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像组学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1
作者 钱吉芳 朱大林 +3 位作者 张旭霞 翟晓静 曹珊 孙碧霞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50,共7页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来评估影像组学在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ALNM)包括前哨淋巴结转移(sentinel lymph node metastasis,SLNM)方面的诊断性能。材料与方法 在电子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来评估影像组学在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ALNM)包括前哨淋巴结转移(sentinel lymph node metastasis,SLNM)方面的诊断性能。材料与方法 在电子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系统检索2018年1月1日至2024年2月23日之间发表的相关研究。使用诊断准确性研究质量评估-2(Quality Assessment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2,QUADAS-2)评估纳入研究的质量。计算总体诊断比值比(diagnosticoddsratio,DOR)、敏感度、特异度,绘制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ummary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评价影像组学对乳腺癌患者ALNM包括SLNM的诊断价值。测定Spearman相关系数以评估阈值效应,并进行Meta回归和亚组分析以探讨异质性的可能原因。结果 Meta分析共纳入22项研究,涉及4230名患者,汇总了影像组学预测ALNM包括SLNM的总体诊断准确性:DOR为34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1~54];敏感度87%(95%CI:85%~89%);特异度76%(95%CI:75%~78%);S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2,Q^(*)为0.86;阳性似然比为5.30(95%CI:3.70~7.60);阴性似然比为0.17(95%CI:0.13~0.22)。Meta分析表明,在纳入的研究之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没有阈值效应存在的证据。结论 我们的结果表明,影像组学在预测乳腺癌的ALNM包括SLNM方面具有良好的诊断性能。因此,我们建议将此方法作为一种临床方法,用于术前识别ALNM和SL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影像组学 META分析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etect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邓雅倩 曹春莉 +4 位作者 马金梅 李文肖 徐泽林 成静 李军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149-2155,2171,共8页
背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是评估疾病进展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亟需无创、准确的方法来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近年来,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技术的融合展现出巨大潜力。其中,S-Detect技术具有强大的图像分析能力,结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VT... 背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是评估疾病进展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亟需无创、准确的方法来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近年来,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技术的融合展现出巨大潜力。其中,S-Detect技术具有强大的图像分析能力,结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VTIQ)技术的精准量化评估,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提供了新的可能。目的探讨基于常规超声的人工智能S-Detect联合VTIQ技术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2月—2024年2月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的14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共166个肿块)资料,依据腋窝淋巴结病理结果分为转移者(n=61)与未转移者(n=105)。所有患者术前行常规超声、VTIQ及S-Detect检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观察指标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筛选有意义的指标并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肿块边界(OR=0.619,95%CI=0.540~0.693)、边缘(OR=0.563,95%CI=0.484~0.640)、钙化(OR=0.559,95%CI=0.480~0.636)、纵横比(OR=0.540,95%CI=0.461~0.617)及剪切波速度平均值(SWVmean)(OR=0.794,95%CI=0.725~0.853)是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依此构建Logistic方程:Logistic(P)=-14.293+1.664×边界+1.315×边缘+1.757×钙化+1.341×纵横比+1.196×血流分级+0.736×SWV最大值(SWVmax)-3.942×SWV中间值(SWVcentre)+0.710×SWVmean。该联合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2(95%CI=0.847~0.943),均大于各独立影响因素的AUC(P<0.05),且联合预测模型的AUC值均大于常规超声(AUC=0.605,95%CI=0.526~0.680)、S-Detect(AUC=0.672,95%CI=0.595~0.743)以及VTIQ(AUC=0.794,95%CI=0.725~0.853)各独立预测模型的AUC(P<0.05),该联合预测模型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32,P<0.05)。结论基于常规超声的S-Detect联合VTIQ技术构建的预测模型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临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常规超声 S-Detect智能辅助诊断 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超特征构建外侧象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列线图预测模型 被引量:4
