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9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BLOOD TRANSFUSION ON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 RATS WITH RADIATION-BURN COMBINED INJURY
1
作者 冉新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78-84,共7页
The effects of pre-irradiation blood transfusion(BT)on survival rateof radiation-burn combinedly injured rats receiving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 were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after 9-11 Gy of radiation was g... The effects of pre-irradiation blood transfusion(BT)on survival rateof radiation-burn combinedly injured rats receiving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 were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after 9-11 Gy of radiation was given, the 90-daysurvival rate of the rats receiving BT(72%) and BM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of those receiving BMT only(42%)(P<0.01).In those rats surviving over 100 days,cells of donor type could be found. In the first 30 days of surviving, the number of Tcell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BMT alone group than in the group of BMT plusBT, but no difference In restoration of B cell was revealed.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BTcould promote the recipient's tolerance to BMT. The effects of BT on BMT are similarto those on skin graf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blood TRANSFUSION radiation-burn combined inju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卵巢移植术后放疗的保护作用
2
作者 王丽君 姚亮 肖仲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5-200,共6页
目的评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在卵巢移植放疗后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雌性Wistar近交系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只。另取10只大鼠分离BMSC并进行培养及鉴定。对照组大鼠接受卵巢移植+200 cGy射线照射+磷酸盐缓冲溶液... 目的评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在卵巢移植放疗后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雌性Wistar近交系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只。另取10只大鼠分离BMSC并进行培养及鉴定。对照组大鼠接受卵巢移植+200 cGy射线照射+磷酸盐缓冲溶液,观察组大鼠接受卵巢移植+200 cGy射线照射+BMSC移植。移植1月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不良反应并处死所有大鼠,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通过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检测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情况。结果P3 BMSC免疫表型显示,表面标记CD44(+)和CD90(+)的高表达率分别为培养细胞的78.04%和75.17%,此外CD45(+)和CD34(+)表达率较低,仅为8.05%和10.40%。观察组经BMSC移植后,大鼠饮食、皮毛、行为和精神状态等一般状况较对照组恢复较快,体重出现明显增长(P<0.05),不良反应率较低(P=0.010)。此外,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大鼠血清E2水平明显升高,LH、FSH水平明显降低(P<0.001)。同时,观察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也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BMSC可在卵巢移植放疗后发挥保护作用,促使血清E2水平升高,LH、FSH水平降低,进而抑制卵巢颗粒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卵巢移植 放疗 生殖内分泌激素 卵巢颗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BMT后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FGF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吴宁 周登锋 +6 位作者 齐洁琳 张锡芹 步兵 刘蒲香 王明玉 孙汉英 刘文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004-1007,共4页
