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存储的关键技术:编码、纠错、随机访问与安全性
1
作者 徐怀胜 石晓龙 +1 位作者 刘晓光 徐苗苗 《合成生物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76,共20页
DNA信息存储是一种利用DNA分子作为数据载体的新型存储技术,通过合成特定序列的DNA来编码信息,并通过测序技术实现数据的读出。相比于传统的磁性、光学和电子存储介质,DNA存储在存储密度、数据保存时间和能源效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且... DNA信息存储是一种利用DNA分子作为数据载体的新型存储技术,通过合成特定序列的DNA来编码信息,并通过测序技术实现数据的读出。相比于传统的磁性、光学和电子存储介质,DNA存储在存储密度、数据保存时间和能源效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且不易受电磁干扰的影响。随着全球数据总量的猛增,DNA存储以其高效的存储能力、潜在的低维护成本和易于合成的化学特性,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DNA存储的基本流程,然后综述了DNA信息存储涉及的关键技术,尤其是编码策略、纠错技术、随机访问及DNA信息加密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当前DNA存储技术的发展现状和主要挑战,如高成本、写入和读取速度慢等问题,并提出了可能的技术改进方向。并展望了DNA存储未来的发展前景,强调其在大数据时代的潜在应用和革命性影响,指出了实现商业化应用所需解决的关键技术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信息存储 dna合成 信息编码 dna纳米技术 合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存储系统中的数据写入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宣梁 李青婷 王飞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5-1141,共17页
世界的数字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但与此同时,史无前例的数据激增使得信息存储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随着全球数据总量的指数级增长,传统存储介质将无法满足数字化带来的存储需求。使用DNA分子作为基本载体的信息存储展现出高... 世界的数字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但与此同时,史无前例的数据激增使得信息存储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随着全球数据总量的指数级增长,传统存储介质将无法满足数字化带来的存储需求。使用DNA分子作为基本载体的信息存储展现出高存储密度、低维护成本和易于化学修饰等独特优势。DNA存储主要包括编码、写入、保存、检索、读取和解码六个主要步骤,其中数据的写入是实现DNA存储功能的基础。本文首先介绍DNA存储系统中体外写入数据的策略方法,主要分为将数据写入DNA序列和写入DNA结构两个部分,接着概述体内写入数据技术的发展,最后将讨论DNA存储系统中数据写入面临的写入成本高、写入速度慢等挑战,并对大规模合成高纯度DNA、改进生物酶等具有前景的应用技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存储 dna合成 核酸序列 dna纳米技术 框架核酸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乙素对小鼠免疫功能、腹水型肝癌细胞DNA合成和存活率的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力生 王勤 +2 位作者 郑荣梁 孙晓菲 张龙弟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5-59,共5页
五味子乙素200或400mg/kg 腹腔注射,能显著提高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血清溶血素的含量,对腹水型肝癌细胞 DNA 合成的半抑制剂量为81μg、mL.其抑制机理为干扰了 DNA 的代谢,而不损伤 DNA 的模板.五味子乙素200mg/kg 连续或隔日腹腔... 五味子乙素200或400mg/kg 腹腔注射,能显著提高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血清溶血素的含量,对腹水型肝癌细胞 DNA 合成的半抑制剂量为81μg、mL.其抑制机理为干扰了 DNA 的代谢,而不损伤 DNA 的模板.五味子乙素200mg/kg 连续或隔日腹腔注射.能显著提高移植腹水型肝癌小鼠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乙素 肝癌 癌细胞 dna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模板诱导针状CdS纳米粒子的形成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霞 靳健 +7 位作者 杨文胜 郭中满 江林 杨百全 徐力 魏莉 李铁津 郑大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1115-1117,共3页
