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ction of Subsurface Cavities in a Power Plant Through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from Micro-Gravity Data
1
作者 Alireza Hajian Caro Lucas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59-59,共1页
Subsurface cavities are very susceptible subsurface locations for down-lifting of a dam construction.In order to detect the low-density zones of a power plant a micro-gravity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a site considered ... Subsurface cavities are very susceptible subsurface locations for down-lifting of a dam construction.In order to detect the low-density zones of a power plant a micro-gravity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a site considered for construction of a power plant site in Iran.First we gain the residual anomalies through bouger anomalies and then we design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which is trained by a set of training data.The ANN was tested for both synthetic and real data.For real data some suitable features are derivate from residual anomalies and applied 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power plant MICROGRAVITY CA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ft measurement model of ring's dimensions for vertical hot ring rolling process using neural networks optimized by genetic algorithm 被引量:2
2
作者 汪小凯 华林 +3 位作者 汪晓旋 梅雪松 朱乾浩 戴玉同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7-29,共13页
Vertical hot ring rolling(VHRR) proces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nlinearity,time-variation and being susceptible to disturbance.Furthermore,the ring's growth is quite fast within a short time,and the rolled ri... Vertical hot ring rolling(VHRR) proces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nlinearity,time-variation and being susceptible to disturbance.Furthermore,the ring's growth is quite fast within a short time,and the rolled ring's position is asymmetrical.All of these cause that the ring's dimensions cannot be measured directly.Through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dimensions of ring blanks,the positions of rolls and the ring's inner and outer diameter,the soft measurement model of ring's dimensions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RBFNN).A mass of data samples are obtained from VHRR finite element(FE) simulations to train and test the soft measurement NN model,and the model's structure parameters are deduced and optimized by genetic algorithm(GA).Finally,the soft measurement system of ring's dimensions is established and validated by the VHRR experiments.The ring's dimensions were measured artificially and calculated by the soft measurement NN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lculation values of GA-RBFNN model are close to the artificial measurement data.In addition,the calculation accuracy of GA-RBFNN model is higher than that of RBFNN model.The research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oft measurement NN model has high precision and flexibility.The research can provide practical methods and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VHRR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ical hot ring rolling dimension precision soft measurement model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genetic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mi-autogenous mill power prediction by a hybrid neural genetic algorithm 被引量:2
