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通过ROS/Nrf2信号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线粒体自噬的影响及其机制
1
作者 孙烈乾 顾梦宇 +8 位作者 杨杰 王凯漪 郭高帅 张宏博 张思怡 王堂龙 杨志伟 贺延妮 杨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0-620,共11页
目的:探讨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通过活性氧(ROS)/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rf2)信号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线粒体自噬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SD雄性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空载组、BMSCs组和BMSCs+M... 目的:探讨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通过活性氧(ROS)/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rf2)信号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线粒体自噬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SD雄性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空载组、BMSCs组和BMSCs+ML385 (Nrf2抑制剂)组(联合组),每组9只。各组大鼠腹腔注射麻醉后,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制备VaD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尼氏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尼氏体变化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超微结构,荧光探针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中ROS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Nrf2、血红素加氧酶1 (HO-1)、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激酶1 (PINK1)、E3泛素蛋白连接酶parkin (Parkin)、苄氯素1 (Beclin-1)和泛素结合蛋白P62 (P62)蛋白表达水平及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 (LC3-Ⅱ/LC3-Ⅰ)比值。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穿越原平台次数和停留时间均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BMSCs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穿越原平台次数和停留时间均明显增加(P<0.01);与BMSCs组比较,联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穿越原平台次数和停留时间均明显减少(P<0.01)。HE染色观察,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数量和形态正常,染色均匀,结构清晰,未见明显病变;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组织稀疏,结构紊乱,神经元数量减少且形态不一,染色不均匀,核固缩,可见部分坏死的神经元;与模型组比较,空载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可见组织结构紊乱、神经元减少和染色不均等损伤表现,BMSCs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损伤减轻,形态恢复正常,排列较为整齐,神经元丢失情况明显改善;与BMSCs组比较,联合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形态不规则,组织结构紊乱,细胞边界不清,染色不均匀,核固缩。尼氏染色观察,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排列整齐紧密,形态规则完整,核仁明显,尼氏小体着色深且数量多;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固缩,呈空泡状,尼氏小体着色少且数量稀少;与模型组比较,空载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可见尼氏小体着色少且数量稀少等损伤表现,BMSCs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固缩减少,细胞形态相对完整,尼氏小体数量相对增多;与BMSCs组比较,联合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固缩,形态完整性丧失,尼氏小体破碎且数量减少。透射电镜观察,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线粒体呈椭圆形,双层膜结构清晰可见,内部嵴完整;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线粒体肿胀变形,双层膜结构破坏,内部嵴断裂消失,结构模糊,胞质中可见大量自噬小体;与模型组比较,空载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线粒体损伤表现仍较明显,胞质中自噬小体数量较多,BMSCs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线粒体膜和内部结构有明显改善,损伤程度减轻,胞质中可见少量自噬小体;与BMSCs组比较,联合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线粒体肿胀,双层膜结构破坏,内部嵴断裂消失,胞质中可见自噬小体。荧光探针法,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中ROS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BMSCs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中ROS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BMSCs组比较,联合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中ROS水平明显升高(P<0.01)。Westernblotting法,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BMSCs组大鼠脑组织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BMSCs组比较,联合组大鼠脑组织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Parkin、PINK1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均明显升高(P<0.01),P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BMSCs组大鼠脑组织中Parkin、PINK1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均明显降低(P<0.01), P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BMSCs组比较,联合组大鼠脑组织中Parkin、PINK1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均明显升高(P<0.01),P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BMSCs可以减轻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病理改变,改善VaD大鼠的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ROS/Nrf2信号通路抑制线粒体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活性氧 线粒体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G和RANKL在XACB/LV-bFGF/MSCs移植修复兔股骨头缺损坏死模型中的表达 被引量:3
