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8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胁迫下水稻根系研究方法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吴金红 李铁梅 +3 位作者 楼巧君 陈守俊 徐凯 陈亮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2期127-132,共6页
根系是水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养分的主要器官,同时具有重要的合成与分泌功能,对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抗性的形成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首先简述了水稻根系形态、解剖、生理性状的主要研究方法,其次对水稻在干旱胁迫下的根... 根系是水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养分的主要器官,同时具有重要的合成与分泌功能,对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抗性的形成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首先简述了水稻根系形态、解剖、生理性状的主要研究方法,其次对水稻在干旱胁迫下的根系研究方法做了简要介绍,最后提出了今后水稻根系研究方法需要重点突破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系 研究方法 干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玉米间作畦沟分灌作物根系生长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苗庆丰 温雅琴 +2 位作者 倪东宁 史海滨 李瑞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0,50,共5页
为探究小麦玉米间作与畦沟分灌灌水模式下作物根系的生长分布特征及对产量的影响,试验以间作常规畦灌模式为对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沟灌玉米前期不灌溉,经历了水分亏缺的锻炼,在水势梯度作用下,刺激了根系的生长发育,下扎深度明... 为探究小麦玉米间作与畦沟分灌灌水模式下作物根系的生长分布特征及对产量的影响,试验以间作常规畦灌模式为对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沟灌玉米前期不灌溉,经历了水分亏缺的锻炼,在水势梯度作用下,刺激了根系的生长发育,下扎深度明显大于畦灌玉米;常规畦灌小麦表层0~60 cm垂向根干质量密度要显著大于畦沟分灌,根系更为发达。同时期沟灌玉米根系量要显著大于畦灌玉米,拔节期和抽雄吐丝期0~25 cm处平均值大22.76%和16.13%;常规畦灌小麦水平方向根干质量明显高于畦沟分灌小麦,且沟灌玉米灌水后随生育期延长,差异性减弱。受沟灌边行玉米的根系生长影响,常规畦灌小麦产量较畦沟分灌高9.92%;受根系生长补偿效应的刺激作用影响,沟灌玉米产量较常规畦灌高13.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畦沟分灌 根系生长特征 产量 小麦 玉米 灌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种与混播对不同株型玉米根系竞争区域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书萍 赵海岩 +1 位作者 刘晶 肖万欣 《辽宁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5-11,共7页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主区为2种播种方式:一是清种平展型玉米农大108(SP1)和紧凑型玉米郑单958(SP2),另一是两个不同株型玉米品种按1∶1混播(MP),副区为根系竞争的2个不同区域,即0~20 cm土层的根系重叠区(CD)和非重叠区...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主区为2种播种方式:一是清种平展型玉米农大108(SP1)和紧凑型玉米郑单958(SP2),另一是两个不同株型玉米品种按1∶1混播(MP),副区为根系竞争的2个不同区域,即0~20 cm土层的根系重叠区(CD)和非重叠区(CK)。在种植密度90 000株/hm^(2)条件下,通过动态测定土壤温湿度、全氮含量、温室气体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MP处理下土壤温度总体上较SP2处理高2.9%、土壤湿度较SP2处理低3.1%;CK区域土壤湿度较CD区域高18.3%。与其他播种方式相比,SP2处理下土壤全氮含量比MP处理显著提高8.5%。整个生育期不同处理下N_(2)O和CO_(2)排放量顺序依次均表现是SP2处理>SP1处理>MP处理,且CD区域下的N_(2)O和CO_(2)排放量较CK区域分别减少7.3%和5.9%。SP2处理粒重、收获指数和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该处理下产量与其他处理产量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综上,在密植条件下,与清种平展型品种和两个不同株型品种混播相比,清种紧凑型玉米品种可获得较高产量,同时,该处理根系竞争区域附近土壤全氮含量相对较高,根系重叠区与非重叠区土壤湿度差较大,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方式 春玉米 株型 增密种植 根系重叠区 温室气体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药方式对贴梗海棠蚜虫的防效研究