3
作者 Hoseinian Fatemeh Sadat Abdollahzadeh Aliakbar Rezai Bahram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51-158,共8页
There are few methods of semi-autogenous(SAG)mill power prediction in the full-scale without using long experiments.In this work,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operating parameters such as feed moisture,mass flowrate,mill l... There are few methods of semi-autogenous(SAG)mill power prediction in the full-scale without using long experiments.In this work,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operating parameters such as feed moisture,mass flowrate,mill load cell mass,SAG mill solid percentage,inlet and outlet water to the SAG mill and work index are studied.A total number of185full-scale SAG mill works are utilized to develop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and the hybrid of ANN and genetic algorithm(GANN)models with relations of input and output data in the full-scal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ANN model is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ANN model in predicting SAG mill power.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also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most effective input parameters on SAG mill power.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GANN model shows that the work index,inlet water to the SAG mill,mill load cell weight,SAG mill solid percentage,mass flowrate and feed moisture have a 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mill power,while outlet water to the SAG mill has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with mill powe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ANN model could be useful to evaluate a good output to changes in input operation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autogenous mill mill power prediction sensitivity analysis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genetic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融合欧氏距离的多环配电网拓扑辨识方法
4
作者 李博通 孙铭阳 +5 位作者 张婧 陈发辉 陈晓龙 王永祺 武娇雯 魏然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134,共12页
针对多环配电网的拓扑辨识问题,考虑到量测信息可能部分缺失的情况,提出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融合欧氏距离的多环配电网拓扑辨识方法。首先,分析了传统拓扑辨识中相关性判断法应用于环状配电网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欧氏距离的拓扑... 针对多环配电网的拓扑辨识问题,考虑到量测信息可能部分缺失的情况,提出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融合欧氏距离的多环配电网拓扑辨识方法。首先,分析了传统拓扑辨识中相关性判断法应用于环状配电网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欧氏距离的拓扑辨识判据。然后,针对量测信息缺失时的多环拓扑辨识问题,研究了利用深度神经网络融合欧氏距离判据的拓扑辨识方法。最后,在Matlab中利用MatPower搭建32节点“蜂巢”电网模型,在缺失不同比例的量测数据情况下验证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当缺失大量量测数据时,所提方法仍有较高的拓扑辨识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氏距离 多环配电网 深度神经网络 拓扑辨识 量测信息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负荷预测研究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恒瑞 袁傲添 +3 位作者 王波 杨昌华 董旭柱 陈来军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3-1250,共18页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促进现代电力系统转型和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精确的负荷预测结果对于优化电力供需平衡、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可有效优化电力供需平衡,...