制备不同WSC/TPP比率的WSC纳米粒子,并用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释放载体。经测得为球形形貌... 为了避免高分子量壳聚糖水溶性差以及增溶剂乙酸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本文选择低分子量水溶性壳聚糖(WSC)作研究对象,采用三聚磷酸(TPP)作交链剂制备不同WSC/TPP比率的WSC纳米粒子,并用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释放载体。经测得为球形形貌的纳米粒子空载和载药时粒径、Zeta电位分别在35~190 nm、35~42 mV。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证实了纳米粒子中WSC的氨基与TPP的磷酸基团发生了交联反应。纳米粒子载药性能试验表明在0.05~1 mg/mL范围内随着BSA浓度的增大,纳米粒子的载药量增加而负载率降低。体外释放实验表明水溶性壳聚糖纳米载体对蛋白质药物具有缓释特征。因此,水溶性壳聚糖有望成为新的载体应用于蛋白质药物的控制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壳聚糖 纳米 牛血清蛋白 蛋白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BSA-羟基磷灰石-碳酸钙复合物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8
10
作者 沈玉华 杨展澜 +1 位作者 谢安键 吴瑾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81-784,共4页
本文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为手段 ,对不同反应摩尔比的牛血清白蛋白 (BSA)、羟基磷灰石、碳酸钙固体在水溶液中反应后的滤液进行了研究。谱带峰位和强度的变化表明 ,BSA与羟基磷灰石、碳酸钙以多种形式的络合配位及氢键等结合 ,使难溶... 本文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为手段 ,对不同反应摩尔比的牛血清白蛋白 (BSA)、羟基磷灰石、碳酸钙固体在水溶液中反应后的滤液进行了研究。谱带峰位和强度的变化表明 ,BSA与羟基磷灰石、碳酸钙以多种形式的络合配位及氢键等结合 ,使难溶钙盐的溶解度增加 ,形成三元水溶性复合物 ,其复合物的组成随反应摩尔比的改变而有差异 ,具有非化学计量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羟基磷灰石 碳酸钙 生物矿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黑米花色苷的纳米颗粒对Caco-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11
作者 刘雅琪 周娜 +3 位作者 冯蒙蒙 艾欣 赵磊 赵亮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9,共8页
为提高黑米花色苷(black rice anthocyanins,BRA)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本研究利用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和京尼平(genipin,GP)制备负载BRA的纳米颗粒(BRA-BSAGP),并分析BSAGP与BRA的相互作用,探究BRA-BSAGP在模拟胃肠... 为提高黑米花色苷(black rice anthocyanins,BRA)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本研究利用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和京尼平(genipin,GP)制备负载BRA的纳米颗粒(BRA-BSAGP),并分析BSAGP与BRA的相互作用,探究BRA-BSAGP在模拟胃肠道消化环境中的释放特性,以及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Caco-2细胞损伤的改善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BRA-BSA_(GP)形态呈较均一的球形,其BRA包埋率为(81.10±0.08)%;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BRA被成功包埋在BSA中。体外胃肠道释放实验证实BRA-BSA_(GP)纳米颗粒能够有效减缓BRA的释放,在模拟空腹和进食状态下最终释放量仅分别为22.51%和20.10%。细胞实验结果表明,BRA-BSAGP显著提高了DSS诱导损伤的Caco-2细胞的存活率,并增加了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和ZO-1)的表达水平。本研究结果可为BRA的应用和开发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损伤的功能性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米花色苷 牛血清白蛋白 京尼平 CACO-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A-羟基磷灰石可溶性复合物的FTIR光谱 被引量:11
12
作者 沈玉华 杨展澜 吴瑾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064-1069,共6页
利用富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水溶性牛血清白蛋白(BSA)羟基磷灰石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组成具有非化学计量的性质,且复合物中BSA与羟基磷灰石间存在相互作用.从而增加了羟基磷灰石在水中的溶解度.正是由于羟基磷灰石... 利用富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水溶性牛血清白蛋白(BSA)羟基磷灰石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组成具有非化学计量的性质,且复合物中BSA与羟基磷灰石间存在相互作用.从而增加了羟基磷灰石在水中的溶解度.正是由于羟基磷灰石与蛋白质形成了水溶性的复合物,使羟基磷灰石在蛋白质结构的基质上成核和自组装成为可能,从而引起和促进了生物矿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FTIR 羟基磷灰石 FT-IR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聚壳聚糖的希夫碱化合物与BS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曹娟 黄燕 +4 位作者 张岐 华玉洁 华明清 龚建波 朱卫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90-1094,共5页
