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滚动轴承主动补油系统设计与优化
1
作者 吴逸凡 刘杰学 +1 位作者 朱雷 张执南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04,共5页
为实现航天器动量交换装置轴承组件高可靠长寿命润滑,提出一种嵌入在动量交换装置内部的压电控制主动补油系统,有效解决了目前压电驱动主动补油系统密封、背压控制、空间占用等方面问题。采用欧拉-拉格朗日(CEL)方法对系统结构进行有限... 为实现航天器动量交换装置轴承组件高可靠长寿命润滑,提出一种嵌入在动量交换装置内部的压电控制主动补油系统,有效解决了目前压电驱动主动补油系统密封、背压控制、空间占用等方面问题。采用欧拉-拉格朗日(CEL)方法对系统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并采用田口法对关键结构参数压电叠堆变形量、微油孔直径、油腔基体壁面斜率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优结构参数组合为压电叠堆形变量0.13 mm,微油孔直径0.78 mm,油腔基体壁面斜率0.58,优化后的系统结构补油效果明显优于优化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润滑 主动补油 空间滚动轴承 压电控制 田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谐波电压不平衡波动下主动配电网谐波消弧方法
2
作者 刘宝稳 刘德林 +1 位作者 曾祥君 于宝淇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34-643,共10页
为解决主动配电网谐波电压的强不对称性和时变性导致接地故障谐波残流难以抑制的问题,提出计及谐波电压不平衡波动的主动配电网有源谐波消弧跟踪控制方法。通过分析配电网谐波电压的形成机理并结合实测数据,证实配电网三相谐波电压的不... 为解决主动配电网谐波电压的强不对称性和时变性导致接地故障谐波残流难以抑制的问题,提出计及谐波电压不平衡波动的主动配电网有源谐波消弧跟踪控制方法。通过分析配电网谐波电压的形成机理并结合实测数据,证实配电网三相谐波电压的不平衡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计及谐波电压不平衡的谐波故障电流成分表达,论证电压不平衡分量是谐波故障电流的主体成分,并为消除电压不平衡对谐波消弧的影响,提出计及谐波电压不平衡的有源柔性消弧方法,对于低、高阻接地故障均能实现较好的补偿效果。同时,考虑到谐波电压时变导致的故障电流变化,提出控制消弧电流注入的动态跟踪控制策略,实现故障发展变化的实时跟踪和故障电流的动态抑制。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抑制主动配电网谐波故障电流,实现可靠消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单相接地故障 谐波消弧 谐波电压不平衡 动态跟踪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电机主动横向稳定杆的车辆位姿联合控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董志圣 卢荡 刘泓江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47-1456,共10页
针对集成双电机主动横向稳定杆车辆的车身姿态控制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双电机主动横向稳定杆动力学模型以及包含侧倾、横向、横摆、俯仰、悬架垂向位移的车辆8自由度模型,其次针对复杂工况下控制算法参数难整定问题,提出了基于悬... 针对集成双电机主动横向稳定杆车辆的车身姿态控制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双电机主动横向稳定杆动力学模型以及包含侧倾、横向、横摆、俯仰、悬架垂向位移的车辆8自由度模型,其次针对复杂工况下控制算法参数难整定问题,提出了基于悬架高度信号、路面坡度信号等车辆状态信息的实际俯仰角估计方法、理想俯仰角标定方法以及俯仰工况辨识方法,以双电机主动横向稳定杆为作动器设计了基于PID控制算法的俯仰子控制算法和侧倾子控制算法,采用遗传算法对各子控制算法参数进行整定,最后结合位姿控制矩阵设计了车辆位姿联合控制算法并进行试验验证。MATLAB/Simulink、CarSimRT与华海控制器进行的控制器算法在环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同复杂工况下搭载双电机主动横向稳定杆车辆的侧倾角、侧倾角速度以及俯仰角的改善幅度均在10%以上,证明了该控制算法的可行性及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横向稳定杆 联合控制 俯仰和侧倾 在环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车辆横摆及侧倾稳定性的智能车辆纵垂向集成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范硕 王洪亮 孙平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7期34-39,共6页
为解决现有针对车辆某一控制需求设计的单维度控制系统无法满足高速行驶安全需求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车辆横摆及侧倾稳定性的智能车辆集成控制策略。分析车辆横摆稳定性边界和侧倾稳定性阈值,以横摆角速度、侧倾角速度和横向载荷转移率... 为解决现有针对车辆某一控制需求设计的单维度控制系统无法满足高速行驶安全需求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车辆横摆及侧倾稳定性的智能车辆集成控制策略。分析车辆横摆稳定性边界和侧倾稳定性阈值,以横摆角速度、侧倾角速度和横向载荷转移率等参数作为车辆行驶稳定性评价指标,引入横向补偿横摆力矩和垂向控制权重分配参数,对智能车辆的纵向制动力矩及垂向主动悬架力进行分配,并通过仿真验证集成策略效果。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纵垂向集成控制策略能够实现整车横摆及侧倾稳定性的提升,并提高智能车辆在轨迹跟踪过程中的跟踪精度,有效改善车辆行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车辆 横摆稳定性 侧倾稳定性 横摆力矩 主动悬架力 集成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调心滚子轴承的气动式主动抑振单元