本研究探讨川芎嗪对骨髓移植(BMT)后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FGF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促进骨髓造血重建的机制。取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不做处理),BMT+生理盐水组(简称生理盐水组)和BMT+川芎嗪治疗组(简称川芎嗪组)。生理盐水组... 本研究探讨川芎嗪对骨髓移植(BMT)后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FGF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促进骨髓造血重建的机制。取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不做处理),BMT+生理盐水组(简称生理盐水组)和BMT+川芎嗪治疗组(简称川芎嗪组)。生理盐水组和川芎嗪组分别胃饲生理盐水0.2毫升/只和川芎嗪注射液每次2毫克/只,2次/天,直至处死为止。在BMT后第7、14、21、28天处死小鼠,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bFGF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BMT后第7、14、21天川芎嗪组和生理盐水组骨髓基质细胞bFGF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但川芎嗪组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或P<0.05),到第28天,川芎嗪组bFGF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已恢复正常,而生理盐水组仍未恢复正常,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川芎嗪可能通过增加bFGF的表达水平而促进骨髓微环境的修复,加速BMT后骨髓的造血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骨髓移植 骨髓基质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伴LRBA缺陷的ALPS样表型1例报告
4
作者 王庆伟 周敏 +4 位作者 程生钦 肖佩芳 卢俊 李捷 胡绍燕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7-370,382,共5页
患儿男,1个月24天,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显示LRBA复合杂合突变,诊断为LRBA缺陷伴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综合征(ALPS)样表型。在皮质类固醇、新生儿样换血、利妥昔单抗、西... 患儿男,1个月24天,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显示LRBA复合杂合突变,诊断为LRBA缺陷伴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综合征(ALPS)样表型。在皮质类固醇、新生儿样换血、利妥昔单抗、西罗莫司等治疗后ALPS样表型症状不能改善,且伴有肺部感染、巨细胞病毒血症,于出生后3个月行父亲单纯骨髓来源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移植后,患儿血小板和粒细胞成功植入,感染得到控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移植后3个月患儿经历Ⅱ级皮肤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经治疗后完全缓解。目前患儿移植后8月余,健康存活,免疫功能恢复正常,ALPS样表型未复发。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小年龄的LRBA缺陷伴ALPS样表型患儿,评估其接受携带突变的父亲骨髓来源造血干细胞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表明,对于一线治疗无效的患儿,应尽早行HSCT。在无全相合供体时,单倍体供体和骨髓来源干细胞是可行的选择,可促进植入,降低GVHD和感染风险,提高移植成功率。未来需进一步研究优化治疗方案,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RBA缺陷 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综合征样 骨髓移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角化不良临床分析
5
作者 陆文琪 胡绍燕 +2 位作者 高静 高伟 范俊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6-912,共7页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角化不良临床特点、诊断过程、治疗以及预后,为诊治先天性角化不良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4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先天性角化不良患儿临床资料,对所有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角化不良临床特点、诊断过程、治疗以及预后,为诊治先天性角化不良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4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先天性角化不良患儿临床资料,对所有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并跟踪随访,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共纳入4例患儿,其中男1例,女3例。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2例为TINF2自发突变,1例为TERT突变,1例为DKC1突变,均有骨髓增生减低改变。2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均植入良好,目前随访5年以上,患儿均停抗排异药物且存活;1例门诊随诊,1例拟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结论:儿童先天性角化不良起病隐匿,基因诊断尤为重要,c.853_861delGTCATGCTG(p.285-287del)为TINF2突变新位点,扩充了DC的基因突变谱。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先天性角化不良患儿骨髓衰竭有效的治疗手段,其他器官并发症的治疗依赖于进一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角化不良 骨髓衰竭 基因诊断 造血干细胞移植 端粒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疗效及预后分析
6
作者 赵琳朝 王英洁 +7 位作者 景沼贺 买钰淼 孙盼 邱思敏 牛宏运 陈志伟 董芃芃 刘健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05-510,共6页
