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兴岛港区污水处理设施的优化及运行情况分析
1
作者 朱昆鹏 孙冬阳 +2 位作者 赵启文 邢风宁 尚俊宇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5年第1期228-231,共4页
长兴岛港区受地理位置及市政规划的影响,存在排水管道断流、污水处理工艺简单、检维修操作及出水转运困难等问题,需要对现有的生活污水收集及处理设施进行改造。本文通过排查生活污水管线,确定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位置,优化污水处理工艺,... 长兴岛港区受地理位置及市政规划的影响,存在排水管道断流、污水处理工艺简单、检维修操作及出水转运困难等问题,需要对现有的生活污水收集及处理设施进行改造。本文通过排查生活污水管线,确定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位置,优化污水处理工艺,配套辅助措施改造等措施,提出合理的改造方案。同时对新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期的水质指标定期进行采样检测,对7-10月部分水质指标受汛期雨水影响产生的波动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COD 氨氮 工艺优化 水质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型碱性水化学对690TT腐蚀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永福 唐敏 +5 位作者 姜峨 银朝晖 陈子瑞 张根 吴宗佩 李杨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7-172,共6页
为探索氨型碱性水化学对传热管材料690TT腐蚀行为的影响,开展传热管材料690TT合金在B-Li-NH_4OH和NH_4OH两种水质下的腐蚀特性研究,分析690TT腐蚀产物释放特性,综合评价氨型碱性水质对690TT腐蚀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90TT材料与两... 为探索氨型碱性水化学对传热管材料690TT腐蚀行为的影响,开展传热管材料690TT合金在B-Li-NH_4OH和NH_4OH两种水质下的腐蚀特性研究,分析690TT腐蚀产物释放特性,综合评价氨型碱性水质对690TT腐蚀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90TT材料与两种氨型碱性水质均具有较好的相容性。690TT在两种水质中均形成了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由NiFe_(2)O_(4)尖晶石氧化物和少量的铁氧化物Fe_(2)O_(3)组成,相对而言690TT在NH_(4)OH型水质条件下的总腐蚀失重量、总腐蚀产物释放量略低于在B-Li-NH_(4)OH水质下,但690TT向水质释放的Ni元素总量与上述规律相反,这可能与Ni元素和氨形成络合物[Ni(NH_(3))_(m)]^(2+)有关,Ni元素释放量增加对反应堆一回路辐照场控制有不利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氨型碱性水化学技术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型碱性水化学 镍基合金690TT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偏磷酸钠改性沸石处理矿井水中氨氮
3
作者 章丽萍 虎翔 +5 位作者 王伟伟 雷文波 李蕙彤 孙华冉 战永祺 连泽谕 《煤炭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2-372,共11页
我国部分矿区矿井水中氨氮(NH_(4)^(+)—N)存在超标问题,且去除矿井水中的NH_(4)^(+)—N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实现矿井水中NH_(4)^(+)—N的高效去除,对天然沸石(NZ)进行六偏磷酸钠(SHMP)浸渍改性,增强其对矿井水中NH_(4)^(+)—N的去除效果... 我国部分矿区矿井水中氨氮(NH_(4)^(+)—N)存在超标问题,且去除矿井水中的NH_(4)^(+)—N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实现矿井水中NH_(4)^(+)—N的高效去除,对天然沸石(NZ)进行六偏磷酸钠(SHMP)浸渍改性,增强其对矿井水中NH_(4)^(+)—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天然沸石经过0.1 mol/L SHMP溶液浸渍3 h制备出了六偏磷酸钠改性沸石(SHMP-NZ),在初始NH_(4)^(+)—N质量浓度5 mg/L、投加量2 g/L的条件下振荡吸附2 h后NH_(4)^(+)—N去除率可达到95.7%,相较于未改性天然沸石提高了39.9%。扫描电镜和比表面积测定显示改性后沸石孔隙变大,表面变得光滑松散,比表面积增加,微孔体积减小,介孔、大孔和平均孔径增加。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改性后沸石的基本骨架无明显变化。弱酸性或中性环境有利于SHMP-NZ吸附去除水中的NH_(4)^(+)—N,共存阳离子的影响由大到小排序为K^(+)>Na^(+)>Ca^(2+)>Mg^(2+)。