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文科背景下教学要素多态融合研究
1
作者 冯丹娃 王琪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1,共6页
“新文科”建设为高校培养专业人才提供了新的理念,随着新文科理念和教育改革不断推进,跨学科交流、凝聚多学科的智慧和力量逐渐成为社会共识。结合新文科背景下人文社会学科融通整合的课程建设要求,基于新文科建设的契机,从教学资源、... “新文科”建设为高校培养专业人才提供了新的理念,随着新文科理念和教育改革不断推进,跨学科交流、凝聚多学科的智慧和力量逐渐成为社会共识。结合新文科背景下人文社会学科融通整合的课程建设要求,基于新文科建设的契机,从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媒介、学习路径等五个方面对教学要素进行阐释,并通过多态融合概念的界定,将新文科多态融合的教学要素模型进行构建,探究适合新文科发展要求的新的教学全过程重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新文科多态融合教学模式的新保障。从该视角进行研究能够进一步体现新文科教育教学理念学科育人、课程育人的理性价值,为教育教学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进而培养符合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文科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多态融合 教学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技术、艺术抑或其他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家军 何心玥 杨舒迪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8-56,共9页
关于“教学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思考是对教学本质的再认识。无论是把教学视为技术还是艺术,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能将教学与其等同。把教学视为技术,教学容易沦为精准控制的预期操作,失去对人的发展的整体关怀,师生成了“单向度的人”... 关于“教学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思考是对教学本质的再认识。无论是把教学视为技术还是艺术,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能将教学与其等同。把教学视为技术,教学容易沦为精准控制的预期操作,失去对人的发展的整体关怀,师生成了“单向度的人”;把教学视为艺术,容易导致学生主体失语,教学实践乱象频发,教学方向陷入迷茫。教学源于生命、立于生命、循于生命、达于生命,所以教学应该是促进师生生命成长的过程。通过教学更好地促进教学主体的生命成长,应确定教学的生命价值取向,注重教学主体的生命彰显,关注教学内容的生活场域,注重教学过程的生命生成,唤起教学评价的生命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技术 艺术 生命 生命成长 生命价值取向 生命彰显 生命生成 生命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技术规训到艺术升华:智能时代教学审美的审思
3
作者 郭文良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4-62,共9页
作为一项崇高且神圣的事业,教学具有重要的审美品性。教学审美是师生双方在教学中体验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智能时代的教学审美,对于唤醒个体的审美自觉、提升教学品质、深化教学改革等具有重要价值。然而,智能时代的教学审美也... 作为一项崇高且神圣的事业,教学具有重要的审美品性。教学审美是师生双方在教学中体验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智能时代的教学审美,对于唤醒个体的审美自觉、提升教学品质、深化教学改革等具有重要价值。然而,智能时代的教学审美也存在被技术规训的隐忧,表现为技术至上的教学思维、虚拟现实的教学情境、流程固化的教学模式、算法偏误的教学评价,使教学陷入“唯技术论”的陷阱,导致教学审美的异化。从美学视角审视,艺术升华理应成为智能时代教学审美的价值转向。智能时代教学审美的实现,需要捍卫教学的审美旨趣,回归教学的育人本真;深化教学的艺技融通,打造教学的艺术之美;凸显教学的真实情境,丰盈教学的审美体验;激发教学想象力,拓宽教学的审美空间;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促进教学的审美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教学审美 技术规训 教学艺术 艺技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课程融合及路径探析
4
作者 纪德奎 史小竹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56-59,共4页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是国际中文师资培养的主要渠道。当前,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课程融合包括文文融合、文技整合、文理交叉、文工融通四种类型。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课程融合的路径可以是:需求导向形成层级式文文融合课程,多元协同...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是国际中文师资培养的主要渠道。当前,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课程融合包括文文融合、文技整合、文理交叉、文工融通四种类型。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课程融合的路径可以是:需求导向形成层级式文文融合课程,多元协同构建高效能文技整合课程,院校本位设置“套餐式”文理交叉课程,智能配套打造新精尖文工融通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 专业硕士课程 融合 文文融合 文技整合 文理交叉 文工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的力量:解读档案展览设计中技术与内容的融合之道 被引量:5
5
作者 杜文飞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5,共5页
本文从中心思想、新技术应用与内容的融合三个角度,探讨了档案展览设计的发展趋势。文章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以及对当前存在的偏见进行检视,阐述了技术与内容相辅相成、双轮驱动、共同推动档案展览设计成功的观点;提出了将... 本文从中心思想、新技术应用与内容的融合三个角度,探讨了档案展览设计的发展趋势。文章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以及对当前存在的偏见进行检视,阐述了技术与内容相辅相成、双轮驱动、共同推动档案展览设计成功的观点;提出了将技术和内容以及背后的中心思想或主题视为档案展览设计的“双核”思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展览 环境艺术 技术应用 内容呈现 创新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演艺与科技融合下艺术管理的理念提升与策略创新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瑞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1,共7页
