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rctigenin attenuates paraquat-induced human lung epithelial A549 cell injury by suppressing ROS/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ediated apoptosis 被引量:3
1
作者 Chao Liu Zhao-rui Sun +7 位作者 Meng-meng Wang Zhi-zhou Yang Wei Zhang Yi Ren Xiao-qin Han Rui Liu Quan Li Shi-nan Nie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5期373-378,共6页
BACKGROUND:Paraquat(PQ)-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ALI)and pulmonary fi brosis are common diseases with high mortality but without eff ective antidotes in emergency medicine.Our previous study has proved that arctigeni... BACKGROUND:Paraquat(PQ)-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ALI)and pulmonary fi brosis are common diseases with high mortality but without eff ective antidotes in emergency medicine.Our previous study has proved that arctigenin suppressed pulmonary fibrosis induced by PQ.We wondered whether arctigenin could also have a protective eff ect on PQ-induced ALI.METHODS:A PQ-induced A549 cell injury model was used,and the effect of arctigenin was determined by a cell counting kit-8(CCK-8)cell viability assay.In addition,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ling(TUNEL)staining assays and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assays 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level of cell apoptosis.The gener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was refl ected by dihydroethidium(DHE)staining and a 2’,7’-dichlorodihy drofluorescein diacetate(DCFH-DA)assay.Moreover,immunoblotting studie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expression of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and p38 MAPK.RESULTS:Arctigenin attenuated PQ-induced inhibition of A549 cell viability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Arctigenin also significantly reduced PQ-induced A549 cell apoptosis,as refl ected by the TUNEL assay and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assay,which may result from suppressed ROS/p38 MAPK signaling because we found that arctigenin dramatically suppressed ROS generation and p38 MAPK phosphorylation.CONCLUSION:Arctigenin could attenuate PQ-induced lung epithelial A549 cell injury in vitro by suppressing ROS/p38 MAPK-mediated cell apoptosis,and arctigenin might be considered a potential candidate drug for PQ-induced A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QUAT A549 cells arctigenin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Apopto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子苷元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和炎性反应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婷婷 米娅莉 +1 位作者 王维娜 左晓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7-321,共5页
目的 探究牛蒡子苷元(ATG)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室重构和炎性反应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机制。方法 79只SD大鼠随机选取12只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CHF大鼠模型,成功造模60只大鼠随机分为CHF组、ATG低剂量组(ATG-... 目的 探究牛蒡子苷元(ATG)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室重构和炎性反应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机制。方法 79只SD大鼠随机选取12只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CHF大鼠模型,成功造模60只大鼠随机分为CHF组、ATG低剂量组(ATG-L组,10 mg/kg)、ATG高剂量组(ATG-H组,20 mg/kg)、ATG+阴性对照(ATG+NC)组[20 mg/kg ATG+100μl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阴性对照质粒]、ATG+HMGB1组(20 mg/kg ATG+100μl HMGB1过表达质粒),每组12只。各组给予相应干预4周后,检测大鼠心功能、B型钠尿肽、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TNF-α水平、心脏质量指数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和心肌胶原体积分数、左心室心肌组织HMGB1/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CHF组大鼠心肌组织HMGB1(0.42±0.05 vs 0.15±0.02)、TLR4(0.70±0.09 vs 0.21±0.04)蛋白水平和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NF-κB p65(0.73±0.09 vs 0.26±0.05)蛋白比值显著升高,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显著降低(P<0.05);与CHF组比较,ATG-L组和ATG-H组大鼠心肌组织HMGB1(0.33±0.04、0.24±0.04 vs 0.42±0.05)、TLR4(0.56±0.06、0.41±0.05 vs 0.70±0.09)蛋白水平和p-NF-κB p65/NF-κB p65(0.61±0.08、0.49±0.06 vs 0.73±0.09)蛋白比值依次降低,LVEF、LVFS依次升高(P<0.05);HMGB1过表达能明显减弱ATG对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和CHF大鼠心室重构、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ATG可能通过抑制HMGB1/TLR4/NF-κB信号炎性通路,抑制了CHF大鼠的心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子苷元 心力衰竭 利钠肽 肿瘤坏死因子α HMGB1/Toll样受体4/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子苷元通过调节Hippo-YAP信号通路对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3
