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4篇文章
< 1 2 1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转型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宇 梁栋 张硕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8,共14页
当前中国正处于数字化与绿色化两大战略历史交汇点,探索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如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企业层面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转型指标,以2007—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双化协同对企... 当前中国正处于数字化与绿色化两大战略历史交汇点,探索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如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企业层面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转型指标,以2007—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双化协同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数字化或绿色化单一转型,双化协同能够更高效地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分析发现,双化协同会综合单一转型优势,同时产生资源协同效应和创新协同效应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拓展企业知识宽度和提升企业创新质量,进而有效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内部特征方面,双化协同对国有、大规模以及重污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在外部环境方面,双化协同对高质量发展的提升作用更易在处于市场竞争程度更大、环境规制强度更高,以及经营环境不确定性程度更低的企业中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应加强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优化,确保数字化与绿色化两大战略的有效实施和深度融合;企业要认清双化协同的积极效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要深入了解其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特征,以最大化双化协同的经济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绿色化 协同转型 全要素生产率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笔谈: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建设路径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战军 卢晓中 +4 位作者 刘继安 李森 崔友兴 杜彬恒 陈时见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1,共18页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这“六个力”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六大特质”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新高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显著标识,也是理解和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维度和实践向度,具有整体性、统一性、协调性。只有准确把握“六大特质”的内涵特征和价值指向,才能科学把握建设教育强国的方向和路径。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从政治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等多个维度理解“六大特质”的丰富内涵和内在关系。思政引领力是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能力,有力昭示了教育强国的政治方向和鲜明底色。人才竞争力是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自主培养和吸收集聚高层次人才的能力,深刻揭示了教育强国的先导任务和基础地位。科技支撑力是教育系统整合创新要素、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深刻揭示了教育强国的战略支撑和重要使命。民生保障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能力,揭示了教育强国的人民属性和价值追求。社会协同力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系统内部协同和学校、家庭、社会同向同行、协调配合的能力,揭示了教育强国的本质规律和实践要求。国际影响力是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战略的能力,深刻揭示了教育强国的重大标志和世界意义。“六大特质”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判断是否建成教育强国的标准,是探索建设教育强国的实践路径。要从整体上研究建设教育强国的总依据、总目标、总任务,从具体路径上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任务协调推进、逐步达成,最终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思政引领力 人才竞争力 科技支撑力 民生保障力 社会协同力 国际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实融合能否助推工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基于信息产业与工业的前后向关联考察 被引量:7
3
作者 朱俏俏 靳春丽 李征帛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96,共29页
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为助推工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带来机会窗口,以数实融合驱动工业实现绿色化、低碳化转型成为构筑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基于200... 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为助推工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带来机会窗口,以数实融合驱动工业实现绿色化、低碳化转型成为构筑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基于2007—2020年时间序列投入产出数据,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产业前后向关联视角出发检验信息产业与工业的关联融合对23个工业细分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信息产业与工业的前后向关联融合能够发挥显著的“推-拉”作用,促进工业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即存在“供给推动、需求拉动”效应。(2)数实前向关联融合推动的行业技术升级、产业链整合以及成本管控是驱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主要作用路径;后向关联融合则通过规模效应、稳定供需关系和供应质量提升三种潜在的影响渠道助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环境-气候-经济效益等多重目标。(3)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实融合驱动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效应在信息技术应用、污染密集型、高技术密集型以及高关联融合型行业中更强。环境规制和行业竞争度强化了数实融合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效应,而融资约束则削弱了这一效应。该研究不仅拓展和深化了数实融合驱动工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机制路径,而且对于抓住信息产业发展带来的战略机遇,缩小行业间的“数字鸿沟”,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实融合 产业关联融合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投入产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发展协同效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文平 陈宁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3-152,共10页
