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8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influence of excavation and blasting vibration on stability of mined-out area 被引量:11
1
作者 徐国元 闫长斌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5期577-583,共7页
Dynamic analysis steps and general flow of 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 in 3 dimensions(FLAC3D) were discussed.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influence of excavation and blasting vibration on stability of mined-out... Dynamic analysis steps and general flow of 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 in 3 dimensions(FLAC3D) were discussed.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influence of excavation and blasting vibration on stability of mined-out area was carried out with FLAC3D. The whole analytical process was divided into two steps, including the static analysis and the dynamic analysis which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influence of excavation process and blasting vibration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ape of right upper boundary is extremely irregular after excavation, and stress concentration occurs at many places and higher tensile stress appears. The maximum tensile stress is higher than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rock mass, and surrounding rock of right roof will be damaged with tension fracture.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of surrounding rock is 4.75 mm after excavation. However,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increases to 5.47 mm after the blasting dynamic load is applied. And the covering area of plastic zones expands obviously, especially at the foot of right upper slope. The analytical results are in basic accordance with the observed results on the whole. Damage and disturbance on surrounding rock to some degree are caused by excavation, while blasting dynamic load increases the possibility of occurrence of dynamic instability and destruction further. So the effective supporting and vibration reducing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during m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ed-out area excavation process blasting vibration STABILITY numerical simulation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case study of excessive vibrations inside buildings due to an underground railway:Experimental test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被引量:7
2
作者 MING Xuan-hui ZHENG Jun-yuan +3 位作者 WANG Liu-chong ZHAO Cai-you WANG Ping YAO L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期313-330,共18页