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促进现代电力系统转型和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精确的负荷预测结果对于优化电力供需平衡、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可有效优化电力供需平衡,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基于此,该文首先从场景对象、数据类型、评价方式、预测方法等角度对负荷预测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方法的发展历程、优缺点等进行了系统化评析与总结。最后针对新型电力系统下负荷预测面临的挑战,分别从模型和场景层面对未来技术进行了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负荷预测 人工智能技术 双碳 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的智能负荷预测算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佳泽 王灿 王增平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7,共14页
在新型电力系统稳步发展与“双碳”目标持续构筑背景下,“源荷互动新模式”成为电力系统能源转型的必然趋势,以多样性、灵活性为主要特征的电力负荷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预测场景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对新型电力系统的运行、维... 在新型电力系统稳步发展与“双碳”目标持续构筑背景下,“源荷互动新模式”成为电力系统能源转型的必然趋势,以多样性、灵活性为主要特征的电力负荷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预测场景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对新型电力系统的运行、维护和规划至关重要。为深入研究人工智能背景下负荷预测领域取得的进展与突破,以新型电力系统负荷预测为着眼点,总结归纳当今负荷预测必要性与实用性,分类介绍五个典型负荷预测场景,针对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负荷预测算法模型进行系统化分析,结合机器学习中的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算法、集成学习算法对比单一预测模型及组合预测模型的特点,详细阐述各类模型在负荷预测领域的应用现状,以期为“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源荷互动的新模式构建提供合理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人工智能 神经网络 负荷预测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广义S变换和混合输入神经网络的电能质量扰动识别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海涛 武祥 +3 位作者 张淑清 刘大鹏 刘勇 穆勇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1,共9页
利用广义S变换时频矩阵中时间最大幅值曲线和频率最大幅值曲线与电能质量信号幅值和频谱包络线的相关性,提出优化广义S变换的方法对高斯窗函数参数进行自适应选取,充分保留了电能质量扰动的幅值和频率特征。然后提出一种混合输入神经网... 利用广义S变换时频矩阵中时间最大幅值曲线和频率最大幅值曲线与电能质量信号幅值和频谱包络线的相关性,提出优化广义S变换的方法对高斯窗函数参数进行自适应选取,充分保留了电能质量扰动的幅值和频率特征。然后提出一种混合输入神经网络框架,分别对原始时间序列和优化广义S变换得到的时频矩阵进行自动特征提取,最后将2种输入提取到的特征进行组合并利用全连接层来识别扰动类型。通过对包含26种电能质量扰动类型的仿真数据集进行训练和验证,结果表明所述方法对扰动识别准确率为99.77%;然后对2种实际电网扰动信号进行测试,对扰动识别准确率仍然能达到92.5%,高于传统单一输入神经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学计量 电能质量 扰动识别 S变换 卷积神经网络 混合输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谐波减速器失效预警方法研究
8
作者 李彬 陶建峰 +1 位作者 刘成良 贡亮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1-287,292,共8页
谐波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在其运行过程中,功率信号是表征谐波减速器运行状态的关键参数,因此实时准确地预测谐波减速器功率,对于其失效预警具有指导性意义。提出了基于CNN和BiLSTM的混合深层神经网络(DCBNN),用于处理谐波减... 谐波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在其运行过程中,功率信号是表征谐波减速器运行状态的关键参数,因此实时准确地预测谐波减速器功率,对于其失效预警具有指导性意义。提出了基于CNN和BiLSTM的混合深层神经网络(DCBNN),用于处理谐波减速器状态监测数据从而准确地预测其功率信号。首先,对测得的运行参数进行数据预处理,并划分好数据集。然后,将分割好的数据集输入到DCBNN中,利用CNN和BiLSTM分支提取状态监测数据的空间特征和双向时序依赖。在此基础上,根据预测结果获得功率实际值和预测值残差的绝对值,利用概率论分布拟合方法拟合残差曲线,以获得谐波减速器失效预警的警报阈值。最后,使用谐波减速器实验数据构建的8个不同数据集来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在完整数据集上的试验结果表明,DCBNN模型可以有效的对谐波减速器进行失效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预警 谐波减速器 功率预测 卷积神经网络 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箱液面三维形态的双目视觉测量方法
9