拟一级动力学、拟二级动力学和Elovich动力学非线性拟合表明,天然沸石和SHMP-NZ吸附NH_(4)^(+)—N更加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对NH_(4)^(+)—N的吸附属于化学吸附(离子交换)过程,颗粒内扩散模型表明2种材料对NH_(4)^(+)—N的吸附涉及外扩散、内扩散和反应平衡3个阶段;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表明,SHMP-NZ较天然沸石更易于吸附NH_(4)^(+)—N,Langmuir等温线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天然沸石及SHMP-NZ吸附NH_(4)^(+)—N的过程,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636和0.9828,SHMP-NZ最大NH_(4)^(+)—N吸附量为11.03 mg/g,较天然沸石提升了88.23%;吸附热力学表明各试验温度下吉布斯自由能变(ΔG)均小于0,焓变(ΔH)和熵变(ΔS)大于0,是一个熵增反应,有利于NH_(4)^(+)—N的去除。SHMP-NZ吸附-解吸循环5次后,对NH_(4)^(+)—N的去除效率仍有89.7%。实际矿井水中低浓度NH_(4)^(+)—N的处理,改性沸石在投加量1 g/L,25℃条件下振荡吸附1 h后,出水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中氨氮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低浓度 氨氮 六偏磷酸钠 改性沸石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_(2)气氛下氨水溶液γ辐射分解行为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子方 张扬 +4 位作者 李一帆 林子健 刘春雨 林鹏 林铭章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8-37,共10页
某些压水堆中使用氨及其分解产生的H_(2)抑制H_(2)O_(2)、O_(2)和·OH等氧化性物种的浓度,在保持一回路的还原性化学环境的同时调节冷却剂pH,以减轻结构材料的腐蚀。本工作为了研究脱氧氨水溶液在辐射场中的分解行为,针对其在γ场... 某些压水堆中使用氨及其分解产生的H_(2)抑制H_(2)O_(2)、O_(2)和·OH等氧化性物种的浓度,在保持一回路的还原性化学环境的同时调节冷却剂pH,以减轻结构材料的腐蚀。本工作为了研究脱氧氨水溶液在辐射场中的分解行为,针对其在γ场中的辐解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重点考察了N_(2)压强、气相与液相体积之比和温度对氨水溶液辐解的影响,测定了剩余氨、H_(2)和氮氧化物(NO_(2)^(-)和NO_(3)^(-))的浓度及溶液的pH。结果表明:N_(2)压强(0.5~5.0 MPa)及气液体积比的变化未对氨的分解和氮氧化物的生成造成影响,吸收剂量为28.8 kGy时,辐解产生的氮氧化物浓度约为1 mg/L,但N_(2)压强和气液体积比的增加会显著降低H_(2)的浓度。温度由25℃升至200℃时,氨的分解过程将大幅放缓,吸收剂量为14.4 kGy时,30 mg/L氨水中氨的分解比例由26.5%降至8.4%,高温有利于抑制氨的分解速率,但同时导致NO_(2)^(-)和NO_(3)^(-)的浓度分别升高34和3倍左右。此外,本工作中还建立了含氨冷却剂的辐解模型并对其可靠性进行了验证,不同温度下实验数据与模型预测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仅为4.1%。随后利用该模型计算了不同初始浓度的含氨冷却剂辐解过程中剩余氨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较高的初始浓度有利于体系中氨的保持,连续辐照的情况下单独使用氨抑制氧化性物种时需要及时对其进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剂 辐射分解 氨水 水化学 反应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季节性氨氮水生生物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马翔宇 闫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4,共9页
基于生态环境部颁布的《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氨氮》提供的有限离散基准值,对鄱阳湖内6个测站在2018年的氨氮水生生物生态风险(RQ)进行量化评估,进一步讨论了水温和pH值对氨氮水生生物毒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 基于生态环境部颁布的《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氨氮》提供的有限离散基准值,对鄱阳湖内6个测站在2018年的氨氮水生生物生态风险(RQ)进行量化评估,进一步讨论了水温和pH值对氨氮水生生物毒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氨氮》的运用思路,对鄱阳湖地区氨氮的治理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经验借鉴。结果表明:氨氮平均浓度最高出现在冬季,平均浓度最低出现在秋季;鄱阳湖夏季的短期水生生物水质基准(SWQC)和长期水生生物水质基准(LWQC)最低,春季的SWQC和LWQC最高;鄱阳湖夏季的长期水生生物生态风险LRQ>1,表明在夏季鄱阳湖的氨氮长期水生生物生态风险超过环境容许值;鄱阳湖夏季存在因水温和pH值的升高导致SWQC和LWQC降低,进而引发水生生物生态风险提高的问题。加强对鄱阳湖的pH值监控和预警应作为水资源管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氨氮 水生生物 水质基准 生态风险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氨水中硫化物的分析方法
