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离子表面修饰对纳米ZnS∶Mn^(2+)溶胶发光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力 张家骅 +2 位作者 骆永石 吕少哲 王笑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2-76,共5页
利用胶体化学共沉淀方法制备了纳米ZnS∶Mn2 + 乙醇溶胶 ,观察到Zn2 + 的引入对内部Mn2 + 的4T1→6A1跃迁的 5 80nm橙色发光有激活作用 ,而外加的Mn2 + 对该橙色发光有猝灭作用。Zn2 + 的吸附通过形成单层ZnS壳 ,减少了表面猝灭中心 ,... 利用胶体化学共沉淀方法制备了纳米ZnS∶Mn2 + 乙醇溶胶 ,观察到Zn2 + 的引入对内部Mn2 + 的4T1→6A1跃迁的 5 80nm橙色发光有激活作用 ,而外加的Mn2 + 对该橙色发光有猝灭作用。Zn2 + 的吸附通过形成单层ZnS壳 ,减少了表面猝灭中心 ,从而使发光强度增加 ,这种表面猝灭中心最有可能是来自表面S2 -孤对电子的悬空键。Mn2 + 的猝灭过程不能用纯粹动态的猝灭过程来描述 ,Mn2 + 本身很可能就是橙光的猝灭中心。考虑到Mn2 + 在颗粒表面上的按泊松分布 ,并假设单个Mn2 + 能 1 0 0 %猝灭Mn2 + 5 80nm发射 ,理论与实验数据很好地符合。通过对猝灭数据的拟合 ,估算出的颗粒尺寸小于用有效质量近似模型算得的 3 .1nm ,分析了可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 表面修饰 光致发光 硫化锌溶胶 锰离子 激活 猝灭中心 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ZnS∶Mn^(2+)薄膜荧光增强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任山令 张家骅 +3 位作者 吕少哲 曹立新 宋宏伟 黄世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1-455,共5页
利用有机溶胶方法制备了纳米ZnS∶Mn2 + 颗粒并将其分散在PVB薄膜中 ,观察到紫外辐照荧光增强的现象且增长倍数高于以前的报道。利用激发和发射光谱等手段对荧光增强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认为纳米ZnS中元激发向Mn2 + 离子和表面态... 利用有机溶胶方法制备了纳米ZnS∶Mn2 + 颗粒并将其分散在PVB薄膜中 ,观察到紫外辐照荧光增强的现象且增长倍数高于以前的报道。利用激发和发射光谱等手段对荧光增强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认为纳米ZnS中元激发向Mn2 + 离子和表面态的能量传递是两个互相竞争的过程 ,紫外光辐照使表面态数目减少从而使Mn2 + 的发光增强 ,辐照后ZnS基质的 1P能级对Mn的激发更为有效。该样品在太阳光辐照下有相同的增强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Mn^2+薄膜 荧光增强动力学 荧光光谱 纳米材料 锰离子掺杂 硫化锌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ZnS:Mn^(2+)的制备及其电致发光性能的研究
3
作者 徐伟涛 赵晓鹏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55-1257,共3页
采用共沉淀法,以P123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分别制备了介孔ZnS前躯体和ZnS∶Mn2+电致发光材料。选择合适的退火温度,对退火后的样品进行了电致发光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介孔前躯体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较窄的孔径分布... 采用共沉淀法,以P123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分别制备了介孔ZnS前躯体和ZnS∶Mn2+电致发光材料。选择合适的退火温度,对退火后的样品进行了电致发光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介孔前躯体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较窄的孔径分布和较高的孔隙率;煅烧后的ZnS∶Mn2+较纯ZnS的电致发光性能有了显著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介孔 电致发光 zns:Mn^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F2包覆Zn2SiO4:Mn^2+绿色荧光粉的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峰 梅桢 +4 位作者 张卫华 杨彬亚 杨溦 席增卫 王伍宝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65,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Zn2SiO4:Mn2+荧光粉颗粒表面包覆一层CaF2薄膜,研究CaF2膜对Zn2SiO4:Mn2+荧光粉的表面形貌以及发光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PS光电子能谱仪、荧光光度计分析包膜荧光粉的表面形貌、成分、紫外发射特性,并在...