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质花椒果皮风味物质测定与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玉辉 李博通 +2 位作者 陈磊 吴梦佳 刘永红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84-188,共5页
[目的]分析韩城花椒试验站参试花椒种质风味物质含量的差异性,并进行综合评价,为当地筛选花椒优异种质。[方法]以陕西韩城花椒试验站收集的15个花椒种质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花椒果皮主要风味物质挥发油和麻味物质的含量与组成成分,对比... [目的]分析韩城花椒试验站参试花椒种质风味物质含量的差异性,并进行综合评价,为当地筛选花椒优异种质。[方法]以陕西韩城花椒试验站收集的15个花椒种质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花椒果皮主要风味物质挥发油和麻味物质的含量与组成成分,对比分析不同种质花椒的差异性。通过综合评价,初选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良花椒种质。[结果]区试的15个种质花椒果皮挥发油和麻味物质含量差异明显,其中挥发油含量最高的是莱芜大红袍(ZB7),为40.04 mL/kg;麻味物质含量最高的是林州大红袍(ZB10),为87.813 mg/g。在麻味物质组分中羟基-α-山椒素贡献最大,为93.2%,是花椒麻味的主要成分。通过综合评分和聚类分析,评选出了ZB10(林州大红袍)、ZB3[韩城大红袍(优株)]、ZB4(韩城无刺)和ZB6(临沂小花椒)这4个花椒种质为当地初选的优良花椒种质。ZB7、ZB14(贵州油椒)和ZB1(仡佬无刺花椒)这3个种质可作为单项优异种质,进行定向培育。[结论]该研究为后期花椒良种选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挥发油 麻味物质 含量测定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源地区花椒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的构建
2
作者 张艳 何飞 +8 位作者 潘文慧 龚霞 温铿 张月滢 王海峰 李佩洪 吴银明 曾攀 钟珉菡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231,共9页
【目的】为汉源地区花椒的产地鉴定和品质分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汉源县不同乡镇的20个花椒材料作为样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汉源花椒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挥发油成分的分析和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组分的相对... 【目的】为汉源地区花椒的产地鉴定和品质分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汉源县不同乡镇的20个花椒材料作为样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汉源花椒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挥发油成分的分析和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分类,再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性评价系统软件构建指纹图谱并计算相似度。【结果】从汉源地区花椒挥发性物质中分离出60多种成分,20份样品的挥发性成分相近且种类差别较小,包括烯烃类、醇类、酯类、烷烃类、苯类、酮类、呋喃类、酸类、醛类等,其中前3类的相对质量分数较高。分类分析结果表明20份花椒样品不存在差异较大的样品,满足建立指纹图谱的条件。通过构建汉源地区花椒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标定出19个共有峰为汉源花椒挥发性物质特征峰,分别为α-蒎烯、桧烯、β-水芹烯、β-蒎烯、β-月桂烯、D-柠檬烯、β-罗勒烯、紫苏烯、芳樟醇、香茅醛、α-松油醇、香芹酮、乙酸芳樟酯、乙酸松油酯、橙花醇乙酸酯、乙酸香叶酯、石竹烯、γ-枫香脂、大根香叶烯D,各样品的图谱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9以上,表明建立的指纹图谱可靠。【结论】完成了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的构建,该指纹图谱可用于汉源地区花椒的产地鉴定、品质评价及种质资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源 花椒 挥发油 GC-MS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花椒挥发油微囊制备工艺
3
作者 邓月婷 韩栋 +4 位作者 赵小亮 朱天珂 汪凯斌 刘源 张伟杰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83-89,共7页
试验旨在优化花椒挥发油微囊的制备工艺。以明胶和海藻酸钠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花椒挥发油微囊,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明胶和海藻酸钠的比例、反应pH值、壁材浓度、乳化剂用量和搅拌转速等因素对微囊形成的影响。以微囊的包封率为评价... 试验旨在优化花椒挥发油微囊的制备工艺。以明胶和海藻酸钠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花椒挥发油微囊,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明胶和海藻酸钠的比例、反应pH值、壁材浓度、乳化剂用量和搅拌转速等因素对微囊形成的影响。以微囊的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利用响应面法筛选出制备花椒挥发油微囊的最优条件。结果显示,明胶海藻酸钠比例为4∶1,反应pH值为4.55,壁材浓度为1.773%,乳化剂用量为1.27%,搅拌转速为743 r/min时,制备出的花椒挥发油微囊包封率最高,为88.13%,且微囊能够缓释花椒挥发油。研究表明,试验使用复凝聚法制备微囊化包封率高,缓释效果良好,可为未来开发新型挥发油制剂治疗奶牛乳房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分析法 花椒挥发油 微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湿度大红袍花椒对流辐射干燥试验研究