伴随着以数字技术为主体的高新科技的发展和运用,演艺与科技的融合已成为重要的艺术活动和艺术现象,同时也对演艺管理提出了诸多课题,要求对其不断改革创新。当下,演艺管理活动中出现了管理对象的变化和管理方式的演变,同时也在运行机... 伴随着以数字技术为主体的高新科技的发展和运用,演艺与科技的融合已成为重要的艺术活动和艺术现象,同时也对演艺管理提出了诸多课题,要求对其不断改革创新。当下,演艺管理活动中出现了管理对象的变化和管理方式的演变,同时也在运行机制管理、内容管理、人员管理、受众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瓶颈,对演艺管理造成困扰。推进演艺管理的健康发展,既要深化提升技术管理理念、内容管理理念、运营管理理念等,同时还要在管理策略上进行创新研究:促动艺术、科技与文化元素的融通;推进技术与人、环境内涵的互渗;统筹经济、技术与人力资源的共享;强化大众、市场与艺术属性的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艺管理 演艺与科技融合 艺术管理 管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时尚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多元化发展研究
7
作者 李正 叶青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2,共5页
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丝绸时尚是一种材料、一种纹样形式呈现,更是一代代中国人技术实践和文化创造的智慧凝结。信息时代万物互联,丝绸时尚艺术的样貌和审美形态日趋多元化,与科技融合发展,释放新活力。论文分析丝绸时尚艺术与... 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丝绸时尚是一种材料、一种纹样形式呈现,更是一代代中国人技术实践和文化创造的智慧凝结。信息时代万物互联,丝绸时尚艺术的样貌和审美形态日趋多元化,与科技融合发展,释放新活力。论文分析丝绸时尚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必然性,阐释其主要表现形式,从艺术审美和物质材料双重维度系统分析丝绸时尚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现状,探究丝绸时尚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多样性发展道路,为丝绸时尚艺术融入科技产业发展及其设计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艺术 科技融合 审美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融合视域下数学课程与教学研究——以数学D类课程“美术中的数学”为对象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亚琼 陈波 徐文彬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3,共6页
跨界与融合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设置了“美术中的数学”选修课程,这是数学与美术两门学科跨界融合的体现.数学和美术融合下的数学学习,应基于数学学科特点,在学科交叠的范围内设计活动,关... 跨界与融合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设置了“美术中的数学”选修课程,这是数学与美术两门学科跨界融合的体现.数学和美术融合下的数学学习,应基于数学学科特点,在学科交叠的范围内设计活动,关注知识结构的联结和迁移,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借助真实情境为背景,削弱学科间的刚性边界,实现数学和美术间的相互统整,旨向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数学学科知识主导美术知识为辅下,形成教育合力,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基于此,研究聚焦“美术中的数学”课程理念与目标,分析课程内容的安排,进而对其进行教学思考:基于数学与美术的知识关联,设计真实情境;收集美术作品案例,系统设计评价任务;以增值评价为导向,关注作业设计;以学科融合育人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融合 “美术中的数学” 课程与教学研究 跨学科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构建科技人文共同体 被引量:2
9
作者 何宁 赵思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1-101,共11页
数智时代下如何使科学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促进科技向善、向好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人文为科技赋值,科技为人文赋能,二者融合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语言文学作为人类文明的“根”... 数智时代下如何使科学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促进科技向善、向好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人文为科技赋值,科技为人文赋能,二者融合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语言文学作为人类文明的“根”与“魂”,其规范性、引领性和媒介性功能指引着数智技术进一步融入人类生活。而人文社科也需要借助科技力量,重新认识新时期知识生产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实践,以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姿态积极调适知识体系的内部结构和外在架构。推动科技人文命运共同体构建,是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格局持续动荡和人类社会转型变革背景下时代之问的有力回应,也是对中国新文科自主知识体系的积极探索。高品质学术期刊的引领与青年学者的智慧支持为推进科技人文命运共同体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人文命运共同体 数字化与智能化 新文科 自主知识体系 一流期刊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融合下科技艺术在智慧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伟 赵建府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502-510,共9页
目的深入调查全龄层次的人群对智慧城市公共空间的态度,为未来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实际可行的建议,推动城市发展朝着更为包容、互动和可持续的方向迈进。方法首先,通过实地调查收集的数据,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和行为特点,提出相应... 目的深入调查全龄层次的人群对智慧城市公共空间的态度,为未来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实际可行的建议,推动城市发展朝着更为包容、互动和可持续的方向迈进。方法首先,通过实地调查收集的数据,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和行为特点,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其次,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虚拟现实(VR)呈现技术等,以实现空间的可视化、模拟和交互;最后,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和智能管理,提供更加便捷、安全和舒适的环境。结果智慧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和能力,创造出适应全龄段的、安全、舒适、便捷、有趣且具有社交互动性的公共空间。结论全龄友好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公共空间设计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软件,以实现空间的智能化和人性化。通过深入解析相关技术,可以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创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文化融合 科技艺术 公共空间设计 全龄友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一体化构建 被引量:13
