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教师构建TPACK持续发展共同体的行动研究:基于实践—反思的路径 被引量:2
1
作者 魏志慧 胡啸天 +2 位作者 林东华 刘玉梅 郭可慧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7,113,共7页
近年来,直播技术、元宇宙、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快速更迭,为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提供了丰富情景。然而,推进教师理解和应用新兴技术、发展TPACK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等特征,仅靠常规培训难以实现。研究... 近年来,直播技术、元宇宙、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快速更迭,为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提供了丰富情景。然而,推进教师理解和应用新兴技术、发展TPACK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等特征,仅靠常规培训难以实现。研究历时四年,利用行动研究方法构建了由教育研究人员和教师组成的跨年龄、跨学科、跨高校和跨国界的基于实践—反思的教师TPACK持续发展共同体。该共同体聚焦新技术的学习和整合,通过三步反思法推动教师提炼和发展TPACK,并为教师提供系统化、专业化、个性化和长周期的认知支持和情感支持,从而激发教师基于发展情景形成行动链,进而得到反思性成长。基于对访谈文本和交流日志的分析,研究发现教师的TPACK得到明显发展,反思和研究能力得到提升,TPACK发展信心得到增强。研究结果有助于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更好地理解数智时代教师TPACK发展难点和规律,有效推进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ACK发展 实践—反思教师研修 教师成长共同体 生成式人工智能 创新型教师队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数智化转型对企业数字创新的影响——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为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瑞琛 唐慧 周国琛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8,共10页
基于2016—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为准自然实验,深入考察城市数智化转型与企业数字创新的关系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后,该试验区的企业数字创新水平... 基于2016—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为准自然实验,深入考察城市数智化转型与企业数字创新的关系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后,该试验区的企业数字创新水平显著提升。机制检验发现,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优化企业吸收能力和增加城市创新活力是城市数智化转型影响企业数字创新的主要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城市数智化转型对企业数字创新的推动作用在东部城市和竞争激烈的行业更显著。这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点政策如何影响企业数字创新行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 数字创新 人力资本水平 吸收能力 城市创新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明贤 邓晶晶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67,共9页
在经济绿色转型进程加速和数字技术革命交织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如何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成为关键议题。国家级大数据试验区作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引领者,是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经济生产的重要实践基地,已成为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 在经济绿色转型进程加速和数字技术革命交织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如何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成为关键议题。国家级大数据试验区作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引领者,是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经济生产的重要实践基地,已成为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12—2023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系统评估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异质性表现,并实证检验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且在国有企业、高科技行业以及绿色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中,其促进作用尤为显著;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优化融资环境缓解融资约束、依托数字化能力建设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以及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强化环境规制力度,三方面协同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论文为推动数字经济与绿色转型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实证依据,也为制定数字经济驱动绿色发展的政策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绿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创新赋能沿边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与策略
4
作者 李光辉 程仕杰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8,共7页
沿边地区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沿边自贸试验区在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我国沿边自贸试验区把金融创新摆在突出位置,金融创新的政策框架体系不断完善,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 沿边地区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沿边自贸试验区在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我国沿边自贸试验区把金融创新摆在突出位置,金融创新的政策框架体系不断完善,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持续提升,推动跨境开放合作能力不断增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取得新成效。但金融创新在赋能沿边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中也表现出一些突出问题: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存在障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有待提升,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功能尚需强化,对绿色发展带动能力不足。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以金融创新赋能沿边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要优化资源配置、增强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服务能力,强化科技金融赋能、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创新 沿边地区 自贸试验区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的就业效应——基于双重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