作者 张一鸣 郝方楠 +2 位作者 徐自力 张钰豪 张轩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在地面试验过程中,准确测量推进剂贮箱的液面三维形态可以更好地表征晃动行为,对于液体晃动动力学特性研究以及贮箱结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仍缺乏有效的高空间分辨率测量手段。提出了一种贮箱液面三维形态的双目视觉测量方法... 在地面试验过程中,准确测量推进剂贮箱的液面三维形态可以更好地表征晃动行为,对于液体晃动动力学特性研究以及贮箱结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仍缺乏有效的高空间分辨率测量手段。提出了一种贮箱液面三维形态的双目视觉测量方法,通过随机散斑投影技术为液面补充特征信息;针对双目视角下液面特征点分布的稀疏性与不均匀性问题,采用由稀疏到稠密的匹配策略,将人工神经网络与SIFT特征算法相结合,建立一种高空间分辨率立体匹配算法,获取稠密且均匀分布的测点;基于双目视觉成像模型对测点三维坐标进行求解,实现液面形态的三维重建。开展了不同液位高度下的静态液面形态测量试验,所提方法的平均离面误差不超过2.3 mm,最大离面误差不超过3.0 mm。开展了简谐激励下的动态液面形态测量试验,所提方法的液面形态测量结果与有限元方法的模态振型计算结果一致,测量的液面晃动主频率与实际激励频率之间的相对误差为1.96%。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实现贮箱液面三维形态的高空间分辨率测量,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且能够有效捕捉贮箱液面的动态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进剂贮箱 液面形态测量 双目视觉 人工神经网络 立体匹配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oopman原理内嵌MLP神经网络模型驱动的电力系统非线性振荡特征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一辰 李金泽 +3 位作者 李永刚 陈鹏伟 郭通 孙浩潮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2-139,共8页
针对电力系统非线性动态特性表征与物理机理融合不清晰、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Koopman原理内嵌多层感知机(MLP)神经网络模型驱动的电力系统非线性特性表征与分析方法。阐明了Koopman算子的基本原理,分析了Koopman算子在非线性系统时... 针对电力系统非线性动态特性表征与物理机理融合不清晰、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Koopman原理内嵌多层感知机(MLP)神经网络模型驱动的电力系统非线性特性表征与分析方法。阐明了Koopman算子的基本原理,分析了Koopman算子在非线性系统时序演化中的作用。采用MLP神经网络构建编码、解码映射,进而形成Koopman原理内嵌的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模型,通过深度学习实现非线性系统“编码映射-线性演化-解码映射”3种结构的演化逼近。分析了将所提方法应用于电力系统动态特性分析的物理机理,建立了所提方法的求解与应用流程。通过单机与4机系统算例对所提方法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精确表征平衡点稳定域内的系统动态过程,可用于电力系统非线性振荡动态特性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非线性振荡 Koopman算子理论 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 科学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注意力机制的LSTM-FCN海上风电功率预测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昊立 张菁 +2 位作者 倪建辉 陈龙 高典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4-450,共7页
提出一种注意力机制与LSTM-FCN网络结合的海上风电预测模型,在数据中引入风切变物理量来更准确地预测海上风电发电功率。选用公共数据集网站Zenodo内某海上风电场数据中2组风力机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验证。对数据集进行标准化预处理后,用... 提出一种注意力机制与LSTM-FCN网络结合的海上风电预测模型,在数据中引入风切变物理量来更准确地预测海上风电发电功率。选用公共数据集网站Zenodo内某海上风电场数据中2组风力机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验证。对数据集进行标准化预处理后,用AMLSTM-FCN网络和CNN网络、LSTM网络、LSTM-FCN网络进行对比实验,其中AMLSTM-FCN网络在2份风力机数据预测中,RMSE、MAPE、MAE分别为:5号风力机:6.9434、14.01%、48.6636,6号风力机:2.6933、7.12%、17.2536,在相同时段上采用去除风切变的数据训练网络,得到的预测结果从4个指标中看出预测准确度下降。实验表明AMLSTM-FCN网络在海上风电功率预测中有更高的预测精度,以及风切变也对海上风电功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功率预测 注意力机制 人工神经网络 风切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数据融合的堆芯物理模型反演优化方法及工业验证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林 张凯 +1 位作者 万承辉 吴宏春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2-1439,共8页
由于堆芯运行过程中的组件辐照生长、冷却剂高速冲击等因素,燃料组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弯曲现象。但机组运行期间无法直接测量燃料组件弯曲状态,导致数值模拟采用的堆芯物理模型与真实堆芯状态之间存在差异,直观上表现为堆芯功率分布的... 由于堆芯运行过程中的组件辐照生长、冷却剂高速冲击等因素,燃料组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弯曲现象。但机组运行期间无法直接测量燃料组件弯曲状态,导致数值模拟采用的堆芯物理模型与真实堆芯状态之间存在差异,直观上表现为堆芯功率分布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存在显著误差。为了提高数值模拟精度,本文开展了基于实测数据融合的堆芯物理模型反演优化方法研究: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通过大量样本训练建立堆芯物理模型与实测数据物理场之间的显式函数关系;基于三维变分算法和实测数据物理场,建立物理模型反演优化代价函数,通过实测数据反演优化得到与真实状态更为接近的堆芯物理模型。为了实现方法验证,本文利用国内某商用压水堆核电厂的功率分布实测数据对堆芯燃料组件弯曲实现了反演优化。数值结果表明:采用反演优化得到的堆芯物理模型,可将堆芯功率分布计算误差的最大值由13.4%降至7.7%,显著提升了堆芯数值模拟结果的精度。因此,本文提出的基于实测数据融合的堆芯物理模型反演优化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堆芯数值模拟的精度,在核反应堆数字孪生技术研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测数据融合 模型反演优化 三维变分算法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ABO-BP算法的电网谐波预测 被引量:5
13
作者 吕鸿 王玲 +4 位作者 朱远哲 杜婉琳 刘宁 杨冬海 岑宝仪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5,共10页