作者 姬国凤 崔红英 刘玉瑰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研究牛蒡子苷元调节Hippo-YAP信号通路对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将人子宫颈鳞癌细胞SiHa分为对照组、低浓度牛蒡子苷元组(5.0μmol/L)、中浓度牛蒡子苷元组(10.0μmol/L)、高浓度牛蒡子苷元组(20.0μmol/L)和... 目的研究牛蒡子苷元调节Hippo-YAP信号通路对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将人子宫颈鳞癌细胞SiHa分为对照组、低浓度牛蒡子苷元组(5.0μmol/L)、中浓度牛蒡子苷元组(10.0μmol/L)、高浓度牛蒡子苷元组(20.0μmol/L)和高浓度牛蒡子苷元(20.0μmol/L)+TDI-011536组(3μmol/LHippo信号通路抑制剂)。分组处理后,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活性;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中Vimentin和E-Cadherin;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p-YAP、YAP、PCNA、MMP-2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浓度牛蒡子苷元组、中浓度牛蒡子苷元组、高浓度牛蒡子苷元组SiHa的细胞存活率、细胞侵袭数、细胞迁移愈合率、细胞中Vimentin荧光强度、YAP、PCNA、MMP-2蛋白表达均降低,而E-Cadherin荧光强度和p-YAP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高浓度牛蒡子苷元组比较,高浓度牛蒡子苷元+TDI-011536组SiHa细胞存活率、细胞侵袭数、细胞迁移愈合率、细胞中Vimentin荧光强度、YAP、PCNA、MMP-2蛋白表达升高,而E-Cadherin荧光强度和p-YAP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牛蒡子苷元可能通过激活Hippo/YAP信号通路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子苷元 Hippo-YAP信号通路 宫颈癌 增殖 迁移和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不同部位、牛蒡子不同产地中牛蒡苷和牛蒡苷元含量比较及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康凯 窦德强 +4 位作者 康廷国 许亮 吕智 常禹 刘淼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09年第4期23-26,37,共5页
目的:应用HPLC同时测定采集于全国34份牛蒡子和牛蒡不同部位中牛蒡苷和牛蒡苷元的含量;建立牛蒡子药材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AgilentTC-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水:0min,55%;10min,46%;20min,30%线性梯度),... 目的:应用HPLC同时测定采集于全国34份牛蒡子和牛蒡不同部位中牛蒡苷和牛蒡苷元的含量;建立牛蒡子药材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AgilentTC-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水:0min,55%;10min,46%;20min,30%线性梯度),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牛蒡苷的线性方程为Y=540.83X-937.02(r=0.9999),n=6,平均回收率为97.86%,RSD=1.58%;牛蒡苷元的线性方程为Y=38.257X-24.926(r=0.9998),n=6,平均回收率为98.33%,RSD=1.74%。本实验建立的牛蒡子药材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0~1.00。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可同时测定牛蒡苷和牛蒡苷元的含量,可用作牛蒡子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本实验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可用于评价牛蒡子药材的内在质量。牛蒡不同部位所含牛蒡苷和牛蒡苷元考察结果表明,牛蒡绒毛、果皮、总苞、芽较其他部位含有较多牛蒡苷和牛蒡苷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牛蒡子 牛蒡苷 牛蒡苷元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辅助离子液体提取/HPLC分析牛蒡子中牛蒡苷与牛蒡苷元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迪 耿岩玲 +3 位作者 王晓 刘建华 刘代成 刘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8-222,共5页
通过离子液体类型与浓度、提取压力、时间、料液比等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超高压辅助离子液体提取牛蒡子中牛蒡苷和牛蒡苷元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超高压离子液体提取最佳工艺为以0.80 mol/L溴化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溶液为溶剂,提取压力20... 通过离子液体类型与浓度、提取压力、时间、料液比等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超高压辅助离子液体提取牛蒡子中牛蒡苷和牛蒡苷元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超高压离子液体提取最佳工艺为以0.80 mol/L溴化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溶液为溶剂,提取压力200 MPa,提取时间2 min,料液比1∶20(g/mL),牛蒡苷和牛蒡苷元的提取率分别为37.15、8.04 mg/g。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超高压提取时间只需2 min,是超声方法的1/15、加热回流方法的1/60,极大地节省了提取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且不污染环境,是提取牛蒡苷和牛蒡苷元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离子液体 牛蒡苷 牛蒡苷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子苷元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3