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Zn2SiO4:Mn2+荧光粉颗粒表面包覆一层CaF2薄膜,研究CaF2膜对Zn2SiO4:Mn2+荧光粉的表面形貌以及发光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PS光电子能谱仪、荧光光度计分析包膜荧光粉的表面形貌、成分、紫外发射特性,并在模拟的等离子显示器工作条件下测试材料的真空紫外特性,与未包覆的Zn2SiO4:Mn2+荧光粉的各项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aF2在Zn2SiO4:Mn2+荧光粉表面呈细小颗粒状弥散分布,包覆后的荧光粉的亮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余辉时间没有改变,色坐标未发生较大漂移,此结论对于改善PDP的显示性能及降低其成本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zn2SiO4 MN^2+ 包覆 氟化钙 亮度 色坐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制备条件对Zn_2SiO_4∶Mn^(2+)粉末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谢晶 万辉 +2 位作者 张俊英 丛亮 张巍巍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73-978,共6页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n2SiO4∶Mn2+粉末,探讨了体系pH值、热处理温度、煅烧气氛对材料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PL)谱等分析手段对Zn2SiO4∶Mn2+粉末的结构、颗粒大小、形貌、发光...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n2SiO4∶Mn2+粉末,探讨了体系pH值、热处理温度、煅烧气氛对材料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PL)谱等分析手段对Zn2SiO4∶Mn2+粉末的结构、颗粒大小、形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溶胶的pH值影响制备的粉体的结晶性和颗粒大小,当溶胶pH值为4.34时,体系水解缩聚反应充分,所得荧光粉的光致发光强度最强;煅烧气氛显著影响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前驱体在N2(90%)+H2(10%)的还原气氛下煅烧得到的发光粉发光强度最强;最佳热处理温度为9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2SiO4:Mn^2+ 溶胶-凝胶 PH值 煅烧气氛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1-x,Mgx)2GeO4∶Mn^2+的荧光以及长余辉发光性能 被引量:6
6
作者 过诚 丛妍 +4 位作者 董斌 朱子茂 王子文 张瑱 李斌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61-1166,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Zn_(1-x),Mg_x)_2GeO_4∶Mn^(2+)(0≤x≤0.25)绿色荧光粉,并研究了Mg离子对(Zn_(1-x),Mg_x)_2GeO_4∶Mn^(2+)的结构、荧光以及长余辉发光性能的影响。Mg离子取代Zn进入Zn_2GeO_4晶格,形成(Zn_(1-x),Mg_x)_2G...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Zn_(1-x),Mg_x)_2GeO_4∶Mn^(2+)(0≤x≤0.25)绿色荧光粉,并研究了Mg离子对(Zn_(1-x),Mg_x)_2GeO_4∶Mn^(2+)的结构、荧光以及长余辉发光性能的影响。Mg离子取代Zn进入Zn_2GeO_4晶格,形成(Zn_(1-x),Mg_x)_2GeO_4固溶体,并产生了晶格畸变。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位于533 nm的绿色荧光源于Mn^(2+)的~4T_1(~4G)→~6A_1(~6S)跃迁。随着Mg离子浓度的增加,(Zn_(1-x),Mg_x)_2GeO_4∶Mn^(2+)样品的激发光谱出现了蓝移现象,说明Mg离子进入到Zn_2GeO_4晶格中对其晶格结构产生了影响,导致(Zn_(1-x),Mg_x)_2GeO_4的带宽发生改变。发射光谱则表明Mg离子进入Zn_2GeO_4晶格引起Mn^(2+)的~4T_1(~4G)→~6A_1(~6S)跃迁绿色荧光发光强度的增强。Zn_2GeO_4基质中的氧空位缺陷陷阱深度由于基质带宽的变化而变深,样品具有良好的长余辉发光效果。通过热释光谱分析研究了材料中缺陷陷阱的特征,进一步证实了(Zn_(1-x),Mg_x)_2GeO_4中缺陷陷阱深度发生改变。根据光谱分析结果给出了(Zn_(1-x),Mg_x)_2GeO_4∶Mn^(2+)中荧光与余辉发光的产生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余辉发光 (zn1-x Mgx)2GeO4∶Mn^2+ 热释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_2GeO_4∶Mn^(2+)绿色磷光粉的制备和长余辉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淑婷 李文琪 +2 位作者 牟博石 李志超 李成仁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9-195,共7页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Zn_2GeO_4∶xMn^(2+)系列绿色长余辉磷光粉。XRD分析结果表明,掺锰磷光粉的主要衍射峰位与锗酸锌晶体标准卡基本一致,但略有红移。SEM照片显示,相对于Zn_2GeO_4基质平均粒径而言,掺锰磷光粉的颗粒尺寸均增大。...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Zn_2GeO_4∶xMn^(2+)系列绿色长余辉磷光粉。XRD分析结果表明,掺锰磷光粉的主要衍射峰位与锗酸锌晶体标准卡基本一致,但略有红移。SEM照片显示,相对于Zn_2GeO_4基质平均粒径而言,掺锰磷光粉的颗粒尺寸均增大。在325 nm紫外光激发下,Zn_2GeO_4∶Mn^(2+)发射出强的530 nm绿光,优化掺锰离子浓度为0.5%。同时发现Zn_2GeO_4∶0.2Mn^(2+)磷光粉暗场条件下的余辉时间超过180 min,详细讨论了Zn_2GeO_4∶Mn^(2+)长余辉发光的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2GeO4∶Mn^2+磷光粉 衍射峰红移 光致发光特性 长余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S∶Mn/CdS核壳结构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光学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晏刚 李冬梅 +1 位作者 桑文斌 姚渊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9-513,共5页
