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文为诗”与晚明清初诗学观念流变
1
作者 胡媚媚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9-169,共11页
陈师道《后山诗话》批评韩愈“以文为诗”导致不工,这个诗学论断对后世影响深广。“以文为诗”在晚明的讨论,关涉诗歌正变、诗文辨体、唐宋诗之争等重要话题。许学夷《诗源辩体》认为元和诸公是构成诗歌史上“大变”的诗人群体,又通过... 陈师道《后山诗话》批评韩愈“以文为诗”导致不工,这个诗学论断对后世影响深广。“以文为诗”在晚明的讨论,关涉诗歌正变、诗文辨体、唐宋诗之争等重要话题。许学夷《诗源辩体》认为元和诸公是构成诗歌史上“大变”的诗人群体,又通过对“以文为诗”的深度阐释完成了复古诗学理论在晚明的建构。反复古派袁宏道等人明确反对“以文为诗”之法,强调诗和文的体制界线。在反思和矫正晚明诗学的基础上,清初诗家主张博观兼采,打破唐宋门户之见,诗文相生因此取代了诗文分途的观念。古文家姜宸英从发愤抒情的角度肯定“以文为诗”仍属于复古之制。桐城文人方世举以“理气”这个文论话语证明诗歌创作采取“以文为诗”的合理性和优势。“以文为诗”可以承载复古或反复古的不同诠释,宗唐或宗宋的不同导向,贬义或褒义的不同态度,以概念阐释的拓展反映了诗学观念在晚明清初阶段的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为诗 晚明清初 诗源辩体 博观 诗文相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初“三月十九日”诗的艺术特质
2
作者 张毓洲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90,共10页
在清初遗民诗界,以“三月十九日”这个敏感的明亡忌日为题的诗歌创作逐渐形成了惯例,这是明清之际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这些作品是遗民们不同年度的同题之作,体式上以律诗、组诗见长,呈现出幽怨沉郁的格调。同时,这些诗作内容丰... 在清初遗民诗界,以“三月十九日”这个敏感的明亡忌日为题的诗歌创作逐渐形成了惯例,这是明清之际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这些作品是遗民们不同年度的同题之作,体式上以律诗、组诗见长,呈现出幽怨沉郁的格调。同时,这些诗作内容丰富,表达了易代后诗人复杂痛苦的矛盾心情和内心感受,既深化、开拓了同题类诗歌的题材内容,又在创作上表现出多方面的特质,丰富了传统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遗民 “三月十九日”诗 艺术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寿字纹”陶瓷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解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誉钦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5-99,共5页
明清“寿字纹”陶瓷艺术装饰兴起于晚明,在清代发展至极盛。明清“寿字纹”陶瓷艺术在形式上主要分为文字类、图案类以及文字图案结合类,各具特色,并具有突出的审美特色和民俗特点。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明清“寿字纹”陶... 明清“寿字纹”陶瓷艺术装饰兴起于晚明,在清代发展至极盛。明清“寿字纹”陶瓷艺术在形式上主要分为文字类、图案类以及文字图案结合类,各具特色,并具有突出的审美特色和民俗特点。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明清“寿字纹”陶瓷艺术装饰的历史文化演变、形式类别、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进行解析,探寻明清“寿字纹”陶瓷艺术装饰对中国艺术文化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民俗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字纹 陶瓷艺术 明清时期 艺术形式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艺术散文再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国俊 张宗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1-116,共6页
明清时期,艺术散文理论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主要表现在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为核心的艺术散文理论的确立。"独抒性灵"直接在人的心灵与艺术之间架起了桥梁,强调了散文表现思想感情、观照内宇宙世界的功用,它标... 明清时期,艺术散文理论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主要表现在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为核心的艺术散文理论的确立。"独抒性灵"直接在人的心灵与艺术之间架起了桥梁,强调了散文表现思想感情、观照内宇宙世界的功用,它标志着明清艺术散文从本体的高度确立了表现的艺术本质,构筑起自己的基本理论;"不拘格套"以无形之形为己形,以无法之法为己法,它标志着明清艺术散文从本体的高度确立了以"散"为主的形式特征,构筑起自己的形式理论。理论是自觉的代表,是成熟的标志,明清艺术散文理论的自觉,充分显示出明清艺术散文所抵达的成熟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散文 散文理论 公安派 性灵派 明清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外销广绣织物品类的艺术语言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陈金怡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2-157,共6页
