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阶域线性峭度的变转速驱动轮损伤频带定位分析
1
作者 张宏 李巨才 +2 位作者 王景宇 田利晨 张晨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2-238,共7页
掘进履带行驶系统作业于煤矿巷道恶劣地形和复杂环境中,其关键承载部件驱动轮长期承受不均匀载荷,导致轮齿损伤甚至断裂,影响掘进装备的正常生产作业和行驶平稳性。为了及时检测驱动轮轮齿损伤状态,避免故障扩大和降低维修成本,在阶次... 掘进履带行驶系统作业于煤矿巷道恶劣地形和复杂环境中,其关键承载部件驱动轮长期承受不均匀载荷,导致轮齿损伤甚至断裂,影响掘进装备的正常生产作业和行驶平稳性。为了及时检测驱动轮轮齿损伤状态,避免故障扩大和降低维修成本,在阶次跟踪算法、包络谱分析、线性峭度算法和滤波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变转速机械的阶域线性峭度算法。通过对只含基频、包含基频和谐频的合成仿真信号进行包络谱分析及特征分布统计,表明线性峭度相较于峭度更具优势。通过使用变转速和多噪声振动信号进行驱动轮齿损伤状态识别,并与快速谱峭度、阶域线性峭度等算法进行对比分析,表明阶域线性峭度算法具有适用性和鲁棒性。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故障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为履带行驶系统的安全健康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行驶系统 轮齿损伤 线性峭度算法 变转速 频带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刚度软体抓手的建模分析与抓取实验
2
作者 戴军跃 冯宇 朱明珠 《高技术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1,共9页
在处理脆弱或易碎物品时,软体抓手由于其柔顺性,是比刚性抓手更好的末端执行器。然而,高速运输过程中软体抓手会产生振动,导致物体损坏或者抓取失败,因此可变刚度的软体抓手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基于层干扰结构设计了一种变刚度软... 在处理脆弱或易碎物品时,软体抓手由于其柔顺性,是比刚性抓手更好的末端执行器。然而,高速运输过程中软体抓手会产生振动,导致物体损坏或者抓取失败,因此可变刚度的软体抓手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基于层干扰结构设计了一种变刚度软体抓手,并建立了其在气压影响下的弯曲模型,同时利用Abaqus软件对其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设计并搭建了变刚度软体抓手控制平台,基于此平台开展实验验证软体手指弯曲形态与充气气压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仿真分析相吻合,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在对物体的高速抓取实验中,变刚度软体抓手的抓取性能得以验证,在应变限制单元的帮助下,当机械臂以高达8 m·s^(-2)的加速度运动时,软体抓手依然可以进行稳健抓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刚度 软体机器人 旋转干扰层单元 高速抓取实验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窗口旋转优化短时傅里叶变换的变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被引量:7
3
作者 赵一楠 剡昌锋 +3 位作者 孟佳东 王宗刚 王慧滨 吴黎晓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4-1076,共13页
针对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中固定窗效应所导致的能量集中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窗口旋转优化短时傅里叶变换(AWROSTFT)的变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变分模态分解(VMD)对原始振动信号进行降噪,并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 针对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中固定窗效应所导致的能量集中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窗口旋转优化短时傅里叶变换(AWROSTFT)的变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变分模态分解(VMD)对原始振动信号进行降噪,并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解决了VMD参数选择困难的问题;利用切线思想对STFT中水平窗口自适应匹配一系列的旋转算子,使得窗口旋转方向接近甚至等于瞬时调频率,提高了时频表示的能量集中度;计算出谱峰检测法提取到的瞬时频率与转频的平均比值,将得到的结果与轴承的故障特征系数进行匹配,以此实现变转速工况下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仿真和实验的结果都表明,本文所提方法能够兼顾PSO-VMD和AWROST-FT的优势,通过切线思想自适应的旋转窗口使得信号与窗函数在全局上的夹角都为零,从而达到提高能量集中度和锐化时频脊线的目的,实现了变转速工况下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时频分析 自适应窗口旋转优化短时傅里叶变换 变分模态分解 变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转速极低标签率下旋转机械故障诊断的图注意力网络 被引量:2
