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7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PD cross-coupling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based on adjacent coupling error analysis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延杰 梁乐 +1 位作者 储婷婷 吴明月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154-1164,共11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rajectory tracking precision and reduce the synchronization error of a 6-DOF lightweight robot, nonlinear proportion-deviation (N-PD) cross-coupling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rajectory tracking precision and reduce the synchronization error of a 6-DOF lightweight robot, nonlinear proportion-deviation (N-PD) cross-coupling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adjacent coupling error analysis is presented.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of the robot, including kinematic model, dynamic model and spline trajectory planing, are established and verified. Since it is difficult to describe the real-time contour error of the robot for complex trajectory, the adjacent coupling error is analyzed to solve the problem. Combined with nonlinear control and coupling performance of the robot, N-PD cross-coupling synchronization controller is designed and validated by simulation analysis. A servo control experimental system which mainly consists of laser tracking system, the robot mechanical system and EtherCAT based servo control system is constructed. The synchronization error i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maximum trajectory error is reduced from 0.33 mm to 0.1 mm.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trol algorithm is validated b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us the control strategy can improve the robot's trajectory tracking precision significa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hematical model of robot adjacent coupling error nonlinear PD control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trajectory tracking accura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chronization in Dynamic Networks with Time-varying Delay Coupling Based on Linear Feedback Controllers 被引量:4
2
作者 PAN Huan NIAN Xiao-Hong GUI Wei-Hua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66-1772,共7页
关键词 自动化 线性系统 自动模拟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perchaos behaviors and chaos synchronization of two unidirectional coupled simplified Lorenz systems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克辉 汪艳 王艳丽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948-955,共8页
To design a hyperchaotic generator and apply chaos into secure communication, a linear unidirectional coupling control is applied to two identical simplified Lorenz systems. The dynamical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coup... To design a hyperchaotic generator and apply chaos into secure communication, a linear unidirectional coupling control is applied to two identical simplified Lorenz systems. The dynamical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coupled