5
作者 王晓丹 周十同 石玉堂 《商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49,共18页
在当前“稳就业”这一重大现实需求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不可避免地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冲击,如何有效应对这一挑战已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亟须解决的核心议题。基于此,文章将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设立视为准自然实验,利... 在当前“稳就业”这一重大现实需求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不可避免地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冲击,如何有效应对这一挑战已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亟须解决的核心议题。基于此,文章将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设立视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0—2023年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DML)系统评估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设立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设立显著促进了企业就业增长,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机制分析发现,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设立主要通过就业岗位创造效应、生产规模扩大效应以及融资约束缓解效应等内在路径推动企业就业增长;第三,异质性分析进一步揭示,先导区设立的就业促进效应在行业集中度较低、要素集中度较低、环境不确定性较弱以及营商环境较优的地区尤为显著;第四,拓展性分析表明,先导区设立不仅有助于提升就业规模,还能够优化就业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同时,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分析表明,政策的最优执行规则与实际执行情况仍存在一定差距,这意味着该政策在促进就业方面仍具备较大的优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就业增长 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双重机器学习 就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身智能驱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影响机制与实施策略分析
6
作者 周金凯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38,共8页
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集成载体,是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技术驱动,正推动全球产业链与经济治理体系深度重构。文章基于技术演进与制度创新双重视角,构建“技术驱动-制度响应”动态模型,系统解构具身智能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作用机理... 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集成载体,是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技术驱动,正推动全球产业链与经济治理体系深度重构。文章基于技术演进与制度创新双重视角,构建“技术驱动-制度响应”动态模型,系统解构具身智能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具身智能通过产业形态重构、要素配置优化、治理模式创新等路径,与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和产业升级形成动态耦合,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构建。囿于具身智能与自贸试验区的协同效能受技术适配性、制度滞后性、产业协同性等问题制约,提出在自贸试验区构建技术与制度协同实验场、推动数据治理与安全监管创新、系统重构产业升级支撑体系等举措,旨在为自贸试验区在智能技术革命中实现制度创新提供理论支撑与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智能 自贸试验区 制度创新 技术-制度协同 产业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金融监管与金融高质量发展
7
作者 李季刚 刘翔宇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5-101,共7页
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背景下,人工智能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关键性技术力量,如何发挥人工智能的作用成为一个重要议题。选取我国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工智能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显著促... 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背景下,人工智能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关键性技术力量,如何发挥人工智能的作用成为一个重要议题。选取我国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工智能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显著促进了金融高质量发展,且金融监管发挥了显著的机制作用。金融科技能正向调节人工智能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作用。随着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人工智能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呈现边际递增的趋势。金融高质量发展在全国及各地区均存在σ收敛和β收敛,西部地区的收敛速度最快。因此,不仅应该加大人工智能投入力度和提升金融监管水平,还要重视金融科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金融高质量发展 金融监管 金融科技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发展何以促进区域创新:基于虚拟集聚和产业转型升级视角
8
作者 赵超 杨光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83,共13页
人工智能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既集中体现技术迭代演进,又深刻改变创新模式与创新生态。基于2011—2022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探讨人工智能发展对区域创新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发展对区域创新水平有显著正向... 人工智能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既集中体现技术迭代演进,又深刻改变创新模式与创新生态。基于2011—2022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探讨人工智能发展对区域创新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发展对区域创新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具有先增加后减小的门槛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虚拟集聚和产业转型升级是人工智能发展促进区域创新水平的中介影响机制,且两种机制均存在单一门槛,在跨过门槛值后,促进作用分别减弱和增强。人工智能发展对区域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和要素禀赋异质性,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强,在数据资源更丰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更完善的地区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发展 区域创新 虚拟集聚 产业转型升级 要素禀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I赋能教师队伍建设的“裂变—聚合”双机制模型