Excessive vibrations inside buildings in the Lihu New Village caused by the Shenzhen Metro Line 2 underground railway were investigated by conducting analyses of the tunnel,the track irregularities,the stiffness of th... Excessive vibrations inside buildings in the Lihu New Village caused by the Shenzhen Metro Line 2 underground railway were investigated by conducting analyses of the tunnel,the track irregularities,the stiffness of the fastening system,and the vibrations of the track system and the building at different speeds.A numerical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dynamic coupling theory of the vehicle-track system was used to verif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Suitable countermeasure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rail corrugation is the primary reason for the excessive vibration,and an increase in the stiffness of the vertical fastening system is the secondary reason.The solution was to eliminate the rail corrugation using rail grinding and decrease the vertical stiffness by changing the fastening system.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olving vibration problems caused by rail l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cessive vibration BUILDINGS underground railway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速磁浮列车-轨道-T构梁耦合振动 被引量:1
3
作者 娄会彬 魏凌云 +3 位作者 彭也也 魏高恒 龚俊虎 赵春发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88,共6页
为评估中低速磁浮列车在大跨度T构梁上的走行性能,建立了磁浮列车-轨道-T构梁耦合动力学模型。该模型由考虑了PID控制系统的磁浮车辆动力学模型、T构梁和轨道有限元模型组成。基于该模型仿真计算了20~160 km/h速度下磁浮车-轨-桥耦合系... 为评估中低速磁浮列车在大跨度T构梁上的走行性能,建立了磁浮列车-轨道-T构梁耦合动力学模型。该模型由考虑了PID控制系统的磁浮车辆动力学模型、T构梁和轨道有限元模型组成。基于该模型仿真计算了20~160 km/h速度下磁浮车-轨-桥耦合系统的动力学响应,研究了行车速度对车-桥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车-桥系统动力学响应均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在160 km/h处取得最大值。梁体和轨排竖向位移随速度变化较小,跨中处梁体最大竖向位移为2.39 mm,梁体竖向加速度最大值为0.14 m/s^(2)。车体前端竖向加速度取得最大值0.49 m/s^(2),悬浮间隙波动量最大值可达2.28 mm。随着速度的增大,车辆乘坐舒适性逐渐降低,但在20~160 km/h范围内磁浮列车运行平稳性等级仍为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列车 电磁悬浮 T构梁 数值仿真 车-桥耦合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构梁温度和收缩徐变效应对磁浮车-轨-桥耦合振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娄会彬 彭也也 +3 位作者 赵春发 冯洋 魏高恒 魏凌云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98,共6页
T构梁在长期服役过程中易受到温度和收缩徐变效应的影响而发生较大变形,而中低速磁浮交通对轨道梁的变形等要求十分严格。本文建立了细致的T构梁有限元模型及包含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反馈控制的6节编组中低速磁浮车... T构梁在长期服役过程中易受到温度和收缩徐变效应的影响而发生较大变形,而中低速磁浮交通对轨道梁的变形等要求十分严格。本文建立了细致的T构梁有限元模型及包含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反馈控制的6节编组中低速磁浮车辆动力学模型,仿真计算了考虑T构梁温度和收缩徐变前后,磁浮车辆以20~160 km/h速度通过T构梁时车-轨-桥耦合系统的动力学响应。结果表明:考虑T构梁20℃升温温差和10年收缩徐变后,F轨轨面形成了9.47 mm的静态几何不平顺。磁浮车辆以160 km/h通过T构梁时,F轨竖向振动加速度幅值比不考虑温度、收缩徐变工况下增加显著,增幅为10.0%,轨道梁动挠度和竖向加速度变化甚微,车体竖向加速度增幅为44.2%。