6
作者 郑国灿 王兵 钱程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牛蒡子苷元(ARG)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ARG作用于SMMC-7721细胞,并设不加ARG对照组。MTT法测算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RT-PCR法检测细胞中的Bcl-2 mRN... 目的观察牛蒡子苷元(ARG)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ARG作用于SMMC-7721细胞,并设不加ARG对照组。MTT法测算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RT-PCR法检测细胞中的Bcl-2 mRN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随ARG浓度增加,SMMC-7721细胞增殖率逐渐降低(P均<0.05),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均<0.05),G2、M、S期细胞比例减少(P均<0.05);随ARG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SMMC-7721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均<0.05),Bcl-2 mRNA表达量减少(P均<0.05)。结论 ARG可明显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可能与ARG下调细胞中Bcl-2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子苷元 肝肿瘤 原发性肝癌 细胞凋亡 BCL-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了哥王中罗汉松脂酚和牛蒡子苷元的含量 被引量:7
7
作者 孙立新 刘丽霞 +2 位作者 杨雯雯 赵挺 佟立今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93-896,909,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了哥王中罗汉松脂酚和牛蒡子苷元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依利特C18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体积比为45∶5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结果罗汉松脂...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了哥王中罗汉松脂酚和牛蒡子苷元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依利特C18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体积比为45∶5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结果罗汉松脂酚和牛蒡子苷元质量浓度分别在10.0~200.0(r=0.999 8)、5.00~100.0 mg.L-1(r=0.999 7)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RSD=2.3%)和100.6%(RSD=2.6%)。结论该方法适用于了哥王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哥王 高效液相色谱法 罗汉松脂酚 牛蒡子苷元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牛蒡子药材质量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毕葳 雷海民 +2 位作者 何远景 龚卫红 王志斌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7-49,共3页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牛蒡子药材综合质量评价方法。方法用HPLC法测定了市售不同产地牛蒡子药材10个样品中牛蒡子苷及牛蒡子苷元的含量。结果苷含量为5.07%~8.25%,以西安市售药材含量最高;牛蒡子苷元的含量为0.145%~1.39%,以广西市售药材...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牛蒡子药材综合质量评价方法。方法用HPLC法测定了市售不同产地牛蒡子药材10个样品中牛蒡子苷及牛蒡子苷元的含量。结果苷含量为5.07%~8.25%,以西安市售药材含量最高;牛蒡子苷元的含量为0.145%~1.39%,以广西市售药材含量最高。结论以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的总和作为质量评价指标,得出西安市售药材的质量较好。本方法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子 牛蒡子苷 牛蒡子苷元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子提取物中牛蒡苷和牛蒡苷元的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鞠玫君 窦德强 康廷国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08年第2期14-16,共3页
目的:建立牛蒡子提取物中牛蒡苷及其苷元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以牛蒡苷、牛蒡苷元为含量测定指标,测定了牛蒡子提取物中牛蒡苷和牛蒡苷元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C18100A(1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采用梯度... 目的:建立牛蒡子提取物中牛蒡苷及其苷元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以牛蒡苷、牛蒡苷元为含量测定指标,测定了牛蒡子提取物中牛蒡苷和牛蒡苷元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C18100A(1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采用梯度洗脱的方式:0~7min,35%~45%甲醇;7~9min,45%~48%甲醇;9~15min,48%~53%甲醇;15~24min,53%~80%甲醇;24~30min,80%~100%甲醇);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牛蒡苷及牛蒡苷元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7%,96.9%。RSD分别为1.3%,0.9%(n=5);线性方程分别为Y=782.6X-64.11(r=0.9998),Y=1220.217X-35.26(r=0.9998)。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同时测定牛蒡提取物中牛蒡苷和牛蒡苷元的含量,可用作牛蒡子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子 HPLC 牛蒡苷 牛蒡苷元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子苷元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模型的药效及机理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斌 刘铮 +2 位作者 杨姣 李欣 姚景春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4-298,共5页