9
作者 詹泽慧 杨明欢 +2 位作者 张伟春 刘梦彧 邹萱萱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8,79,共10页
教师作为教育变革的核心行动者,其专业发展模式仍面临着个体、群体和区域三个层面的结构性矛盾。生成式人工智能(GAI)在语义理解、策略推演与知识重组方面的优势为破解教师专业发展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基于创新扩散理论构建的GAI赋能... 教师作为教育变革的核心行动者,其专业发展模式仍面临着个体、群体和区域三个层面的结构性矛盾。生成式人工智能(GAI)在语义理解、策略推演与知识重组方面的优势为破解教师专业发展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基于创新扩散理论构建的GAI赋能教师队伍建设的“裂变—聚合”双机制模型,能够较好地解析GAI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底层逻辑:个体层面,其语义建模与策略推演技术可将隐性经验转化为可传播的“创新原子”,触发教师实现教学迭代;群体层面,算法构建的信任网络可打破协作壁垒,促进相互启发和协作创新;区域层面,“牵头—辐射”智能适配机制可使欠发达地区教师数字素养达标率显著提升,破解“数字梯度陷阱”。以广东省“双融双创”项目为例,GAI一方面作为“认知脚手架”,通过“优课解码”消解了教师个体的能力孤岛;另一方面作为“关系耦合器”,通过“和课链反”重构了教师协作网络;还作为“数字平权阀”,通过“千校万课”行动促进了区域资源的均衡发展。基于GAI搭建的“优课裂变—学研聚变—区域协同”路径,为智能时代教师发展的制度设计提供了从工具应用到生态重构的系统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专业发展 “裂变—聚合”双机制模型 创新扩散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深度理解的科学项目式学习:关键特征与实施路径
10
作者 高潇怡 吕雅洁 刘天伟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9,共11页
科学项目式学习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实现有意义科学学习的有效教学方式,强调通过创设契合学生科学学习本质的支持性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亲历真实的科学认识实践、实现科学意义建构的过程中,形成整合性、贯通性的深度科学理解。然... 科学项目式学习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实现有意义科学学习的有效教学方式,强调通过创设契合学生科学学习本质的支持性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亲历真实的科学认识实践、实现科学意义建构的过程中,形成整合性、贯通性的深度科学理解。然而在当前的科学教育实践中,科学项目式学习还存在主题设计缺乏驱动性、内容结构零散、实施过程流程化、学习评价偏重作品呈现等偏差,未能有效实现促进学生深度科学理解的目标。指向深度理解的科学项目式学习应体现情境性、建构性、实践性、协作性和反思性等关键特征。其实施可遵循以下路径:在项目目标设置上,以促进学生对科学的整合性理解为学习目标,并确保目标具有激励性、有意义且可达成;在项目内容上,以真实、有吸引力且具有挑战性的驱动性问题为串联,形成学科知识线与情境故事线的“双螺旋结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丰富的科学实践,为学生搭建支架的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并及时捕捉和调控学生的科学不确定性;在项目评价上,锚定学生的深度理解,设计多元的评价成果,使用形成性评价和反馈,推动指向深度理解的科学项目式学习落地生根,切实助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项目式学习 科学实践 深度理解 驱动性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未来图景、实践路径与风险审思
11
作者 李玉顺 韩梦莹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21,共9页
人工智能正成为加速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驱动力,彰显着引领教育教学变革、提升育人质量、推进因材施教以及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的新潜质。然而,囿于智能技术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仍面临... 人工智能正成为加速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驱动力,彰显着引领教育教学变革、提升育人质量、推进因材施教以及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的新潜质。然而,囿于智能技术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仍面临创新性模式融合构建、变革性实践纵深探索、价值性定位系统厘清以及系统性路径前瞻规划等挑战。研究基于价值理论,对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的元价值、工具性价值和发展性价值进行了学理阐述。在此基础上,从教育强国建设的长期和近中期视角,描绘了“以教育理念为原点,以终身学习为趋向,以育人生态为框架,以关键场景为坐标”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未来图景,进而提出立足教育痛难点突破、关注数据赋能学校变革、重视学生终身学习力培养以及加强教师变革性发展的实践路径,并强调以持续迭代为原则探索、拥抱、驾驭和适应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最后,围绕智能环境、教师素养、技术依赖和伦理安全等潜在风险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深化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方向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人工智能 教育教学创新 素养成长型课堂 变革性教师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差异化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婧 孙凌云 +1 位作者 吴飞 李艳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5,105,共10页
本研究针对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面临的学生需求多样性、知识更新速度、教学规模扩大和核心价值塑造等挑战(简称“4V挑战”),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和认知弹性理论,构建了面向不同学科背景与学习需求(理工农医类、人文社科类和人文艺术类)... 本研究针对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面临的学生需求多样性、知识更新速度、教学规模扩大和核心价值塑造等挑战(简称“4V挑战”),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和认知弹性理论,构建了面向不同学科背景与学习需求(理工农医类、人文社科类和人文艺术类)的差异化教学模式。以浙江大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为试点,采用混合研究方法评估了该模式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该模式在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知识掌握、技术应用能力与跨学科融合素养方面具有显著成效,但在伦理意识培养上仍有进步空间。据此,本研究提出构建发展区递进的多维教学体系、建立智能化教学资源支持系统、完善多维度适应性评价体系、深化伦理教育模块设计等优化策略,旨在系统提升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相关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通识课程 差异化教学模式 最近发展区理论 认知弹性理论 4V挑战 跨学科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洪宇 杜鹏程 李静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50,共18页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试验区”)建设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现有研究未充分考虑制度创新因素,导致对自贸试验区的产出弹性估计存在偏差。