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水力压裂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卢聪 李秋月 郭建春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8-628,共11页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作为最新的水力压裂监测技术,应用于各大油田的水力压裂过程中,并且能够实现实时监测,已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为使业界进一步了解不同类型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理论模型研究进展、现场应用情况,从分布式光纤温度传...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作为最新的水力压裂监测技术,应用于各大油田的水力压裂过程中,并且能够实现实时监测,已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为使业界进一步了解不同类型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理论模型研究进展、现场应用情况,从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技术和声波传感技术在水力压裂过程中的监测基本原理出发,系统总结了各类传感技术的理论模型研究进展和在产液剖面、裂缝扩展形态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未来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可以利用温度或者声波信号转换得到周围环境温度或应变的变化情况,从而实现水力压裂过程中的实时监测;②与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技术相比,温度传感技术的相关理论模型相对较为成熟,能够实现产液剖面及裂缝形态的相关计算;③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主要用于水力压裂过程中压裂液的注入、裂缝扩展等方面的监测。结论认为: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可以有效地推动中国非常规储层的勘探和开发,同时提高水力压裂效果评价技术水平,这对中国油气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温度传感技术 声波传感技术 水力压裂监测 产液剖面 裂缝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路红外激光脉冲波形测量技术 被引量:8
2
作者 卢宗贵 夏彦文 +5 位作者 唐军 孙志红 刘华 彭志涛 徐隆波 元浩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29-1132,共4页
介绍了一种用于高功率大型激光装置的多路红外激光脉冲波形测量原理和系统构成。整个测量系统由取样与光纤耦合单元、光纤传输单元、光纤合束与光电转换单元、数据采集单元构成,针对多路合束导致测量系统存在取样稳定性难题采用望远缩... 介绍了一种用于高功率大型激光装置的多路红外激光脉冲波形测量原理和系统构成。整个测量系统由取样与光纤耦合单元、光纤传输单元、光纤合束与光电转换单元、数据采集单元构成,针对多路合束导致测量系统存在取样稳定性难题采用望远缩束、成像相结合的光纤耦合方法解决了光束的角漂问题,并对脉冲测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系统测得的纳秒脉冲展宽量小于150 ps,系统稳定耦合角度变化范围大于±1 mrad。该技术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降低了测量成本,有效地解决了时间脉冲波形测试中稳定耦合问题,保证了测量系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脉冲波形 高功率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法测量塑料光纤折射率分布的可行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4
3
作者 郑史烈 章献民 +2 位作者 陈抗生 戴新华 徐坚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05-1208,共4页
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探讨了聚焦法测量塑料光纤纤芯的折射率分布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对GIPOF而言,聚焦法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技术.但是对SIPOF,由于入射光线在光纤边界处发生交叉,聚焦法不能精确测量其折射率分布.
关键词 塑料光纤 折射率分布 聚焦法 光纤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光Ⅲ原型装置红外脉冲波形测量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6
4
作者 夏彦文 孙志红 +3 位作者 赵润昌 唐军 李海 彭志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53-1457,共5页
