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枣、临猗梨枣果实发育期K、Ca、Fe、Zn含量变化 被引量:19
1
作者 赵智慧 周俊义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0-23,共4页
对冬枣和临猗梨枣果实发育期K、Ca、Fe、Zn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矿质元素对枣果实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枣树施肥和品质调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果实发育期间果实内4种矿质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K>Ca>Fe>Zn;K在整个枣果... 对冬枣和临猗梨枣果实发育期K、Ca、Fe、Zn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矿质元素对枣果实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枣树施肥和品质调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果实发育期间果实内4种矿质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K>Ca>Fe>Zn;K在整个枣果的发育过程中维持较高水平,在开花坐果期含量最高,之后缓慢下降;Ca、Fe、Zn含量在果实发育前期较高,随果实发育呈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临猗梨枣 果实 生长发育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修剪量对冬枣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秀岐 《果树资源学报》 2025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冬季修剪是冬枣田间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为明确滨州市无棣县冬枣冬季最佳修剪量、促进冬枣的丰产稳产和果实品质的提升,试验研究了冬季修剪量对冬枣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马山子镇傅台子... 【目的】冬季修剪是冬枣田间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为明确滨州市无棣县冬枣冬季最佳修剪量、促进冬枣的丰产稳产和果实品质的提升,试验研究了冬季修剪量对冬枣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马山子镇傅台子村7年生冬枣树为研究对象,设置不修剪(CK)、修剪量为总枝条的10%(P1)、20%(P2)、30%(P3)和40%(P4)5种修剪量梯度,分析了不同冬季修剪量处理下冬枣树体生长发育、果实产量和品质的表现。【结果】冬季修剪量对冬枣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品质等方面具有显著影响,在冬季修剪量为总枝条的30%(P3)时树高最高,为188.36 cm;在不修剪(CK)处理下东西冠幅和南北冠幅最高,分别为157.35 cm和134.56 cm;在冬季修剪量为总枝条的40%处理下(P4)东西冠幅和南北冠幅最低,分别为104.53 cm和91.18 cm。除果形指数外,冬季修剪量对冬枣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和产量影响显著,在冬季修剪量为总枝条的40%(P4)时有最大单果质量,单果质量为19.83 g;在冬季修剪量为总枝条的30%(P3)时产量最大,为27.53 kg/株。冬枣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在冬季修剪量40%处理下有最大值,分别为23.55%和286.59 mg/g。【结论】冬枣在冬季修剪量为总枝条的30%时,对冬枣树体生长、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修剪量 生长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木舒克市冬枣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3
作者 梁萍 常学艳 张栋海 《果树资源学报》 2025年第3期74-76,共3页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位于新疆南部,该地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土壤质地佳,有利于提高冬枣外观和内在品质。为提高当地冬枣的商品质量,有效提升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从建园前土壤选择和整地施肥、苗木选择、定植管理、定植...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位于新疆南部,该地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土壤质地佳,有利于提高冬枣外观和内在品质。为提高当地冬枣的商品质量,有效提升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从建园前土壤选择和整地施肥、苗木选择、定植管理、定植后的花果期管理、土肥水管理、修剪管理、病虫害管理8个方面,对图木舒克市冬枣的高效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为冬枣的种植和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高效栽培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小食心虫在冬枣园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4