将制度创新引入内生增长模型,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双重驱动机制及溢出效...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试验区”)建设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现有研究未充分考虑制度创新因素,导致对自贸试验区的产出弹性估计存在偏差。将制度创新引入内生增长模型,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双重驱动机制及溢出效应,利用文本分析构建制度创新指数,考察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路径与机制。研究发现,后期建设的自贸试验区资本积累效率更高,符合传统“干中学”模型的特点,但其稳态增长率较低,而跨期替代弹性较大。据此建议加快构建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评价体系,提高政府治理与制度创新成果的转化率,加强智能科技、数字技术与平台的引进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试验区 高质量发展 制度创新 技术进步 产出弹性 区域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发展与新质生产力提升: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6
14
作者 何元浪 袁健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1,共11页
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背景下,人工智能作为新型劳动工具的典型代表,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分析人工智能影响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机制,并基于2010—2022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工业机器人数据,利用双向... 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背景下,人工智能作为新型劳动工具的典型代表,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分析人工智能影响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机制,并基于2010—2022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工业机器人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发展能够显著促进新质生产力提升,并且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人工智能主要通过增强创新能力、改善能源效率和提高数字化水平3个渠道促进新质生产力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工智能对新质生产力的带动效应在市场化程度高、技术聚集程度高和产业结构优化水平高的地区更显著。最后,针对发展人工智能、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创设有利于人工智能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搭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加大人工智能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 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政策赋能城市能源效率提升
15
作者 郭家琛 王凤 +1 位作者 刘珊 王东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7,共14页
提升能源效率是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人工智能政策有效契合了新质生产力的新需要和绿色发展的新诉求,对当前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绿色低碳转型至关重要。该研究基于2015—2022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以国... 提升能源效率是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人工智能政策有效契合了新质生产力的新需要和绿色发展的新诉求,对当前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绿色低碳转型至关重要。该研究基于2015—2022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下简称人工智能试验区)的批复构造准自然实验,采用交错双重差分等方法,从政策驱动的视角系统检验了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对城市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能显著提升城市能源效率约7.8%,这一结论经过有效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结合偏离份额分析框架,发现人工智能试验区的空间外溢效应显著提升了全国各城市的能源效率,占直接效应的5‰。②机制检验表明,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可以通过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统筹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绿色创新质量3条路径,实现城市能源效率的提升。③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工智能试验区对100 km范围内城市的能源效率存在虹吸效应,但对250~300 km范围内的城市则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外溢效应。在沿海城市和绿色金融资源较为充裕的城市,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对城市能源效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基于以上结论,建议政府应重视人工智能试验区经验总结与推广,充分释放知识技术外溢红利,发挥制度安排在资源配置、产业升级和绿色创新中的作用;着眼全局统筹区域规划布局,推动绿色金融协同发展。该研究不仅深化了对人工智能政策效应的理解,也为借助智能化手段提升城市能源效率、推动绿色转型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政策 能源效率 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空间外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来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经验证据
16
作者 余少龙 石虹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7,共16页
人工智能政策不仅可以直接促进企业人工智能应用,还能通过推进城市数智化转型间接提升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水平,人工智能应用则可以通过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改善企业ESG表现。以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14—2023年... 人工智能政策不仅可以直接促进企业人工智能应用,还能通过推进城市数智化转型间接提升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水平,人工智能应用则可以通过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改善企业ESG表现。以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14—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发现:人工智能政策实施显著改善了企业ESG表现;人工智能政策通过促进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改善企业ESG表现,其中,人工智能政策通过促进城市智能技术创新、数智产业集聚、数字金融发展提升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水平,人工智能应用通过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信息披露质量提升、管理成本降低改善企业ESG表现;企业数字化战略实施强度和媒体关注度提高对人工智能政策的企业ESG表现改善效应具有强化作用,人工智能政策对非国有企业、规模较小企业、高科技行业企业、非重污染行业企业的ESG表现改善作用更强。因此,应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政策,并重视其宏观效应与微观效应的协同,以人工智能应用推进企业全面转型升级,有效改善企业的ESG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政策 人工智能应用 ESG表现 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数智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与企业ESG表现——基于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