为了提高神光Ⅲ原型装置激光脉冲波形测量的稳定性、可靠性、经济性,对原有测量系统进行了改造。整个系统由取样与光纤耦合单元、光纤传输单元、光纤合束与光电转换单元、数据采集单元构成,采用近场耦合光纤取样、时分复用的光纤传输技... 为了提高神光Ⅲ原型装置激光脉冲波形测量的稳定性、可靠性、经济性,对原有测量系统进行了改造。整个系统由取样与光纤耦合单元、光纤传输单元、光纤合束与光电转换单元、数据采集单元构成,采用近场耦合光纤取样、时分复用的光纤传输技术,利用一台示波器和光电转换器实现了神光Ⅲ原型装置的预放、主放16束激光脉冲时间波形的测试,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光耦合 脉冲波形 脉冲展宽 高功率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agg光纤光栅传感器内不均匀应力分布的模拟和重构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哲敏 陈军 舒睿俊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399-2404,共6页
介绍了对加载随机的不均匀应力的光纤光栅进行反射谱的模拟和应力分布的重构.利用传输矩阵以及改进的矩阵两种方法,很好地实现了加载随机应力的光纤光栅的反射谱模拟.利用去层法实现光纤光栅应力分布重构的两种随机应力分布重构方法.由... 介绍了对加载随机的不均匀应力的光纤光栅进行反射谱的模拟和应力分布的重构.利用传输矩阵以及改进的矩阵两种方法,很好地实现了加载随机应力的光纤光栅的反射谱模拟.利用去层法实现光纤光栅应力分布重构的两种随机应力分布重构方法.由于光纤光栅的脉冲响应时域信号严格对应于光纤光栅结构的轴向分布,利用这种因果性质,在已知光纤光栅反射谱的情况下,先获得靠近光纤光栅入射端的一小段光纤光栅所受的应力,再通过去层方式,逐步获得整个光纤光栅的应力分布.两种重构方式分别利用了时域脉冲响应信号的时域截断特性和相位特征,准确获得了光纤光栅上所受的不均匀应力分布.这种随机应力分布重构的方法使得光纤光栅可以应用在小构件以及精细结构上应力集中点的非均匀应力测量和分析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传感 光纤光栅 不均匀应力 模拟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全光纤速度干涉仪 被引量:13
6
作者 翁继东 谭华 +2 位作者 胡绍楼 马云 王翔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3-536,共4页
基于传统速度干涉仪(VISAR)和光纤速度干涉仪(AFVISAR)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由光纤和光纤耦合器组成的工作波长为532nm的新型全光纤速度干涉仪(NAFVISAR)。该干涉仪采用多模光纤器件构成分离系统,单模光纤器件组成核心部分。由于有两路携... 基于传统速度干涉仪(VISAR)和光纤速度干涉仪(AFVISAR)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由光纤和光纤耦合器组成的工作波长为532nm的新型全光纤速度干涉仪(NAFVISAR)。该干涉仪采用多模光纤器件构成分离系统,单模光纤器件组成核心部分。由于有两路携带不同信息的光束经不同路径传输到耦合器中,当这两路光束满足干涉条件时,可利用它们的干涉场信息来调解出被测靶的信息,从而区分波面的加减速变化。用该系统进行了Hopkinson森杆一维应力加载下的入射杆端面的速度剖面测试,实测速度最大值为49. 36m/s,与理论速度的最大值50. 16m/s基本符合,实现了全光纤速度干涉仪的实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光纤速度干涉仪 速度干涉仪 光纤耦合器 速度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型光纤传感器的飞秒激光加工方法 被引量:5
7
作者 邓旺 周剑英 +5 位作者 孙小燕 银恺 罗志 谭超 周江夏子 段吉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476-4480,共5页
基于飞秒激光加工系统中二维CCD观测定位的轮廓线方法加工D型光纤,研究离焦量对飞秒激光轮廓线加工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聚焦光斑焦平面从光纤的近物镜端逐渐深入光纤,D型光纤加工面沿光传播方向的轮廓倾斜度会变得越来越大... 基于飞秒激光加工系统中二维CCD观测定位的轮廓线方法加工D型光纤,研究离焦量对飞秒激光轮廓线加工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聚焦光斑焦平面从光纤的近物镜端逐渐深入光纤,D型光纤加工面沿光传播方向的轮廓倾斜度会变得越来越大。飞秒激光加工方法能够保证加工的一致性。加工的D型光纤有效长度为200μm,从包层顶端到加工面的加工深度为56.4μm,原子力显微镜测得纤芯附近加工表面粗糙度为129 nm。将加工好的D型光纤用于折射率为1.36~1.42的液体传感,测得其传输损耗随折射率线性增大,此D型光纤传感器的单位折射率的传感灵敏度为37 d B。本文的加工方法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能够保证D型光纤的加工精度及传感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D型光纤 轮廓线加工 离焦量 折射率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发展潜力 被引量:10
8
作者 朱世琰 李海涛 +2 位作者 张建伟 唐超 阳明君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5年第5期69-75,共7页
