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3篇文章
< 1 2 1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on of bioactivity and biodegradability of Mg-bioceramic implants:An in vitro study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1
作者 ESMAIELZADEH Omar EIVANI Ali Reza +3 位作者 MEHDIZADE Maryam TAJALI Nooshin S.H.MOUSAVI ANIJDAN JAFARIAN Hamid Rez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2992-3013,共22页
In this study,Mg-based composites,by the addition of ZnO,Ca_(2)ZnSi_(2)O_(7),Ca_(2)MgSi_(2)O_(7),and CaSiO_(3)as bioactive agents,were fabricated using friction stir processing.The microstructure and in vitro assessme... In this study,Mg-based composites,by the addition of ZnO,Ca_(2)ZnSi_(2)O_(7),Ca_(2)MgSi_(2)O_(7),and CaSiO_(3)as bioactive agents,were fabricated using friction stir processing.The microstructure and in vitro assessment of bioactivity,biodegradation rate,and corrosion behavior of the resultant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in simulated body fluid(SBF).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immersion of composites in SBF for 28 d,due to the release of Ca^(2+)and PO_(4)^(3-)ions,hydroxyapatite(HA)crystals with cauliflower shaped morphology were deposited on the surface of composites,confirming good bioactivity of composites.In addition,due to the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bioceramic powders throughout Mg matrix,grain refinement of the Mg matrix,and uniform redistribution of secondary phase particles,the polarization resistance increased,and the biodegradation rate of composites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to monolithic Mg matrix.The polarization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Mg-ZnO increased from 0.216 to 2.499 kΩ/cm^(2)compared to monolithic Mg alloy.Additionally,Mg-ZnO composite with the weight loss of 0.0217 g after 28 d immersion showed lower weight loss compared to other samples with increasing immersion time.Moreover,Mg-ZnO composite with the biodegradation rate of 37.71 mm/a exhibited lower biodegradation rate compared to other samples with increasing immersion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bioceramic bone implants friction stir processing bioactivity in vitro biodegradation BIOCORRO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bioactivity evaluation of diallyl disulfide 被引量:1
2
作者 袁新科 陈晓青 +1 位作者 蒋新宇 聂亚丽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5期515-518,共4页
Diallyl disulfide was synthesized by phase transfer catalyst (PTC) during microwave irradiatio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actors, such as the power of microwave irradiation, the time of microwave irradiation, PTC r... Diallyl disulfide was synthesized by phase transfer catalyst (PTC) during microwave irradiatio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actors, such as the power of microwave irradiation, the time of microwave irradiation, PTC reagents amount and the mole ratio of reactants, on the yield of product were investigated. The structure of diallyl disulfide was characterized by infrared spectra, mass spectra and ^1 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The bioactivity of