4
作者 马永红 《中国果树》 2025年第4期83-85,共3页
进行了全树喷雾和灌根施药对贴梗海棠蚜虫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结合浇返青水,用“一贯亚士利”乳油灌根,整个生长季无蚜虫发生;在蚜虫发生期,用“一贯亚士利”乳油灌根,15 d后防效大幅度提高,30 d后无蚜虫发生,整个生长季都有效;在蚜... 进行了全树喷雾和灌根施药对贴梗海棠蚜虫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结合浇返青水,用“一贯亚士利”乳油灌根,整个生长季无蚜虫发生;在蚜虫发生期,用“一贯亚士利”乳油灌根,15 d后防效大幅度提高,30 d后无蚜虫发生,整个生长季都有效;在蚜虫发生期,全树喷雾施药速效性较好,药后10 d防效大幅下降。灌根施药防治蚜虫的持效期显著长于喷雾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梗海棠 蚜虫 施药方式 灌根 喷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griDEM软件的小麦根系建模与试验验证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瑾汶 于建群 +4 位作者 孙凯 孙永昌 王扬 梁留锁 于亚军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2,共10页
为设计和优化小麦收获后的旋耕灭茬机械关键工作部件,应用离散元法对小麦根系进行建模和分析,需对其接触力学参数进行标定。该研究以成熟期小麦为对象,建立小麦根系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首先,在小麦根系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分析的基础上,... 为设计和优化小麦收获后的旋耕灭茬机械关键工作部件,应用离散元法对小麦根系进行建模和分析,需对其接触力学参数进行标定。该研究以成熟期小麦为对象,建立小麦根系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首先,在小麦根系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自主研发的软件AgriDEM,建立了小麦单条根和整株根系的离散元模型。然后,通过单条根的拉伸试验和仿真,确定了不同含水率(6%、15%和27%)下单条根的极限应力和弹性模量,并对平行粘接模型的各项粘接参数进行标定和优化。通过土壤堆积角试验和仿真,确定了土壤仿真使用的“黏颗粒”接触力学模型各项参数。最后,进行了单条根埋入土壤中的拉拔试验以及实际根系在土壤中的拉拔试验和仿真。结果表明,仿真和试验中单条根和实际根系受到的平均最大拉拔力相对误差均在15%以内,由此证明了所建立的单条根和整株根系模型及参数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为小麦收获后耕整地过程的仿真分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法 AgriDEM软件 小麦根系 根土复合体 拉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桥耦合振动的双层钢桁梁斜拉桥行车舒适度分析
6
作者 陈建兵 徐同源 +1 位作者 刘晨光 匡冠桦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4,共10页
探究车辆在双层钢桁梁斜拉桥的行车舒适性,为优化双层桥梁结构设计理论提供依据。以车桥耦合振动理论为基础,利用ANSYS分析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求解车体的振动加速度,并根据《机械振动和冲击—评估人体暴露于全身振动的情况》(ISO2631... 探究车辆在双层钢桁梁斜拉桥的行车舒适性,为优化双层桥梁结构设计理论提供依据。以车桥耦合振动理论为基础,利用ANSYS分析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求解车体的振动加速度,并根据《机械振动和冲击—评估人体暴露于全身振动的情况》(ISO2631-1)中均方根乘值法对乘车舒适性进行评价,探究了单(双)层加载、车速、车载质量、桥面不平顺度、车辆间距、车辆数目等因素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相较于单层通车,上下层同时通车时车体的振动强度略微降低;当车载质量越小或车速越大时,车体的加速度均方根值会逐渐增大;路面对车体振动强度影响较大,当路面等级处于较差的D级和E级时,车体振动强度会成倍增加。双层同时加载时,车辆的行车舒适性略优于单层通车;保持适当的车速或增大车载质量可以提高司乘人员的行车舒适性;行车舒适性对于路面等级较为敏感,当路面等级较差时,车内司乘人员受其影响无法长时间乘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钢桁梁斜拉桥 车桥耦合 加速度均方根乘值法 行车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次分析-熵权法结合中心复合设计-响应面法优选高乌头根酒蒸工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马佳荣 王玉辉 +2 位作者 李莉 赵敏 李芸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3-731,共9页