为探讨乡村旅游推进与农村经济稳健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文献回顾,分析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建立一个衡量二者协同作用的评估指标系统。采用中国30个省份2013-2022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在2013... 为探讨乡村旅游推进与农村经济稳健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文献回顾,分析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建立一个衡量二者协同作用的评估指标系统。采用中国30个省份2013-2022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在2013-2019年显著提升,随后出现波动,但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高,显示出两者之间的正向发展趋势。在研究期间内,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之间初期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性,但随后逐渐提升至中等协调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村经济 协同效应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主体协同社区体育治理的演化博弈分析与实践策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石振国 冯城凯 +1 位作者 马超 田玉戈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1,共8页
推进社区体育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打通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最后一公里”的必要举措,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借助协同治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以政府、体育社会组织和社区为治理主体的多元主体协同... 推进社区体育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打通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最后一公里”的必要举措,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借助协同治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以政府、体育社会组织和社区为治理主体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型,探究不同情景下各主体的策略选择情况,并就政府奖惩额与公信力等因素,对治理主体策略选择概率进行仿真分析。发现,适当的政府奖惩额能提高社区与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积极性,降低政府治理成本;提升社区与体育社会组织治理收益,能促进其选择积极治理策略;政府公信力直接影响监管力度,进而影响各主体的策略选择;社区体育协会能有效降低主体治理成本,促进各主体选择积极策略。实践中,调节政府奖惩力度,引导多元主体协同发展;优化社区体育收支,加强社区自治能力;完善社区体育协会体系,优化体育社会组织收益;构建治理公信机制,健全“自下而上”的反馈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主体协同 社区体育治理 演化博弈理论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互补企业高管注意力外部焦点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宇 方圆禹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7,共13页
文章基于注意力基础观构建互补企业实现突破性创新的理论模型,探索高管外部注意力焦点以及吸收能力对互补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吸收能力和平台协同性对外部焦点与突破性创新关系的权变影响。研究发现:高管注意力的外部焦点... 文章基于注意力基础观构建互补企业实现突破性创新的理论模型,探索高管外部注意力焦点以及吸收能力对互补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吸收能力和平台协同性对外部焦点与突破性创新关系的权变影响。研究发现:高管注意力的外部焦点与互补企业突破性创新呈现“倒U”型关系;互补企业吸收能力与突破性创新为正相关关系;吸收能力和平台协同性对外部焦点与突破性创新之间的“倒U”型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互补企业高管如何配置注意力实现突破性创新以及平台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基础观 外部焦点 吸收能力 平台协同性 突破性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服务要素时空演变及权衡与协同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鞠琴 卜媛媛 +5 位作者 申同庆 蔡辉艺 王乐扬 金君良 于磊 格桑卓嘎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6,共9页
为探究黄河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规律,采用InVEST模型对2000—2020年黄河水源涵养区碳储量、土壤保持、生境质量、产水能力和水源涵养5个生态系统服务要素进行计算,并分析了各要素的时空演变特征和相互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 为探究黄河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规律,采用InVEST模型对2000—2020年黄河水源涵养区碳储量、土壤保持、生境质量、产水能力和水源涵养5个生态系统服务要素进行计算,并分析了各要素的时空演变特征和相互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结果表明:2000—2020年黄河水源涵养区产水能力、水源涵养量、土壤保持量呈现一致波动时间变化趋势,生境质量、碳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各生态系统服务要素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协同相关性,其中,土壤保持与产水能力和土壤保持与碳储量间协同关系最强,其他要素之间呈现中等或弱协同关系;5个生态系统服务要素与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各项生态系统服务要素差异较大;各项生态系统服务要素间以协同为主,整体协同关系在时间上呈波动轻微增强趋势,空间分布上中南部草地以高-高协同为主,低-低协同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草地和林地,高-低和低-高权衡主要分散在东西部地区的耕地和建设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要素 权衡与协同 InVEST模型 黄河水源涵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高校分类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定力 被引量:2
8
作者 史秋衡 先雨可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0,65,共10页