4
作者 薛韩玲 廖帮海 +2 位作者 万学宁 拓雯 闫钰亭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3,共8页
为对比大红袍花椒热风干燥、热风-红外与热风-微波联合干燥的特性和品质,揭示对流辐射联合干燥大红袍花椒的干燥过程,指导大红袍花椒生产实践。通过薄层干燥试验,研究三种干燥方式在不同温度(50℃、60℃、70℃)和相对湿度(10%、30%、50%... 为对比大红袍花椒热风干燥、热风-红外与热风-微波联合干燥的特性和品质,揭示对流辐射联合干燥大红袍花椒的干燥过程,指导大红袍花椒生产实践。通过薄层干燥试验,研究三种干燥方式在不同温度(50℃、60℃、70℃)和相对湿度(10%、30%、50%)条件下的干燥曲线和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结合Weibull函数的尺度参数α、形状参数β及估算有效水分扩散系数进行干燥动力学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干制花椒油苞结构,提取挥发油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结果表明:热风干燥时间最长,升温降湿有利于提高热风干燥速率、缩短干燥时间,但对热风-红外和热风-微波干燥影响较小;Weibull函数能很好地模拟三种干燥方式,α随干燥条件变化明显,β>1,水分迁移是由物料表面和内部共同控制,估算水分扩散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303×10^(-7)~2.815×10^(-7)m^(2)/min、7.646×10^(-7)~9.628×10^(-7)m^(2)/min、2.200×10^(-6)~2.778×10^(-6)m^(2)/min,且与温湿度变化相关;热风干燥和热风-红外干燥能较好地保留花椒油苞,热风-微波干燥花椒油苞更为饱满;热风-微波干燥后花椒挥发油提取量最高(7.5%),烯烃类物质相对含量最大,热风干燥花椒提取挥发油含量最低,但挥发油中化合物种类最多。热风-红外联合干燥在缩短干燥时间和保持品质方面是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袍花椒 干燥动力学 Weibull函数 微观结构 挥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精油对炸猪排脂质氧化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姿烨 游云 +5 位作者 练欢慧 胡昕 黄晓霞 肖斯立 刘巧瑜 曾晓房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13-221,共9页
猪后腿肉片经添加不同浓度的花椒精油[0、2.5%、3.0%、3.5%、4.0%(以肉片质量计)]的腌渍液进行腌渍,最后经裹粉、油炸等工艺制成猪排,探究花椒精油对炸猪排脂质氧化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椒精油能显著降低猪排的硫代巴比... 猪后腿肉片经添加不同浓度的花椒精油[0、2.5%、3.0%、3.5%、4.0%(以肉片质量计)]的腌渍液进行腌渍,最后经裹粉、油炸等工艺制成猪排,探究花椒精油对炸猪排脂质氧化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椒精油能显著降低猪排的硫代巴比妥酸值、P-茴香胺值、酸价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其中4%花椒精油腌制的炸猪排硫代巴比妥酸值比对照组(0%)下降了31.25%,表明花椒精油对脂肪氧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添加花椒精油的炸猪排中新检测出源于花椒精油的具有令人愉悦的风味化合物如醇类(芳樟醇)、烯烃类[(+)-柠檬烯、月桂烯]化合物,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显示,添加花椒精油对炸猪排挥发性风味物质影响显著,新增气味活度值>1的醛类(反-2-辛烯醛和癸醛)、烯烃类[(+)-柠檬烯、月桂烯]等具有清新香气的化合物,说明花椒精油能改善炸猪排原有风味。感官评分结果显示,3.5%花椒精油腌制的炸猪排最受参评人员青睐。研究为预调理油炸肉制品脂质氧化的控制、风味的改善、感官特性的提升提供了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排 花椒精油 脂质氧化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花椒品质快速评价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萌萌 杨孝红 +3 位作者 李海洋 高欢晴 李瑶 郭伦锋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7-152,185,共7页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建立花椒代表性成分的定量分析模型。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批次花椒总酰胺和总黄酮含量,并测定挥发油含量。采集50批次花椒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应用Kennard-Stone算法划分样本集。进一步采用...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建立花椒代表性成分的定量分析模型。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批次花椒总酰胺和总黄酮含量,并测定挥发油含量。采集50批次花椒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应用Kennard-Stone算法划分样本集。进一步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建立3个指标的含量预测模型,并比较各模型的性能。不同批次花椒样品总酰胺、总黄酮和挥发油含量分别为10.40%~29.09%、10.33%~24.73%、2.72%~8.04%。