Monolayer of octadecylamine(ODA) and salmon sperm DNA or salmon sperm DNA-Cd complex were studied on air-water interface by π-A isotherm. After being co-transferred onto substrates by Langmuir-Blodgett technique, a... Monolayer of octadecylamine(ODA) and salmon sperm DNA or salmon sperm DNA-Cd complex were studied on air-water interface by π-A isotherm. After being co-transferred onto substrates by Langmuir-Blodgett technique, 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 measurements show the DNA molecules are packed into lines in the film, due to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ODA and DNA molecules. By exposing the ODA and DNA-Cd complex LB film to H2S, needle-like CdS nanoparticles were formed along the DNA lines as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 Electron diffraction(ED) image indicates that the so prepared needle-like CdS is a new kind of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模板合成 模板剂 纳米粒子 针状硫化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体细胞胚发生中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动态 被引量:31
5
作者 崔凯荣 王晓哲 +1 位作者 陈雄 王亚馥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09-214,共6页
用普通小麦的幼胚在N6B5MSⅠ培养基上诱导出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将这两种愈伤组织分别转至N6B5MSⅡ培养基后,胚性愈伤组织形成许多体细胞胚,非胚性愈伤组织形成不定苗。胚性愈伤组织转入N6B5MSⅡ培养基后,第2... 用普通小麦的幼胚在N6B5MSⅠ培养基上诱导出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将这两种愈伤组织分别转至N6B5MSⅡ培养基后,胚性愈伤组织形成许多体细胞胚,非胚性愈伤组织形成不定苗。胚性愈伤组织转入N6B5MSⅡ培养基后,第2~4d形成胚性细胞,二细胞、四细胞原胚,8d后,则以多细胞原胚为主,12~24d后,可见球形胚和梨形胚,26d后则多为成熟胚。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液体闪烁计数技术结合核酸、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研究了以小麦(TriticumaestivumL.)幼胚为外植体诱导产生体细胞胚的发生、发育过程中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动态。发现RNA、蛋白质的合成分别在胚性愈伤组织培养后的第4和第8d就达到高峰,DNA的合成也明显增加,但变化平缓。而非胚性愈伤组织中的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速率远远低于胚性愈伤组织。加入抑制剂后,不仅抑制了核酸、蛋白质的合成,同时也抑制了胚性愈伤组织的生长和体细胞胚的发生、发育,加入时间越早,抑制效应越明显。可见,DNA、RNA和蛋白质是体细胞胚发生、发育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体细胞胚胎发生 dna RNA 蛋白质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藻红蛋白介导的光敏反应对DNA分子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冠武 王广策 +1 位作者 李振刚 曾呈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21-624,共4页
藻红蛋白 (phycoerythrin ,PE)是海藻中的重要捕光色素蛋白 ,具有强荧光性 ,易溶于水 .在藻体内能将捕获的光能传递给光合反应中心 ;在体外则能将光能传递给周围环境中的氧分子 ,产生如单线态氧等活性氧组分 ,可用来介导光动力效应治疗... 藻红蛋白 (phycoerythrin ,PE)是海藻中的重要捕光色素蛋白 ,具有强荧光性 ,易溶于水 .在藻体内能将捕获的光能传递给光合反应中心 ;在体外则能将光能传递给周围环境中的氧分子 ,产生如单线态氧等活性氧组分 ,可用来介导光动力效应治疗癌症 .将纯化的藻红蛋白加入到瘤细胞培养基中 ,数小时后 ,采用 488nm波长的氩离子激光辐照 ,MTT法检测细胞存活数 ,计算细胞存活率 .3H TdR掺入实验观察细胞DNA的合成 .结果表明 ,藻红蛋白介导的光动力反应能够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并杀伤癌细胞 .随着藻红蛋白浓度增加 ,DNA合成下降 ,瘤细胞存活率降低 .将藻红蛋白加入到 pUC18质粒溶液中 ,随之进行激光辐照 ,琼脂糖电泳结果可见 pUC18构象由超螺旋 (supercoiled)向带切口的环形构象 (relax)转换 .结果提示 :通过改变或影响DNA构象 ,抑制细胞DNA合成可能是藻红蛋白介导肿瘤光动力治疗的途径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红蛋白 肿瘤光动力治疗 dna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UV-B辐射对大豆胚轴DNA损伤、修复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强维亚 汤红官 +2 位作者 侯宗东 安黎哲 王勋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52-856,共5页