diallyl disulfide was evaluated by cell viability assay on HepG2 hepatoma cel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reaction conditions are as follows: tetrabutylammonium bromide(TBAB) selected as a PTC, the mass ratio of TBAB to sodium disulfide of 0.021 : 1, the power of irradiation of 195 W, the reaction time of 12 rain, and the mole ratio of sodium disulfide to allyl chloride of 0.65 : 1. The yield of diallyl disulfide is 82.2%. The synthetical diallyl disulfide appears to be cytotoxic to HepG2 heoatoma cell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llyl disulfide microwave irradiation phase transfer catalyst bioac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Bioactivity of Lippia adoensis Hochst ex.Walp(Verneneaceae) Leaf Essential Oil Against Callosobruchus maculatus Fabricius(Coleoptera: Chrysomelidae)
3
作者 Babarinde Samuel Adelani Oladoye Sunday Olusegun +1 位作者 Adesina Gabriel Olulakin Adebayo Moses Adeolu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6年第4期8-14,共7页
Essential oil (EO) of Nigeria-grown Lippia adoensis leaf was analyzed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GCMS) and its fumigant and repellent properties against Callosobruchus maculatus were evaluated. Si... Essential oil (EO) of Nigeria-grown Lippia adoensis leaf was analyzed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GCMS) and its fumigant and repellent properties against Callosobruchus maculatus were evaluated. Sixteen compounds predominated by monoterpenes were identified. The major compounds were Eucalyptol (28.36%), α-Terpineol (25.99%), γ-Terpinene (15.24%), α-Pinene (5.08%), 1H-Cyclopropa[a]naphthalene (4.25%) and 1, 3, 6, 10-Dodeeatetraene (3.74%). Percentage mortality due to fumigant toxicity was dose- and exposure period-dependent. One hour after treatment (HAT), application of L. adoensis leaf EO at 107 μL· L^-1 air caused significantly (p〈0.05) higher mortality (50.00%) than 0.00% mortality observed at 0-53 μL· L^-1 air, but not significantly (p〉0.05) different from 22.50% observed in 80 μL· L^-1 air. At 3 HAT, application ofL. adoensis EO at 80 μL· L^-1 air caused significantly higher mortality (90.00 %) than mortality observed at 0 μL· L^-1 air. At 6 HAT, application of L. adoensis EO at 53-107 μL· L^-1 air caused significantly higher mortality (100.00 %) than that was observed in the control. The same trend was observed at 12 HAT where 100 % mortality observed in 27-107 μL· L^-1 air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13.33 % observed in the control. At 3 HAT, percentage repellence was significantly (p〈0.05) affected by doses. Application of EO at 10-30 μL· cm^2 caused class V repellence (86.67%-100%)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which caused class I repellence (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ppia adoensis Callosobruchus maculatus GCMS bioactivity repellence FUMIGA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Synthesis and Bioactivity of NovelPyrazolyl Semicarbazones andThiosemicarbazones
4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394-394,共1页