目的观察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儿童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IBMFs)的疗效和预后。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HSCT的IBMFs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移植预处理方案、造血重建情况以及预后。结果纳... 目的观察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儿童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IBMFs)的疗效和预后。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HSCT的IBMFs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移植预处理方案、造血重建情况以及预后。结果纳入IBMFs患儿18例,包括范可尼贫血(FA)7例、先天性角化不良(DKC)5例、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DBA)3例、先天性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症(CAMT)2例和重症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SCN)1例,男10例、女8例,中位移植年龄为8.2(1.2~14.0)岁。移植后患儿中性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11(9~21)天,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13(10~30)天,18例患儿在中位随访10.6(1.0~62.9)个月时骨髓均为供者细胞完全嵌合状态。共8例患儿出现了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其中Ⅳ度2例、Ⅲ度2例、Ⅱ度1例、Ⅰ度3例;2例发生慢性GVHD,均为轻度。存活15例;死亡3例,2例FA患儿出现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应用血浆置换或去纤维蛋白多核苷酸治疗,效果欠佳,此2例患儿均死于多脏器衰竭;1例CAMT患儿移植后+28天出现严重肺部感染,病情进展迅速,死于呼吸衰竭。结论HSCT是治疗儿童IBMFs的有效方法,根据IBMFs患儿所患疾病选择相适应的预处理方案可使患儿获得更好的疗效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 预处理方案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VHD小鼠血清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能力体外细胞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7
作者 许润香 李佩霖 +9 位作者 田家仪 汤杰 尹博丰 虞富豪 王飞燕 李晓彤 张晓宇 夏文戎 朱恒 丁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5-261,共7页
目的:借助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模型小鼠血清,建立模拟aGVHD骨髓微环境损伤的体外细胞模型,并探究aGVHD小鼠血清对间充质干细胞(MSC)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6-8周龄C57BL/6N雌鼠和BALB/c雌鼠分别作为aGVHD模型的供鼠和受鼠。... 目的:借助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模型小鼠血清,建立模拟aGVHD骨髓微环境损伤的体外细胞模型,并探究aGVHD小鼠血清对间充质干细胞(MSC)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6-8周龄C57BL/6N雌鼠和BALB/c雌鼠分别作为aGVHD模型的供鼠和受鼠。全身照射致死剂量(8.0 Gy,72.76 cGy/min)γ射线后4-6 h内,受鼠经尾静脉输注供鼠来源骨髓细胞(每只1×10^(7)),以建立骨髓移植(BMT)小鼠模型(20只);经尾静脉输注供鼠来源骨髓细胞(每只1×10^(7))及脾脏淋巴细胞(每只2×10^(6))混合液共0.4 ml,以建立aGVHD小鼠模型(20只)。于造模后d 7眼球取血后收集小鼠血清。分离1周龄C57BL/6N雄鼠骨髓来源MSC,分别在培养基中添加2%、5%和10%的BMT小鼠血清和aGVHD小鼠血清培养。通过油红O染色检测两组血清对小鼠MSC体外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PPARγ、CEBPα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脂关键转录因子PPARγ、CEBPα、FABP4和LPL的表达差异。结果:成功建立了模拟小鼠aGVHD骨髓微环境损伤的体外细胞模型。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与BMT组相比,aGVHD组血清浓度为10%时,橘红色脂滴数目明显减少,MSC成脂分化能力受损;Western blot实验表明,MSC表达成脂相关蛋白PPARγ、CEBPα下调;进一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MSC成脂关键转录因子PPARγ、CEBPα、FABP4和LPL生成显著减少。结论:aGVHD小鼠血清抑制MSC成脂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骨髓微环境 间充质干细胞 成脂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脱敏措施在ABO血型不合肝移植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8
作者 方腾 张武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9-515,共7页
肝移植领域中由于供肝匮乏,ABO血型不合供肝作为边缘性供肝的一种类型,拓宽了终末期肝病患者在等待肝移植期间濒临死亡时的供者来源渠道。随着围手术期多种脱敏技术的不断进步,ABO血型不合肝移植脱敏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术后并发症的... 肝移植领域中由于供肝匮乏,ABO血型不合供肝作为边缘性供肝的一种类型,拓宽了终末期肝病患者在等待肝移植期间濒临死亡时的供者来源渠道。随着围手术期多种脱敏技术的不断进步,ABO血型不合肝移植脱敏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仍较高。近年来,新型脱敏措施不断涌现,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的疗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其作用机制和药物间的协同作用仍需深入探究。鉴于此,本文就各种新型脱敏措施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做一综述,旨在探讨不同脱敏措施在ABO血型不合肝移植中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佐证材料,从而改善肝移植受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脱敏措施 ABO血型不合 肝移植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骨髓移植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重建及细胞来源
9
作者 郭冉 郭文治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73-2278,共6页
