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相缩聚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蒋爱云 李新法 +5 位作者 牛明军 陈金周 张丽 赵磊 刘酉琪 刘彦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18,共4页
介绍了固相缩聚的原理、特点及影响因素,对近几十年来国内外聚酰胺、聚酯和聚碳酸酯固相缩聚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固相缩聚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固相缩聚 聚酰胺 聚酯 聚碳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晶态双酚A型聚碳酸酯固相缩聚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金 丁一刚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29,共3页
在自制的反应器中将结晶态、无定形两种双酚A型聚碳酸酯(BAPC)预聚体固相缩聚合成了高摩尔质量的双酚A型聚碳酸酯。采用DSC、IR对双酚A型聚碳酸酯(BAPC)的熔融行为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APC在固相缩聚后,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热... 在自制的反应器中将结晶态、无定形两种双酚A型聚碳酸酯(BAPC)预聚体固相缩聚合成了高摩尔质量的双酚A型聚碳酸酯。采用DSC、IR对双酚A型聚碳酸酯(BAPC)的熔融行为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APC在固相缩聚后,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热稳定性增强,其中BAPC为结晶态时固相缩聚的温度低于无定形态BAPC的固相缩聚温度,且结晶态BAPC固相缩聚后为无定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型聚碳酸酯 固相缩聚 结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酯合成新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燕 唐小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7-61,共5页
简要回顾了聚碳酸酯合成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固相缩聚、开环聚合和非光气酯交换法等三种新型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此外,还就由此引起的聚碳酸酯工业的发展变革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 聚碳酸酯 固相缩聚 开环聚合 非光气酯交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聚合法合成双酚A型聚碳酸酯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金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4-206,共3页
在常温常压下,采用加入溶剂和沉淀剂法提纯双酚A型聚碳酸酯(BAPC)预聚体,在常压氮气氛围下使提纯后的预聚体发生固相缩聚合成BAPC。研究了固相聚合的工艺条件,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乌氏黏度计对BAPC的熔融温度和粘均相对分子量进行... 在常温常压下,采用加入溶剂和沉淀剂法提纯双酚A型聚碳酸酯(BAPC)预聚体,在常压氮气氛围下使提纯后的预聚体发生固相缩聚合成BAPC。研究了固相聚合的工艺条件,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乌氏黏度计对BAPC的熔融温度和粘均相对分子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提纯后的BAPC预聚体有明显的熔融温度,容易进行固相聚合。常压固相聚合后BAPC的分子量增大,熔融温度升高,热稳定性增强。当聚合温度升高时,有利于聚合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型聚碳酸酯 提纯 固相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A聚碳酸酯合成新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秦吉臣 谢小莉 +1 位作者 曹贤武 瞿金平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12,共4页
介绍了双酚A聚碳酸酯不同于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光气法和熔融酯交换法的3种新的合成方法,即固相缩聚法、开环聚合法、完全非光气法的实施方法、主要特点及其新进展,探讨了各种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生成的聚合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固相... 介绍了双酚A聚碳酸酯不同于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光气法和熔融酯交换法的3种新的合成方法,即固相缩聚法、开环聚合法、完全非光气法的实施方法、主要特点及其新进展,探讨了各种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生成的聚合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固相缩聚是由预聚物结晶后在固相缩聚,可以获得结晶型双酚A聚碳酸酯并提高聚合物质量;开环聚合法首先合成环状碳酸酯低聚物再开环聚合得到聚合物,可以获得很高分子质量聚合物;完全非光气法在合成过程中完全避免了光气的使用,环境友好,聚合物质量高,很有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聚碳酸酯 固相缩聚 开环聚合 完全非光气法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羟基甲基磷酰基)-2-甲基丙酸含磷聚碳酸酯的固相缩聚
6
作者 刘戈 蔡少君 《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7-79,87,共4页
聚碳酸酯(PC)作为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其阻燃性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通过熔融聚合将磷元素引入PC聚合物链中难以得到较高分子量的含磷PC。因此采用固相缩聚法,以碳酸二苯酯(DPC)、双酚A(BPA)、3-(羟基甲基磷酰基)-2-甲... 聚碳酸酯(PC)作为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其阻燃性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通过熔融聚合将磷元素引入PC聚合物链中难以得到较高分子量的含磷PC。因此采用固相缩聚法,以碳酸二苯酯(DPC)、双酚A(BPA)、3-(羟基甲基磷酰基)-2-甲基-丙酸为原料合成得到了含磷PC,分别通过NMR、GPC、DSC和TG对所得含磷聚碳酸酯的结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玻璃化温度、热稳定性等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固相缩聚可以明显提高含磷PC的分子量、玻璃化温度和初始分解温度;经固相缩聚后,含磷PC的数均分子量由2950 g/mol提高到10 900 g/mol;玻璃化转变温度由86℃提高到133℃;初始分解温度由238.8℃提高到36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甲基磷酰基)-2-甲基-丙酸 熔融缩聚 诱导结晶 固相缩聚 含磷聚碳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