11
作者 邹虹 欧剑 +1 位作者 胡郁 李莹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5-127,143,共4页
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属于一门新的学科,同时又具有文理交叉型特色,不同学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很大的差别,那么,对于理工学科背景下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应该采取怎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课程应该进行怎样的设置,才能充分利... 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属于一门新的学科,同时又具有文理交叉型特色,不同学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很大的差别,那么,对于理工学科背景下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应该采取怎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课程应该进行怎样的设置,才能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同时培育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针对以上问题,本篇论文通过对不同类型高校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查比较研究,同时对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提出了理工学科背景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教育的新思路,即"实验、实习、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一体化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体艺术 实践教学 课程设置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工融合、虚实一体”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体系构建 被引量:24
12
作者 王建华 李本建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1-204,共4页
以国家系列政策为出发点,阐述了"艺工融合、虚实一体"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建设背景和意义,从环境设计、数字艺术设计和产品设计与工艺3个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分析了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框架。实践表明,"艺工融合、虚... 以国家系列政策为出发点,阐述了"艺工融合、虚实一体"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建设背景和意义,从环境设计、数字艺术设计和产品设计与工艺3个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分析了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框架。实践表明,"艺工融合、虚实一体"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有利于设计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工融合 虚实一体 实践教学 艺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科跨专业综合集成实验教学模式创新与探索——以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为例 被引量:34
13
作者 杨积堂 张宝秀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6,10,共4页
"跨专业综合集成实验教学模式",是指在同一情景下,组织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运用不同的专业知识,展开不同角度的实验活动,促进专业实验相互融合,培养学生协作能力。该文主要就"跨专业综合集成实验教学模式"的创设背... "跨专业综合集成实验教学模式",是指在同一情景下,组织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运用不同的专业知识,展开不同角度的实验活动,促进专业实验相互融合,培养学生协作能力。该文主要就"跨专业综合集成实验教学模式"的创设背景、实验项目、保障措施、运行效果等进行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文科专业 综合集成 实验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综合,文理交融——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核心教学理念阐释之一 被引量:12
14
作者 韩建业 朱科蓉 杨积堂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14,共4页
"人文综合、文理交融,学以致用、实践育人"是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核心教学理念,其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文科中心主要通过引入"五类型"实验方法、创设"三层次"实验课程、开发实验... "人文综合、文理交融,学以致用、实践育人"是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核心教学理念,其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文科中心主要通过引入"五类型"实验方法、创设"三层次"实验课程、开发实验项目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等多种途径来实现这一理念。在该教学理念指导下,不仅提高了文科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还提升了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综合 文理交融 实验教学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建设:创设时尚和艺术“艺工融合”的优势 被引量:16
15
作者 周星 贾荣林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119-126,共8页
本文通过对话形式,全面展示了北京服装学院的特色优势,凸显了其创设时尚及“艺工融合”的独特观念与办学实施特色,在梳理基于北京服装学院的既有优势,探索自我发展的道路中,也触及无形中对当下新文科建设的一种有力呼应。北京服装学院... 本文通过对话形式,全面展示了北京服装学院的特色优势,凸显了其创设时尚及“艺工融合”的独特观念与办学实施特色,在梳理基于北京服装学院的既有优势,探索自我发展的道路中,也触及无形中对当下新文科建设的一种有力呼应。北京服装学院确立了立足北京,积极融入国家的发展战略,不仅主动参与北京时尚之都、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建设,而且在服务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中亦发挥了办学优势,做出了独特贡献。学校注重开放式人才培养,形成了“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艺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管理教育相结合,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水平特色大学人才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服装学院 办学特色 艺工融合 新文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文科专业群的动态开放实践教学平台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守合 陈翠丽 +1 位作者 杨煦 逯燕玲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63-268,共6页