目的考察牛蒡子苷元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疾病(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动物模型的药效学,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腹腔注射兔抗大鼠血小板(platelet,PLT)抗体血清制备被动型ITP动物模型,Balb/c小鼠腹腔注射大... 目的考察牛蒡子苷元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疾病(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动物模型的药效学,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腹腔注射兔抗大鼠血小板(platelet,PLT)抗体血清制备被动型ITP动物模型,Balb/c小鼠腹腔注射大鼠血小板抗原制备小鼠交叉免疫反应型ITP模型,SD大鼠皮下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大鼠药物诱导型血小板减少模型,通过血细胞计数仪检测以上3种动物模型全血PLT数量,并研究牛蒡子苷元对ITP模型的药效作用;正常Balb/c小鼠给予牛蒡子苷元1.0 mg·kg-1·d-1后,利用流式技术检测脾脏淋巴细胞Treg细胞比率,研究牛蒡子苷元药理作用机制。结果成功构建3种ITP模型,牛蒡子苷元能显著性提高被动型ITP模型与交叉免疫反应型ITP模型的PLT数量,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环磷酰胺造成的模型作用不明显(P>0.05);牛蒡子苷元能显著性提高正常小鼠脾脏淋巴细胞Treg细胞比率(P<0.05)。结论牛蒡子苷元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动物模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这可能与其升高Treg细胞比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子苷元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动物模型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子苷元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1
作者 王哲 王佳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32期50-53,共4页
牛蒡子苷元(ARC-G)是传统中药牛蒡子的有效活性成分,近年来,不断被学者证实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炎、免疫调节、抗病毒、抗肿瘤活性,以及对糖尿病肾病和部分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大量国内外的文献,对ARC-... 牛蒡子苷元(ARC-G)是传统中药牛蒡子的有效活性成分,近年来,不断被学者证实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炎、免疫调节、抗病毒、抗肿瘤活性,以及对糖尿病肾病和部分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大量国内外的文献,对ARC-G的多种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做了系统的分析,重点阐述了ARC-G对肿瘤细胞的影响,为ARC-G的进一步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子苷元 药理作用 抗肿瘤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炮制酒制牛蒡子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赛男 李森 +3 位作者 魏东华 彭海生 甄细娥 宗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7期119-120,124,共3页
目的优选酒制牛蒡子的微波炮制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总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微波炮制工艺,总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牛蒡子的最佳炮制工艺为:黄酒用量10%,闷润时间,微波强度80%,微波时间3 min。结... 目的优选酒制牛蒡子的微波炮制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总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微波炮制工艺,总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牛蒡子的最佳炮制工艺为:黄酒用量10%,闷润时间,微波强度80%,微波时间3 min。结论该法简便可行,易于控制,可作为牛蒡子炮制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制 牛蒡子 牛蒡子苷 牛蒡子苷元 正交实验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叶中微量木脂体牛蒡子甙和牛蒡子甙元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世名 陈靠山 +2 位作者 SCHLEMANN Willibald SCHMIDIT Jügen STRACK Dieter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2-55,共4页
建立了分离鉴定牛蒡叶中微量木脂体牛蒡子甙(arctiin)和牛蒡子甙元(arctigenin)的方法。牛蒡叶粗提物经聚酰胺柱提取,浓缩其甲醇洗脱液并于低温下静置析出白色沉淀物。沉淀物用甲醇溶解后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 HPLC)分离,纯化得到两个... 建立了分离鉴定牛蒡叶中微量木脂体牛蒡子甙(arctiin)和牛蒡子甙元(arctigenin)的方法。牛蒡叶粗提物经聚酰胺柱提取,浓缩其甲醇洗脱液并于低温下静置析出白色沉淀物。沉淀物用甲醇溶解后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 HPLC)分离,纯化得到两个主要组分。经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FTIR)及电喷雾质谱(ESI MS)检测,并与牛蒡子甙和牛蒡子甙元对照品的UV,LC ESI MS,HPLC及FTIR图谱比较,鉴定两个主要成分为牛蒡子甙和牛蒡子甙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柱色谱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电喷雾质谱 红外光谱 牛蒡式甙 牛蒡子甙元 牛蒡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苷元抗肿瘤潜在靶点预测及验证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平 包可婷 +3 位作者 徐凯 窦德强 康廷国 翟延君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5-479,共5页