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实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途径,是党和国家全面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方略、优化人才培养协同结构、引领高等教育内涵式改革作出的战略性选择。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 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实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途径,是党和国家全面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方略、优化人才培养协同结构、引领高等教育内涵式改革作出的战略性选择。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下,高校分类改革与发展理应瞄准战略目标定位,把握“以改促发展、重改以优发展”的主旋律,保持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处在当前“主改革”阶段,要持续强化战略系统全局思维,坚定落实分类指导原则,既立足于本土实践经验,又以国别案例为镜鉴,把握以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整体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未来趋向;面向未来的“主发展”阶段,应通过长远的顶层设计助推打造政策联动区域,充分激发六面体协同效应,全面深化内外部治理结构改革,稳步推进高校分类发展战略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分类改革 战略协同定力 顶层设计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其权衡协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荣中 申海建 +1 位作者 张阔 刘华平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5-374,共10页
[目的]识别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之间的关系,为地方政府制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修订的当量因子表,探讨了长株潭城市群2002—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时空变化;同时,采用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度模型,... [目的]识别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之间的关系,为地方政府制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修订的当量因子表,探讨了长株潭城市群2002—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时空变化;同时,采用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度模型,再对食物生产等9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权衡与协同分析。[结果](1)研究期间,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2年的835.20亿元减至2018年的808.93亿元,减少率为3.15%,呈持续下降趋势。(2)ESV在空间上呈现差异,ESV减少最大是长沙市。(3)利用GM(1,1)模型进行预测,研究发现长株潭城市群ESV由2022年的802.99亿元下降到2034年的777.10亿元,降幅达3.22%。(4)权衡协同关系表明,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具有时空差异性。[结论]长株潭城市群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的差异,在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支持、调节、文化功能之间的权衡协同具有较显著的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度 权衡协同 长株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和传统要素协同配置与企业新质生产力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永彩 程丽雯 钟昌标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89,共10页
新质生产力强调生产要素和生产资料的有机协同,以数据要素为“催化剂”,实现新旧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本文利用2015~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数据要素与传统要素协同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机制。结果显示:数据-传统要素协同不仅具... 新质生产力强调生产要素和生产资料的有机协同,以数据要素为“催化剂”,实现新旧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本文利用2015~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数据要素与传统要素协同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机制。结果显示:数据-传统要素协同不仅具有新质生产力提升的直接效应,还具有以底层基础效能提升下的“量变”递进到上层建筑结构优化下的“质变”的间接路径;数据-劳动力协同对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效应强于数据-资本协同;高新技术企业和非重污染企业提升效应更强。此结果纠正了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一味求新”的误区,引导企业遵循比较优势,打造“以传统要素创造新型要素、以新型要素改造传统要素”的要素协同机制,为循序渐进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据要素 资本要素 劳动力要素 协同 比较优势 渐进式发展 量变到质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况预测和动力源寿命衰减协同的燃料电池有轨电车能量管理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锋阳 苏红宇 +2 位作者 查鹏堂 强雅昕 刘嘉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4316-4329,共14页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中燃料电池和动力电池衰变过程高度不一致,仅考虑单电源寿命衰减,无法保证系统的耐久性和燃料经济性兼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工况预测和动力源寿命衰减协同的优化策略。首先,上层根据历史工况建立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中燃料电池和动力电池衰变过程高度不一致,仅考虑单电源寿命衰减,无法保证系统的耐久性和燃料经济性兼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工况预测和动力源寿命衰减协同的优化策略。首先,上层根据历史工况建立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MCMC)预测模型对有轨电车工况进行预测;其次,在下层能量管理策略中分析等效氢耗,建立燃料电池和动力电池的寿命衰减连续表征模型,引入优化目标并配置权重,优化多目标函数;最后,将所提策略与传统等效氢耗最小化策略(ECMS)、外部能耗最大化能量管理策略(EEMS)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整个工况结束时,所提策略比ECMS下的燃料经济性和系统效率分别提高了13.46%和5.2%,比EEMS下的双动力源寿命衰减率差值减小了95.42%、系统效率提升了2.4%,证明所提策略能在保证燃料经济性的前提下,实现双动力源寿命衰减协同控制效果,延长系统运行生命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有轨电车 工况预测 能量管理 寿命衰减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振双 王宇飞 +1 位作者 汪涛 赵宁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64-4079,共16页