关键词 WEST The Synthesis and bioactivity of NovelPyrazolyl Semicarbazones andThiosemicarbazon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及酶解玉米蛋白粉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石宝明 迟子涵 张婉婷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共7页
推进饲用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是目前我国保障粮食和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核心任务。玉米蛋白粉是玉米深加工的重要副产品,其蛋白质含量高于豆粕,具有替代豆粕成为饲料中优质蛋白质资源的潜力。然而玉米蛋白粉蛋白质水溶性低且氨基酸组成不... 推进饲用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是目前我国保障粮食和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核心任务。玉米蛋白粉是玉米深加工的重要副产品,其蛋白质含量高于豆粕,具有替代豆粕成为饲料中优质蛋白质资源的潜力。然而玉米蛋白粉蛋白质水溶性低且氨基酸组成不平衡,这严重限制了玉米蛋白粉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发酵及酶解技术能够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并为动物提供诸多益处,是提升玉米蛋白粉饲用价值的有效手段。文章分析了玉米蛋白粉的化学组成以及用作蛋白质饲料的限制因素,综述了玉米蛋白粉体外发酵和酶解技术,总结了发酵和酶解玉米蛋白粉产品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和作用机理。大量试验数据表明,玉米蛋白粉经过发酵或酶解可大幅提高小肽含量,改善畜禽肠道健康,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粉 发酵 酶解 生物活性肽 饲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菰米研究现状及产业发展趋势
6
作者 张玉 杨狄芯芯 +3 位作者 练银银 谭斌 王梅 索化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2,共10页
菰米作为营养均衡的无麸质全谷物食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重要的营养、保健和医学价值。该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在菰米的营养成分和加工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菰米中富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质、维生素、酚类... 菰米作为营养均衡的无麸质全谷物食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重要的营养、保健和医学价值。该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在菰米的营养成分和加工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菰米中富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质、维生素、酚类化合物、植物甾醇、γ-谷维素和γ-氨基丁酸等,具有抗氧化和抗心脑血管疾病等活性。菰米现有加工方式单一,应用处于初级阶段,开展菰米新加工方式研究,拓展其应用特性是当前该领域的重要研究任务。展望了未来我国菰米深入研究与加工应用的发展方向,未来菰米需选育优良品种、扩大种植率;菰米加工可从主食食品、休闲食品和发酵食品三大类进行研发,也可作为膳食补充剂添加进食品中,提升产品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菰米 营养成分 生物活性成分 加工方式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源细胞外囊泡作为生物活性物质体内递送载体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芳 焦阳 +7 位作者 中拉毛草 翟欢 梁泽毅 杨晨 刘婧 陈安乐 丁学智 安彩霞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405-415,共11页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由细胞分泌的纳米至微米级磷脂双层微囊泡,携带蛋白质、核酸、脂质等多种活性分子。EVs作为一种信号传递分子,可将含有生物信息的内容物传送到靶细胞使其发挥特定作用。乳中含有多种有益的生...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由细胞分泌的纳米至微米级磷脂双层微囊泡,携带蛋白质、核酸、脂质等多种活性分子。EVs作为一种信号传递分子,可将含有生物信息的内容物传送到靶细胞使其发挥特定作用。乳中含有多种有益的生物活性分子,其中乳源细胞外囊泡(milk-derived EVs,M-EVs)因生物利用度高、免疫原性低、消化耐受性和商业生产性能优良而被视为EVs的理想来源。此外,M-EVs可以在胃中的强酸性条件和肠道中的降解条件下存活,且可以穿过生物屏障到达靶组织,这使其成为具有定向递送促进健康或治疗性生物活性物质的合适载体。然而,由于牛奶成分的复杂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阐明M-EVs特定成分和功能之间的关系,规范其提取过程,以推进M-EVs未来的应用。本文综述了M-EVs的形成途径、组成特征、提取和递送方法,探讨了M-EVs作为活性物质天然纳米载体的优势和挑战,以及M-EV研究的未来前景,旨在为基于M-EVs口服给药系统的新型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囊泡 生物活性物质 递送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论者标签一致性对评论采纳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偏差校正的视角
8
作者 李研 陈维 向小芳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124,共12页