3
作者 朱美娣 许紫鹏 +3 位作者 华玲玲 秦菲 房灵 陈超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共9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外侧象限乳腺癌患者乳腺原发肿瘤及腋窝淋巴结的超声特征,并构建列线图模型,为临床评估外侧象限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27例外侧象限乳腺癌患者腋窝... 目的:回顾性分析外侧象限乳腺癌患者乳腺原发肿瘤及腋窝淋巴结的超声特征,并构建列线图模型,为临床评估外侧象限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27例外侧象限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及乳腺原发肿瘤的超声影像学特征。伴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分入阳性组(54例),不伴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分入阴性组(73例)。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使用R语言将数据集随机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基于训练集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并在验证集中验证。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用于评估诊断性能,校正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用于评估预测值与实际列线图预测值的一致性。结果:肿瘤针状边缘(OR=4.16,95%CI:1.25~13.79)和淋巴门结构不清晰(OR=19.20,95%CI:1.98~186.36)是外侧象限乳腺癌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预测外侧象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模型。ROC曲线显示,训练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4(0.62~0.86),验证集AUC为0.73(0.62~0.84)。训练集和验证集的Hosmer-Lemeshow检验分别为P=0.570和P=0.552。结论:超声有助于术前外侧象限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评估;基于Logistic回归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外侧象限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列线图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螺旋CT联合临床指标的列线图预测三阴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4
作者 邵俊超 吕良爽 +2 位作者 路茗渝 单明 张国强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00-506,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多层螺旋CT图像上的特征信息以及临床病理指标,构建预测术前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ALNM)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多层螺旋CT图像上的特征信息以及临床病理指标,构建预测术前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ALNM)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4年10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65例TNBC女性患者的CT图像及病理资料,以6∶4的结局比例分配为训练集(161例)和验证集(104例)。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进行变量选择,并进行10倍交叉验证,对训练集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LNM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TNBC患者ALNM的列线图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性能。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最终确定了包括临床N分期(OR=6.789,95%CI:2.203~22.20,P=0.001)、淋巴结的CT短轴直径(OR=1.686,95%CI:1.349~2.257,P<0.001)及皮质厚度(OR=6.296,95%CI:2.170~19.31,P=0.001)在内的3个重要独立预测因子,以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最终训练集的和验证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8(95%CI:0.860~0.977)、0.885(95%CI:0.809~0.962)。训练集和验证集的HL检验分别为P=0.609和P=0.694。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基本一致。决策曲线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0.02~0.96、0.03~0.87时,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结论:本研究基于多层螺旋CT联合临床病理特征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为TNBC患者的术前个体化评估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三阴性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腋窝超声正常的临床T1—2 N0乳腺癌患者发生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