本文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和指数随机图模型方法,对2010~2020年中国省域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演变趋势、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和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从0.51上升... 本文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和指数随机图模型方法,对2010~2020年中国省域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演变趋势、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和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从0.51上升至0.60,从勉强失调逐步过渡到初级协调状态,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协同效应空间关联网络呈现"核心-边缘"分布特征,网络密度呈上升趋势,2020年达到0.2287.网络对核心区域的依赖性较弱,但网络状态尚未达到最佳,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河南、湖南、陕西和新疆等省份具有明显的"马太效应",而河北、安徽、江西和河南等省份表现出显著的"虹吸效应",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省在网络中担任边缘行动者的角色;大部分网络关联关系都集中在板块内部,东部发达区域主要为"净收益"板块,中西部区域为"双向溢出"板块.湖南、陕西和湖北等省占据网络结构洞位置,在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建设中具有明显优势;建筑业产值占GDP比重因素强化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空间关联关系,地理位置邻近性有助于促进协同效应网络的形成.因此,应结合区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政策,推动区域建筑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业 协同效应 耦合协调度模型 熵值法 社会网络 指数随机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司法协同创新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顾向一 窦梓宁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5,共7页
环境司法协同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有力抓手,长江流域作为生态巨系统,在司法保护理念及司法协同措施中均需突出强调流域特殊性。美丽中国建设对生态环境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长江流域内各省市在司法协同实践中积极探索,绩效斐然。但... 环境司法协同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有力抓手,长江流域作为生态巨系统,在司法保护理念及司法协同措施中均需突出强调流域特殊性。美丽中国建设对生态环境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长江流域内各省市在司法协同实践中积极探索,绩效斐然。但通过对沿江代表性省市环境司法实践样态的检视也可发现目前各地改革步调不一,焦点侧重不同,长江流域立法供给不足、审判机制建设不完善以及协同主体职责衔接不畅等问题凸现。立足长江流域整体性及系统性,通过流域共同立法的推动,流域环境司法专门化机构的设立以及司法与执法工作衔接长效化机制的健全可以有效创新长江流域环境治理司法协同机制,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平衡提供司法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环境治理 司法协同 生态保护 司法专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粮食产业“三链协同”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宁波 时骄禹 范月圆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基于2007—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模型、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空间计量模型、马尔可夫链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实证分析粮食产业“三链协同”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7—2022... 基于2007—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模型、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空间计量模型、马尔可夫链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实证分析粮食产业“三链协同”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7—2022年中国粮食产业“三链协同”同比增长62.89%,其中粮食主产区水平最高;粮食产业“三链协同”发展水平总体差异逐渐增大,总体基尼系数由0.2815提升至0.3358,区域间存在两极分化现象;粮食产业“三链协同”水平具有空间正相关性,全局莫兰指数介于0.20~0.35,存在空间集聚特征;中国粮食产业“三链协同”水平发展稳定,难以实现“跳跃式”增长;农户资本状况、自然资源禀赋、区域产业结构、政府支持力度等是驱动中国粮食产业“三链协同”的重要因素。据此,建议未来应重点聚焦于突破粮食产业发展格局和地域空间限制,分层次、分区域统筹协调粮食产业“三链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业 “三链协同” 高质量发展 动态演进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科技创新政策协同与效果研究:基于多维度政策工具作用机制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勇军 胡新如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7,共14页
采用“基本政策—产业链—创新共同体”三维分析框架,并结合“主体—目标—工具”分析路径,构建其与实施效果之间的作用机制理论分析框架,运用文本和统计数据对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政策协同及其实际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三地从多... 采用“基本政策—产业链—创新共同体”三维分析框架,并结合“主体—目标—工具”分析路径,构建其与实施效果之间的作用机制理论分析框架,运用文本和统计数据对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政策协同及其实际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三地从多维度加大了科技创新政策协同力度;区域内环境面政策工具供给要高于供给面和需求面政策工具,需求面政策工具总体供给不足;产业链维度的政策工具供给最为充足的环节是研发,其次是推广和服务环节,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环节供给低且相关不大,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工具乏力;在共同体维度方面,方案规划类工具主要集中于创新共同体建设方面,在平台建设、科技产业链和产业服务、合作示范区、改革实验区层面存在工具供给不足的问题。从效果上看,区域科技创新总体能力有提升,但科技创新梯度差异并未明显降低且呈现新情况;科技创新协同度呈上升趋势,离高度协同状态仍有很大差距;区域创新机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体系化和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区域合作网络初步形成,但是河北一些重要节点城市活跃程度低,影响了其创新吸纳和承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发展 科技创新 政策工具 京津冀 政策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医”协同:中国健康治理的改革路径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晓婷 吕豪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4,共13页
