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耶青普新发现摩崖石刻的调查与研究
1
作者 夏吾卡先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108,共11页
本文对桑耶青普新发现的摩崖石刻进行了实地调查,进而对石刻题材、形态组合、雕刻技法及艺术风格等进行初步研究后认为,其时代与拉萨河流域协村杰丁噶摩崖石刻造像群和林周杰拉康造像群的年代较为接近,约为11世纪。该石刻遗存与鲁梅... 本文对桑耶青普新发现的摩崖石刻进行了实地调查,进而对石刻题材、形态组合、雕刻技法及艺术风格等进行初步研究后认为,其时代与拉萨河流域协村杰丁噶摩崖石刻造像群和林周杰拉康造像群的年代较为接近,约为11世纪。该石刻遗存与鲁梅·慈成西绕和直·益西云丹及其后裔于10世纪从青海河湟地区接受佛教正统戒律并返回西藏中部推行的佛法“中弘期”遗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扎囊县 桑耶青普 摩崖石刻 卫藏六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地理分布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牌 杨睿 +3 位作者 徐巾喻 石松林 李君 周青艺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1,共12页
根据2021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和相关资料记载,对西藏自治区(以下简称西藏)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物种组成、生活型、濒危状况、地理成分以及水平和垂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藏分布... 根据2021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和相关资料记载,对西藏自治区(以下简称西藏)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物种组成、生活型、濒危状况、地理成分以及水平和垂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藏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217种(含种下等级,下同),隶属于54科87属,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7种。从物种组成来看,在科水平,兰科(Orchidaceae)种类最多,有14属100种;在属水平,以石斛属(Dendrobium Sw.)、兰属(Cymbidium Sw.)、杓兰属(Cypripedium Linn.)为主,分别包含38、24和14种。从生活型来看,西藏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多年生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162种),占比达75.3%。从濒危状况来看,西藏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极危(CR)11种,濒危(EN)59种,易危(VU)77种,受威胁物种占比高达67.7%。从地理成分来看,西藏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科水平有6个分布型和6个亚型,热带成分科与温带成分科的比值为1.54;在属水平有10个分布型和15个亚型,热带成分属与温带成分属的比值为0.87;在种水平包含中国特有分布种52种及西藏特有分布种6种。在水平分布格局上,西藏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主要集中在西藏的东南部和南部,且从县级行政区域水平看,墨脱县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最多(129种);在垂直分布格局上,西藏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数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先快速增多后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中,在海拔(Alt)区间800 m<Alt≤1200 m分布的种类最多(100种)。目前,西藏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正面临着过度采集、群体衰退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多重生存压力。建议在西藏开展全面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濒危物种保护地工作,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同时加强保护宣传力度,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植物多样性 地理成分 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10个黄牛群体的mtDNA遗传多样性与母系起源研究
3
作者 姚婷婷 李昊 +9 位作者 阎卉萱 曹一凡 次仁罗布 索朗曲吉 尼玛仓决 赵丽 旦增洛桑 斯朗旺姆 巴桑珠扎 陈宁博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94-2202,共9页
旨在探究西藏自治区10个黄牛群体的线粒体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及其母系起源。本研究通过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比对对西藏自治区10个黄牛群体的167个个体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重点探究其线粒体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及其母系起源。通过系统发... 旨在探究西藏自治区10个黄牛群体的线粒体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及其母系起源。本研究通过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比对对西藏自治区10个黄牛群体的167个个体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重点探究其线粒体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及其母系起源。通过系统发育学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检测到167个黄牛拥有120种单倍型,其中包括普通牛的T2、T3和T4单倍型,原牛的Q单倍型;瘤牛的I1和I2单倍型;以及牦牛的单倍型。