作者 田刚 尔热斯白克·塔米力 +2 位作者 杨国梅 张栋海 王凡 《果树资源学报》 2025年第2期14-18,共5页
【目的】准确掌握南疆小海子垦区梨小食心虫在冬枣园的生物学特性及为害规律,探明其在冬枣树上的空间分布及理论抽样技术。【方法】采用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和lwao回归方程对梨小食心虫在冬枣园的空间分布进行系统分析;为建立最适... 【目的】准确掌握南疆小海子垦区梨小食心虫在冬枣园的生物学特性及为害规律,探明其在冬枣树上的空间分布及理论抽样技术。【方法】采用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和lwao回归方程对梨小食心虫在冬枣园的空间分布进行系统分析;为建立最适南疆小海子垦区梨小食心虫在大田的抽样模型和抽样数,应用了lwao理论抽样和序贯抽样技术。【结果】梨小食心虫在冬枣园整体呈聚集分布,且成虫间互相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分布型对密度的依赖性较强,聚集度和密度呈正相关,在低密度下呈均匀分布,种群密度越高,分布越均匀。根据Blackith提出的聚集均数λ=mr/(2k)计算各样点的聚集均数全部大于2,表明梨小食心虫在冬枣树上的聚集是由自身习性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根据lwao的m*—m回归方程明确了梨小食心虫的最适理论抽样公式为N=t^(2)/D^(2)[(3.2763/m)+0.0868],在同一允许误差值下,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最适理论抽样数减小,允许误差值越小,抽样数越大,在虫口密度达到一定值时,最适理论抽样数稳定在某个值不变。【结论】当把防治阈值假设为6头/株时,求得其序贯抽样方程为Tn=6n±9.3553√n。连续调查10株冬枣时若其累计虫量大于90头,需采取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冬枣园 空间分布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冬枣新品种早冬1号的性状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5
作者 蒋恩顺 李盼 +3 位作者 邢才华 王守乐 王中堂 张琼 《落叶果树》 2024年第6期65-68,共4页
早冬1号是山东省果树研究所选育的冬枣新品种。早冬1号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重20.8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1.7%,总酸1.0%,可食率98.1%。在泰安地区,9月上旬即可成熟。其适应性较强,抗旱、抗涝、较抗病,在盐碱地、丘陵、平原等地区均可栽培... 早冬1号是山东省果树研究所选育的冬枣新品种。早冬1号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重20.8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1.7%,总酸1.0%,可食率98.1%。在泰安地区,9月上旬即可成熟。其适应性较强,抗旱、抗涝、较抗病,在盐碱地、丘陵、平原等地区均可栽培。介绍了早冬1号的栽培技术要点,包括建园、整形修剪、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早熟品种 早冬1号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枣贮期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太明 孙蕾 +5 位作者 吴兴梅 杜华兵 刘元铅 王开芳 曲永贇 乔勇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30-135,共6页
本文对冬枣贮期主要病害种类、危害特点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冬枣贮期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回接试验,对冬枣浆胞病进行了定性研究;同时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冬枣浆胞病病原菌生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冬枣... 本文对冬枣贮期主要病害种类、危害特点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冬枣贮期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回接试验,对冬枣浆胞病进行了定性研究;同时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冬枣浆胞病病原菌生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冬枣贮期主要病害进行了防治技术研究,选出了最佳防治药剂和使用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贮期 病害 防治技术 病原菌 浆胞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枣气调贮藏试验初报 被引量:27
7
作者 宗亦臣 王贵喜 冯双庆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50-153,共4页
研究了不同气体组合条件下,冬枣0℃下100d的贮藏效果。结果表明,气调有利于冬枣贮藏,适宜的气体环境能够明显防止冬枣的褐变与腐烂,保持果实的营养成分,减轻冬枣果实中乙醇的积累。冬枣贮藏的最佳气体成分O2为12%~15%,CO2为0。