“三医”协同作为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创新,通过制度重塑、利益整合和治理网络构建,形成了以协作共治为核心的医药卫生治理共同体。深入探讨中国“三医”协同治理的理论内涵、历史演进、实践路径及其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三医”协同作为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创新,通过制度重塑、利益整合和治理网络构建,形成了以协作共治为核心的医药卫生治理共同体。深入探讨中国“三医”协同治理的理论内涵、历史演进、实践路径及其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对指导未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义重大。从“三医”联动到“三医”协同,体现了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治理思路的转型;福建省三明市和浙江省德清县的医改实践,分别强调了以行政主导、医药突破和市场调节、医保治理为核心的不同改革路径。未来“三医”协同的发展方向,包括建立多元复合的医保支付体系,增强社群机制在医药卫生治理中的作用和推进价值医疗及医保价值付费,推动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医”协同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利益相容 健康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法核算框架下中国全口径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测算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光慧 李文华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8,共16页
在数字经济核算中,产业数字化由于边界模糊、内容广杂等问题,其增加值规模核算仍存在较大挑战。本文紧扣2021年6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中数字经济的内涵与分类,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收入法为基础... 在数字经济核算中,产业数字化由于边界模糊、内容广杂等问题,其增加值规模核算仍存在较大挑战。本文紧扣2021年6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中数字经济的内涵与分类,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收入法为基础,构建全口径产业数字化核算框架,设计与我国核算体系相协调的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核算方法。根据数字技术(视同信息通信技术(ICT))对各行业生产的渗透作用,从ICT替代效应和ICT协同效应视角,考虑收入法4项构成的价值表征,改进工厂整体效率,进而量化数据要素贡献并测度ICT协同效应。同时,利用该方法从行业和产业层面,测算我国2013—2022年产业数字化规模,分析我国产业数字化总体规模、发展态势和产业结构。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的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快于整体经济,2020年以来产业数字化发展迅猛且潜力巨大,金融业和农业的数字化程度相对较高。通过与现行各类测算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这套核算方法,在核算范围、核算视角和核算内容上具有一定优势,对于我国统计部门未来开展数字经济统计核算工作具有借鉴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数字化 增加值测算 工厂整体效率 ICT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欧班列开通对城市出口韧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建国 李维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9,共21页
中欧班列作为对接欧亚大陆市场的重要国际运输通道,为沿线城市带来新贸易窗口,并会驱动地方经济迈向多元化发展。基于中欧班列开通的准自然实验,采用2009—2022年中国28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建立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中欧班列开通对... 中欧班列作为对接欧亚大陆市场的重要国际运输通道,为沿线城市带来新贸易窗口,并会驱动地方经济迈向多元化发展。基于中欧班列开通的准自然实验,采用2009—2022年中国28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建立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中欧班列开通对城市出口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中欧班列开通对城市出口韧性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一正向效应具有逐步上升趋势,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及内生性处理后仍得以验证。异质性检验表明,中欧班列开通对城市出口韧性的促进效应在西部通道、大中型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中心节点城市更加明显。进一步检验表明,中欧班列途径的国家数量、目的地类型、物流运输能力对中欧班列开通的促进效果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中欧班列开通的政策效应存在最优距离,其影响范围大致处于200公里以内。机制检验表明,中欧班列开通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效应与资源配置效应来提升城市出口韧性;拓展研究表明,中欧班列开通、出口韧性的独立效应以及二者协同效应均显著促进城市外贸高质量发展。应强化中欧班列战略支撑,推进技术创新与资源配置优化,并充分考虑政策辐射范围的最优距离,进一步释放中欧班列更大的贸易通道潜能,推动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班列开通 城市出口韧性 技术创新 资源配置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背景下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逻辑——基于协同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波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5-203,共9页
基于协同理论,构建“制度环境-多元主体-合作行动”分析框架,考察川西W村集体经济发展历程,揭示村社统筹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实践逻辑。结果表明:村社统筹下的多主体协同是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乡镇行政牵引与激励、村社集体行... 基于协同理论,构建“制度环境-多元主体-合作行动”分析框架,考察川西W村集体经济发展历程,揭示村社统筹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实践逻辑。结果表明:村社统筹下的多主体协同是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乡镇行政牵引与激励、村社集体行政与经济“二合一”的角色、村社内在的合作传统构成多主体协同的制度环境。在制度环境的激励下,村社集体与多元主体通过村社协同激活村庄内生性资源,实现要素积累;通过行政协同向上争取资源,把握发展机遇;通过市场协同实现资源整合,降低公共品供给成本;通过区域协同拓展跨村合作,延伸经营空间。由此,农村集体经济形成“村社集体为核心,多元主体协同发展”的治理格局。据此,建议中西部地区注重在地化主体培育和资源整合,兼顾集体发展的经济性与社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新型集体经济 村社集体 统筹能力 协同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府际关系视角下绿色金融政策协同的低碳治理研究
20
作者 孔莉 彭宇亭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33-138,共6页
绿色金融政策协同对于解决因政策执行低效而导致的低碳治理失灵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选取2012—202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文本相似度算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量化分析了绿色金融政策的多维协同水平。结果表明:央地纵向协同、... 绿色金融政策协同对于解决因政策执行低效而导致的低碳治理失灵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选取2012—202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文本相似度算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量化分析了绿色金融政策的多维协同水平。结果表明:央地纵向协同、部门横向协同及系统耦合协同都显著降低了碳排放强度,且耦合协同的碳减排效应最强;同级地方政府竞争弱化了绿色金融政策协同的低碳治理效应;数字技术增强了绿色金融政策协同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协同 府际关系 绿色金融 低碳治理 多维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