T3单倍型还包括T3119和T3055两个东亚普通牛特异的亚单倍型。线粒体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巴桑牛的单倍型多样度最高,为0.990±0.028,白朗牛的最低,为0.867±0.107;核苷酸多样度最高的为吉隆牛0.030±0.0005,最低的为日喀则牛0.001±0.0002。系统发育树和单倍型网络图表明,10个黄牛群体主要为普通牛母系起源,有少量牦牛及瘤牛母系起源。总体而言,10个黄牛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具有普通牛、瘤牛和牦牛的母系起源,表明这10个黄牛群体母系遗传多样性丰富,并且和牦牛之间存在基因交流。这些结果对于深入理解西藏自治区黄牛的遗传演化机制以及合理保护和利用这一珍贵遗传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 mtDNA基因组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河道采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先 郑尚 周晖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5,共6页
加强河道采砂管理、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在对西藏自治区河道采砂情况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全区河道采砂管理现状,指出管理体制机制方面主要问题在于制度不健全、协作机制不完善、管理环节不通畅... 加强河道采砂管理、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在对西藏自治区河道采砂情况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全区河道采砂管理现状,指出管理体制机制方面主要问题在于制度不健全、协作机制不完善、管理环节不通畅等,采砂规划方面主要问题在于规划覆盖面不广、规划报告质量较差、导致指导性不强等,许可方面主要问题在于许可内容不规范,采砂实施方面主要问题在于现场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到位,开采经营模式方面主要问题在于模式单一、管理水平较低。基于现场调查及统计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可为西藏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工作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采砂管理 管理体制机制 采砂规划 采砂许可 西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5种野生沙棘果实及种子表型性状差异分析
5
作者 高文于 杨际学 +2 位作者 吕庆鑫 白有志 杨红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目的】探究西藏自治区沙棘种实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出具有优良种实性状的沙棘品种。【方法】采集西藏沙棘、肋果沙棘、江孜沙棘、柳叶沙棘和云南沙棘成熟果实,对其5个果实性状和7个种子性状进行测量,运用方差分析、变异分析、... 【目的】探究西藏自治区沙棘种实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出具有优良种实性状的沙棘品种。【方法】采集西藏沙棘、肋果沙棘、江孜沙棘、柳叶沙棘和云南沙棘成熟果实,对其5个果实性状和7个种子性状进行测量,运用方差分析、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5种沙棘果实和种子的表型性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1)果实与种子的12个表型性状指标中,有10个指标在各沙棘种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西藏沙棘有9个指标显著高于其他4种沙棘(P<0.05),且种实明显大于其他沙棘品种。2)5种沙棘12个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表现为:肋果沙棘>江孜沙棘>柳叶沙棘>西藏沙棘>云南沙棘,且前3种沙棘的表型变异均达中等程度变异(变异系数大于10%),说明肋果沙棘、江孜沙棘和柳叶沙棘的果实及种子表型性状在适应高寒环境过程中能够快速做出响应。3)5种沙棘所有表型性状间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说明沙棘果实与种子的各性状间是互相影响、协同增长的。4)聚类分析将5种沙棘划分为3类,西藏沙棘独属1类。【结论】西藏5种沙棘的表型性状差异较大,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肋果沙棘种实表型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西藏沙棘可作为选育易采摘大果型沙棘品种的母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 沙棘 果实 种子 表型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崛起与超越:西藏现代教育60年成就综述
6
作者 巴果 索旺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49,共8页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来,西藏教育现代化发展成就举世瞩目,聚焦凸显于三大体系的创新构建与可持续发展:一是通过区内外资源优势互补,建立起全面完整的现代教育综合体系;二是依托国家特殊的优惠倾斜政策,建立健全教育投入保障体系;三是...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来,西藏教育现代化发展成就举世瞩目,聚焦凸显于三大体系的创新构建与可持续发展:一是通过区内外资源优势互补,建立起全面完整的现代教育综合体系;二是依托国家特殊的优惠倾斜政策,建立健全教育投入保障体系;三是举全国之力,推动实施教育援藏联动机制。展望未来,西藏着力推进教育强区建设新举措,为自治区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成立 60周年 教育成就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7
作者 廖家隆 章奇志 +2 位作者 何亮 董宇 尊珠桑姆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67,共16页