采用微乳液法制备了掺Mn的ZnS纳米微粒并用CdS对其进行了表面修饰,以XRD、紫外吸收和发射光谱对其结构及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和研究。制得的纳米微晶粒径为4~6nm,为立方纤锌矿结构。与未经包覆的ZnS∶Mn纳米微粒相比,核壳结构的ZnS∶Mn/... 采用微乳液法制备了掺Mn的ZnS纳米微粒并用CdS对其进行了表面修饰,以XRD、紫外吸收和发射光谱对其结构及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和研究。制得的纳米微晶粒径为4~6nm,为立方纤锌矿结构。与未经包覆的ZnS∶Mn纳米微粒相比,核壳结构的ZnS∶Mn/CdS纳米微粒中Mn2+发射峰的强度增强了很多,适当厚度的壳层的修饰可减少其表面态发射和非辐射跃迁,增强了Mn2+离子的4T1—6A1的能量传递和ZnS的带边发射,提高了发光效率;讨论了ZnS核中Mn掺杂浓度对ZnS∶Mn/CdS纳米微晶的光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当掺Mn浓度为4%时Mn2+发射峰的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zns:MN 米颗粒 乳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尺寸ZnS:Mn纳米粒子的静压光致发光研究
9
作者 苏付海 马宝珊 +2 位作者 丁琨 李国华 CHEN Wei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4-88,共5页
测量了ZnS:Mn纳米粒子以及相应体材料在不同压力下的光致发光谱.随压力增大,来源于Mn2+离子的4T1 6A1 跃迁的桔黄色发光明显红移.体材料和 10, 4. 5, 3. 5, 3nm的ZnS:Mn纳米粒子中Mn2+发光的压力系数分别是-29. 4±0. 3和-30. 1... 测量了ZnS:Mn纳米粒子以及相应体材料在不同压力下的光致发光谱.随压力增大,来源于Mn2+离子的4T1 6A1 跃迁的桔黄色发光明显红移.体材料和 10, 4. 5, 3. 5, 3nm的ZnS:Mn纳米粒子中Mn2+发光的压力系数分别是-29. 4±0. 3和-30. 1±0. 3, -33. 3±0. 6, -34. 6±0. 8, -39±1meV/GPa,压力系数的绝对值随粒子尺寸减小而增大,该种尺寸关系由晶体场场强Dq和Racah参数B值的尺寸依赖性引起. 1nm样品的Mn2+发光的特殊压力行为是因为样品的粒子尺寸比较小,另外,分布在Y型沸石中的纳米粒子的表面状况也不同于其它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MN 纳米粒子 MN^2+ Racah参数 静压 压力系数 光致发光谱 尺寸依赖性 粒子尺寸 压力行为 尺寸关系 表面状况 Y型沸石 体材料 meV 绝对值 尺寸比 样品 晶体场 增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eO_(2)掺杂对烧结钕铁硼磁体表面Zn-Al涂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玉杰 刘友好 +4 位作者 张鹏杰 徐光青 刘家琴 衣晓飞 吴玉程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0-107,共8页
采用喷涂工艺在烧结钕铁硼磁体表面制备了不同纳米CeO2掺杂量的CeO2/Zn-Al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仪、盐雾试验箱和电化学工作站对CeO2/Zn-Al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CeO2纳... 采用喷涂工艺在烧结钕铁硼磁体表面制备了不同纳米CeO2掺杂量的CeO2/Zn-Al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仪、盐雾试验箱和电化学工作站对CeO2/Zn-Al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CeO2纳米颗粒较均匀弥散分布于Zn-Al涂层中,不仅能够增加Zn-Al涂层的硬度,而且可以提高Zn-Al涂层的屏蔽性能,CeO2/Zn-Al复合涂层耐中性盐雾试验能力高达720 h。添加的CeO2颗粒能够隔绝Zn-Al涂层中的锌铝薄片之间的直接接触,起到绝缘作用,延长了腐蚀介质渗入钕铁硼基体的腐蚀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钕铁硼磁体 纳米CeO_(2)颗粒 zn-Al涂层 耐腐蚀性能 腐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otogenerated carrier transfer mechanism and photocatalysis properties of TiO_2 sensitized by Zn(Ⅱ) phthalocyanine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丽 辛柏福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2期218-222,共5页