在线评论在帮助消费者简化购买决策的同时,也存在引发偏差性决策的潜在消极影响。本研究基于偏差校正的视角,利用算法支持的标签技术,探讨了降低具有偏差的在线评论影响力的方法及作用机制。本文通过三个实验研究发现:评论者标签的一致... 在线评论在帮助消费者简化购买决策的同时,也存在引发偏差性决策的潜在消极影响。本研究基于偏差校正的视角,利用算法支持的标签技术,探讨了降低具有偏差的在线评论影响力的方法及作用机制。本文通过三个实验研究发现:评论者标签的一致性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对评论的采纳意愿。相较于一致性较高的评论者标签,一致性较低的评论者标签可以校正自我中心锚定引发感知同质性过高的偏差,从而降低消费者对评论的采纳意愿。在评论者标签一致性影响评论采纳意愿的过程中,评论效价和消费经验均会产生调节作用,以及调节感知同质性的中介作用。相较于正面评论,评论者标签一致性对负面评论采纳意愿的影响更强。相较于经验丰富的消费者,评论者标签一致性更易影响经验匮乏的消费者对评论的采纳意愿。研究结论丰富了在线评论标签相关领域的文献,为企业精准营销提供了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论者标签 感知同质性 评论效价 消费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文化倾向调节下评论效价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机制实证——来自调查问卷和线上线下的多源评论差异不一致系列情境实验
9
作者 孙国辉 赵洋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9-147,共19页
多源评论差异不一致情景中的评论效价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机制,是通过消费者感知并受制于个体文化倾向调节,反映产品整体价值评价和情感倾向的一种以多维形式形成结构化评论效价,作用于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运行模式。笔者基于认知一致性理... 多源评论差异不一致情景中的评论效价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机制,是通过消费者感知并受制于个体文化倾向调节,反映产品整体价值评价和情感倾向的一种以多维形式形成结构化评论效价,作用于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运行模式。笔者基于认知一致性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相关成果,构建了一个由个体文化倾向调节的评论效价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机制的研究模型,采用来自调查问卷和线上线下的系列情境实验,实证检验购物平台和第三方平台多源评论差异不一致情景下评论效价与消费者购买决策二者之间以及相关要素相互关联的运行方式。实验证实:反映产品整体价值评价和情感倾向的结构化评论效价,以多维形式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在多源评论差异不一致多维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中,消费者的风险感知和独特性感知具有中介效应;消费者个体文化倾向调节评论效价与消费者感知之间的关联关系。本文将评论效价研究拓展到网络购物条件下的多源评论差异不一致情境中,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个体文化倾向调节下评论效价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机制,研究结论有助于为企业更好理解消费者决策逻辑以及制定最优市场营销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论效价 购买决策 文化倾向 消费者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荧光光谱在地质分析中的若干难点及应用现状
10
作者 袁静 李迎春 +3 位作者 谭桂丽 黄海波 张华 刘娇 《岩矿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73,共13页
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具有无损、快速、环保和分析精度高等特点,常作为地质样品中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的首选方法。然而,由于地质样品的矿物组成、物理结构特征(如尺寸、形状和分层等)和化学成分(如元素组成、化学形态等)的复杂性与多样... 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具有无损、快速、环保和分析精度高等特点,常作为地质样品中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的首选方法。然而,由于地质样品的矿物组成、物理结构特征(如尺寸、形状和分层等)和化学成分(如元素组成、化学形态等)的复杂性与多样性,XRF在地质样品分析的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技术难点。本文从小样品量和珍贵样品的分析、XRF的散射效应的应用、易挥发元素分析、变价元素分析和稀有金属分析等方面,对XRF在地质分析中的难点进行了总结与评述。指出制备易于保存和便于反复测量的小尺寸样片是小样品量和珍贵样品XRF分析的合适方法;XRF散射效应可用于成分未知的样品中更多化学成分信息的获取以及异质性样品原位分析误差的校正;超细粉末制样、稳定剂的加入和标准加入法建立工作曲线是解决易挥发元素XRF分析困难的方法。认为元素的特征X射线相对强度可用于变价元素价态和形态的分析;优化校准曲线、降低熔融制样的稀释比、高压激发和改善谱线重叠干扰是解决稀有金属分析困难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 小样品量和珍贵样品 散射效应 易挥发元素 变价元素 稀有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法分析3种悬钩子属植物的脂溶性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11
作者 张柯媛 胡筱希 +2 位作者 黄周锋 陆国寿 卢文杰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5-695,共11页
