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四重要义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海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2,共1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蕴。从强国建设的战略要义、系统互动的协同要义、倍增发展的质量要义和全球引领的竞争要义四个维度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是对强国建设规律的深入洞察和科...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蕴。从强国建设的战略要义、系统互动的协同要义、倍增发展的质量要义和全球引领的竞争要义四个维度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是对强国建设规律的深入洞察和科学总结,是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的生动实践,是对高质量发展内驱动力的深刻把握,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全球竞争新态势的有力应对。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新征程中,教育、科技、人才三大体系要同频共振、同心聚力、同向而行,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汇聚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和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 教育强国 科技强国 人才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教领域体育强国建设的内涵特征、关键评价指标与战略路径
2
作者 许文鑫 周杰 +1 位作者 张加林 郭洪亮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0,共8页
科教领域体育强国评价是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深入推进过程中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经验选择等研究方法,在明确科教领域体育强国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涵盖体育科技强国创新发展指数、体育教育强国发展指数2个一级... 科教领域体育强国评价是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深入推进过程中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经验选择等研究方法,在明确科教领域体育强国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涵盖体育科技强国创新发展指数、体育教育强国发展指数2个一级评价指标、5个二级评价指标、15个三级评价指标的科教领域体育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诠释和分析,提出以强化科教深度融合、创新驱动发展、强化合作与交流、完善政策保障体系为核心的战略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强国 科技 教育 评价指标 战略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化建设研究---基于系统思维视角
3
作者 崔旺来 袁诗淇 +3 位作者 钟海玥 王文涛 陈诗波 杨洋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8,共9页
技术封锁引发海洋领域“卡脖子”技术困境是国家海洋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化建设的根本原因,系统思维是体系化建设的核心要义。当前,中国海洋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化建设中存在系统意识不强、建设理路不清、系统推进不足、联动协同不够等问题。... 技术封锁引发海洋领域“卡脖子”技术困境是国家海洋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化建设的根本原因,系统思维是体系化建设的核心要义。当前,中国海洋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化建设中存在系统意识不强、建设理路不清、系统推进不足、联动协同不够等问题。中国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必须跳出孤岛思维,贯通过去、现在和将来,统筹近期、中期和远期,从“时空”“发展”维度前瞻性考量体系化建设架构;要强化系统集成和整体智治,彰显体系化的整体性、明晰体系化的目标性、把握体系化的趋向性;从体系化“领域布局、空间布局和结构布局”视角发挥举国体制整合功能;将“组织管理、运行机制、政策制度”作为系统性发力切入口,铸造中国海洋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化强大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化 海洋战略科技 海洋科技力量 系统思维 海洋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领军企业支撑制造强国建设的角色功能、能力基础与实现路径
4
作者 黄涛 陈雅倩 +1 位作者 张胜 金宇寰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88,共10页
科技领军企业是主导产业创新的战略科技力量,但学术界对于科技领军企业支撑制造强国建设的作用关注不足,不利于清晰擘画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路线图。对此,本文按照“角色功能—能力基础—实现路径”分析框架进行逐层解构。首先,梳理剖析相... 科技领军企业是主导产业创新的战略科技力量,但学术界对于科技领军企业支撑制造强国建设的作用关注不足,不利于清晰擘画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路线图。对此,本文按照“角色功能—能力基础—实现路径”分析框架进行逐层解构。首先,梳理剖析相关政策文本,明确科技领军企业在制造强国中网络连接者、关键研发者、资源配置者、标准制定者、供应链管理者五项角色及对应功能。其次,在辨析底层原理和终端产品争议的基础上提出科技领军企业支撑制造强国建设的多维能力框架,包括底层原理研发能力、终端产品开发能力、终端产品制造能力和供应链优化能力。再次,围绕多维能力框架剖析当前科技领军企业面临的现实制约。最后,为了进一步加强科技领军企业的支撑作用,建议强化企业基础研究体系建设,推进有组织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标准和质量体系建设,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领军企业 制造强国 角色功能 多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的布局、功能与定位
5