针对日趋严重的电网谐波污染亟需大量谐波数据支撑分析和治理及电网谐波监测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减法平均优化(subtraction average based optimizer, SABO)算法优化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实现谐波预测,以缓... 针对日趋严重的电网谐波污染亟需大量谐波数据支撑分析和治理及电网谐波监测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减法平均优化(subtraction average based optimizer, SABO)算法优化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实现谐波预测,以缓解当前谐波数据匮乏的问题。为了克服现有SABO算法易于陷入局部最优解,初始化时使用Logistic混沌映射替代随机数,同时迭代搜索中利用黄金正弦优化算法辅助SABO跳出局部最优,从而提高BP神经网络预测准确率。最后,以某省实际运行数据验证所提改进SABAO-BP模型在谐波电压畸变率及单次谐波电压含有率预测中均具有较高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谐波预测 改进BP神经网络 减法平均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电力电缆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系统降噪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静怀 尚雯珂 +2 位作者 陈珂 黄永冰 丁晖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112,共9页
电力电缆沿线温度的实时在线监测能够有效避免电缆过热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技术由于具有耐高温、灵敏度高和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在电缆温度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对长距离的电力电缆进行分布式测温时,温度信号的信... 电力电缆沿线温度的实时在线监测能够有效避免电缆过热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技术由于具有耐高温、灵敏度高和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在电缆温度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对长距离的电力电缆进行分布式测温时,温度信号的信噪比随距离的增长而降低,影响电缆温度测量的准确度。针对此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降噪方法,在大量先验数据的基础上对神经网络的参数进行优化更新,将其应用于长距离分布式测温信号进行噪声的滤除。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消噪方法能够将长度为11 km的分布式测温信号的噪声水平从原始的±17.5℃抑制到±1℃内,有效抑制了噪声,提高了测温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缆 分布式测温 卷积神经网络 去噪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ANN的高效核电设备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鸿泉 陈少林 +1 位作者 孙晓颖 吴绍恒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8,共11页
传统的结构或设备易损性分析方法需要提供大量的数值模拟样本,这对于规模庞大的核电结构并不适用。为此,研究核电设备高效易损性分析方法,首先,基于拉丁立方法构建随机地震动-土-结构样本,采用高效时域SSI分区并行计算方法得到部分样本... 传统的结构或设备易损性分析方法需要提供大量的数值模拟样本,这对于规模庞大的核电结构并不适用。为此,研究核电设备高效易损性分析方法,首先,基于拉丁立方法构建随机地震动-土-结构样本,采用高效时域SSI分区并行计算方法得到部分样本模型的地震响应;然后,采用有限的数值模拟结果训练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通过量化ANN预测误差和精确度指标,采用自适应算法进行后续数值模拟和ANN训练,直至满足精确度阈值要求。该方法可以优化计算样本的选择,控制数值模拟的样本数量,提高易损性分析的计算效率。此外,将ANN不确定性整合到易损性曲线计算公式中,分别基于对数正态假定的回归法和蒙特卡洛(MC)增量法对某核电设备进行了易损性分析,并验证了ANN不确定性量化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性分析 人工神经网络 蒙特卡洛法 土-结构相互作用 核电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S-NUCA异构处理器的任务调度与热管理系统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义涛 李阳 +3 位作者 韩超 赵玉来 汪玲 李建华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205,共10页
异构多核处理器凭借其高性能、低功耗和广泛的应用场景而成为当前计算机平台的主流方案,且大容量的非均匀缓存架构(S-NUCA)具有较低的平均访问时间。然而,不断上升的晶体管规模给异构多核处理器的资源调度和功耗控制带来挑战,传统的调... 异构多核处理器凭借其高性能、低功耗和广泛的应用场景而成为当前计算机平台的主流方案,且大容量的非均匀缓存架构(S-NUCA)具有较低的平均访问时间。然而,不断上升的晶体管规模给异构多核处理器的资源调度和功耗控制带来挑战,传统的调度算法在面对基于S-NUCA的多核处理器时忽略了核心之间的缓存访问延迟,且传统热管理方案只提供芯片级功率约束,容易使得系统因核心使用率降低而造成性能下降。为此,提出一种适用于S-NUCA异构多核系统、满足热安全约束的动态线程调度机制TSCDM。利用基于动态每周期指令(IPC)值的阶段检测技术,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线程的IPC值,以获取线程与核心类型的最佳绑定关系,依据S-NUCA缓存特性获得最优映射和基于任务分类的任务迁移策略。在此基础上,TSCDM基于片上热模型为每个核心实时分配功率预算。在HotSniper上运行SPLASH-2性能测试套件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调度方案与基于机器学习的调度方案,TSCDM在加速比和资源利用率上均表现出优势,TSCDM中使用的基于瞬态温度的安全功率算法相比传统热安全功率算法能够降低核心热余量,同时处理器的全频段均有更高的能效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多核处理器 人工神经网络 线程调度 阶段检测 热安全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理模型的碳捕集与电厂集成调度优化