近红外光谱分别经MSC、SG平滑、SG平滑+MSC预处理后,应用SVM构建的花椒总酰胺、总黄酮和挥发油定量模型准确度较PLSR高,校正集决定系数(R_(C)^(2))分别为0.818,0.655,0.927,预则集决定系数(R_(P)^(2))分别为0.898,0.856,0.916。文章所建立的近红外光谱结合PLSR和SVM定量测定模型可以实现花椒类调味品的品质快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近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回归 支持向量机 挥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精油提取方法、成分分析、生物活性及实际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曲梦锐 刘雨辰 +1 位作者 吴浩浩 王东营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1-205,共5页
花椒是我国广泛应用的八大调味香料之一,花椒精油是从花椒果皮或籽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浅黄绿色油状液体。其化学成分复杂,通常由萜类、烯类、醛类、酮类、醇类等化学物质组成;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抗氧化、抑菌、镇痛、消炎、... 花椒是我国广泛应用的八大调味香料之一,花椒精油是从花椒果皮或籽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浅黄绿色油状液体。其化学成分复杂,通常由萜类、烯类、醛类、酮类、醇类等化学物质组成;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抗氧化、抑菌、镇痛、消炎、驱虫等功效,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文章阐述了花椒精油的不同提取方法及其优缺点,分析了花椒精油的化学成分以及生物活性,并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具体阐述了花椒精油在果蔬保鲜、肉制品保鲜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并对其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花椒精油的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精油 提取方法 生物活性 实际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椒和青花椒主要品质特征指标值的评价 被引量:59
8
作者 余晓琴 郑显义 +1 位作者 阚建全 郭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45-48,共4页
以收集的123份不同产地红花椒和青花椒为试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色差分析技术,分析测定红花椒和青花椒的颜色、挥发油、麻味物质3个品质特征指标值,借助DPS数据统计软件评价不同种类和不同产地花椒之间的品质差异性和相关性。结果... 以收集的123份不同产地红花椒和青花椒为试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色差分析技术,分析测定红花椒和青花椒的颜色、挥发油、麻味物质3个品质特征指标值,借助DPS数据统计软件评价不同种类和不同产地花椒之间的品质差异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红花椒和青花椒的挥发油与麻味物质含量变异系数均较小(均小于5%),这两个品质特征相对比较稳定;青花椒品质优于红花椒,青花椒挥发油含量均值约为红花椒的2.4倍,分别为5.278ml/100g和2.211ml/100g,而麻味物质含量均值约为红花椒的1.6倍,分别为14.797mg/g和9.390mg/g;红花椒、青花椒的挥发油和麻味物质含量两个特征指标与其颜色四个指标(ΔL、ΔA、ΔB、ΔE)之间无极显著相关性;红花椒挥发油和麻味物质两个指标之间无极显著相关,而青花椒的这两个指标之间有极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产地红花椒麻味物质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挥发油含量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产地青花椒挥发油和麻味物质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椒 青花椒 挥发油 麻味物质 特征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2分步萃取花椒香气和麻味物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莫彬彬 连宾 +3 位作者 万固存 刘毅 杨军 田弋夫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01-203,共3页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分步提取九叶青花椒香气和麻味物质。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低压萃取的花椒提取物得率为5.0%,检测到50种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未...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分步提取九叶青花椒香气和麻味物质。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低压萃取的花椒提取物得率为5.0%,检测到50种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未检测出多烯酰胺类物质;高压萃取的花椒提取物得率为2.0%,检测到13种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呈麻味的多烯酰胺类物质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花椒 分离 挥发油 山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2萃取九叶青花椒和大红袍花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香气比较 被引量:23