5
作者 王思清 邢宇 +2 位作者 胥光申 代阳 张彬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71,共8页
滚动轴承在其服役过程中常用增加预紧力的方式来抑制其振动,但实际使用过程中轴承预紧力不会随外部工况的变化而变化,导致抑振效果有限或使轴承过早进入疲劳阶段。提出了一种气动式主动抑振单元,并开发与之相匹配的数据采集系统、测试... 滚动轴承在其服役过程中常用增加预紧力的方式来抑制其振动,但实际使用过程中轴承预紧力不会随外部工况的变化而变化,导致抑振效果有限或使轴承过早进入疲劳阶段。提出了一种气动式主动抑振单元,并开发与之相匹配的数据采集系统、测试控制系统及气压驱动系统构成主动控制单元;此外,设计了调心滚子轴承支承的细长挠性转子系统,用其一阶固有频率下的自激振动模拟实际工况下的载荷冲击,并采用主动控制系统对此冲击进行抑振。试验结果表明:该主动抑振单元对试验所用调心滚子轴承可满足常规转速及较高转速下的抑振要求,但转子转速在临近半频即1/2一阶临界转速附近时抑振效果不稳定且对轴向预紧力的幅值变化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调心滚子轴承 主动控制技术 振动 临界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旋转翼式弹道修正组件滚转控制技术研究
6
作者 郑秋实 许伟春 +2 位作者 赵明翰 李乃星 包旭馨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2-1421,共10页
针对可旋转翼式弹道修正组件滚转通道控制中存在的未建模摩擦干扰、参数不确定性和外部随机干扰造成的复合扰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 ESO)的滑模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弹道修正组件滚转通道模型,将动... 针对可旋转翼式弹道修正组件滚转通道控制中存在的未建模摩擦干扰、参数不确定性和外部随机干扰造成的复合扰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 ESO)的滑模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弹道修正组件滚转通道模型,将动力学模型中存在的外部干扰、未建模摩擦干扰和参数摄动整合为复合干扰,然后设计ESO对修正组件滚转通道模型中难以直接测定的状态变量以及复合干扰进行估计,并基于估计值结合滑模控制理论设计滚转通道控制器,实现对滚转角指令的精确跟踪。综合考虑ESO和滑模控制器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利用Lyapo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所设计的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分析,证明所设计的修正组件滚转通道控制器,对滚转角指令的瞬态响应和稳态性能优异,同时可以有效抑制系统复合扰动,具备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旋转翼式弹道修正组件 滚转控制技术 扩张状态观测器 滑模控制 扰动估计和抑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悬架与主动横向稳定杆的集成控制 被引量:32
7
作者 周兵 吕绪宁 +1 位作者 范璐 张文超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978-1983,共6页
为改善汽车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建立了包含主动悬架与主动横向稳定杆的整车动力学模型,并根据主动悬架与主动横向稳定杆两个系统间的耦合关系,分别设计了主动悬架与主动横向稳定杆的子控制器,将PID与线性控制相结合,设计了PID集成控... 为改善汽车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建立了包含主动悬架与主动横向稳定杆的整车动力学模型,并根据主动悬架与主动横向稳定杆两个系统间的耦合关系,分别设计了主动悬架与主动横向稳定杆的子控制器,将PID与线性控制相结合,设计了PID集成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中对汽车的转向工况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PID集成控制策略有效,可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悬架 主动横向稳定杆 集成控制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混合式消弧线圈的全补偿故障消弧原理及其柔性控制策略 被引量:32
8
作者 陈柏超 王朋 +3 位作者 沈伟伟 田翠华 魏亮亮 涂志康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11-318,共8页
随着非线性负荷和电力电子设备等的大量使用,接地故障电流中的有功和谐波分量大幅增加,仅补偿了无功电流后的残流足以维持电弧,易导致过电压及事故进一步发展。本文提出了基于磁控电抗器(MCR)和有源补偿器(APC)的电磁混合式消弧线圈(EHP... 随着非线性负荷和电力电子设备等的大量使用,接地故障电流中的有功和谐波分量大幅增加,仅补偿了无功电流后的残流足以维持电弧,易导致过电压及事故进一步发展。本文提出了基于磁控电抗器(MCR)和有源补偿器(APC)的电磁混合式消弧线圈(EHPC),并详细论述了其两种运行状态和全补偿故障消弧原理。分析了扫频法测量对地电容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理论推导了中性点位移电压、故障相电压和线路零序电流与接地故障电流各分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针对接地故障电流无功、有功和谐波分量的解耦补偿和柔性控制策略。经仿真分析和实验平台验证,接地故障电流能够得到快速有效的全补偿,达到电流和电压双重消弧,表明了本文所述原理和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电抗器 有源补偿器 故障消弧 全补偿 柔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底盘集成控制的轻型汽车防侧翻控制 被引量:19