大气平流层臭氧层减薄引起到达地表的 UV- B辐射增强。为探讨在增强 UV- B辐射下植物细胞 DNA的损伤修复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利用 3H- Td R掺入法 ,研究了在 8.2 2 k J/(m2 d)和 12 .4 2 k J/(m2 d) U V- B辐射 (相当于兰州地区大气平... 大气平流层臭氧层减薄引起到达地表的 UV- B辐射增强。为探讨在增强 UV- B辐射下植物细胞 DNA的损伤修复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利用 3H- Td R掺入法 ,研究了在 8.2 2 k J/(m2 d)和 12 .4 2 k J/(m2 d) U V- B辐射 (相当于兰州地区大气平流层臭氧减薄约 12 %和 2 0 % )胁迫下 ,大豆胚轴细胞 DNA合成和非按期合成 (UDS)变化 ,并测定了胚轴蛋白质含量变化 ,结果显示 ,UV- B辐射导致 DNA损伤 ,并诱导了 DNA损伤的修复 ,胚轴细胞 UDS效应增强 ,U DS指数增大。低 UV- B辐射强度下 ,胚轴蛋白质含量增加 ,可能是 U V- B诱导了一些与抗性有关的基因表达 ,导致一些新的与抗性有关的蛋白质合成 ;在高强度 UV- B辐射下 ,U DS指数与低强度辐射下无显著差异 (P=0 .0 5 ) ,但蛋白含量较低强度辐射下显著下降 (P=0 .0 5 ) ,说明高强度 UV- B辐射加重了 DNA损伤 ,而修复并未加强 ,并且高强度辐射抑制基因的正常表达和蛋白质合成。这些蛋白质的合成可能与大豆对 UV- B辐射的抗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紫外线-B 辐射 dna损伤修复 dna非按期合成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鼠心脏成纤维细胞DNA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徐琳 李志梁 +6 位作者 赵连友 刘映峰 李公信 丁明学 赵一俏 傅强 赵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5-207,213,共4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Sim)对新生SD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s)DNA合成的影响及甲羟戊酸(MVA)的干预效应。方法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新生SD大鼠CFs,以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测定DNA合成,观察不同浓度Sim及MVA分别作用不同时间...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Sim)对新生SD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s)DNA合成的影响及甲羟戊酸(MVA)的干预效应。方法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新生SD大鼠CFs,以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测定DNA合成,观察不同浓度Sim及MVA分别作用不同时间对CFsDNA合成功能的影响。结果 (1)CFs的3H-TdR掺入率随着Sim干预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10-6和10-5mol/L Sim组的3H-TdR掺入率分别为(1175±202.66)、(771±164.86)cpm/2000细胞,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8±204.32)cpm/2000细胞(均P<0.01);(2)10-5mol/L Sim作用CFs 6、12、18、24、30、36、42、48 h, 随着Sim作用时间的延长,CFs的3H-TdR掺入率呈递减趋势,与时间呈明显的负相关(r=-919,P<0.01);(3)CFs的3H-TdR 掺入率随着MVA干预浓度的增加呈进行性上升,其中10-4、10-3 mol/L MVA+10-5 mol/LSim组3H-TdR掺入率分别为 (1612±308.57)、(1995±353.83)cpm/2000细胞,显著高于对照10-5mol/L Sim组的(771±164.86)cpm/2000细胞(P<0.01); (4)10-3 mol/L MVA分别作用CFs 6-48 h,CFs的3H-TdR掺入率随着MVA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呈明显的正相关(r=0.968,P<0.01)。结论 Sim呈浓度-时间依赖方式抑制CFs DNA的合成且可被MVA拮抗,提示Sim可抑制CFs 增殖,延缓心肌纤维化,其作用可能通过MVA途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甲羟戊酸 心脏成纤维细胞 dna合成 心肌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计算机:原理、进展及难点(Ⅱ)计算机“数据库”的形成——DNA分子的合成问题 被引量:13
9
作者 许进 黄布毅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83-1591,共9页
基于生化反应机理的DNA计算机模型引起了科学领域内许多不同学科学者们的关注与兴趣.DNA计算已经成为国际科学研究前沿领域内的一个新热点.DNA计算机的研制需要诸如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化学、信息科学、微电子技术、激... 基于生化反应机理的DNA计算机模型引起了科学领域内许多不同学科学者们的关注与兴趣.DNA计算已经成为国际科学研究前沿领域内的一个新热点.DNA计算机的研制需要诸如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化学、信息科学、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以及控制科学等许多学科的共同协作攻关.作者以系列文章的形式拟对DNA计算机的基本原理、研究进展、DNA计算的模型以及当前研究中的难点给予研讨.该文属第二篇,重点讨论DNA计算机研制中DNA分子的合成问题.DNA分子的合成问题不仅是DNA计算中生物操作过程首先要处理的问题,而且是DNA计算机研制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为最终实用化的DNA计算机应是一种全自动化的.如何将DNA分子的合成过程与编码、其它生化操作自动地衔接起来是全自动化DNA计算机当前研究的关键难题.若要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必须很熟悉有关DNA分子合成的基本原理以及合成技术.这也是该文的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计算 dna分子的合成 化学合成 基因合成 POA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羰基丙酸(芳甲酰基)腙二(2,4-二氯苄基)锡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热稳定性及与DNA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冯泳兰 郑建华 +5 位作者 蒋伍玖 谭宇星 庾江喜 张志坚 张复兴 邝代治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767-2774,共8页
