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紫外-ARTP复合诱变选育高效MTBE降解突变菌株
1
作者 赵盛 李玲玲 +2 位作者 高翔 张昌运 王曰杰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5,共8页
传统人工驯化选育手段筛选效率低,为满足场地甲基叔丁基醚(MTBE)污染生物修复对高性能菌株的工业化需求,该文对出发菌株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 QLM-1)进行紫外-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复合诱变,为高效MTBE降解突变菌株的... 传统人工驯化选育手段筛选效率低,为满足场地甲基叔丁基醚(MTBE)污染生物修复对高性能菌株的工业化需求,该文对出发菌株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 QLM-1)进行紫外-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复合诱变,为高效MTBE降解突变菌株的研发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复合诱变最佳条件为:17 W紫外灯照射60 s,120 W ARTP辐照50 s,此条件下正突变率最高。通过高通量初筛和摇瓶培养复筛,得到遗传稳定的复合诱变优势菌株UAQ-39,相比出发菌株其降解率、比降解速率分别提高了52.65%、44.13%。菌株烷烃羟化酶、细胞色素P450酶活力增加,提示降解关键酶活性与MTBE生物降解进程强相关。该研究采用的紫外-ARTP复合诱变条件可显著提高菌株的MTBE降解性能,可为异生型污染物降解菌的开发提供技术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叔丁基醚 紫外诱变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复合诱变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诺卡氏菌高产菌的ARTP诱变选育与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洲琴 张祝兰 +3 位作者 杨煌建 程贤 严凌斌 连云阳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2,共7页
以红色诺卡氏菌(Nocardia rubra)FIM-PO8为出发菌株,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技术进行诱变,经筛选获得遗传较稳定的Nocardia rubra高产菌株FIM-PO8-16,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菌株FIM-PO8-16的发酵工艺。确定最佳发酵培养... 以红色诺卡氏菌(Nocardia rubra)FIM-PO8为出发菌株,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技术进行诱变,经筛选获得遗传较稳定的Nocardia rubra高产菌株FIM-PO8-16,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菌株FIM-PO8-16的发酵工艺。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组分为:酵母粉2.5%、葡萄糖2.5%、蛋白胨0.5%、糊精1.0%;最佳发酵条件为:种子液菌龄30 h、初始pH值7.2、接种量2.0%、装料量100 mL/500 mL、转速230 r·min^(-1)、发酵温度32℃。在此条件下,FIM-PO8-16菌体细胞浓度大幅提高,达到8.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诺卡氏菌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 发酵条件优化 单因素实验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TP诱变选育高温蛋白酶高产菌株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薛刚 陈利娟 +1 位作者 吴斌 何冰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7-180,206,共5页
以高温环境土样中筛选的产高温蛋白酶菌为出发菌株,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选育出一株高产突变株Bacillus licheniformis TP1-5,产酶活力达到33200U/m L,为出发菌株的1.56倍。通过乙醇沉淀和阴离子交换层析两步纯化,获得电泳纯的... 以高温环境土样中筛选的产高温蛋白酶菌为出发菌株,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选育出一株高产突变株Bacillus licheniformis TP1-5,产酶活力达到33200U/m L,为出发菌株的1.56倍。通过乙醇沉淀和阴离子交换层析两步纯化,获得电泳纯的高温蛋白酶。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蛋白酶为高温碱性丝氨酸蛋白酶,酶的最适p H为10.0,最适反应温度为60℃,具有较好的p H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对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均具有很高的耐受性,为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蛋白酶 诱变选育 纯化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TP诱变选育鼠李糖脂高产菌及鼠李糖脂促进枯草芽孢杆菌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利娟 吴斌 何冰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5-201,共7页