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DTS)是一种实时连续较为准确测量温度剖面的新兴技术。从分布式光纤测温的基本原理和光纤安装方式、类型出发,介绍了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并说明了实施分布式光纤温度测试的选井标准,阐述了分布式... 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DTS)是一种实时连续较为准确测量温度剖面的新兴技术。从分布式光纤测温的基本原理和光纤安装方式、类型出发,介绍了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并说明了实施分布式光纤温度测试的选井标准,阐述了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在监测油井动态生产信息方面与其它常规监测技术的优势并对其进行了经济评价。研究分析表明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在油气井生产动态监测与优化和复杂油气藏的高效开发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 温度剖面 生产动态监测 经济评价 发展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套内分布式光纤产液剖面监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大建 刘广胜 +2 位作者 杜向前 杨文飞 张红岗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1-107,共7页
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水平井生产过程中见水问题日益突出,找水测试是实现见水井高效治理的重要前提。为了有效解决低液量水平井找水测试难题,利用光纤传感器井下温度变化感知灵敏和实时连续监测特性,借鉴水平井连续管光纤气液两相成功监... 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水平井生产过程中见水问题日益突出,找水测试是实现见水井高效治理的重要前提。为了有效解决低液量水平井找水测试难题,利用光纤传感器井下温度变化感知灵敏和实时连续监测特性,借鉴水平井连续管光纤气液两相成功监测经验,提出了采用分布式光纤对产层段温度连续监测的方法,并依据地层与井筒间流体流动热平衡、焦耳-汤姆孙效应及质量能量平衡方程,间接实现找水测试目标;同时设计了机采油井套内分布式光纤产液剖面测试找水工艺管柱,研制了光缆穿越井口和保护卡子等关键工具。分布式光纤产液剖面监测试验在低渗透油田低液量水平井上取得成功,实现了水平井段不同生产阶段温度剖面实时连续监测;并通过创建、求解段簇产出解释模型算法,计算输出试验井产液剖面,成功定位主要出水层段。研究结果可为低液量水平井产液剖面测试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液量水平井 套内分布式光纤 温度剖面 焦耳-汤姆孙效应 产液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温对XCTD剖面仪单模光纤传输信道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羽 付孝洪 +4 位作者 高宇 方静 王金海 李红志 刘宁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7-201,共5页
提出采用单模光纤作为XCTD的传输信道,首先对使用漆包线作为传输信道所面临的难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其次,分析了单模光纤技术优势;最后,针对XCTD工作环境中海水温度变化对光纤传输信道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 提出采用单模光纤作为XCTD的传输信道,首先对使用漆包线作为传输信道所面临的难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其次,分析了单模光纤技术优势;最后,针对XCTD工作环境中海水温度变化对光纤传输信道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单模光纤信道在海水介质及0~20℃海温变化下,以10 MB/S的传输速率传输数据时误码率为0,且损耗变化几乎可以忽略,大大提高了信号传输的速率和传输稳定性,实验结果说明采用单模光纤作为XCTD的传输信道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CTD剖面仪 单模光纤 海洋温度效应 传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分段压裂各段产能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亭 张金发 +3 位作者 管英柱 尹国君 杨琦 张庆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8916-8927,共12页
为更好掌握水平井分段压裂后各层段产能贡献情况,分析水平井分段压裂各段产能评价存在的问题,系统梳理现有的3种水平井分段压裂各段产能评价技术,并提出该技术未来的重点攻关方向。结果表明:水平井分段压裂产能评价主要存在测试仪器输... 为更好掌握水平井分段压裂后各层段产能贡献情况,分析水平井分段压裂各段产能评价存在的问题,系统梳理现有的3种水平井分段压裂各段产能评价技术,并提出该技术未来的重点攻关方向。结果表明:水平井分段压裂产能评价主要存在测试仪器输送困难和测试资料解释困难;产出剖面测井技术的测试仪器因井身结构和井况使其适用性受限制,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可实时连续监测压裂动态,但数据解释仍是最大的难题,示踪剂监测技术选取合适的示踪剂可弥补上述2种技术的不足;下一步攻关方向应着重于各技术的测试工艺和数据解释。通过对水平井分段压裂各段产能评价技术综合剖析,可为现场测试提供技术参考和为后续技术发展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分段压裂 产能评价 产出剖面测井技术 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 示踪剂监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CP与光纤陀螺罗经组合导航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群哲 周红进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2007年第6期713-715,720,共4页