6
作者 牛小娟 蔡勇 +1 位作者 李莉 王成 《炼油与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9-21,共3页
根据碘量法的测定原理,剖析发现,影响氨水中硫化物测定准确性的核心是分析过程中S无损失,并由此明确了分析的3个关键点:样品中硫完全转化为ZnS、ZnS完全转化为H_(2)S、生成的H_(2)S能立即与足量的碘反应。通过试验发现,确保硫完全转化为... 根据碘量法的测定原理,剖析发现,影响氨水中硫化物测定准确性的核心是分析过程中S无损失,并由此明确了分析的3个关键点:样品中硫完全转化为ZnS、ZnS完全转化为H_(2)S、生成的H_(2)S能立即与足量的碘反应。通过试验发现,确保硫完全转化为H_(2)S的关键是醋酸锌的加入量,ZnS转化为H_(2)S可通过煮沸法简化操作,避免S损失,正确的加剂顺序、碘溶液、醋酸水溶液的加入量是确保H_(2)S完全反应的关键,通过各步骤的优化,最终建立了氨水中硫化物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水 硫化物 关键点 碘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棉田灰漠土氨氧化微生物群落对灌溉水盐度和施氮量的响应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晓雯 杨茂琪 +2 位作者 叶扬 郭慧娟 闵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44,共14页
采用灌溉水盐度和施氮量两因素试验,其中灌溉水盐度设置2个水平:0.35 dS·m^(-1)(淡水,FW)和8.04 dS·m^(-1)(咸水,SW),施氮量设2个水平:0(不施氮,N0)和360 kg·hm^(-2)(施氮,N360),以咸水滴灌的棉田土壤为材料,测定了土壤... 采用灌溉水盐度和施氮量两因素试验,其中灌溉水盐度设置2个水平:0.35 dS·m^(-1)(淡水,FW)和8.04 dS·m^(-1)(咸水,SW),施氮量设2个水平:0(不施氮,N0)和360 kg·hm^(-2)(施氮,N360),以咸水滴灌的棉田土壤为材料,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指标,结果显示:(1)咸水滴灌显著增加土壤EC 1∶5和NH_(4)^(+)-N含量,分别增加了457.74%和73.02%,但显著降低土壤NO_(3)^(-)-N含量,降低了35.88%;施氮显著增加土壤EC 1∶5、NO_(3)^(-)-N和NH_(4)^(+)-N含量,分别增加了32.09%、668.33%和39.88%。(2)咸水滴灌显著降低了土壤潜在硝化势,较淡水处理降低了28.97%;施氮显著增加了土壤潜在硝化势,较不施氮处理增加了317.27%。(3)咸水滴灌显著降低氨氧化细菌(AOB)和全程氨氧化细菌A分支(amoA-clade-A)和B分支(amoA-clade-B)的基因拷贝数,分别降低了81.27%、73.49%和62.51%,但显著增加氨氧化古菌(AOA)的基因拷贝数,增加了487.94%;氮肥施用均显著增加了氨氧化微生物的基因拷贝数,分别增加了511.20%(AOA)、958.13%(AOB)、72.66%(amoA-clade-A)和31.18%(amoA-clade-B)。(4)氨氧化微生物优势菌属为假单胞菌属、嗜甲基菌属、亚硝化螺菌属、慢生根瘤菌属、链霉菌属、硝化螺菌属、寡养单胞菌属、食甲基菌属、螯台球菌属、囊胞杆菌属、亚硝基单胞菌属、红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和拉姆利式杆菌。(5)咸水滴灌降低了AOA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及amoA-clade-A的多样性,但增加了AOB和amoA-clade-B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及amoA-clade-A的丰富度;氮肥施用显著降低了AOA和AOB的丰富度及amoA-clade-A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但增加了amoA-clade-B的丰富度和多样性。综上,盐分是影响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驱动因子,氨氧化古菌是土壤氨氧化作用的优势物种,而氨氧化细菌和全程氨氧化细菌A分支是咸水滴灌棉田氨氧化作用的主导微生物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滴灌 施氮量 棉田 氨氧化微生物群落 RD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蒸气稀释条件下NH_(3)/H_(2)层流燃烧特性研究
8
作者 古祥 孟顺 +3 位作者 钱叶剑 龚震 孙豫 葛鑫斌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47,共9页