4
作者 谢俊文 童靳于 +2 位作者 郑近德 潘海洋 包家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42-248,共7页
在极低标签率情况下,现有的图神经网络(graph neural network,GNN)在图构造时存在节点间的关联信息挖掘不充分等问题。工业生产中,旋转机械常工作在变转速工况下,且标记故障样本代价高昂。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基于JS(Jenson-Shannon)相对... 在极低标签率情况下,现有的图神经网络(graph neural network,GNN)在图构造时存在节点间的关联信息挖掘不充分等问题。工业生产中,旋转机械常工作在变转速工况下,且标记故障样本代价高昂。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基于JS(Jenson-Shannon)相对熵和动态图注意力网络(dynamic graph attention network,DGAT),提出了一种熵-图注意力网络,并将其应用于极低标签率下变转速工况的旋转机械半监督故障诊断中。首先,设计了基于JS相对熵的图构造方法,用于充分挖掘GNN中样本间的关联信息。其次,构建基于熵-动态图注意力网络的半监督学习模型,通过动态注意力机制进一步挖掘样本中故障敏感特征。最后,将所提方法在变转速工况下轴承和齿轮箱数据集上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在标签率不超过1%的极低情况下准确诊断出旋转机械的不同故障类型,且性能优于其它常用的图神经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机械 故障诊断 相对熵 图神经网络(GNN) 变转速 低标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转速与导叶控制策略对变速抽水蓄能机组泵断电过程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永焱 陈帝伊 +4 位作者 邓宇闻 马程 周叶 孙慧芳 周大庆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110,共9页
在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泵断电暂态过程中,因导叶关闭引起的压力波动、回流、转速双峰等不利现象,极大影响了机组及压力管道系统的安全运行;初始转速作为影响机组动态特性的重要参数,其对泵断电过程中转速、流量的影响规律尚不明晰。针对... 在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泵断电暂态过程中,因导叶关闭引起的压力波动、回流、转速双峰等不利现象,极大影响了机组及压力管道系统的安全运行;初始转速作为影响机组动态特性的重要参数,其对泵断电过程中转速、流量的影响规律尚不明晰。针对以上问题,基于一维瞬变流理论特征线法和改进Suter变换法,构建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调节系统模型。通过对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泵断电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导叶关闭时间对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阐明了初始运行转速与倒流流量、反转转速极值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正转正流阶段和正转逆流阶段的初期各特征参数时域响应趋势极为相近;与此同时,对比不同导叶关闭时间的结果,得出由反转逆流阶段进入停机能够增强机组及压力管道系统安全性的结论;此外,在同一扬程和入力条件下,采用不同初始运行转速对泵断电过程进行模拟,得出流量、转速极值特性与初始运行转速呈负相关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 泵断电 初始运行转速 倒流流量 反转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OE_LMD和阶次跟踪分析的变转速轴承故障诊断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超 买买提热依木·阿布力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8-316,共9页
振动信号分析是轴承故障诊断中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变转速工况下的滚动轴承振动信号是典型的非平稳信号,并且在转频变化较小的工况中还存在噪声干扰的问题,使传统的时频分析技术难以应用。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最优包络(emp... 振动信号分析是轴承故障诊断中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变转速工况下的滚动轴承振动信号是典型的非平稳信号,并且在转频变化较小的工况中还存在噪声干扰的问题,使传统的时频分析技术难以应用。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最优包络(empirical optimal envelope,EOE)的局部均值分解(local mean decomposition,LMD)和采用分段线性插值的计算阶次跟踪(computing order tracking,COT)算法相结合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确定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和滤波阶数,对滚动轴承振动信号进行滤波,并对滤波后的包络信号进行COT,以获得角域平稳信号。