2
作者 赵胤 彭吾训 +8 位作者 张健 董文涛 吴建华 张飞 张槐 王健波 叶川 李青 邓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151-2155,共5页
目的观察移植慢病毒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骨髓基制干细胞复合培养的组织工程骨(XACB/LV-b FGF/MSCs)治疗的兔股骨头缺损坏死模型中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activator of NF-кB lig... 目的观察移植慢病毒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骨髓基制干细胞复合培养的组织工程骨(XACB/LV-b FGF/MSCs)治疗的兔股骨头缺损坏死模型中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activator of NF-кB ligand,RANKL)的表达变化情况,探讨组织工程骨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6~7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60只,运用地塞米松联合马血清注射法制作股骨头坏死模型,应用组织工程骨修复股骨头坏死模型。根据修复方法不同分为5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植入XACB,C组植入XACB+MSCs,D组为XACB+MSCs+空病毒,E组植入XACB+LV-b FGF+MSCs。术后分别于3、6、12周3个时间点取股骨头松质骨,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OPG和RANKL的蛋白表达。结果 OPG蛋白表达:各时间点E组大于A组、B组、C组、D组,E组与A、B、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NKL蛋白表达:E组大于A组、B组、C组、D组,E组与A、B、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运用组织工程骨修复的兔股骨头坏死组中OPG蛋白表达上调,修复效果较其他组更优,表明XACB/LV-b FGF/MSCs有望作为一种有效的组织工程材料用于股骨头坏死修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骨保护素 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骨髓基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NFAT信号通路在骨髓基质细胞介导的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耐药中的作用
3
作者 张焕新 韩雅慧 +7 位作者 邱婷婷 姚瑶 朱升云 牛铭山 曾令宇 李振宇 闫志凌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7-722,共6页
目的:探讨Ca2+-活化T细胞核因子(nuclear factors of activated T cells,NFAT)信号通路在骨髓基质细胞介导的费城染色体阳性(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耐药中的作用。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Sup-B15细胞及Ph+ALL原代细胞NFAT mRNA... 目的:探讨Ca2+-活化T细胞核因子(nuclear factors of activated T cells,NFAT)信号通路在骨髓基质细胞介导的费城染色体阳性(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耐药中的作用。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Sup-B15细胞及Ph+ALL原代细胞NFAT mRNA的转录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Sup-B15细胞P-糖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up-B15细胞NFAT蛋白的变化;Annexin V/7-AAD标记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Fluo 3-AM染料标记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后白血病细胞Ca2+浓度变化。结果:Sup-B15细胞及Ph+ALL原代细胞中均可检测到NFAT表达;流式细胞术未检测到Sup-B15细胞表达P-糖蛋白;临床应用的治疗浓度(2.5和5μmol/L)的环孢素(CAS)可明显抑制NFAT蛋白表达,其中5μmol/L CAS抑制作用更明显;临床治疗浓度CAS(2.5和5μmol/L)对Sup-B15细胞的凋亡无明显影响,而较高浓度CAS(10μmol/L)可诱导Sup-B15细胞的凋亡。骨髓基质细胞OP9可使Sup-B15细胞及Ph+ALL原代细胞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下降;与骨髓基质细胞OP9共培养后Sup-B15细胞Ca2+浓度升高,总NFAT蛋白水平及核蛋白水平均增加;在共培养体系中加入环孢素抑制Ca2+-NFAT信号通路,可降低OP9对Sup-B15细胞的保护作用。结论:Ca2+-NFAT信号通路有助于Ph+ALL细胞的存活,骨髓基质细胞+可通过活化Ca2+-NFAT信号通路介导Ph+ALL细胞对IM的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细胞耐药 活化T细胞核因子 骨髓基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对干扰素(IFN)信号通路STAT蛋白核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揭志军 冯净净 +2 位作者 宋志刚 张悦 郭雪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7-282,共6页
目的研究呼吸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后,对Ⅰ型和Ⅱ型干扰素(interferon,IFN)诱导的JAK/STAT通路蛋白活化后核转移的影响。方法从BALB/c小鼠的长... 目的研究呼吸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后,对Ⅰ型和Ⅱ型干扰素(interferon,IFN)诱导的JAK/STAT通路蛋白活化后核转移的影响。方法从BALB/c小鼠的长骨中分离骨髓细胞,经过培养和刺激后得到BMDCs。将BMDCs接种于带小室的玻片上,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1的RSV感染细胞,并设紫外线灭活的RSV(UV-RSV)和培养液(media)刺激为对照。在培养24h后,分别用100IU/mL的IFN-β刺激30min或0.64pmol/L的IFN-γ刺激45min,然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STAT蛋白核转移阳性细胞的百分比,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在未感染的BMDCs中,STAT1和STAT2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当用IFN-β刺激BMDCs后可见到明显的STAT1和STAT2蛋白向细胞核转移,核转移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89.0%±4.6%和83.7%±5.1%,与未处理组(NT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而RSV感染后,发现STAT1和STAT2蛋白核转移阳性细胞数较IFN-β刺激组明显减少(P<0.01),说明RSV感染可以抑制IFN-β诱导的STAT1和STAT2蛋白的核转移。而应用UV-RSV感染后与IFN-β刺激组相比,STAT1和STAT2蛋白核转移阳性细胞数却未见明显减少(P>0.05)。