旨在选育鼠李糖脂高产菌株,以实验室筛选的产鼠李糖脂的Pseudomonas aeruginosa C3为出发菌株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ARTP),选育出一株高产突变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 SC-11,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了74.1%。进一步对产鼠李糖脂的摇... 旨在选育鼠李糖脂高产菌株,以实验室筛选的产鼠李糖脂的Pseudomonas aeruginosa C3为出发菌株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ARTP),选育出一株高产突变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 SC-11,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了74.1%。进一步对产鼠李糖脂的摇瓶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鼠李糖脂产量达42 g/L,底物转化率达到0.7 g/g底物。添加0.01%鼠李糖脂到Bacillus subtilis CL产羧甲基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的培养基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活与木聚糖酶活分别提高12.9%和18.3%。研究表明,鼠李糖脂通过增加细胞通透性来提高胞外酶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鼠李糖脂 羧甲基纤维素酶 木聚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TP诱变技术在食品和饲料加工生物催化剂改造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雪 吴亦楠 +4 位作者 马飞 王立言 张翀 李和平 邢新会 《生物产业技术》 2019年第3期13-24,共12页
食品和饲料的生物催化转化和发酵技术成为保障餐桌安全及绿色发展的重要领域,其用酶量在工业酶制剂市场中占比最大,且增长最快。性能优良的酶制剂能显著缩短发酵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目标产物的转化率,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食品和饲... 食品和饲料的生物催化转化和发酵技术成为保障餐桌安全及绿色发展的重要领域,其用酶量在工业酶制剂市场中占比最大,且增长最快。性能优良的酶制剂能显著缩短发酵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目标产物的转化率,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食品和饲料加工产业除了应用分离提取的酶制剂外,很多发酵过程仍以微生物为细胞工厂进行多种酶催化转化。该发酵过程通常涉及复杂的代谢网络和调控机制,且很多体系不能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因此理性基因工程改造通常难以满足应用需求。诱变育种仍然是食品和饲料加工用酶及微生物菌株改造的主要手段,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新技术。近年发展起来的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育种技术因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环境友好、突变率高、突变库容大等特点,在食品和饲料加工微生物育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重点介绍近年ARTP在食品与饲料加工酶制剂及发酵微生物改造中的相关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 酶制剂 食品和饲料加工 微生物发酵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TP诱变选育高产海藻糖菌株及酶促反应条件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田成福 张伟国 +2 位作者 徐建中 刘冬冬 史仲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26-130,共5页
以实验室保藏的节杆菌属菌株Arthrobacter sp.SH为出发菌株,经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选育后,筛选到一株以淀粉为原料Tre Y-Tre Z途径生产海藻糖的高产突变菌株Arthrobacter sp.SH-52。该... 以实验室保藏的节杆菌属菌株Arthrobacter sp.SH为出发菌株,经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选育后,筛选到一株以淀粉为原料Tre Y-Tre Z途径生产海藻糖的高产突变菌株Arthrobacter sp.SH-52。该突变菌株酶催化能力达到129.6 U/m 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6.1%。对菌株Arthrobacter sp.SH-52的酶促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酶促反应最适温度45℃,最适反应时间30 h,最适初始p H 6.5,最适底物为浓度20%的淀粉液化液(DE值为11.9)。经酶促反应优化后,采用未经纯化的粗酶液进行催化,转化率达到37.6%。实验结果表明ARTP诱变是选育高酶活海藻糖生产菌的有效方法,研究结果对工业化生产海藻糖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糖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Tre Y-Tre Z途径 淀粉液化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TP与紫外线复合诱变选育高性能绿僵菌菌株 被引量:6
7
作者 黄玉 尼玛扎西 +1 位作者 薛正莲 张国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64,70,共6页