车-轨-桥系统动力学响应随车速增加而增大,在160 km/h时取得最大值。梁体最大竖向振动加速度为0.11 m/s^(2),车体最大竖向振动加速度为0.59 m/s~2,悬浮间隙波动幅值达2.53 mm。车辆Sperling平稳性指标随车速提高而增大,最大值为2.42,乘坐舒适性等级仍为优秀。T构梁的温度和收缩徐变主要影响车辆高速运行时的平稳性和舒适性,该T构梁能满足磁浮车辆的安全平稳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构梁 中低速磁浮车辆 仿真计算 温度和收缩徐变效应 耦合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止水结构弹性的大型弧形闸门振动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思莹 唐厚佳 +1 位作者 黄涛 钱军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77,187,共8页
为给某大型水电站的安全监测提供参考,使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对其坝体表孔弧形闸门进行了振动特性分析,主要考察了止水结构弹性对该闸门振动模态及自振频率的影响。分析表明:止水结构弹性对闸门的振动特性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与不考... 为给某大型水电站的安全监测提供参考,使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对其坝体表孔弧形闸门进行了振动特性分析,主要考察了止水结构弹性对该闸门振动模态及自振频率的影响。分析表明:止水结构弹性对闸门的振动特性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与不考虑止水结构弹性的计算结果相比,部分与闸门两侧约束条件关系较大的振型所对应的频率数值可能相差46.80%;在一定范围内,表征止水结构弹性的基础刚度系数越小,同种振型对应的振动频率越低;基础刚度系数取0.1~0.2 N/mm^(3)时可以得到与原型观测的振动响应主频相符合的结果。研究提出了表征闸门止水结构弹性的方法,为相关系数的选取准则积累了基础数据,可为该水电站安全监测和其它工程闸门的振动分析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闸门 止水结构 振动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生载流子复合对探测器光谱响应特性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李青 丁奕婧 +4 位作者 Fayemi Omolola E. 谷宇 卞亚东 周建明 雷威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55-962,共8页
在宽谱光电探测过程中,人们通常关注探测响应度和比探测度等性能,因此在探测器的设计中重点研究入射光子的吸收和光生载流子的漂移等物理过程。在宽谱探测、窄带探测等光谱探测中需要探测器区分不同波长通道的响应信号,光生载流子复合... 在宽谱光电探测过程中,人们通常关注探测响应度和比探测度等性能,因此在探测器的设计中重点研究入射光子的吸收和光生载流子的漂移等物理过程。在宽谱探测、窄带探测等光谱探测中需要探测器区分不同波长通道的响应信号,光生载流子复合是调控不同光谱通道探测信号的重要手段。通过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了异质结探测器的能带结构和电场强度分布,进而分析了光生载流子的复合过程。通过对探测器不同半导体层电子亲和势的设计,利用光生载流子复合调控不同波长通道的探测信号,最终使得不同偏置电压下探测器光谱响应特性呈现出较大的非线性。通过对四层传感器的设计,获得带隙分布为3.09 eV/2.51 eV/1.94 eV/1.36 eV,电子亲和势为3.09 eV/3.42 eV/3.71 eV/4.07 eV。与单带隙的PIN光电二极管相比较,优化后的四层传感器的光谱响应曲线的相关性系数从0.99降低到0.56。该研究成果为后续光谱信息重构获得有效探测信号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探测器 光生载流子复合 数值仿真 光谱响应 入射光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尾流振子模型涡激振动数值模拟的加权显隐交替计算数值方法
7
作者 马宁 王宴滨 +2 位作者 贾光燕 崔振轩 刘耀斌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6,共8页
采用尾流振子模型对柔性圆柱体建立振动控制耦合方程,以实现立管涡激振动(VIV)行为的准确预测和分析。鉴于方程的非线性、耦合性以及偏微分特征,提出一种新算法,即加权显隐交替计算数值方法,并对4种不同长径比的立管进行数值模拟。结果... 采用尾流振子模型对柔性圆柱体建立振动控制耦合方程,以实现立管涡激振动(VIV)行为的准确预测和分析。鉴于方程的非线性、耦合性以及偏微分特征,提出一种新算法,即加权显隐交替计算数值方法,并对4种不同长径比的立管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提升计算效率的同时,也增强数值稳定性;不同的空间和时间步长对差分格式稳定性以及计算速度存在影响,应灵活地调整这些参数以获得最佳的模拟效果;不同加权系数组合的数值解的精度对加权系数的选择并不敏感,选择计算简单且稳定性好的加权系数即可;深海立管的振动行为呈现出明显的方向性特征,这一行为是由行波和驻波的共同作用所引导;行波主要对立管的中部区域产生影响,而驻波则主要作用于立管的两端;随着立管长径比的增加,行波的影响逐渐向立管中上部分迁移,并且它控制的区间长度也随之增大,同时驻波对立管下端的影响变得越发显著,参与涡激振动的模态数量也相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显隐交替计算 非线性耦合偏微分方程 涡激振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二维毛细吸水规律研究的细观数值模拟方法