5
作者 丘海 归奕飞 刘媛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143-2151,共9页
目的建立多因素预测模型,筛选术前腋窝超声(axillary ultrasound,AUS)正常的临床T1—2 N0患者发生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转移的高危人群,为腋窝分期的个体化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柳州市工人医院普通外科四病... 目的建立多因素预测模型,筛选术前腋窝超声(axillary ultrasound,AUS)正常的临床T1—2 N0患者发生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转移的高危人群,为腋窝分期的个体化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柳州市工人医院普通外科四病区(乳腺)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427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超声检查数据,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确定影响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采用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27例术前AUS评估正常的临床T1—2 N0女性乳腺癌患者,其中47例(11.0%)患者探及正常腋窝淋巴结,余380例(89.0%)患者腋窝超声均未见报告肿大淋巴结。78例(18.3%)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SLN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SLN转移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肿瘤最大径、肿瘤位置、脉管癌栓和神经侵犯相关(P<0.05),而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于外上象限(OR=4.118,95%CI:1.349~12.571)、肿瘤最大径>2 cm(OR=2.246,95%CI:1.252~4.029)、脉管癌栓(OR=4.477,95%CI:2.207~9.081)和神经侵犯(OR=3.013,95%CI:1.573~5.771)是影响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超声下腋窝淋巴结的阴性或阳性、最短径、数目与SLN转移数目无关(P≥0.05),而与病理淋巴结(pathological node,pN)分期有关(P<0.05)。1~2枚SLN转移患者的超声下腋窝淋巴结的阴性或阳性、最长径、最短径、数目与ALN转移数目、pN分期变化均无关(P≥0.05)。根据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的AUC值为0.702(95%CI:0.651~0.749,P<0.0001),该模型预测的敏感度为78.21%,特异度为59.12%。结论肿瘤位于外上象限、肿瘤最大径>2 cm、脉管癌栓和神经侵犯是术前AUS正常的临床T1-T2N0女性乳腺癌患者发生SLN转移的显著危险因素。另外,单从对pN分期的影响来说,对于cT1—2 N0且1~2枚SLN转移的绝大部分患者,豁免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是可行的,但尚不能从超声腋窝淋巴结的特征预测与腋窝淋巴结(ALN)转移、pN分期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转移 预测因素 腋窝超声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X线征象、ADC值联合血清CA125、CEA水平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病理状态的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浩宇 石文达 +2 位作者 赵晓彬 崔志新 王国玉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78-1183,共6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乳腺X线征象、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血清CA125、CEA水平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转移性腋窝淋巴结病理状态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全程新辅助化疗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152例女...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乳腺X线征象、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血清CA125、CEA水平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转移性腋窝淋巴结病理状态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全程新辅助化疗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15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腋窝病理完全缓解(PCR)组(55例)和非PCR组(97例)。于新辅助化疗前一周内,对所有患者进行乳腺X线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及血清CA125、CEA水平检测。结果: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PCR与非PCR患者的Ki-67表达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后腋窝非PCR患者治疗前乳腺X线征象中血管增多、增粗及边缘毛刺的发生比例显著高于PCR患者(P<0.05)。新辅助化疗后腋窝非PCR患者的治疗前ADC值显著低于PCR患者(t=4.372,P<0.001),而血清CA125、CEA水平显著高于PCR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i-67高表达(X1)、血管增多、增粗(X2)、较高的ADC值(X4)、血清CA125水平(X5)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非PC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为Logit(P)=-3.206+0.792X1+0.953X2+1.199X4+0.845X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新辅助化疗后转移性腋窝淋巴结病理状态的曲线下面积为0.856(95%CI:0.794~0.917),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2%和85.5%。