为获得高性能的金龟子绿僵菌菌株,本研究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和紫外线复合诱变处理金龟子绿僵菌,通过比较产孢快慢和生长直径大小进行初筛,用抗紫外能力和毒力作为复筛指标选育菌株,并... 为获得高性能的金龟子绿僵菌菌株,本研究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和紫外线复合诱变处理金龟子绿僵菌,通过比较产孢快慢和生长直径大小进行初筛,用抗紫外能力和毒力作为复筛指标选育菌株,并对育种获得的突变株进行耐热性和遗传稳定性试验,最终在ARTP 40 s和紫外120 s时筛选出一株产孢量高、耐紫外线、毒力强、遗传稳定的优良菌株AU34。该菌株产孢时间比原始菌株快,产孢量为1.63±0.22(108 cell/cm^2),较原始菌株提高了63.81%。经紫外照射5 min后,AU34存活率为3.18%,比原始菌株更耐紫外照射。并且AU34对小菜蛾的毒力强,校正死亡率为85.71%,半数致死时间(Half-lethal time,LT 50)为6.12 d。与原始菌株相比,AU34的耐热性也有较大提高。传代培养6代后,菌株AU34的产孢量无明显变化,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龟子绿僵菌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 紫外诱变 复合诱变 筛选 遗传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TP技术快速选育番茄红素高效合成突变株 被引量:2
8
作者 罗玮 周雅 +2 位作者 巩尊洋 杜瑶 余晓斌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02-806,共5页
为了提高番茄红素的生物合成水平,本研究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注入技术对番茄红素生产菌三孢布拉霉负菌(Blakeslea trispora(-))进行诱变选育。首先建立了番茄红素含量分析的标准曲线和等离子体诱变致死率曲线。通过构建的"马鞍形&... 为了提高番茄红素的生物合成水平,本研究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注入技术对番茄红素生产菌三孢布拉霉负菌(Blakeslea trispora(-))进行诱变选育。首先建立了番茄红素含量分析的标准曲线和等离子体诱变致死率曲线。通过构建的"马鞍形"致死率曲线确定了合适的诱变处理时间,经过数轮肉眼初筛和摇瓶复筛,获得了一株产量为0.85±0.04 g/L的突变株ARTP-3,比出发菌株番茄红素的产量提高51.4%,且传代实验表明该菌株的番茄红素产量遗传稳定性较好。本研究不仅获得了一株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番茄红素高效合成突变株,建立的育种方法也可为其他工业微生物特别是丝状真菌的选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番茄红素 三孢布拉霉 高效合成突变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选育耐高温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菌株及其代谢机制解析
9
作者 张名帆 张立飞 +2 位作者 马婷 李树波 庞宗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0-97,共8页
为达到同步糖化发酵(simultaneous saccharification and fermentation,SSF)中菌株高温耐受能力提升的目的,该文以实验室保藏的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GX-UN120为出发菌株,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 为达到同步糖化发酵(simultaneous saccharification and fermentation,SSF)中菌株高温耐受能力提升的目的,该文以实验室保藏的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GX-UN120为出发菌株,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技术,结合高温胁迫筛选获得1株具有较好耐高温能力和产乙醇能力的菌株GX-UN127。结果表明,诱变菌株GX-UN127在48℃培养72 h,OD_(600)可达到1.27(原始菌株无法生长)。同时,当以100 g/L麸皮为原料,45℃SSF 12 h,诱变菌株GX-UN127发酵乙醇的产量可达7.6 g/L,较出发菌株提升15.2%。在此基础上,结合生理指标和代谢组学进一步探究诱变菌株耐受高温的生理机制,研究表明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等代谢途径与诱变菌株GX-UN127的更强高温耐受性密切相关。此诱变选育耐高温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菌株的方案可行,为该类菌株进行SSF生产燃料乙醇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斯克鲁维酵母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高温胁迫 代谢组学 同步糖化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诱变凝结芽孢杆菌提高木糖利用能力高产L-乳酸 被引量:18
10
作者 蔡聪 姜婷 +1 位作者 郑兆娟 欧阳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5-129,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凝结芽孢杆菌发酵木糖生产L-乳酸的产量和转化率,以实验室保存的一株能利用木糖产L-乳酸的野生型凝结芽孢杆菌菌株NL01为出发菌株,通过等离子体诱变育种技术和平板菌落初筛、摇瓶复筛,最终得到一株木糖耐受力强、L-乳酸产... 为进一步提高凝结芽孢杆菌发酵木糖生产L-乳酸的产量和转化率,以实验室保存的一株能利用木糖产L-乳酸的野生型凝结芽孢杆菌菌株NL01为出发菌株,通过等离子体诱变育种技术和平板菌落初筛、摇瓶复筛,最终得到一株木糖耐受力强、L-乳酸产量高、遗传特性稳定的正向突变菌株NL-CC-17。该突变菌株是目前已报道的木糖耐受力最高的菌株。当以100 g/L的木糖为底物,50℃发酵72 h后,L-乳酸产量达到82.30 g/L,糖酸转化率为92.37%,L-乳酸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21.51%,糖酸转化率提高了16.00%。通过初步优化发酵条件,确定该菌株最佳发酵温度为50℃,实验范围内最佳发酵pH值为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常压等离子体 凝结芽孢杆菌 诱变 L-乳酸 木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琥珀酸菌株的等离子体诱变选育 被引量:12
11
作者 汪晨 蔡恒 +2 位作者 张恒丽 张凯 欧阳平凯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7-60,共4页