探究酒蒸高乌头根的最佳炮制工艺。本研究以总生物碱、高乌甲素及冉乌头碱含量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高乌甲素和冉乌头碱含量。为探究加黄酒量、闷润时间、蒸制时间对酒蒸高... 探究酒蒸高乌头根的最佳炮制工艺。本研究以总生物碱、高乌甲素及冉乌头碱含量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高乌甲素和冉乌头碱含量。为探究加黄酒量、闷润时间、蒸制时间对酒蒸高乌头根炮制工艺的影响,开展了单因素考察试验。采用层次分析-熵权法确定总生物碱、高乌甲素、冉乌头碱含量的权重,以三者的综合评分结合中心复合设计-响应面法确定酒蒸高乌头根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表明酒蒸高乌头根的最佳炮制工艺为:高乌头根重量15%的加酒量、闷润时间2 h、蒸制时间5 h、蒸制温度127℃、蒸制压力0.15 MPa。本研究拓宽了高乌头根炮制方法且所建立的炮制工艺评价体系准确、可信,为高乌头根炮制相关研究及临床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熵权法 中心复合设计-响应面法 酒蒸高乌头根 总生物碱 高乌甲素 冉乌头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食性土壤动物对我国16个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森林细根生物量的影响
8
作者 辛浩瑀 龙福强 +3 位作者 贾婷 潘理 王秀伟 孙涛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237-4247,共11页
目前人们对植物地上生物量和地上食草昆虫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然而却对地下植食性土壤动物与细根生物量(FRB)相互作用的认知非常有限。以我国16个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森林为研究对象,在群落水平上进行为期1年的实验,通过... 目前人们对植物地上生物量和地上食草昆虫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然而却对地下植食性土壤动物与细根生物量(FRB)相互作用的认知非常有限。以我国16个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森林为研究对象,在群落水平上进行为期1年的实验,通过施用杀虫剂(毒死蜱,Chlorpyrifos)以控制植食性土壤动物对细根的取食,采用根序分级法对细根分级后测定生物量,探究植食性土壤动物对FRB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杀虫剂显著增加了FRB,使16个森林类型的FRB在6月、8月和10月分别比对照组高18.34%、9.82%和14.19%,表明植食性土壤动物是影响FRB的重要因素;根据层次聚类分析法对植食性土壤动物取食细根部位进行聚类,确定1—2级细根为一类,3级细根为一类,4级细根为一类,5级细根为一类,这与根序分级法定义的吸收根(AFR)与运输根(TFR)的分类一致;杀虫剂处理下,1—5级细根生物量的平均增长率随根序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分别为63.23%、36.53%、20.04%、12.17%和8.83%,且杀虫剂处理主要使AFR生物量显著增加,而TFR生物量增加较少但达到显著水平,植食性土壤动物主要对AFR的生物量有较大影响,AFR是植食性土壤动物摄取的关键资源;16个研究地点在不同取样时间下,杀虫剂处理对AFR生物量的影响存在差别,植食性土壤动物对AFR生物量的影响存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差异;6月时杀虫剂处理对AFR生物量的影响随纬度降低而显著增加,植食性土壤动物主要对我国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北部、亚热带南部和热带地区的AFR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8月时植食性土壤动物对AFR生物量在各个温度带均具有显著影响,10月时在除寒温带以外的其他气候区,植食性土壤动物对AFR生物量均具有显著影响。本试验首次在我国大尺度范围内探究植食性土壤动物对FRB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森林生态系统地下过程、地上地下碳(C)分配特征、森林碳(C)收支以及森林可持续经营有重要意义,为更精准估计森林地下净初级生产力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生物量 植食性土壤动物 根序分级法 根钻法 次生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菜根土复合体离散元模型建立与标定试验
9
作者 梁树建 刘立晶 +3 位作者 刘芳建 常贺 崔巍 李贵霖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49,共12页