为了实现声学多普勒流剖面仪(ADCP)的航海导航定位功能,提出了ADCP与光纤陀螺罗经进行组合导航的方案,研究了利用光纤陀螺罗经辅助ADCP进行导航定位的方法,分析比较了ADCP独立进行航位推算和光纤陀螺罗经辅助ADCP进行组合导航的精度。... 为了实现声学多普勒流剖面仪(ADCP)的航海导航定位功能,提出了ADCP与光纤陀螺罗经进行组合导航的方案,研究了利用光纤陀螺罗经辅助ADCP进行导航定位的方法,分析比较了ADCP独立进行航位推算和光纤陀螺罗经辅助ADCP进行组合导航的精度。试验结果表明,光纤陀螺罗经辅助ADCP进行组合导航的定位精度至少提高1倍以上,其定位精度可以达到150m/h,能够满足航海导航定位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多普勒流剖面仪 光纤陀螺罗经 航位推算 组合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泡床、湍动床固含率的相似分布规律 被引量:7
13
作者 汪智国 魏飞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7-90,共4页
在内径为474mm的流化床中,采用双光路光纤密度探头分别研究了流化床密相区、稀相区空隙率径向分布,发现无论是在密相区还是在稀相区,鼓泡床、湍动床中的固含率径向分布均比提升管均匀得多。鼓泡床、湍动床中的固含率径向分布符... 在内径为474mm的流化床中,采用双光路光纤密度探头分别研究了流化床密相区、稀相区空隙率径向分布,发现无论是在密相区还是在稀相区,鼓泡床、湍动床中的固含率径向分布均比提升管均匀得多。鼓泡床、湍动床中的固含率径向分布符合相似分布规律,即局部固含率与截面平均固含率成正比,仅是径向位置的函数,与操作气速无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泡床 湍动流化床 固含率 流化床 相似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分段压裂生产剖面测试技术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建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共8页
针对目前水平井分段压裂生产剖面测试存在的各类问题,通过对分布式光纤、生产测井和示踪剂监测三大测试技术原理、适应性等进行分析对比,明确技术优势与不足,并对各项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进一步明确了水平井剖面测试技术的发展方向... 针对目前水平井分段压裂生产剖面测试存在的各类问题,通过对分布式光纤、生产测井和示踪剂监测三大测试技术原理、适应性等进行分析对比,明确技术优势与不足,并对各项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进一步明确了水平井剖面测试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性能稳定、安装方便,但存储量大、无法完成定量解释;生产测井技术测试精度高,但适应性受到一定程度限制;示踪剂测井种类较多,各有利弊;剖面测试技术可从装备和数据解释方面进行深化研究。该研究可为现场的测试选择提供技术参考,也为后续的技术发展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分段压裂 生产剖面测试 分布式光纤 生产测井 示踪剂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压裂分布式光纤传感联合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5
作者 隋微波 温长云 +4 位作者 孙文常 李俊卫 郭欢 杨艳明 宋佳忆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7-103,共17页
水力压裂分布式光纤传感监测技术已成为非常规储层开发的重要技术之一,为使业界进一步明确和了解不同类型传感技术的物理机理、技术特性和理论模型,促进该技术更加快速有效地推广和应用,本文针对分布式温度传感(DTS)、分布式声波传感(D... 水力压裂分布式光纤传感监测技术已成为非常规储层开发的重要技术之一,为使业界进一步明确和了解不同类型传感技术的物理机理、技术特性和理论模型,促进该技术更加快速有效地推广和应用,本文针对分布式温度传感(DTS)、分布式声波传感(DAS)和基于瑞利频移的分布式应变传感(DSS-RFS)3种技术在水力压裂监测中的应用情况,从不同传感技术的物理机理和主流安装方式出发,系统地总结分析了各类传感技术现场应用的典型案例和技术特点,以及对应的监测解释理论模型的研究现状。最后结合水力压裂监测矿场实验的最新实例,总结了未来开展水力压裂分布式光纤联合监测的技术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水力压裂分布式光纤传感联合监测技术能够在压裂工艺设计、裂缝扩展反演、邻井干扰监测和压后效果评价等诸多方面提供重要的实时数据和解释结果,不同类型传感器所对应的理论模型有不同程度的发展;(2) DTS本井温度监测是水力压裂光纤监测和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一定程度的多解性,DAS邻井应变率监测和DSS-RFS本井应变监测能够直接反馈裂缝扩展和裂缝演化过程中的相关应变,今后将成为水力压裂裂缝评价的重点发展领域;(3)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未来的有效应用除了需要发展更加准确高效的机理模型外,同时也有赖于大数据处理和深度学习算法与之高度融合,从而实现监测过程的数据筛选、模式识别和关键参数的快速反演。结论认为,科学有效地设计和采用多种分布式光纤传感对水力压裂过程和压后生产过程进行联合监测和数据分析解释,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压裂液/支撑剂分布、暂堵转向、级间干扰、压裂冲击和裂缝形态的解释分析,以及压后生产剖面反演和裂缝有效性分析,为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我国非常规资源开发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分布式光纤传感 DTS DAS DSS-RFS 裂缝扩展 邻井监测 应变监测 裂缝监测 生产剖面 压裂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分布式测量技术在页岩气产气剖面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辉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0-117,共8页