目的研究牛蒡苷元潜在抗肿瘤作用靶点。方法以id Target反向分子对接在线服务器为工具预测牛蒡苷元潜在抗肿瘤作用靶点,采用正向分子对接分析其相互作用,并进一步进行体外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试验验证对接结果。结果反向分子对接结果显... 目的研究牛蒡苷元潜在抗肿瘤作用靶点。方法以id Target反向分子对接在线服务器为工具预测牛蒡苷元潜在抗肿瘤作用靶点,采用正向分子对接分析其相互作用,并进一步进行体外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试验验证对接结果。结果反向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牛蒡苷元能够较好地与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结合,预测结合常数Ki值为248 nmol·L-1(PDB ID:3EFK);正向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牛蒡苷元与靶点存在合理的氢键相互作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牛蒡苷元100 nmol·L-1水平对受体酪氨酸激酶c-Met酶活抑制率为47.5%;磺酰罗丹明B蛋白染色法测定牛蒡子苷元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EBC-1)增殖抑制的IC50值为(201.7±19.8)nmol·L-1。结论 c-Met是牛蒡苷元抗肿瘤作用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苷元 反向对接 C-MET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反向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苷元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项峥 窦德强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09年第5期28-29,38,共3页
目的:探讨牛蒡苷元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方法:以4—硝基酚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研究牛蒡苷元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牛蒡苷元具有显著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IC50为0.62mg·mL-1。结论:牛... 目的:探讨牛蒡苷元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方法:以4—硝基酚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研究牛蒡苷元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牛蒡苷元具有显著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IC50为0.62mg·mL-1。结论:牛蒡苷元是一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苷元 Α-葡萄糖苷酶 PNP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苷元对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仔猪体内病毒复制及组织病理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洁 吴利军 +8 位作者 陈夏冰 刘晓丽 金尔光 邵志勇 杨文海 何斌 童伟文 刘武 杨汉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72-2679,共8页
为了评价中药活性成分牛蒡苷元(arctigenin,ACT)对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人工感染仔猪体内病毒的复制及组织病变的影响,选取16头30日龄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攻毒对照组、给药组1(20μg·kg^(-... 为了评价中药活性成分牛蒡苷元(arctigenin,ACT)对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人工感染仔猪体内病毒的复制及组织病变的影响,选取16头30日龄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攻毒对照组、给药组1(20μg·kg^(-1))和给药组2(50μg·kg^(-1))。两个给药组连续肌内注射给药3 d(空白和攻毒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后进行攻毒,在攻毒前2 d和攻毒后0、7、14、21 d分别采集仔猪外周血进行PCV2定量检测;攻毒后21 d将试验仔猪全部剖杀,采集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扁桃体、肺和脾组织进行PCV2定量检测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两个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攻毒后7、14和21 d仔猪外周血病毒核酸拷贝数(P <0. 05或P <0. 01);攻毒后21 d,给药组1(20μg·kg^(-1))能显著抑制腹股沟淋巴结(P <0. 05)、肠系膜淋巴结(P <0. 05)组织中PCV2的增殖,给药组2(50μg·kg^(-1))能显著抑制腹股沟淋巴结(P <0. 001)、肠系膜淋巴结(P <0. 01)、扁桃体(P <0. 05)和肺(P <0. 05)组织中PCV2的增殖;并且两个剂量均能减轻PCV2感染造成的上述器官组织的病理损伤。ACT对PCV2在人工感染仔猪体内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并能减轻由PCV2感染引起的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苷元 猪圆环病毒2型 仔猪 病毒载量 组织病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子水解后牛蒡苷元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侯蔷 窦德强 康廷国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1年第5期18-19,共2页
目的:建立牛蒡子药材水解后药材中牛蒡苷元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以牛蒡苷元的含量测定为指标,测定牛蒡子药材水解后药材中牛蒡苷元的含量。Agilentll00液相色谱系统四元泵,色谱柱:Phenomsil PC-8025,(4.6mm×25... 目的:建立牛蒡子药材水解后药材中牛蒡苷元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以牛蒡苷元的含量测定为指标,测定牛蒡子药材水解后药材中牛蒡苷元的含量。Agilentll00液相色谱系统四元泵,色谱柱:Phenomsil PC-8025,(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50:55);检测波长:280nm。结果:牛蒡苷元的线性方程Y=905.74X-90.113,r=0.9993,线性范围0.81~4.86μg;平均回收率为100.09%,RSD=2.244%。结论:采用HPLC含量测定的方法,精密度、重现性及稳定性皆良好,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牛蒡苷元含量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苷元 HPLC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菌发酵牛蒡子转化合成牛蒡子苷元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科 王宇翔 +2 位作者 尹雷 张磊磊 齐素华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9-68,共10页