针对现有菠菜根土复合体模型忽略须根对剪切过程力学特性的影响导致标定参数不准确的问题,该研究建立了模拟菠菜实际生长状态的根土复合体离散元模型,并进行了有无须根的对比剪切试验,分析了须根对剪切效果的影响。通过统计菠菜根的外... 针对现有菠菜根土复合体模型忽略须根对剪切过程力学特性的影响导致标定参数不准确的问题,该研究建立了模拟菠菜实际生长状态的根土复合体离散元模型,并进行了有无须根的对比剪切试验,分析了须根对剪切效果的影响。通过统计菠菜根的外形尺寸与土壤内须根的生长角度及分布特点,利用离散元法建立包括主、须根的菠菜根柔性模型与土壤模型。通过实际与仿真试验对比,标定菠菜主根、须根和土壤间的离散元参数。标定结果显示:主根休止角、极限剪切力仿真结果与实测平均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23%和0.98%,须根极限拉力仿真结果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为0.9%,土壤休止角仿真结果与实测平均值的相对误差为0.18%,菠菜根土复合体极限剪切力仿真结果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为0.44%,表明建立的菠菜根土复合体模型准确可靠,能有效反映采收菠菜时入土切根过程的力学特性。利用标定后的菠菜根土复合体模型对比了有、无须根情况的切根特点,结果显示无须根的根土复合体极限剪切力较有须根的减小约11.4%,主根位移增大约40.3%,说明须根具有明显粘结土壤,稳固主根的作用。该菠菜根土复合体模型可提高菠菜采收时入土切根互作过程的可视性与模拟真实性,便于切根机理研究,可为类似根土复合体模型建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法 菠菜 根土复合体 入土切根 标定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桑树品种扦插生长情况及其生根能力评价
10
作者 袁姜莲 李炎 +2 位作者 罗义维 轩亚辉 何宁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9,共9页
以10个桑树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ABT-1、IBA和IAA对桑树扦插的影响,并通过排队评分法和公式评分法对不同桑树品种扦插生根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合聚类分析,以期筛选出易生根的优良品种,为实现桑树规模化扦插育苗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 以10个桑树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ABT-1、IBA和IAA对桑树扦插的影响,并通过排队评分法和公式评分法对不同桑树品种扦插生根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合聚类分析,以期筛选出易生根的优良品种,为实现桑树规模化扦插育苗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整体上,不同激素处理提高了10个桑树品种的扦插成活率、新梢及根系指标,各指标在品种间、激素种类间及其互作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不同激素处理下,新剑持的平均成活率和平均根数都最大,分别为78.00%和9.35根;足83122的平均新梢长、平均新梢质量和平均根直径都最大,分别为54.08 cm、31.35 g和1.47 mm;保坎的平均根质量最大,为17.36 g;双头荷叶白的平均根总长最大,为2385.46 cm。相关分析表明:成活率与根数呈显著正相关;新梢性状与根系性状总体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10个品种综合得分从高到低排序为:足83122、新剑持、双头荷叶白、伊达寿木桑、保坎、60178、沱桑、火桑、山西甜桑、葵桑。聚类分析将10个品种聚为易生根型、较易生根型和难生根型3类。足81322和新剑持在不同激素处理下平均成活率较高,且各扦插生长指标均表现良好,可作为桑树规模化扦插育苗的优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扦插 生根能力 排队评分法 公式评分法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值Root-MUSIC和Prony算法的间谐波参数估计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新 程纯东 张淮清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6-59,71,共4页
提出一种实数形式的求根多重信号分类(Root-MUSIC)算法,其无需将实值转换为复频率,从而降低了计算复杂度。由Root-MUSIC多项式的根估计出信号频率,同时由这些根采用普罗尼(Prony)法中的最小二乘法估计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与传统先估计... 提出一种实数形式的求根多重信号分类(Root-MUSIC)算法,其无需将实值转换为复频率,从而降低了计算复杂度。由Root-MUSIC多项式的根估计出信号频率,同时由这些根采用普罗尼(Prony)法中的最小二乘法估计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与传统先估计频率、再由其他算法估计幅值和相位的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减少了大量计算步骤。仿真结果表明,用所提方法估计的间谐波参数精度高,在存在噪声的情况下也能准确估计出谐波和间谐波频率、幅值和相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谱估计方法 实值 求根多重信号分类法 间谐波 PRONY 参数估计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长进程和生物量分配的亚热带4个乡土树种的生长策略