10
作者 莫彬彬 万固存 +3 位作者 刘毅 余德顺 杨军 田弋夫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2-105,共4页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九叶青花椒和大红袍花椒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检测,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评香师对花椒挥发油的香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的九叶青花椒挥发油得率为7%,...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九叶青花椒和大红袍花椒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检测,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评香师对花椒挥发油的香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的九叶青花椒挥发油得率为7%,鉴定出63个化合物,属青香型花椒油;超临界萃取的大红袍花椒挥发油得率为4%,鉴定出80个化合物,属浓香型花椒油;两种花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含量和香气有明显差异,但都保留了各自品种的天然香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花椒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四川花椒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被引量:46
11
作者 赵志峰 雷鸣 +2 位作者 雷绍荣 欧阳化学 闫志农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39-42,共4页
用挥发油测定仪对四川汉源和喜德两地的花椒果实进行了挥发油的提取,测得挥发油含量分别为8 02mL/100g和4 27mL/100g。用GC-MS法对其进行了分离、鉴定,并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两种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基本相同,其中... 用挥发油测定仪对四川汉源和喜德两地的花椒果实进行了挥发油的提取,测得挥发油含量分别为8 02mL/100g和4 27mL/100g。用GC-MS法对其进行了分离、鉴定,并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两种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基本相同,其中柠檬烯、芳樟醇、乙酸芳樟酯、β 月桂烯、β 罗勒烯、大根香叶烯的含量普遍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花椒挥发油的杀虫活性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郭红祥 袁超 +4 位作者 郭爱芳 张家云 陈毓荃 张兴 李建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81,92,共4页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得到的花椒挥发油对玉米象、赤拟谷盗进行了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花椒挥发油对玉米象、赤拟谷盗具有较强的驱虫、杀虫活性.在7d内忌避率始终在50%以上;在椒油点滴剂量为0 04μL时,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死亡率...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得到的花椒挥发油对玉米象、赤拟谷盗进行了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花椒挥发油对玉米象、赤拟谷盗具有较强的驱虫、杀虫活性.在7d内忌避率始终在50%以上;在椒油点滴剂量为0 04μL时,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死亡率分别为47%和40%;当玉米象的熏杀剂量为1mL·L-1时,24h内虫全部死亡,当对赤拟谷盗的熏杀剂量为1 2mL·L-1时,6h内虫全部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拟谷盗 玉米象 花椒 杀虫活性 熏杀 忌避率 剂量 挥发油 死亡率 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法分析花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7
13
作者 阎建辉 唐课文 +1 位作者 许友 王志刚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26-331,共6页
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岳阳产花椒果实进行挥发成份的提取 ,测得挥发油的含量为 1 .2 %。用 GC/ MS分析法对其进行了分离、鉴定。初步分离出 60余个峰 ,鉴定出 5 2种物质 ,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其相对含量。在被测物质中 ,烃类化合物有 1 8种 ,... 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岳阳产花椒果实进行挥发成份的提取 ,测得挥发油的含量为 1 .2 %。用 GC/ MS分析法对其进行了分离、鉴定。初步分离出 60余个峰 ,鉴定出 5 2种物质 ,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其相对含量。在被测物质中 ,烃类化合物有 1 8种 ,主要物质为石竹烯 (占被测组分的 (下同 ) 8.4 4% )、大根香叶烯 (2 .99% )等。有机含氧化合物 3 4种 ,主要组分为 γ-萜品醇 (1 0 .3 % )、β-萜品醇 (9.3 7% )、水芹醇 (8.78% )、石竹烯含氧化合物 (4.2 3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法 分析 花椒挥发油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水蒸气蒸馏法 中药 调味香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法测定椒目仁油中油酸、亚油酸及α-亚麻酸 被引量:19