牛蒡子苷元(Arctigenin,ARG)是一种重要的广谱抗肿瘤药物。为利用微生物转化法制备牛蒡子苷元,以牛蒡子粉为底物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为菌种,混菌发酵转化合成牛蒡子苷元,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 牛蒡子苷元(Arctigenin,ARG)是一种重要的广谱抗肿瘤药物。为利用微生物转化法制备牛蒡子苷元,以牛蒡子粉为底物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为菌种,混菌发酵转化合成牛蒡子苷元,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e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测定牛蒡子苷元。通过单因素试验对20L发酵罐进行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接种量为15%、发酵温度为29℃、搅拌转速为350r/min、通气量为1.0VVM。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原理设计响应面方法优化工艺条件,得到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4%、发酵温度为29℃、搅拌转速为335r/min、通气量为0.9VVM。在此条件下,牛蒡子苷元增加量为17.24mg/mL、牛蒡子苷转化率为98.7%。研究结果为微生物发酵转化合成牛蒡子苷元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拓展了天然药用植物开发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菌发酵 转化 牛蒡子 牛蒡子苷 牛蒡子苷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科护生临床带教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冯琳 熊振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5年第3期27-28,共2页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对临床护理带教的需求情况,为临床教学活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某人民医院200名护理本科实习学生,对其临床带教的需求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统计学描述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科护生最希望学到常见病护理常规方面的知...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对临床护理带教的需求情况,为临床教学活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某人民医院200名护理本科实习学生,对其临床带教的需求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统计学描述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科护生最希望学到常见病护理常规方面的知识;90%以上的本科护生很喜欢一对一和跟人跟班相结合的带教形式。结论根据本科护生临床带教的需求特点,合理安排带教老师,并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本科护生的实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本科 学生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Silica-Based Drug Delivery System for Spinal Cord Injury Therapy 被引量:1
20
作者 Guodong Sun Shenghui Zeng +5 位作者 Xu Liu Haishan Shi Renwen Zhang Baocheng Wang Changren Zhou Tao Yu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2期61-80,共20页
Acute inflammation is a central component in the progress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SCI).Anti-inflammatory drugs used in the clinic are often administered systemically at high doses,which can paradoxically increase inf... Acute inflammation is a central component in the progress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SCI).Anti-inflammatory drugs used in the clinic are often administered systemically at high doses,which can paradoxically increase inflammation and result in drug toxicity.A cluster-like mesoporous silica/arctigenin/CAQK composite(MSN-FC@ARCG)drug delivery system was designed to avoid systemic side effects of high-dose therapy by enabling site-specific drug delivery to the spinal cord.In this nanosystem,mesoporous silica was modified with the FITC fluorescent molecule and CAQK peptides that target brain injury and SCI sites.The size of the nanocarrier was kept at approximately 100 nm to enable penetration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Arctigenin,a Chinese herbal medicine,was loaded into the nanosystem to reduce inflammation.The in vivo results showed that MSN-FC@ARC-G could attenuate inflammation at the injury site.Behavior and morphology experiments suggested that MSN-FC@ARC-G could diminish local microenvironment damage,especially reducing the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17(IL-17) and IL-17-related inflammatory factors,inhibiting the activation of astrocytes,thus protecting neurons and accelerating the recovery of SCI.Our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is novel,silica-based drug delivery system has promising potential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SCI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A Drug delivery Spinal cord injury arctigenin ASTROCYT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