12
作者 孙百慧 方晰 +2 位作者 孙龙 金文芬 范世才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1,共9页
基于定期连续观测数据,运用Richard模型模拟立地、土壤、经营措施和林龄相同的4个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Lamb.)、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Hance)、木荷(Schima superbaGardn.et Champ)、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 Hemsl)的... 基于定期连续观测数据,运用Richard模型模拟立地、土壤、经营措施和林龄相同的4个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Lamb.)、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Hance)、木荷(Schima superbaGardn.et Champ)、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 Hemsl)的林分地径、树高的生长进程,结合收获法测定生物量器官间的分配,剖析4个树种生长进程的潜在机制。结果显示:(1)Richard生长模型对4个树种地径、树高生长进程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和适应性;4个树种地径、树高的生长进程表现不同,马尾松地径、树高年生长速率最高,其次是木荷,第6~8年先后超过枫香、杜英,且差异随林龄增长而增大;马尾松地径最早进入速生期(第3~8年),树高第5年进入速生期;与马尾松相比,枫香、杜英、木荷地径进入速生期晚1~2年,且速生期缩短2~4年,木荷树高进入速生期也晚2年,枫香、杜英树高没有进入速生期。4个树种优先地径生长,特别是马尾松。(2)树干生物量占全株生物量的比例最大(46.0%~58.8%),枫香最高,树叶生物量占比最小(3.0%~11.2%),枫香最小;马尾松地上生物量(AGB)显著高于地下生物量(RGB),3个阔叶树AGB与RGB差异较小,且RGB占比(25.4%~27.6%)和根冠比(35.1%~40.6%)显著高于马尾松。马尾松将更多生物量优先分配于地上部分,对地上空间、光照获取能力强,促使地径和树高生长最快,3个阔叶树AGB和RGB分配均衡,地径、树高生长较慢,特别是杜英,但其具有发达根系,对地下养分竞争能力强;木荷AGB优先分配给枝和叶,呈现良好的速生性,枫香AGB优先分配给树干,促进树高生长。研究结果说明,马尾松与木荷混交有利于培育大径材,马尾松与枫香混交有利于维持和提高地力,马尾松与杜英混交可形成资源需求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hard生长模型 收获法 根冠比 生长策略 地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佳宁 陈洁婷 +2 位作者 王梓琪 范津赫 井明霞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23-932,共10页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我国慢性病负担明显加剧,其中大部分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作为主观评价指标,能够反映慢性病患者生理健康水平与心理健康状态。目前有关心血管代谢性疾...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我国慢性病负担明显加剧,其中大部分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作为主观评价指标,能够反映慢性病患者生理健康水平与心理健康状态。目前有关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患者的HRQoL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及其现状评估,然而,相较于对HRQoL静态现状的研究,对其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趋势的研究稍显不足。目的分析中老年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患者HRQoL的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各影响因素的贡献程度,为提高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患者HRQoL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现场调查的时间序列数据,本研究于2016年(T0)采用典型抽样方法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3个城市社区和周边的2个团场社区进行基线调查,随机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或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并分别在2017年(T1)、2018年(T2)、2019年(T3)和2021年(T4)进行4轮随访调查。基线时期共调查1599例,完成后期4轮随访过程的共有565例,其中高血压389例、糖尿病176例。