以谷氨酸棒杆菌作为原始出发菌株,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确定高产琥珀酸等离子体诱变的物理参数和最佳诱变条件,采用在培养基中添加溴甲酚紫作为酸碱指示剂的方法,测定发酵液前后在波长590 nm处的吸光值,高通量筛选出在该波长... 以谷氨酸棒杆菌作为原始出发菌株,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确定高产琥珀酸等离子体诱变的物理参数和最佳诱变条件,采用在培养基中添加溴甲酚紫作为酸碱指示剂的方法,测定发酵液前后在波长590 nm处的吸光值,高通量筛选出在该波长处吸光值变化较大的突变株。结果表明:在诱变菌株的存活率为8%的条件下获得的突变株的正突变率达到22%。用40 g/L的葡萄糖对突变株进行摇瓶分批发酵,筛选得到诱变菌E7产琥珀酸15.6 g/L,乳酸22.8 g/L,该菌具备良好的产琥珀酸与有机酸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等离子体 琥珀酸 谷氨酸棒杆菌 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factin高产菌株的等离子体诱变及其高通量筛选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光 唐小玲 +4 位作者 韦璇 朱学亮 张勇 张乐乐 陈双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7-72,共6页
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方法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E7进行快速诱变,筛选表面活性素(surfactin)高产菌株。采用表观初筛,溶血圈初筛,孔板复筛,多功能酶标仪检测,摇瓶... 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方法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E7进行快速诱变,筛选表面活性素(surfactin)高产菌株。采用表观初筛,溶血圈初筛,孔板复筛,多功能酶标仪检测,摇瓶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筛选通量,加快了筛选进程,构建了高通量诱变筛选surfactin高产菌株的体系,并使用高效液相(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方法对产物进行检测。优化处理时间为220 s,获得了遗传稳定的突变菌株Bacillus subtillus SF90-5,其产surfactin能力提高到约0.8 g/L,是原始菌株的5倍。ARTP诱变技术结合高通量筛选体系极大程度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筛选通量,加快了筛选进度,并快速获得了目的菌株,为脂肽类表面活性剂进一步的工艺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TIN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枯草芽孢杆菌 高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生防菌株的诱变选育及生防效果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玉霞 胡基华 +6 位作者 刘宇帅 姜威 孟利强 李晶 曹旭 陈静宇 张淑梅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73-1880,共8页
为了提高生防菌株wswshg-10低温生长速度和抑菌活性,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ARTP)对其进行诱变选育。结果表明,最佳照射时间为120 s,此时菌株致死率为95.4%,单菌落变大的突变率为24.5%。经低温平板培养和抑菌活性测定,从19个大... 为了提高生防菌株wswshg-10低温生长速度和抑菌活性,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ARTP)对其进行诱变选育。结果表明,最佳照射时间为120 s,此时菌株致死率为95.4%,单菌落变大的突变率为24.5%。经低温平板培养和抑菌活性测定,从19个大菌落的菌株中筛选出2株低温生长速度和抑菌活性明显高于出发菌株的突变菌株WM4和WM7,其低温(15℃)生长速度分别是出发菌株的1.94倍和2.09倍,平板抑菌活性分别较出发菌株高26.2%和29.8%。传代培养10代,2株突变菌株在低温生长速度和抑菌活性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突变菌株WM7对玉米茎基腐病的温室防效为70.8%,比出发菌株高15.1%。本研究结果为适于低温地区生物农药的研发提供了菌株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生防菌株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诱变 生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对螺旋藻中氨基酸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闫春宇 胡冰涛 王素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65,共6页
旨在了解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处理对螺旋藻氨基酸含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以TJF1为出发藻株,多功能等离子体诱变仪对藻株进行诱变处理,日立L-8900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其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利用模糊识别法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突变体与... 