system is investigated with variations of the system parameter and coupling coefficients. Particularly, the influence of coupling strength on dynamics of the coupled system is analyzed in detail. The range of the coupling strength in which the coupled system can generate hyperchaos or realize synchronization is determined, including phase portraits, Lyapunov exponents, and Poincare section. And the critical value of the system parameter between hyperchaos and synchronization is also found with fixed coupled strength. In addition, abundant dynamical behaviors such as four-wing hyperchaotic, two-wing chaotic, single-wing coexisting attractors and periodic orbits are observed and chaos synchronization error curves are also drawn by varying system parameter c.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implemented to verify the results of these investig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CHAOS chaos synchronization coupling control simplified Lorenz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般性动力学建模的多电机复合同步控制 被引量:2
4
作者 谢斌 雷力 +1 位作者 王在相 李叶松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21-2831,I0033,共12页
多电机同步系统广泛应用于精密制造领域,但是多样化系统结构与差异化同步控制需求,为高通用性同步控制策略设计带来了困难。为克服这些问题,该文建立多电机同步系统的一般性动力学模型,以统一形式的数学模型描述多样化同步控制问题;通... 多电机同步系统广泛应用于精密制造领域,但是多样化系统结构与差异化同步控制需求,为高通用性同步控制策略设计带来了困难。为克服这些问题,该文建立多电机同步系统的一般性动力学模型,以统一形式的数学模型描述多样化同步控制问题;通过基于运动学的坐标变换,揭示动力学模型内部复杂耦合关系及在耦合效应影响下的同步误差形成机理;通过提出运动解耦设计方法,精确补偿驱动轴与同步轴之间动力学特性差异,并实现系统解耦;基于已解耦系统设计反馈形式的运动跟踪控制器提升系统实时同步性能。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依据一般性动力学建模分析提出的复合同步控制策略具有明确的可解释性,能够有效提高多电机同步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机同步 动力学建模 耦合系统 同步控制 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电机车双电机同步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冯高明 周庆凯 谭兴国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8-137,共10页
目的为解决采用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的双电机牵引矿用电机车运行时同步性能和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方法提出一种新型积分滑模控制与改进交叉耦合控制相结合的双电机同步控制方法。首先,设计采用新型... 目的为解决采用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的双电机牵引矿用电机车运行时同步性能和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方法提出一种新型积分滑模控制与改进交叉耦合控制相结合的双电机同步控制方法。首先,设计采用新型趋近率的积分滑模控制器,使系统具有良好的调速性能,并有效抑制滑模控制的抖振现象;其次,设计滑模扰动观测器,对电机受到的外部扰动进行观测和补偿,从而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然后,将传统交叉耦合控制结构中的耦合系数改进为自适应系数,以缓解稳态性能与暂态补偿效果相互矛盾的问题;最后,将新型积分滑模控制和改进的交叉耦合控制结构相结合,搭建矿用电机车双电机同步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实验模拟矿用电机车运行时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以验证双电机同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结果结果表明,系统在遭受外部负载扰动时电机转速变化较小,且系统对两台电机的参数差异不敏感,具有很好的抗干扰性和鲁棒性。在各种突发情况下,所提出的双电机同步控制方法均能使系统保持较好的同步性能。结论基于新型积分滑模控制和改进交叉耦合控制相结合的矿用电机车双电机同步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同步性能和抗干扰能力,对矿用电机车双电机同步控制系统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电机车 双电机同步控制 交叉耦合控制 积分滑模控制 扰动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机多轴同步驱动的虚拟轴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方法
6
作者 王勇 邢亮 +3 位作者 吴焱明 胡延平 胡火根 方唐利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2-468,共7页