9
作者 赵健 郭俐彤 +2 位作者 朱冰 邓伟文 任露泉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4-339,367,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底盘集成控制的轻型汽车主动防侧翻控制系统。选取横向载荷转移率作为侧翻预警因子,并通过一3自由度侧翻参考模型进行实时计算。在此基础上,应用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对主动转向和主动差动制动系统进行集成控制,提出了主动防... 提出了一种基于底盘集成控制的轻型汽车主动防侧翻控制系统。选取横向载荷转移率作为侧翻预警因子,并通过一3自由度侧翻参考模型进行实时计算。在此基础上,应用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对主动转向和主动差动制动系统进行集成控制,提出了主动防侧翻控制算法。利用Matlab/Simulink与Carsim对车辆进行了典型工况的联合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主动防侧翻控制系统能准确预测车辆侧翻危险,避免侧翻事故发生,有效提高车辆综合行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汽车 主动防侧翻控制 底盘集成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QG/LTR的重型半挂车主动侧倾控制仿真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朱天军 宗长富 +2 位作者 郑宏宇 田承伟 黄朝胜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76-479,共4页
针对重型半挂车的侧倾稳定性问题,建立了八自由度的车辆模型,并以LQR主动侧倾控制方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回路传输恢复技术(Loop Transfer Recovery:LTR)的LQG主动侧倾控制算法。设计各个车速下LQG/LTR局部状态反馈控制器,并进行了... 针对重型半挂车的侧倾稳定性问题,建立了八自由度的车辆模型,并以LQR主动侧倾控制方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回路传输恢复技术(Loop Transfer Recovery:LTR)的LQG主动侧倾控制算法。设计各个车速下LQG/LTR局部状态反馈控制器,并进行了阶跃转向工况下车辆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LQG/LTR主动侧倾控制算法有效提高了重型半挂车的侧倾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半挂车 车辆模型 侧倾稳定性 主动侧倾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横摆与侧倾稳定性控制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松 夏长高 +1 位作者 李胜永 孙旭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7-104,共8页
为实现对车辆的侧倾控制,自主设计了主动横向稳定杆(Active Anti-Roll Bar,AARB)装置。针对车辆在侧倾中存在非线性、时变性的特点,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建立了滑模控制器实现对理想侧倾角的跟踪,保证了车辆的侧倾稳定性。由于在采用A... 为实现对车辆的侧倾控制,自主设计了主动横向稳定杆(Active Anti-Roll Bar,AARB)装置。针对车辆在侧倾中存在非线性、时变性的特点,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建立了滑模控制器实现对理想侧倾角的跟踪,保证了车辆的侧倾稳定性。由于在采用AARB控制车辆侧倾时,存在车辆失稳的特点,文中提出采用电子稳定性程序(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ESP)及设计模糊控制器对带有AARB车辆的失稳进行控制,并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该集成控制能有效控制车辆的侧翻与失稳,有效提高了车辆的横摆与侧倾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横向稳定杆 侧倾 滑模控制 电子稳定性程序 失稳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机两侧液压伺服位置系统自抗扰同步控制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喆 王京 +3 位作者 张勇军 李静 张飞 赵栎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02-1608,共7页