然后,利用EOE_LMD对重采样后的平稳信号进行处理,得到若干乘积函数(product function,PF)分量。最后,通过计算各分量的信息熵和相关系数,选取合适的分量进行阶次分析,以判断变转速滚动轴承的故障类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消除转速波动对故障特征提取的影响,在不同转速变化条件下对滚动轴承具有良好的故障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经验最优包络(EOE) 局部均值分解(LMD) 计算阶次跟踪(COT) 变转速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转速下L_(1,1,2)范数与张量核范数联合约束的TRPCA滚动轴承故障特征提取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冉 曹徐 +1 位作者 张军武 余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93,共10页
滚动轴承作为旋转机械设备的重要部件之一,其工作状态直接影响旋转设备的运行安全,因此其故障特征的有效提取对于保障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际应用中滚动轴承通常以变化的速度运行,并且单一传感器采集的轴承的非平稳信号... 滚动轴承作为旋转机械设备的重要部件之一,其工作状态直接影响旋转设备的运行安全,因此其故障特征的有效提取对于保障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际应用中滚动轴承通常以变化的速度运行,并且单一传感器采集的轴承的非平稳信号往往被严重的背景噪声覆盖,使得故障特征的提取非常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变转速下L_(1,1,2)范数与张量核范数联合约束的张量主成分分析(tensor robus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TRPCA)滚动轴承故障特征提取方法。首先,使用时频表示(time-frequency representation,TFR)作为正向切片构建张量,分别探讨滚动轴承时变故障特征在张量域中的管稀疏性和背景噪声在张量域中的低管秩性。进而使用L_(1,1,2)范数与张量核范数联合约束的TRPCA对故障特征张量进行提取,得到管稀疏的故障特征张量。最后将提取的故障特征张量在通道索引中进行融合,得到能够有效表征故障特征的时频表示。仿真和试验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在轴承故障特征提取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量 故障特征提取 变转速工况 张量主成分分析(TRPCA) 管稀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转速旋翼性能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士明 杨卫东 +2 位作者 董凌华 武庆中 吴裕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8-894,共7页
旋翼转速的变化会对直升机性能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建立优化转速旋翼性能分析综合模型,包含PetersHe广义动态入流模型和全机配平模型,以国产现役某轻型直升机为例,分析前飞速度、起飞质量、飞行高度等对变转速旋翼转速优化路径的影响,分... 旋翼转速的变化会对直升机性能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建立优化转速旋翼性能分析综合模型,包含PetersHe广义动态入流模型和全机配平模型,以国产现役某轻型直升机为例,分析前飞速度、起飞质量、飞行高度等对变转速旋翼转速优化路径的影响,分析变转速旋翼技术对提高直升机航时等性能的可能性。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降低旋翼转速,可以使最大起飞质量下的需用功率降低30%;起飞质量越轻、飞行高度越低,旋翼优化转速越低,需用功率降低越明显;通过优化转速完全消耗400kg燃油,通过优化旋翼转速,可使最大续航时间提高20.5%,最大航程提高8.5%;桨叶内段布置厚翼型能提高桨叶刚度,增加大速度时需用功率,但对中低速度飞行时总体性能影响较小,不影响长航时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优化转速旋翼 变转速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建模及其控制策略 被引量:237
9
作者 尹明 李庚银 +2 位作者 张建成 赵巍然 薛轶峰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61-65,共5页
以永磁体励磁多极直驱式同步风力发电机组(directly driven wind turbine with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s,D-PMSG)为对象,建立了包括风力机模型、传动系统模型和发电机模型的D-PMSG数学模型,提出了风力机桨距角和发电机... 以永磁体励磁多极直驱式同步风力发电机组(directly driven wind turbine with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s,D-PMSG)为对象,建立了包括风力机模型、传动系统模型和发电机模型的D-PMSG数学模型,提出了风力机桨距角和发电机转速的控制策略:桨距角的控制策略中以风速和发电机功率为输入信号,采用比例–积分控制很好地反映了不同风速对桨距角控制的不同要求;发电机转速控制策略中采用dq同步旋转坐标下的矢量控制方法,用d轴电流控制无功功率,用q轴电流控制转速,既实现了机组的解耦控制,又充分利用了发电机容量。运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D-PMSG仿真模型,对风速阶跃变化时机组运行情况进行了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及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D-PMSC) 桨距角控制 转速控制 变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速变桨距风电机组的全风速限功率优化控制 被引量:64