旨在了解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处理对螺旋藻氨基酸含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以TJF1为出发藻株,多功能等离子体诱变仪对藻株进行诱变处理,日立L-8900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其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利用模糊识别法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突变体与出发藻株的氨基酸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出发藻株相比,15个突变株中的17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出发藻株,总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突变株的氨基酸含量分布与出发藻株保持一致;总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含量比值(E/T)维持在0.43~0.45,没有明显变化;2种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等离子体诱变没有降低氨基酸营养价值;突变株10的总氨基酸含量最高,比出发藻株高出53.52%,可以作为高产蛋白优势藻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氨基酸 营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孔板培养高通量筛选rakicidin B1高产菌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剑 江红 林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1352-1355,共4页
目的获得rakicidin B1的高产突变菌株。方法建立深孔板发酵rakicidin B1的方法,结合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技术(ARTP)及核糖体工程对rakicidin B1的产生菌进行高通量诱变选育。结果获得一株高产突变菌株R36-27,其摇瓶发酵产量达到490mg/L左右... 目的获得rakicidin B1的高产突变菌株。方法建立深孔板发酵rakicidin B1的方法,结合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技术(ARTP)及核糖体工程对rakicidin B1的产生菌进行高通量诱变选育。结果获得一株高产突变菌株R36-27,其摇瓶发酵产量达到490mg/L左右,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37.9%;经遗传稳定性考察验证了该菌株稳定性较好。结论采用ARTP为诱变源,以庆大霉素抗性为选择压力,结合深孔板高通量筛选,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得高产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等离子体 核糖体工程 高通量筛选 深孔板 Rakicid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夫西地酸生产菌复合诱变育种及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佳 闫敬 +1 位作者 戴梦 任志红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4年第6期64-66,共3页
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射流诱变和紫外照射对夫西地酸生产菌株进行复合诱变,得到3株产量明显提高的突变菌株,3株菌的平均发酵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14%;然后,采用均匀设计实验对其中发酵效价提高最多的AU-37菌株的发酵培养基碳、氮源进行了... 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射流诱变和紫外照射对夫西地酸生产菌株进行复合诱变,得到3株产量明显提高的突变菌株,3株菌的平均发酵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14%;然后,采用均匀设计实验对其中发酵效价提高最多的AU-37菌株的发酵培养基碳、氮源进行了优化,得到适合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基优化配方为:糊精1.86%、花生饼粉2.5%、蛋白胨0.3%、氯化铵0.5%、七水合硫酸镁0.3%、硫酸钾0.6%、碳酸钙1%、pH值7.2,在优化的发酵培养基中,AU-37菌株摇瓶发酵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33.8%,为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西地酸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紫外 复合诱变 均匀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红球藻等离子诱变及其高产虾青素藻株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代容春 林荣华 +4 位作者 何文锦 薛婷 陈建楠 陈菁 孙化淼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13-220,共8页
为进一步提高湖泊红球藻(Haematococcus lacustris)的工业利用价值,本研究使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仪对湖泊红球藻进行等离子诱变。以藻细胞致死率为指标确定等离子诱变的适宜输入功率... 为进一步提高湖泊红球藻(Haematococcus lacustris)的工业利用价值,本研究使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仪对湖泊红球藻进行等离子诱变。以藻细胞致死率为指标确定等离子诱变的适宜输入功率和诱变时间。诱变之后通过固体平板培养初筛和液体培养复筛获得高产虾青素的突变藻株。再以藻细胞密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对高产藻株的营养生长阶段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筛选虾青素诱导阶段适宜虾青素积累的高光照条件。在优化的培养条件下多次继代后观察高产突变藻株的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湖泊红球藻等离子诱变的适宜条件是功率240 W、诱变时间150 s或功率400 W、诱变时间120 s。通过初筛和复筛获得生长快、虾青素产量高的突变藻株有11株,其中编号为HP3的突变藻株生长最快、虾青素产量最高,培养后藻细胞密度和虾青素产量较出发株分别提高了25.5%和61.6%。经过两阶段培养条件的优化,HP3的藻细胞密度和虾青素产量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14.3%和19.3%,达7.2×10^(5)cell/mL和31.264 mg/L。湖泊红球藻高产突变藻株HP3多次继代后藻细胞生长良好,遗传稳定,培养后藻细胞密度和虾青素产量均与初代培养相近。研究结果对湖泊红球藻产虾青素工业藻株的选育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红球藻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 诱变 虾青素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快速诱变选育高产PHB菌株 被引量:1