在页岩气水平井中,由于井下流态复杂、井眼中碎屑杂质多、水平井段长等因素影响,传统的产气剖面测试方法容易出现仪器故障、测试误差大、监测时长受限等问题。光纤分布式温度及声波测量(DTS+DAS)技术以其简单的测试工艺,多种的工作制度... 在页岩气水平井中,由于井下流态复杂、井眼中碎屑杂质多、水平井段长等因素影响,传统的产气剖面测试方法容易出现仪器故障、测试误差大、监测时长受限等问题。光纤分布式温度及声波测量(DTS+DAS)技术以其简单的测试工艺,多种的工作制度,高精度的解释等明显优势在现场被应用。在介绍光纤分布式温度及声波测量技术原理及系统组成的基础上,给出了光纤分布式温度及声波综合解释及校核流程,建立了页岩气井产出剖面解释模型,以页岩气水平井为例,对模型解释结果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解释反映的出水、出气段、簇有声波信号对应,而且出水、出气量越大,对应声波能量振幅越高;DTS和DAS相结合的方式可识别两相流,准确解释页岩气水平井的产气剖面。所得结果可为页岩气井压裂效果评价、合理生产制度制定及提高采收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井 光纤分布 剖面测试 温度测量 声波测试 解释模型 声波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丝条件对光纤折射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春平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0年第6期25-28,41,共5页
针对光纤预制棒和由其拉制的光纤的折射率分布测量结果 ,分析造成测量结果差异的原因。提出在拉制光纤时必须严格控制工艺 ,确保光纤性能一致性。
关键词 光纤 折射率分析 预制棒 拉丝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子晶体光纤的基模色散特性研究
18
作者 刘斌 李宏 +1 位作者 黄德修 王铁军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0-245,共6页
通过Monro等提出的一种半矢量方法建立了光子晶体光纤的本征方程,解本征方程后计算了三角形光子晶体光纤的模场分布和色散曲线,并分析了光子晶体光纤的结构参数与波导色散的关系,得出了色散补偿PCF具有的结构特点。
关键词 纤维与波导光学 光子晶体光纤 模场分布 色散补偿 色散 正交函数展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抽运光子晶体光纤光学参量放大器特性研究
19
作者 尚韬 李峰 +2 位作者 文爱军 刘增基 陈建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3-387,共5页
利用光子晶体光纤高非线性和低色散斜率的优良特性,提出了一种利用变换和缩放的四阶切比雪夫多项式计算双抽运光纤参量放大器平坦增益和带宽的方法.利用上述多项式的微小波动性,推导了放大器的增益和带宽表达式,进行了模拟分析,并与色... 利用光子晶体光纤高非线性和低色散斜率的优良特性,提出了一种利用变换和缩放的四阶切比雪夫多项式计算双抽运光纤参量放大器平坦增益和带宽的方法.利用上述多项式的微小波动性,推导了放大器的增益和带宽表达式,进行了模拟分析,并与色散移位光纤参量放大器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光子晶体光纤参量放大器具有优良的放大特性,其增益平坦度小于±0.5 dB,增益带宽可达80 nm.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可减小受激拉曼散射影响的双抽运光子晶体光纤参量放大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参量放大器 光子晶体光纤 双抽运 色散特性 非线性 受激拉曼散射 增益带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装置紫外脉冲的光纤取样技术研究
20
作者 夏彦文 唐军 +5 位作者 孙志红 刘华 彭志涛 徐隆波 卢宗贵 元浩宇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41,共2页
针对高功率激光装置激光束数多、脉冲短、角漂移大等问题,在紫外光时间脉冲波形测试中采用成像光纤耦合取样技术,理论设计并制作透镜成像的耦合取样系统,实验测试该系统对时间脉冲波形测试产生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取样系统耦合角度范围... 针对高功率激光装置激光束数多、脉冲短、角漂移大等问题,在紫外光时间脉冲波形测试中采用成像光纤耦合取样技术,理论设计并制作透镜成像的耦合取样系统,实验测试该系统对时间脉冲波形测试产生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取样系统耦合角度范围大于±1’、对光束平移量在±2mm范围能够不失真的探测时间波形,脉冲幅度起伏变化在2倍,时间脉冲波形测试畸变量在20ps内。该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时间脉冲波形测试中稳定耦合问题,保证了测量系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光耦合 脉冲波形 脉冲展宽 高功率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