用IFN-γ刺激BMDCs后也可见到明显的STAT1蛋白向细胞核转移(阳性细胞为85.3%±6.4%);而RSV感染后与IFN-γ刺激组相比,STAT1核转移阳性细胞数(79.3%±4.9%)却未见明显减少(P>0.05)。结论 RSV感染BMDCs后,能特异性地抑制Ⅰ型IFN诱导的STAT1和STAT2蛋白的核转移,而对II型IFN诱导的STAT1蛋白的核转移却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骨髓树突状细胞 干扰素 信号通路 核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通过OPG/RANKL信号途径调节骨吸收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马小妮 葛宝丰 +6 位作者 陈克明 周建 王嘉琪 郭晓宇 宋鹏 吕享 成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抑制骨吸收的机理。方法贴壁分离法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流式检测细胞纯度。加入10-5M淫羊藿苷12 h、24 h、36 h、48 h后用Real-time-RT-PCR检测OPG和RANKL基因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结果第2代培养细...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抑制骨吸收的机理。方法贴壁分离法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流式检测细胞纯度。加入10-5M淫羊藿苷12 h、24 h、36 h、48 h后用Real-time-RT-PCR检测OPG和RANKL基因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结果第2代培养细胞的纯度达到95%以上。OPG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在24 h时明显升高,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OPG和RANKL的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淫羊藿苷主要通过提高OPG及OPG和RANKL的比值来发挥抑制骨吸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保护素 淫羊藿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甙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及成骨作用的调节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学东 陈斌 +2 位作者 郑创义 刘钊勇 杜世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371-373,326,共4页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对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成骨分化及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wal cells,BMSCs),采用常规培养液、成骨诱导液及含100 mg/L PNS的成骨诱导液培养,对各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对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成骨分化及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wal cells,BMSCs),采用常规培养液、成骨诱导液及含100 mg/L PNS的成骨诱导液培养,对各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MTT法、对硝基苯磷酸盐法、茜素红染色方法及ELISA法观察各组细胞增殖、ALP活性、矿化结节的形成及RANKL的表达。结果骨诱导组、PNS组较培养液组细胞增殖明显(P〈0.05),而PNS组高于骨诱导组(P〈0.05);骨诱导组、PNS组ALP活性、钙结节形成高于培养液组(P〈0.01),PNS组高于骨诱导组(P〈0.05);骨诱导组、PNS组RANKL表达低于培养液组(P〈0.05),PNS组低于骨诱导组(P〈0.05)。结论BMSCs成骨诱导过程中,PNS可促进其成骨分化、下调其RANKL表达从而具有抑制破骨细胞生成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甙 骨髓基质细胞 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 成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骨髓微转移细胞数量与增殖性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陈一丁 刘福坤 +1 位作者 祁晓平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97-298,共3页
目的 :检测胃癌患者骨髓微转移 (BMM)细胞数量和增殖性 ,观察根治手术和术后化疗对其影响。 方法 :以 CK- 18作为 BMM细胞标记抗原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作为细胞增殖性标记抗原 ,采用免疫组化双染法同时定量检测胃癌患者 BMM与增殖... 目的 :检测胃癌患者骨髓微转移 (BMM)细胞数量和增殖性 ,观察根治手术和术后化疗对其影响。 方法 :以 CK- 18作为 BMM细胞标记抗原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作为细胞增殖性标记抗原 ,采用免疫组化双染法同时定量检测胃癌患者 BMM与增殖性 ,分析根治术后微转移细胞数量和增殖性的变化。 结果 :BMM细胞检出率、BMM细胞数及 BMM增殖率均与术后 TNM分期 (p TNM)相关。手术 +化疗组 BMM细胞数量和 BMM增殖率治疗后明显下降。 结论 :检测胃癌 BMM对确定肿瘤分期、预测复发及指导辅助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骨髓微转移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化双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大鼠炎症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尹燕涛 曹秋梅 马炳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73-678,共6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的炎症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BMSC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BMSC组大鼠腹腔注射7 mg/kg脂多糖(LPS)建立MODS模型。体外培养大鼠BMSC,取第4...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的炎症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BMSC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BMSC组大鼠腹腔注射7 mg/kg脂多糖(LPS)建立MODS模型。体外培养大鼠BMSC,取第4代细胞用于实验,BMSC组大鼠尾静脉注射1×10^(6)个BMSC,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72 h,血气分析仪检测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ELISA检测大鼠血清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环磷酸腺苷(cAMP)的含量;HE染色观察肺、肝和肾组织病变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肺、肝和肾组织中蛋白激酶A(PKA)、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BMSC组PaO_(2)显著降低,PaCO_(2)显著增高;TB、Cr、BUN、TNF-α和IL-6水平升高,ALB和cAMP水平降低,肺、肝、肾组织中PK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BMSC组PaO_(2)显著升高,PaCO显著降低,TB、Cr、BUN、TNF-α、IL-6水平降低,ALB和cAMP水平升高,肺、肝、肾组织中PK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BMSC可减轻MODS大鼠器官功能损害,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与cAMP/PKA/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水平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 炎症 环磷酸腺苷(cAMP) 蛋白激酶A(PKA) 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核供体的克隆绵羊的生产与鉴定