目的:探讨小鼠接受骨髓移植8周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重建,并确定其分化来源。方法:向接受致死照射剂量的C57BL/6受体小鼠(CD45.2)尾静脉注射同种同基因小鼠(CD45.1)全骨髓单个核细胞(wBMMNC)5×10^(6)个。移植后第8周取对照组... 目的:探讨小鼠接受骨髓移植8周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重建,并确定其分化来源。方法:向接受致死照射剂量的C57BL/6受体小鼠(CD45.2)尾静脉注射同种同基因小鼠(CD45.1)全骨髓单个核细胞(wBMMNC)5×10^(6)个。移植后第8周取对照组(未经照射的CD45.2小鼠)和移植组小鼠外周血、腹腔灌洗液、脾脏和骨髓细胞,制备细胞悬液并裂解红细胞,计数有核细胞总数,并利用流式抗体进行染色,分析不同组织中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的比例和细胞数,并通过对细胞中CD45.1和CD45.2的占比情况分析其供受体分化来源。结果:小鼠骨髓移植8周后,腹膜腔中肥大细胞比例和骨髓中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均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周血和脾脏中嗜碱性粒细胞比例也有所恢复,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腹膜腔肥大细胞中CD45.2阳性细胞占比约为93.4%,外周血、脾脏以及骨髓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CD45.1阳性细胞占比分别为87.6%、96.4%、90.8%。结论:小鼠经骨髓移植8周后,腹膜腔中肥大细胞和骨髓中嗜碱性粒细胞重建较快,外周血和脾脏中嗜碱性粒细胞重建相对较慢。同时,肥大细胞分化来源于宿主自体驻留细胞,而嗜碱性粒细胞分化则来源于供体骨髓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移植 免疫重建 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小鼠骨髓移植后造血和免疫系统重建的动态过程
10
作者 廖晗婧 罗扬淦 +4 位作者 卢姿含 刘珍清 郝逗逗 黄镘静 朱枝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61-671,共11页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移植后造血和免疫系统重建的动态过程,为优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案和药物研究提供支持。方法60只CD45.2^(+)雄性C57BL/6小鼠作为受体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移植组,移植组经致死剂量钴60射线全身照射后,经尾静脉...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移植后造血和免疫系统重建的动态过程,为优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案和药物研究提供支持。方法60只CD45.2^(+)雄性C57BL/6小鼠作为受体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移植组,移植组经致死剂量钴60射线全身照射后,经尾静脉输注移植CD45.1^(+)雄性C57BL/6小鼠骨髓细胞,正常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PBS。移植后1,2,4,8和16周取2组受体鼠外周血、脾、淋巴结、胸腺和骨髓,外周血进行血常规检测,其他样本制备细胞悬液后利用自动细胞计数仪测定细胞总数,用荧光抗体染色,用流式细胞术分析髓系白细胞和红细胞祖细胞比例、巨核细胞及其祖细胞比例及造血干细胞比例。结果骨髓移植后4周,移植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恢复至正常对照组同等或更高水平(P<0.05);血小板数量虽有明显恢复,但直至16周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髓移植后4周,移植组小鼠外周血、脾、淋巴结和骨髓中髓系白细胞和B细胞及骨髓中巨核细胞和红细胞祖细胞的比例恢复至正常对照组同等水平,且髓系白细胞和B细胞均由自供体的CD45.1^(+)细胞占据主导地位。骨髓移植后8周,移植组受体小鼠外周血、脾、淋巴结、胸腺和骨髓中T细胞的比例恢复至正常对照组相同水平,并以CD45.1^(+)T细胞占据主导地位。结论骨髓移植后8周,受体小鼠的造血和免疫系统重建基本完成,但不同细胞的重建速度及同种细胞在不同部位的重建动态过程具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移植 造血干细胞 造血重建 免疫系统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间充质干细胞的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骨髓微环境损伤体外细胞模型的建立与评价策略研究
11
作者 田家仪 李佩霖 +7 位作者 汤杰 许润香 尹博丰 王飞燕 李晓彤 宁红梅 朱恒 丁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7-624,共8页
目的:建立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骨髓微环境损伤的体外细胞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以6-8周龄雌性C57BL/6N小鼠作为骨髓和淋巴细胞的供体,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作为aGVHD模型的受鼠。受鼠接受致死剂量(8.0 Gy,72.76 cGy/min)γ... 目的:建立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骨髓微环境损伤的体外细胞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以6-8周龄雌性C57BL/6N小鼠作为骨髓和淋巴细胞的供体,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作为aGVHD模型的受鼠。受鼠接受致死剂量(8.0 Gy,72.76 cGy/min)γ射线全身照射后6-8 h内,尾静脉输注供鼠来源骨髓细胞(1×10^(7)/只),建立骨髓移植(BMT)组小鼠模型(n=20);尾静脉输注供鼠来源骨髓细胞(1×10^(7)/只)及脾脏淋巴细胞(2×10^(6)/只),建立小鼠aGVHD模型(n=20)。造模后d 7麻醉小鼠,摘取眼球取血,静置离心后吸取血清。分离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SC),分别用添加了2%、5%和10%的BMT组血清和相同浓度的aGVHD组血清的培养基进行培养。通过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实验(CFU-F)评价两组血清对MSC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通过CD29和CD105免疫荧光染色评价两组MSC表面分子表达的差异;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SC自我更新相关基因Oct-4、Sox-2和Nanog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建立起可以模拟小鼠aGVHD骨髓微环境损伤的体外细胞模型。