17
作者 张容嘉 李云飞 王乐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83,共12页
契合绿色、可持续新发展的ESG理念日益受到政府、投资机构、企业管理者的关注。如何提升企业ESG表现,内化企业ESG实践的外部性,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给出了新思路。为避免传统渐进DID模型预设偏误、维度诅咒、模型强假定等问题,... 契合绿色、可持续新发展的ESG理念日益受到政府、投资机构、企业管理者的关注。如何提升企业ESG表现,内化企业ESG实践的外部性,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给出了新思路。为避免传统渐进DID模型预设偏误、维度诅咒、模型强假定等问题,充分考虑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本文采用2006~2023年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评估了“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显著提升了企业ESG表现,且分别对企业E表现、S表现、G表现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重设机器学习模型、更换被解释变量、工具变量回归等方法后结论仍然成立。“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主要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和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ESG表现,且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程度高地区、国有企业中提升效应更加显著。本文进而提出大力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依托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发展促进企业ESG表现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ESG表现 双重机器学习 技术升级 数字化转型 新质生产力 上市企业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产业链现代化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18
作者 姬静 刘玮琼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74,共7页
选取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检验人工智能对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正向影响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人工智能可推进产业链现代化,进而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异质性检验发现... 选取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检验人工智能对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正向影响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人工智能可推进产业链现代化,进而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异质性检验发现,人工智能对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及大西南综合经济区更为显著。基于此,应完善人工智能体系建设、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构建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体系,切实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数字经济 高质量发展 产业链现代化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试验田”到“新高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十年发展成就、经验及展望
19
作者 王建 宋琳萍 +1 位作者 李思慧 李秀婷 《国际贸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6-46,60,共12页
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历经十年探索,实现了从政策“试验田”到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战略跃升。文章系统梳理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发展脉络,分别从政策突破、市场规模、数字技术创新和区域效应四个方面总结了十年的发展成就和经验... 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历经十年探索,实现了从政策“试验田”到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战略跃升。文章系统梳理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发展脉络,分别从政策突破、市场规模、数字技术创新和区域效应四个方面总结了十年的发展成就和经验,并分析了发展中面临的现实挑战。基于此,从深化制度创新和监管模式优化、加强国际物流建设降低成本和风险、加速数字化转型构建电商生态体系、对接国际环境标准促进低碳化转型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以期进一步改善跨境电商企业发展环境,引导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强化对外贸易新优势,为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制度创新 数字贸易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变革背景下企业家精神的时代建构
20
作者 张少峰 孙逸飞 +1 位作者 王萌霞 胡文君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2-52,共11页
文章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探究技术变革对企业家精神的塑造与激发效应。研究以2016—2023年中国A股制造业企业为样本,以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方法检验技术变革对企业家精神的激励作用。多重稳健性检验... 文章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探究技术变革对企业家精神的塑造与激发效应。研究以2016—2023年中国A股制造业企业为样本,以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方法检验技术变革对企业家精神的激励作用。多重稳健性检验证实了这一结果的可靠性。机制分析发现,政策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吸收能力和增强人工智能能力三重机制,显著提升企业家契约精神、冒险精神与创新精神。异质性分析表明,高科技企业、国有企业与技术密集型企业更能从技术变革中受益。研究为政府政策优化、企业战略转型及多方协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企业创新 动态能力 政策效应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