关键词 冬枣 气调贮藏 保鲜技术 气调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前DA-6和DCPTA处理对冬枣果实品质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谭晓红 王贵禧 +1 位作者 陈金印 梁丽松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5-489,共5页
2005年,在天津市大港区大安村矮化密植园内,研究了采前喷施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DA-6)和2-(3,4-二氯苯氧基)-乙基-二乙胺(DCPTA)处理对冬枣果实品质发育的影响。在盛花期、盛花期后20、40 d用15 mg.kg-1的DA-6 0.67 mL.L-1的DCPTA和清水... 2005年,在天津市大港区大安村矮化密植园内,研究了采前喷施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DA-6)和2-(3,4-二氯苯氧基)-乙基-二乙胺(DCPTA)处理对冬枣果实品质发育的影响。在盛花期、盛花期后20、40 d用15 mg.kg-1的DA-6 0.67 mL.L-1的DCPTA和清水(对照)喷施树冠,并在冬枣果实发育过程中定期取样进行品质指标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2种药剂采前处理增大了冬枣果实的单果质量,但对果形指数没有影响;处理增加了果实硬度,提高了Vc含量,DA-6处理优于DCPTA处理;2个处理对SSC及TA均没有显著影响;处理提高了冬枣果实在发育初期的GSH含量(与对照相比,DA-6处理提高了23.77%,DCPTA处理提高了15.09%),但在后期差异不显著。总体看来,DA-6和DCPTA处理对冬枣果实的品质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DA-6处理优于DCPTA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果实发育 DA-6 DCPTA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氧处理对冬枣货架期呼吸强度及品质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1
9
作者 李鹏霞 王贵禧 +1 位作者 梁丽松 樊金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80-183,共4页
该文研究了-2℃低温下用70%O2、100%O2分别处理冬枣7 d、15 d后,在20℃货架期期间果实的呼吸强度和品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70%O2+7 d处理促进了冬枣货架期呼吸强度的升高,100%O2+15 d处理能极显著抑制冬枣的呼吸强度。70%O2处理7 d和15... 该文研究了-2℃低温下用70%O2、100%O2分别处理冬枣7 d、15 d后,在20℃货架期期间果实的呼吸强度和品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70%O2+7 d处理促进了冬枣货架期呼吸强度的升高,100%O2+15 d处理能极显著抑制冬枣的呼吸强度。70%O2处理7 d和15 d,或100%O2处理15 d有利于冬枣果实货架期硬度的保持,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的变化没有明显影响。100%O2处理7 d和15 d均有利于V c的保持,而70%O2处理则促进了V c的降解。高氧处理抑制了PPO活性的上升,100%O2处理的效果更加明显。高氧处理15 d对抑制冬枣货架期腐烂有一定作用,但抑制效果仍不理想。总体来看,在低温下用100%O2处理15 d,有利于提高冬枣果实在货架期期间的保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高氧处理 货架期 呼吸强度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前钙处理对冬枣贮藏品质、钙形态及亚细胞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4
10
作者 邢尚军 刘方春 +2 位作者 杜振宇 赵庆兵 宋玉民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5-239,共5页
研究了离子钙、熬合钙和纳米钙处理对冬枣贮藏后的品质及钙形态的影响,采用焦锑酸钾沉淀-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方法,研究了冬枣果实细胞中钙的亚细胞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同对照(CK)相比,三种钙处理均有效的抑制了冬枣贮藏期间的褐变及硬... 研究了离子钙、熬合钙和纳米钙处理对冬枣贮藏后的品质及钙形态的影响,采用焦锑酸钾沉淀-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方法,研究了冬枣果实细胞中钙的亚细胞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同对照(CK)相比,三种钙处理均有效的抑制了冬枣贮藏期间的褐变及硬度的变化,各喷钙处理对冬枣果实采摘时VC的含量影响不显著,但有效的抑制了贮藏后VC的消耗,Che-Ca(熬合钙)处理效果最佳。各处理间冬枣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差异很小,采摘时可滴定酸差异也不大,但当贮藏至第60d时,CK酸度的下降要高于其他喷钙处理。与CK相比,喷钙处理冬枣的全钙、水提取钙、NaCl溶液提取钙及醋酸提取钙的含量均有增加。冬枣果实中的钙主要以80%乙提取钙(ALc-Ca)的形式存在,贮藏至60d时,NaCl溶液提取钙和醋酸提取钙含量下降,ALc-Ca的含量有所上升。各处理中细胞壁、细胞膜、液泡、液泡膜上锑酸钙颗粒分布较多;细胞之间、细胞膜和细胞壁的间隙中也有一定量的钙累积;CK处理的细胞质中有大量钙累积,Che-Ca处理有效地抑制了钙向细胞质的流动,细胞质中累积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贮藏 品质 亚细胞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压贮藏对冬枣果实呼吸及软化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靳爱仙 王亚萍 +1 位作者 梁丽松 王贵禧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3-146,共4页