8
作者 王立成 殷鸿杰 邹凯 《计算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8-484,共7页
当混凝土结构表面局部区域或角部位置相邻侧面与潮湿环境接触时,水分在非饱和混凝土中将以二维毛细吸水的方式传输,呈现与一维毛细吸水过程不同的规律。本文基于非饱和流体理论,建立了混凝土二维毛细吸水规律研究的细观数值模拟方法,并... 当混凝土结构表面局部区域或角部位置相邻侧面与潮湿环境接触时,水分在非饱和混凝土中将以二维毛细吸水的方式传输,呈现与一维毛细吸水过程不同的规律。本文基于非饱和流体理论,建立了混凝土二维毛细吸水规律研究的细观数值模拟方法,并开展了混凝土二维毛细吸水过程的数值仿真分析。结果发现,相同时间内,毛细吸水高度随混凝土表面与水接触区域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但单位面积的累计吸水量却表现出增加规律。粗骨料和界面过渡区(ITZ)会分别抑制和促进混凝土局部区域的二维毛细吸水过程。在数值模拟基础上,建立了混凝土一维与二维毛细吸水率之间的关系式。此外,定量分析了混凝土构件角部区域毛细吸水过程的交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二维毛细吸水 细观方法 数值模拟 吸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自由度含间隙弹性碰撞振动系统的等效电路仿真
9
作者 朱喜锋 付文斌 +1 位作者 马硕 郑冬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1,共11页
以一类两自由度含间隙及弹性约束碰撞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系统在低频工况下周期运动的区域分布及转迁规律,得出随着激振频率的减小,p/1周期运动发生擦边分岔转迁为(p+1)/1周期运动,当碰撞次数足够大时,系统呈现Chatt... 以一类两自由度含间隙及弹性约束碰撞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系统在低频工况下周期运动的区域分布及转迁规律,得出随着激振频率的减小,p/1周期运动发生擦边分岔转迁为(p+1)/1周期运动,当碰撞次数足够大时,系统呈现Chattering-impact特性。随后建立与碰撞系统完全等效的电路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等效电路产生的结果与数值仿真产生的结果相一致,且等效电路在仿真实验时运算速度更高效,能够实现快速的模态转换及参数调节,使之更加便捷,为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系统 模态转换 数值仿真 颤碰运动 等效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悬臂梁结构参数对摩擦自激振动能量收集的影响
10
作者 朱瑞丹 刘方平 +1 位作者 何冬康 项载毓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42,共11页
针对滑动摩擦副普遍存在的摩擦自激振动问题,尝试通过安装压电悬臂梁振动能量收集器以实现摩擦自激振动能量的收集。基于CETR摩擦磨损试验机开展了摩擦自激振动能量收集试验,建立该试验装置的有限元模型及含压电悬臂梁振动能量收集器的... 针对滑动摩擦副普遍存在的摩擦自激振动问题,尝试通过安装压电悬臂梁振动能量收集器以实现摩擦自激振动能量的收集。基于CETR摩擦磨损试验机开展了摩擦自激振动能量收集试验,建立该试验装置的有限元模型及含压电悬臂梁振动能量收集器的5自由度数值模型,探讨了悬臂梁结构参数变化对压电陶瓷输出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设计的压电悬臂梁振动能量收集器可有效地将摩擦块∕摩擦盘滑动摩擦产生的摩擦自激振动能量转换为电能,而且悬臂梁质量和刚度等结构参数通过改变压电悬臂梁振动能量收集器的变形能力以影响摩擦自激振动能量收集效果;悬臂梁质量和刚度较小时,压电悬臂梁振动能量收集器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使得压电陶瓷更好地将摩擦自激振动能量转换为电能;随着悬臂梁质量和刚度的增大,压电悬臂梁振动能量收集器的变形能力减弱,导致压电陶瓷输出电压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自激振动 压电悬臂梁 能量收集 有限元仿真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水率溜砂坡的加速度动力响应特征研究
11
作者 田荣燕 徐晟 +2 位作者 李毅杰 唐奥珂 蒙江南 《高原科学研究》 2025年第1期55-66,共12页
溜砂坡在地震和降雨的作用下极易发生失稳破坏。为探究含水率对溜砂坡振动破坏的影响,文章设计了室内小型溜砂坡振动台试验,通过建立0%、6%、9%、12%4种不同含水率的溜砂坡模型,并进行粒子流体动力学(PFC)数值模拟,探究不同含水率的溜... 溜砂坡在地震和降雨的作用下极易发生失稳破坏。为探究含水率对溜砂坡振动破坏的影响,文章设计了室内小型溜砂坡振动台试验,通过建立0%、6%、9%、12%4种不同含水率的溜砂坡模型,并进行粒子流体动力学(PFC)数值模拟,探究不同含水率的溜砂坡振动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及变形破坏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溜砂坡颗粒内摩擦角持续减小,黏聚力则先增大再减小;(2)含水率对高程放大效应有削弱作用,削弱效果在水平方向更明显;(3)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竖向应力先减小再增大,应力变化的响应速度加快,当含水率为9%时,溜砂坡竖向位移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溜砂坡 数值模拟 室内振动试验 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面交通和拟建济南地铁6号线对邻近砖木结构古建筑振动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艾楠 侯和涛 +1 位作者 王培森 陈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7,共7页
