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进高强双相钢DP780温度相关应力⁃应变关系
1
作者 宋辉 李迪 +4 位作者 王凯迪 刘兴峰 姜宁 陆子鹏 崔鸿涧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7-242,共6页
为了研究先进高强度双相钢DP780的温热成形力学行为,通过不同温度(300℃、400℃、500℃、600℃)及不同应变率(10-4~10-3 s-1)下的单向温拉伸试验获得了先进高强度双相钢DP780在相应条件下的基本力学性能指标和应力⁃应变曲线,并对试验结... 为了研究先进高强度双相钢DP780的温热成形力学行为,通过不同温度(300℃、400℃、500℃、600℃)及不同应变率(10-4~10-3 s-1)下的单向温拉伸试验获得了先进高强度双相钢DP780在相应条件下的基本力学性能指标和应力⁃应变曲线,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为描述温热成形DP780板料应力⁃应变曲线,求解、修正了Grosman本构模型的相关参数;以单向拉伸试样为例,基于Fortran语言通过编写Abaqus⁃Vumat子程序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结果表明,所用Grosman模型预测值与试验数值拟合较好,验证了所求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高强度双相钢 本构模型 温热成形 单向拉伸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应变速率相关的DP980高强度钢板辊弯成形的本构模型建立 被引量:8
2
作者 阎昱 王海波 赵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1,共5页
确定了辊弯成形中DP980高强度钢板的应变速率范围,在3种应变速率条件下进行了DP980高强度钢板的单向拉伸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建立了与应变速率相关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应用所建本构模型进行辊弯成形有限元模拟,并与相... 确定了辊弯成形中DP980高强度钢板的应变速率范围,在3种应变速率条件下进行了DP980高强度钢板的单向拉伸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建立了与应变速率相关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应用所建本构模型进行辊弯成形有限元模拟,并与相应的辊弯成形试验结果加以对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本构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用于辊弯成形工艺的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高强度钢 辊弯成形 应变速率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高强DP980钢动态再结晶行为 被引量:4
3
作者 仲维锋 庄利珍 滕敦波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1-175,共5页
在Gleeble 3500多功能热模拟试验机上,对高强DP980钢进行了单道次压缩实验,研究了该钢在1323~1423 K和0.05~10 s-1变形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分析了变形温度和变形速率对流变应力曲线的影响,揭示了变形软化机制,分析了在热变形过程中微观... 在Gleeble 3500多功能热模拟试验机上,对高强DP980钢进行了单道次压缩实验,研究了该钢在1323~1423 K和0.05~10 s-1变形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分析了变形温度和变形速率对流变应力曲线的影响,揭示了变形软化机制,分析了在热变形过程中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分阶段建立了热压缩变形抗力本构模型。结果表明:流变应力对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都很敏感,随变形温度的增加和变形速率的减小而减小,低应变速率下呈动态再结晶型软化机制;应变速率ε·>0.1 s-1时,呈动态回复型软化机制。同一变形温度下,低应变速率易于该钢中奥氏体再结晶的启动;同一变形速率下,变形温度越高,奥氏体再结晶现象越明显。分阶段所建立的本构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9978,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为2.67%,证明此模型具有较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dp 变形行为 本构模型 动态再结晶软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等厚高强度钢H220YD/DP590GA电阻点焊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小乐 朱政强 赵翔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89-1892,共4页