研究了在-1±1℃条件下不同减压强度(86.1、70.9、55.7、40.5、25.3 kPa)贮藏对冬枣果实呼吸强度、硬度、非水溶性果胶含量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压贮藏可以抑制冬枣的呼吸作用,保持冬枣的硬度,抑制非水溶... 研究了在-1±1℃条件下不同减压强度(86.1、70.9、55.7、40.5、25.3 kPa)贮藏对冬枣果实呼吸强度、硬度、非水溶性果胶含量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压贮藏可以抑制冬枣的呼吸作用,保持冬枣的硬度,抑制非水溶性果胶的降解,但对PG活性的影响不明显。不同减压条件对冬枣贮藏期呼吸强度和软化相关指标的影响不同,其中55.7 kPa减压条件下冬枣的贮藏保鲜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减压贮藏 呼吸强度 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因子对冬枣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1
12
作者 张兆斌 赵学常 +2 位作者 史作安 李公存 李宪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23-928,共6页
以滨州市博兴、泰安市新泰冬枣示范基地的冬枣园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两地冬枣园生育期主要气象因素、土壤肥力因子以及冬枣果实不同成熟度品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因素对枣果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的影响大于气象因子,增施钾... 以滨州市博兴、泰安市新泰冬枣示范基地的冬枣园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两地冬枣园生育期主要气象因素、土壤肥力因子以及冬枣果实不同成熟度品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因素对枣果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的影响大于气象因子,增施钾肥、有机肥有助于改善两者含量;雨量大,偏施磷、氮肥均可提高枣果可滴定酸、游离氨基酸含量,而偏施钾肥可降低两者含量;枣果Vc含量的高低受土壤、气候两因素的共同作用,与土壤中有效铜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果实含水量的高低受土壤质地、肥力的影响较大;降雨量大,土壤富含Fe、P、Zn等元素可增大果形指数,使果实近长圆形,反之则可使果实近卵圆形。此外,土壤增施Ca、Mg等微肥有利于提高果实含糖量、Vc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果实品质 气象因素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枣黑疔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16
13
作者 靳增军 刘春琴 +3 位作者 甄文超 曹克强 王庆雷 杜凤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0期162-165,共4页
近年在河北省、山东省等地的冬枣果实上发现一种新病害—冬枣黑疔病,又称黑斑病或果实黑点病。经2004-2005年在河北省和山东省7市县调查,从18批次219个冬枣病果样品中分离得到653个分离物,经筛选、纯化和回接试验,依照柯赫氏法则对冬枣... 近年在河北省、山东省等地的冬枣果实上发现一种新病害—冬枣黑疔病,又称黑斑病或果实黑点病。经2004-2005年在河北省和山东省7市县调查,从18批次219个冬枣病果样品中分离得到653个分离物,经筛选、纯化和回接试验,依照柯赫氏法则对冬枣黑疔病病原菌进行了研究,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病原菌鉴定为毁灭茎点霉Phoma destructivaPlowr.和细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黑疔病 病原菌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和山东冬枣果实品质评价及AFLP分子标记的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马庆华 续九如 +2 位作者 王贵禧 姚立新 李颖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54,共7页