窄分子量分布低聚壳聚糖CS_n(n表示壳聚糖的聚合度,n=6,8,11)和对二甲氨基苯甲醛(DMABA)通过缩合反应得到了新型的基于壳聚糖的希夫碱化合物DMABA-CS_n。利用荧光光谱法,同步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CD)和等温滴定微量热法(ITC)研究了DMA... 窄分子量分布低聚壳聚糖CS_n(n表示壳聚糖的聚合度,n=6,8,11)和对二甲氨基苯甲醛(DMABA)通过缩合反应得到了新型的基于壳聚糖的希夫碱化合物DMABA-CS_n。利用荧光光谱法,同步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CD)和等温滴定微量热法(ITC)研究了DMABA-CS_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荧光光谱法探讨了DMABA-CS_n对BSA的荧光猝灭机制。结果表明,DMABA-CS_n(n=6,8,11)均能使BSA的荧光猝灭,猝灭机制是形成DMABA-CS_n/BSA复合物的静态猝灭。利用同步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考察了DMABA-CS_n对BSA构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BSA的构象在DMABA-CS_n的溶液微环境中发生了变化。另外,ITC热力学测定结果(ΔH<0,ΔS<0,ΔG<0)表明,BSA与DMABA-CS_n的作用过程是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二者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主要是氢键和疏水作用。同时,研究结果也说明在一定的分子量范围内,随着CS_n聚合度的增加,DMABA-CS_n更容易与BSA结合。研究结果为DMABA-CS_n(n=6,8,11)作为潜在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夫碱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圆二色谱 IT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照射激活亚甲基蓝(MB)声动力损伤牛血清白蛋白(BSA)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君 张媛媛 +4 位作者 张蕾 王晓芳 徐锐 郭颖 张向东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99-1403,共5页
应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超声波激活亚甲基蓝(MB)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的损伤,考察了超声波照射时间,MB浓度,溶液酸度对BSA分子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BSA分子的损伤程度随着超声波照射时间,MB浓度和p... 应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超声波激活亚甲基蓝(MB)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的损伤,考察了超声波照射时间,MB浓度,溶液酸度对BSA分子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BSA分子的损伤程度随着超声波照射时间,MB浓度和pH值增加而增加,即UV-Vis光谱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增色效应,荧光光谱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猝灭现象。探讨了超声波激活MB对BSA分子损伤的可能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亚甲基蓝(MB) 牛血清白蛋白(bsa)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A-ISCOMs对大黄鱼免疫机能及抗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秀霞 黄殿盛 +3 位作者 柯翎 许斌福 方冬兰 龚晖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01-205,共5页
利用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s)非特异免疫增强作用和可经黏膜呈递的特点,将BSA制备成ISCOMs(BSA-ISCOMs),大黄鱼连续口服免疫10d。免疫后第15d和30d采血,测血清部分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显示,免疫后第15d,试验组血清SOD、补体C3、总蛋... 利用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s)非特异免疫增强作用和可经黏膜呈递的特点,将BSA制备成ISCOMs(BSA-ISCOMs),大黄鱼连续口服免疫10d。免疫后第15d和30d采血,测血清部分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显示,免疫后第15d,试验组血清SOD、补体C3、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γ-干扰素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溶菌酶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后第30d,除溶菌酶外,试验组各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免疫完成后第30d,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攻毒结果显示,对照组死亡率100%,试验组死亡率26.7%,相对免疫保护率为73.3%。因此,口服BSA-ISCOMs在一定药效期限内能有效提高大黄鱼的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bsa) 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s) 大黄鱼 非特异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纳米二氧化硅(SiO_2)催化超声波照射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损伤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君 丁娜 +4 位作者 张朝红 郭颖 王诗献 徐锐 张向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69-1073,共5页
利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超声波照射激活纳米二氧化硅(SiO2)粒子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的损伤,并考查了超声波照射时间、纳米SiO2粉末加入量、溶液酸度和超声波照射功率等因素对BSA分子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利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超声波照射激活纳米二氧化硅(SiO2)粒子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的损伤,并考查了超声波照射时间、纳米SiO2粉末加入量、溶液酸度和超声波照射功率等因素对BSA分子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体系温度为(37.0±0.2)℃和浓度为1.0×10-5mol·L-1的BSA溶液,UV-Vis光谱显示,随着超声波照射时间,纳米SiO2粉末加入量,溶液pH值和照射功率的增大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增色效应。然而,BSA溶液的荧光光谱却随着上述因素的增大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猝灭现象。此外,还初步探讨了超声波照射激活纳米SiO2粒子对BSA分子损伤的机理,认为是声致发光或高热激发使纳米SiO2粒子产生.OH自由基,进而损伤溶液中的BSA分子。这一研究结果对声催化方法应用于临床治疗肿瘤以及纳米药物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法 超声波照射 纳米二氧化硅(SiO2) 牛血清白蛋白(bsa)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吡格列酮与BSA反应机理的荧光猝灭法、同步荧光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改霞 刘保生 +2 位作者 李志云 付家赫 王天成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5-710,共6页