针对不等厚H220YD/DP590GA先进高强度钢焊接时出现的薄板变形严重、力学性能差等问题,在大量前期实验的基础上,选取最优的主焊接工艺参数进行电阻点焊实验,并利用拉剪测试、金相组织分析等手段对试样进行组织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焊接... 针对不等厚H220YD/DP590GA先进高强度钢焊接时出现的薄板变形严重、力学性能差等问题,在大量前期实验的基础上,选取最优的主焊接工艺参数进行电阻点焊实验,并利用拉剪测试、金相组织分析等手段对试样进行组织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焊接接头受焊接热影响,使得H220YD钢铁素体晶粒尺寸变大,DP590GA钢板母材的岛状马氏体演变成板条状马氏体,其失效形式为钮扣状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高强度钢 电阻点焊 差强差厚 组织性能 焊接接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用1000 MPa级先进高强度汽车钢弯曲回弹研究
5
作者 万志远 董瑞峰 +3 位作者 李锋 乔华英 魏志钢 刘先正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42,共10页
以0.12C-5Mn汽车钢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万能拉伸试验机研究了实验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了实验钢在不同弯曲角度、不同材料厚度和不同凸模圆角半径下的弯曲回弹规律。结果表明:实验钢的微观组织主要... 以0.12C-5Mn汽车钢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万能拉伸试验机研究了实验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了实验钢在不同弯曲角度、不同材料厚度和不同凸模圆角半径下的弯曲回弹规律。结果表明:实验钢的微观组织主要是马氏体、铁素体和奥氏体,抗拉强度为1128 MPa、屈服强度为886 MPa、断后伸长率为28.92%,强塑积达到32.62 GPa·%;实验钢厚度增加,而整体回弹减小;随着弯曲角度和凸模圆角半径增加,整体回弹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回弹由正向逐渐转变为负向,弯曲角度在90°~120°时,厚度对实验钢件整体回弹的影响最小,弯曲角度在90°~100°时,凸模圆角半径对实验钢整体回弹的影响最小。提出了采用最大法向位移量来表征弯曲变形后试样的稳定性,结果显示材料厚度、凸模圆角半径和弯曲角度对法向最大位移量的影响规律与回弹的规律基本相同。对实验钢进行了弯曲变形实验,发现实验钢弯曲成形质量较好,在90°和120°弯曲变形时,材料回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0 MPa级先进高强度汽车钢 强塑积 弯曲角度 弯曲回弹 法向位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Nakajima试验的高强钢剪切边成形性研究
6
作者 牛超 王雪听 韩非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3-277,共5页
基于改进的Nakajima胀形试验方法,对两种先进高强钢TRIP800和CP800材料的剪切边缘成形性进行了研究,并从切边质量和材料微观组织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Nakajima胀形试验,更易诱发边缘开裂,并通过标准冲孔模具实现剪切边... 基于改进的Nakajima胀形试验方法,对两种先进高强钢TRIP800和CP800材料的剪切边缘成形性进行了研究,并从切边质量和材料微观组织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Nakajima胀形试验,更易诱发边缘开裂,并通过标准冲孔模具实现剪切边质量的变化;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全程获取应变,并对垂直于边部且沿着裂纹方向的连续应变点进行多项式拟合,将获得靠近开裂边缘处的极限应变作为评价指标;TRIP800材料具有较好的整体成形性,表现为均匀伸长率明显高于CP800材料,但在两种切边质量下的边部极限应变均明显小于CP800材料,即抵抗在边缘局部产生裂纹的能力较差。剪切边成形性与边部质量和材料微观组织有关,两种材料采用线切割得到的边部极限应变均高于有一定初始损伤的冲裁边;CP800材料的贝氏体组织更细小、均匀,而TRIP800材料由大块的铁素体和其间夹杂的马氏体组成,两相之间硬度和韧性差异较大,前者的组织形态更有利于局部成形,后者整体成形性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高强钢 边缘成形性 Nakajima胀形试验 边部极限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高强钢DP1000地板中央通道的成形回弹及补偿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贵 崔赛赛 +3 位作者 陈志平 龙小裕 杨朋 梁中凯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20,共6页