为探讨产区间冬枣的品质、遗传差异,将来源于河北和山东不同产地的冬枣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栽种于河北、山东、北京的4个试验园,采取同样的栽培管理措施。通过对试验园冬枣果实的形态、品质等各项指标进行连年的分析测定和感官评价... 为探讨产区间冬枣的品质、遗传差异,将来源于河北和山东不同产地的冬枣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栽种于河北、山东、北京的4个试验园,采取同样的栽培管理措施。通过对试验园冬枣果实的形态、品质等各项指标进行连年的分析测定和感官评价,并进行了DNA—AFLP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河北、山东两省冬枣的单果质量、纵横径、果形指数、可食率、含水率、着色指数,果实Vc、总糖、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间没有明显差异,在同一试验园两省冬枣的感官评价差异也不明显;AFLP分析证明两省冬枣样品间遗传相似性很高(SM=0.9873~1.0000),被聚为一类,表明产自河北、山东的冬枣属于同一品种,造成冬枣果实品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立地条件和管理措施。冬枣品种内确实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属于单株变异,与产地来源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产地 品质 AFLP分子标记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在枣和酸枣组织培养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娜 刘孟军 秦子禹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1-303,共3页
以冬枣、酸枣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聚乙烯醇不同浓度在冬枣和酸枣组培苗继代增殖中对其玻璃化的影响、在生根培养中对生根效果的影响及在叶片培养中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2.0g/L的聚乙烯醇能够有效降低冬枣和酸枣组培苗在继代... 以冬枣、酸枣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聚乙烯醇不同浓度在冬枣和酸枣组培苗继代增殖中对其玻璃化的影响、在生根培养中对生根效果的影响及在叶片培养中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2.0g/L的聚乙烯醇能够有效降低冬枣和酸枣组培苗在继代增殖中的玻璃化现象,并能提高组培苗在生根培养中的生根条数和根长度;1.0、1.5g/L的聚乙烯醇可使酸枣和冬枣组培苗叶片愈伤组织发生时期提前,并可提高愈伤组织发生率和发生量、改善愈伤组织的质量。因此,聚乙烯醇在冬枣和酸枣的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及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中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酸枣 聚乙烯醇 组培苗玻璃化 生根培养 叶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料对冬枣果实品质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胡新艳 王贵禧 +1 位作者 梁丽松 续九如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0-754,共5页
在冬枣生长期施用氨基酸肥、矿物质肥和稀土肥等3种肥料,研究了3种肥料对果实品质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肥料处理都促进了冬枣果实的横向生长及单果质量的增加,稀土肥和矿物质肥的效果更明显;3种肥料处理都提高了冬枣果实的总糖含量... 在冬枣生长期施用氨基酸肥、矿物质肥和稀土肥等3种肥料,研究了3种肥料对果实品质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肥料处理都促进了冬枣果实的横向生长及单果质量的增加,稀土肥和矿物质肥的效果更明显;3种肥料处理都提高了冬枣果实的总糖含量,含糖量上升主要集中在花后70-90 d,以双糖积累为主,其中矿物质肥的效果最明显;在花后90-110 d,冬枣果实的果糖和葡萄糖快速增加,氨基酸肥和稀土肥明显地提高了这2种单糖的含量,氨基酸肥和矿物质肥都提高了冬枣果实生长后期维生素C含量,而稀土肥使果实维生素C下降;矿物质肥和氨基酸肥处理后的冬枣果皮比对照薄,稀土肥加厚了冬枣果皮厚度。3种肥料的肥效为:矿物质肥〉氨基酸肥〉稀土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氨基酸肥 矿物质肥 稀土肥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热处理方式对冬枣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1
17
作者 李鹏霞 樊金拴 王贵禧 《保鲜与加工》 CAS 2004年第1期17-19,共3页
以山东沾化冬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方式对冬枣货架期好果率、腐烂指数、转红指数、软化率、热伤害程度、失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空气、热蒸汽和热水3种热处理方式中,热水处理的效果最好,其最佳条件为50~55℃处理6~8min,能... 以山东沾化冬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方式对冬枣货架期好果率、腐烂指数、转红指数、软化率、热伤害程度、失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空气、热蒸汽和热水3种热处理方式中,热水处理的效果最好,其最佳条件为50~55℃处理6~8min,能显著提高冬枣货架期品质,抑制腐烂指数、软化率、发酵率上升和好果率的下降,延长冬枣的货架寿命。但热水处理又促进了冬枣货架期转红指数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热处理方式 货架期 果实品质 好果率 腐烂指数 转红指数 软化率 失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丝小枣和冬枣果实发育过程中低聚糖和多糖含量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彭艳芳 李洁 +2 位作者 赵仁邦 刘晓光 刘孟军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46-850,共5页