为实现多轴伺服驱动压力机的同步控制,文章基于传统偏差耦合控制提出一种虚拟轴改进型偏差耦合同步控制方法,并搭建同步控制实验平台进行现场验证。基于压力机结构和控制模型实现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PID... 为实现多轴伺服驱动压力机的同步控制,文章基于传统偏差耦合控制提出一种虚拟轴改进型偏差耦合同步控制方法,并搭建同步控制实验平台进行现场验证。基于压力机结构和控制模型实现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PID)位置跟踪控制;在传统偏差耦合控制结构中添加评价误差模块,搭建一种改进型偏差耦合同步控制方法,提高同步系统的抗扰动能力和同步精度;将虚拟轴引入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结构中,从而解除多轴间的直接耦合关系,简化改进型同步位移补偿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压力机同步抗扰动能力和稳态同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服压力机 多轴同步控制 偏差耦合 同步误差 虚拟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换流站调相机管道异常振动分析及减振研究
7
作者 万瑜 金传领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70,共8页
大型同步调相机配套管道异常振动问题,不仅会降低管道的使用寿命,还会影响调相机润滑油和冷却液的供应,严重时甚至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危害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以某特高压换流站的同步调相机润滑油供油管道为研究对象,使用现场测量、流... 大型同步调相机配套管道异常振动问题,不仅会降低管道的使用寿命,还会影响调相机润滑油和冷却液的供应,严重时甚至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危害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以某特高压换流站的同步调相机润滑油供油管道为研究对象,使用现场测量、流固耦合和谐响应分析等多种方法,研究了管道振动的产生原因和机制。结果表明,由调相机本身产生的周期性激振力是管道振动的主要原因。进一步提出基于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的管道减振措施,试验和仿真数据表明,在润滑油供油管道系统4和5、6和7支吊架中间位置各安装一个TMD,减振效果最佳,可将该管系的振动加速度降低90%以上,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调相机 管道振动 流固耦合 谐响应分析 调谐质量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超螺旋与扩张观测器的多PMSM同步控制
8
作者 李小松 杜鹏 +2 位作者 吴浪 陈睿 陈磊磊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0-155,共6页
为了解决多PMSM同步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慢和同步控制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快速超螺旋滑模和扩张观测器的多PMSM同步控制。首先,设计了基于改进快速超螺旋滑模的速度控制器,优化系统的动态调节性能,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其次,... 为了解决多PMSM同步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慢和同步控制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快速超螺旋滑模和扩张观测器的多PMSM同步控制。首先,设计了基于改进快速超螺旋滑模的速度控制器,优化系统的动态调节性能,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其次,引入超螺旋扩张观测器对电机负载扰动进行监测,并将获取的反馈信息传递至滑模控制器,实现更精准的控制调节;同时,改进了偏差耦合控制结构,减少了负载扰动下的转速波动和系统同步误差。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PI控制方法,所提出的改进方法显著提高系统约68%的跟踪性能和约75.3%的同步性能,为实现多电机的精密协同控制提供了新颖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机同步控制 超螺旋算法 滑模控制 扩张观测器 偏差耦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的多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协同控制方法
9
作者 侯利民 赵世杰 +3 位作者 兰骁儒 李政龙 任一夫 张品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034-4045,I0039,共13页
针对当前多电机转速协同控制采用耦合结构存在灵活性差、可靠性低和结构复杂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的多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协同控制方法。首先,将单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视作智能体,并利用无向通信网络与邻居智能体实现... 针对当前多电机转速协同控制采用耦合结构存在灵活性差、可靠性低和结构复杂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的多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协同控制方法。首先,将单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视作智能体,并利用无向通信网络与邻居智能体实现信息交互,故可以将多电机转速协同控制问题转化为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问题。通过设计一致性协议保证一致性误差在固定时间内收敛,利用设计的自适应扰动观测器估计系统中的未知扰动并前馈补偿到一致性协议中,从而得到期望的q轴电流。然后,基于超螺旋算法设计固定时间终端滑模电流控制器。最后,通过实验结果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与偏差耦合控制进行对比可知,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协同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永磁同步电机 耦合控制 多智能体系统 一致性协议 终端滑模电流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U型永磁电机电磁优化及振动噪声抑制