当今社会迫切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这使高校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的趋势日益增强。应用型文科专业群通过开展综合实验教学,锻炼学生的团队交流合作能力,促进学科间交叉融合。这不仅要有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专业人... 当今社会迫切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这使高校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的趋势日益增强。应用型文科专业群通过开展综合实验教学,锻炼学生的团队交流合作能力,促进学科间交叉融合。这不仅要有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要有支撑文科专业群综合实践教学的动态开放的实践教学平台。校内不仅要建设模块化文科公共实验平台,还要建设以专业工作室为主要形式的实景式实践基地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创业实践基地;"产学研结合、校政企合作"建立稳定的、长期的、覆盖文科专业群的校外实践基地,发挥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科专业群 实践教学平台 专业工作室 产学研一体化 网络虚拟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国术馆武术教学模式及启示 被引量:13
17
作者 麻晨俊 汤卫东 高亮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8-65,共8页
挖掘历史、探究本土经验以观照当下是研究武术教育问题的重要理路。对中央国术馆"打练结合"武术教学模式的思想渊源与开展基础、教学实施及其成效进行研究发现:中央国术馆通过贯彻和实施"打练结合"教学模式为中国... 挖掘历史、探究本土经验以观照当下是研究武术教育问题的重要理路。对中央国术馆"打练结合"武术教学模式的思想渊源与开展基础、教学实施及其成效进行研究发现:中央国术馆通过贯彻和实施"打练结合"教学模式为中国近现代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武术人才,成为中国学校武术专业教育的开拓者;囿于强种救国的时代背景,该馆"打练结合"武术教学模式未能有效探索武术教育的"技外之理"。从中央国术馆"打练结合"武术教学模式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表演"和"技击"应成为武术专业教育术科教学的"一体两翼";从"打练结合"到"打练融合"方能实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重视"打练融合"技外之理籍以落实武术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国术馆 武术教学模式 武术专业教育 打练结合 打练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虚拟仿真技术在文科实验教学中的社会意义 被引量:10
18
作者 纪芳 于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4-186,共3页
以大连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为例,阐述了虚拟仿真技术在文科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社会意义,认为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能够通过设置类似的实验环境和营造逼真的实践氛围来优化学生的亲身操作感受,彰显"以人为... 以大连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为例,阐述了虚拟仿真技术在文科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社会意义,认为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能够通过设置类似的实验环境和营造逼真的实践氛围来优化学生的亲身操作感受,彰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理念;同时还能更好地巩固学生已有的理论基础,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兼具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对于高校实验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技术 文科实验教学 实验室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技术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系统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傲冰 黄华明 王萍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7-140,共4页
在当前高校重视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新趋势下,构建标准化、规范化和高效性的实践性教学管理系统已迫在眉睫,研究和开发基于网络技术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系统势在必行。该系统的投入使用,将改变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它具有信息量大、... 在当前高校重视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新趋势下,构建标准化、规范化和高效性的实践性教学管理系统已迫在眉睫,研究和开发基于网络技术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系统势在必行。该系统的投入使用,将改变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它具有信息量大、教学指导时间灵活、管理规范等特点。它将为教师、学生、企业搭起沟通的桥梁,提供宽广的展示平台,是解决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管理难题的有效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设计 网络技术 信息化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科学、教学技术、教学艺术三位一体中端论——视点结构教学原理及其技术系统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赵伶俐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9-94,共6页
教学技术是教学科学和教学艺术的中端或中介、桥梁。历经十年多项相关课题的研究,我们从中外古典和现当代经典教学理论以及前沿科学理论中发现了共同含有的"点—结构"特质,结合各级各类各科教学的实际教学行为,提炼出了具有... 教学技术是教学科学和教学艺术的中端或中介、桥梁。历经十年多项相关课题的研究,我们从中外古典和现当代经典教学理论以及前沿科学理论中发现了共同含有的"点—结构"特质,结合各级各类各科教学的实际教学行为,提炼出了具有普适通用性的"视点结构教学"理论,并对这一理论的教学行为亦即教学技术转化,以及"视点结构教学技术系统"的构成进而"审美化视点结构教学"等,进行了精心研究。对于各级各类各科教学设计和教学操作常态模式的建立,在追求教学基本效率之上实现教学创新,教师教学行为的系统诊断、评价、指导、培训等等方面,都具有切实可行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科学 教学技术 教学艺术 视点结构教学 教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