西藏位于全球三大成矿域之一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东段,得天独厚的地质发展过程和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矿产资源。然而,受高原气候和特殊地理环境以及政策因素所影响,该地区的矿产勘查开发工作面临着基础性地质工作程度... 西藏位于全球三大成矿域之一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东段,得天独厚的地质发展过程和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矿产资源。然而,受高原气候和特殊地理环境以及政策因素所影响,该地区的矿产勘查开发工作面临着基础性地质工作程度低、生态红线政策影响大、深部找矿新技术缺乏、科技创新引领不够、地质科技人才缺乏等诸多问题。鉴于此,本文以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背景,从西藏矿产资源概况及勘查开发现状入手,梳理了制约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加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提升基础地质工作、加强对优势资源的勘查及评价、协调好矿产勘查开发与生态保护政策的关系、完善科技人才管理机制、完善地勘政策和制度体系等方面的建议,为科学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矿产资源概况 对策与建议 西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发现不丹大鼯鼠和李氏小飞鼠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权 李学友 +10 位作者 曾祥乐 白皓天 Stephen Jackson 胡哲畅 朱中旭 汪思远 罗康 罗京 普明进 普昌哲 蒋学龙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4-586,共13页
2022—2023年,摄影爱好者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先后在西藏自治区拍摄和采集到不丹大鼯鼠(Petaurista nobilis)(错那县、亚东县)和李氏小飞鼠(Priapomys leonardi)(巴宜区、墨脱县和错那县)的照片及标本。研究发现不丹大... 2022—2023年,摄影爱好者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先后在西藏自治区拍摄和采集到不丹大鼯鼠(Petaurista nobilis)(错那县、亚东县)和李氏小飞鼠(Priapomys leonardi)(巴宜区、墨脱县和错那县)的照片及标本。研究发现不丹大鼯鼠西藏种群形态上与不丹大鼯鼠不丹亚种(Petaurista nobilis singhei Saha,1975)的描述一致;遗传上与米什米大鼯鼠(Petaurista mishmiensis)构成姊妹群,遗传距离较小(Cyt b:1.85%)。考虑到不丹大鼯鼠和米什米大鼯鼠之间的遗传差异过小,分布区连续且栖息地都为中低海拔的常绿阔叶林,故两者应视为同一物种;又因两者之间的毛色差异稳定存在,可作为不同亚种,根据优先律,使用不丹大鼯鼠Petaurista nobilis(Gray,1842)做为种名,米什米大鼯鼠降为不丹大鼯鼠米什米亚种(Petaurista nobilis mishmiensis Choudhury,2009)。李氏小飞鼠西藏种群毛色、头骨和颊齿特征与云南西北部种群一致,但体型较小,且阴茎长度、直径和形状有较大程度的变异;遗传上西藏种群是包含云南西北部种群的并系群,遗传距离较小(12S ribosomal RNA:0.45%~0.91%,16S ribosomal RNA:0.31%~1.05%)。不丹大鼯鼠为中国兽类新纪录,李氏小飞鼠为西藏自治区兽类新纪录。本研究扩展了不丹大鼯鼠和李氏小飞鼠的分布区,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喜马拉雅地区兽类的调查与监测研究工作,以发现更多的新物种、新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类 鼯鼠 新纪录 西藏自治区 错那县 墨脱县 巴宜区 亚东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札达日乌孜细石器地点石制品研究
9
作者 朱之勇 熊娟 +3 位作者 唐睿 于春 席琳 张建林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2,共8页
本文采用类型学、数量统计等方法,对2019年在西藏札达县日乌孜细石器地点调查中所获得的石制品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可知,其石制品类型包括普通石核、楔形细石核、锥形细石核、石叶、细石叶、尖状器、石锥、砍砸器及各类刮削器等,属典... 本文采用类型学、数量统计等方法,对2019年在西藏札达县日乌孜细石器地点调查中所获得的石制品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可知,其石制品类型包括普通石核、楔形细石核、锥形细石核、石叶、细石叶、尖状器、石锥、砍砸器及各类刮削器等,属典型细石器遗存。根据文化内涵及特征,推断日乌孜细石器地点为一处古人类的临时石器加工场所,年代可能处于全新世大暖期的鼎盛阶段,即距今7200~6000年之间。本项研究详细揭示了日乌孜细石器地点的文化面貌,有利于推动西藏西部的细石器研究走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札达县 日乌孜 细石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两种蝙蝠新纪录:安氏长舌果蝠和艾氏管鼻蝠 被引量:1
10
作者 刁海欣 苏浩晖 +8 位作者 石子凡 裴枭鑫 黄秦 于传庭 李权 余文华 吴毅 蒋学龙 陈中正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8-562,共5页
2020年10月和2023年12月于西藏自治区墨脱县采集到2号蝙蝠标本,其中1号标本(雄性)体型中等,耳较小,鼻孔不突出,吻部细长;头骨小且细长,颧宽较窄,枕部显著向下转折,上犬齿尖细,上下门齿均为两对且较小,与安氏长舌果蝠(Macroglossus sobri... 2020年10月和2023年12月于西藏自治区墨脱县采集到2号蝙蝠标本,其中1号标本(雄性)体型中等,耳较小,鼻孔不突出,吻部细长;头骨小且细长,颧宽较窄,枕部显著向下转折,上犬齿尖细,上下门齿均为两对且较小,与安氏长舌果蝠(Macroglossus sobrinus)特征相符。基于COI基因构建的最大似然树显示其与安氏长舌果蝠聚为一支,两者遗传距离差异为0.6%,支持其为安氏长舌果蝠。另1号标本(雄性)背毛呈暗黄褐色,带有金属光泽,腹毛灰白,毛基灰黑色,翼膜黑色,耳近似卵圆形,鼻吻部呈短管状突出,与艾氏管鼻蝠(Murina eleryi)特征相符。基于COI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其与艾氏管鼻蝠聚为一支,支持其为艾氏管鼻蝠。