明清时期受海上丝绸之路的带动,广绣成为最主要的出口手工艺术品之一,在艺术表现中明显吸收了西方艺术风格。文章通过对外销广绣商品实物、图片和国内外文献等多元化方式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因海外贸易市场的驱动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广... 明清时期受海上丝绸之路的带动,广绣成为最主要的出口手工艺术品之一,在艺术表现中明显吸收了西方艺术风格。文章通过对外销广绣商品实物、图片和国内外文献等多元化方式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因海外贸易市场的驱动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广绣外销织物呈现观赏型、定制型及批量型三种品类,且它们在对西方艺术的借鉴方式及程度上表现不一致,在艺术形式及制作方式上都呈现出了各自的特点。外销观赏型通过西方透视构图、色彩光影明暗烘托、水路技艺等艺术手段强调整体画面的立体空间感;外销定制型通过图案的题材和造型等艺术形式突出图案构造的创新;外销批量型则通过就简的工艺、艺人的分工合作等方面突出制作的程式化特点。虽然它们呈现的艺术特色有所区别,但都体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商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外销广绣商品 品类 艺术语言 刺绣 海上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探东乡县红塔寺石窟的艺术特点
6
作者 胡同庆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2-39,139-140,共8页
红塔寺石窟作为甘肃省明清时期的一个代表性石窟,对于了解丝绸之路上的佛教石窟艺术的发展变化、藏传佛教艺术与汉传佛教艺术的关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多民族、多宗教之间的关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试从宗教学、心理学、美学以... 红塔寺石窟作为甘肃省明清时期的一个代表性石窟,对于了解丝绸之路上的佛教石窟艺术的发展变化、藏传佛教艺术与汉传佛教艺术的关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多民族、多宗教之间的关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试从宗教学、心理学、美学以及社会学等角度对红塔寺石窟的艺术特点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塔寺石窟 明清时期 藏传佛教 艺术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情为本 以抒情为宗——明清时期情理美学观组论之一
7
作者 黄南珊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89-96,共8页
明清时期尚情论派的情感美学观,以情为本,以抒情为宗,从情本论出发来观照文学的属性和功能,把主情主义美学原则作为艺术创造的审美理想原则,试图以情为艺术立法,并且揭示了艺术情感概念的文化新质。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尚情论派 情感美学观 艺术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诗学渊源论——兼论《红楼梦》对明清诸家诗论的接受
8
作者 王友胜 胡玉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红楼梦》中有不少关于诗词创作和诗学理论主张的讨论,这种讨论融入了小说的血脉,成为了小说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红楼梦》所构建的诗学思想体系深受当时所流行的明清诸家诗论的影响。一方面,《红楼梦》对明清诸家诗论的接受与传承,... 《红楼梦》中有不少关于诗词创作和诗学理论主张的讨论,这种讨论融入了小说的血脉,成为了小说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红楼梦》所构建的诗学思想体系深受当时所流行的明清诸家诗论的影响。一方面,《红楼梦》对明清诸家诗论的接受与传承,构成了观点鲜明的红楼诗学;另一方面,《红楼梦》也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明清诸家诗论进行批评与改造。总的来说,这种接受或批评是客观而辩证的,也是符合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实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明清诗论 意境 辞采 兴寄 乐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竹家具艺术——兼论明清竹家具的艺术特征
9
作者 孙巍巍 佟达 杨丽华 《世界竹藤通讯》 2021年第3期84-87,91,共5页