在含水甲苯中,2,4-二氯苄与锡粉反应合成了二(2,4-二氯苄基)二氯化锡,将其分别与2-羰基丙酸(苯甲酰基)腙及2-羰基丙酸(水杨酰基)腙反应,合成了2个取代苄基锡配合物(C2、C3),配合物C2和C3通过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IR、UV-Vis等表... 在含水甲苯中,2,4-二氯苄与锡粉反应合成了二(2,4-二氯苄基)二氯化锡,将其分别与2-羰基丙酸(苯甲酰基)腙及2-羰基丙酸(水杨酰基)腙反应,合成了2个取代苄基锡配合物(C2、C3),配合物C2和C3通过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IR、UV-Vis等表征,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了2个有机锡配合物的分子结构,结构分析表明,锡与配位原子形成变形五角双锥构型的双核有机锡配合物,分子以Sn2O2四元环为中心对称。热分析结果表明,在空气氛下,配合物C2在121℃、C3在128℃以下可稳定存在;在Tris-HCl缓冲溶液中,以EB做为荧光探针,用荧光光谱法初步研究了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与鲱鱼精DNA作用是插入结合与静电结合共同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锡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热稳定性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态和DNA合成对基底膜周期性应变的响应 被引量:8
11
作者 卢晓 王红兵 +4 位作者 黄岂平 王远亮 秦健 蔡绍皙 张西正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 :探索基底膜伸张应变与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和重排的关系 ,了解融合和非融合细胞生长状况对应力作用的响应。方法 :应用自行研制的基底膜伸张装置 ,模拟生理状况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受到的二维拉伸应变 ,通过基底膜伸张的单向... 目的 :探索基底膜伸张应变与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和重排的关系 ,了解融合和非融合细胞生长状况对应力作用的响应。方法 :应用自行研制的基底膜伸张装置 ,模拟生理状况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受到的二维拉伸应变 ,通过基底膜伸张的单向循环加载方式 ,使膜上生长的细胞变形 ,结合显微形态观测 ,计算机图象处理 ,[甲基3 氢 ]胸腺嘧啶核苷 (3 H TdR)掺入实验 ,综合考查应变对VSMC形态变化和DNA合成的影响。结果 :(1)加载 30′ 6h细胞铺展面积进行性增加 ,6~ 2 4h细胞铺展面积缩小 ;②非融合生长的细胞随细胞增殖和加载时间延长 ,细胞排布处于调整变化中 ;③融合生长的细胞 ,加载 10h后 ,细胞排布趋于稳定并呈平行排列 ,且有舒缩活动 ;④与对照组比较加载 2 4h3 H TdR掺入明显升高。结论 :未融合生长的细胞对应变刺激的响应以细胞增殖为主 ,融合生长的细胞对应变刺激的响应以细胞重排为主 ,并表现组织特异功能一收缩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张应变 血管平滑肌细胞 dna合成 基底膜周期性应变 细胞重排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凌草甲素对大鼠肺及肝原代细胞非程序DNA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胜利 张巧 +2 位作者 宋爱云 宫亚欧 张谭沐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5-416,共2页
目的 :探讨冬凌草甲素的抗突变作用。方法 :用大鼠肺及肝原代细胞非程序DNA合成 (UnscheduledDNASynthesis,UDS)实验检测冬凌草甲素对UDS的影响。结果 :冬凌草甲素可明显地抑制诱变剂诱导的UDS水平 ,尤其是对盐酸氮芥 (NH2 ·HCl)... 目的 :探讨冬凌草甲素的抗突变作用。方法 :用大鼠肺及肝原代细胞非程序DNA合成 (UnscheduledDNASynthesis,UDS)实验检测冬凌草甲素对UDS的影响。结果 :冬凌草甲素可明显地抑制诱变剂诱导的UDS水平 ,尤其是对盐酸氮芥 (NH2 ·HCl)诱导肝原代细胞UDS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P <0 .0 1) ,其抑制率达 73 8%。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甲素 程序外dna合成 抗突变 原代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近红外试剂的合成及其现场二聚体与DNA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郑洪 李东辉 +2 位作者 吴敏 陈秋影 许金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1026-1030,共5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近红外阴离子染料,并对其水溶液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存在下的吸收及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TAB与该近红外阴离子染料形成离子缔合物而使阴离子染料的荧光强度降低,当CTAB的浓度进一步... 合成了一种新型近红外阴离子染料,并对其水溶液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存在下的吸收及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TAB与该近红外阴离子染料形成离子缔合物而使阴离子染料的荧光强度降低,当CTAB的浓度进一步加大时,其胶束前预聚集促使该染料形成非荧光二聚体,导致荧光急剧猝灭.