10
作者 周志超 王成山 +3 位作者 郭力 许伟 张彦涛 刘峻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37-1844,共8页
变速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的限功率控制通常采用变桨距控制技术。该方法在高风速时能通过调节桨距角来快速稳定的控制功率输出和风机转速,但在中低风速时,却没有充分利用风力机特性,以优化风机运行工况。该文在综合分析全风速限功率控制... 变速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的限功率控制通常采用变桨距控制技术。该方法在高风速时能通过调节桨距角来快速稳定的控制功率输出和风机转速,但在中低风速时,却没有充分利用风力机特性,以优化风机运行工况。该文在综合分析全风速限功率控制特性基础上,提出一种主动变速和桨距角控制相结合的新型限功率控制策略(novel wind power curtailment control,N-WPCC)。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限功率控制相比,N-WPCC优先进行电磁转矩控制,再进行桨距角控制,能有效减少变桨系统的动作频率和动作幅度,提高变桨系统的使用寿命,并能充分利用机组转动惯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发电量。同时,N-WPCC的控制输入为机组输出功率和电机转速,不需要可靠性不高的现场实时测风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变速恒频 限功率控制 风力机转速控制 桨距角控制 转动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谱峭度结合阶次分析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被引量:27
11
作者 张旭辉 张超 +2 位作者 樊红卫 毛清华 杨一晴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90-1095,1235,共7页
针对变速齿轮箱振动信号非平稳、强干扰及信号调制等特征,导致滚动轴承故障难以精确诊断,提出了融合快速谱峭度的滚动轴承故障包络阶次谱诊断方法。采用快速谱峭度自适应确定滤波参数,对时域信号进行带通滤波和包络以提高信噪比,将包络... 针对变速齿轮箱振动信号非平稳、强干扰及信号调制等特征,导致滚动轴承故障难以精确诊断,提出了融合快速谱峭度的滚动轴承故障包络阶次谱诊断方法。采用快速谱峭度自适应确定滤波参数,对时域信号进行带通滤波和包络以提高信噪比,将包络后时域非平稳信号重采样后转换为角域伪平稳信号,消除"频率模糊",对角域包络信号频谱分析得到阶次包络谱,根据阶次特征对比实现滚动轴承故障诊断,完成了从600~1 500 r/min升速过程中齿轮箱滚动轴承外圈故障的模拟与信号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故障特征阶次最大误差为1.84%,能够有效提取变速工况下滚动轴承故障特征并判定其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转速 滚动轴承 故障诊断 快速谱峭度 阶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模式机电复合传动方案设计与特性对比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宏才 闫清东 +2 位作者 王伟达 明波 陈杰翔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36,共6页
阐述了多模式机电复合传动的工作原理。提出了折线式双模式机电复合传动速度特性,提供了基于该速度特性双模式机电复合传动方案设计方法。设计了4种双模式机电复合传动系统方案。对4种双模式机电复合传动方案进行了速度、转矩、功率特... 阐述了多模式机电复合传动的工作原理。提出了折线式双模式机电复合传动速度特性,提供了基于该速度特性双模式机电复合传动方案设计方法。设计了4种双模式机电复合传动系统方案。对4种双模式机电复合传动方案进行了速度、转矩、功率特性理论分析、仿真验证和对比分析。发动机输入连接第一行星排齿圈的方案,从转速关系、转矩关系以及功率关系上均满足车辆要求,并且行星排的参数调节范围较宽。方案选择需综合考虑电力相对分流功率、电动机弱磁比、冷却方式和系统应用背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无级传动 双模式 转速特性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旋转磁通和趋肤效应的变系数铁耗计算模型 被引量:36
13
作者 江善林 邹继斌 +1 位作者 徐永向 梁维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4-110,共7页