9
作者 郭园 刘宗正 +4 位作者 刘乐 孟凡华 张焱如 周欢敏 刘春霞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011-3018,共8页
本研究旨在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为核供体进行体细胞核移植,以获得成体干细胞克隆绵羊。选择幼体绵羊BMSCs为核供体,构建重构胚进行克隆胚胎移植,克隆绵羊诞生后,选取IASG上公布的绵羊10个微卫星标记位点,PCR扩增克隆羊、供体细... 本研究旨在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为核供体进行体细胞核移植,以获得成体干细胞克隆绵羊。选择幼体绵羊BMSCs为核供体,构建重构胚进行克隆胚胎移植,克隆绵羊诞生后,选取IASG上公布的绵羊10个微卫星标记位点,PCR扩增克隆羊、供体细胞及代孕母羊微卫星DNA,利用Quantity One软件进行基因分型,计算供体细胞与克隆羊之间的父子关系相对机会(RCP)值。结果显示,以幼体绵羊BMSCs为核供体,与去核成熟卵母细胞进行核移植,构建重构胚进行电融合,其融合率达80.62%,重构胚发育至桑椹胚阶段,经手术植入20只代孕母羊,获得克隆绵羊5只,成活3只。克隆羊基因型与供体细胞一致,供体细胞与克隆羊之间的RCP≥99.999%,证明克隆羊来自幼体绵羊BMSCs。本试验最终成功获得了首例以BMSCs为核供体的克隆绵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体细胞核移植 克隆绵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祛邪”中药醇提物调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组蛋白乙酰化及TLR2表达诱导凋亡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许鸣 郭元成 +4 位作者 任建业 徐白雪 曽庆 胡琦 陆嘉惠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098-2106,共9页
目的:探讨"扶正""祛邪"中药复方醇提物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及Toll样受体2(TLR2)表达的干预作用,分析其对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MDS患者15例(正虚组10... 目的:探讨"扶正""祛邪"中药复方醇提物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及Toll样受体2(TLR2)表达的干预作用,分析其对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MDS患者15例(正虚组10例、瘀毒组5例),正常组3例的BMMNCs进行体外培养。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毒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中药醇提物干预后HDAC1、TLR2的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MDS患者HDAC1、TLR2基因及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人(P〈0.05),正虚型患者与瘀毒型患者组间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扶正、祛邪药对HADC1、TLR2和凋亡水平均有影响,但扶正药与祛邪药组间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组蛋白乙酰化相关表观遗传学异常和先天免疫失调均与MDS发病有关,有效扶正与祛邪中药复方醇提物对正虚、瘀毒型MDS细胞的组蛋白乙酰化和TLR2表达水平均具有调控作用,提示中药可能通过降低HDAC1水平调控TLR2表达,最终影响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中药醇提物 骨髓单个核细胞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青素对过氧化氢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露壮 姜衍 +3 位作者 徐爱华 辛昊 王京杨 孙永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4-129,共6页
目的探讨虾青素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BMSC,采用H2O2建立氧化应激模型,应用不同浓度的虾青素预保护BMSC。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生物... 目的探讨虾青素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BMSC,采用H2O2建立氧化应激模型,应用不同浓度的虾青素预保护BMSC。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生物化学法测定细胞中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还原型辅酶/醌氧化还原酶1(NQO1)蛋白含量。结果虾青素明显提高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BMSC的存活率,提高细胞内SOD活性、GSH含量,降低细胞内MDA含量,降低细胞凋亡率,提高Nrf2蛋白表达量。结论虾青素可能通过激活Nrf2/抗氧化响应元件通路,减轻H2O2诱导的BMSC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氧化应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多糖对RANKL诱导的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汉青 王芳 何家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5-830,共6页
目的体外探讨铁皮石斛多糖对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诱导骨髓巨噬细胞(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使用水提醇沉法从铁皮石斛研磨物提取石斛多糖;通过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诱导培养C57BL/6小鼠BMMs;用CCK-8法检... 目的体外探讨铁皮石斛多糖对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诱导骨髓巨噬细胞(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使用水提醇沉法从铁皮石斛研磨物提取石斛多糖;通过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诱导培养C57BL/6小鼠BMMs;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石斛多糖对小鼠BMMs的增殖和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65蛋白(p65)、磷酸化p65蛋白(p-p65)、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磷酸化p38(p-p38)、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转录因子c-Fos(c-Fos)的表达;通过qRT-PCR检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组织蛋白K(CTSK)、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基因的表达;通过RANKL与不同浓度石斛多糖作用BMMS,进行TRACP染色。