[目的]地面交通振动对临近古建筑的振动影响问题日益突出,有必要分析济南典型土层地质条件下地面交通和拟建济南地铁6号线对沿线江西会馆古建筑物振动特性的影响,评估交通环境振动对明清商贸会馆类古建筑的影响。[方法]在江西会馆主殿... [目的]地面交通振动对临近古建筑的振动影响问题日益突出,有必要分析济南典型土层地质条件下地面交通和拟建济南地铁6号线对沿线江西会馆古建筑物振动特性的影响,评估交通环境振动对明清商贸会馆类古建筑的影响。[方法]在江西会馆主殿内外分别布置测点实测地面交通荷载下的地面振动响应,建立隧道-土层-江西会馆主殿建筑物模型计算拟建地铁6号线对古建筑的影响,结合GB/T 50452—2008《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分别评价两种交通荷载单独作用下古建筑物的振动水平。[结果及结论]在地面交通荷载作用下,江西会馆建筑群振动以竖向振动为主,建筑主殿内不同位置处沿道路方向振动主频均大于垂直道路方向振动;在地铁荷载作用下,江西会馆建筑物振动以竖向为主,柱顶处水平向振动较柱底减小而竖向振动增大,水平高频振动衰减较快而低频振动衰减较慢,竖向高频和低频振动均衰减较慢。在交通荷载和地铁荷载作用下,江西会馆振动水平均满足GB/T 50452—2008对古建筑木结构振动限值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地面交通 地铁 振动特性 振动水平 现场实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近隧道爆破振动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明星 严松宏 +3 位作者 郑永强 邵春 王能学 杜嘉轩 《工程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8,共9页
为了控制新建隧洞爆破施工中既有铁路隧道衬砌安全性,采用现场监测、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既有铁路隧道在爆破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和振动传播规律,利用动态有限元程序LS-DYNA进行了三维有限元仿真,并验证了其准确性。建立了... 为了控制新建隧洞爆破施工中既有铁路隧道衬砌安全性,采用现场监测、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既有铁路隧道在爆破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和振动传播规律,利用动态有限元程序LS-DYNA进行了三维有限元仿真,并验证了其准确性。建立了PPV与最大主应力的关系模型。根据最大抗拉强度准则,计算了既有铁路隧道衬砌爆破振动安全阈值。根据数值模拟结果,确定了既有铁路隧道应力、振速达到最大值的位置及分布规律,沿隧道轴向,边墙PPV(峰值振速)最大;隧道横断面PPV值从中间到隧道两侧依次减小,应力波首先到达迎爆侧边墙位置;横截面受力中,最大主应力值出现在拱脚处,拱顶次之。最危险截面为z=12 m,此时截面最大主应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近隧道 爆破振动 数值模拟 安全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输振动环境下固体火箭发动机结构完整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沿朝 赵志鹏 +2 位作者 强洪夫 段磊光 王学仁 《固体火箭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84,共14页
综述了路基、海基及空基等不同运输振动环境下,固体火箭发动机(SRM)受振动荷载导致其结构完整性受损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指出了目前存在的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SRM结构完整性研究方法相对粗糙且成本高、耗时长,采用数值模拟和试... 综述了路基、海基及空基等不同运输振动环境下,固体火箭发动机(SRM)受振动荷载导致其结构完整性受损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指出了目前存在的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SRM结构完整性研究方法相对粗糙且成本高、耗时长,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重点分析运输振动环境下SRM的响应特性及其结构完整性受到的潜在影响。路基、海基及空基运输环境下,SRM结构会受到不同类型的运输振动影响,尤其是随机振动和瞬态冲击;短时间的运输振动一般不会导致结构性破坏,长时间振动荷载作用下,SRM的结构完整性会因疲劳损伤而受到影响,在长距离运输后其结构可靠性与安全性需着重关注。最后,对运输振动环境下SRM结构完整性研究重点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搭建实验室条件运输振动试验仿真流程、发展SRM精细化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开展实际运输环境中多载荷联合作用下SRM结构完整性研究、健全运输环境下SRM的健康监测技术手段、建立SRM的运输振动预警与振动预测系统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运输振动载荷 结构完整性 疲劳损伤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振动挤压内螺纹成形过程仿真与试验研究