明清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高峰,受到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对传统竹家具包括明清竹家具的研究则相对较为薄弱,而传统竹家具特别是明清竹家具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研究传统竹家具艺术将有助于中国家具事业的全面发展。文章... 明清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高峰,受到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对传统竹家具包括明清竹家具的研究则相对较为薄弱,而传统竹家具特别是明清竹家具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研究传统竹家具艺术将有助于中国家具事业的全面发展。文章在梳理竹家具形制和编织工艺的基础上,考察、分析了明清竹家具的造型、结构和装饰的艺术特征,总结出明清竹家具造型具有简练淳朴的线条之美、结构具有顺应材性的实用精巧之美、装饰具有天然与人工相融合的自然和谐之美。对于传统竹家具嬗变过程的梳理和对明清竹家具艺术特征的归纳总结,将有助于完善中国传统家具艺术风格的整体面貌,也可以为中国新中式竹家具的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家具 艺术特征 明清时期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镖局武艺传播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宣廷 郭玉成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7-152,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明清镖局武艺思想、武艺传播方式及历史影响。研究认为,镖局武艺思想及定位是"信、名、忠、广、度、和";镖局武艺传播方式及影响为:内部有序的习武制度打破门户之见,促进了武艺融合、革新及传承;亮镖与...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明清镖局武艺思想、武艺传播方式及历史影响。研究认为,镖局武艺思想及定位是"信、名、忠、广、度、和";镖局武艺传播方式及影响为:内部有序的习武制度打破门户之见,促进了武艺融合、革新及传承;亮镖与走镖过程的武艺较量,加强了地域间武艺的交流与融合;走会弘扬镖局的武艺风范,推动了武艺在政府及民间的传播;女镖师突破社会对女性的偏见,促进了女性习武群体的扩大;镖师的转业和镖局的散伙与歇业,促使镖局镖师拓宽了武艺传播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明清 镖局 武术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末清初唐宋古文地位的确立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英德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75,共8页
在明末清初近百年的文坛上,秦汉文、六朝文和唐宋古文3种散文典型鼎足而立,此消彼长,各领风骚。经由明末清初士人群体的倡导和践行,唐宋古文逐渐超越秦汉文、六朝文,成为文人的归趋、文体的正统、文章的矩范和文法的渊薮,从而确立了在... 在明末清初近百年的文坛上,秦汉文、六朝文和唐宋古文3种散文典型鼎足而立,此消彼长,各领风骚。经由明末清初士人群体的倡导和践行,唐宋古文逐渐超越秦汉文、六朝文,成为文人的归趋、文体的正统、文章的矩范和文法的渊薮,从而确立了在文坛上的首要地位。明末清初唐宋古文地位的确立,标志着古典散文典型的重新建构,标志着经世致用思潮的全面崛起,也标志着正统文治权力的复盛兴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古文 明末清初文学 古典散文 散文典型 经世致用 正统文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式与典制:明清官服的丝织艺术与制作工艺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晟萱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6-144,共9页
明清时期官营丝绸织造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与严格的制作工艺要求,一方面代表了特供类真丝织物的高标准精工艺,另一方面体现出鲜明的名类特征与地区制式类型。在面料、形式、典制及尺寸与颜色等多方面都体现出“尊卑有别,贫富各异”的森... 明清时期官营丝绸织造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与严格的制作工艺要求,一方面代表了特供类真丝织物的高标准精工艺,另一方面体现出鲜明的名类特征与地区制式类型。在面料、形式、典制及尺寸与颜色等多方面都体现出“尊卑有别,贫富各异”的森严等级制度。本文从明清官服的仪典制度与丝绸织造技艺出发,对明清时期丝织机构类型与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明清时期丝绸织造的工艺典制进行细化分类,而非再现,相关成果有助于对丝绸历史研究提供资料梳理与案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真丝织物 传统服饰 官服 龙袍 艺术特征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女性读书图的图式流变与艺术传达
13
作者 顾伟玺 刘迪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4-101,共8页
关于女性的社会地位及角色定位的历史,从古至今反复演绎着社会规训与自我认同的轨迹。而在反映女性生活的仕女画中,社会规训与自我认同是通过表现对象的形态以及场景的安排等艺术传达方式得以体现的,以女性阅读之态入画的明、清女性读... 关于女性的社会地位及角色定位的历史,从古至今反复演绎着社会规训与自我认同的轨迹。而在反映女性生活的仕女画中,社会规训与自我认同是通过表现对象的形态以及场景的安排等艺术传达方式得以体现的,以女性阅读之态入画的明、清女性读书图即是如此。女性读书图初见于明代,清代得以传承并发展。明清两代女性读书图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图式流变过程,揭示了社会规训与自我认同如何作用于女性,佐证出艺术创新既受制于艺术本体自律,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历史文化情境的规导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女性读书图 图式流变 社会规训 艺术传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