18
作者 孔芳 顾锐 +2 位作者 郭凤献 汪令翔 王幼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1-57,共7页
聚-β-羟基丁酸(PHB)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其分解产物可全部为生物利用,对环境无污染。该研究从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产PHB的菌株,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与16S r DNA系统树的构建、红外光谱分析、对菌株及采用氯仿乙醇法提... 聚-β-羟基丁酸(PHB)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其分解产物可全部为生物利用,对环境无污染。该研究从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产PHB的菌株,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与16S r DNA系统树的构建、红外光谱分析、对菌株及采用氯仿乙醇法提取的发酵产物进行了鉴定。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快速诱变产PHB野生菌株,结合苏丹黑染色及摇瓶复筛方法,筛选产PHB产量高且遗传特性稳定正向突变株。分离筛选到一株产PHB的原始菌株,被鉴定命名为Bacillus toyonensis GR-6,结果表明胞内聚合物PHB含量达43.04%(干细胞含量),产量为1.33 g/L。ARTP快速诱变的突变株PHB含量可达77.43%,产量为2.78 g/L,是原始菌株的2倍多,对突变株进行连续7代的传代发酵实验,各代表现出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突变株PHB产量与细胞干重比原始菌株显著提高,并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在微生物法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应用领域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β-羟基丁酸(PHB) 分离筛选 16SrDNA 红外光谱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对NaCl胁迫下二月兰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亚茹 赵东晓 +2 位作者 陈传杰 杜建勋 孙景诗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12期37-40,共4页
以二月兰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NaCl胁迫下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处理对二月兰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清水处理条件下,ARTP处理降低了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鲜质量,处理10 min时根长显著增... 以二月兰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NaCl胁迫下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处理对二月兰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清水处理条件下,ARTP处理降低了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鲜质量,处理10 min时根长显著增加,出苗率显著降低;在5 g/L NaCl处理条件下,ARTP处理对二月兰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在10 g/L NaCl处理条件下,ARTP处理对二月兰幼苗株高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出苗率,处理10 min时发芽率显著降低,但幼苗地上部鲜质量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月兰 NACL胁迫 种子萌发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产生菌侧孢短芽孢杆菌高产菌选育
20
作者 郄丽萍 马婕 +3 位作者 李丽红 代明伟 张雪霞 任风芝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0年第1期31-33,共3页
以抗菌肽产生菌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KT-06为出发菌株,进行两轮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处理,获得一株具有稳定遗传性的高产菌株KT-4-128,该菌株发酵水平比出发菌株提高了67.5%。表明ARTP技术可有效应用于侧... 以抗菌肽产生菌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KT-06为出发菌株,进行两轮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处理,获得一株具有稳定遗传性的高产菌株KT-4-128,该菌株发酵水平比出发菌株提高了67.5%。表明ARTP技术可有效应用于侧孢短芽孢杆菌的诱变选育,可大幅提高抗菌肽的发酵单位,为其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侧孢短芽孢杆菌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