在排除HRQoL和人口学特征等关键指标缺失的样本后,最终有563例研究对象的数据纳入分析。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社会心理状况、生活方式、疾病情况以及卫生服务利用5部分内容。采用五级的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5L)对患者的HRQoL进行测量。运用增长混合模型探索异质化HRQoL发展轨迹,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和Shapley值分解进行发展轨迹的影响因素分析和评估。结果本研究共识别3类异质化发展轨迹:显著增长组452例(80.28%)、适度下降组81例(14.39%)和显著衰减组30例(5.3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显著增长组为参照,不进行体育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受损、健康状况恶化、非城镇职工医保以及对门诊慢性病政策不满意的患者更容易进入适度下降组(P<0.05);不进行体育锻炼以及对门诊慢性病政策满意程度一般的患者更容易进入显著衰减组(P<0.05)。Shapley值分解结果显示,各影响因素对患者HRQoL的预测贡献程度在各类别轨迹组间不同。在显著增长组中,贡献程度较大的影响因素为健康状况变化和生活自理能力;在适度下降组中,贡献程度较大的影响因素为体育锻炼和生活自理能力;在显著衰减组中,对门诊慢性病政策的满意程度在贡献程度分析中排名第一,其次则是体育锻炼。结论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患者HRQoL存在不同的变化轨迹,且不同轨迹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可根据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患者HRQoL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动态调整干预措施,为其提供更为精准的医疗卫生服务。应重点关注健康状况恶化、生活自理能力受损以及不进行体育锻炼的CMD患者。同时,应开展有关慢性病政策和医疗保险等养老政策的宣传,持续提高门诊慢性病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对门诊慢性病政策的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改善HRQ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心血管代谢性疾病 EQ-5D-5L量表 中老年人 增长混合模型 影响因素分析 SHAPLEY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播算子的Root-MUSIC算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学猛 王斌 《现代电子技术》 2011年第9期90-92,101,共4页
传播算子(PM)法不需要进行复杂的特征值分解,减小了计算量,但仅在信噪比较高的情况下才有较好的波达方向估计性能,且谱峰搜索仍需要较大计算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算法PM-Root-MUSIC,它不需要特征值分解,同时用多项式求根代替... 传播算子(PM)法不需要进行复杂的特征值分解,减小了计算量,但仅在信噪比较高的情况下才有较好的波达方向估计性能,且谱峰搜索仍需要较大计算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算法PM-Root-MUSIC,它不需要特征值分解,同时用多项式求根代替谱峰搜索,大大减少了计算量。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算子 波达方向估计 root-MUSIC 计算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葛根全粉香气成分的影响
15
作者 王瑢 覃春燕 +3 位作者 石方刚 肖冬 何龙飞 王爱勤 《辽宁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38-42,共5页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葛根全粉香气成分的影响,文章以桂葛1号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鲜葛及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3种干燥方式的葛粉进行检测,并对其主要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葛根全粉香气成分的影响,文章以桂葛1号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鲜葛及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3种干燥方式的葛粉进行检测,并对其主要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鲜葛根、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中分别检测出37、58、57和58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其成分中含有醇、酯、醛、酮、酸和烃类等化学物质。3种干燥方法使正己醇、顺式-3-己烯醇等主要醇类物质含量下降,1-辛烯-3-醇、芳樟醇含量升高,酯、醛、酮、烃类化合物含量均显著升高,丰富了葛根粉的香味成分。与其他两种干燥方式相比较,真空干燥方式没有产生不利于香味的1-戊醇成分,能更好保留葛根的香气,是葛根产品加工值得推广的一种干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干燥方式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激光风电叶片叶根端面平面度测量