利用荧光猝灭法和同步荧光法进行了盐酸吡格列酮(PGH)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反应机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研究PGH-BSA体系的猝灭类型、结合常数、结合位置、作用力类型、协同性及能量转移距离等方面,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表... 利用荧光猝灭法和同步荧光法进行了盐酸吡格列酮(PGH)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反应机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研究PGH-BSA体系的猝灭类型、结合常数、结合位置、作用力类型、协同性及能量转移距离等方面,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表明同步荧光光谱法可以用于药物与蛋白反应机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猝灭法 同步荧光法 盐酸吡格列酮 牛血清白蛋白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修饰磁性纳米粒子对BSA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红 韩景田 +1 位作者 丁媛媛 杨帆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4-177,186,共5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性Fe3O4纳米粒子,以(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偶联剂将壳聚糖共价键合到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表面,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热重分析(TGA)对其进行了表征。主要研究了不同影响...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性Fe3O4纳米粒子,以(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偶联剂将壳聚糖共价键合到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表面,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热重分析(TGA)对其进行了表征。主要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吸附时间、pH值、牛血清白蛋白浓度)下壳聚糖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吸附性能。结果得到壳聚糖修饰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粒径为20 nm左右,壳聚糖在磁性Fe3O4纳米粒子表面的接枝率为15.40%。研究表明:在不同条件下,与未修饰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相比,经壳聚糖修饰的Fe3O4纳米粒子对BSA均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表面 牛血清白蛋白 壳聚糖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牛血清白蛋白-葡聚糖界面组装的胶体囊泡构建及包封性研究
19
作者 郭茜茜 李丹 +3 位作者 杨永利 李丽 伊高阳 姚晓琳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3,共10页
蛋白质和多糖作为胶体结构化组分,其改性后组装形成的胶体囊泡是一种独特类型的人工细胞,具有良好的膜渗透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工程、生物传感、药物输送和功能食品等领域。基于此,本研究拟以氨基化牛血清白蛋白(BSA-NH_(2))和羧基... 蛋白质和多糖作为胶体结构化组分,其改性后组装形成的胶体囊泡是一种独特类型的人工细胞,具有良好的膜渗透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工程、生物传感、药物输送和功能食品等领域。基于此,本研究拟以氨基化牛血清白蛋白(BSA-NH_(2))和羧基化葡聚糖(DEX-COOH)为构筑基元,利用Pickering乳液模板法构建胶体囊泡,优化复合物浓度、油/水体积比及交联剂浓度,探究不同温度下的储藏稳定性及包载不同分子量葡聚糖的能力。结果发现,复合物浓度为20 mg/mL、油/水体积比10:1、交联剂浓度0.75 mg/mL的条件下可得到形态稳定、分散均匀且具有稳定光滑球形及完整膜结构的胶体囊泡,其粒径为4.29±1.11μm。囊泡在4℃条件下储藏0、4、7 d均具有良好稳定性,粒径分别为5.13±1.15、4.81±1.03和5.01±1.33μm,可有效包载分子量≤70 kDa的葡聚糖。因此,该囊泡可作为亲水性活性组分的有效载体,广泛应用于食品活性组分递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葡聚糖 囊泡 稳定性 包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2+)处理对经NBS修饰前后BSA光谱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袁向华 孟乐 +1 位作者 张年辉 杜林方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3-335,共3页
pH 7 0时Hg2 + 处理导致BSA紫外吸收增加 ,出现LMCT带 ,强度随处理时间增加而增强 ,蛋白质内源荧光强度下降。而Hg2 + 处理对经NBS修饰的BSA的紫外吸收LMCT带强度随处理时间增加而降低 ,2 78nm波长光激发所得最大荧光发射峰位置出现蓝... pH 7 0时Hg2 + 处理导致BSA紫外吸收增加 ,出现LMCT带 ,强度随处理时间增加而增强 ,蛋白质内源荧光强度下降。而Hg2 + 处理对经NBS修饰的BSA的紫外吸收LMCT带强度随处理时间增加而降低 ,2 78nm波长光激发所得最大荧光发射峰位置出现蓝移 ,也与处理时间相关。表明重金属Hg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汞离子处理 作用机理 光谱性质 N-溴代琥珀酰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