作者 由雷 孙福全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共7页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充分体现了国家意志和战略目标,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柱,承担着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和引领科技前沿的重要使命。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的认识,不仅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还可以从主...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充分体现了国家意志和战略目标,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柱,承担着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和引领科技前沿的重要使命。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的认识,不仅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还可以从主要和补充两个方面。基于主要和补充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两大角度,从其布局、功能与定位三个维度进行系统研究,旨在通过科学布局、多功能协同与精准定位,促使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在我国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中发挥着基础性、主导性和决定性作用,成为实现科技强国目标的重要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协同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尽前沿的再迈进:美国科技战略变革与高等教育的转型 被引量:1
6
作者 石耀月 鞠法胜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57,I0004,共12页
《科学:无尽的前沿》引领了美国20世纪科技的高速发展。21世纪以来,公共研发经费减少间接引发经济增长缓慢、私人研发为主的科研体制弊端日渐显露、全球科技领导地位遭受挑战等因素促使美国积极调整国家科技战略。《无尽的前沿:未来75... 《科学:无尽的前沿》引领了美国20世纪科技的高速发展。21世纪以来,公共研发经费减少间接引发经济增长缓慢、私人研发为主的科研体制弊端日渐显露、全球科技领导地位遭受挑战等因素促使美国积极调整国家科技战略。《无尽的前沿:未来75年的科学》和《无尽前沿法案》均以“无尽的前沿”作为命名的一部分,表明其被赋予了特殊的政治意蕴与国家期望。以《科学:无尽的前沿》为参照基准,对比分析上述两项科技战略的核心内容发现,高等教育的理念与布局在助益美国成为科技强国的过程中发生了转型。主要体现为:在战略定位上,从联邦政府期望的维护传统安全到保障非传统安全;在研究模式上,从线性创新模型到有组织科研;在人才培养上,更重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人力资本的培育;在区域布局上,兼顾地区创新能力与地理多样性;在技术转移上,加快推进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在资金援助上,构建多元化组合式的资金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高校 科技强国 国家科技战略 高等教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研究的特征、热点与展望——基于2024年《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转载文献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毕乐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60,共9页
建设教育强国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其实现离不开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而高质量职教成果可为其提供重要支撑。为把握当前职教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基于对2024年《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转... 建设教育强国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其实现离不开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而高质量职教成果可为其提供重要支撑。为把握当前职教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基于对2024年《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转载文献的分析发现:当前职业教育高质量研究成果呈现研究主体集聚化、地域分布差异化、合作发表为主流模式、发表载体以教育学期刊为主、职教研究国际化水平有待提升、研究方法以非实证为主等特征。职业教育研究热点集中在基本理论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产教融合新形态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职业教育政策制度构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国际比较、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八个领域。为更好地助推教育强国建设,引领职教研究做强做实,应当加强多元主体间的合作,促进跨界研究成果涌现;锚定真实研究问题,兼济改革热点与冷门话题;着眼学生成长需求,向深向实做好微观研究;强化循证研究导向,力求研究成果顶天立地;拓宽国际研究视野,融贯中外讲好中国故事;推动职教研究“破壁出圈”,增强学科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复印报刊资料 教育强国 自主知识体系 学科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DEA方法的电网科技投入效果测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磊 李存斌 蔺帅帅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5-110,共6页
科技资源的合理使用是电网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基础。针对电网企业的科技资源进行分析,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构建出符合电网企业的科技资源投入产出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克服DEA方法不能合理解决多个DEA有效的问题,提出了超效率DEA模型... 科技资源的合理使用是电网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基础。针对电网企业的科技资源进行分析,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构建出符合电网企业的科技资源投入产出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克服DEA方法不能合理解决多个DEA有效的问题,提出了超效率DEA模型,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对结果进行了DEA无效分析、差异分析和指标影响程度分析等,最后为电网企业科技资源有效配置的相关政策制定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企业 科技资源投入产出 超效率DEa 综合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价值、堵点与纾解 被引量:1
9
作者 祖力亚尔·祖卡尔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3期74-77,共4页