结论:乳腺X线特征、ADC值、血清CA125水平及Ki67表达状态与伴有转移性腋窝淋巴结的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病理状态有关,联合以上特征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乳腺X线 表观扩散系数 CA125 CEA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乳腺X线影像组学预测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谢玉海 马培旗 +6 位作者 王小雷 韩剑剑 马文俊 曹雪花 张宁宁 杨杨 胡东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中心数字化乳腺X线影像组学预测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728例经病理证实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按照7:3的比例将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413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随机拆分为训练... 目的:探讨基于多中心数字化乳腺X线影像组学预测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728例经病理证实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按照7:3的比例将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413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随机拆分为训练组289例(淋巴结转移阴性197例,淋巴结转移阳性92例)和验证组124例(淋巴结转移阴性85例,淋巴结转移阳性39例),将阜阳市人民医院和太和县人民医院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共计315例(淋巴结转移阴性221例,淋巴结转移阳性94例)作为外部测试组。对比分析双乳内外斜位(MLO)和头尾位(CC)图像,选取病变面积较大的数字化乳腺X线图像使用深睿医疗多模态科研平台进行图像分割及影像组学特征提取,采用特征间线性相关性分析与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ASSO)对组学特征进行降维并使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性能。结果:最终筛选出8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模型用于预测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该模型的预测效能在训练组、验证组和外部测试组分别为0.807、0.790和0.753,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8%和61.4%、79.5%和69.4%、44.7%和92.8%。决策曲线证实了该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论:基于数字化乳腺X线影像组学对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具有较高效能,对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数字乳腺X线摄影 腋窝淋巴结转移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评估 被引量:24
8
作者 赵巧玲 阮骊韬 +6 位作者 张华 何建军 王健生 侯惠莲 夏晓娜 尹益民 艾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6-658,663,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在鉴别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中的价值。方法对57例乳腺癌患者的57个同侧腋窝淋巴结进行二维超声和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检查,将结果与病理诊断对照并进行分析。结果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弹性评分明显高于非转... 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在鉴别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中的价值。方法对57例乳腺癌患者的57个同侧腋窝淋巴结进行二维超声和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检查,将结果与病理诊断对照并进行分析。结果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弹性评分明显高于非转移的弹性评分(3.23±0.43 vs.1.35±0.49,P<0.05);二维超声和弹性成像鉴别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0.0%、77.8%、78.9%和86.7%、81.5%、84.2%(P>0.05)。二维超声和弹性成像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3和0.885。结论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是鉴别诊断腋窝淋巴结性质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对于二维超声形态改变不明显的淋巴结性质判断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 腋窝淋巴结 乳腺癌 转移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腋窝清扫术中上肢淋巴结定位及转移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贾实 李建一 +2 位作者 张文海 张扬 费翔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0-453,共4页