通过定容燃烧弹试验结合一维层流预混火焰数值计算的方法,在初始压力为101.3 kPa,化学当量比为0.8~1.4,掺氢比为0.3~0.7的条件下,探究水蒸气含量(0~50%)对NH_(3)/H_(2)燃烧特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当量比的增加,NH_(3)/H_(2)... 通过定容燃烧弹试验结合一维层流预混火焰数值计算的方法,在初始压力为101.3 kPa,化学当量比为0.8~1.4,掺氢比为0.3~0.7的条件下,探究水蒸气含量(0~50%)对NH_(3)/H_(2)燃烧特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当量比的增加,NH_(3)/H_(2)层流火焰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其峰值出现在当量比1.2左右。随着水蒸气稀释比增大,NH_(3)/H_(2)层流火焰速度线性降低,其峰值向当量比1.1偏移,且受当量比影响的敏感度降低。化学动力学分析表明在水蒸气的物理化学作用中,稀释作用的影响最大。主要基元反应中R1、R3、R68等支链反应对层流火焰传播具有促进作用,而R16、R58、R60等支链反应具有抑制作用。提高水稀释比会增加关键支链反应对层流火焰速度的敏感性系数,并且其增加的幅度不断变大。随着水稀释比不断增加,反应区的NO、N_(2)O、OH等自由基的物质的量分数显著降低,导致NH_(3)/H_(2)层流火焰速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氢/水燃烧 定容燃烧弹 层流火焰速度 化学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县域地表水体氨氮污染控制策略及水质达标保障措施
9
作者 彭兰 田帅 +1 位作者 陈文宝 朱易春 《市政技术》 2024年第6期208-214,共7页
某县域为离子型中重稀土发源地之一,原地浸矿稀土开采工艺造成一定程度的地表水体氨氮污染问题。概述了该区域地表水体氨氮污染状况,分别解析了水体氨氮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提出了“控源—截污—清淤—修复”相结合的水体... 某县域为离子型中重稀土发源地之一,原地浸矿稀土开采工艺造成一定程度的地表水体氨氮污染问题。概述了该区域地表水体氨氮污染状况,分别解析了水体氨氮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提出了“控源—截污—清淤—修复”相结合的水体氨氮污染控制策略,提出了无氨浸矿、优化浸矿工艺等控源措施;通过超声波强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及太阳光强化氯氧化技术提高截污效果,大大提升截污效率,节省截污成本;列举了机械清淤、水力清淤、人工清淤以及生物疏浚等清淤措施;并采用原位与异位技术对水体进行修复。最后从组织管理、制度措施和经费保障3个角度阐述了水质达标保障措施,旨在为水体氨氮污染治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污染 控制策略 水质达标 保障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氮供应对富士苹果品质产量和果园氮排放的影响
10
作者 梁洁 张馨予 +5 位作者 于国康 赵先飞 赵紫嫣 刘宇 吕中一 张林森 《果树资源学报》 2024年第3期8-17,共10页
【目的】针对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灌水施肥利用率低、氮排放污染严重等现状,探讨不同水氮供应对富士苹果品质、产量的影响,以及果园土壤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上的差异,为农业合理施加氮肥和用水量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于2022年以短... 【目的】针对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灌水施肥利用率低、氮排放污染严重等现状,探讨不同水氮供应对富士苹果品质、产量的影响,以及果园土壤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上的差异,为农业合理施加氮肥和用水量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于2022年以短枝富士苹果树为材料,以灌水和施氮量为变量,设置5个不同灌水处理:(W5)100%~-90%θ_(田)、(W4)90%~-80%θ_(田)、(W3)80%~-70%θ_(田)、(W2)70%~-60%θ_(田)、(W1)60%~-50%θ_(田),施氮量设置5个处理:N1(150 kg/ha)、N2(300 kg/ha)、N3(450 kg/ha)、N4(600 kg/ha)、N5(750 kg/ha),分析不同处理苹果生理指标、产量性状及土壤氮素排放的变化。【结果】不同施肥灌水处理下苹果新梢生长长度随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肥后发生了明显的气态氮排放,在施肥后1周内出现挥发速率峰值。氮素添加明显增加了NH_(3)挥发累积量,而灌水量的增加则呈现降低趋势。NH_(3)挥发最大量为W1N5,其整个生育观测收集阶段挥发总量达到了187.07 kg·hm^(-2);N_(2)O排放通量的峰值在施氮后立即出现,会在第3~4 d达到排放速率高峰,氮肥施入量越多,N_(2)O排放损失量越高,施氮量相同的水平下,灌水越少N_(2)O排放越高。W1N5的N_(2)O排放速率达到最高,整个生育观测收集阶段排放总量达到了578.92 g·hm^(-2);不同水氮供应的果实横纵径、单果质量、大果率、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与酸度、产量之间均呈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氮素利用率与横径、大果率、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产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水氮利用率与果实品质和产量之间关系密切。