强国须先强农,强农方能强国。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实现农业强国目标的必然要求。新征程上,农业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生产韧性、扩大农业生产收益,但与此同时也... 强国须先强农,强农方能强国。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实现农业强国目标的必然要求。新征程上,农业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生产韧性、扩大农业生产收益,但与此同时也在人才和技术、资源禀赋和资金缺口、顶层设计和统筹机制等方面存在实践堵点。因此,当前要积极构建“科技人”与“新农人”联动机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强农村数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和激活农业资本投入;深化农业新质生产力理论研究,完善农业科技管理制度机制等方面协同发力进行改革和完善。以期更好地发挥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强国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现代化 农业科技创新 赋能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传统监管:私人部门在新兴技术治理中的主导作用与风险因应
10
作者 吴一楷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20,共11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做出系统部署,为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供了根本遵循。较少研究关注私人部门在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做出系统部署,为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供了根本遵循。较少研究关注私人部门在新兴技术治理中的角色转变,其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建立自律组织和行业协会、行业标准制定与执行以及全球科技治理的新权力中心的过程中逐渐展现了主导力量。以此现象作为研究视角,论证私人部门主导新兴技术治理这一现象既有源于市场需求扩张、传统监管局限的现实动因,也有来自治理维度和社会风险维度的理论支持,在识别出其主导表现可能引发新兴技术风险的分级难题、治理效力的有限性、自我治理的合法性与透明度、无法均衡全球科技治理的复杂性等挑战后,提出中国对待私人部门主导新兴技术治理的价值取向与优化路径,应从“私人部门主导-监管部门确认”的模式修正、回应不同经济社会影响的风险分级、提升行业治理透明度与问责机制的自我规范、构建区域与全球科技企业协作的跨国治理以及在科技伦理要求下私人部门社会责任的承担等5个主要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技术治理 科技治理 私权力 行业自治 科技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论视域下教育强国“六力”的学理阐释与提升策略
11
作者 阙明坤 余蕊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6-158,共13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和国际影响力,这是关于教育的重要新论述、新理念、新部署。“六力”是对教育强国基本特征和衡量标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和国际影响力,这是关于教育的重要新论述、新理念、新部署。“六力”是对教育强国基本特征和衡量标尺的高度凝练,分别体现教育强国建设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从系统论的视角来看,教育强国“六力”是一个有机整体,教育内外部关系理论、社会系统理论、系统动力学理论为科学把握教育强国“六力”的系统整体和各要素的相互关系提供了理论参照。系统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彰显“六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高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树立“大教育观”汇聚社会资源,扩大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六力” 系统论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推进“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习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12
作者 齐彦磊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128,共8页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统筹推进‘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要求。这一举措体现了教育对国家发展战略的回应,即加快教育强国建设要求“减负”与“提质”相统一;办强办优基础教育要求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统筹推进‘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要求。这一举措体现了教育对国家发展战略的回应,即加快教育强国建设要求“减负”与“提质”相统一;办强办优基础教育要求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近年来,我国在统筹推进“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呈现出积极而复杂的发展态势,尽管取得了一系列发展成绩,但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统筹推进“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巩固学校教育主阵地,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严防校外培训反弹,规范校外培训治理;统筹兼顾教育事业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建成教育强国 “双减” 教育教学质量 科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低位间隔植入对心脏电学同步性的影响及安全性初步评价
13
作者 马继芳 周游 +6 位作者 赵永辉 杨海涛 臧小彪 胡娟 宋卫锋 王现青 付海霞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5,共7页
目的:探讨无导线起搏器低位间隔植入的可行性及其对心脏电学同步性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36例,根据无导线起搏器植入部位的不同分为中位间隔组(n=16)和低位间隔组(n... 目的:探讨无导线起搏器低位间隔植入的可行性及其对心脏电学同步性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36例,根据无导线起搏器植入部位的不同分为中位间隔组(n=16)和低位间隔组(n=20),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及心脏电学同步性及手术安全性。结果:36例患者,男性21例(58.3%),平均年龄(68±13)岁,两组患者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36例患者共进行了61次植入尝试,两组在尝试次数、手术时间、起搏器参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位间隔组平均手术时间略短,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84±37)min vs.(105±35)min,P=0.09]。在电学同步性方面,低位间隔组与中位间隔组起搏状态下体表QRS时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2.0±21.1)ms vs.(174.0±14.8)ms,P=0.20]。所有患者在术中均未出现血管穿刺并发症、心脏穿孔及心包填塞等情况。术后平均随访(5.6±1.2)个月期间,未出现无导线起搏器相关并发症及再入院。结论:无导线起搏器低位间隔植入对心脏电学同步性影响与中位间隔起搏相似,起搏部位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器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房室阻滞 心肌穿孔 电学同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ANN的孤岛微网群电压频率分布式协同控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海云 唐涛南 +3 位作者 王卫 张雨璇 汤云帅 孙方霞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5-114,共10页