高强度钢板因具有较高的强度而易产生严重的回弹缺陷,已成为其应用的最主要瓶颈.为此,本文以某车型地板中央通道零件为载体,针对其几何型面复杂、材料变形程度大的特点,研究先进高强度钢板DP1000的冲压成形回弹及补偿特性.通过对该零件... 高强度钢板因具有较高的强度而易产生严重的回弹缺陷,已成为其应用的最主要瓶颈.为此,本文以某车型地板中央通道零件为载体,针对其几何型面复杂、材料变形程度大的特点,研究先进高强度钢板DP1000的冲压成形回弹及补偿特性.通过对该零件的冲压成形工艺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和全工序回弹数值模拟,并结合零件的几何特征和变形模式,对各成形工序的回弹进行精确预测.基于预测结果对模具型面采用折入处理的方式进行全工序几何补偿,实现回弹补偿的自工序完结.最后以补偿后的型面进行冲压实验,并对零件的型面尺寸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全工序回弹数值模拟和型面几何补偿是解决复杂零件多工序冲压成形回弹问题的最有效方法.通过两次回弹补偿后,该零件的回弹得到完全控制,尺寸精度达到要求且成形质量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高强度钢板 dp1000 数值模拟 回弹补偿 地板中央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1400/DP980钢的电阻点焊的工艺性能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贺地求 刘杭琪 赖瑞林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4-108,共5页
为了研究电阻点焊在先进高强钢的应用,对厚度为1.2 mm的MS1400和DP980钢进行点焊试验.试验表明,接头一字拉伸断裂试验有三种失效模式:界面断裂、纽扣拔出以及部分纽扣拔出,通过调节焊接时间和焊接电流的工艺参数实现纽扣拔出得到较优参... 为了研究电阻点焊在先进高强钢的应用,对厚度为1.2 mm的MS1400和DP980钢进行点焊试验.试验表明,接头一字拉伸断裂试验有三种失效模式:界面断裂、纽扣拔出以及部分纽扣拔出,通过调节焊接时间和焊接电流的工艺参数实现纽扣拔出得到较优参数.在较优参数下分析MS1400与DP980钢两侧热影响区的各区域以及熔核区的金相组织,各区域的变化与显微硬度分布曲线基本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高强钢 失效模式 焊接参数 显微硬度 金相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先进高强钢DP590光纤激光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琪 倪维源 贾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61-163,166,共4页
采用光纤激光器对厚度为1.6113mm的DP590钢板进行激光对焊。结果表明,DP590钢焊缝组织主要是板条马氏体,硬度明显高于母材;热影响区可分为完全淬火区、不完全淬火区、回火区;焊接接头硬度分布不均匀,在焊缝有着最高硬度;热影响... 采用光纤激光器对厚度为1.6113mm的DP590钢板进行激光对焊。结果表明,DP590钢焊缝组织主要是板条马氏体,硬度明显高于母材;热影响区可分为完全淬火区、不完全淬火区、回火区;焊接接头硬度分布不均匀,在焊缝有着最高硬度;热影响区过渡到母材时,硬度急剧下降,且存在轻微的软化区,最低硬度仅为176.4HV;随着焊接速度的升高,焊接接头各区域宽度变窄,硬度随之增加,当焊速达到5m/min时,其焊缝的最高硬度为所有试样中的最大值;在垂直于焊缝的负载下。3~5m/min焊接速度的拉伸试样均断裂在母材,为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高强钢 dp590 激光焊接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高强钢DP780板料的温成形极限预测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凯迪 李迪 +3 位作者 冷杨松 付秋涛 徐家川 姜宁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77-1183,共7页
为准确预测DP780钢板料在温成形条件下的成形极限曲线,将韧性断裂预测模型引入到数值模拟。基于DP780钢板料在温度范围573 K~873 K、应变率范围6.67×10^(-4)s^(-1)~6.67×10^(-3)s^(-1)的单向拉伸试验结果分析,利用强塑积指标... 为准确预测DP780钢板料在温成形条件下的成形极限曲线,将韧性断裂预测模型引入到数值模拟。基于DP780钢板料在温度范围573 K~873 K、应变率范围6.67×10^(-4)s^(-1)~6.67×10^(-3)s^(-1)的单向拉伸试验结果分析,利用强塑积指标确定了温度为673 K、应变率为3.33×10^(-3)s^(-1)条件下材料的温冲压成形性能较好。通过该变形条件下的简单拉伸试验和数值模拟,确定了影响DP780钢板料韧性断裂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可以预测DP780钢板料在不同应变路径下发生拉伸型断裂和剪切型断裂两种断裂机制的韧性断裂预测模型,并与温成形本构模型、Hill’48屈服准则相结合实现了刚模胀形试验的数值模拟,预测了DP780钢板料在温度为673 K下的成形极限曲线,并建立了成形极限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预测的成形极限结果拥有较好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高强度双相钢 成形极限 韧性断裂预测模型 数值模拟 温胀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高强钢DP780板料温成形本构参数识别