目的在乳腺癌腋窝清扫术中利用上肢淋巴结反转定位(ARM)技术对引流上肢的淋巴管及淋巴结进行定位,分析其转移可能性及对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0例。美兰法进行术前定位。术中行淋巴结清扫,蓝染淋巴结单独分组,... 目的在乳腺癌腋窝清扫术中利用上肢淋巴结反转定位(ARM)技术对引流上肢的淋巴管及淋巴结进行定位,分析其转移可能性及对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0例。美兰法进行术前定位。术中行淋巴结清扫,蓝染淋巴结单独分组,行免疫组化方法病理检测。结果在20例患者中术中发现16例患者存在蓝染淋巴管及淋巴结,4例未发现蓝染的淋巴管或淋巴结。术中发现蓝染的上肢淋巴结均位于腋静脉下方,肋间臂神经上方这一区域内;在施行上肢淋巴结清除的患者中,术后短期内上肢水肿的发生率高于未进行上肢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上肢淋巴结可能出现转移。结论利用美兰法能够对腋窝处的上肢淋巴结进行定位;上肢淋巴结在腋窝的位置相对固定;肿瘤如仅在Level I水平淋巴结发生转移,上肢淋巴结可能不会受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上肢水肿 上肢淋巴结反转定位 腋窝清扫术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6例隐匿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诊疗策略探讨 被引量:21
10
作者 沈浩元 胡超华 +6 位作者 韩运涛 彭东杰 余幼林 徐元兵 彭湃 刘程浩 侯意枫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29-434,共6页
背景与目的:隐匿性乳腺癌发病隐匿,诊断困难,治疗策略不确定,是乳腺癌领域的难点和热点。本研究探讨了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疗策略。方法:对56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在术前采用乳腺彩超、钼靶、磁共振及PET/CT检查,对比不同检查... 背景与目的:隐匿性乳腺癌发病隐匿,诊断困难,治疗策略不确定,是乳腺癌领域的难点和热点。本研究探讨了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疗策略。方法:对56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在术前采用乳腺彩超、钼靶、磁共振及PET/CT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法对隐匿性乳腺癌可疑原发灶检出率及病理符合率的差异。治疗方案采用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乳+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行化疗+放疗。结果:乳腺超声、X线、MRI、PET/CT对乳腺可疑原发灶的检出率分别为7.14%(4/56)、29.41%(15/51)、37.50%(18/48)和16.28%(7/43);结合术后病理学检查发现其病理符合率分别为66.67%(2/3)、50.00%(7/14)、50.00%(9/18)和50.00%(3/6);26例患者乳腺超声、X线及MRI均未发现可疑原发灶,其中21例接受病理学检查,阳性率为14.29%(3/21);对39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标本行乳腺病理切片检查,检出原发灶15例,检出率38.46%。根据St.Gallen指南分子分型标准,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型比例分别为7.14%、46.43%、12.50%和33.93%。术后随访52例,随访时间10~104个月,中位时间35个月,复发转移4例,死亡0例。检出原发灶的15例患者中,复发或转移2例;未检出原发灶的24例患者中,无复发或转移;行新辅助化疗17例,达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2例,复发或转移2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9例,复发或转移2例;行保乳+腋窝清扫8例,复发或转移2例;腋窝清扫9例,无复发或转移。结论:乳腺MRI检查在隐匿性乳腺癌的排除性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乳腺超声、X线及MRI均未发现可疑原发灶的患者其乳腺病理原发灶检出率较低;隐匿性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可选择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乳+腋窝清扫术、腋窝清扫术;乳腺病理学未检出原发灶的患者复发转移率低于检出原发灶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磁共振成像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原发灶弥散加权成像在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志 李宁 +6 位作者 廖光星 陆静佳 方建芸 杨鸿宇 柴华 李党生 肖国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原发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腋窝淋巴结转移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33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DWI图像及病理学信息,包括病灶大小、信号均... 目的:探讨乳腺癌原发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腋窝淋巴结转移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33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DWI图像及病理学信息,包括病灶大小、信号均匀性、原发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腋窝淋巴结长径及脉管癌栓等,分析各因素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原发灶ADC值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腋窝淋巴结转移组原发灶ADC值低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灶直径、ADC值、腋窝淋巴结直径在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ADC值绘制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0.791(P=0.005,95%CI=0.630~0.952),以0.885×10-3mm^2/s为诊断界值,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2%、71.4%。结论:乳腺癌原发灶DWI在腋窝淋巴结转移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原发灶ADC值是重要的诊断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弥散加权成像 腋窝淋巴结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俞理 胡兵 +2 位作者 林燕苹 王富文 胡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11-1515,共5页