对比研究了3种悬钩子属植物(蔷薇梅、茅梅及覆盆子的脂溶性成分,并探究其体外药理活性。对3种植物的脂溶性进行提取,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和鉴定3种植物的脂溶性成分,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通过DPPH/ABTS^(+)清... 对比研究了3种悬钩子属植物(蔷薇梅、茅梅及覆盆子的脂溶性成分,并探究其体外药理活性。对3种植物的脂溶性进行提取,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和鉴定3种植物的脂溶性成分,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通过DPPH/ABTS^(+)清除自由基方法测定3种植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Griess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比较了3种植物的脂溶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和抗炎活性。共鉴定出104个化合物。蔷薇梅、茅梅和覆盆子中分别鉴定出54、51、51种化合物,分别占脂溶性成分总含量的68.33%、84.31%、80.27%;蔷薇梅、茅梅及覆盆子的清除DPPH自由基测定结果的IC50值分别6.67±2.14、0.07±0.02、3.78±1.04 mg/mL,清除ABTS+自由基测定结果的IC50值分别3.27±0.11、0.06±0.01、2.41±1.24 mg/mL,抗炎测定结果,与LPS模型组比较,蔷薇梅及覆盆子处理组的100、50、25μg/mL处理组细胞培养液中NO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茅梅处理组100、50μg/mL细胞培养液中NO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且随着剂量的增加,NO含量有减少的趋势。三种悬钩子属植物中的成分主要是烷烃类、醇类、脂肪酸类成分,3种植物的成分及相对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显示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钩子属 脂溶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场对X80钢在硫酸盐还原菌体系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12
作者 张雅妮 段博文 +3 位作者 宋伟 张成鑫 樊冰 王思敏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20-228,共9页
随着高压输电线路、轨道交通、油气管道共用公共交通走廊,电场环境必然会对硫酸盐还原菌(SRB)腐蚀行为产生影响。本工作通过生物培养技术、浸泡实验、电化学等实验方法,结合Na_(2)S_(2)O_(3)滴定技术、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 随着高压输电线路、轨道交通、油气管道共用公共交通走廊,电场环境必然会对硫酸盐还原菌(SRB)腐蚀行为产生影响。本工作通过生物培养技术、浸泡实验、电化学等实验方法,结合Na_(2)S_(2)O_(3)滴定技术、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激光共聚焦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直流电场对硫酸盐还原菌环境中X80管线钢腐蚀行为的影响,包含SRB数量的变化、硫离子含量和价态的变化、表面生物膜的特征、腐蚀速率及电化学过程特征。结果表明:弱电场促进了SRB的生长,延长了SRB的生命周期,有利于基体表层致密膜层的形成,阻碍了腐蚀性离子的侵蚀;强电场抑制了SRB的生长,缩短了SRB的生命周期,并且在强电场的作用下膜层疏松多孔。同时外加电场改变了膜层中S元素的赋存方式,强电场环境削弱了S元素由氧化态(S^(6+))向还原态(S_(2-))的转变。在0~1200 V/m的测试范围内,电场强度为500 V/m时S_(2-)的含量最高,产物膜最完整致密,腐蚀速率最小;在电场强度为1200 V/m时,S_(2-)含量最低。强电场作用加速了腐蚀性离子和电子的定向迁移,导致X80钢具有最大的失重速率和点蚀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电场 X80 生物膜 S离子价态 点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不同地区野生沙棘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分析
13
作者 邓岚 杨光 +4 位作者 古桑德吉 多吉卓玛 杨雪涛 孙伟 孙兰英 《西藏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22-25,共4页
为探究不同产地野生沙棘果实营养成分差异,为野生沙棘在西藏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对西藏不同地区野生沙棘果实中一般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矿物质含量、氨基酸组成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野生沙棘果实中含量较多的是水分、可溶... 为探究不同产地野生沙棘果实营养成分差异,为野生沙棘在西藏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对西藏不同地区野生沙棘果实中一般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矿物质含量、氨基酸组成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野生沙棘果实中含量较多的是水分、可溶性固形物、花青素、蛋白质,依次为63.80~86.50 g/100g、0.93%~7.04%、0.89~13.80 g/100g、2.59~5.96 g/100g。除吉隆镇、边坝县野生沙棘果实中检出15种氨基酸外,南伊沟、定日县、江孜县野生沙棘果实内均含有16种氨基酸,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南伊沟野生沙棘果实中氨基酸总量最高,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为0.98 g/100g;定日县野生沙棘果实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0.51%。不同地区野生沙棘果实中钾、钙含量均较高,锌含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沙棘 营养成分 生物活性成分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炮制工艺对酒黄精品质影响的研究
14
作者 李慧 何亚慧 +2 位作者 史秋月 李评 常堃 《特产研究》 2025年第4期98-103,共6页