16
作者 彭禹 高自成 +2 位作者 王滋润 肖静 李立君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6-143,共8页
为提高风电叶片叶根端面的测量效率和更高效监控叶片质量,设计一套叶根端面测量仪和匹配该检测仪的测量系统。分析叶根端面检测仪测量时的测量状态,用现有成熟设备智能端面铣床模拟叶根端面测量仪的测量状态,在不同的测量环境下对风电... 为提高风电叶片叶根端面的测量效率和更高效监控叶片质量,设计一套叶根端面测量仪和匹配该检测仪的测量系统。分析叶根端面检测仪测量时的测量状态,用现有成熟设备智能端面铣床模拟叶根端面测量仪的测量状态,在不同的测量环境下对风电叶片叶根端面进行测量,获取不同叶根、不同测量环境下的测量数据,将测量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和最小二乘法的评定,消除环境对测量数据的影响,间接测量出风电叶片的表面轮廓数据信息和平面度误差。实验结果表明,以现有成熟设备的测量系统所获取的测量信息为准确值,测量数据经叶根端面测量仪测量系统处理,所得表面轮廓数据信息与准确测量信息基本一致,平面度重复测量误差≤16.9μm,平面度准确度测量误差≤14μm。该测量系统能够匹配叶根端面检测仪,完成风电叶片叶根端面平面度的测量,并解决点激光位移传感器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完成对叶根端面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法测量 风电叶片叶根 最小二乘法 数据处理 平面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储藏方式对葛根全粉香气成分影响
17
作者 覃春燕 王瑢 +4 位作者 石方刚 黄静丽 肖冬 何龙飞 王爱勤 《辽宁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7-11,共5页
葛根常用的储藏方式有架空储藏、低温冷藏和土埋储藏3种,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3种储藏条件下葛粉中香味成分含量的测定,探讨3种储藏条件下葛粉中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为提高葛粉的质量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不同储藏... 葛根常用的储藏方式有架空储藏、低温冷藏和土埋储藏3种,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3种储藏条件下葛粉中香味成分含量的测定,探讨3种储藏条件下葛粉中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为提高葛粉的质量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不同储藏方式下葛根全粉的香气成分有明显差异,鲜葛与经过架空储藏、低温冷藏和土埋储藏处理后的葛根,分别检测出了41种、39种、41种和40种挥发性香气成分。葛根的主要香气成分醇类和醛类,在3种储藏方式中低温冷藏相对含量是最高的,与鲜葛差异不大,在其他香气成分中,低温冷藏含量也是最接近鲜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全粉 储藏方式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根系互作调控豆-禾混播系统建植期种间关系与生产力
18
作者 包乌云 魏嘉遥 +3 位作者 郭蓉 朝鲁门 娜仁通拉嘎 王志军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322-2331,共10页
选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的混播系统,通过模拟不同根系相互作用情景,监测地上、地下生物量等指标,评估种间关系。结果表明,根系互作对豆-禾混播系统建植初期紫花苜蓿的生长... 选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的混播系统,通过模拟不同根系相互作用情景,监测地上、地下生物量等指标,评估种间关系。结果表明,根系互作对豆-禾混播系统建植初期紫花苜蓿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半互作处理下紫花苜蓿的地上生物量较高(P<0.05),地下生物量与无互作间无显著差异(P>0.05);完全互作处理下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显著低于无互作处理(P<0.05)。系统建植之初禾本科牧草的生长不受根系互作的显著影响(P>0.05)。此外,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时二者之间的种间关系主要受紫花苜蓿地上部和根系生长状况的影响,而紫花苜蓿与老芒麦混播时还会受到老芒麦地下根系生长的影响。因此,在豆-禾混播草地建植过程中可以通过优化根系互作程度来调控牧草种间关系,提升草地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无芒雀麦 老芒麦 根系分隔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磷方式对棉花根系形态和磷吸收效率的影响