10
作者 高锋阳 岳文瀚 +3 位作者 高建宁 徐昊 孙伟 吴银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83,共13页
为提高内置U型永磁同步电机电磁性能及抑制电机低频振动噪声,提出一种U一型磁极结构并结合Halbach充磁方式、转子开槽的电机拓扑。首先,推导电机相关电磁性能表达式,分析定转子间气隙径向磁通密度、径向电磁力密度的低频振动和噪声波动... 为提高内置U型永磁同步电机电磁性能及抑制电机低频振动噪声,提出一种U一型磁极结构并结合Halbach充磁方式、转子开槽的电机拓扑。首先,推导电机相关电磁性能表达式,分析定转子间气隙径向磁通密度、径向电磁力密度的低频振动和噪声波动构成。其次,采用解析法与有限元法得到气隙径向电磁力时空分布,利用参数敏感度分析法、参数扫描法和响应面法对所选转子拓扑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并得到最优参数解。最后,将U一磁极结构空载反电动势、径向磁通密度、齿槽转矩、输出转矩、转矩脉动、径向电磁力密度、振动加速度和声压级与4种U型磁极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电磁场、机械场和声场对U一型电机结构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在U型磁极结构上增设一型磁极、改变充磁方式、dq轴开槽调制气隙磁场正弦度,使得电机齿槽转矩降低91.3%,空载反电动势提高53 V,输出转矩提高39.6%,气隙中径向电磁力波的各阶次谐波幅值均有所下降,各频率下定子总成振动加速度降低明显,电机周身声压级最大值处下降9 dB,下降率为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 低频振动噪声 Halbach充磁 磁场调制 多物理场耦合 频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永磁同步电机自适应抗负载扰动交叉耦合稳定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伍云艳 向学位 +2 位作者 李辉 李文东 陈思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9-329,I0026,共12页
双永磁同步电驱系统广泛应用于高精度位置同步传动。针对现有独立控制策略下负载扰动易造成位置同步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交叉耦合控制的双永磁同步电驱系统自适应参数整定优化策略。首先,基于传递函数方法,分析交叉耦合结构作用于单电... 双永磁同步电驱系统广泛应用于高精度位置同步传动。针对现有独立控制策略下负载扰动易造成位置同步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交叉耦合控制的双永磁同步电驱系统自适应参数整定优化策略。首先,基于传递函数方法,分析交叉耦合结构作用于单电机不同位置控制的稳定性和带宽,提出兼顾稳定性和抗扰能力的基于电流环交叉耦合的双永磁同步电机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位置同步控制结构。其次,基于频域分析传递函数,理论上获取PID控制器参数与双电驱系统稳定性和抗扰能力之间的耦合映射关系,提出表征系统稳定性和抗扰性的等效控制参数,以及抗负载扰动的自适应参数整定方法。最后,搭建双永磁同步电机实验平台,在阶跃和脉动负载工况下与传统PI控制策略作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在不同转速下抵抗不同负载扰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机系统 交叉耦合控制 扰动抑制 参数自适应 位置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增益偏差耦合和自适应反推滑模的多电机同步控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磊 赵希梅 金鸿雁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48-1256,共9页
针对多电机系统存在跟踪性能差、同步精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变增益偏差耦合(VGDC)和自适应反推滑模(ABSM)的同步控制方法.首先,由于受参数变化、外部扰动和负载改变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而导致单电机跟踪性能差的问题,设计ABSM控制... 针对多电机系统存在跟踪性能差、同步精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变增益偏差耦合(VGDC)和自适应反推滑模(ABSM)的同步控制方法.首先,由于受参数变化、外部扰动和负载改变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而导致单电机跟踪性能差的问题,设计ABSM控制算法,并构建李雅普诺夫函数验证该方法的稳定性和收敛性.然后,为了克服固定耦合增益不能随负载或扰动发生改变,从而降低多电机同步控制性能的缺点,利用模型参考辨识法(MRIM)获得电机的实时转动惯量,将其发送到速度补偿器获得可变耦合增益,以此改进偏差耦合控制结构提高多电机系统同步性能.最后,根据实验验证所提出方法可以改善控制系统的跟踪性能,且可以提高多电机同步控制精度,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机同步控制 偏差耦合 变增益 速度补偿 自适应反推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邻交叉耦合式三液压缸同步控制
13