本文旨在研究常压蒸制和高压蒸制两种不同炮制工艺对酒黄精品质的影响,为优化酒黄精的炮制方法提供参考依据。对炮制后酒黄精的外观色泽、微观结构、滋味特征、生物活性物质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高压蒸制和常压蒸制酒黄精的外观色... 本文旨在研究常压蒸制和高压蒸制两种不同炮制工艺对酒黄精品质的影响,为优化酒黄精的炮制方法提供参考依据。对炮制后酒黄精的外观色泽、微观结构、滋味特征、生物活性物质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高压蒸制和常压蒸制酒黄精的外观色泽、滋味特征等性状差异不显著。微观结构方面,两种炮制工艺均可使酒黄精的内部微观组织结构变得疏松多孔,常压蒸制下酒黄精细胞轮廓结构相较于高压蒸制更加杂乱且不规则,且细胞组织孔隙之间更加皱缩和卷曲。生物活性物质方面,两种炮制工艺比较下,高压蒸制能更好地促进酒黄精总酚和黄酮含量的积累,有效减缓酒黄精在炮制过程中多糖的水解。高压蒸制可以达到传统蒸制的要求,并且高压蒸制操作简单,方便控制温度、压力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够最大程度保留黄精多糖、黄酮、总酚有效成分的含量,且极大地缩短炮制时间,便于规模化生产,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常压蒸制 高压蒸制 微观结构 滋味特征 生物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技术重塑饲料原料质量,新原料重塑水产饲料质量和技术
15
作者 叶元土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0,共10页
工业化酶解技术显著提高了原料的蛋白质消化利用率和肽含量,同时释放出更多的生物活性物质。工业化微生物发酵技术以无机碳源、无机氮源为原料,依赖菌株的生长生产了新型单细胞微生物蛋白质原料和单细胞微生物油脂(裂壶菌的油脂)原料。... 工业化酶解技术显著提高了原料的蛋白质消化利用率和肽含量,同时释放出更多的生物活性物质。工业化微生物发酵技术以无机碳源、无机氮源为原料,依赖菌株的生长生产了新型单细胞微生物蛋白质原料和单细胞微生物油脂(裂壶菌的油脂)原料。工业化的过滤技术、膜分离技术为酶解浆类原料的除杂、分级分离、纯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低温浓缩技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新原料中的热敏感物质、有效的生物活性物质。这些新饲料原料为促进水产动物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水产动物生理健康维护、水产动物食用价值保障提供了更多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来源和技术保障。水产饲料以可消化蛋白质和肽为基础的营养与功能作用,为重塑水产饲料营养质量和功能质量提供了饲料原料保障和技术支持。发展低鱼粉、无鱼粉水产饲料是水产饲料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新原料的高肽含量、强诱食功能、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尤其是来自海洋生物的生物活性物质、含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微生物单细胞油脂等为此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拓展了水产饲料原料资源格局,也为水产饲料质量重塑和技术发展提供了可行的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酶解技术 工业化发酵技术 酶解浆 生物活性物质 水产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电纺丝的生物活性物质封装体系及其在食品抑菌包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任洁 谭中美 +6 位作者 田子豪 武高云 刘永辰 王浩 姜瞻梅 马佳歌 侯俊财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6-256,共11页
食源性致病菌和腐败微生物污染食品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保障食品品质和延长其保质期已成为学者们迫切关注的问题。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封装生物活性物质开发食品抑菌包装是一种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方法。本文首先概述了... 食源性致病菌和腐败微生物污染食品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保障食品品质和延长其保质期已成为学者们迫切关注的问题。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封装生物活性物质开发食品抑菌包装是一种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方法。本文首先概述了静电纺丝制备食品抑菌包装的基本原理、分类、影响因素和材料,系统总结了封装在电纺纳米纤维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基于静电纺丝的生物活性物质共封装体系。最后论述了封装生物活性物质的电纺纳米纤维在禽畜肉、乳制品和果蔬抑菌包装方面的应用进展,总结并展望了基于静电纺丝的食品抑菌包装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旨在为食品工业中利用电纺纳米纤维封装生物活性物质从而有效抑制食源性致病菌和腐败微生物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生物活性物质 封装 食品抑菌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铬价态转化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俊茹 沈亚婷 刘菲 《岩矿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50,共16页