最高产量在N3水平获得,N5造成苹果小幅度减产,W4N3处理可以维持苹果产量、提高品质、获得更高的水氮利用效率;建立灌溉量(W)、施氮量(N)与苹果产量之间的二次多项式拟合水氮效应方程为:Y=-0.1511N^(2)-1.2403W^(2)-0.0753WN+162.6075N+547.3469W-4.1108×10^(4),理论最高产量对应水氮用量为施氮486.78 kg·hm^(-2),灌水205.87 mm,最高产量54811.49 kg·hm^(-2)。【结论】综合考虑苹果增产、减少气态氮排放、提高水氮利用率的前提和回归方程的拟合情况,推荐灌水水平为(W4)90%~80%θ_(田)、施氮水平为450 kg·hm~2是黄土高原地区苹果最优的处理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水氮供应 氨挥发 氧化亚氮释放 产量 水氮效应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与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氨氮的方法比对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慧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3期19-21,共3页
本文分别使用纳氏试剂法和水杨酸法对水样中的氨氮进行测试,实验结果显示,当样品浓度在0.05 mg/L及0.10 mg/L时候,水杨酸法优于纳氏试剂法,当样品浓度为5.0 mg/L时,纳氏试剂法与水杨酸法相差无几,当样品浓度为10.0 mg/L及20.0 mg/L时,... 本文分别使用纳氏试剂法和水杨酸法对水样中的氨氮进行测试,实验结果显示,当样品浓度在0.05 mg/L及0.10 mg/L时候,水杨酸法优于纳氏试剂法,当样品浓度为5.0 mg/L时,纳氏试剂法与水杨酸法相差无几,当样品浓度为10.0 mg/L及20.0 mg/L时,纳氏试剂法优于水杨酸法。在低浓度时,水杨酸法回收率优于纳氏试剂法,在高浓度时,纳氏试剂法回收率优于水杨酸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氨氮 纳氏试剂法 水杨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酚与氨氮影响水煤浆表观黏度的颗粒间作用力机理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勇 董岳 +4 位作者 胡金亮 谢咏波 刘霖 刘钐 涂亚楠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8-194,共7页
利用煤化工废水制备水煤浆可降低水煤浆气化工艺废水的处理难度,实现废水中污染物的综合利用,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选取新疆褐煤,以亚甲基双萘磺酸钠(NNO)为分散剂制备水煤浆,探究了煤化工废水组分中苯酚和氨氮对水煤浆成浆特性的影... 利用煤化工废水制备水煤浆可降低水煤浆气化工艺废水的处理难度,实现废水中污染物的综合利用,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选取新疆褐煤,以亚甲基双萘磺酸钠(NNO)为分散剂制备水煤浆,探究了煤化工废水组分中苯酚和氨氮对水煤浆成浆特性的影响机理,并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探索了相应液相环境中颗粒间相互作用力,分析了其与浆体流变性的关联关系。结果发现,颗粒间作用力与浆体流变性具有良好的对应性,其中:随苯酚浓度的提高,AFM颗粒探针进针过程中斥力增大而作用距离缩短,退针过程中粘附力减弱及作用程的下降,表明苯酚的加入降低了水化膜厚度而释放出更多自由水,表现为表观黏度下降;随着氨氮浓度的提高,AFM颗粒探针进针过程及退针过程均主要表现作用距离的提高,表明氨氮的加入增加了水化膜厚度而束缚了更多自由水,表现为当氨氮浓度足够高时表观黏度快速提高。此外,研究发现即便在液相组成不同时,退针过程的作用距离和最高引力值与表观黏度之间仍呈现出较好的单调关联,为深入探索水煤浆体系中颗粒表界面调控、废水环境调节和添加剂的研发提供了一种机理性指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 原子力显微镜 颗粒间作用力 苯酚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全流水式养殖工船循环水系统设计
13
作者 李子运 孙鸣远 +2 位作者 苏辉峰 陈潇 曹南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4,共5页
基于氨氮平衡计算提出一种封闭式全流水养殖工船循环水系统设计方案,以一艘500 t级养殖试验工船为例,对循环水系统进行设计计算,并在该养殖试验工船上进行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参数范围内,氨氮没有超标。
关键词 养殖工船 循环水 氨氮平衡 理论计算 工程设计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脱氮在矿井水处理工艺提标改造中的应用
14
作者 狄倩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5,共5页