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9枚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进行灰阶超声及RTE检查。灰阶超声及RTE评分方法为5分法,RTE评分感兴趣区为淋巴结内低回声部分,联合评分为灰阶超声及RTE评分的总... 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9枚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进行灰阶超声及RTE检查。灰阶超声及RTE评分方法为5分法,RTE评分感兴趣区为淋巴结内低回声部分,联合评分为灰阶超声及RTE评分的总分,并测量弹性应变率(SR)。以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作为对照。结果根据ROC曲线灰阶超声及RTE评分诊断界值为3分,联合评分为6分,SR为2.28。灰阶超声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9.74%、76.67%和84.06%;RTE为84.61%、90.00%和87.96%;联合评分为92.31%、93.33%和92.75%,SR为94.87%、83.33%和89.86%。结论 RTE可作为灰阶超声的补充手段应用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腋窝转移淋巴结受体检测在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金梁斌 姚自翔 +2 位作者 孔令泉 厉红元 吴凯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911-913,共3页
目的:探讨同期腋淋巴结转移病灶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补测在激素受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门诊... 目的:探讨同期腋淋巴结转移病灶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补测在激素受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门诊随访及住院患者中补测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同期腋淋巴结转移病灶ER和PR的表达情况,所有标本(包括原发癌病灶及同期腋淋巴结转移病灶)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由重庆医科大学病理检测中心进行,根据检测报告,原发病灶阴性而腋淋巴结转移病灶ER和/或PR阳性者补加内分泌治疗。结果:56例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中,同期腋淋巴结转移病灶ER阳性8例(14.3%),PR阳性2例(3.6%),ER和PR均阳性3例(5.4%),共13例(23.3%)因补查腋淋巴结转移病灶ER和/或PR变阳性而在随访中加用内分泌治疗。肿瘤原发病灶与腋转移淋巴结ER和PR均阴性43例(76.7%),即肿瘤原发癌病灶与腋转移淋巴结ER和PR均为阴性表达的总符合率为76.7%,不一致率为23.3%。结论:受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原发病灶与腋淋巴结转移病灶ER和PR表达具有一定的不一致性,对原发癌病灶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患者应检查其同期腋淋巴结转移病灶受体的表达,可能筛查出原发病灶受体阴性而复发转移病灶受体阳性患者,及时加用内分泌治疗,提高该类患者的疗效,亦可解释部分激素受体阴性而内分泌治疗也有一定疗效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淋巴结转移 激素受体阴性 内分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adherin和CD44V6对乳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孟新 张程达 +3 位作者 牛雅萱 刘秀玮 王蒙 张卫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用乳癌组织中E-cadherin和CD44V6的表达水平预测乳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8例乳癌(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中E-cadherin和CD44V6的表达情况,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根据E-cadherin和CD44V... 目的:探讨用乳癌组织中E-cadherin和CD44V6的表达水平预测乳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8例乳癌(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中E-cadherin和CD44V6的表达情况,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根据E-cadherin和CD44V6的表达水平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单一因素和联合模式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和漏诊率等指标。结果:E-cadherin单一因素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60.71%,漏诊率为39.29%,特异度为92.86%,误诊率为7.14%;CD44V6单一因素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64.29%,漏诊率为35.71%,特异度为61.91%,误诊率为38.10%;E-cadherin和CD44V6串联模式预测的灵敏度为41.07%,漏诊率为58.93%,特异度为95.24%,误诊率为4.76%;E-cadherin和CD44V6并联模式预测的灵敏度为83.93%,漏诊率为16.07%,特异度为59.52%,误诊率为40.48%。结论:E-cadherin单一因素和E-cadherin与CD44V6串联模式预测乳癌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高,可为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取舍和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帮助;E-cadherin与CD44V6并联能提高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E-CADHERIN CD44V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X线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周毅 马丽华 +1 位作者 黄健 赵红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961-962,共2页