CFU-F实验表明,在培养后d 7,与BMT组相比,aGVHD血清浓度为2%和5%时,MSC集落形成能力显著降低(P<0.05);在培养后d 14,与BMT组相比,不同aGVHD血清浓度组MSC集落形成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免疫荧光染色实验表明,MSC表面分子CD29^(+)和CD105^(+)细胞百分比在不同aGVHD血清浓度组较BMT组均降低,在aGVHD血清浓度为10%时差异最为显著(P<0.001,P<0.01)。RT-qPCR检测结果显示,aGVHD血清浓度组MSC自我更新相关基因Oct-4、Sox-2和Nanog表达下降,在aGVHD血清浓度为10%时差异最为显著(P<0.01,P<0.001,P<0.001)。结论:不同浓度的小鼠aGVHD血清和小鼠MSC共同培养,发现添加不同浓度的小鼠aGVHD血清MSC的自我更新能力受损程度不同,为开展aGVHD骨髓微环境损伤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骨髓微环境 间充质干细胞 自我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清髓性骨髓移植诱导异基因受者小鼠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宝安 毕延智 +9 位作者 丁家华 张琰 高冲 孙耘玉 赵钢 王骏 程坚 孙雪梅 Michael Schmitt Hartmut Dhner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054-1057,共4页
本研究通过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联合髓腔内骨髓移植(IBMBMT)建立异基因小鼠免疫耐受模型,并探讨其诱导耐受的机理。受鼠为雌性C57BL/6(H2b,B6)小鼠,于第0天接受60Coγ线全身照射(TBI),4小时内输注雄性BALB/c(H2d)小鼠来源的骨髓细胞(BMC... 本研究通过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联合髓腔内骨髓移植(IBMBMT)建立异基因小鼠免疫耐受模型,并探讨其诱导耐受的机理。受鼠为雌性C57BL/6(H2b,B6)小鼠,于第0天接受60Coγ线全身照射(TBI),4小时内输注雄性BALB/c(H2d)小鼠来源的骨髓细胞(BMC),2天后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通过皮肤移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耐受状态,并通过体外过继转移实验、IL2逆转实验等探讨免疫耐受的机制。结果显示,经骨髓移植的B6小鼠对BALB/c小鼠的皮肤移植物平均存活时间(MST)>150天,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骨髓移植后第90天,受鼠(黑色)表型开始呈现供鼠(白色)颜色特征。MLR结果证明,B6小鼠获得供体特异性耐受,该耐受可以被IL2逆转且可被过继转移;所有受鼠均未出现GVHD表现。结论:非清髓预处理联合髓腔内骨髓移植可以有效地诱导异基因小鼠免疫耐受,克隆无能、抑制细胞存在及嵌合体产生均参与耐受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移植 非清髓性骨髓移植 髓腔内骨髓移植 免疫耐受 皮肤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白血病患者造血重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恒湘 纪树荃 +4 位作者 陈惠仁 闫洪敏 刘静 朱玲 薛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16-419,共4页
为研究未去除T细胞的单倍体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的特点 ,对 15例HLA 2 - 3个位点不匹配骨髓移植亲属供者使用G CSF 3- 4 μg/ (kg·d) ,连续 7天后采髓。预处理方案采用大剂量阿糖胞苷联合环磷酰胺和全身照射。应用环孢菌素A和氨甲... 为研究未去除T细胞的单倍体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的特点 ,对 15例HLA 2 - 3个位点不匹配骨髓移植亲属供者使用G CSF 3- 4 μg/ (kg·d) ,连续 7天后采髓。预处理方案采用大剂量阿糖胞苷联合环磷酰胺和全身照射。应用环孢菌素A和氨甲喋呤、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及霉酚酸酯 (MMF)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后观察血像、骨髓像、行染色体分析及HLA位点鉴定。移植后分别于 3,6和 12个月及 2年追踪鉴定植入状态。结果发现 ,15例患者全部移植物植入 ,移植后中性粒细胞 >0 .5× 10 9/L和血小板 >2 0× 10 9/L的时间分别为 18(13- 2 3)天及 2 2 (16- 32 )天。骨髓像显示各系造血均恢复。 7例应用染色体检查 ,8例应用HLA位点 ,4例应用血型 ,1例应用DNA指纹检测 ,植入鉴定结果除 1例复发患者于移植后 2个月骨髓复发植入鉴定为供、受者嵌合外 ,其他患者均呈持续全部稳定植入。移植后发生I度急性GVHD 8例 ,II-IV度GVHD 5例 ,可评价的慢性GVHD共 8例。结论 :供者应用G CSF后采髓 ,加大预处理剂量 ,联合应用作用机理不同的多种免疫抑制剂进行HLA单倍体的骨髓移植 ,可跨越人类HLA多样性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移植 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 白血病 造血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肝动脉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32
14
作者 张强 李京雨 +3 位作者 徐力扬 刘明 姚鹏 王帅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4期261-263,共3页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肝内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应用可能性及效果。方法2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9例,酒精性肝硬化1例。ChildPugh分级:A级2例,B级6例,C级1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影像学及肝脏功能等...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肝内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应用可能性及效果。方法2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9例,酒精性肝硬化1例。ChildPugh分级:A级2例,B级6例,C级1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影像学及肝脏功能等检查。移植术当日抽取患者自体骨髓30~50ml,分离出骨髓干细胞,经肝固有动脉注入。