在对塔拉壕煤矿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中,为了解决该煤矿矿井水处理站出水中氨氮及总氮不能达标等现状问题,分析了矿井水水质及脱氮工艺,研究了针对硝态氮及氨氮的两种大孔树脂的脱氮基理及工艺参数,提出了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 在对塔拉壕煤矿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中,为了解决该煤矿矿井水处理站出水中氨氮及总氮不能达标等现状问题,分析了矿井水水质及脱氮工艺,研究了针对硝态氮及氨氮的两种大孔树脂的脱氮基理及工艺参数,提出了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Ⅲ类标准为目标的提标改造方案。通过对提标改造方案的实施,矿井水处理站出水水质中氨氮及总氮可稳定满足标准要求。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总结了含氮矿井水处理工艺提标改造的关键问题,以期为矿井水中氨氮及总氮不能达标的煤矿企业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处理 氨氮 硝态氮 树脂脱氮 提标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发沸石节水控氮及增产效应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孙一迪 谢基淦 +2 位作者 吕玉平 窦超银 王学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99,共6页
沸石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研究斜发沸石的节水控氮及增产效应对实现粮食安全、水安全和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在广泛收集了国内外专家学者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斜发沸石的节水效应,综述了斜发沸石对氨挥发和氮素淋失的影响,总结... 沸石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研究斜发沸石的节水控氮及增产效应对实现粮食安全、水安全和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在广泛收集了国内外专家学者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斜发沸石的节水效应,综述了斜发沸石对氨挥发和氮素淋失的影响,总结了斜发沸石对各类农作物的增产效果,为未来进一步加强定量研究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 水利用率 氨挥发 氮素淋失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量和氮肥增效剂对夏玉米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俊 王小昌 +3 位作者 崔晓路 李澳旗 赵璐 胡田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2,168,共11页
为探究水分和氮肥增效剂对夏玉米生长及水肥利用的综合影响,通过设置40 mm(W1)和60 mm(W2)两个灌水水平下不施氮肥(N0)、施用氮肥(U)、氮肥+硝化抑制剂(U+DCD)、氮肥+脲酶抑制剂(U+NBPT)、氮肥+双效抑制剂(U+N+D)5种氮肥施用措施,开展... 为探究水分和氮肥增效剂对夏玉米生长及水肥利用的综合影响,通过设置40 mm(W1)和60 mm(W2)两个灌水水平下不施氮肥(N0)、施用氮肥(U)、氮肥+硝化抑制剂(U+DCD)、氮肥+脲酶抑制剂(U+NBPT)、氮肥+双效抑制剂(U+N+D)5种氮肥施用措施,开展夏玉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施用氮肥处理,氮肥配施增效剂可以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成熟期地上生物量、净收益、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增幅分别为5.92%~13.82%、5.85%~18.07%、11.12%~24.30%、12.35%~41.83%和5.93%~13.80%,其中氮肥配施双效抑制剂效果较优;氮肥配施脲酶抑制剂和双效抑制剂可以降低夏玉米农田土壤氨挥发累积量和成熟期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前者效果最优。相比于W1,W2水平下氮肥配施双效抑制剂处理玉米产量、成熟期地上生物量、净收益、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0.54%、15.51%、19.40%、20.31%和27.36%;氮肥配施脲酶抑制剂处理农田土壤氨挥发累积量和硝态氮残留量分别降低11.33%和48.46%。综合考虑夏玉米施肥灌水方案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水肥利用效率和玉米植株生长,构建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得到最优处理为灌水量60 mm下氮肥配施双效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量 氮肥增效剂 土壤氨挥发 土壤硝态氮残留 夏玉米产量 水肥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质氨氮测定中的误差来源与控制方法研究
17
作者 潘婉静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13期139-141,共3页