针对孤岛微网群稳定运行难度大,电压和频率控制极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含多逆变器分布式电源DGs(distributed generations)微网群MGC(microgrid cluster)的智能电压、频率协同控制方法。首先,该方法利用李雅普诺夫理论和基于... 针对孤岛微网群稳定运行难度大,电压和频率控制极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含多逆变器分布式电源DGs(distributed generations)微网群MGC(microgrid cluster)的智能电压、频率协同控制方法。首先,该方法利用李雅普诺夫理论和基于逆变器DG的动态特性设计了基于模型化的控制器;然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来近似上述动态特性,从而得到不需要DG参数先验信息的智能控制器,此外,所提控制器不需要使用电压和电流PI控制器;最后,通过不同场景下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控制器的有效性,还利用李雅普诺夫分析,证明了跟踪误差和神经网络权值最终一致有界,从而可实现较好的电压和频率动态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协同控制 分布式电源 李雅普诺夫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技情报赋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志耘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79-1385,共7页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是我国迈向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的科技情报事业在诞生之初,就始终与国家的科技发展密切相关,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发展服务。本文结合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一时代背景,剖析中国科技情报事业发展...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是我国迈向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的科技情报事业在诞生之初,就始终与国家的科技发展密切相关,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发展服务。本文结合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一时代背景,剖析中国科技情报事业发展所面临的新需求与新挑战,提出以新质生产力理论开创科技情报事业新局面的新观点和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四知合一”的效能型科技情报研究范式,指出中国科技情报机构在发挥科技情报赋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伟大事业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及采取的举措,即加速高质量的科技情报资源体系建设,打造为科技创新服务的智能情报分析新引擎,加强科技情报体系化建设,建设支撑高水平自立自强的科技情报人才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自立自强 新质生产力 科技强国 科技情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领新时代水土保持之科技前瞻 被引量:7
16
作者 姜德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对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是新时代水土保持攻坚的目标与任务。新时代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支撑十分重要和紧迫...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对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是新时代水土保持攻坚的目标与任务。新时代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支撑十分重要和紧迫,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快科技创新和应用: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减量降级目标与评价,实行水土保持率不同阈值的区域水土保持分类指导,构建水土保持功能分析指标体系,探索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提升技术;建立水土保持重点区域空间管控制度,实施差别化管理,探索并推广不同类型农林开发活动水土保持技术措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智慧管理,水土流失风险评价与智能预警,建立绿色设计绿色施工标准,探索视频监控与跟踪管理;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技术支撑,以生态清洁小流域促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探索水土流失治理中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提升技术,推进水土流失科学治理智慧指导与智能管理;加快水土保持碳汇研究与市场交易,建立水土保持生态损害价值评估体系,深化水土流失测报与动态监测等基础研究。以创新理论、技术、机制的新探索,全面提升水土保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服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科学技术 新质生产力 创新 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外交理论的概念演化、范畴界定及欧美实践的启示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艳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38,共12页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科技外交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及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愈加重要。科技外交运用科技和创新国际合作作为软实力工具,建立和改善与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关系,当国家间的其他直接关系遭遇困境和挫折时,科技外交仍可充当国家...