当CTAB浓度大于临界浓度时,染料二聚体解离,染料单体增溶于胶团中形成高量子产率荧光体且最大发射波长从795nm红移至812nm.对该近红外阴离子染料在CTAB的分子胶束前预聚集过程中现场形成的弱荧光二聚体作为一种双螺旋DNA的荧光测定探针的可行性做了初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荧光检测 试剂 染料 CTAB dna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杨酰腙配体的二丁基锡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热稳定性及与DNA相互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郑建华 刘俊 +7 位作者 肖尧 戴玲林 李海洋 谭宇星 冯泳兰 蒋伍玖 庾江喜 邝代治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2-569,共8页
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与二丁基氧化锡反应,合成了二丁基锡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配合物,经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IR、UV-Vis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手段表征分子结构,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四方晶系,锡与配位原子形成变形五角双... 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与二丁基氧化锡反应,合成了二丁基锡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配合物,经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IR、UV-Vis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手段表征分子结构,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四方晶系,锡与配位原子形成变形五角双锥构型的双核有机锡配合物,分子以Sn2O2四元环为中心对称。热分析结果表明,在空气氛下,配合物在103℃以下可稳定存在;研究了配合物在近生理条件下与DNA的相互作用,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法及粘度法研究了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与鲱鱼精DNA作用方式为插入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锡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热稳定性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DNA对小鼠自身DNA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唐孝礼 许实波 周永红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25-127,共3页
采用骨髓有核细胞微核率测定法,检测小鼠服用鲤鱼精巢DNA后,60Co-γ射线对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损伤的严重程度,结果表明,小鼠每天每千克体质量灌胃鲤鱼精巢DNA100mg,连续15d,可使总剂量6Gy的60Co-γ射... 采用骨髓有核细胞微核率测定法,检测小鼠服用鲤鱼精巢DNA后,60Co-γ射线对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损伤的严重程度,结果表明,小鼠每天每千克体质量灌胃鲤鱼精巢DNA100mg,连续15d,可使总剂量6Gy的60Co-γ射线致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微核发生率减少47.2%(P<0.001);采用全血UDS测定法,检测小鼠血细胞DNA受紫外线损伤后的修复速度,结果表明,小鼠每天每千克体质量灌胃鲤鱼精巢DNA30mg,连续3个月,其全血UDS增加40.02%(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 精巢 微核率 dna 外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Al^(3+)对蚕豆(Vicia faba)DNA合成及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常学秀 王焕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55-859,共5页
利用3H-TdR 掺入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单金属离子Cd2+ 、Al3+ 对蚕豆DNA 合成、DNA 修复(以UDS为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浓度Cd2+ 、Al3+ (Cd2+ 浓度< 20m g/l,Al3+ 浓度< 1... 利用3H-TdR 掺入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单金属离子Cd2+ 、Al3+ 对蚕豆DNA 合成、DNA 修复(以UDS为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浓度Cd2+ 、Al3+ (Cd2+ 浓度< 20m g/l,Al3+ 浓度< 100m g/l)处理后,蚕豆DNA 合成加快,并且不同程度地诱导了UDS的发生;但在高于此浓度的Cd2+ 、Al3+ 作用下,蚕豆DNA合成受抑制,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并且几乎不表现出UDS效应。这一结果说明Cd2+ 、Al3+ 对蚕豆的遗传物质DNA有损伤作用。在一定受损范围内,蚕豆自身有DNA损伤修复能力,超过这个限度,DNA损伤不能被修复。Cd2+ 、Al3+ 对DNA 合成和修复的影响是高等植物金属中毒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金属离子 dna合成 UDS CD 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鳝二价体上随机引物原位DNA合成的探讨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奎 刘应伯 +2 位作者 余其兴 赵则春 余先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3,共3页