针对轧机传动侧和操作侧液压伺服位置系统存在不一致性而引起两侧位置不同步的问题,提出一种自抗扰同步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液压伺服位置同步系统动态机理模型,并在考虑两侧位置伺服系统都具有参数摄动及外负载波动的情况下,设计了扩张... 针对轧机传动侧和操作侧液压伺服位置系统存在不一致性而引起两侧位置不同步的问题,提出一种自抗扰同步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液压伺服位置同步系统动态机理模型,并在考虑两侧位置伺服系统都具有参数摄动及外负载波动的情况下,设计了扩张状态观测器对同步系统中不确定性和不一致性进行估计,并采用状态误差反馈律给予主动补偿,同时消除同步误差.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同步控制方法能够使两侧液压伺服位置系统动态响应和稳态特性保持一致,并提高了单侧子系统的动态性能及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伺服位置系统 同步 自抗扰控制 轧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模变结构理论的车辆主动横向稳定杆控制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松 夏长高 孙旭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259-3265,共7页
为实现对车辆的侧倾控制,自主设计了主动横向稳定杆(AARB)装置。针对车辆在侧倾中存在的非线性、时变性特点,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建立了滑模控制器从而实现对理想侧倾角的跟踪,并采用鱼钩与双移线转向工况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 为实现对车辆的侧倾控制,自主设计了主动横向稳定杆(AARB)装置。针对车辆在侧倾中存在的非线性、时变性特点,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建立了滑模控制器从而实现对理想侧倾角的跟踪,并采用鱼钩与双移线转向工况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该主动横向稳定杆装置与传统被动横向稳定杆装置相比,能有效减小车辆的侧倾,同时具有良好反馈特性以,有利于驾驶员对车身姿态的判断,从而大大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与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横向稳定杆 侧倾 滑模控制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悬架的车辆主动侧倾控制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姚嘉凌 王蒙 +2 位作者 李智宏 任杉 孙宁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4-539,共6页
汽车侧倾控制通常被动地以减小侧倾角为目标,在转弯中这种控制对提高操纵稳定性、车速、防止侧翻的效能有限。提出一种在转弯时基于主动悬架控制汽车向转弯方向侧倾的控制方法,建立包含2自由度转向模型和4自由度侧倾模型的6自由度车辆模... 汽车侧倾控制通常被动地以减小侧倾角为目标,在转弯中这种控制对提高操纵稳定性、车速、防止侧翻的效能有限。提出一种在转弯时基于主动悬架控制汽车向转弯方向侧倾的控制方法,建立包含2自由度转向模型和4自由度侧倾模型的6自由度车辆模型,通过动力学分析确立期望侧倾角,建立使稳态侧倾角误差为零的主动侧倾滑模控制。仿真计算证实了该控制方法可使乘员感知的侧向加速度和横向载荷转移率大大减小,有效提高了转弯时的操纵稳定性、平顺性、通行速度,大大减小侧翻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侧倾 主动悬架 滑模控制 感知侧向加速度 横向载荷转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轧活套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邹俊 傅新 杨华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052-2057,共6页
在活套系统中,由于活套高度(套量)和带钢张力是相互耦合的,这种交叉关系严重影响了被控量的调节,采用自抗扰控制器取代张力调节环节中的PI控制器,与传统的PID控制器相比,采用积分变形避免了微分灾,将传统的控制工程经验通过误差的非线... 在活套系统中,由于活套高度(套量)和带钢张力是相互耦合的,这种交叉关系严重影响了被控量的调节,采用自抗扰控制器取代张力调节环节中的PI控制器,与传统的PID控制器相比,采用积分变形避免了微分灾,将传统的控制工程经验通过误差的非线性组合方式引入系统,通过误差估计抑制系统外扰.将活套高度对张力的作用作为系统外扰,通过扩张观测器的实时估计,有效的抑制了活套高度波动对张力的影响,获得更加良好的张力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套系统 自抗扰控制 张力控制 热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相有源滤波技术的新型消弧线圈的研究 被引量:33
16
作者 曲轶龙 董一脉 +1 位作者 谭伟璞 杨以涵 《继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33,共5页
随着城市配电网容量的日益增大,非线性负荷及电缆线路的大量增加,在接地故障电流日益提高的同时,其中的谐波及有功分量也随之大幅提高。而传统的消弧线圈无法对接地故障电流中的谐波及有功分量实现补偿,导致接地点残流难以控制在规定范... 随着城市配电网容量的日益增大,非线性负荷及电缆线路的大量增加,在接地故障电流日益提高的同时,其中的谐波及有功分量也随之大幅提高。而传统的消弧线圈无法对接地故障电流中的谐波及有功分量实现补偿,导致接地点残流难以控制在规定范围内,这严重威胁电网的安全运行。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单相有源滤波技术的新型消弧线圈,通过有源注入的方式实现对接地电流的全补偿。详细介绍了它的工作原理和预随调相结合的调谐方式,并设计了基于H-Infinity控制理论的注入电流控制方法。计算机仿真及10 kV高压物理模拟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弧线圈 有源滤波 主从式 H-Infinity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侧倾的半主动悬架与电子稳定控制系统集成控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亮修 杨家颖 吴光强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2-410,共9页