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科技外交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及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愈加重要。科技外交运用科技和创新国际合作作为软实力工具,建立和改善与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关系,当国家间的其他直接关系遭遇困境和挫折时,科技外交仍可充当国家间保持彼此联系的桥梁作用。科技外交包括在国际关系决策中需要明确考虑科学知识和科学建议,为便利国际科技合作和人员交流、促进国内创新而采取的外交政策活动,以及促进与其他国家关系的合作性科技活动等三重功能,国家利益是科技外交的主要驱动力。欧盟及其成员国和美国都重视科技在决策系统和外交政策中的作用,从早期增设使馆科技专员到任命美国国务卿和欧盟对外行动署的科技顾问再到向海外派驻科技大使,资助科技外交研究和培训等,不少做法值得借鉴。我国应在完善国家科技决策咨询机制、建立既精通科技又具有外交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储备和人才培养及培训机制、鼓励参加国际性科技外交研究和实践交流合作网络等方面加强科技外交工作,制定科技外交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外交 国家利益 科技政策的外交维度 软实力 国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迈入全面建设世界经济强国新征程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鞍钢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共22页
党中央提出,到203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和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创建了自主独立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取得... 党中央提出,到203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和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创建了自主独立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的经济和科技成就,已经成为重要的创新型国家。新时代,中国确立了支撑有力的强国方略,加速从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变,正在朝着创新强国的方向跨越,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国不仅创造了当代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与稳定器,而且也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制造大国、农业生产大国、创新大国、对外贸易大国、现代化基础设施大国、市场主体创业大国;中国经济实力、产业实力、科技实力、贸易实力、基础设施实力以及综合国力日益跃升壮大。为此,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经济基础与重中之重,要继续提高经济实力、充分发挥作为世界最大规模、最具竞争力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建成世界经济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世界经济强国 世界科技强国 综合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我国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基本逻辑与实践路向 被引量:33
19
作者 李鑫 李赞 +1 位作者 赵慧敏 夏静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深入解析新质生产力赋能我国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和基本逻辑,并提出实践路向。研究认为,新质生产力与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深入解析新质生产力赋能我国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和基本逻辑,并提出实践路向。研究认为,新质生产力与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双向赋能,新质生产力为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而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又不断催化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变革。新质生产力赋能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体现在技术变革赋能竞技体育数智化发展,模式创新赋能竞技体育新活力发展,资源共享赋能竞技体育绿色化发展,产业融合赋能竞技体育多元化发展。我国竞技体育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在政策引导方面应坚持顶层设计与落地执行相结合,形成上下联动的共振效应;在技术提升方面应坚持基础理论与科技攻关相结合,形成自立自强的竞争格局;在人才培育方面应坚持自主培养与内外贯通相结合,夯实抢占高地的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体育强国 竞技体育 高质量发展 体育科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视角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与基本路径 被引量:34
20
作者 史少杰 郭静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8,共11页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世界强国崛起的历史规律,是我国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事业改革创新,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与人才培养、产业变革和科技进步...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世界强国崛起的历史规律,是我国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事业改革创新,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与人才培养、产业变革和科技进步同频共振。为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部署,职业教育要立足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核心任务,遵循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逻辑,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匹配度;深化科教融汇,增强服务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探索赋能路径,塑造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新优势;提高中职教育质量,夯实高质量教育体系基础;深化职普融通,优化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职业教育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科教融汇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