11
作者 王凯迪 李迪 +3 位作者 冷杨松 付秋涛 徐家川 姜宁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32-1438,共7页
先进高强双相钢板料温成形的本构模型参数识别,是提高塑性变形行为仿真准确度的关键。通过建立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法和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法的本构模型参数敏感度分析方法,进而实现了参数敏感度的整体性分析。然后结合敏感度分析结果... 先进高强双相钢板料温成形的本构模型参数识别,是提高塑性变形行为仿真准确度的关键。通过建立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法和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法的本构模型参数敏感度分析方法,进而实现了参数敏感度的整体性分析。然后结合敏感度分析结果、DP780钢单向拉伸试验以及拉伸过程有限元模拟,构建了不同温度下的距离函数和材料本构参数之间的响应面模型。将本构参数识别问题归结为求解最小距离函数问题,利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计算,最终获得了不同温度下的DP780钢井上胜郎本构模型参数。结果表明,建立的本构参数识别方法较好地满足本构模型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高强度双相钢 温成形 本构模型 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用先进高强钢本构模型与韧性断裂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巢成新 于强 李秋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6,共10页
轻量化是当前汽车行业全产业链共同面对的课题,提高先进高强钢使用比例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有效手段。对先进高强钢本构模型与韧性断裂模型的充分研究有助于提高先进高强钢开裂分析和预测的准确性,从而推动先进高强钢工程的应用进程。目... 轻量化是当前汽车行业全产业链共同面对的课题,提高先进高强钢使用比例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有效手段。对先进高强钢本构模型与韧性断裂模型的充分研究有助于提高先进高强钢开裂分析和预测的准确性,从而推动先进高强钢工程的应用进程。目前,在先进高强钢的研究过程中,学者们通常通过多种应变强化模型的线性组合,或结合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行为进行多尺度分析来建立本构模型;通过多种应力状态下的准静态拉伸实验以及使用仿真与实验混合的方法来标定韧性断裂模型的参数。以第三代先进高强钢中的淬火配分(QP)钢为重点讨论对象,介绍了制备工艺与材料特性及其相关研究进展,并介绍了QP钢本构模型的研究现状、新近发展的非耦合韧性断裂模型以及考虑了应力三轴度和罗德角参数影响的韧性断裂模型在先进高强钢上的应用现状,最后指出了先进高强钢本构模型和韧性断裂模型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量化 先进高强钢 冲压成形 本构模型 韧性断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高强度双相钢板料成形极限研究
13
作者 马春辉 张殿平 +3 位作者 贡泽飞 刘兴峰 付秋涛 李迪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06-1813,共8页
随着先进高强度双相钢的工业需求量日益增加,亟需实现双相钢板料成形极限曲线的精确预测,由于根据国标采用的胀形试验较难准确获取FLC_(0)点使FLC不准确。本文基于DP590、DP780、DP980、DP1180在常温下的胀形试验结果,结合MMC断裂模型... 随着先进高强度双相钢的工业需求量日益增加,亟需实现双相钢板料成形极限曲线的精确预测,由于根据国标采用的胀形试验较难准确获取FLC_(0)点使FLC不准确。本文基于DP590、DP780、DP980、DP1180在常温下的胀形试验结果,结合MMC断裂模型的数值模拟,建立了4种板料的胀形断裂预测模型,通过模拟准确求出FLC_(0),结合试验数据,建立了基于MMC断裂准则的成形极限曲线(FLC),并进行参数化研究。结果表明,基于MMC准则的成形极限曲线拥有较好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高强度双相钢 成形极限 胀形试验 修正摩尔库伦准则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先进高强钢表面分析及胶接性能研究
14
作者 邵蓉 黎敏 +4 位作者 刘永壮 曹建平 郝玉林 蔡宁 李学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1-219,共9页