The Zn(Ⅱ) phthalocyanine sensitized TiO2(ZnPc-TiO2)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via impregnation with ZnPc.The as-prepared photo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ometry(XRD) and dif... The Zn(Ⅱ) phthalocyanine sensitized TiO2(ZnPc-TiO2)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via impregnation with ZnPc.The as-prepared photo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ometry(XRD) and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DRS),and the surface photovoltage spectroscopy(SPS) and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rhodamine B(RhB) were studied under illuminating.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iO2 sensitized by ZnPc extends its absorption band into the visible region effectively,and the sensitized TiO2 has higher activity than TiO2(Degussa P-25) under the simulated solar light and the visible light.Based on the DRS and SPS results,the mechanism about the photogenerated carrier transfer between TiO2 and ZnPc is proposed.At a lower ZnPc content(≤0.20 μmol/g),ZnPc monomer acts as the electron donor,which provides the photoinduced electrons to the conduction band of TiO2.These photoinduced electrons can transfer to molecular oxygen(O2),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active species,such as superoxide/hydroxide radicals and singlet oxygen,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photocatalytic reaction.While at a higher ZnPc content(>0.20 μmol/g),the formation of ZnPc dimer results in the decrease of photocatalytic activities of ZnPc-TiO2 photocataly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 phthalocyanine znPc) TiO2 nanoparticles PHOTOCATALYST SENSITIZATION PHOTODEGRADATION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钯双配体Zn-MOF的制备及催化降解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邦贤 苏策 +4 位作者 王庆利 魏云彪 李思良 李东健 郭嘉豪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61-265,共5页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较高的孔隙率、结构可调和可功能化的特点。近年来,金属有机骨架(MOF)复合材料作为新型功能材料发展迅速,基于MOFs的复合材料在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应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将...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较高的孔隙率、结构可调和可功能化的特点。近年来,金属有机骨架(MOF)复合材料作为新型功能材料发展迅速,基于MOFs的复合材料在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应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将对苯二甲酸和2-甲基咪唑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和甲醇的混合溶液中,再将Zn(NO_(3))_(2)·6H_(2)O加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在150℃下反应合成双配体Zn-MOF,采用硼氢化钠还原将Pd负载在双配体Zn-MOF上,得到均匀分散的Pd@Zn-MOF。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等测试手段,对Pd@Zn-MOF材料样品的形貌、结构、组成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与硼氢化钠的还原反应为模型,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来观察Pd@Zn-MOF的催化降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咪唑 钯纳米粒子 双配体zn-MOF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WO_3纳米片薄膜的光电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查亚鑫 陈荣生 倪红卫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4-190,共7页