15
作者 王席欣 侯红玲 +2 位作者 张丽蓉 胡海滨 赵永强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31,共9页
针对挤压内螺纹过程中存在扭矩大、表面质量难以控制、挤压时间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复合振动辅助挤压内螺纹的新型挤压工艺。利用塑性成形软件建立了内螺纹振动挤压的有限元模型,对传统挤压与复合振动挤压分别进行了模拟仿真,得到了传统... 针对挤压内螺纹过程中存在扭矩大、表面质量难以控制、挤压时间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复合振动辅助挤压内螺纹的新型挤压工艺。利用塑性成形软件建立了内螺纹振动挤压的有限元模型,对传统挤压与复合振动挤压分别进行了模拟仿真,得到了传统挤压和复合振动挤压的内螺纹牙型轮廓、扭矩、等效应变以及牙型侧面、牙顶法线和牙侧法线3个位置的金属流动速度,并对比分析了挤压扭矩时间、等效应变云图、金属流动速度曲线以及挤压牙型质量。结果表明,复合振动挤压比传统挤压平均扭矩降低了15%,等效应变明显降低,各位置金属流动速度较快,挤压后牙型轮廓清晰且牙顶缺口明显减少;通过复合振动辅助挤压内螺纹试验,发现平均牙高率达90%,进一步验证了该工艺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螺纹 冷挤压 复合振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边界增强变截面空心BCC点阵结构的耐撞性分析
16
作者 李博 刘华 +2 位作者 张显涛 罗敏 杨先锋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11,共10页
针对点阵结构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边界条件和实际尺寸及阵列数限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变截面空心点阵设计思路以提高结构的能量吸收能力。通过在变截面空心点阵边界处添加金属片单元,设计了新型增强型变截面空心点阵材料;基于选区... 针对点阵结构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边界条件和实际尺寸及阵列数限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变截面空心点阵设计思路以提高结构的能量吸收能力。通过在变截面空心点阵边界处添加金属片单元,设计了新型增强型变截面空心点阵材料;基于选区激光熔融工艺制备了316L不锈钢变截面空心点阵和增强型变截面空心点阵结构;通过准静态压缩试验及基于LsDyna的仿真分析,对各变截面空心点阵结构的力学性能和吸能特性展开研究。基于试验验证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点阵结构性能参数化分析,揭示了边界金属片单元布置方式对增强型点阵结构的能量吸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金属片单元布置在垂直于加载平面的点阵棱边,可显著增强其能量吸收能力且具有良好的载荷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阵结构 变截面设计 边界设计 数值模拟 能量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式单向单颗粒阻尼器减震控制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17
作者 王宝顺 薛建阳 +1 位作者 魏敬徽 刘康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2,共11页
为研究颗粒阻尼器布置方案对多层结构减震性能的影响,制作了缩尺比为1/5的三层钢框架模型结构,进行了5条天然波下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并联式单向单颗粒阻尼器(Parallel Single-dimensional Single Particle Damper,PSSPD)的减震... 为研究颗粒阻尼器布置方案对多层结构减震性能的影响,制作了缩尺比为1/5的三层钢框架模型结构,进行了5条天然波下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并联式单向单颗粒阻尼器(Parallel Single-dimensional Single Particle Damper,PSSPD)的减震控制效果。基于试验获得的模型自振频率、阻尼比等动力特性设计3种PSSPD布置方案,分析不同布置方案下模型结构的试验现象及位移和加速度响应。试验结果表明:PSSPD对结构响应峰值减震率可达到43.43%,均方根减震率可达到38.18%,其对多层结构具有良好的减震控制效果;PSSPD对结构均方根的平均减震效果要优于对峰值的平均减震效果;PSSPD布置方案对其减震效果影响显著,且其减震性能与本身参数、受控结构振动特性、地震动参数之间的耦合关系复杂。最后,建立PSSPD在任意布置方案下受控结构的力学模型,提出其数值分析流程。数值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在位移峰值及均方根方面具有良好的吻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振动控制 颗粒阻尼器 振动台试验 布置方案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环境下预应力连续刚构跨河桥梁爆破拆除