对冬枣和金丝小枣的花和不同生育阶段果实中低聚糖和多糖的含量进行了动态测定。结果表明,低聚糖出现的时期和种类及多糖的单糖组成和含量变化趋势,在品种间存在差异。在2个品种的花和幼果中未检出低聚糖;金丝小枣在果实白熟期检测到大... 对冬枣和金丝小枣的花和不同生育阶段果实中低聚糖和多糖的含量进行了动态测定。结果表明,低聚糖出现的时期和种类及多糖的单糖组成和含量变化趋势,在品种间存在差异。在2个品种的花和幼果中未检出低聚糖;金丝小枣在果实白熟期检测到大量的二糖(蔗糖)并随果实进一步成熟含量持续上升;冬枣则在白熟期前3周即可检测到大量的二糖,并随着枣果的成熟出现了三糖和四糖。多糖含量随枣果发育逐渐增加,其中金丝小枣的多糖在白熟期以前变化平稳,之后呈近直线上升趋势;冬枣的多糖则在整个枣果生育期中一直呈缓慢上升趋势。组成多糖的单糖种类和含量也均随枣果发育呈递增趋势,在枣果半红期以前只检测出果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其中以果糖含量最高;半红期后又检测出了甘露糖、鼠李糖和阿拉伯糖,但含量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金丝小枣 低聚糖 多糖 动态变化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果实发育过程中游离单糖含量动态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彭艳芳 刘孟军 +2 位作者 赵仁邦 李振侠 刘晓光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8-51,共4页
采用HPLC方法和碘量法对冬枣和金丝小枣果实中游离单糖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枣中的游离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鼠李糖和阿拉伯糖。在枣果发育的各个阶段均以果糖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葡萄糖和半乳糖,鼠李糖和阿拉伯糖... 采用HPLC方法和碘量法对冬枣和金丝小枣果实中游离单糖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枣中的游离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鼠李糖和阿拉伯糖。在枣果发育的各个阶段均以果糖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葡萄糖和半乳糖,鼠李糖和阿拉伯糖含量很低;果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含量在枣果发育前期逐渐增加,临近白熟期达最高值,随果实着色成熟又有所下降;枣果游离单糖中的酮糖只有果糖,醛糖主要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各约占50%,另有少量的鼠李糖和阿拉伯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金丝小枣 游离单糖 动态变化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枣冷藏期间果皮和果肉抗氧化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9
20
作者 郭慧慧 李红卫 +2 位作者 韩涛 王宗义 陈璧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5-90,共6页
以白熟期冬枣为试材,对其冷藏期间果皮和果肉抗氧化物质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进行测定,并采用HPLC-MS定性定量检测果皮中4种形态酚(游离酚、酯化酚、苷化酚和结合酚)含量的变化,分析果皮和果肉抗氧化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能力的... 以白熟期冬枣为试材,对其冷藏期间果皮和果肉抗氧化物质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进行测定,并采用HPLC-MS定性定量检测果皮中4种形态酚(游离酚、酯化酚、苷化酚和结合酚)含量的变化,分析果皮和果肉抗氧化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能力的关系及其主要形态酚酸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期的延长,果肉的总酚、类黄酮和抗坏血酸的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均先升后降;而果皮中总酚、类黄酮和抗坏血酸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则持续下降;贮藏期间果皮中总酚、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始终极显著高于果肉(P<0.01)。相关分析表明:果皮中除花青素外的活性成分与体外抗氧化活性均显著相关,其抗氧化能力也极显著高于果肉(P<0.01)。贮藏期间,果皮中游离酚主要含有儿茶素、表儿茶素和芦丁,它们的含量变化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且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形态酚,酯化酚和苷化酚含量较低,结合酚中以香豆酸含量略高,总酚中游离酚是主要的抗氧化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冷藏 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