目的 评价X 线钼靶片在乳腺癌术前评估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0 例乳腺癌患者做腋窝淋巴结的手术前前瞻性X线钼靶检查,观察X线片内腋窝淋巴结的形态、大小、数目,术后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60 例腋窝部X ... 目的 评价X 线钼靶片在乳腺癌术前评估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0 例乳腺癌患者做腋窝淋巴结的手术前前瞻性X线钼靶检查,观察X线片内腋窝淋巴结的形态、大小、数目,术后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60 例腋窝部X 线钼靶检查中,39 例片内显示淋巴结,敏感性为65 % 。病理证实有转移的淋巴结12 例( 占30% ),淋巴结大小在0-7~2-1cm ,平均1-5cm ,淋巴结密度均匀,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边界不清。病理淋巴结无转移27 例,X线片内显示淋巴结大小为0-3~2-0cm ,平均0-7cm ,淋巴结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边界清楚,淋巴结密度不均匀,中心呈稍低密度,周边密度高,呈壳状改变。结论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X 线钼靶检查是评价转移的最简便、最基本影像学检查方法。当淋巴结最小径大于0-8cm 时,可作为评估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参考诊断指标,加之边缘、形态、密度改变是诊断转移的较为可靠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窝淋巴结转移 X线 钼靶检查 病理学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组间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景伟 赵慧 +2 位作者 王振宇 明鹏 王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23-926,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分组间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进一步缩小腋窝清扫范围的可能性。方法:选择87例未接受任何新辅助治疗的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按统一标准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均在术中行完全腋窝淋巴结清扫。所... 目的:分析不同分组间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进一步缩小腋窝清扫范围的可能性。方法:选择87例未接受任何新辅助治疗的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按统一标准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均在术中行完全腋窝淋巴结清扫。所获得的样本按淋巴结分组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和Rotter’s组,分别送检病理。分析各组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87例患者中,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55例(63.2%),阳性患者32例(36.8%);Ⅰ组阴性患者中Rotter淋巴结转移1例,Ⅰ组淋巴结转移1~3枚24例;Ⅱ组阴性者22例(91.7%),Rotter淋巴结转移各1例(共8.3%);多于3枚7例,淋巴结阴性2例(28.6%),淋巴结转移1~3枚1例(14.3%),4~9枚3例(42.9%),多于9枚1例(14.3%);Ⅲ组淋巴结转移4例(57.1%)。结论:①对于无临床腋窝转移证据、术中探查未发现腋窝各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理论上存在仅行Ⅰ组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②术中探查发现仅有腋窝LⅠ1~3个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清扫范围至少达到LⅡ;③术中探查腋窝Ⅰ组淋巴结多于3枚阳性的患者,应结合Ⅱ组转移情况考虑腋窝清扫范围,如Ⅱ组未发现转移,清扫范围应达到Ⅱ组;如Ⅱ组已经出现转移灶,应行全腋窝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腋窝淋巴结转移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站式CT能谱灌注成像预测兔腋窝淋巴结性质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博 谭红娜 +3 位作者 王攀鸽 侯平 梁盼 高剑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目的探讨一站式CT能谱灌注成像定量参数预测兔腋窝淋巴结性质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只新西兰纯种雌性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分别建立兔乳腺癌腋窝转移性淋巴结(转移组)与炎性淋巴结动物模型(炎症组)。于建模后第4周末对实验兔行一站式CT能... 目的探讨一站式CT能谱灌注成像定量参数预测兔腋窝淋巴结性质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只新西兰纯种雌性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分别建立兔乳腺癌腋窝转移性淋巴结(转移组)与炎性淋巴结动物模型(炎症组)。于建模后第4周末对实验兔行一站式CT能谱灌注成像扫描,扫描完成后摘取腋窝淋巴结行病理检查,并与CT图像逐一对照。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能谱参数和灌注参数的差异,以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单一参数和联合参数诊断实验兔腋窝淋巴结性质的效能。