采用水热法在不锈钢基底上制备WO3纳米片阵列,然后将其浸渍于不同浓度Zn(NO_3)_2溶液中以负载ZnO纳米颗粒,从而制备出ZnO/WO_3纳米片薄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采用水热法在不锈钢基底上制备WO3纳米片阵列,然后将其浸渍于不同浓度Zn(NO_3)_2溶液中以负载ZnO纳米颗粒,从而制备出ZnO/WO_3纳米片薄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电化学阻抗图谱(EIS)等方法对ZnO/WO_3复合薄膜的形貌、结构、物相组成和光电性能等进行分析,重点考察了薄膜电极对亚甲基蓝(MB)的光电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WO_3纳米片均匀垂直于基底生长,Zn元素以ZnO颗粒的形式分布在WO_3表面;ZnO的引入促进了WO_3中产生的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从而使ZnO/WO_3复合薄膜表现出比纯WO_3薄膜更优异的光电性能和光电催化活性;在Zn(NO_3)_2浸渍液浓度为20mmol/L时,所制ZnO/WO_3复合薄膜具有最佳的光电催化性能,在MB溶液初始浓度为10mg/L、外加偏压为0.8V、光照1h的条件下,采用该样品对MB的降解率达96.5%,并且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重复使用5次后,对MB的光电催化降解效率没有明显降低,有望在实际污水处理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3薄膜 znO纳米颗粒 zn(NO3)2 复合薄膜电极 光电催化活性 光电性能 亚甲基蓝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化钴封装在磷富集的三维多孔碳及其双功能氧电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肖瑶 裴煜 +3 位作者 胡一帆 马汝广 王德义 王家成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2-179,共8页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制约人类延续和发展的首要问题,高效便宜的能源存储和转换装置吸引着广泛注意。基于便携式,功率密度高,无污染等,可充放电锌-空气电池(ZAB)被大量研究。然而,阴极的氧还原(ORR)和氧析出反应(OER)缓慢的动力学限制了ZAB...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制约人类延续和发展的首要问题,高效便宜的能源存储和转换装置吸引着广泛注意。基于便携式,功率密度高,无污染等,可充放电锌-空气电池(ZAB)被大量研究。然而,阴极的氧还原(ORR)和氧析出反应(OER)缓慢的动力学限制了ZAB的实际应用。开发电催化高效,便宜,高稳定性的双功能电催化剂至关重要,而其中将过渡金属和碳基材料复合是明智的决定。磷化钴(Co_(2)P)化合物已经广泛研究用作高效的OER催化剂,但是对于催化剂的ORR活性很少研究。在此,本论文通过简单热处理钴盐和植酸掺杂的k-卡拉胶复合物制备出磷化钴封装在磷掺杂的多孔碳(Co_(2)P-PCA-800)纳米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3D分级多孔结构,表现出具有与商用Pt/C相当的半波电位(E_(1/2)) 0.84 V,从而满足了可充放电锌-空电池需求。同时,我们还制备了磷掺杂的多孔碳(PCA)和钴掺杂的多空碳(Co-CA),对比了结构形貌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完整的多孔结构,在每个位点的阻抗更一致,从而会有更多的有效活性位点。高效的ORR和OER活性主要归功于3D蜂窝分层多孔结构和正电荷磷化钴(Co_(2)P)纳米颗粒的协同作用。此外,蜂窝状3D孔结构不仅利于传质和加快电子传输也保护了磷化钴,让其更稳定。最后,我们组装了可充放电锌-空气电池用Co_(2)P-PCA-800作空气阴极催化剂。相比贵金属,该催化剂组装的ZAB具有接近的充放电性能和能量密度以及更高的比容量和更好的稳定性。这项工作也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钴纳米颗粒 三维多孔碳 电催化 氧还原反应 锌空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再生锌离子纳米金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5
作者 吴娟 华小雨 +5 位作者 孙国浩 胡培昕 贺沁婷 任芳 程庆霖 姜炜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42,共7页
以NaBH4还原氯金酸负载在Fe_(3)O_(4)上,制备得到芝麻球状Fe_(3)O_(4)@Au纳米粒子,以Au纳米粒子充当罗丹明B(RB)的荧光淬灭剂得到可循环再生的Zn+离子智能传感器Fe_(3)O_(4)@Au-RB。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衍射(XRD)及振... 以NaBH4还原氯金酸负载在Fe_(3)O_(4)上,制备得到芝麻球状Fe_(3)O_(4)@Au纳米粒子,以Au纳米粒子充当罗丹明B(RB)的荧光淬灭剂得到可循环再生的Zn+离子智能传感器Fe_(3)O_(4)@Au-RB。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衍射(XRD)及振动样品磁力计(VSM)对Fe_(3)O_(4)@Au进行了形貌及晶型结构的表征,并研究了Fe_(3)O_(4)@Au-RB对水溶液中Zn^(2+)的传感性能。结果表明,Fe_(3)O_(4)@Au-RB对Zn^(2+)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且荧光响应强度随着Zn^(2+)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检测极限为0.42μmol/L,竞争离子的共存不会影响Fe_(3)O_(4)@Au-RB对Zn^(2+)的选择性;Fe_(3)O_(4)作为磁响应载体,使用后的Fe_(3)O_(4)@Au经外磁场回收,再次负载RB构筑传感器进行循环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Fe_(3)O_(4) 罗丹明B zn^(2+)传感器 荧光响应 循环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