安氏长舌果蝠和艾氏管鼻蝠均为西藏地区翼手目新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长舌果蝠 艾氏管鼻蝠 西藏自治区 新纪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推动西藏科技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倪央 王斌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7-216,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西藏地理位置及地域文化特殊,且人口综合素质与内陆省区差距较大,当前传统的科技人力资源管理及配置已不能满足西藏科技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文章运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西藏地理位置及地域文化特殊,且人口综合素质与内陆省区差距较大,当前传统的科技人力资源管理及配置已不能满足西藏科技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对2010年数字技术普及以来西藏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结构等方面的聚集现状进行分析,参考人才聚集的四大推动力提出西藏科技人力资源聚集的政策吸引、经济发展、教育推动及环境影响四大基本规律,并综合政策要求及资源配置理论、数据科学理论、激励理论及需求理论等若干理论构建西藏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系统,提出将数字化技术、基本规律、配置系统三者结合的西藏科技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路径,为西藏科技人力资源高质量配置管理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科技人力资源 配置优化 西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藏族老年人健康效用值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四郎曲扎 闫玮 +1 位作者 杨培荣 庄贵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4-679,共6页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藏族老年人健康效用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西藏自治区7个市(地)抽取169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藏族老年人的一般状况,并应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3L)测量该人...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藏族老年人健康效用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西藏自治区7个市(地)抽取169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藏族老年人的一般状况,并应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3L)测量该人群的生命质量(QOL)状况计算健康效用值,采用多因素Tobit回归分析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西藏自治区藏族老年人EQ-5D-3L量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56.36±21.19)分,健康效用值为0.901±0.145。男性、年龄60~69岁、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上、在婚、在业、在过去1年内进行过体检及未患高血压、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其他慢性病者健康效用值、VAS值得分更高。结论西藏自治区60岁及以上藏族老年人的健康效用值均值高于全国其他地区,而自评VAS平均分低于全国其他地区;其健康效用值及VAS得分受性别、年龄、就业状况、文化程度、居住区域、近1年不同体检状况及患慢性病状况的影响。建议加强对年龄在70岁及以上、女性、未上过学、生活在农牧区、未在业及患有慢性病的藏族老年人的保健及照护,并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健康问题,提高西藏自治区藏族老年人的Q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 藏族老年人 生命质量(QOL) 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3L) 健康效用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果树引种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秀 柳羽 +2 位作者 韩艳英 伍联飞 叶彦辉 《种业导刊》 2024年第5期17-21,共5页
西藏自治区因其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成为了我国果树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在对西藏自治区果树引种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西藏自治区果树引种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地理环境因素限制、驯化果树困难,引种推广成本高、人才相对缺乏,缺少规... 西藏自治区因其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成为了我国果树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在对西藏自治区果树引种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西藏自治区果树引种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地理环境因素限制、驯化果树困难,引种推广成本高、人才相对缺乏,缺少规划和科研基础,以及良种苗木培育困难等。结合西藏自治区的生产实际,提出与本地品种结合、打造特色品种,加大果树科研资金投入、重视引种研究,做好长期引种规划,加强与高校及科研单位的合作、共同建设苗圃基地等对策,以期为西藏自治区果树引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 引种 现状 对策 西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三种小型兽类新纪录
14
作者 朱中旭 李权 +8 位作者 陈中正 李学友 裴枭鑫 王洪娇 普昌哲 罗康 罗京 普明进 蒋学龙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3-573,共11页