目的明确不同先进高强钢表面氧化物形貌、成分及含量对胶接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本研究采用白光干涉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高强钢表面形貌,通过金相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其显微组织及物相,采用直读... 目的明确不同先进高强钢表面氧化物形貌、成分及含量对胶接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本研究采用白光干涉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高强钢表面形貌,通过金相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其显微组织及物相,采用直读光谱仪、辉光光谱仪(GDS)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表征高强钢表面特征元素及氧化物种类。结合接触角测试对比不同高强钢表面润湿性,并分析总结高强钢表面成分对胶接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DH780表面以膜层状Al基氧化物为主,DP980、DP1180以及CP1180表面以Si、Mn、Cr颗粒状氧化物为主。其中DH780的表面润湿性最差,自由能最小。CP1180钢表面具有最少的氧化物含量及最小的颗粒尺寸,其表面润湿性最好,表面自由能最高。DP钢随强度提高,表面氧化物含量增加,润湿性降低。对于同种焊装胶,DH780胶接剪切强度最小,CP1180剪切强度最大。结论高强钢表面氧化物富集对表面润湿性及表面自由能具有重要影响,尤其Al基氧化物的存在会明显降低胶接接头的剪切强度。一方面是氧化物导致表面自由能降低,黏附功下降,另一方面氧化物会阻止胶中极性基团与基体表面形成强化学键,而更多地形成氢键。Al基氧化物由于呈薄膜状覆盖于高强钢表面,故对胶接性能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高强钢 表面成分 润湿性 胶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高强度双相钢弯扭复合回弹补偿控制研究
15
作者 李洪周 冯阳阳 +1 位作者 张文广 李屹萌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5,共10页
针对先进高强度双相钢弯扭复合回弹的预测与补偿问题,在弯扭复合回弹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仿真模拟。首先,利用DP600材料在弯扭复合回弹试验中回弹量较大的特点,进行了单向拉伸试验和加载-卸载-反向加载的拉压试验以测... 针对先进高强度双相钢弯扭复合回弹的预测与补偿问题,在弯扭复合回弹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仿真模拟。首先,利用DP600材料在弯扭复合回弹试验中回弹量较大的特点,进行了单向拉伸试验和加载-卸载-反向加载的拉压试验以测定DP600的力学特性。其次,分别采用Ls-dyna提供的4种弹塑性材料模型建立了单向拉伸和拉压试验有限元模型,通过Ls-opt迭代求解筛选出合适的材料模型及参数,结果表明,采用MAT125材料模型预测的数值更接近弯扭复合回弹试验数据。最后,通过反向截面补偿法推导出底部支撑距离移动公式,通过反向位移补偿法和偏置曲面得到模具面,对弯扭复合回弹结果分别进行补偿。发现利用反向位移补偿法,并通过偏置曲面的方式,能够对在上压杆偏转角度增加时诱发的弯扭复合回弹进行有效补偿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高强度双相钢 弯扭复合回弹 本构模型 参数反求 回弹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高强度钢板的冲压成形特性及其应用 被引量:40
16
作者 蒋浩民 陈新平 +3 位作者 石磊 陈庆欣 陈军 李淑慧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3-186,共4页
文章在研究高强度钢板成形特性、回弹特性以及拉毛特性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先进高强度钢板冲压过程的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HSLA钢板相比,DP钢和TRIP钢具有较好的应变均化能力,和较高的成形性,有利于提高零件的使用强度。钢种... 文章在研究高强度钢板成形特性、回弹特性以及拉毛特性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先进高强度钢板冲压过程的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HSLA钢板相比,DP钢和TRIP钢具有较好的应变均化能力,和较高的成形性,有利于提高零件的使用强度。钢种特性和材料参数对回弹影响显著,使先进高强度钢板尺寸精度控制难度加大。当钢板强度升高时,高强度钢板表现出更易产生拉毛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高强度钢板 成形性能 回弹 拉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高强度双相钢汽车板剪切断裂实验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梅 赵亦希 +1 位作者 胡星 黄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95-1699,共5页