作者 张梦超 成小乐 +1 位作者 黄健 高畅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17-123,共7页
液压系统是磨煤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同步精度和响应速度直接影响磨煤机的性能及运行效率。针对磨煤机三液压缸系统同步精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邻交叉耦合的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策略。设计模糊PID控制器提高响应速度,采用相邻交叉耦合的... 液压系统是磨煤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同步精度和响应速度直接影响磨煤机的性能及运行效率。针对磨煤机三液压缸系统同步精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邻交叉耦合的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策略。设计模糊PID控制器提高响应速度,采用相邻交叉耦合的前馈补偿控制方式缩小同步误差。利用AMESim与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建立液压系统的动态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主从式模糊PID同步控制系统、相邻交叉耦合式PID同步控制系统以及相邻交叉耦合式模糊PID同步控制系统的动态效果,得到三液压缸活塞杆的位移以及同步位移差曲线。仿真结果表明:相邻交叉耦合式模糊PID同步控制系统的同步精度和响应速度较主从式模糊PID同步控制系统分别提高了88.9%和23.6%,较相邻交叉耦合式PID同步控制系统分别提高了65.4%和1.11%,为提升磨煤机自动化水平以及满足高精度和高质量的生产需求等方面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控制 主从式 相邻交叉耦合式 模糊PID控制 同步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冷却流道参数对车载永磁电机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张广杰 章建林 +1 位作者 李云龙 倪汝克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6-62,共7页
基于Maxwell-Fluent对车载永磁同步电机进行电-磁-热-流耦合分析,通过建立电机三维模型及不同结构的冷却流道,应用计算流体力学对比分析了不同流道类型、折返方式、折返次数及进出口位置对流道压力损失及定子温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进出... 基于Maxwell-Fluent对车载永磁同步电机进行电-磁-热-流耦合分析,通过建立电机三维模型及不同结构的冷却流道,应用计算流体力学对比分析了不同流道类型、折返方式、折返次数及进出口位置对流道压力损失及定子温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进出口之间的角度为180°、折返次数为7次、流道类型为圆角轴向折返型时,冷却流道的散热性能和压力表现最好,为车用永磁同步油冷电机冷却流道的设计和选型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耦合 压力损失 定子温度 冷却流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用于扭矩测量的角位移传感器
15
作者 冉鑫阳 汤其富 +3 位作者 李森林 夏菊 赵江渝 张华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89,共4页
针对当前非接触式扭矩测量方法大多在旋转轴两端分别安装传感器导致一致性差、成本高、安装困难等问题,开展一种可用于扭矩测量的双转子同步耦合型电磁感应式角位移传感器研究。传感器由1个定子和2个转子组成,2个转子与定子之间均通过... 针对当前非接触式扭矩测量方法大多在旋转轴两端分别安装传感器导致一致性差、成本高、安装困难等问题,开展一种可用于扭矩测量的双转子同步耦合型电磁感应式角位移传感器研究。传感器由1个定子和2个转子组成,2个转子与定子之间均通过电磁感应耦合,使定子同时输出关于2个转子的位移信息,并且可以通过两转子位移差测量扭矩。介绍了传感器结构、工作原理、仿真实验与样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2个转子对极内测量误差分别为-9.35″~19.46″和-13.75″~22.89″,分辨率为0.93″,测扭矩分辨率为0.057 Nm,测扭矩误差为-0.8~1.21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位移传感器 扭矩测量 双转子 同步耦合 电磁感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双气缸位置同步控制研究
16
作者 廉超杰 孙春耕 肖云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104,共9页
为了实现双气缸位置同步控制系统精确的运动轨迹跟踪与同步控制,针对系统模型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交叉耦合方法的自抗扰同步控制策略。该控制器由单缸自抗扰位置控制器与自抗扰同步控制器组成。建立气动位置伺服系统... 为了实现双气缸位置同步控制系统精确的运动轨迹跟踪与同步控制,针对系统模型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交叉耦合方法的自抗扰同步控制策略。该控制器由单缸自抗扰位置控制器与自抗扰同步控制器组成。建立气动位置伺服系统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单缸运动轨迹跟踪精度,设计三阶非线性自抗扰位置控制器,实现对系统内外扰动的实时估计与主动补偿;同时为了提高双缸同步精度,设计交叉耦合自抗扰同步控制器,对两侧子系统误差进行观测并给予补偿。利用AMESim与Simulink软件搭建双气缸位置同步控制系统联合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基于交叉耦合方法的自抗扰同步控制策略对气动同步系统的动态特性和非线性特性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运动轨迹跟踪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减小系统的同步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伺服系统 同步控制 交叉耦合 自抗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自通风冷三级式无刷发电机热建模与温度分布特性研究