结果转移组淋巴结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动静脉期碘浓度(IC)、标准化碘基值(NIC)和40~70keV间的能谱曲线斜率(λ)均高于炎症组(P均<0.05),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最佳联合参数(BF+动脉期λ+静脉期λ)的AUC为0.942,以0.65为临界值,其诊断实验兔腋窝乳腺癌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68%、95.92%、92.91%和82.70%。结论一站式CT能谱灌注成像定量参数鉴别兔腋窝乳腺癌转移性淋巴结与炎性淋巴结的诊断效能较好,联合参数(BF+动脉期λ+静脉期λ)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窝淋巴结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谱成像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超声造影提示前哨淋巴结性质对腋窝淋巴结良恶性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艺 王燕 +2 位作者 常婷 吴琼 胡兵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20-1324,共5页
目的探索经皮超声造影可否提示前哨淋巴结(SLN)性质以及对腋窝淋巴结良、恶性评估的价值。方法无菌条件下建立兔乳腺癌模型,于接种肿瘤后第6周对兔的乳腺肿块周围皮下注射造影剂,判断淋巴结的性质,并于体表进行标记;30 min后注射纳米活... 目的探索经皮超声造影可否提示前哨淋巴结(SLN)性质以及对腋窝淋巴结良、恶性评估的价值。方法无菌条件下建立兔乳腺癌模型,于接种肿瘤后第6周对兔的乳腺肿块周围皮下注射造影剂,判断淋巴结的性质,并于体表进行标记;30 min后注射纳米活性炭,观察SLN超声造影表现,判断其良、恶性,并在兔体表进行标记;观察结束后处死实验动物,解剖出肿块并做腋窝淋巴结清扫,所有淋巴结送病理检查。结果10只兔20个乳腺共产生16个肿瘤,这16侧中发生转移的有11侧,未发生转移的5侧。共送检了17枚SLN,超声造影发现了94.12%(16/17)。经皮超声造影诊断恶性淋巴结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71.42%,阳性预测值为80.0%,阴性预测值为71.42%,准确率为76.47%。超声造影诊断恶性SLN与病理诊断差异性检测(Mc Nemar检测)P=0.688;Kappa值为0.514,P=0.034,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经皮超声造影诊断乳腺癌恶性SLN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提示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哨淋巴结 经皮超声造影 腋窝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显像对乳腺肿物及腋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19
作者 张致峰 毕建威 +3 位作者 孔令山 张晏玲 苏金莲 梁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9-350,共2页
目的 :研究 99m 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99m Tc- MIBI)显像鉴别诊断乳腺肿物的良、恶性及探测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方法 :对 5 1例可触及的乳腺肿物及 11例乳腺癌术后疑腋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于注射 99m Tc- MIBI后 10和 6 0 m in行平面显... 目的 :研究 99m 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99m Tc- MIBI)显像鉴别诊断乳腺肿物的良、恶性及探测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方法 :对 5 1例可触及的乳腺肿物及 11例乳腺癌术后疑腋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于注射 99m Tc- MIBI后 10和 6 0 m in行平面显像 ,半定量分析肿物部位的摄取比值 (uptake ratio,U R) ,均与病理结果对比。 结果 :99m Tc- MIBI平面显像对可触及的乳腺肿物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 93.3% ,特异性为 95 .2 % ;阳性预测值为 96 .6 % ,阴性预测值为 90 .9%。探测腋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 6 4.0 % ,特异性为 94.1% ;阳性预测值为 94.1% ,阴性预测值为 6 4.0 %。结论 :99m Tc- MIBI平面显像鉴别乳腺肿物的良、恶性及探测腋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旄性核素显像 ^99cTc-MIBI 腋淋巴结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8例腋淋巴结转移瘤活检的病理学分析
20
作者 杨晶 赵天如 +1 位作者 张乃鑫 张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90-292,共3页
目的 分析腋淋巴结转移瘤的病理学特点 ,为判断腋淋巴结来源未明转移瘤 (MUO)的可能原发部位提供参考性诊断思路。方法 对近 2 0年收验的 78例腋淋巴结转移瘤患者的性别、年龄、转移瘤原发部位进行一般性分析 ,并对其中已知原发瘤部位... 目的 分析腋淋巴结转移瘤的病理学特点 ,为判断腋淋巴结来源未明转移瘤 (MUO)的可能原发部位提供参考性诊断思路。方法 对近 2 0年收验的 78例腋淋巴结转移瘤患者的性别、年龄、转移瘤原发部位进行一般性分析 ,并对其中已知原发瘤部位 (MKO)的 6 2例 (男 16例、女 46例 )患者年龄、受累及淋巴结侧位、转移瘤基本组织学类型等与原发瘤部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约 1/ 5 (2 0 5 %)病例未知原发部位 ,男性病例的MUO率 (30 4 3%)显著高于女性 (14 18%) (P <0 0 5 )。(2 )女性患者的年龄总体上显著低于男性 ,并且年龄分布范围较广泛。 (3)男性和女性的转移瘤都主要为腺癌 (分别为47 83%和 83 6 4%) ,但女性显著高于男性 (P <0 0 1) ;男、女各自的腺癌与鳞癌之比分别为 1∶0 36和 1∶0 0 7。 (3)女性原发瘤部位的数目 (6处 )多于男性 (3处 )。 (5 )女性的 6处中 ,来自乳腺和肺者分别居于左侧或右侧的首位和次位 ,其他为食管、子宫内膜、子宫颈和腕部皮肤。 (6 )男性的 3处中 ,来自肺者皆居于左、右侧之首 ,其他为胃和食管。结论 女性腋淋巴结转移瘤主要来自局部引流区域 ,以乳腺为主 ,占 82 6 6 %;男性转移瘤皆来自胸腔和腹腔等远处引流区域。提示腋淋巴结转移瘤 ,在男性主要考虑来自胸腔和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淋巴结 转移瘤 淋马活检 病理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