采用随机引物,在黄鳝二价体上建立了氖标记引物原位DNA合成技术,并详细探索了该技术的实验条件.其结果显示黄鳝二价体上DNA延伸效果十分明显,银颗粒基本上是非随机性的相间排列,而且主要特征是基本稳定的,据此可以进行染色体识别... 采用随机引物,在黄鳝二价体上建立了氖标记引物原位DNA合成技术,并详细探索了该技术的实验条件.其结果显示黄鳝二价体上DNA延伸效果十分明显,银颗粒基本上是非随机性的相间排列,而且主要特征是基本稳定的,据此可以进行染色体识别.此外,还讨论了建立该技术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价体 黄鳝 引物 dna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Ⅲ)与Hbbimp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DNA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春琼 邓先和 +1 位作者 刘刚 杨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608-1612,共5页
合成并表征了新的双核配合物 [Nd2 ( bbimp) ( CH3COO) ( CH3CH2 O) 2 ( CH3CH2 OH) ]( Cl O4 ) 2 ,Hbbimp=2 ,6-二 [二 ( 2 -苯并咪唑甲基 ) ]氨甲基 -4-甲基苯酚 .用光谱学手段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 ( CT)DNA的作用 ,结果表明 ,配... 合成并表征了新的双核配合物 [Nd2 ( bbimp) ( CH3COO) ( CH3CH2 O) 2 ( CH3CH2 OH) ]( Cl O4 ) 2 ,Hbbimp=2 ,6-二 [二 ( 2 -苯并咪唑甲基 ) ]氨甲基 -4-甲基苯酚 .用光谱学手段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 ( CT)DNA的作用 ,结果表明 ,配合物使 CT的 DNA最大吸收峰发生减色和红移 ;使溴化乙锭 ( EB) -DNA复合物体系荧光强度减弱 ;热变性实验表明配合物使 DNA的变性过程和降解过程共存 .在 5 0℃ ,p H=8.0时 ,单独的配合物对超螺旋质粒 p BR3 2 2 DNA的断裂的效果最好 ,可将大部分超螺旋 DNA( CCC带 )转化为缺刻产物 ( OC带 ) ;当 c( H2 O2 ) <1× 1 0 - 3mol/L ,n(配合物 )∶ n( H2 O2 ) =1∶ 2 0时 ,配合物在较低浓度时即可将CCC带全部转化为 OC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Nd(Ⅲ)配合物 Hbbimp 合成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汞和镍对人血淋巴细胞转化及DNA合成的效应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波 孟紫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52-455,共4页
通过测定3H-TdR参入细胞DNA的方法研究了氯化汞和氯化镍对人血淋巴细胞转化和DNA合成的效应。结果表明,氯化汞和氯化镍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转化和DNA合成的效应是双相性的:在极低浓度下汞、镍化合物均可促进淋巴细胞... 通过测定3H-TdR参入细胞DNA的方法研究了氯化汞和氯化镍对人血淋巴细胞转化和DNA合成的效应。结果表明,氯化汞和氯化镍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转化和DNA合成的效应是双相性的:在极低浓度下汞、镍化合物均可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和DNA合成,而在高浓度下则抑制淋巴细胞转化和DNA合成。汞、镍化合物对淋巴细胞的这种刺激效应比细胞有丝分裂素—植物血凝素(PHA)的刺激效应要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转化 dna合成 环境污染 人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萘磺酰基大环多胺与Cu(II)和DNA作用的荧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稼轩 向清祥 +2 位作者 杨孝容 熊俊如 李尚前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21-824,共4页
以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Cyclen)为原料,合成了含有萘磺酰基的大环多胺,其结构经1H NMR、MS、元素分析等表征。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大环多胺与Cu(II)在不同pH下的配位情况,研究了大环多胺激发和发射波长,配体浓度与吸光度的线性关系;C... 以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Cyclen)为原料,合成了含有萘磺酰基的大环多胺,其结构经1H NMR、MS、元素分析等表征。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大环多胺与Cu(II)在不同pH下的配位情况,研究了大环多胺激发和发射波长,配体浓度与吸光度的线性关系;Cu(II)、小牛胸腺嘧啶DNA对大环多胺荧光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多胺 金属配合物 合成 小牛胸腺嘧啶dna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