建立四自由度半车模型,利用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以磁流变减振器为执行机构的主动抗侧倾控制策略,研究质心侧偏角相平面稳定边界,设计电子稳定控制(ESC)系统的控制算法.在研究侧翻指标基础上,设计磁流变半主动悬架与ESC的主动防侧翻... 建立四自由度半车模型,利用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以磁流变减振器为执行机构的主动抗侧倾控制策略,研究质心侧偏角相平面稳定边界,设计电子稳定控制(ESC)系统的控制算法.在研究侧翻指标基础上,设计磁流变半主动悬架与ESC的主动防侧翻集成控制算法.通过紧急双移线工况和鱼钩工况对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结果显示集成控制策略能够提升操纵稳定性,并有效降低车辆侧倾角,从而降低侧翻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悬架 电子稳定控制(ESC) 主动防侧倾控制 集成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路面不平输入的车辆侧倾状态估计及主动控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亮修 周静 +1 位作者 成强 吴光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3-141,154,共10页
为了低成本且高精度地估计车辆侧倾状态,研究考虑路面不平输入的车辆侧倾状态估计及主动防侧倾控制方法。建立三自由度侧向动力学模型,利用Kalman滤波算法设计基于侧向动力学的车辆侧倾状态估计算法。为了估计由路面不平引起的侧倾状态... 为了低成本且高精度地估计车辆侧倾状态,研究考虑路面不平输入的车辆侧倾状态估计及主动防侧倾控制方法。建立三自由度侧向动力学模型,利用Kalman滤波算法设计基于侧向动力学的车辆侧倾状态估计算法。为了估计由路面不平引起的侧倾状态,建立七自由度垂向动力学模型,利用可测的车身垂向加速度信号设计基于垂向动力学的车辆侧倾状态估计算法。在此基础上,利用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来决策车辆所期望的附加防侧倾力矩,通过阻尼可调减振器的阻尼力实现车辆主动防侧倾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基于侧向动力学的侧倾状态估计算法只对转向输入引起的侧倾具有较好地估计效果,而基于垂向动力学的估计算法能够有效地估计由转向输入和路面不平输入引起的侧倾状态,并且利用阻尼可调减振器能够有效地实现车辆侧倾状态的主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不平输入 侧倾估计 卡尔曼滤波 阻尼可调减振器 侧倾主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侧倾车辆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平义 柯呈鹏 +3 位作者 高偌霖 李海涛 魏文军 王亚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52-1557,1584,共7页
针对目前城市中存在的车辆交通拥堵、停车困难、污染排放大等问题,本文中提出一种适用于城市交通的窄型车辆侧倾方法,实时获取车辆行驶时转向盘转角信息与车速信息,计算车辆在保持稳定情况下所需侧倾角度,并在转向同时进行侧倾工作,可... 针对目前城市中存在的车辆交通拥堵、停车困难、污染排放大等问题,本文中提出一种适用于城市交通的窄型车辆侧倾方法,实时获取车辆行驶时转向盘转角信息与车速信息,计算车辆在保持稳定情况下所需侧倾角度,并在转向同时进行侧倾工作,可避免转向行驶过程中的车辆侧翻。本文中设计了一种采用新型侧倾机构的主动侧倾车辆,分析了车辆侧倾角度参数与侧倾执行策略,可通过该侧倾机构实现主动侧倾,并利用样机在户外道路上进行S形轨迹与O形轨迹转向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主动侧倾样机在转向过程中横向加速度能减少95%,有效防止了车辆转向时由于离心力而产生的侧翻危险,验证了主动侧倾方法以及主动侧倾机构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窄型车辆 主动侧倾 直接侧倾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马达式汽车主动稳定杆系统建模与控制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韩 赵福民 +2 位作者 黄康 邵可 孙浩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976-1981,共6页
以液压马达式主动稳定杆系统为研究对象,推导得到了液压马达式主动稳定杆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利用线性化反馈的滑模控制方法设计了其控制器,并利用Lyapunov理论对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证明。通过CarSim和MATLAB/Simulink对主动稳定... 以液压马达式主动稳定杆系统为研究对象,推导得到了液压马达式主动稳定杆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利用线性化反馈的滑模控制方法设计了其控制器,并利用Lyapunov理论对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证明。通过CarSim和MATLAB/Simulink对主动稳定杆系统进行了联合仿真,得出安装液压马达式主动稳定杆系统的车辆在双移线工况下运行的响应曲线。为了验证设计的控制方法,进行了实车试验。结果表明,与被动稳定杆相比,主动稳定杆系统具有较好的抗侧倾特性以及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稳定杆 非线性动力学 滑模控制 防侧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