土壤中铬(Cr)污染是全球性环境问题,六价铬Cr(Ⅵ)因其高毒性及致癌性而成为关注焦点。土壤中的Cr主要以Cr(Ⅲ)和Cr(Ⅵ)的形式存在,两者之间的转化受到诸如土壤pH值、氧化还原电位(Eh)、天然氧化还原剂、有机质和微生物的影响。随着工农... 土壤中铬(Cr)污染是全球性环境问题,六价铬Cr(Ⅵ)因其高毒性及致癌性而成为关注焦点。土壤中的Cr主要以Cr(Ⅲ)和Cr(Ⅵ)的形式存在,两者之间的转化受到诸如土壤pH值、氧化还原电位(Eh)、天然氧化还原剂、有机质和微生物的影响。随着工农业活动的增多,土壤中的Cr浓度不断增加,并通过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等多种途径,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本文对Cr在全球范围内的污染现状及来源、土壤中Cr的不同价态及其毒性特征进行了评述,并分析了pH、Eh对土壤中Cr的具体存在形态与价态的影响,及天然氧化还原剂、有机质等因素利用自身化学性质充当电子供体或受体的角色对土壤中Cr价态进行转化的氧化还原机理,以及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可以全面理解土壤中Cr价态转化的行为机制。此外,在对Cr价态影响因素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总结了以生物炭和纳米材料为代表的先进修复技术方法,这些材料和方法由于能够将Cr(Ⅵ)有效地还原为毒性较小的Cr(Ⅲ),从而降低生态环境风险,因而是一类具有巨大潜在应用价值的修复材料和修复方法,但大规模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修复效果仍需要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污染 Cr价态 天然氧化还原剂 有机质 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健康功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段仪 刘秦明 +5 位作者 卢开华 刘丽静 杨芳 代佳和 李宏 胡永金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1,共11页
咖啡富含咖啡因、葫芦巴碱、绿原酸、多糖、黄酮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与潜在的应用价值。广泛研究表明,咖啡对人类健康有益。经常喝咖啡可以预防包括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其次,喝咖啡也与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如... 咖啡富含咖啡因、葫芦巴碱、绿原酸、多糖、黄酮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与潜在的应用价值。广泛研究表明,咖啡对人类健康有益。经常喝咖啡可以预防包括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其次,喝咖啡也与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痴呆)的发病风险降低相关。然而,对这些效应的潜在机制仍知之甚少。本文从生物碱、酚酸化合物、萜类化合物三类着手,从免疫调节,菌群调节、抑制炎症等多方面着手阐述咖啡中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健康效应,为咖啡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助力咖啡的高值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 生物活性 健康功效 咖啡因 绿原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修饰植物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娜 刘扬 +1 位作者 陈小强 应苗苗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75-384,共10页
植物多糖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天然大分子聚合物,具有抗氧化、降血糖、免疫调节、抗肿瘤、抑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大量研究发现多糖可以通过结构修饰增加其生物活性,本文重点介绍了硫酸化、磷酸化、乙酰化、羧甲基化和硒化等五种化学修饰... 植物多糖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天然大分子聚合物,具有抗氧化、降血糖、免疫调节、抗肿瘤、抑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大量研究发现多糖可以通过结构修饰增加其生物活性,本文重点介绍了硫酸化、磷酸化、乙酰化、羧甲基化和硒化等五种化学修饰多糖方法及各方法对多糖生物活性的影响,同时总结了化学修饰多糖作为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食品功能因子和运载体及食品配料等应用。这为充分挖掘植物多糖生物活性,推动其在食品领域的产品开发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糖 化学改性 结构修饰 生物活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生物活性肽的制备、生物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侯春艳 杨趁仙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1,共7页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对人体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旨在为富硒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总结了富硒生物活性肽的原料来源、制备方法、生物活性,并对硒与肽的结合方式以及富硒生物活性肽的构效关系等研究进展进行...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对人体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旨在为富硒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总结了富硒生物活性肽的原料来源、制备方法、生物活性,并对硒与肽的结合方式以及富硒生物活性肽的构效关系等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富硒生物活性肽的原料主要来源于生物载体转化,主要有植物来源、动物来源及微生物来源;通过酶解法、微生物发酵法等可制备富硒生物活性肽,其具有抗氧化、抗疲劳、降血压、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富硒生物活性肽的生物活性是硒、肽共同作用的结果,与氨基酸的排列序列、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力等有密切的联系,其构效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 生物活性肽 制备方法 生物活性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