通过翻边实验和槽型件实验,研究了先进高强度双相(DP)钢在小半径拉弯成形中的断裂特性.翻边实验表明,高强度DP钢强度级别越高越容易发生剪切断裂.槽型件实验与仿真表明,高强度DP钢的断裂特性与压边力大小关系密切,压边力大则弯曲圆角处... 通过翻边实验和槽型件实验,研究了先进高强度双相(DP)钢在小半径拉弯成形中的断裂特性.翻边实验表明,高强度DP钢强度级别越高越容易发生剪切断裂.槽型件实验与仿真表明,高强度DP钢的断裂特性与压边力大小关系密切,压边力大则弯曲圆角处容易发生剪切断裂;压边力小则易在侧壁上发生颈缩断裂.先进高强度DP钢最终的断裂模式是剪切断裂和颈缩断裂相互竞争的结果,任一断裂条件先达到则板料发生该种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高强度双相钢 强度级别 压边力 颈缩断裂 剪切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用先进高强钢的成形性能 被引量:23
18
作者 谢磊磊 唐荻 +2 位作者 江海涛 段晓鸽 刘胜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4-88,共5页
通过试验,对汽车用先进高强钢DP590、DP780、TRIP590的力学性能、微观金相组织、成形极限图进行研究,并与超深冲钢DC01成形极限进行对比。运用成形极限预测近似公式,对DP590、DP780、TRIP590、DC01的成形极限曲线进行预测,并与实测曲线... 通过试验,对汽车用先进高强钢DP590、DP780、TRIP590的力学性能、微观金相组织、成形极限图进行研究,并与超深冲钢DC01成形极限进行对比。运用成形极限预测近似公式,对DP590、DP780、TRIP590、DC01的成形极限曲线进行预测,并与实测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DP钢和TRIP钢都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并具有较低的屈强比,能有效避免成形时局部颈缩和断裂。同时,DP钢和TRIP钢均具有良好的成形性能,DP590、TRIP590的成形能力甚至优于超深冲钢DC01。成形极限预测经验近似公式能很好的适用于DP590、DP780、TRIP590的成形极限预测,误差在2%以内,但对于DC01的成形极限预测误差则稍微偏大,约为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轻量化 先进高强钢 成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镀锌板表面控制技术 被引量:26
19
作者 张召恩 刘利 +1 位作者 李学涛 刘光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0-92,共3页
为了提高钢板的耐腐蚀性能,在带钢表面进行热浸镀锌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途径之一。影响用户选材及使用的最主要的性能有表面质量、力学性能、焊接性能、成形性能等,特别是表面质量,不仅直接影响镀锌板产品的外观,还会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 为了提高钢板的耐腐蚀性能,在带钢表面进行热浸镀锌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途径之一。影响用户选材及使用的最主要的性能有表面质量、力学性能、焊接性能、成形性能等,特别是表面质量,不仅直接影响镀锌板产品的外观,还会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因此,如何从成分设计、热轧工艺、退火工艺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镀锌板的表面质量是热镀锌板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结合热镀锌生产线的生产工艺,从不同方面介绍了影响镀锌板表面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了改善镀锌板表面质量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镀锌 表面质量 先进高强钢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化热镀锌钢板的性能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0
作者 吕家舜 李锋 +1 位作者 刘仁东 康永林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55-159,162,共6页
叙述了影响合金化热镀锌板性能的各种因素,包括镀锌原板(钢板品种、表面质量、微合金化元素)、热浸镀及合金化过程工艺参数、锌锅内化学元素、镀层相组成等对合金化热镀锌板最终质量的影响。分析了DP、TRIP钢等先进高强钢热镀锌及合金... 叙述了影响合金化热镀锌板性能的各种因素,包括镀锌原板(钢板品种、表面质量、微合金化元素)、热浸镀及合金化过程工艺参数、锌锅内化学元素、镀层相组成等对合金化热镀锌板最终质量的影响。分析了DP、TRIP钢等先进高强钢热镀锌及合金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各钢种的最佳合金化工艺及适用冲压等使用条件要求的镀层相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化热镀锌 先进高强钢 锌淬 预氧化 镀层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