14
作者 肖会敏 何悦 +3 位作者 杨倩 王四旺 王剑波 谢艳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61-1364,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椒目仁油中油酸、亚油酸及α-亚麻酸的方法。方法采用十四酸作为内标物,使用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将椒目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化,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椒目仁油中油酸、亚油酸及α-亚麻酸。结果油酸、亚油酸及α-亚麻酸浓度分别... 目的建立测定椒目仁油中油酸、亚油酸及α-亚麻酸的方法。方法采用十四酸作为内标物,使用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将椒目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化,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椒目仁油中油酸、亚油酸及α-亚麻酸。结果油酸、亚油酸及α-亚麻酸浓度分别在0.92~13.60 mg/mL(r=0.999 9)1、.15~16.96 mg/mL(r=0.999 9)、2.02~29.94 mg/mL(r=0.999 9)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油酸、亚油酸及α-亚麻酸平均加样回收率及RSD值分别为98.34%与0.26%、98.43%与0.56%9、8.35%与0.43%(n=6);3批椒目仁油中油酸、亚油酸及α-亚麻酸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9.25%2、7.22%、33.26%。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准确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因此,可以作为椒目仁油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椒目 椒目仁油 油酸 亚油酸 α.亚麻酸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花椒挥发油的成分 被引量:26
15
作者 郭治安 赵景婵 谢志海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67-568,共2页
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陕西富平产花椒挥发油的成分进行了分析 ,分离出了 17个峰 ,鉴定出了相对峰面积大于 1 0 %的组分共 16个 ,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测定了已确定组分的相对含量 ,其占挥发油总质量的95
关键词 气相色谱 质谱法 挥发油 化学成分 花椒 联用技术 调味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大红袍花椒挥发油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龚祝南 弭向辉 +2 位作者 梁侨丽 廖学巍 张卫明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83-86,共4页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装置,采用动态萃取的方法,研究了压力、温度、萃取时间等因子对花椒挥发油萃取的影响,为规模化生产及其相关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表明,样品200g粒度40目,最佳的萃取条件为:压力33MPa,温度55℃,时间1.0h,花椒挥发...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装置,采用动态萃取的方法,研究了压力、温度、萃取时间等因子对花椒挥发油萃取的影响,为规模化生产及其相关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表明,样品200g粒度40目,最佳的萃取条件为:压力33MPa,温度55℃,时间1.0h,花椒挥发油萃取率为10.2%。气-质联用分析花椒挥发油结果表明,挥发油为3-甲基-2氮杂芴、γ-萜品烯、3-蒈烯等31种化合物组成。其中3-甲基-2-氮杂芴含量最高,达到18.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大红袍花椒 挥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挥发油含量的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 被引量:26
17
作者 王刚 祝诗平 +3 位作者 阚建全 杨飞 郭静 王一鸣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9-81,85,共4页
