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绅士、名士、斗士与流氓——知识人的内战与“文化惯习”的冲突(1924-1926) |
许纪霖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6
|
|
|
2
|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研究 |
陈泳超
|
《求是学刊》
CSSCI
|
2000 |
8
|
|
|
3
|
周作人、茅盾、鲁迅与早期乡土文学理论的形成 |
余荣虎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9
|
|
|
4
|
李贽思想在周作人接受过程的近代演进 |
许建平
李留分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
5
|
从男女平权到女性本位——周作人、张竞生妇女观之文化研究 |
汪丹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3 |
4
|
|
|
6
|
周作人借鉴西方Essai的考古探源与历史审度 |
庄萱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
7
|
论周作人的乡土文学理论 |
余荣虎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
8
|
“立人”之路的两种风景——试比较鲁迅与周作人的儿童教育思想 |
姜彩燕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
9
|
“国民”的隐现——沦陷后期周作人的反启蒙姿态 |
袁一丹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
10
|
科学小品:诗与科学的融合——周作人散文文类“新变”之一 |
庄萱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
11
|
胡怀琛、周作人现代小诗研究之比较 |
刘东方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
12
|
五四时期人言人殊的“平民文学” |
童龙超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7 |
2
|
|
|
13
|
论周作人对中国现代诗歌的独特贡献 |
田广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
14
|
论周作人散文的风格 |
吴仁援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2 |
2
|
|
|
15
|
五四时期鲁迅与周作人的“性道德观” |
王桂妹
王思侗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
16
|
后五四时期“小品文”的文体实践与文化逻辑 |
徐从辉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
17
|
“启蒙”的淡化与反拨:周作人对功利翻译观的超越 |
于小植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
18
|
近三十年鲁迅与周作人比较研究述评 |
朱湘铭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1
|
|
|
19
|
周作人与日本文学研究 |
陈融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
20
|
“原人之文学”的审美功能——论周作人之教育童话观 |
郑长天
|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2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