为了准确计算高速永磁无刷电机定子铁心损耗,分析不同磁化方式下的磁滞损耗变化规律,以及损耗系数随频率变化规律,提出一种改进的铁心损耗计算模型。该模型借助谐波分析的方法,考虑了电机中交变磁场、旋转磁场以及高频时趋肤效应对定子... 为了准确计算高速永磁无刷电机定子铁心损耗,分析不同磁化方式下的磁滞损耗变化规律,以及损耗系数随频率变化规律,提出一种改进的铁心损耗计算模型。该模型借助谐波分析的方法,考虑了电机中交变磁场、旋转磁场以及高频时趋肤效应对定子铁心损耗的影响。利用该模型分析PWM调制电流谐波、永磁体充磁方向,以及磁钢斜边角对高速永磁无刷电机定子铁心损耗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模型相比,该模型计算结果更接近于实测值,在高低频时的计算误差均在1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永磁无刷电机 铁心损耗 旋转磁化 趋肤效应 变系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式感应风力发电机组建模及其控制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尹明 李庚银 +2 位作者 赵辉 张岳 张建成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21,共5页
以双馈式感应风力发电机组(DFIG)为对象,分析了DFIG的建模和控制问题。该模型包括风力机模型、传动系统模型和发电机模型。提出了风力机的桨距角控制策略和发电机的转速控制策略。发电机转速控制采用dq同步旋转坐标下的矢量控制。用MATL... 以双馈式感应风力发电机组(DFIG)为对象,分析了DFIG的建模和控制问题。该模型包括风力机模型、传动系统模型和发电机模型。提出了风力机的桨距角控制策略和发电机的转速控制策略。发电机转速控制采用dq同步旋转坐标下的矢量控制。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DFIG模型,并且根据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对风速随机变化以及系统电压突变时机组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及控制策略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组 变速 桨距角控制 转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变桨距自抗扰控制 被引量:78
15
作者 夏长亮 宋战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91-95,共5页
由于风能的随机性及气动效应的影响,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具有强非线性,难于实现高精度控制,输出电能质量较差。为了改善系统在恒功率输出运行区域内的动态性能,该文在分析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变桨距控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自抗扰... 由于风能的随机性及气动效应的影响,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具有强非线性,难于实现高精度控制,输出电能质量较差。为了改善系统在恒功率输出运行区域内的动态性能,该文在分析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变桨距控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自抗扰控制理论设计风力发电系统变桨距控制器。建立了风机及变桨距机构模型,以转速为量侧输入设计扩张状态观测器,观测系统状态及风速扰动,利用前馈环节予以补偿;同时,根据状态偏差配置非线性结构,抑制转速偏差。在随机风、阶跃风及阵风作用下对设计的自抗扰控制器进行数字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自抗扰控制理论的变桨距控制器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及对风速扰动的鲁捧性,能够有效改善变风力发电系统桨距控制效果,工程实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系统 变速恒频 变桨距 自抗扰控制器 转速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转速下基于COT-MCKD-STH的风电机组轴承复合故障诊断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晓龙 唐贵基 何玉灵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0-226,共7页
为诊断变转速下风电机组轴承复合故障,提出计算阶次追踪(COT)、最大相关峭度解卷积(MCKD)和自互补顶帽(STH)变换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时域信号进行等角度重采样,利用果蝇优化算法(FOA)搜索MCKD最佳滤波长度和STH变换最佳结构元素尺度,... 为诊断变转速下风电机组轴承复合故障,提出计算阶次追踪(COT)、最大相关峭度解卷积(MCKD)和自互补顶帽(STH)变换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时域信号进行等角度重采样,利用果蝇优化算法(FOA)搜索MCKD最佳滤波长度和STH变换最佳结构元素尺度,重采样信号经解卷积处理后,利用STH对分离的单一故障源成分进行形态学解调,最终通过分析所得阶次谱判定轴承损伤。结果表明:所述方法能有效提取变转速工况下轴承复合故障特征,具有一定工程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轴承 变转速 复合故障 COT MCKD S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旋风机变工况下两级叶轮变转速匹配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艾子健 秦国良 +1 位作者 和文强 陈雪飞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2-597,共6页