19
作者 吴玉雯 张应榕 +6 位作者 吴晓芊 张俊 马悦 周乐儒 王娟红 车庆轩 陈波浪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161,共11页
为了探索棉花根系生长、形态特征及养分效率与磷肥滴施的匹配规律,以‘新陆早63号’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磷肥(CK),基施磷酸一铵(PB)、滴施磷酸一铵(PD)、滴施磷酸一铵+聚谷氨酸(PDS1)、滴施磷酸一铵+微生物菌剂(PDS2)5个处理的盆栽试验... 为了探索棉花根系生长、形态特征及养分效率与磷肥滴施的匹配规律,以‘新陆早63号’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磷肥(CK),基施磷酸一铵(PB)、滴施磷酸一铵(PD)、滴施磷酸一铵+聚谷氨酸(PDS1)、滴施磷酸一铵+微生物菌剂(PDS2)5个处理的盆栽试验,分析比较磷肥施用方式对棉花根系形态特征和磷肥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施磷减少了棉花中根(根平均直径0.2~0.4 mm)、粗根(根平均直径大于0.4 mm)的根长和根表面积,增加了细根(根平均直径小于0.2 mm)的根长和根表面积。苗期,PB处理较CK处理总根长显著提高了26.28%;与PB处理相比,PD处理根体积显著提高了43.07%;在滴施条件下,根系参数均呈现PDS1>PDS2>PD的规律。蕾期,与CK处理相比,PB处理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分别显著提高了31.14%、62.55%、176.66%;在滴施条件下,与PD处理相比,PDS1处理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分别显著提高了26.05%、37.76%、16.98%。花铃期,与CK处理相比,PB处理的棉花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直径分别提高了5.61%、10.04%、39.09%和10.57%。与PB处理相比,PDS1处理总根长显著提高了20.31%,PDS2处理根表面积显著提高了34.10%,在滴施条件下,PDS2处理较PD处理总根长和根表面积分别显著提高了18.49%和33.33%。与CK处理相比,PDS1、PDS2处理在作物生育后期(蕾期和花铃期)显著增加了棉花细根根长和根表面积。各施磷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在苗期和蕾期均显著高于CK处理,整体上随生育期的递进呈增加趋势。苗期和蕾期棉花磷肥利用率与总根长呈显著正相关,花铃期磷肥利用率与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呈显著正相关。总体上,磷肥滴施配加微生物菌剂能促进棉花根系生长,进而促进磷素的吸收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施肥方式 根系形态 磷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烘干温度处理对葛根根兜品质的影响
20
作者 王瑢 黄杰 +3 位作者 吴文迪 何龙飞 肖冬 王爱勤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74-80,共7页
探究不同烘干温度对葛根根兜品质的影响,为加工企业在品种和最佳干燥温度的选择上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收集了12个品种的新鲜葛块根,保留根蔸部分,分别在60、70、80℃的温度下进行烘干处理,测定其可溶性糖、淀粉、还原糖、总黄酮及... 探究不同烘干温度对葛根根兜品质的影响,为加工企业在品种和最佳干燥温度的选择上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收集了12个品种的新鲜葛块根,保留根蔸部分,分别在60、70、80℃的温度下进行烘干处理,测定其可溶性糖、淀粉、还原糖、总黄酮及蛋白质的含量;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收集的12个葛根品种根蔸的5项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定。研究发现,不同温度下葛根根蔸的品质差异显著(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各品种的品质指标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且最佳烘干温度不一致,10、16、19和20号品种在60℃温度处理下烘干所得成品品质较好;2号在70℃温度处理下烘干所得成品品质较好;3、6、8、11、13、17和18号在80℃温度处理下所得成品品质较好;此外,10号品种在3个温度处理下的品质均最佳。不同烘干温度对葛根根蔸的品质影响较大,且品种之间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品种的最佳烘干温度不同,为加工企业提供参考借鉴;利用隶属函数法得出10号品种根蔸在3个烘干温度下的品质均优于其他品种,可作为优质葛资源进行推广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烘干温度 品质 隶属函数法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