17
作者 李涵琪 张卓然 +1 位作者 李进才 廖晨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870-4882,I0029,共14页
航空自通风冷三级式无刷发电机(wound rotor synchronous generator,WRSG)因各级电机间损耗差异大、整机散热路径长,使得内部产生较大的温度分布梯度,容易出现局部过热,因此需要进行精确热建模和温度分布特性研究。该文研究三级式无刷... 航空自通风冷三级式无刷发电机(wound rotor synchronous generator,WRSG)因各级电机间损耗差异大、整机散热路径长,使得内部产生较大的温度分布梯度,容易出现局部过热,因此需要进行精确热建模和温度分布特性研究。该文研究三级式无刷发电机多物理场流固耦合建模方法,对比分析不同网格类型对流体场数值计算效率的影响,进而,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探究WRSG风扇的散热能力和多级结构对空气流态的影响规律,明确各旋转部件摩擦阻力分布特性。考虑到多匝绕组端部绝缘对导热率的影响,提出适用于绕组三维各向异性建模的二次等效方法。通过建立电机温度场模型,研究不同负载功率下的温升特性,从各级电机、定子与转子、不同运行工况等方面分析三级式无刷发电机温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开展样机试验验证。该研究工作为三级式无刷发电机冷却设计提供了针对性的指导,研究理论也可应用于其他电机的热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通风冷三级式无刷发电机 建模 流固耦合 网格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温升特性与定位精度研究
18
作者 梅智发 朱继元 +1 位作者 卢飞泉 代宣军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82,86,共6页
针对双轴直线电机模组工作时温度升高导致定位误差增大的问题,通过计算导热系数、等效比热容及对流换热系数等,确定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温度场仿真分析所需热参数。将绕组损耗作为温度场热源,经电磁场-温度场-结构场的耦合仿真分析,... 针对双轴直线电机模组工作时温度升高导致定位误差增大的问题,通过计算导热系数、等效比热容及对流换热系数等,确定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温度场仿真分析所需热参数。将绕组损耗作为温度场热源,经电磁场-温度场-结构场的耦合仿真分析,得到仿真模型的稳态温度与热变形。对关键零件移动台和大理石底板的取点温升和变形量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相对应曲线函数。通过实验获得两零件实际温度,与仿真结果相比,相对误差分别为3.42%和9.45%,温升后直线电机的定位误差增加17.311μm。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定位精度有较大影响。分析和仿真方法能为后续双轴直线电机模组改良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温度场 耦合仿真 定位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叉车运动同步控制系统的建模与控制器设计
19
作者 龚嘉豪 顾敏明 +3 位作者 李乐宝 陈凯宇 隋知航 陈志翔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2-371,共10页
电动托盘叉车是工业运载货物的重要工具,叉车的同步作业能实现小型叉车搬运重型负载,这可以显著降低运输成本。实现叉车同步搬运的主要挑战在于缺少精确的叉车动力学模型与高精度叉车同步算法。针对这些问题,基于牛顿力学建立叉车的动... 电动托盘叉车是工业运载货物的重要工具,叉车的同步作业能实现小型叉车搬运重型负载,这可以显著降低运输成本。实现叉车同步搬运的主要挑战在于缺少精确的叉车动力学模型与高精度叉车同步算法。针对这些问题,基于牛顿力学建立叉车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本体输入输出滑模控制(SC-IOSMC)方法,实现叉车本体的运动轨迹控制;采用交叉耦合输入输出滑模控制(CC-IOSMC)方法,实现两车的运动同步控制。叉车直行与转向同步实验表明,CC-IOSMC方法具有响应快、同步精度高的特点。此外,它还能有效抑制外界扰动。与现有交叉耦合PID同步控制策略相比,该方法显著降低了位置的同步误差,提高了双叉车同步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车 滑模控制 交叉耦合控制 高精度同步运动 叉车运动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永磁电机的磁-热双向耦合冷却系统设计优化
20
作者 柳浩浩 赵金星 孙宇行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1-529,共9页
为了提升燃料电池空压机用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的功率密度和安全性,提升散热性能,设计了复合冷却系统,基于有限元和CFD软件建立了电磁-热双向耦合平台,在此基础上优化了高速永磁电机冷却系统,保证其在适宜温度工作并同时提升电机性能。优... 为了提升燃料电池空压机用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的功率密度和安全性,提升散热性能,设计了复合冷却系统,基于有限元和CFD软件建立了电磁-热双向耦合平台,在此基础上优化了高速永磁电机冷却系统,保证其在适宜温度工作并同时提升电机性能。优化后的高速永磁电机最终电流幅值为25 A,提升66.7%;电机最大功率为17 kW,提升70%;转矩最大达到1.48 Nm,提升66.3%;绕组最高温度约为381.8 K,降低52.4%;永磁体最高温度约为404.9 K,降低3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热双向耦合 高速永磁电机 复合冷却 电机性能 设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