17
作者 焦竞 刘琳琳 都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059-6067,共9页
燃烧后碳捕集技术被认为是目前减少燃煤电厂碳排放最可行的技术之一。但化学法碳捕集装置能耗较高,占用发电负荷,需要将其与发电过程耦合调度,通过错峰捕集降低系统运行成本。本文将碳捕集过程与发电过程集成,通过引入烟气旁路和溶剂储... 燃烧后碳捕集技术被认为是目前减少燃煤电厂碳排放最可行的技术之一。但化学法碳捕集装置能耗较高,占用发电负荷,需要将其与发电过程耦合调度,通过错峰捕集降低系统运行成本。本文将碳捕集过程与发电过程集成,通过引入烟气旁路和溶剂储罐两种辅助设备,基于以小时为单位的动态电价和用电量,对耦合系统进行优化调度。针对因碳捕集过程机理模型复杂而无法与系统调度模型协同求解的难题,本文基于流程模拟和神经网络训练构建碳捕集过程代理模型,考虑电力市场和碳市场收益,以电厂日收益最大为优化目标,采用数学规划法优化设计调度方案。最后,以一个600MW的发电厂为算例,进行了系统的最优调度方案和碳捕集过程操作参数的优化。基于优化结果分析了电厂与碳捕集协同调度的规律特性,验证了集成方法的有效性,展示了其在优化碳捕集与电厂集成调度方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 电厂 优化调度 代理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信号的推移质输沙率监测研究
18
作者 吴小康 罗铭 +2 位作者 刘兴年 黄尔 陈政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推移质输沙率精确测量是河流动力学的研究难点之一,传统的推移质直接测量方法受限于推移质运动的复杂性和测量仪器的局限性,无法对推移质进行长时间的连续监测。为了连续监测推移质运动,采用推移质间接测量方法,利用安装振动传感器的冲... 推移质输沙率精确测量是河流动力学的研究难点之一,传统的推移质直接测量方法受限于推移质运动的复杂性和测量仪器的局限性,无法对推移质进行长时间的连续监测。为了连续监测推移质运动,采用推移质间接测量方法,利用安装振动传感器的冲击板系统对推移质运动产生的振动信号进行高分辨率采集,提取振动信号特征值,并建立与推移质输沙率及流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对推移质输沙率进行有效预测。结果表明:推移质振动信号的特征值均值与推移质输沙率有良好的相关性;中等流量条件的神经网络预测效果最佳,小流量条件的预测效果次之,大流量条件的预测效果相对较差,且其最优输入参数与流量及河床变化均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信号 推移质输沙率 间接测量法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排水管道破损诱发地陷风险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唐洋博 黄标 +1 位作者 李玮 管梦林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3-138,共6页
城市地面塌陷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甄别地面塌陷影响因素、筛查风险区域、减少潜在损失,建立了地面塌陷风险评价方法。以衡阳市为例,收集整理了排水管网基础数据,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预测管网破损尺寸,并通过逻辑回归算法预测管网... 城市地面塌陷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甄别地面塌陷影响因素、筛查风险区域、减少潜在损失,建立了地面塌陷风险评价方法。以衡阳市为例,收集整理了排水管网基础数据,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预测管网破损尺寸,并通过逻辑回归算法预测管网管周地面塌陷风险发生率。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训练集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平均方差为0.026,逻辑回归模型预测的地面塌陷风险与管道破损位置高度相关;衡阳市城西排水分区及酃湖排水分区地面塌陷发生率高,地面塌陷诱因包括管道破损、路面荷载、极端降雨、高速水流等。研究成果可为长江中游城市管网管周地面塌陷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管道 管网破损 地面塌陷 人工神经网络 预防措施 城市排水系统 衡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瞬态温度测量方法
20
作者 廖文龙 李哲 +2 位作者 杨玥坪 唐博 魏文赋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207,共6页
温度是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准确测量器件温度是认识材料在应力作用下其力学性能演变以及评估设备健康状态和寿命的重要方式。面向功率器件开关过程中焊接界面快速温变测量的需求,传统方法存在时间分辨能力不足、难以测量瞬... 温度是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准确测量器件温度是认识材料在应力作用下其力学性能演变以及评估设备健康状态和寿命的重要方式。面向功率器件开关过程中焊接界面快速温变测量的需求,传统方法存在时间分辨能力不足、难以测量瞬态温度的问题。文中基于激光诱导元素特征谱线强度与温度的密切相关性,提出了一种微秒量级时间分辨能力的表面温度测量方法,并建立了样品表面温度与光谱特性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物质表面温度提升导致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强度和信噪比增强,且增强效果受到光谱采集延时和门宽影响。采用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P-ANN)和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法对表面温度与光谱特性关系定量拟合并校准,拟合模型线性相关性拟合度指标均大于0.99。BP-ANN拟合模型的拟合偏差更小,其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为2.582,正确率为98.3%。该方法为物体瞬态温度测量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对功率器件焊接界面健康状态的评估给予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温度测量 主成分分析 时间分辨 偏最小二乘(PLS) 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