18
作者 王威 贾永胜 +3 位作者 刘昌邦 袁方 伍岳 聂森林 《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5,共10页
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梁是大跨径桥梁建设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结构体系,其拆除方式受到空间和周边设施的限制。结合预应力连续刚构跨河桥梁爆破拆除工程实践,对中跨桥面和翼板分别采用机械破碎方式预处理,在桥墩、中跨箱梁腹板、顶板、体外预... 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梁是大跨径桥梁建设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结构体系,其拆除方式受到空间和周边设施的限制。结合预应力连续刚构跨河桥梁爆破拆除工程实践,对中跨桥面和翼板分别采用机械破碎方式预处理,在桥墩、中跨箱梁腹板、顶板、体外预应力钢索固定墩和桥头箱梁连接处设置爆破切口,并采取中跨箱梁→体外预应力钢索固定墩→桥头箱梁连接处、桥墩的总体起爆顺序,成功实现了桥梁逐段原地坍塌。同时,采用LS-DYNA动力学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总体爆破方案的合理性和桥梁倒塌过程进行数值仿真验算,结果表明:大桥倒塌全过程历时4.5 s,桥面触地速度约13.6 m/s,桥体触地冲击应力是结构解体的主导因素,体外预应力作为改善桥梁使用性能和提高结构承载力的加固技术,采用爆破的方式解除预应力有助于促进结构的充分解体。实际爆破效果表明:爆破拆除技术能够高效、安全地解决复杂环境下大跨径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梁的拆除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连续刚构桥 爆破拆除 预处理 数值模拟 振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余热利用的天然气化学吸收脱碳-高温热泵耦合流程研究
19
作者 何婷 黄舒阳 +1 位作者 黄坤 陈利琼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97-308,共12页
以醇胺溶液作为吸收剂的化学吸收是目前天然气脱碳领域使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拥有处理量大、循环稳定性好等优点,但是化学吸收剂的再生过程能耗非常高。为降低化学吸收脱碳的能耗,提出了天然气化学吸收脱碳-高温热泵耦合流程,通过高温热... 以醇胺溶液作为吸收剂的化学吸收是目前天然气脱碳领域使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拥有处理量大、循环稳定性好等优点,但是化学吸收剂的再生过程能耗非常高。为降低化学吸收脱碳的能耗,提出了天然气化学吸收脱碳-高温热泵耦合流程,通过高温热泵将气田上的废水余热用于脱碳流程的再生过程,达到节能降碳。利用Aspen HYSYS软件对采用MDEA溶液的脱碳系统进行建模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经过优化,该套工艺的脱碳率高达95%,系统的单位综合能耗为0.3821 kW·h/kg CO_(2),相比于常规脱碳系统(单位综合能耗为0.8828 kW·h/kg CO_(2))降低了56.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碳 高温热泵 天然气 余热利用 化学吸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探索圆柱流致振动受力特性
20
作者 魏慧荣 王晓东 李然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10426-10432,共7页
为了提高圆柱流致振动的研究效率,以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和动网格自定义函数(user defined function, UDF)技术为基础,结合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 DNN)分析法,构建圆柱流致振动升力系数预测模型,并探索圆柱升力系数的规律... 为了提高圆柱流致振动的研究效率,以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和动网格自定义函数(user defined function, UDF)技术为基础,结合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 DNN)分析法,构建圆柱流致振动升力系数预测模型,并探索圆柱升力系数的规律。结果表明:无论质量比为何值,升力系数随着流速的增大呈现先增后减再稳定的趋势,其大值的集中区间在小质量比和较小速度下,最大值对应的流速约为0.4 m/s。综上所述,DNN升力系数预测模型简单高效,实现快速又准确的数据预测,为研究流致振动(flow-induced vibration, FIV)受力特性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致振动(FIV) 深度神经网络(DNN) 受力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