对于造影发现肝内有单发小肝癌者,先行肝段超选择TACE治疗,再选择性插管至正常肝动脉供血区,注入骨髓干细胞。术后1周、2周、1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复查肝功能等实验室指标。结果2例造影发现合并单发小肝癌。20例患者中,14例有效,6例无效。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出现发热、过敏反应及其他不适。结论经肝动脉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安全可行;部分肝硬化患者用此方法治疗近期有效;治疗中通过肝动脉造影可能发现其他影像学检查未能显现的早期肝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移植 肝脏 肝硬化 肝动脉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同种异体骨髓移植造血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雷俊霞 朱美玲 +7 位作者 郭振宇 赵东长 余伟华 温冠媚 张秀明 李艳 项鹏 李树浓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97-403,共7页
为了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对同种异体骨髓移植造血重建的影响,建立大鼠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模型,通过外周血像检测、病理分析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综合评价MSC对骨髓移植(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BMT)的积极... 为了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对同种异体骨髓移植造血重建的影响,建立大鼠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模型,通过外周血像检测、病理分析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综合评价MSC对骨髓移植(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BMT)的积极作用。结果表明:①共移植后30天,MSC可在致死量照射的受者存活,并被发现受者胸腺、脾脏和骨髓;②MSC可促进BMT后造血重建,促进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的明显恢复;促进骨髓细胞数恢复及B淋巴系、巨核系分化增强;有利骨髓组织学的明显恢复发善。结论:大鼠MSC与骨髓共移植可在受体的造血器官长期存在,MSC可明显促进同种异体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质干细胞 同种异体骨髓移植 造血重建 GVH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护理对宫腔镜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患者焦虑的影响 被引量:41
16
作者 丁颖 金靓 +2 位作者 郑雅宁 李亚玲 吴瑜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67-69,共3页
目的探究叙事护理对宫腔镜下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宫腔镜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叙事护理。于入院时及出院当天采用焦虑自... 目的探究叙事护理对宫腔镜下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宫腔镜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叙事护理。于入院时及出院当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价,出院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出院时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叙事护理用于宫腔镜下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患者,有助于改善其焦虑状况,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 叙事护理 焦虑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39
17
作者 潘兴南 沈建坤 +4 位作者 庄岳鹏 陈先礼 李奕鑫 陈丽娟 杨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07-1209,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移植对肝衰竭及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2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及肝衰竭患者无菌抽取骨髓65 ̄95ml,KaiW011ert方法分离纯化BMSC,然后经肝动脉或脾动脉导管注入肝脏或脾脏。术后定期检测肝功能和凝...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移植对肝衰竭及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2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及肝衰竭患者无菌抽取骨髓65 ̄95ml,KaiW011ert方法分离纯化BMSC,然后经肝动脉或脾动脉导管注入肝脏或脾脏。术后定期检测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并观察同期的症状体征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2周内所有血清学指标均无显著性改变;与术前比较,术后4周,清蛋白(g/L)为30.91±4.00vs27.75±5.40(P<0.05),至12周,升至32.00±6.18(P<0.01);前清蛋白(mg/dl)为18.28±3.78vs15.63±3.16(P<0.01);总胆红素(μmmol/L)为36.94±21.15vs125.01±150.05;总胆汁酸(μmmol/L)为41.63±33.91vs78.00±59.80,凝血酶时间(s)及纤维蛋白原(g/L)分别为14.81±1.69vs22.40±7.07和2.63±0.62vs1.76±0.95,P均<0.05;球蛋白及肝酶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周食欲、体力改善分别为91.67%和87.5%;第2周62.5%肝病面容好转,有1例蜘蛛痣明显减少;术后12周的总生存率为62.5%,其中移植2周后死亡及失访者共9例,其原因为慢性肝衰竭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或DIC或肝肾综合征。BMSC肝内灌注术中有2例发现小肝癌,即改予脾内灌注BMSC并术后行经皮肝穿刺肝癌瘤内无水酒精注射,其中1例AFP由80ng/ml降至9ng/ml,恢复良好,另1例于术后11周死于肝肾综合征。所有患者均未发现细胞移植并发症。结论自体BMSC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近期安全有效,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改善明显,生存质量提高,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移植 肝衰竭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抗甲素与IL-2协同促进骨髓移植小鼠免疫功能重建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冬志 姚爱敏 +2 位作者 杨福祥 谢蜀生 龙振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490-493,共4页