结果铁皮石斛多糖浓度达到400μg/ml时,其对BMMs的增殖产生明显抑制作用(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铁皮石斛多糖降低了NFATc1、c-Fos蛋白的表达,降低了p65和p38的磷酸化水平,而且表现出了一定的剂量依赖性(P<0.05);qRT-PCR结果显示:相较于RANKL诱导组,石斛多糖组下调NFATc1、MMP9、CTSK、TRACP基因的表达(P<0.05);TRACP染色显示,RANKL诱导组可见体积相对较大,细胞核数目>10的破骨细胞形成,浓度为200μg/ml石斛多糖组破骨细胞形成受到抑制,仅形成少数体积相对较小的不成熟破骨细胞。结论体外铁皮石斛多糖抑制破骨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和相关通路蛋白的合成,抑制RANKL诱导的BMMs的破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骨髓单核细胞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破骨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桥蛋白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核力学特性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泽仪 郑茈月 宋关斌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5-261,共7页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核力学特性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Transwell法分析BMSCs迁移能力。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核力学特性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Transwell法分析BMSCs迁移能力。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检测细胞核弹性模量,分析OPN作用下BMSCs细胞核硬度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OPN作用对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 1/2)的影响,并利用FAK或ERK1/2抑制剂考察FAK-ERK1/2信号通路在OPN影响BMSCs核力学特性中的作用。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OPN作用下核纤层蛋白Lamin A/C的表达变化。结果 OPN处理组细胞核弹性模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OPN作用显著上调FAK、ERK1/2磷酸化水平,加入FAK或ERK1/2抑制剂在一定程度上回救OPN降低的细胞核弹性模量,并显著抑制BMSCs迁移。OPN处理BMSCs后Lamin A/C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出现下调,但FAK或ERK1/2抑制剂能够抑制OPN诱导的Lamin A/C表达下调。结论 OPN可能通过FAK-ERK1/2信号通路下调BMSCs核骨架蛋白Lamin A/C表达,降低细胞核硬度,促进BMSCs迁移。该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OPN调控BMSCs迁移行为的机制及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核力学 FAK-ERK1/2信号途径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肥大心肌细胞脂肪酸代谢影响的体外研究
14
作者 卓文玉 陈沅 +2 位作者 田杰 朱静 向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29-132,165,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肥大心肌细胞脂肪酸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Wistar新生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用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采用免疫荧光显微镜测定心肌细胞核因子NF-κ...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肥大心肌细胞脂肪酸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Wistar新生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用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采用免疫荧光显微镜测定心肌细胞核因子NF-κB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PPARγ、PPARα的活性,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心肌细胞内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结果:AngⅡ刺激乳鼠心肌细胞NF-κB活性增强,抑制PPARα和PPARγ活性减弱,增加心肌细胞内FFA蓄积(P<0.01);MSCs干预组心肌细胞NF-κB活性及心肌细胞内FFA含量较AngⅡ作用组显著降低(P<0.01和P<0.01)而PPARα和PPARγ活性增强(P<0.05和P<0.01)。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改善肥大心肌细胞的脂肪酸代谢,这可能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心功能作用机制之一,NF-κB及PPARs可能是其作用的信号通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细胞 NF-κB 游离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和肌肉芳香烃受体核转运样蛋白1基因调控口腔及全身骨代谢的作用
15
作者 邓诗勇 宫苹 谭震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98-204,共7页
近日钟基因调控哺乳动物的昼夜节律,脑和肌肉芳香烃受体核转运样蛋白1(Bmal1)基因作为其核心组分之一,与多种生物行为活动密切相关,近年来,其在调控骨代谢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Bmal1基因可通过下游多种信号通路的介... 近日钟基因调控哺乳动物的昼夜节律,脑和肌肉芳香烃受体核转运样蛋白1(Bmal1)基因作为其核心组分之一,与多种生物行为活动密切相关,近年来,其在调控骨代谢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Bmal1基因可通过下游多种信号通路的介导,分别参与调节骨相关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软骨细胞等细胞的生理活动,进而影响如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等骨代谢相关疾病,同时也在颌骨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本文就Bmal1基因调控骨代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口腔及全身相关骨代谢疾病的诊疗提供可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和肌肉芳香烃受体核转运样蛋白1基因 骨发育 间充质干细胞 代谢性骨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