应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采用偏最小二乘法,针对118份完整花椒颗粒定标样品集,研究了扫描分辨率为4、8、16cm-1,扫描次数为32、64、128的9种扫描参数组合情况下的挥发油含量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扫描分辨率为16cm-1、扫描次数为128时... 应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采用偏最小二乘法,针对118份完整花椒颗粒定标样品集,研究了扫描分辨率为4、8、16cm-1,扫描次数为32、64、128的9种扫描参数组合情况下的挥发油含量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扫描分辨率为16cm-1、扫描次数为128时,建立的预测模型最优。在最优参数组合情况下,定标集样品的内部验证决定系数R2为0.907,交互验证误差均方根为0.509,用20份样品作为预测集进行外部验证,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2为0.973,预测误差均方根为0.272,相对分析误差为6.28。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快速、无损地检测花椒颗粒中挥发油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挥发油含量 近红外光谱分析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挥发油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59
18
作者 干信 吴士筠 高雯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28-130,共3页
采用滤纸扩散法和平板涂布法测定花椒挥发油的抑菌效果和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结果表明:花椒挥发油不仅能抑制革兰氏阴性菌,也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同时对霉菌、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尤其对青霉和黑曲霉的抑菌效果最好。花椒挥发油可作为... 采用滤纸扩散法和平板涂布法测定花椒挥发油的抑菌效果和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结果表明:花椒挥发油不仅能抑制革兰氏阴性菌,也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同时对霉菌、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尤其对青霉和黑曲霉的抑菌效果最好。花椒挥发油可作为天然抑菌剂,用于医药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有效成分 挥发油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青花椒和红花椒挥发油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罗凯 朱琳 +1 位作者 阚建全 黄秀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03-106,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了不同产地32批花椒样品中挥发油的组成并比较了青、红花椒之间以及不同产地花椒挥发油含量和组成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32批花椒样品中,青花椒挥发油含量范围为9.62~13.61g/100g,红花椒挥发油含量...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了不同产地32批花椒样品中挥发油的组成并比较了青、红花椒之间以及不同产地花椒挥发油含量和组成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32批花椒样品中,青花椒挥发油含量范围为9.62~13.61g/100g,红花椒挥发油含量范围为6.79~12.20g/100g,两者之间在含量上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青花椒挥发油的GC-MS图谱中,共有峰的面积占总峰面积平均为88.39%,其中萜烯类平均峰面积为34.71%,醇类52.13%,酮类1.76%;在红花椒挥发油的GC-MS图谱中,共有峰的面积占总峰面积平均为75.90%,其中萜烯类平均峰面积为52.59%,醇类34.50%,酯类12.91%,青花椒和红花椒的挥发油在组成成分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该实验结果为花椒的品质鉴定提了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椒 红花椒 产地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红花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0
20
作者 陈光静 阚建全 +2 位作者 李建 石开武 张艺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87,共7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以正癸烷为内标,对8个不同产地红花椒挥发油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不同产地红花椒挥发油含量和组成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红花椒挥发油差异较大,样品间挥发油组分不同,相同组分间其含量...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以正癸烷为内标,对8个不同产地红花椒挥发油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不同产地红花椒挥发油含量和组成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红花椒挥发油差异较大,样品间挥发油组分不同,相同组分间其含量差异也较大;8个不同产地样品的挥发油含量范围为1.64~5.89mL/100 g;共鉴定出64种化学组分,包括39种烃类、11种醇类、8种酯类、3种醛类和3种酮类,其共有组分数21个,共有组分含量间存在较大差异;非共有组分的含量都比较低,非共有组分中含量占总含量百分比大于1%的较少;样品间主要成分也有所差异,共有组分中的主要成分是柠檬烯、月桂烯和桉树醇.红花椒挥发油含量和组分间的差异决定了样品间香气和品质的差异,可将不同红花椒挥发油含量和组分的差异作为鉴别产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椒 挥发油 产地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