随着水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人们开始高度重视水质污染的监管与处理。如果随意排放氨氮废水,就会严重危害水体环境,所以在水体监测工作中,氨氮测定成为监测的重要内容。为了获得准确的氨氮测定结果,监测人员必须要全面分析氨氮测定的影... 随着水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人们开始高度重视水质污染的监管与处理。如果随意排放氨氮废水,就会严重危害水体环境,所以在水体监测工作中,氨氮测定成为监测的重要内容。为了获得准确的氨氮测定结果,监测人员必须要全面分析氨氮测定的影响因素。本文重点分析了水质氨氮测定的误差来源,并提出科学且有效的控制方法,仅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氨氮测定 误差来源 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氨装置低温甲醇洗系统贫甲醇含水量升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18
作者 霍其雷 尤永平 李伟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4年第3期216-220,共5页
针对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30万t/a合成氨装置在新增合成气净化系统的工艺改造后,低温甲醇洗系统贫甲醇含水量(质量分数,下同)异常升高(高达2.6%)并超过设计指标值(1.5%),不得不降负荷运行的情况,排查了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了导致甲醇/水... 针对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30万t/a合成氨装置在新增合成气净化系统的工艺改造后,低温甲醇洗系统贫甲醇含水量(质量分数,下同)异常升高(高达2.6%)并超过设计指标值(1.5%),不得不降负荷运行的情况,排查了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了导致甲醇/水分离塔塔板筛孔堵塞的原因,并实施了相应的工艺优化措施。结果表明:工艺优化措施实施后,大幅改善了甲醇/水分离塔的分离效果,不仅使该装置低温甲醇洗系统负荷率由82%提升至100%,还使贫甲醇含水量降低至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氨装置 低温甲醇洗系统 甲醇/水分离 贫甲醇含水质量分数 异常升高 塔板堵塞 优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磷石膏制备硫酸铵和氯化钙的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张兴法 刘守强 陈敏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7-70,共4页
以磷石膏、碳酸氢铵和氨水为原料进行复分解反应制备硫酸铵 ,副产碳酸钙粗品。考察了影响氧化钙转化率的各种因素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复分解反应的工艺条件 ;用盐酸处理碳酸钙粗品制备氯化钙 ,研究确定了工艺条件。磷石膏得到较好的处... 以磷石膏、碳酸氢铵和氨水为原料进行复分解反应制备硫酸铵 ,副产碳酸钙粗品。考察了影响氧化钙转化率的各种因素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复分解反应的工艺条件 ;用盐酸处理碳酸钙粗品制备氯化钙 ,研究确定了工艺条件。磷石膏得到较好的处理和利用 ,研制的产品质量达到有关标准 ,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硫酸铵 氯化钙 碳酸氢铵 氨水 制备 复分解反应 环境污染 废物利用 化学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纳米氧化镁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胡章文 饶丹丹 +2 位作者 杨保俊 单承湘 陶庭先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71,共4页
以MgC l2.6H2O为原料,聚乙烯醇为分散剂,采用氨水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镁,经煅烧得高纯纳米氧化镁。单因子实验与正交实验表明,在沉淀反应时间为25 m in,氢氧化镁煅烧时间3 h时,制备高纯纳米氧化镁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5℃,原料摩尔比... 以MgC l2.6H2O为原料,聚乙烯醇为分散剂,采用氨水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镁,经煅烧得高纯纳米氧化镁。单因子实验与正交实验表明,在沉淀反应时间为25 m in,氢氧化镁煅烧时间3 h时,制备高纯纳米氧化镁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5℃,原料摩尔比(NH3.H2O∶MgCL2.6H2O)2.2∶1,Mg2+摩尔浓度1.3 mol/L,分散剂用量为2 mL,煅烧温度700℃。在此条件下,反应最终产物氧化镁的纯度达到了99%以上。并采用X射线和透射电镜等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粒径分布窄、分散性良好,平均粒径为35 nm,满足高纯纳米氧化镁要求。该工艺流程简单,产品质量稳定,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氧化镁 纳米 制备工艺 氨水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