2020—2023年,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与西藏重点地区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期间,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及南部喜马拉雅地区的林芝和日喀则采集到一批小型兽类标本。通过形态学和遗传学研究发现其中包含甘肃鼩鼱(Sorex cansulus)、柴达木... 2020—2023年,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与西藏重点地区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期间,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及南部喜马拉雅地区的林芝和日喀则采集到一批小型兽类标本。通过形态学和遗传学研究发现其中包含甘肃鼩鼱(Sorex cansulus)、柴达木根田鼠(Alexandromys limnophilus)和耐氏大鼠(Leopoldamys neilli),皆为西藏自治区兽类新纪录。其中甘肃鼩鼱西藏种群与云南白马雪山种群形态大小相近,最大似然树(ML)显示二者构成单系(BS=100),组内遗传距离为0.5%~0.6%;柴达木根田鼠西藏种群与四川种群形态大小相近,二者构成单系(BS=100),组内遗传距离为1.0%~1.4%;耐氏大鼠西藏种群与泰国种群和云南种群部分形态特征相异,三者构成单系(BS=81),组内遗传距离为5.7%~6.3%。本研究扩展了这三个物种的分布区并丰富了西藏自治区哺乳动物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鼩鼱 柴达木根田鼠 耐氏大鼠 西藏自治区 新纪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
15
作者 卢帅 张晓凡 +4 位作者 向莹 吴健辉 刘延国 张廷斌 李景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11,共10页
[目的]探究西藏“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年楚河和拉萨河)地区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机制,为该区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方法]基于2000—2020年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地利用数据... [目的]探究西藏“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年楚河和拉萨河)地区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机制,为该区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方法]基于2000—2020年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地利用数据、生态工程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GIS技术、残差分析、slope趋势分析和M-K检验等方法,研究“一江两河”地区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的影响机制。[结果]①2000—2020年研究区植被NDVI总体呈增加趋势,但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NDVI增加区主要集中在河谷两岸。②2000—2020年人类活动对NDVI正向影响区主要集中在雅鲁藏布江和拉萨河等河谷地带,负向影响主要分布在拉萨市区及其周边地区,分布较少,以正向影响为主导。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程度不同,草地和灌丛对NDVI变化的贡献率最大,两者共达到92.8%,其中城镇和森林面积急剧增加,城镇生态系统增加面积主要由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转入,森林和灌丛生态系统主要由草地和荒漠生态系统转入。④生态工程林是研究区NDVI增加主要原因之一,生态工程林面积变化与NDVI变化率、残差变化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生态工程林能够较好地解释残差变化。[结论]人类活动是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地表植被覆盖变化的重要促进因素,适度的生态工程对植被恢复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 植被覆盖 人类活动 土地利用方式 生态工程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曲水温江多遗址2021~2022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4
16
作者 席琳 张博(文/照相) +5 位作者 张娜(文/绘图) 沈云遥(照相) 张蕊侠(绘图) 周思聪(绘图) 达哇才让(绘图) 王平华(绘图)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0,52,共18页
2021~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对西藏自治区曲水县温江多遗址核心区西南角和东北角的两座佛塔、西部的龟趺基址及中部的吾香拉康周边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初步证实了文献记载的温江多遗址先后作为吐蕃宫殿、吐蕃王室寺院及卫藏地区重... 2021~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对西藏自治区曲水县温江多遗址核心区西南角和东北角的两座佛塔、西部的龟趺基址及中部的吾香拉康周边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初步证实了文献记载的温江多遗址先后作为吐蕃宫殿、吐蕃王室寺院及卫藏地区重要宗教活动场所的历史沿革。遗址出土了大量吐蕃时期的琉璃质砖瓦建筑材料,是研究吐蕃高等级建筑结构与工艺的珍贵材料,也为深入研究吐蕃与中原王朝及周边地区的交流与联系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曲水县 温江多遗址 吐蕃时期 高等级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洛扎厅村石棺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2
17
作者 赤列次仁(文/照相/绘图) 伦珠群培(文/绘图) +5 位作者 扎西次仁 魏学鹏(文/绘图) 张蕊侠(绘图) 多吉(照相) 多布杰(照相) 李亚忠(照相)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3,F0002,共12页