为了解决对旋风机小流量工况下第二级电机易过载以及大流量工况下第二级叶轮压升低、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不同工况对应不同两级叶轮转速的转速匹配方法。利用速度三角形推导出不同工况下两级叶轮转速匹配的计算公式。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 为了解决对旋风机小流量工况下第二级电机易过载以及大流量工况下第二级叶轮压升低、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不同工况对应不同两级叶轮转速的转速匹配方法。利用速度三角形推导出不同工况下两级叶轮转速匹配的计算公式。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并修正了两级叶轮转速匹配计算公式,结果表明:两级变转速匹配能够在保持整机压升不变时,均匀地分配两级叶轮的压升与轴功率,避免了二级电机过载的问题,提高了大流量工况的运行效率,扩大了高效工作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旋风机 电机过载 转速匹配 功率特性 变工况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转速球磨对粉料加工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卫东 陈雄飞 +1 位作者 招振华 曾德朝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8-64,共7页
实验室和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变转速球磨方法不仅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球磨效率,而且能对粉料加工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利用粒度分布测定仪、XRD、FTIR、PM及SEM等仪器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变转速球磨所得粉料,其... 实验室和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变转速球磨方法不仅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球磨效率,而且能对粉料加工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利用粒度分布测定仪、XRD、FTIR、PM及SEM等仪器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变转速球磨所得粉料,其细颗粒含量较多,颗粒分布范围较窄,粒度较均匀,颗粒棱角较少、较圆滑,这有利于提高陶瓷产品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转速球磨 粉料 加工质量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瞬时转速的变窗STFT变换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小峰 柏林 秦树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29,58,共4页
针对旋转机械振动信号的非平稳特性及其与转速变化之间的关系,发展了一种基于可变窗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的精细时频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转速曲线的斜率变化规律对转速曲线进行了最优分段,并对每个时间段内的转速数据进行二次曲线... 针对旋转机械振动信号的非平稳特性及其与转速变化之间的关系,发展了一种基于可变窗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的精细时频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转速曲线的斜率变化规律对转速曲线进行了最优分段,并对每个时间段内的转速数据进行二次曲线拟合;继而在拟合参数的基础上,对STFT移动窗的窗型及窗长进行设计计算;然后根据转速曲线的时间分段点将被分析的旋转机械信号分割成相应时间段内的子信号,再采用每个时间段内设计的窗函数对每个子信号分别进行STFT变换,并把每个时段上求得的时频分布拼接成被分析信号的整体时频谱。仿真和应用试验表明,采用这种基于瞬时转速的新型时频变换,能够得到较理想的时频分辨率,非常适合于旋转机械信号的精细时频分析,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稳信号 转速曲线 短时傅里叶变换 可变窗 时频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自适应PID的风力发电系统变桨距控制 被引量:50
20
作者 宋新甫 梁波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50-53,58,共5页
提出模糊自适应整定PID控制理论设计风力发电系统变桨距控制器。建立了风机及变桨距机构模型,以发电机转速测量值,发电机转速测量值与额定转速相比后误差为输入设计控制器。在随机风作用下对设计的模糊自适应整定PID控制器进行仿真,结... 提出模糊自适应整定PID控制理论设计风力发电系统变桨距控制器。建立了风机及变桨距机构模型,以发电机转速测量值,发电机转速测量值与额定转速相比后误差为输入设计控制器。在随机风作用下对设计的模糊自适应整定PID控制器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糊自适应整定PID控制理论的变桨距控制器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及对风速扰动的鲁捧性,能够有效改善风力发电系统变桨距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系统 变速恒频 变桨距 模糊自适应整定控制 转速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