目的:为了探讨多抗甲素PAA与IL2 对骨髓移植(BMT) 小鼠免疫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用致死量照射的Balbc小鼠移植同系小鼠骨髓细胞后, 分别给予PAA、IL2 或PAA+IL2,30 d 后检查3 组BMT... 目的:为了探讨多抗甲素PAA与IL2 对骨髓移植(BMT) 小鼠免疫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用致死量照射的Balbc小鼠移植同系小鼠骨髓细胞后, 分别给予PAA、IL2 或PAA+IL2,30 d 后检查3 组BMT小鼠免疫功能重建的情况。结果:BMT后30 d,自然恢复小鼠免疫功能十分低下,但PAA及IL2 用药鼠脾细胞对丝裂原反应, 对SRBC特异的PFC数, 对同种异型小鼠脾细胞DTH 及MLR均明显高于移植对照组, 同时IL2 的产生能力也明显增强, 而PAA+IL2 组作用又明显强于PAA 及IL2 单独用药组。结论:PAA及IL2 均能单独从多方面促进BMT后免疫功能重建,PAA+ IL2 则从多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抗甲素 骨髓移植 免疫重建 I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者源性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浩威 温冠媚 +5 位作者 肖庆忠 李红乐 段连宁 项鹏 张秀明 李树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7-580,T001,共5页
目的 :采用大鼠骨髓移植模型探讨共移植供者源性的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s)对骨髓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Fisher344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 ,扩增至第 5代用于移植。建立大鼠异基因急性GVHD模型 (F344→Wistar... 目的 :采用大鼠骨髓移植模型探讨共移植供者源性的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s)对骨髓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Fisher344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 ,扩增至第 5代用于移植。建立大鼠异基因急性GVHD模型 (F344→Wistar)。受者Wistar大鼠采用致死性全身照射预处理 ,当天移植F344大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实验组则移植F344大鼠骨髓细胞、脾细胞和第 5代的MSCs。观察各组移植后急性GVHD的发生时间、发病率和存活时间。结果 :共移植MSCs推迟急性GVHD的发病时间 [( 19 1± 1 7)dvs( 15 6± 1 5 )d ,P <0 0 5 ],延长该组的存活时间 [( 35 6± 7 0 )dvs ( 2 5 4± 6 0 )d ,P <0 0 5 ],但无法完全消除急性GVHD的发生。结论 :MSCs在体内具有免疫抑制功能 ,供者来源的MSCs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剂情况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供者源性 骨髓间质干细胞 骨髓移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原位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4
20
作者 陈运贤 欧瑞明 +5 位作者 钟雪云 徐新 赵洪云 管慧红 陆英 韩忠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2-454,T002,共4页
目的 :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进入心肌梗死部位原位移植以修复梗死心肌组织 ,探讨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2 5例初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后随机分为干细胞原位移植组 (n =... 目的 :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进入心肌梗死部位原位移植以修复梗死心肌组织 ,探讨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2 5例初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后随机分为干细胞原位移植组 (n =12 )和对照组 (n =13)。干细胞原位移植组于入院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G -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进行心肌梗死原位移植 ;对照组按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方法治疗。于入院第 ( 1、2 8d)描记常规 12导联心电图 ,采用Wagner的QRS波群记分法评价心功能 ,于入院 ( 7、2 8d)行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G -CSF治疗 4周 ,干细胞原位移植组QRS记分值明显降低 ,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心肌梗死面积由 36 0 %± 8 3%下降至 18 0 %± 5 8%,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用G -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来修复坏死心肌组织的“干细胞原位移植”疗法 ,能减小心肌梗死的范围 ,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髓干细胞 原位移植 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研究 心功能 心肌再生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