2017年4月,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等对洛扎县拉康镇厅村南侧基本建设中发现的2座石棺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2座墓葬结构完整,保存较好,葬具均为由石板砌筑而成的近正方形石棺,在西藏地区较为罕见。墓葬出土了较多随葬品,包括陶器、铜... 2017年4月,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等对洛扎县拉康镇厅村南侧基本建设中发现的2座石棺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2座墓葬结构完整,保存较好,葬具均为由石板砌筑而成的近正方形石棺,在西藏地区较为罕见。墓葬出土了较多随葬品,包括陶器、铜器、石器、料珠等。根据测年结果,墓葬年代距今3000年左右。2座石棺墓的发现为研究西藏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洛扎县 厅村 新石器时代 石棺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自然保护地空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竞一 王恒颖 王梦君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5期86-92,共7页
以西藏自治区现有6种类型共102处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最邻近点指数和核密度估计的方法对自然保护地空间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藏自治区自然保护地具有聚集分布的特点,交叉重叠区域... 以西藏自治区现有6种类型共102处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最邻近点指数和核密度估计的方法对自然保护地空间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藏自治区自然保护地具有聚集分布的特点,交叉重叠区域呈藏西阿里高原山地区、藏东南高山深谷区交叉重叠面积大,藏中雅江流域交叉重叠数量多的特点,在重叠类型上,自然保护区与自然公园的重叠是最为普遍的重叠类型。对西藏自治区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格局评价结果,生态区位重要,保护价值高,总体布局基本合理,仍有优化空间,提出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完善保护体系,优化空间布局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空间分布 聚集分布 交叉重叠 优化空间 西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建材类非金属矿山与社会经济的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王昊 刘采 +6 位作者 陈理 杨金中 温静 孙娅琴 安娜 周英杰 邵治涛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239,共7页
该文以西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取得的调查监测成果,探索性地将市级行政单元的建材类非金属矿山压占损毁土地情况、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情况、采场挖损规模与地区生产总值、人口、区划面积、人口密度等社会经济典型要素进行... 该文以西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取得的调查监测成果,探索性地将市级行政单元的建材类非金属矿山压占损毁土地情况、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情况、采场挖损规模与地区生产总值、人口、区划面积、人口密度等社会经济典型要素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地区生产总值或人口密度越高的地区,建材类非金属矿产资源开采规模越大,该结论为在我国西部省份预测一定区域内建材类非金属矿山开采规模及今后实现建材类非金属矿山地质环境与社会经济建设和谐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 建材类非金属矿山 社会经济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藏猪戊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
20
作者 娄永志 辛娇娇 +4 位作者 常攀 王祎琪 苏雪繁 索朗斯珠 贡嘎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11期50-57,共8页
为了解藏猪源戊型肝炎病毒(HEV)分子特性,选取1株西藏藏猪源HEV4d型(GenBank登录号OQ981960)进行全基因组克隆,并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非结构蛋白、衣壳蛋白和磷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非结构蛋白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 为了解藏猪源戊型肝炎病毒(HEV)分子特性,选取1株西藏藏猪源HEV4d型(GenBank登录号OQ981960)进行全基因组克隆,并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非结构蛋白、衣壳蛋白和磷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非结构蛋白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无跨膜区和信号肽,分别有27和29个T、B细胞抗原表位,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三级结构包含锌离子受体、多个甲基化位点及多种解旋酶;衣壳蛋白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有跨膜区和信号肽,分别有14和29个T、B细胞抗原表位,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为主,三级结构包含推定的糖基水解酶、镁离子位点、合成酶、连接酶、异构酶等;磷蛋白为稳定、亲水性蛋白,无跨膜区和信号肽,分别有7和15个T、B细胞抗原表位,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三级结构包含多个转移酶、聚合酶、连接酶、分泌系统、甲基转移酶、金属离子结合蛋白等。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西藏藏猪源HEV基因组和蛋白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生物信息学分析 西藏藏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